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使徒行传第十五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十五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相关章:

 

15:1-21 耶路撒冷会议围绕割礼问题召开,在初期教会史具有重大意义。使徒按照神的计划传福音给外邦人,耶路撒冷教会持肯定态度(10,11章)。通过保罗和巴拿巴,福音正式向外邦扩展,耶路撒冷教会渐渐感到惶恐不安,严守律法的人更是公开反对。因为没有圆满的方法解决这些争执,所以教会在初期就开始出现严重分歧。如此重要时刻,耶路撒冷第一次会议驳回主张严守律法的封闭态度,按着神的旨意公开接纳外邦人为弟兄。能够作出这种决议,耶路撒冷教会属灵领袖彼得的说明起了重要作用(15:7-11)。耶路撒冷会议听取教会负责人的意见、彼得的说明和保罗的实际经历后,雅各、引用旧约圣经提出决议,最后按照神的旨意接受外邦人也蒙恩的事实。

15:1-2 从犹太来的人与保罗在加2:12所说的“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是同一人。他们是犹太主义基督徒,从耶路撒冷被差遣到安提阿。彼得本来与外邦信徒一同用餐,但因怕他们根据旧约律法指责他,便起身离开餐桌。他的举动深刻地影响了其他基督徒。从小亚细亚布道回来的巴拿巴,也跟随彼得避开了。不允许犹太基督徒与外邦信徒共餐,基督教共同体的统一性就成为无稽之谈,神的救赎在基督里赐予万民的真理也毫无见证。因此,在第二次访问耶路撒冷时,保罗指出了这一点(11:30;12:25),这一次是主要解决割礼问题。通过保罗的说明,耶路撒冷会议终于接受外邦人因信同得救恩的真理。

15:6-11 彼得以10年前哥尼流事件为例,向强烈主张割礼的犹太基督徒阐明自己的见解。哥尼流的悔改,只是由于彼得全然顺服圣灵。他的信仰程度还无法除去外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隔阂(弗2:14),因此不敢与外邦人共餐(加2:12以下)。现在彼得的阐述表明他的救赎观已如保罗一样成熟(9-11节;加5:1-3),神的救赎超越人的善行、品性,纯粹是因信称义<加 绪论,有关因信称义的理解>。

15:12 彼得满有确信的追忆、巴拿巴和保罗讲述亲眼目睹的和亲身经历的,他们的焦点都在于“神亲自所行的事实”,颇具说服力。即使参加会议的人怀疑巴拿巴和保罗所说的,却不能否认圣灵的工作。哥尼流悔改后,彼得回到耶路撒冷所陈述的情形也与其相似(11:14以下)。可知基督教不是理论或形式的宗教,而是体验和实践的宗教(约16:7;来11:1)。

15:13-21 耶稣的弟弟雅各担任耶路撒冷教会领袖,倍受尊敬,担当此次会议的主席。会议最后采纳雅各的建议也是理所当然的。雅各的建议包括两点:①阐明得救与行割礼或遵守其他律法的神学问题。雅各同意彼得的意见,归纳他的阐述,再次证明神对外邦人的关爱;②为了保证外邦基督徒和犹太基督徒之间正常交往,声明外邦信徒应当遵守的事项(20节)。我们应该从实用的角度理解此次会议的决议,而不是从神学和原则的角度去理解。为了促进外邦基督徒和散居的敬虔犹太人(21节)在基督里的相互交往,至少要遵守这些事项(20节)。雅各最后强调信徒在基督里当相互理解,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并保持良心的自由。

15:14 自己的名下:神创造万物、救赎罪人,为要使他的名得荣耀(诗23:3)。当然,神爱他的子民,所以把独生子献作挽回祭(约3:16),由此见证了神的信实。神在创世以前计划了救赎(弗3:9-11),通过旧约历史不断向人应许(创3:21;赛1:18)。神的圣洁和信实,必成就他的救赎计划。这就是信徒确信能被救赎的理由(罗8:3-39)。

15:15-18 阿摩司预言神必重建大卫王国(摩9:11,12),将要建成的弥赛亚国度包括余剩的犹太人(拉9:8)和称呼主名的所有敬虔外邦人。

15:20 为了使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雅各向外邦人提出四项禁止条例。但利17、18章的禁止条例,并非是今日信仰和救赎的必要条件。应当理解这些条例是在未完全解决律法和福音之间的矛盾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是道德方面的需要。偶像的污秽:献给偶像的牺牲品。保罗解释为信仰的良心和道德的问题(林前10:23-31)。奸淫:放荡不道德的行为,在这里可能指近亲通奸或纳妾行为。禁戒……勒死的牲畜和血:不吃血或带血的肉(利17:12-14,申12:23),勒死的动物身上仍然存留血。这项条例反映禁止吃带血食物的律法,也可能与外邦人的残忍饮食习惯有关。

15:22-35 15:22-35?耶路撒冷会议通过书信形式,把决议传达给安提阿等地的外邦信徒。决议带来两种结果:①外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矛盾被化解,并显明教会没有必要受制于犹太教的制度或形式,从而保罗的外邦宣教事工得以更加活跃地开展;②教会的讲道打破犹太教的基本框架(尤其耶路撒冷教会),从而教会遭到犹太主义者更加残酷的逼迫。

15:30-35 保罗一行在安提阿教会传达耶路撒冷会议的决议。因圣灵带领所作出的决议,化解了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尖锐的矛盾,教会恢复了喜乐与和平,传福音事工更加活跃。

15:36-41 保罗和巴拿巴因马可产生分歧,表现出人的局限。

15:36 保罗一行得到耶路撒冷会议的认可,回到安提阿更加热衷于福音事工。保罗不能把事工局限在安提阿,他关心第一次布道旅行中撒过福音种子的地区。因此,保罗决定回访那些地区,并非只为问候。虽然圣灵带领人认识真理、生命成长,但也需要浇灌者精心的照顾(林前3:6)。保罗从安提阿出发,寻找第一次旅行时的归信者,察看他们的信仰状况,坚固他们的信心(15:36)。然而,神的旨意并非局限在此,通过马其顿的异象,神把保罗引向更广阔的世界(16:9)。保罗用三年的时间在小亚细亚和欧洲等地,完成了第二次布道旅行。

15:36 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 保罗深感自己的事工并非为个人的利益、安乐、名誉,乃是为了参与基督的荣耀与苦难(腓3:10;彼后4:1)。

15:39 起了争论:约翰马可在第一次布道旅行中途返回耶路撒冷(13:13)。因此保罗对马可不再信任。相反,巴拿巴与马可较亲近,也了解他的性情,因此想举荐马可同行,以使其成长为优秀的福音工作者,也想借此遮掩他一时的过错。从双方的争论可看到他们的特点。保罗为了大事轻看人情,坚定地迈向预定目标,但对过错反应过分强烈。巴拿巴的温柔容易与人和睦相处,但却优柔寡断。两位使徒的争论使同工增多、传播地区扩大,反倒对传福音有利。人类的缺点或过错在神的护理下,反倒可以互相效力(罗8:28)。

—《精读本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使徒   十五章   注释   圣经   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   保罗   罗马   之旅   很可能   使徒   保罗   耶路撒冷   教会   外邦   雅各   犹太   彼得   信徒   的人   割礼   犹太人   摩西   先知   基督徒   福音   他们的   自己的   圣灵   长老   十五章   基督   文意   圣经   偶像   西拉   弟兄   是指   注解   犹太教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