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二章-《圣经背景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二章-《圣经背景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二章
二1~5
得救靠十架,非靠高言大智
保罗在此以哥林多人自己的归主为证。他们之所以得救,正是因为听见了软弱之十架的大能信息,而不是因为出于人的 * 修辞学(一18)。
最支持修辞学(或演讲技术)的人,也承认它会遭人滥用。可是他们辩称,这种训练是必要的,因为若拥有真理,却无法说服人,就毫无用处。哲学家一般会批评修辞学家,声称所应当注用的是真理,而不是演说的技巧;可是这些哲学家也会用修辞学家所发展出来的各种辩论技巧。保罗在此并不赞成单靠修辞技术,可是他自己的写作,包括哥林多前书在内,都显出他对修辞学的形式相当了解,而且颇为擅长。虽然保罗的修辞术或许无法与亚波罗媲美,或许也够不上哥林多领袖们的标准,可是他的写作技巧有其独到之处。
二1~2 最出名的演说家(如:狄奥.屈梭多模)也经常会先否定自己演说的能力,以降低听众的期待;接下来,便滔滔雄辩。修辞学家崇尚这种技巧。
这里的上下文,保罗以自己的软弱夸口,因此他没有赞许自己说话或推理的能力(参:出四10)。但是,这种保留并不意味着他的辩论模式软弱无力。其实,他的辩论技巧纯熟,显明绝非如此;只不过他在表达上(声音的质量和姿势)可能有缺欠(这倒颇有可能,林后十10)。
二3 「又惧怕,又甚战兢」,在* 旧约里和犹太文学中都曾连在一起,是一种表达方式;虽然这描述法是固有的,但应用的地方却各自不同。由上下文来看,此一描述显示出保罗的软弱是在演说的表达技术,而非他对当代的 * 修辞形式一无所知。
二4~5 在修辞学中,「证明」是一种辩论形式,用明确、无异议的事为前提来说明;保罗并非只是单单提供演绎法(syllogism,一种逻辑形式,但前提可能不够充分),或辩证法(dialectic,*柏拉图视之为将数据定义并分类),或修辞的把戏。
此处的「大能」是神的能力,伴随着软弱之十架的传讲而来(一18、24)。这种能力可能暗示神迹的明证(林后十二12,十三4;罗十五19)。
二6~16
透过圣灵而得的真智慧
保罗连忙说明,他并不反对真智慧;但这种智慧是在人的理解之外,惟有透过 * 圣灵明白神心意的人,才能得着。
二6 哲学家用此处的「成熟」或「完全」(KJV)来指在智慧上已经到达进深阶段的人。(*神秘宗教用此字指完全归入该教,但这用法与此处没有什么关联。)二章6~9节的对比,是将这世上今生短暂的智慧,与神永恒的智慧来相比。
二7 犹太教相信,神的智慧在世界之前就存在,而神是透过这智慧来创造世界。
二8 许多学者认为,这里「这世上的掌权者」是指天上天使的能力(参十五24;罗八38;弗一21)。然而,从上下文来看,更像指地上的掌权者,就是在这世上握有大权的人(林前一26~28)。
二9 保罗在此引用以赛亚书六十四4,那是一段祷文的一部分,求神为那些对祂心存盼望的余民行事,再度干预历史;保罗把这段引文的用词稍加修改,这是古代引用文字时常有的作法。
他或许把这段经文与 * 七十士译本的以赛亚书六十五17稍为掺和,那里讲到,在来世里,现今的事都会被忘掉。要点为,永生之神的事是人所无法参透的──除了透过保罗在第10节所说明的方法之外。
二10~13 只有神的 * 灵知道祂内心的事,而由于信徒有神的灵,他们也能知道祂心里的事。对于古代大部分的犹太教而言,这是非常极端的声明,因为大部分犹太教师不相信圣灵在他们的时代仍然有所作为。「灵」可以有很宽的含义,包括「态度」、「性情」等;因此,「世上的灵」不一定指任何特定的灵体(与「神的灵」不同)。
二14~15 属灵人可以参透万事,但是「自然人」(KJV、NASB,和合本:属血气的人)不能参透属灵的事,或属灵的人。
保罗用「自然」(按字面为「魂的」)可能是依据 * 希腊化犹太人圈内对创世记二7所流行的特殊见解;参十五章45~46节的注释。
这些希腊化犹太人可能是借用了某些希腊哲学家的用语,将人灵魂中「自然」或属地的层面,与心思对立。
保罗所区分的,是被属地的灵魂所管辖的人,与被神的灵所管辖的人。第二世纪的 * 诺斯底派误用哥林多前书二14~15作证明经文,将人的魂与灵作区分,而辩称,他们这些菁英份子所跟随的是那不会朽坏、永远长存的灵。
二16 因着 * 圣灵来到的亮光,保罗将以赛亚书四十13的修辞式问题(参:罗十一34)翻转过来;信徒能够了解神的一些心意,因为他们得到了圣灵的启示。——《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