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15章查经资料
历代志上第十五章
历代志上第十五章
iii. 约柜完成其旅程(代上十五1~29)
「这样,以色列众人 将耶和华的约柜抬上来。」(十五28)
十五25~29;参:撒下六12b~16
历代志上第十五章至十六章记载,约柜进到耶路撒冷的最后旅程,不过章与章之分开,在旅程的最后阶段(十五章),和约柜到达时周遭的欢庆(十六章)之间,的确作了有用的区分。
第十五章的主题,从重复的片语将耶和华的约柜(3、12、14、25、28节)抬上来(希伯来文 lehaʿalôṯ)不难辨认出来,且与利未人抬(希伯来文,nāśā’)约柜(2、15、26、27节)相呼应。从俄别以东的家(25节,参十三13~14)直到约柜进到大卫之城的旅程(29节,NRSV、RSV)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15节,预备百姓和为约柜预备地方;第16~29节,以欢喜敬拜来庆祝这旅程。
这个简单的基本架构,与历代志作者的目标和方法一致,不过可能不是一下就看得出来。对于许多的读者一个主要的难题是,这叙述(1~3、11~15、25~29节)一再被名单(4~10、16~24节)打断。举例来说,当约柜被利未人抬在肩头上时(15节),却出现明显地不相干的歌唱家和守门者名单。结果,许多注释学家主张第4~10节、16~24节是后来增补的,而历代志作者本身只有叙述的部分(即Noth、Rudolph、Myers)。
这难题首先可借着认知到这个记载,就像其他在历代志的地方,不是按照发生的时间次序来排列而解决。第二,这些名单有一个重要的功用,就是预示下一个段落。利未人圣别自己(11~15节)表明他们有悠久的家世(4~10节;这对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是重要的议题,参:拉二59~63 =尼七61~65),而第27~28节歌唱家的出现和资格,是可以借着第16~24节他们被拣选来解释。141第三,这不寻常的六组利未人的组织(4~10节),及第15节和25节之间不连续的关系,显示出历代志作者本身,对这段有争议性的经文的目前位置,要负大部分的责任(Williamson)。
历代志作者似乎特别受到撒母耳记下六12~19,约柜进到耶路撒冷第二阶段的报导所启发。事实上,较早的记录已经发展出四个独立的主题。第一,神对俄别以东家中非常显明的祝福,原是再次搬运约柜的最初原因(撒下六12),发展到整个大卫王国受祝福(十四章)。第二,对约柜安全抵达的原始评论(撒下六17 = 代上十六1),也已经发展成大卫为约柜预备一个特别的帐幕(代上十五1)。第三,在撒母耳记下六14~16欢欢喜喜的敬拜,已经扩展成为一个完全的段落(十五16~29)。所有的这些改变叫人注意,这乃是以色列最重要和快乐的时刻。
但是撒母耳记下在此最主要的发展是关于利未人的地位。在撒母耳记下六13只有简略提到「抬约柜的人」,在此已经变成详细记录利未人成为扛抬约柜和敬拜的领袖(2~3、11~15、25~29节),也包括利未人的名单。虽然没有人能够确定关于利未人的部分,哪些是出自大卫时代的材料,而哪些部分可能是反映在被掳归回后各类不同的关注,但在此归纳出以下的要点: (a) 关于利未人的历史所知甚少,特别是在被掳前的时期(民三~四,八,十八章,是处理一个短暂的转型时期,形容所要达到的观念而非事件的记录)。 (b) 被掳归回后一致的传统仍一直持续着,与第16节观点相同,就是大卫教导利未人如何领导音乐和赞美(即:尼十二24、36、46); (c) 利未人角色基本的改变因为圣殿的存在而成为必要。一旦约柜被存放在耶路撒冷,则利未人只有两次被要求扛抬约柜(撒下十五24;王上八1~9 = 代下五2~10;参:民四1~33),142而这正是这里所注意的改变。
我们不确定到底历代志作者尽多少力,以确保他当代唱歌的人和守门者,完全被视为利未人,不过注释学家经常是如此假设的。事实上,尼希米记九至十三章利未人历史的主要来源,是模棱两可的。在被掳归回后,有的时候这些人和其他团体是被分开对待的(参:尼七39~45 = 拉二36~42,十28、39,十二28~29、45~47),但是有时至少歌唱家似乎是与利未人合并(尼十一15~17,十二24、27)。143
不过第十五章主要的目的,却不是形容利未人的历史和组织。这两个中心的主题似乎是:大卫对照利未人的角色,以及敬拜在以色列的重要性。大卫是转变利未人角色(3、11、16节)主要的关键人物。这并不是有意颂扬大卫的王权,乃是强调他是第二个摩西,把摩西原始的教导(即:民三5~9)应用到新的环境。不过,更主要的目的是对于以色列敬拜的活动和人事,给予特殊的鼓励。以色列人在尼希米的日子忽略了利未人(尼十三10),而事实上意味着就是神本身也被忽略了。因此历代志可能是鼓舞所有的以色列人(3、28节),和利未人(4~15节)两者,为了国家的敬拜都作合适的预备。如果他们采用大卫的优先次序,历代志的读者就能够看见神的荣耀(代上十六24;参:结四十四4)和救恩(代上十六35),再次在衪的百姓当中恢复。
在约柜的象征意义里,神来到祂百姓当中,在新约里的发展是神在基督里来到。如果在旧约之下,悔改是为神的降临所作的合适预备,则新约所坚持的要求不会较少。「预备主的道」(可一3)是施洗约翰的呼喊,开始了基督在地上的事工,并且同样的呼吁也发生在早期的教会中,以得着复活基督的同在。希伯来书特别鼓励信徒要放下他们的罪(来十二1),并且呈献给神不止息的颂赞祭(来十三15),好让我们能够进入至圣所,靠近神(来十19~25)。
a. 为约柜预备地方(代上十五1~3)
本段介绍利未人甚为突然(2节),大卫如何意识到他们的缺席,在此并没有任何的解释,说明造成第十三章惨剧发生的严重因素。然而,借着撒母耳记下六13提到「抬」约柜的人(先前曾经是被「赶」,撒下六3)暗示出,他们已参与在约柜旅程的第二个阶段。利未人在历代志里主要的角色,在第2节简洁地合并了﹕抬约柜和「服事」(REB、NEB、GNB;「事奉」,NRSV、RSV、NIV)耶和华,本章后来发展这个事奉上的转换。服事包括各式各类实际的责任,历代志特别强调他们在音乐上的领导(代上六32,十六4;代下二十九11)。借着带出这些角色和确认耶和华拣选他们(2节;代下二十九11),摩西律法中关于利未人,特别在其申命记式的形式,已经在大卫的领导之下实现了(申十8,十八5)。
帐幕(1节,参十六1),也在撒母耳记下(六17,七2)简短地提到,勿与在基遍的帐幕相混淆(十六39,二十一29)。这里会注意到它,可能是表明出大卫的预备已完成,作为他为早先的疏忽而悔改的证据。
b. 预备扛抬约柜的人(代上十五4~10)
参与搬运约柜的家庭联盟和总计的数目,列在非祭司的利未人领袖之名下(11节)。头三个领袖是代表利未人三大宗族(5~7节),后三个领袖哥辖族(8~10节;参:出六18、22;民三19、30;代上六18)。真正的兴趣是在这些较小的团体,因为哥辖族人要负责看守(民三31)和搬运(民四4~6、15,七9)约柜。借着选择这个正确的利未人团体,再一次强调了大卫对旧约律法之忠心。
c. 预备领袖(代上十五11~15)
利未人预备的第二个阶段是「洁净」自己(12、14节,NRSV、RSV;字义「使得你们自己圣洁」)。这是预备服事神的重要活动,并且在所罗门(代下五11)、希西家(代下二十九5、15、34,三十15、24,三十一18),和约西亚(代下三十五6)统治时,也是祭司和利未人所遵守的。在每一个例子中,都可看到神的喜爱随后降临在以色列中。144圣化要求从各种形式的「不洁」(利十六19;撒下十一4)分别出来,而在旧约里会包括短暂地禁欲(出十九15)、污秽的衣服(出十九14),或是接触死尸(利二十一1~4),祭司更是绝不能娶离婚妇人、妓女,或甚至是寡妇(利二十一13~15)。
要求个人圣洁在按定例(13节)安排搬运约柜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与第一次反向的(13~15节),大卫现在认知到神对这个事件的心意。虽然历代志里的解释没有在撒母耳记出现,但在这里大卫显然服从了摩西圣经的权威(15节,参13节),取代他先前有异教徒迷信的倾向(13节,参十三7~11)。约柜永远有杠穿在环内(出二十五12~15,三十七3~5)之事实,指出它应是被扛抬的。神话语的重要性,反映在圣经各种引述的对比里。先前当神击杀乌撒的时候(13节;参十三11),已经表明衪不喜悦,因为以色列人并没有求问神(13节;参:没有寻求神的引导」,REB、NEB;「没有敬拜」,GNB)。后者的片语也回想到扫罗统治时的情况(参十三3;希伯来文动词「寻求」,在两个经文中都是相同的)。现在,大卫却让145祭司和利未人(14节)来参与,就如民数记四4~20所要求的,并且利未人把约柜扛在他们的肩头上(15节),是按照民数记七 9、申命记十8。顺服耶和华的话语(15节),使神的怒气转离,成为更新祝福的基础。
d. 预备欢欢喜喜的庆祝(代上十五16~24)
一连串简短指派的名单,给予第25~29节的背景几个特色。举例来说,第16节表明出这些指派的目的是「激起欢喜的声音」(RSV),解释了第25节的欢欢喜喜(EVV用「快乐的,欢喜的」,在第16节和25节当中是以强调的心情,并且也是历代志重要的主题之一,参:代上十二40;代下七10,二十27,三十21~25)。利未人作为音乐家的角色(参REB、NEB;考虑到列在第19~22节的活动,mešōrerîm 这个字在第16、19、27节都比「歌唱者」更为合适),在第27节出现时达到高峰。
主要的指派在第17~18节,并且由钹、琴、瑟(最后二个乐器不是很清楚地确认)所构成的利未人乐团,区分第19~21节为三个段落,预示第28节。146这三个领袖包括以探(17、19节,参六44),他是智慧人,在其他地方常被视作耶杜顿(即:代上十六41~42,二十五1、6)。这是同一个人不同的名字,或者是不一样的人物,仍然不得而知。基拿尼雅的角色(22、27节)由于两个翻译上的困难而模糊不清。「教导者」147比(参AV)领导者更合适(NIV、REB、NEB、GNB),也是古译本和少数希伯来文抄本中的读法,而内容应该是「音乐」(REB、NEB、NRSV、RSV),而不是「搬运」(Michaeli,参Tg.)或是「神谕」(Vulg.)这两项基拿尼雅的责任。对于守门人或是看门人的数目和身分(18、23、24节)也是有问题的。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似乎和歌唱家(参九33,十六37~38)有重迭。在第18节所有的十三个名字可能被算作是守门者(除了最后两位,就如NRSV、RSV、REB、NEB、GNB,这是部分根据第24节的注解),不过第23~24节四个守门者的名字,与第18节的那些人的关系不详。俄别以东(18、21、24节)则是更复杂。他有可能,但不一定就是要与迦特人俄别以东视为同一人(25节,参十三13~14,二十六4~8)。如果他们被认作是同一人,则似乎「利未人」这个词除了功用外也带有家谱的意思,至少是在王国时期。如此开放的态度,在被掳归回后的时代较不流行。献祭活动是在路途上进行的(26节,参十六1~2),而吹角(28节;参:撒下六15),传统上是由祭司所使用的乐器,这足够解释所以会偶尔提到祭司名单的原因(4、11、24节)。148
e. 百姓欢欢喜喜的庆祝(代上十五25~29)
虽然是根据撒母耳记下六12~16,这个段落广泛地重新注解了早先的经文。主要的改变是约柜的回家(在这里一再被称作约的柜,25、26、28、29节),成为由以色列众人一同参与的活动(28节,参3节),而不是大卫个人信心的表达而已。在撒母耳记下六12单独的提到大卫,现在却加入了以色列的长老和首领(25节),伴随着利未人(26节),并且大卫个人的献祭也被百姓的代表献祭所取代。照样,神的帮助(26节)这个主题,历代志上十二18应用在大卫身上,现在却是利未人集体的经验。甚至提及大卫细麻布的以弗得,被视为被掳后时代罩衫似的祭司服,或是被掳前版本的短衣(撒下六14、20、22),在大卫与利未人都穿上细麻布的事实(27节)比较之下,这些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对米甲的提及(29节)比撒母耳记下六16、20~23要简洁得多,也应该是作为集体性的了解。她并不只是轻视大卫,在以色列人当中,也是特立独行的,她对约柜不关怀也不对这极大的欢喜感同身受,是「典型的没有信心」(Ackroyd),扫罗女儿的被冷落,也进一步地表明扫罗的家室并不合适带领神的百姓。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