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十五章-《圣经背景注释》
使徒行传第十五章-《圣经背景注释》
十五1~5
大辩论
十五1 许多犹太人相信,* 外邦人只能藉履行神赐给挪亚的七条诫命而得救(禁止拜偶像、犯奸淫……等);还有人相信,外邦人必须接受割礼(男性),并且(按照这群人大多数的看法)*受洗(无分男女)。* 约瑟夫曾报告,他的同事有些会要求,来找他们庇护的外邦人要受割礼,不过约瑟夫本人禁止这种要求;这个报告会使约瑟夫受到外邦读者的欢迎。
即使有些犹太人认为,外邦的义人不需要皈依犹太教便可以得救──不过除非他们真正皈依,否则犹太人不会接受这些人为神选民以色列的一部分(参:加拉太书的注释;那里所讲的,可能不是指救恩,而是指算在神的子民之内)。
十五2 这些信徒要「上」去,因为耶路撒冷的高度超过安提阿(*旧约经常出现「上到」耶路撒冷的意象)。在* 散居地区的 * 教会也像 * 会堂一样,由地区长老来管理,不受耶路撒冷的高层管制;但是一般会堂都尊敬由家乡圣殿官员派来的使者,同样,当自称代表犹太基督徒的人提出了质疑(十五1),这些非巴勒斯坦的教会也必须认真去解决。
* 约瑟夫指出,耶路撒冷人、祭司和熟悉 * 律法的人,都十分受尊敬。他报导说,有些具这类资格的人,会奉派去推翻与他资格相似之加利利官员的决定。
十五3~4 他们的见证,就像彼得的见证一样(十一12,十五8),都以神的证明为根据,而犹太人和 * 外邦人的圈子皆能接纳这一点。不过许多严格的 * 法利赛人认为,只要违反传统对律法的解释(十五5),这些神迹并不足以为证。
十五5 在法利赛人当中,较严格的 *煞买派(Shammai)当时可能势力较大;*希列派(Hillel)后来成为主流,他们对外邦人宽松得多。有些犹太人尊敬法利赛人,因为他们很敬虔,而由于他们熟悉律法,无疑会受到耶路撒冷 * 教会的敬重。
十五6~11
彼得的反应
安提阿 * 教会别具一格的工作,能得到一位传统群体(加二7)主要带领人的支持(徒十~十一),当然对取得公信大有俾益。
十五6~7 *使徒是与长老一同治理,双方都参与在激烈的辩论里,正如犹太教师在其学派中一样。在后来的拉比学派里,*拉比常同意可以各持己见;但这次的聚集乃是要达到一致的意见(22节)。
十五8~9 *外邦人只因身为外邦人,便属不洁净;因此,他们进入犹太教时,必须经过 * 皈依的 * 洗礼。不过,彼得在此则说,神规定,只要他们相信,便得了「洁净」(参十15)。
十五10~11 彼得在此可能是指一般犹太人的传统讲法,以神的 * 律法或祂的 * 国度为「轭」,与为世务挂虑的轭不同。大部分犹太人认为,律法不是重担,而是神充满恩典的礼物;他们相信,律法的要求能使他们脱离真正的重担(参:太十一29~30)。如果彼得在此是指律法,那么他所认为律法的缺欠,可能是指杰里迈亚书三十一32的意思:列祖都没有遵守;而在新约之中,神会将律法写在人的心里(耶三十一33~34)。后来 * 拉比有时会提出较宽松的规定,因为大部分百姓都无法遵行严格的规定。
十五12~21
雅各布的反应
十五12 参十五章3~4节的注释。「众人」(KJV、NASB)意思是「全会众」(NIV、NRSV),这与 * 死海古卷相同。
十五13~14 在*旧约里,「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KJV、NASB、NRSV,直译;为「归祂的百姓」,NIV)通常是指以色列;雅各布援用阿摩司书(他在第17节引用),而以这个称呼来指 * 外邦基督徒。
十五15~16 雅各布在这里指「众先知」(复数),因为他是提到记着十二卷小先知书的经卷,其中有阿摩司书。
「大卫的帐幕」(摩九11)可能指「大卫的家(后人)」,它已经落入极其可怜的绝望光景,只能称为一个会幕(KJV、NASB)或帐幕(NIV)。重建大卫的家,意思是在大卫的王室已经中断之后,重新兴起一位 * 弥赛亚来。* 死海古卷也引用这节经文来指弥赛亚,配合撒母耳记下七10b~14。(旧约很少明文将会幕与大卫在历代志上二十五章所设立的先知式敬拜相连,因此,这一段的解释不太可能是恢复大卫式的敬拜方式。阿摩司书和使徒行传都是指恢复大卫国度的荣耀,而历代志上二十五章灵力充沛的敬拜,在使徒行传十五章时应该已经出现了;参:林前十四章。)
十五17~18 阿摩司书九12说:「以东的余民」,但是雅各布将拼法稍微改动(犹太诠释者经常如此行,用来说明重点;雅各布或路加在此是用 * 七十士译本),就可以指「亚当的(余民)」,意指「人类的」(参:「人的」,NIV)。阿摩司书九12提到「得」以东,而「称为我〔神〕名下的国」(NASB)可以指征服,不是甘愿臣服。不过要点是,列国都将在神的治理之下,而从上下文(摩九7)来看,神所关心的,乃是列国本身。
十五19~20 雅各布所建议要他们遵守的几项要求,可以代表犹太传统中所指神给挪亚的几条律法。根据比较宽松的犹太人立场,凡是能遵守这些基本律法的 * 外邦义人,都能在来世中有份。因为 * 法利赛人虽然严格,但也需要与大部分比较宽松的百姓相处得来,因此,如果其他教师的规定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这些教师也不会去责难。
十五21 雅各布在此的声明可以指,已经有许多人遵行摩西的 * 律法;不过更可能的意思是,信徒必须禁止行第20节所提到的事,否则他们便会冒犯第21节的那许多人。
十五22~35
教会的谕旨
十五22 在后期的 * 拉比学院里,若产生争论,总是由多数人的看法取胜;此处似乎双边藉妥协而达到一致的看法(但偏向安提阿 *教会)。其他犹太派别也有这类「大会」,例如在* 昆兰社群,祭司、长老和百姓会聚在一起。
「西拉(Silas)」是希伯来名字「扫罗」的 * 亚兰文写法;它最接近的拉丁名字是「西番拿」(Silvanus,帖前一1,和合本仍译为「西拉」)。
十五23 将 * 外邦人称为「弟兄姊妹」,颇不同凡响。这种问安的方式,是希腊罗马书信标准的格式;从称呼来看,这是一封传阅的信,让使者抄写,传到不同的地方。小说与历史有时都会引用书信的内容。
十五24~27 他们派遣传送谕旨的使者,在各地都会受到尊重,被视为是大会可靠的代表(类似的例子,如:阿立斯体亚书信40)。
十五28 由于 * 圣灵通常与先知的感动或特殊的光照有关,读者能了解,使徒行传与长老的意思是说,是神直接带领这个团体的决定。「看来为好」(22节同,和合本:定意)出现在希腊的谕令里,意思是「如此决定」,常与公民聚集投票有关。
十五29 参第20节的注释。针对圣经没有直接论及的问题,犹太人的最高法庭可以颁布暂时的谕令来裁示,而耶路撒冷的聚会可能是根据这个传统行事。希腊罗马的信件通常以「愿你们平安」来作结束,就像这里一样。
十五30~35 使徒行传经常出现 * 先知,这必定让古代的读者感到非同凡响。古代的犹太教中,虽然有些人是先知,但为数极少,而从来没有一个团体像基督徒这样,说自己有如此多先知的作为;大部分犹太人觉得,在他们的时代并没有真正的先知。
十五36~41
回到宣教工场
以色列文学在极古老的叙事诗时代,就将英雄的软弱也记下来,这是相当不寻常的;不过到了这个时期,希腊罗马的传记作者也会记下英雄的弱点。路加显然是要我们明白,神对新成立的保罗─西拉宣教团队有其祝福(十五40;参十六37),不过这并不表示他同意保罗和巴拿巴的争论,这次的处理方式与十五章22节差距太大了。——《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