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17章查经资料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
五 帖撒罗尼迦及庇哩亚(十七 1 ~ 15 )
保罗从腓立比直接转移到马其顿首都帖撒罗尼迦,在那里的犹太会堂工作,很有成效,犹太人及外邦人归信的都有。这次的麻烦来自犹太人的嫉妒,眼红于保罗在外邦人中的成果。既无法找着保罗,就把他的朋友抓到地方官那里,控告他们叛乱。官长为保太平,就把被控的保状取走了;信徒们却把保罗、西拉打发到邻近的庇哩亚去了。在那里他们仍一无所惧,照常往犹太会堂工作,同样有很好的成果。从帖撒罗尼迦来的犹太人来,就挑唆众人拒抗保罗。保罗不得不再一次逃亡,就来到雅典。
这段记述没有什么无法解说的历史困难,不过要找帖撒罗尼迦前书的印证,才可对这事有完整的画面。赫肯(
p.513
)却认为此卷书信并没有指出,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遭遇,是犹太人引起的;他说行事的是一个外邦人反基督教的运动:“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像他们(犹太地的教会)受了犹太人的苦害一样”(帖前二
14
)。与这见解相左的,就是帖前二
l
1.
称为
ViaEngnatia
的罗马大公路,由尼亚波利经腓立比,
暗妃波利
(十六
12
注
),
亚波罗尼亚,帖撒罗尼迦
,再向西横过马其顿,到爱琴海岸的
Dyrrachium
,从那里可渡海到意大利。保罗的宣教行程有这样上乘的公路,即古代的快速公路,十分便利,甚有助于他的进展。他们走了三十三哩(
2. 保罗每到一个新地方,进入会堂的惯例不单是参加敬拜(见十三 4 ~ 12 注 )。而是要向与会的人传福音(参路四 16 )。他在帖撒罗尼迦继续这活动,有三个安息日( RSV 版本)。他逗留该城的日子,可能不止这样短,因为我已知道他至少收到腓立比来的礼物 241 (腓四 16 ),又要自己亲手作工自给(帖前二 9 )。
3.
路加对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逗留,没有叙述什么人悔改的故事,他前面已经很详尽引述过保罗一般在会堂里传讲的讯息(十三
4. 保罗的讯息大有功效,信主的有犹太人,还有好些归附会堂的外邦人,妇女也有那些妇女称为 尊贵的妇女 ,意思可能是上流的社会人士,也可能指上流人士的妻子,一些早期版本明明有这意思,两个意思都不足为怪,因为犹太人也出入上流社会,甚至尼禄的情妇 Poppaea ,亦以亲近犹太见称( Jos; Ant 二十 195 ),赫肯( p.507 )说这些大有影响力的妇人,竟无法抑止该地及庇哩亚对信徒的逼害,实在奇怪,不过,他显然忘记了两处的逼害,都是犹太人发动(这些妇女大概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力),不是城市当局发动的。路加说有些信主的人 附从保罗西拉 可能他们自成一组,在会堂以外集会,虽然是在一个叫作耶孙的家里。
5. 保罗招聚外邦人的成效,挑起 犹太人 的嫉妒。外邦人是犹太教的宣教对象,可是保罗比会堂更有果效,能劝服他们全心归依,不少外邦人虽然被犹太教的属灵品质吸引,但未肯进一步行割礼,祇是满足于作一个敬畏神的人,因此,犹太人采取行动,他们似乎有两个可行的途径。帖撒罗尼迦是不自由市,有人民的大会(经文中用 百姓 ,希腊文 de{mos ),可以投诉控罪。犹太人这时就企图把保罗和西拉带到人民大会去,他们利用一群市井匪类,引起骚动,这样,犹太人顺势便得到控告攻击的利器,说宣教士引起骚动,破坏太平,这样在人民大会上的投诉就更为有利了。乌合之众群集在 耶孙家 门外,以为可以找着保罗。耶孙当然就是接待保罗的主人家,赫肯( p.512 )的意见相当有趣,他说起初耶孙祇是给宣教士一点工作,又收留他们住宿,后来接触多了才信了主,我们不晓得他到底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若是犹太人,他的犹太名字应是耶书亚,用耶孙这近似的希利尼名字,则在希利尼环境下用(参书, Jos., Ant 十二 239 )
6. 可是犹太人的计谋落空了,宣教士们不在家,苦恼之间,就随手抓住房子里的人,耶孙和一些信主的人(作者的角度来看,称他们为弟兄)这次他们并没有带到大会去,反而采取另一条途径,带他们到地方官那里去了。这地方官的头衔称为 Politarchs ,是马其顿非罗马城市官长一个不寻常的称号,不过古碑文上的刻字,也证实这里采用的名号是正确的,至于为什么改变了步骤,则不大清楚,可能觉得把帖撒罗尼迦人带到地方官面前投诉,更为合宜,也或许恐怕市民的大会,会宽待自己的居民。他们的控诉是说那搅乱天下的来到他们的城里了,这句话当然大为夸张,但至少表示在腓立比的乱事已传到帖撒罗尼迦,也许对宣教士先前从巴勒斯坦到小亚西亚的旅程,也有所听闻和忖测。 把天下翻转 的译法,未必正确,当然我们很相信福音 真能 达到这个地步,“搅乱天下”意思较为适合一点。
7. 来到控诉本身了。耶孙收留宣教士,又归服他们。笼统的控罪,就是他们 违背该撒的命令 说 另有一个王耶稣 。这样的描绘,耶稣被称为主(参十六 31 )实在对福音正确内容是很贴切的。同时,这也表示早期教会传道的重点,已经很自然地由耶稣工作时所讲的“国度”,转移为传扬一位“王”了。使徒这样宣称,很容易引致误解,以为骨子里在攻击罗马皇帝(当然有彼前二 17 的教训),尤其是基督的宣告,被看为与罗马王不能相容。有关 该撒的命令 到底在指什么,这里写得不太明确。 Sher-win-White ( pp.51, 96, 103 )认为 Claudius 的御旨中,有提到“犹太人是煽动份子,布满天下传播瘟疫。” 242 ,但是,这与叛国反王是两回事,所以他认为路加的记述是窜改过的。 E. A Judge 可能提供了答案,他说保罗在讲道中,可能真令人觉得他在预言一位新王将上任,在帝国律令中,这样的预言是违例的。这条律令是在人宣誓效忠该撒时生效,由地方官推动执行的 243 。
8 ~ 9. 众人和地方官尽管为这控罪 惊慌 ,但后者作为自由城的官长,似乎未必会看得太严重,让罗马人去管这些事吧!于是祇 取了 耶孙的 保状 ,即是要他们保证不让保罗再逗留,又不可再回城去。这辞语的用法是拉丁语法,其中程序则事实已经证实了。
10.
信徒们可能怕再惹起群众暴力,就在
夜间
暗中打发保罗西拉走了。这里似乎没提及提摩太,他在十七
14
的故事中再出现。宣教士就到
庇哩亚
去了(现代的
Verria
),在帖撒罗尼迦西南偏西约四十五哩(
11
~
12.
(保罗在庇哩亚所得的待遇的记载,是那些较有涵养的,心胸较为广阔(
RSV
作
较高贵
)的犹太人,对福音反应的标准描述。他们很热烈要听保罗的讯息,便
日日
去听他(不祇是在安息日)。并且他们不是圄囵吞枣地接受,而是自己查考圣经,要看看到底保罗说的(正如门
13.
即或在不信的犹太人中,也显然对宣教士没有任何敌意。等到从
帖撒罗尼迦
来的
犹太人
,发现保罗在那里,就
挑唆众人
,又引起麻烦,正如先前一样。
Sherwin-White(pp
14 ~ 15. 信徒决议以保罗离开为上策,因为他是袭击的中心人物,于是就打发他们到海岸上去。从那里带回一些庇哩亚同伴,乘船往 雅典 去 245 。西拉和提摩太留在庇哩亚,但保罗送信吩咐他们往他那里去会合。使徒行传中虽然没有明说,但看来他们依从他的吩咐到了雅典,与他会合,又再从雅典被差回马其顿去(可能分别到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然后保罗到达哥林多时,又再与他会合(十八 5 ;帖前三 1 ~ 6 )。
241
这一节的正确翻译(除了
JB
之外,大部份近代译本都错译了),请阅
R. P.Martin Philippians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
242 革老丢给亚力山大人民的信( Barrett, Background, No.45 ) .
243 E. A. Judge, 'The Decrees of Caesar atThessalonica', Reformed Theological Review 30, 1971, pp.1-7.
244 解经者对它的位置出奇地混乱,有人说距离 35 哩( 56 公里),甚至有人说在帖撒罗尼迦正南方,位于伊格那丢大道 Via Egnatia 上。
245 这是 RSV 译出希腊文版本的意思。有些版本第 14 节作“好像向海边去”,表示保罗的朋友把协助他循陆路离开的用意隐瞒了。
六 雅典:亚略巴古讲章(十七 16 ~ 34 )
保罗在雅典的讲章,往往被誉为路加心目中,保罗宣教事业的高峰,不过,也许我们祇该把它当作路加介绍保罗对付有教养的异教徒的方法。他一方面描述保罗对有教育的异教徒的接触之法,一方面保罗同时也承认福音对希利尼人是愚拙的,或至少对其中大部份如此(林前一 22 ~ 24 )。
路加所刻划的雅典城,得不少学者称誉,视为十分传真,乃文字的杰作。在雅典的确同时看到偶像的迷信,和超脱的哲学。保罗的讲章原是向哲学家们说的,往往有人认为对他们毫不贴切,因为内容要针对流行的偶像崇拜。但其实对以彼古罗派十分贴切,因为他们认为不需要寻求神,也不怕祂的审判;对斯多亚派也很贴切,他们对神的观念是泛神主义的。保罗其实在利用哲学家的思想,去攻击雅典人的信仰。以彼古罗派攻击迷信,非理性的神观,就是拜偶像的行动;斯多亚派则强调人类的合一,与神亲密的关系,还有人相应的道德责任。保罗在此与哲学家同一阵线,然后指出他们还不够彻底 246 。
讲章有不同的分段法,先有导言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引出主题(
下面三方面的论说甚多:(一)这一幕历史的真实性;(二)这讲章的神学问题;(三)这讲章与保罗在书信中透露的思想的关系 247 。历史性的困难,主要是关于保罗面对这样的大会,有他所提及未识之神的坛;这些在下面再讨论。至于讲章的神学问题,就是它到底是“异于新的思想(除十四 15 ~ 17 外),而与希利尼哲学,尤其是斯多亚派相似”呢?( Dibelius p.63 )还是他基本上是依据旧约和犹太人思想呢?( B.Ga/rtner ),这问题近来的研讨方向,认为这讲章与希利尼化犹太宗教宣传,甚有关连,它的手法主要是建基于犹太信仰,穿上希利尼式的外衣。宣教策略中,能采用听众明白的辞语,又不更改福音基要讯息的,这方面一向都是上策。此外,一向有人认为保罗在罗马书一章的“自然神学”,与这里的观点不同,而这里的手法不是保罗的。这看法无疑是太极端了。我们的困难在于没有保罗自己对宣教讲章的说明(与路加所表达不同的说明),我们祇有他的书信,是对他带领信主之人说的。因此,无法肯定保罗并非如这讲章的方式表达。布鲁斯说得很对,保罗向异教徒讲了罗马书一至三章的要理,与这里所表达的思想脉络相似, W. Nauck 的研究结果也相同,说亚略巴古的演讲的根据,的确是保罗在雅典讲道的记录,这是没有什么置疑的余地。不过 Nauck 也承认,路加所记的讲道,与保罗的腔调不同。这样的评断是公正的,路加用自己的辞句总括了保罗对外邦听众的讲论,这里是特别对雅典人讲的。
16. 雅典 虽然曾一度是古代世界的文化中心,这时已进入衰弱时期。雅典是个自由城,有著名的大学,但已渐趋虚有其名了。保罗一到雅典,并没有被它的文化所吸引,反而被到处偶像崇拜的迹象所激怒,“他发现自己置身于偶像之林中”,全城满了无数希耳米的像,尤其是在 市集 的入口处。保罗很可能就在那里走过 248 。
17. 保罗依一向习惯,先向在会堂的犹太人及教堂的人讲论(见十 2 注\cf0 )。他又与市场中遇见的人谈论。路加记载保罗直接去到异教徒当中(参十四 8 ),是很少见的。 Conzelmann ( p.96 )说这一节是路加假作的手法(先到犹太人那里去),不是根据历史记载的,他这讲法并不可信。这里的描述叫人想起苏格拉底的作风,祇要肯听他的人,他都与他辩论,路加这里的辩论,自然是指“讲道”而不是争辩了(二十 7 、 9 )。
18. 保罗的听众中,有归附 以彼古罗派 的,也有 斯多亚派 的。前者取名于创始人以彼古罗斯( 341 ~ 270 B.C. ),倾向物质主义的观点。对他们来说,神根本就不存在,即或存在也离世人太远,无法影响世事。他们传授一样基本的原子定理,道德观方面则强调欢乐与宁静。不少人把他们视作感官享乐主义,但其实他们对“欢乐”,有很高超的看法,对感官享乐,不屑一提。
斯多亚派 Zeno ( 340 ~ 265 B.C. )所创,取名自 Stoa 或“柱廊”,就是他施教的地方。他们强调理性是宇宙建构的原则,人该依此而生活。对神的观念采泛神观,认为神是世界的灵魂。道德上强调个人自给自足,务要忠于职守。
他们起初对保罗的印象并不佳,蔑视他为“胡言乱语”的。这字原意指雀鸟从沟渠中啄取碎屑,用来代表无聊的闲荡者(即今日随地拾烟头来抽的人),又代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人。他们说保罗传讲“ 鬼神 ”的事,似乎是故意响应苏挌拉底的传统。这里的“鬼”,是用了希腊文的中性。“神”指“ 耶稣 ”和“ 复活 ”。“复活”可能是指一个女神的名,而他们对保罗传讲的复活时,存轻蔑排斥的态度,则可能祇是其中一种诠释而已。
19. 人们把保罗带到 亚略巴古 ,要再听他详论这道。古雅典有一个议会在 亚略巴古 开会的 249 ,那是一座小山,眺望着 亚哥拉 ( Agora ),这议会曾一度有强大司法功能。一世纪时,仍是雅典的最高法庭 250 。集合地方可能在山上,也可能在 Stoa Basileios ,地点近 agora 的西北 251 。解经家不能确定路加所指述的,是(一)法庭公审保罗的教训,不管正式或非正式的;若然,到底开庭于山上,还是在 Stoa Basileios 内 252 ? 或(二)雅典人通常在亚略巴古山非正式集合 253 。第二个看法较可取,因为保罗的讲辞中,没有什么法律辩辞的迹象,其中也没提任何法律程序。有人争论说,那山不够大容纳这许多人,这是错误的。不过后来提及丢尼修和大马哩( 34 节),又似乎表示路加确实在描述法庭的大会,确实公开的查询,但可能未必采取法律审询的形式。
20 ~ 21. 这场会让保罗有机会传达他的观点。听众觉得他传讲的很奇怪,是 前所未闻 的,就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路加用罕有的旁白,说雅典人和旅客都别无所事,祇因好奇所催,喜作新闻新事,享受议短论长之乐。路加的意思是指他们不大管听来的是真是假,他的语调分明是讽刺性的。
22. 保罗一开口就夸赞雅典人 敬虔拜神 。这话可以是正面的用意,也可以是贬抑的说法。保罗很可能是存好意的,为要铺路以得听众的注意 254 。不过,路加在廿五 9 用同一个字的名词,来表示略带贬抑的含意。也许他的用心,是要读者领略当时形势的讽刺性(参 16 节)。雅典人尽管怎样敬虔拜神,事实上却迷信透顶,对真神全无认识。
23. 保罗要支持自己的理论,就引述他在城中所见的事物;对当时的听众,这句话也可能是正面的,但对犹太的读者,则至少会有一种贬抑的意味了(偶像;次经智慧书十四 20 ,十五 17 )。其中特别引起保罗注意的,是路旁一个坛写着\cs9 未识之神 。他急切地抓住这个名称,去介绍他心目中 那 “ 未试之神 ”。当然,他们的未识之神与真神,原没有任何关涉。保罗不是说,他们不知不觉中已拜了真神。保罗乃是引导他们认识真神,指出他们以为是这未识之神所统管的现象,其实都是在祂主权之下。但这碑文到底是什么?希腊游历家 Pausanias ( AD150 )告诉我们,雅典附近有“知名的神坛与无名的神坛”,其他作家也记载无名或不知名的神坛。可是后来特土良和耶柔米证实有一坛叫作“给未识之众神”,而耶柔米则坚持说保罗故意把字眼改了,以达到他的目的。有些例子可能是在那些被扰乱的坟墓上,放这样的坛,好安抚各方神明鬼魔,免得它们因被亵渎而报仇。有些学者拿这证据来证明,依类别来算根本没有“ 未识之神 ”的坛。这样的否定未免太武断,布鲁斯( Book p.356 )说得对,若有两个坛同样写着“未识之神”,那末就可以统称之为“未识之众神”了。这是很有可能的,虽然后来的作者找不到保罗所见的坛,但无论如何,它在下一世纪中消失了也并无不可。
24. 保罗宣告说,神创造宇宙及其中万物,因此祂是“ 天地的主 ”。他用的言辞是根据旧约对神的描述(赛四十二 5 ;出二十 11 ),但这话也大可以被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接纳。旧约并没有用 世界 (希腊文 Kosmos )这字,因为希伯来文没有这相等的字;希伯来文说“天地”,“万有”(耶十 16 )。不过这字在希腊语的犹太教中却有用(次经智慧书九 9 ,十一 17 ;玛喀比二书七 23 ,所以这里用它也不足奇(参罗一 20 );保罗用这话,是我们认为说希腊语的犹太人用的,尤其是对异教徒讲的。神若是创造者,又是主宰,就自然不住人手造的殿(参七 48 ;可十四 58 ;这辞用来指人手造的偶像,对比活神,利廿六 1 ;赛四十六 6 )。这话也回应着所罗门献圣殿时的祈祷,深觉圣殿也不足以作神的居所(王上八 27 )。况且,这种观点也是斯多亚哲学所能接纳的。
25. 这样的神并不 需要 人供应祂什么;反之,祂是生命的源头。旧约早已指出神要人照顾是可笑的(赛四十六 1 ,耶十 5 ),犹太人与异教徒拜偶像者争辩时,也同样看出其愚妄(耶利米书廿五章的信);不过,有教养的异教徒也同样有这体验,文献中有不少领悟这一点的语句( Dibelius pp.42 ~ 44 )。描写神是气息的源头,是从赛四十二 5 出来的(创二 7 ),不过保罗用当时流行的词汇,把 生命,气息和万物 三者并用。由于生命( zoe )一字,通常与希腊至高神 Zeus 的名字相提并论,所以保罗可能间接在说:耶和华才是生命的源头而不是 Zeus 。”,狄比留( pp.42 ~ 46 )和赫肯( p.522 )都极力主张这样的思想,完全是希腊思想,不是根据旧约的。不过,在希腊语的犹太教中,确实有这种思想(玛喀比二书十四 35 ;玛喀比三书二 9 ),且根源于诗五十 7 ~ 15 ;这样,从旧约发展出来的语句和思想,即或加上了希腊文的用字,也不足以说这话与旧约的精义相违。
26. 保罗从对神的描写,转到祂怎样创造人类上。 RSV 把动辞当作“ 衪使 他们 活 ”的意思,但更贴切的该是神创造的行动,如第 24 节,从“ 一本 ”就是指从亚当,为人类的始祖。至于是否该译作“ 万族 ”,还是“全人类”,则大有讨论的地方。狄比留( pp.27 、 37 )认为前一个译法,就铺成了从亚当以来人类历史中,各民族发展史的圣经观点;后者(他采纳这说法),则代表了一种希腊的观点:“人类是一体的,是一切地上居民的总和”。 Sta/hlin ( p.234 )却也认为后者是合圣经的,新约所关注的,是全人类的命运,过于各民族的情况。这个争论在下一节的翻译继续: 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 ,是神对人类各民族发展,有定规的时期(申卅二 8 ;但二 36 ~ 45 ;路廿一 24 ),还是指一年中的季节(如十四 17 )?“所住的疆界”,是指各民族的地域(申卅二 8 ),还是指海陆之间神所定的天然界线(诗一○四 5 ~ 9 ;伯卅八 8 ~ 11 )?若采纳后者的解释,则这一节就可成为诗七四 17 的诠释(参 I QM 十 12ff ,这里把天然疆界同时提出)。不过,似乎前者更可取( Wilson pp.201 ~ 205 )。无论如何,重点在说神乐于供给人的需要。
27.
神作这一切的目的,是
叫人寻求衪
,为要触摸得着祂。这句的措辞似是希腊哲学用语,说到对真实或神圣的哲理追寻,却没有成功的确实盼望。但若依旧约的情怀看它更好,说人类经历神的良善后,对祂的感激与渴慕(对神寻求的字汇见赛五十五
6
,六十五
1
;诗十四
2
;箴八
17
;耶廿九
13
;摩九
12
七十士译本)。
揣摩
是不奇怪的字,表示人在黑暗中摸索寻找神。保罗接下去说祂其实很近,人却要摸索,表示人在罪中的败坏,无法找到神,正如罗一
28. 保罗用两句根源于异教的话来支持这看法,这两句话也可以用来支持犹太基督徒对神的教义。第一句在 RSV 放在引号内,当作一句引用的话,不过来源的辨认却大有问题。叙利亚作者 Isho*dad (九世纪),引用一段话,是 Minos ofCrete 对他父亲 Zeus 说的,目的在反驳革哩底人说 Zeus 在该岛的信念:“他们为你筑墓,啊!至圣至高者──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你并没有死去,你复活了,永远活着,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你。”引句第二行是提多一 12 所引用的,一位基督教作家( Clement of Alexandria )说这人是革哩底的 Epimenides ,这也该是从保罗来的资料。可惜保罗的句法不是诗句,也不是用人以为他会用的希腊方言。因此,保罗可能祇是把引句用一般话讲出它的含意来 255 。这些字句不能称为直接引用, 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 一句,可以指其上的话,也指其下的话。“作诗的人”是众数的,可能是因为下面的话不祇一个诗人曾经说过。保罗引用的,是从 Aratus 而来,但也见于 Cleanthes 的 Hymn to Zeus ,虽然稍有不同。这样,保罗取用,本来是表达斯多亚哲学的异教希腊诗句,用在神身上。一项排除神话迷信的工夫正在进行着,斯多亚派的 Zeus ,不再是希腊泛神中的至高神,乃是“道”(理性;参 18 节注)。保罗对异教哲学中有关神本性的一点点真理亮光,也抓紧不放过。希腊思想中有关人的 神性 ,保罗却转之为人是神的 形象 。神是人生命的源头。
29. 人既是神的儿女,保罗就根据这个来作个结论:拜偶像,是不许可的。不论是金银的小偶像(十九 24 、 26 ),或是庙宇里云石的大偶像,都同样是错谬的。因为人若似神,那末没有生命的形象就决不可能代表说话的神;人若有神的灵,就必然体会神是灵,不可能以物质代表祂。保罗在此站在旧约和犹太思想一方(创二十 4 ;申五 8 ;赛四十四 9 ~ 20 ;次经智慧书十三 5 、 15 ),与希腊思想抗衡。虽然赫肯( p.525 )说保罗祇是攻击流行的希腊宗教,而不是高深的哲学,但在哲学性的观点中,他们仍同时保持相当程度的泛神思想与偶像崇拜。
30.
神藉基督启示自己真本质之先,人对祂仍
蒙昧无知
;如今基督教讯息终已宣告出来了,对听见福音的人来说,这时代就已告终,再不能以无知为藉口。神原先
通融
人的无知,如今却不能这样了,祂吩咐
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有解经家认为这不是保罗的思想,祇轻描淡写说神不监察人的罪,他必然会强调因信称义,而不祇是叫人悔改,才可面对将来的审判。不过,这个判语是错误的。保罗在帖前一
9
、
10
对外邦人所总括的福音,也正同样强调悔改,像这里一样;可能保罗对犹太人及归化犹太籍的人,特别采用称义的字眼,因为他们相信行法律得救。同时,也要把罗一
31. 保罗呼唤他们悔改的逼切,是因为他继续宣告说,神已定了审判世界的\cs9 日子 256 。他用旧约的字眼,说这审判是公义的(诗九 9 ),要藉“ 衪所设立的人 ”来执行;这说法相当特别,因为其他地方多强调审判者的威荣,这样表达方式,目的是引入下一句,说明审判已是确凿无可变更的事实:审判者已经委任好了,祂已藉神从死里复活了。说了这些话,保罗就回复了在雅典起初讲“耶稣”与“复活”的道理。他视复活为历史事实,用来证明耶稣是被立的审判者。这话背后的意思,是说耶稣复活带来了新的身份(参罗一 4 ),早期教会的观点,耶稣复活就是被高举为主,因此有审判权柄。不过这些思想在此并没有发挥出来,我们是从使徒行传其他讯息例子中得知,路加在此集中在保罗对雅典哲学家们谈话独特的地方。
32. 保罗回复他起初的主题,就触动了听者的讥诮。希腊人虽然相信灵魂不死,但肉身的 复活 是他们所排斥的;他们越来越觉得肉身是属世罪恶的,比之灵魂则是人神圣的座位 257 。对外邦人,不单十字架是愚拙的,复活也是愚拙的。听众中另有些人说以后再 听 他讲这个;有人认为这话祇是有礼貌地叫他住口;但若与另一班人的态度对比,却也可能他们真有较好的反应,真希望保罗的话是真的。
33
~
34.
保罗走后,真有一些人悔改,这证明上面的判语是对的。其中特别的一个是亚略巴古的官
丢尼修
,这证实保罗当时的听众中,确实有亚略巴古法庭的成员在场,虽然未必是一场正式的开庭。丢尼修是何许人,没有别的资料可考,后来传说也成了雅典第一位监督(这也很合理,因为初期信主的人,多半成为教会领袖,林前十六
247 See especially Dibelius,26-83; N. B. Stonehouse, Paul before the Areopagus (London, 1957),pp.1-40; B. Ga/rtner , The Areopagus Speechand Natural Revelation (Uppsala / Lund, 1955); W. Nauck, Die Tradition undKomposition der Areopagrede, ZTK 53, 1956 pp.11-52; Wilson, pp.196-218; F. F.Bruce, Paul : Apostle of the Free Spirit, (Exeter, 1977), pp.236-247.
248
R. E. Wycherley, '
249 希腊文 Areios Pagos (亚略巴古)意思是 Ares'Hill (亚略山)。而 Ares 是希腊的战神,等于罗马的神 Mars (火星),因此亦作 MarsHilll (见徒十七 22 AV )。
250 T. D. Barnes, 'An Apostle on Trial',JTS 20, 1969, pp.407-419.
252 Barnes 维护前者, Hemer 则赞同后者。
253
Dibelius, pp.67-69; Haenchen, pp
254
K. Grayston, Theology as Exploration(
255 可比较 Callimachus 怎样模仿这一句颂赞 Zeus 的诗句。
256 这里可能呼应耶稣对人子的教训( Neil, p.192 )。
257
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的,希腊诗人
Aeschylus
曾描述亚波罗神否认复活,当时场合正是亚略古巴正式成立之日。(
Eumenides
,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