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8章查经资料
以赛亚书第八章
以赛亚书第八章
在八章1~8节,以赛亚转而谈征服的过程,首先为时间表(1~3节),然后是亚述的入侵路线(6~7节),经过北方二国的领土,亚兰(利汛)和以色列(利玛利的儿子),然后漫过犹大,直到它被毁灭(8节)。
八1. 书卷(和合:牌):这个字在三23译为「镜子」。这里的意思应当是指一块可以写字的「平板」。三十8有类似的概念,由此看来,这可能是指「布告牌」或「广告板」之类的东西。普通的笔(和合:人所用的笔)即平常写字用的,意思是任何人都能看得懂。宣传乃是「文字游戏」。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这个名字是印象派式的,不顾文法:「速临-掳掠-快到-抢夺」,目的是要让人好奇,留下没有答案的问题,不过,「掳掠」与「抢夺」是暗示敌人的入侵,而「速临」与「快到」则暗示进展不受拦阻:根本不用想作战,只有被掳的份。
2. 乌利亚……撒迦利亚(见王下十六10~16,十八2):当时的名人,后来他们将证实这块布告板立下的日期。
3~4. 文字又再一次将成肉身(参七3),即以赛亚第二个儿子将以此为名。上主说:以赛亚直到这孩子出生,才明白他过去所作之事的含义。他只是顺服而行,这正是神子民的典范。现在他知道,在记这件事时,他必须称妻子为女先知,因为她实实在在怀了神的话。第4节开头的「因为」应当保留。这句话乃是说明:这个男孩是即时的指示,他的名字便是预告。柯德纳对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之意义的解释,最为完全:「以马内利的记号……虽与终极事件相关,却是当前未来的一种保证,无论以马内利多快会诞生,现今的威胁一定会先成事实,这必发生在他能知晓之先。不过,他诞生的日子没有说明;因此这里提供一个新的记号,只处理目前的状况。」44在这小孩子不晓得,这句话与七16完全相同,将这个小男孩与以马内利相连,因他从后者得任务,成为眼前时间的记号。他也像以马内利一样(九6)有四个名字,可是他是预示毁灭,而前者却带来盼望。因此,以赛亚可以在当时(九1)定出以马内利将出现的日期,即「后来」(和合:末后)。我的父亲:即约九个月到一年。主前七三四年,提革拉毗列色沿着以色列海边一路南下,直到埃及边界。埃及的说明被切断。主前七三三年,以色列失去了加利利、约但河东(王下十五29)、米吉多等城。由于何细亚即时投降,这个国家才又保存了几年。大马色于主前七三二年灭亡。
5~8. 将七17扩大,正如1~4节「调适了」七16:亚述占领以色列(6~7节),是征服犹大的前奏(8节)。
6. 这百姓一词可以指犹大,例如,二十八14,但是在二十三13,它指外邦势力,而九16则指以色列。因此必须由上下文来判断。而从第4节看下来,这里最自然的解释,是指撒玛利亚。45西罗亚供应耶路撒冷的水,从基训泉引进来。基训是大卫王室加冕的地方(王上一33~34、45),那里的泉水可以象征大卫的王朝。所以它也必然代表耶路撒冷为信心之城;虽然它的地理位置良好,几乎坚不可破,但是由于水的供应是在地面以上,所以相当难防御(七3)。住在耶路撒冷要有信心,相信神知道祂在作什么,祂既拣选了这座城,就会持守祂对这城
7~8. 因此,带出了结果。选择世界,所得的报应便是承受世界一切的恶果。他们拒绝了「缓流」(6节),而选择地上的王(利汛),结果会得到大河(幼发拉底河)翻腾的水,和亚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势。帝国主义的想法本身是项罪恶(十5~15),但这并不意谓它在神圣洁的治理之外。涨溢的河水只去到祂引导之处(
c. 相信而顺服的余民(八9~22)
亚述不会消灭犹大,这个事实让以赛亚开始产生余民的概念。如此,这新的一段与前面先知的言论结合起来,不过,这个题目本身极其重要。以赛亚与亚哈斯的冲突(七3~9),关键在于个人信心的问题,而他现在清楚看见,犹大惟一的未来,在于国内个别的信徒,这批人与只是口头承认、徒具外表的神子民不同。这乃是此一重要段落所要发挥的主题。因着神的命令,以赛亚的儿子(见18节)施亚雅述在七3那段中已经卷入了重大的冲突,他的名字意思是「余民将回来」,然而,这究竟仅是指有人会存活,还是具更深的意义?
9~10. 在以赛亚的整个事奉中,犹大一直受到强权的威胁,在这几节中,他默想一件事实,即:神在哪里,哪里就有保障。这让我们想到诗篇四十六篇,其中的重复语为「万军之上主与我们同在」。这篇诗(连同诗四十七,四十八)很可能出于西拿基立之时,由以赛亚的同伴所写。46不过,有些人认为,在圣殿崇拜中,世界敌对神的子民
11~12. 不过,神的子民和世界还有一点截然不同。11节为个人用语,而接下去12节则为复数祈使语。以赛亚和与他站在一边的人,与这百姓划分界线(12节)。第一,他们要按照神的话来生活(11节)。手是一个人行事与能力的代表。上主「以手的力量」(直译)说话,意思乃是,神的话绝对必须服从。先知与人群的分别,并不是自己的排外想法,而是因顺服神的话(所有真正的分别无不皆然)。他们因为顺服,而与这百姓行所行的道(生活方式,或思想与行为的模式)有所区别。第二个不同(12ab节),是他们不愿意随从当时对背叛盛行的看法。可能以赛亚因反对王与亚述结盟,而被王室视为背叛,流言四传,使他名誉扫地。果真如此,那么,这百姓说:同谋背叛;你们不要说:同谋背叛,便是一个命令,要人持守清洁的良心(彼前三15~16)。不过,这个字也可以译为「结盟」,若是如此,这里便是指亚哈斯所认定与亚述签订的盟约。对以赛亚而言,这并不是「同盟」,而是投降,以自主、独立来交换虚假的安全保证。可是以赛亚宁可忠于神的话,就是呼召人来相信,不要仰赖世上的武力。第三,这群人的特色是能面对人生而「不焦虑」。他们周围充满惧怕(见七2),可是在他们的心中,在他们的团契中,却有一片宁静的绿洲。
13~14a. 这种与众不同的生命因何而来?他们的力量与保障乃是与神同行的生活(13节)和在神里面的生活(14节)。以赛亚和他的同伴被可怕的百姓围绕,他们并非没有惧怕,但是他们害怕和畏惧(与12节用字相同)的方向不同──物件乃是万军之上主(雅巍,出埃及之神);他们期待祂来拯救祂的子民,推翻祂的仇敌(出十四30~31);祂是圣洁可畏那位(出三5,十九20~22,二十18~21)。以赛亚将发现,对神的敬畏并非因祂的能力与圣洁有何新的彰显,而是因神在救赎祂子民出埃及的时候,已经启示过自己,那是基础,也是一次就已足够的启示(彼前一17~21)。尊为圣:对祂的恭敬要配得上祂的圣洁。圣所不是避难所,而是(miqdāš)神在祂的圣洁中所居之处,这个字曾用来指会幕(出二十五8;参:二十九43~46)和圣殿(代上二十二19),是神亲自住在祂子民中的地方,而那位圣者所居之地,便自然是献祭之处,让献祭的罪人得以亲近神,透过所流的血,得以进到祂面前。不过,这里的应许乃是纯粹灵里的同在:以马内利与真正相信的余民同在。
14b~15. 对其他人而言,以马内利的同在意味着灭亡。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盘石,即百姓不留意神,就会被祂「绊倒」,以致灭亡;圈套……网罗表达出至圣之神的谨慎,各人都受到当得的报应。绳索拦在路上,盘石挡住去路,这些足以警告他们要小心前进;但是,他们竟忽视、不留意,结果便摔跤、跌倒。神是不变的,祂同时是圣所,又是网罗,端视百姓以什么态度面对祂的圣洁。
16~22. 再度重温12~14a节与14b~15节的两组人。以赛亚和他的同伴是神律法的守护者,律法在他们中间(16节),是他们的指导(19~20节),他们满有坚忍的信心(17节),是以色列人中的标记(和合:预兆),指出正路所在(18节)。但那群与他们反向的人拒绝神的话(20节),放弃丰盛生活的可能性(
16~18. 就整段的结构而言,这几节与11节平行,相信的余民臣服于神的话(11节),聚集在神的话周围(16节)。卷起(16节)意思是「包裹起来」,以免遭损;封住意思是确保其为最终定论,谨防增添。见证(和合:律法):神已「证实」是祂的真理。律法(和合:训诲):见一10的注释。我的门徒:「我的受教者」,即领受神话语的人(五十4,五十四13)。我的可以指以赛亚,也可以指神,但后者较佳,因为神宣称,那些相信祂、信靠祂的余民是属祂的。代名词我(17节)反映出每个门徒的心声,不单是以赛亚而已。门徒的标记是学习话语(16节),也是坚忍的信心。等候(qāwâ,四十31)是耐心的守候加上信心的期待。掩藏:信心是为黑暗之日预备的。「掩面」是不喜悦的表示(对比为「用脸光照」;见:民六25)。亚哈斯与神的恩惠绝缘,以赛亚和他的同伴也无法脱离逼近的黑暗,但是即使在黑暗中,他们仍有「等候神」的亮光(罗八25;帖前一3b)。我在这里:直译,「看哪」,要人注意。以赛亚在此是为自己说话。他已经亲自与神打过交道,在黑云密布时,这些经验成为他信心的一部分。标记(ʾōṯôṯ;和合:预兆)是为指示之用(出三12);象征(和合:奇迹),直译为「征兆」(mōp̄etîm),是用来吸引人的(出三3)。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的出生和「大布告牌」的吻合(1~4节),是一种征兆;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和他兄弟的名字,乃是标记。以赛亚自己的名字(「神拯救」)亦是记号。住在锡安山:神从未违背祂的应许。祂拣选锡安作祂的居所,这一点成为以赛亚信心的客观凭据,而他和他儿子的名字,则是主观的凭据。
19. 这群人在前面曾受到提醒,不要随百姓而害怕(12节),如今则被提醒,不要追随盛行的迷信。有人会向他们施压,要他们跟着去行(
20. 这又是一个有力的惊叹句。律法和见证(见16节)是门徒所需的一切。不与这话相符……不得见晨光:这句希伯来文很难,NIV 抓住了要旨。在神的话之外没有盼望;每一句话,无论在灵里多具权威,若不与祂的话相符,便是黑暗,毫无亮光。
21~22. 他们被掳,受尽艰辛(飘流经过……),对自己所陷入政治(王)和灵性(神)的惨况感到忿怒。他们从神、从地、从未来(乌黑的黑暗)都得不着盼望。这些动词都是单数。审判和救恩一样,是个别的、个人性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