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第十二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士师记第十二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2:1-7 前章记载士师耶弗他,从亚扪人手中拯救以色列。本章则描述战争后以色列内部出现纷争,最终导致自相残杀。悲剧的起源是以法莲支派,他们也曾挑衅过基甸(8:1,2)。然而,这次有些过分,或许耶弗他认为有必要好好惩治他们。本文教训:①耶弗他及手下冒着性命危险孤军奋战,终于获胜。本当携手共战之际,以法莲支派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如今却厚颜无耻地抢夺他人冠冕。若真心希望共同体发展,所有成员就当同甘共苦,甚至牺牲自己(罗12:15;西1:24);②以法莲支派出于优越意识,无视基列人耶弗他,就像耶稣生于拿撒勒,倍受蔑视(约1:46)。但神看人的内心,不看外表(撒上16:7;弗6:9);③人奸诈的本性,使其因嫉妒除掉配得荣耀的人,耶稣基督因此惨遭杀害(太27:18)。
12:1 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暴露了当时以法莲支派的堕落程度。他们结伴远行,好像远征仇敌,恐吓威逼耶弗他。
12:3 耶弗他“拼命前去攻击”亚扪人,取得了胜利。他指出取胜的原因是神的帮助。这与以法莲人无劳而荣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如同第一次面对亚扪人(11:12-28),耶弗他首先试图说服对方。倘若以法莲人省察、悔改,就可以避免手足相残。人被欲望控制,通常会失去理智,被冲动驱使,陷入不可挽回的困境(雅1:15)。
12:4 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和玛拿西中间:侮辱的言词,足以激怒基列人。为了诽谤基列人,以法莲人任意捏造与事实完全不符的事情。因为:(1)基列人是玛拿西支派的一个分支,是基列的后裔(民26:29);(2)他们不是从以法莲支派逃亡的人。
12:5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以法莲人诽谤基列人是“逃亡的人”,自己却作了“逃走的人”。他们曾因自己属于以法莲支派而自豪,如今却说自己“不是”以法莲人。所谓“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太7:2)。渡口: 能蹚过的水浅之处。约但河从加利利海流入死海,平均宽度约27m,深1-3m,通常无须桥或船,可从渡口过去。渡口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点(3:28 ;7:24)。
12:6 为了搜索以法莲人,看守渡口的基列人,辨别不同的发音方法。以法莲人习惯把“示”发成“西”,不能正确发出“示播列”(小溪),而是发成“西播列”(重担)。据说,约但河东的人通常会发“西”音,河西的人发“示”音。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本节只提及约但河边的大屠杀,但浴血之战似乎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出埃及时进行的第一次人口调查,以法莲支派的男丁是四万零五百名(民1:33),第二次人口调查,减少到三万二千五百名(民26:37)。看来,当时死去的人几乎是以法莲全体男丁。
12:7 耶弗他……葬在:叙述形式与其他士师(Minor Judges)生平相似:士师的统治期限、死亡、埋葬地等(10:2,5;12:10,12,15)。
12:8-15 耶弗他时代似充斥着各样争斗:异母兄弟之间、与亚扪人之间、信仰和迷信之间、同胞之间。如今,风暴过去了,以色列地进入和平安宁时期。既没有外敌的入侵,也没有内部的分裂,和睦的家庭生活代替军事对峙和血腥战争(14节)。神通过士师看顾百姓,百姓似乎也忠诚事奉神。但没有外界的压力,持续的和平很容易瓦解属灵的警醒,使人陷入宴乐和放荡的生活。下章就如实见证此点(13:1)。圣徒要铭记这历史教训,在所有环境中警醒不怠(太24:42;彼前5:8)。
12:8 耶弗他以后:耶弗他死后,出现以比赞、以伦、押顿等士师。小士师的交替均以“之后”开始(11,13节)。他们的故事均从属耶弗他的故事。如同陀拉和睚珥的故事,从属亚比米勒(10:1-5)。伯利恒人以比赞:无法确定是犹大支派的伯利恒,还是西布伦支派的伯利恒(书19:15)。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主张,以比赞的出生地是犹大支派的伯利恒。据此,有学者认为以比赞是大卫的祖先,甚至猜测他与路得记中的波阿斯是同一人。但这观点并无说服力。因为:①本章所有士师,都活动在北以色列境界,除了俄陀聂,其他士师都在那个地区活动;②提及犹大伯利恒,习惯称为“犹大的伯利恒”或“伯利恒以法莲”,不会单叫“伯利恒”。
12:9 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与耶弗他相反,以比赞是有福之人,有三十个儿子和三十个女儿。古代社会,子女数目象征财富和权势。由此可推测以比赞享受着极富裕的生活。嫁出去了:除KJV,其他大部分英译本都译为“其他支派”(outside his clan)。本节希伯来文意为“外面”、“往外”,并未指具体地点。不能断言以比赞使子女与外邦人结婚。犹太父亲对儿子的责任:①教导读律法书;②教一门手艺;③找到妻子。
12:11-12 以比赞死后,以伦作士师。在所有士师的记录中,以伦的最简单,只提及名字、出身、埋葬地和统治期。
12:13 押顿:没有详细说明押顿的一生,70名子孙各自骑驴驹,表明他极其富裕。他的统治期(8年)平安无事,似乎没有发生特殊事件。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