尼希米记第十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尼希米记第十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1:1-47 社会、宗教制度的改革:说明了与前面9,10章的信仰复兴有关的实际社会及宗教制度改革。13:1-3展开了百姓自发性的生活改革运动,而不是从上而下的改革。
11:1-36 在耶路撒冷再定居:本文与7:4有关。即因为耶路撒冷的居住者极少,所以通过再一次调查人口使百姓重新定居。耶路撒冷城的周边长是6.4km,为防御,也需要许多人员。在古代,首都的大小或力量表示国家的势力,所以把重点放在加强首都方面。在本章只提及了以色列12支派中的犹大、便雅悯及利未后裔,而在代上9:3中也提及了其他支派。因此,估计本章中提及的三个支派是核心支派。在掣签之前支援者们已动身迁移到耶路撒冷,并且对此表示称颂,由此可知可能大部分百姓都不愿居住在耶路撒冷。其理由可能是因为仇敌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耶路撒冷。4-19节是自愿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名单,按各家族记录了人员数目。但是这名单中有漏掉的人,也有后来由掣签而去居住的人,所以实际定居人口要比这里的数目多一些。25节以下记载了除了首都耶路撒冷之外,当时归回之民的其他主要居住地。这种历史片段的记录,很容易被忽略为不重要,但它表明了圣经启示是历史事实,同时间接地证明表明圣经中的所有预言成就于实际历史中。
11:1 首领:他们称为方伯(拉10:14)、长老、贵胄(6:17)、族长(7:70;拉2:68)等,好象是代表一般百姓的人的统称。 掣签:以色列百姓决定疑难问题时,一般用掣签方法来决定。这是因为相信“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箴16:33)(民26:55,56;书7:16-18;撒上10:19-21;代上24:5;25:8)。 十人中使一人:若一个人抽十分之一,那么有时家庭也可能会分裂。所以估计按家族为单位掣签的。
11:2 当时耶路撒冷面临极其危险而困难的情况。即对外成为仇敌的主要攻击目标,对内是半废墟状态的未开垦之地。所以,百姓为自愿迁移到耶路撒冷的人,作了祝福祷告。
11:4 亚他雅:在代上9:4中记录为“乌太”。本节中的亚他雅的列祖除了法勒斯外,与代上9:4中的记录不一致。在两个目录中,作者按需要从亚他雅的诸列祖中各自摘录了个别名字。
11:5 玛西雅:在代上9:5中记录为“亚帅雅”。他是犹大的最小儿子示拉的后裔(创38:5,26)。 示罗:与民26:20节那样发音为“示拉”更正确。
11:6 四百六十八名:在代上9:6,法勒斯后裔的总数被遗漏,而代记载了示罗的所有后裔(690名)。 勇士:希伯来语的意思是“出众的人”,也可用于指物质上富裕的,或有力有才的人(得2:1)。但是考虑到往耶路撒冷迁移的人口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防御,按字面之意译为“勇士”也可以(14节)。
11:8 迦拜,撒来:他们没有出现在代上9:8中。 九百二十八名:代上9:9中是956名。在历代记中可能包含了属于其他支派的人。
11:9 耶路撒冷象名副其实的圣城(1,18节),秩序和体系上逐渐正规化(14,22节;12:42)。 长官:具有“市长”等意思。14,21,22也出现与此类似的职称。他们作为许多集团的代表,好象担当了帮助耶路撒冷首领的作用。
11:10 ……雅斤……约雅立的儿子:这应该译为“耶大雅和约雅立,以及雅斤”。“儿子”这一词象似不应该夹在中间。本节的这三名是大卫时代24祭司长班次中的三个班次的头目名字(代上24:7,17)。本节描述了家族的名单。尤其,耶大雅和约雅立属于主要祭司长家族,一般都是一起记载(12:6,19)。
11:11 西莱雅:在代上9:11中记录为“亚萨利雅”。他是被巴比伦护卫长官尼布撒拉旦被掳而受死的大祭司长(王下25:18-21)。 希勒家的儿子:应该是“希勒家的孙子”(拉7:1)。
11:12 弟兄在殿里供职的:祭司长分为二十四班次(尼希米当时是22班次),交替地担当了事奉圣殿工作(代上24章)。 亚大雅:是大卫时代的第五班次祭司长玛基雅(代上24:9)的后裔。
11:13 弟兄作族长:指“亚大雅弟兄作族长的”。 亚玛帅:是大卫时代属第六班次的音麦的后裔。在代上9:12中记载为“玛赛”。
11:14 一百二十八名:10-14节中列举的许多祭司长的人数是以各家系分别数算的,共有1,192名,比代上9:13中的1,760名少得多。可能不太重要的家谱的人名被露掉了。
11:15 示玛雅:利未最小的儿子米拉利的后裔(创46:11;代上9:14)。
11:16 神殿的外事:指圣殿的俗事及金钱问题等(代上26:29)。这在初期教会可能相当于“管理饭食”的(徒6:2-5)。
11:17 玛他尼:是歌唱的人,是亚萨的后裔(拉2:41)。在12:8中,表明他担当了“称谢的事”。 八布迦:在拉2:51中称为“巴卜”。
11:18 利未人的人口极少已是显然的(拉8:15),而本节再一次确认了这一点。
11:19 守门的:关于此在代上9:17-27中作了详细说明。守门是从列祖世代相传的职责,若人员数目不够就由他们亲戚中居住较近的人来补充。
11:20 如果想了解分散在各地的百姓的情况,较好的方法是把本节和25节相联而读。21-24节象似作补充的插入句子。
11:21 尼提宁却住在俄斐勒:俄斐勒是从耶路撒冷圣殿山坡向南延伸的地方,称为“圣城”的部分(3:26)。
11:23 好像亚达薜西王特别允许向担当歌颂的利未人支付一定的报酬。其理由是:①因为他们特别指定为“为王和王众子”(拉6:10)祈求的人 ;②因他们人数颇少,为了继续履行所担任的任务,有必要得到特别的保障。
11:24 好象亚达薜西王给每一个附属国都派了仲裁者,使他们了解附属国的情况后再作出详细的报告。他希雅:是法勒斯的双胞胎弟兄示罗的后裔(创38:30;民28:20)。
11:25 被掳归回的百姓主要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居住在犹大地。虽然不太清楚尼希米为何简单地描述再居住地的理由,但可能是他把记录当时人的地理位置当作较有意义的事。而且尼希米的内心深处可能藏着总有一天恢复胜利的国度以色列的荣耀的热情。也可以说间接地表明了虽然现在只能居住在这里所记录的地上,但总有一天必恢复全以色列的意志。村庄:意指“用篱笆围住的区域”。 田地:指其周围的农耕地或放牧地。 基列亚巴:指希伯仑(书14:15)。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南约30km的地方,可能属于犹大南边界的以东境内。 底本:不同于摩押的“底本”(民21:30),是书15:22的“底摩拿”。
11:26 耶书亚:可能是书15:26的“示玛”。 摩拉大:位于犹大的南部境界附近(书15:26),可能是位于亚拉得南部约15km左右的地方。
11:27 “哈萨书亚”和“别是巴”在书15:28中也一起提及,像似有相互密切的关系。别是巴位于希伯仑西南部约40km的地区,B.C.701左右被西拿基立沦陷的城邑,但到波斯时代重新复兴。
11:28 洗革拉:是迦特王亚吉当作礼物给大卫的城邑(撒上27:6)。 米哥拿:促使约书亚攻击的迦南地南部的5个城邑之一(书10:3-5)。
11:30 亚杜兰:在约书亚时代,这地区内就有了王(书12:15)。而且,罗波安把这地区堡垒化了(代下11:7)。 拉吉:位于耶路撒冷西南部约58km的地区。
11:31 迦巴:属于便雅悯支派的最西端的城邑(书18:24)。 亚雅:是“艾”城的别称(书7:2)。
11:32 亚拿突:位于迦巴和耶路撒冷之间的路中(赛10:30),是利未人的城邑(书21:18)。 挪伯:与耶路撒冷临近的地区(赛10:32),多益是因杀害祭司而有名(撒上22:18,19)。 亚难雅:指伯大尼(太21:17)。
11:34 洗编:在撒上13:18中称为“洗波音谷”,位于密抹东部荒凉的低地带。
11:35 罗德:使徒行传中称为“吕大”(徒9:32-35),位于约帕东南部约15km的地方。被提多(Titus)沦陷之后,曾改名为DiosPolis。 匠人之谷:是阿挪和罗得之间较宽的谷(撒上13:19,20;代上4:14)。但是不知为何这样称呼。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