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加拉太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加拉太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加拉太书相关章:

加拉太书

注释

三26至四7总结:儿子的名分

「儿子」(希腊文:huioi)是第26节的钥词,在本段之始已出现过。这是了解保罗思路的重要提示。我们也许会以为26至29节只是重复论点。但正如作曲家不会纯粹重复一段演奏来结束他乐章,保罗也不甘只谈论亚伯拉罕子孙的儿子名分。保罗跨前一步说:「你们……都是神的儿子」(在四1-7,这点会详加发挥)。这章的其它重要主题也在此段出现:应许(14节)、产业(18节)和「因信耶稣基督」(22节)。上个世纪一位释经家评论第29节时说:「为了解释第7节的宣言,保罗足足用了他所有著作中最深、最广、最全面的22节辩证来详加发挥和阐释。」〔C.J. Ellicott, A Critical and Grammatical Commentary on St. Paul's Epistle to the Galatians (J.W. Parker and Son, 1854) p.72〕

另有两个要点,在这里第一次提出来。第一,在基督里的合一。福音将犹太人和外邦人(参弗二11-18)之间的阻隔拆除了,这是保罗的书信中背后所指导的思想。在第28节,保罗强而有力地引出真理,强调其它的分隔(奴隶/自由人,男人/女人)对我们在神面前的地位,丝毫没有影响。虽然本节常在建立基督教伦理时被滥用,我们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特别在现今的社会里,我们深感歧视──无论是出于种族、社会地位,或是性别──的祸害,故此我们当因这福音不偏待人而欢欣,也学习让这真理应用在我们的生活里,照亮这混乱的世界。

第二个要发挥的主题是与基督联合。此点其实在保罗强调信仰基督时已暗示了,但此时更以受洗归入基督和披载基督来大大加强(27节;参罗六1-4,十三14;弗四24;西三10),保罗更辅以在基督里成为一(28节)和属于基督(29节)作为左证。这主题是保罗神学的中心思想,是保罗救赎论的基石。此时我们可以开始领会基督为何是亚伯拉罕子孙:我们得以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纯粹是因为我们和他那一位子孙合一。

骤眼看来,四章1至7节是新段落的开始。其实它是上述论证过程的总结。它包含一个说明律法之督导作用的例子。更重要的,是这段经文把我们带到儿子名分的高潮里。

从paīdagōgos的形象(三24-25的原文字)转到「师傅和管家」(四2;新国际译本:「监护人和信托人」)的图画。这些人拥有实权,故就产业拥有权来说,家中的小主人实与奴仆无异。孩童要等候父亲所定的日期来到。以色列人是这段经文的主角(「律法以下的人」,5节),但保罗在此亦引入一个新的字词 stoicheia(「世俗小学」3节;参9节),藉这个新的字词,外邦人亦被纳入这段经文的范围内。保罗的论点似乎是,正如异教徒服于某种形式的仪文主义下,犹太人也是如此。(有学者却认为所指的是空中的邪恶势力;参西二18、20。)

无论如何,奴仆状态只维持到时候满足的日子:当神的儿子成为人,服于律法之下,使祂有权释放我们,祂就叫我们也成为众子(4-5节)。此时,圣灵出场了,之前已援引祂(三3;参三14和有关洗礼的经文:三27)。只是在此刻,圣灵正式和儿子名分的教义有连带关系了。我们既已领受神儿子的灵,内心就意识到神是我们的父,我们是祂的后嗣了。在罗马书八章14至17节和26至27节,保罗把这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8-31进一步的呼吁

虽然严格的说,保罗现已总结了教义的争辩,他还想藉加拉太人的经验(8-20节)和律法的见证,来强化他的论点(21-23节)。

四8-20加拉太人经历的印证

8至11节提醒加拉太人他们从前的异教生活。这段经文衔接下一段(12-20节),我们不要只看见它是一个插句而忽视它紧接一句有力的宣告(7节)。这一段经文指出一个可怕的事实,就是加拉太人尝过来世的滋味(4节),却又回到从前的奴隶生活里。保罗用「认识神」来阐明那极大的对比:他们起初的行为可以归咎于他们不认识神,但这些旧行为在他们认识神之后就不能接受了。保罗又指出与其说他们是「认识神」,不如说「他们被神认识」,因为这个关系是神主动建立的。这个简短的段落在悲恐声中结束(11节),让我们联想到二章2节和三章4节,这也很自然的进入接下来比较个人化的部分。

12至20节不容易明白。加拉太人十分了解这段经文所指的是甚么,而我们却一无所知。此外,保罗的用词激烈和过分简略。

第16节似乎暗示,加拉太教会出现律法主义后,保罗曾和加拉太人接触。「你们一点没有亏负我」(12节)可能指加拉太人对保罗说过的话。另外,从13至15节的生动描写,我们可看出保罗正回想加拉太人初信之时:「那时,虽然我并非律法主义者,只是像你们一样,你们却一点没有亏待我,反倒殷切地接待我。」

虽然本段的细节已甚难追究,基本的用意是清楚的。加拉太人对保罗的态度起了变化。假若他们能回想与保罗昔日的情谊──他的疾病和他们乐意的款待──此刻就不会如此对待保罗。加拉太人现今的态度或多或少是由于有人要赢取他们的好感,同时要离间他们和保罗的关系(17节)。加拉太人应审视这等人的动机(这似乎是18节的意思,该节甚难解,可译成多个不同的意思)。保罗语带伤感地结束本段落(19-20节)。他因加拉太人而感受到的激动,只有生产之苦可比拟。跟着以多个隐喻来表明他们的真实需要──基督在心里成形。换句话说,他们必须被模成基督的样式(罗八29)。他极之渴望与加拉太人面对面促膝谈心。保罗的牧者心赐在此表露无遗。

四21-31律法书的印证

将这一段当作是另一个印证的援引──所以不是基本争论的部分──也许会让人觉得这段经文不重要。其实,有人感到第21节语带讽剌,保罗之后说的是反话。事实上,保罗要用夏甲和撒拉的故事来劝服加拉太人。况且,以实玛利和艾萨克之间的明显分别,将会因为保罗在罗马书里详细讲解他的教义而显得重要(九章,尤其是6-12节)。话说回来,这个创世记故事并非保罗对称义观念的基础,而有关的教义已于上一章彻底阐释了。也有可能是犹太主义者自己提出这故事的,而保罗只是被迫对它有所响应而已(然而,这个说法不能证实)。

第24节「这都是比方」也是热烈讨论的经文。保罗用一词,所以直译是「这些东西是用寓意的手法写成的」,或「这些东西可以寓意地理解」。保罗当然不是采用由亚历山太的斐罗发扬的寓意手法,因它强烈地削弱(或否认)旧约叙述的历史,为的是建立复杂的哲学系统。既然今天「寓意」(allegory)一词已成专用名词(希腊原文本非这么专门),我们应尽量避免用它来形容保罗这段经文的性质。

另一方面,保罗无疑看见并非我们一般所指一些经文「历史意义」。据我们了解,创世记的作者没有意识要分别这两个约,也不是要试图挑拨犹太主义者和外邦人的关系。那么是否保罗误用了旧约?

要记着:在整个救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见每一件事都根据一定的模式出现。也许比较明显的模式是「考验验出不顺服」,清楚地显明在亚当身上、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经历,最后才是耶稣胜过这些试探。主要的区分是自然与超自然,就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所能作成的,对比他们倚靠神的力量所成就的。这个原则在圣经历史中已经多次表明了,而以实玛利和艾萨克的故事就是一个特别有力的例子。神向来教导祂的百姓在救恩上倚靠祂,有甚么方式比带出这个原则和将之应用在加拉太的争论上更贴切呢?

有学者采用预表(typology)而非寓意来形容保罗的手法。他们认为历史不但没有因神学的缘故而减损其真实性,历史反倒蕴含着潜伏的神学思想,而且埋下后来事件的伏线,这些后来事件把有关的神学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亦有人认为,就算创世记的作者不像保罗般明白该段经文背后的意思。在背后感动作者的神,却非常清楚。这种解经法固然有被滥用的危险,但不能否定的,是一位全知的神(姑且不提祂的预知)绝对可以看到在历史事件中,当代人所看不到的深层含义。对保罗来说,创世记故事竟然和律法主义的问题如此多吻合,此现象当非偶然。这些吻合之处可用对比的形式胪列出来:夏甲/撒拉;奴隶/自由人;西乃山的约/(新)约;现今的耶路撒冷/在上的耶路撒冷;以实玛利/艾萨克;按血气而生(肉体)/从应许而生(圣灵);逼迫人的/被逼迫的;被遗弃的/后裔。

在这几个对比所产生的观念中,至少有两个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第一,从现今的耶路撒冷和在上的耶路撒冷之对比(25-26节),可清楚看见保罗的圣经历史观点,极富「末世论」味道,意即基督的再来就会带进来世。这观念曾在一章4节出现,也是三章23至25节和四章4节「成全」经文的理论基础(参林前十11)。

第二,第23和29节的肉体和应许/圣灵的对比(和合本译希腊文「肉体」为「血气」),在三章4节首先被带出来(参注释),可见这段是全书中最重要的段落,以同样的对比为开始和结束。这些字词与福音的末世性有显著的关系。肉体──按自己的能力而操作的堕落的人性──是今世非常显著的特性。相对地,圣灵掀开了将来世代的一幕,让基督徒甚至可以坐在天上(弗二6;腓三20;西三1-4)。此对比的重大道德含义将于五章13至16节得到发挥。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第四章   加拉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保罗   加拉   基督   犹太   亚伯拉罕   的人   耶路撒冷   儿子   信徒   基督徒   奴仆   撒拉   犹太人   福音   书简   儿女   字义   圣经   犹太教   孩童   耶稣   使女   他们的   恩典   原文   注解   后嗣   的是   摩西   这是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