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第十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十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十一章
十一1~15
应对假使徒的夸口
保罗自居卑微,甘心做社会上低下的工作(十一7),但他的对手正好相反,自我吹捧。所以保罗按古代自我称赞的格式,仿照他的对手列出自己可夸口的事,以挖苦他们。而同时,他将他对手的价值观反转过来,受神 * 国度价值观的光照,这是另一种常见的文学技巧,称为讽刺文(十一16~33)。
十一1 在希腊文学里,「颠狂」(此处「愚妄」)有时是神明对狂傲者的惩罚,因此有些注释家认为,哥林多反对的人曾指控保罗,说他高傲、颠狂。但较有可能的是,他只是表示,他乃是为了* 修辞的缘故而假作颠狂(善用各种文体乃是修辞学的训练之一),其实真正在夸口的是那些反对他的人,因此他们才真正颠狂了。
十一2 为神的子民存着如神一般的嫉妒(参:出二十5),会被视为敬虔(参:民二十五11)。作父亲的要在婚礼中将女儿许配给人,保罗在此将哥林多 * 教会比作女儿(林前四14~15),由他许配给基督(参:犹太人描绘说,神将祂的儿子以色列与 * 律法联姻)。有些注释家视保罗为男傧相,把新娘带到,而非父亲许配女儿。
十一3 有一些犹太典籍说,* 撒但假装成善良的天使(参十一14),以性来诱惑夏娃。这里既提到许配童女的比方(十一2,可能是许配给基督──新亚当),保罗心中可能稍微想到此传统说法。但更明确的乃是以圣经创世记第三章为背景,那里记载蛇诱惑了夏娃。保罗将他的对手描写成淫荡的人,去引诱已经许配人的童女,这种罪在罗马法之下会被判放逐,在* 旧约里则判死刑(申二十二23~27)。
十一4 旧约与后来的犹太文学常描绘假先知为自称有神的 * 灵,但却是被另一种灵所驱策的人。保罗对他们居然能接受这种恶人的对待(亦参十一19~20),作了讽刺性的称赞,他用的是古代常见的讥讽技巧。
十一5~6 * 修辞学在希腊罗马社会是很重要的,哥林多也包括在内(参:林前一5的注释)。运用修辞学显出一个人受过教育,值得富有的人听从。然而哲学家常强调,他们拥有真知识,胜过那些讲得天花乱坠的人,他们的思想能够影响希腊社会;保罗以后者的模式自居,来为自己辩护,指出前者的不是。
保罗说他「言语不精练」(NASB)并不一定意指他是很差的讲员;最好的讲员也会谦称自己讲得不好,以免听众期望过高。他似乎受到别人的指控,说他修辞的技巧不足;不过,他的写作所流露出的繁复修辞技巧,则胜过当时大多数的人;但无论他多么努力,究竟不像从小就受修辞训练的贵族子弟,或许某些表达方式别人觉得很自然,而对他并不容易(参十10的注释)。
十一7 教师一般都有 * 庇护人资助,或靠收学费,甚至以乞食维生,但是从来没有人去和工人一起做工(林前九6)。保罗的对头以哥林多基督徒中较高阶层的感受为理由,说保罗去做工匠,令他们尴尬;至少他们是专业人士,能够付得起钱。保罗可能特意不拿他们的钱,以免别人误以为他是普通的说教者,为赚钱而教导,或许他也不想让人以为他是倚赖他们的 * 受庇护人。
「卑微」在犹太人是美德,但希腊人则将它视为「羞辱」,只适用于那些低阶层的人。
十一8 保罗甘居低阶层;他成为哥林多人的仆人,与他的对头所服事的对象不同(十一15)。从雇主得工价,但实际上却在为别人工作,当然会被视为不诚实,因此保罗用「抢夺」(和合本:亏负)一语;抢匪则比低阶层的人还要不如!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战役之后,得胜的一方「掠夺」吃败仗之仇敌。由这个角度来看,本节下面提到的「工价」(KJV、NASB)或许可指「军人的工资」。
十一9 * 庇护人可能视靠他们接济的 * 受庇护人为「负担」。有时教师会是富有人家的受庇护人,但保罗并没有靠任何人,因此他不是哥林多 * 教会的受庇护人,他对他们没有责任。
十一10~12 夸口若不是单为自己,乃是为了别人的缘故,就能被接纳。例如:* 蒲鲁他克认为,倘若在自誉之中也称赞听众,便是可行的。
十一13~15 有些犹太教的典籍描写 * 撒但假装成天使,或别的样子(如:向 * 拉比扮成美丽的妇女,向约伯的妻子扮成乞丐;其中一种说法,见十一3的注释);犹太教认为撒但是欺哄者。虽然以赛亚书十四章和以西结书二十八章的上下文并非特别指撒但(这与今日一般的看法不同),不过许多犹太典籍都教导说,撒但和其他邪灵原来乃是天使,后来在创世记六1~3时堕落了。
十一16~21
保罗为夸口道歉
十一16~18 * 修辞学教师(如昆帝良)和道德家(如蒲鲁他克)警告读者,除非万不得已,为了辩护,或其他正当的理由(如以自己为榜样来激励别人),否则绝不可自夸。有些智者觉得夸口是恰当的,但一般人都感到厌恶。写自传的人要想法降低别人对他们自称的反感。保罗的对头显然让他大有攻讦的机会──这一点显出他们缺乏* 修辞的技巧。
十一19~20 反讽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技巧。打人的脸,就像朝人吐唾液一样,对那人是很大的污辱(参:太五39的注释)。「占便宜」(NASB、NIV;和合本:掳掠)有时指性侵害,是很严重的侵犯。在上层人士的理想中(为保罗的对头所赞同),若一个人真有高贵的气度,就配享自由,这种人绝对不能容忍作人的奴隶。
十一21 保罗继续以上的反讽(十一19~20),承认他的「羞辱」或「不名誉」──在讲求地位的社会中,这是最严重的事。他再度使用「比较」的 * 修辞技巧,来讥嘲那些自夸之人,他们是自我按立的 * 使徒,到哥林多来破坏他的地位。
十一22~33
在患难中夸口
贵族通常会以身世、成就等等夸口,但一般不会以患难夸口。有些哲学家将自己忍受的苦难列出来,作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在其他的情境下,受苦清单可能证明某人效忠于某事;如:查理顿(Chariton)写的爱情小说中,露西彼的信中记着她为爱人克利多弗受了各式各样的苦。可是凡列出所受的苦,证明自己能忍耐的人,多半都是在为自己的力量夸口,而不是夸自己的软弱。对保罗而言,凡夸口的应当为 * 天国的美好(十17)而夸口,为神的荣耀而谦卑自己。
十一22 在希腊罗马文化下的哥林多,* 教会承认它的根源来自犹太教;而旅行的犹太基督徒,尤其是生长于巴勒斯坦的那些人,会自称他们的传统比保罗更早。这里「他们是……?我也是」的推理,似乎在古代很有说服力(参如:* 约瑟夫《生活》40,§199)。「以色列人」和「亚伯拉罕的后裔」,在古代犹太教的说法里,可以指任何一个犹太人;「希伯来人」也许指同样的意思,不过亦可能特别指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参:腓三5的注释)。
十一23 此处译为「仆人」的字,可能是尊敬的说法(「公使(minister)」,KJV、NRSV);倘若在这里有「基督的奴仆」之意,就是指居高位的奴仆(见:罗一1的注释)。至于「疯狂」(NASB),请参:哥林多后书十一1的注释。保罗所夸的头一项,就是哥林多人对他的责备:他卑微的「劳力」(十一7的注释)。有些哲学家以不在乎被人打为夸口;犹太人称赞为信仰遭鞭打或殉道的人。
十一24 在犹太法律之下,有些罪(如不遵守安息日,或作假先知)要被人用石头打死(由于罗马的限制,犹太人无法正式执行死刑,所以他们通常是将犯了死罪的人赶逐出去)。还有一些较轻的罪,只需要用鞭子打三十九下(申二十五2~3);* 会堂是审判的地方,鞭打则由在会堂里服事的人执行。违犯节期或礼仪律法的人,会先受到警告,若仍执意不改而屡次违规,才会遭到刑罚。
十一25 罗马公民不应该用棍打,可是官员有时会不管这些规定(参:徒十六22)。有关保罗被石头打,参:使徒行传十四19。经常旅行的人明白会有沈船的危险,而古代认为淹死在海中是最可怕的死法(一部分是由于异教徒相信,死在海里的亡魂会永远不得安息,因为没有经过正式的埋葬)。当时没有救生船(参:徒二十七30的注释)或救生衣,所以船若沈了,遇难的人会在水中待很长一段时间,有时无法存活。
十一26 旅行在古代是极危险的活动;后来有一犹太典籍甚至说,祭司一星期要花两天为旅人的安全禁食祷告。从海港到内陆的城市常以河流来连接,而强盗常会攻击进来的船只,小亚细亚一带尤其厉害;保罗在此也可能指越过暴涨急流的危险。走陆路的时候,强盗是最可怕的危险,这也是许多团体夜间不行路的理由。当时海盗不像更早的时期那样常见;在帝国统治的期间,陆上的强盗虽然也减少一些,但仍然是危险的主要来源。而保罗所遭「危险」的最高潮,却是「在假弟兄当中的危险」(KJV),这可能是指着他的对头的讽刺说法。
十一27 不得睡或许是由于晚上旅行可能面对危险(晚上很少能进行事工,因为大家都很早睡,只有守更的人和参加饮酒作乐宴会的人例外,不过有些人可能到很晚还在讲故事或聊天);不眠症或许有可能(参十一28~29),不过在这段清单里面不太可能列入(第28节的焦虑之后倒比较合适)。深入小亚细亚内地的人会面对「寒冷」;再加上「赤身露体」(有时是指衣服不够,就像此处),会非常艰苦。
十一28 保罗为神的子民感到「焦虑」(NRSV〔和合本:挂心〕;此字在马太福音六34译为「担忧」〔和合本:忧虑〕),是出于爱(十一29~30),正如从前* 旧约的先知为以色列着急一样。哲学家强调,不应当焦虑(腓四6同),可是保罗的焦虑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自私(林后二13,七5~6;林前七32──同一个字;帖前三5)。
十一29~31 保罗与「软弱」之人的认同,会再次得罪哥林多 * 教会中在社会上有权有势的领袖,他们会视之为地位卑微的表现。保罗以软弱为夸口,将他对头的立场完全翻转过来。
十一32 主后三十四至三十九年亚哩达王四世管辖拿巴提,就是叙利亚大马色附近的地区,也可能统管了大马色(他死于39~40年)。如果他并没有直接治理大马色,他也极可能运用他的政治势力,影响辖区以外的地方。从东方来的商队大部分都必须经过他的国家,因此这个国家是近东一带最强盛、最富有的小国。
拿巴提人的润滑油瓶
_
十一33 保罗提到的「窗户」可能是沿城墙而盖的一间屋子的;许多屋子都沿城墙而盖。保罗的办法来自 * 旧约(书二15;参:撒上十九12)。使徒行传九25提到这次的脱逃。这绝不是高阶层的人会夸口的那种英雄作风,因为他们并不认为惹上权威人士有什么价值,甚至为基督也不值得。——《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