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63章查经资料
以赛亚书第六十三章
以赛亚书第六十三章
v. 大功告成:受膏者完成任务(六十三1~6)
六十二11要我们注意即将临到的「救恩」,六十二12将这救恩个人化,指即将有一位来到,他已经完成了拯救之工。如今我们受到邀请,亲临其境,而且得到最佳的位置,和守望者一同站在锡安的城上,看那位神秘的人物满有尊严地前来,宣告要施行报仇、救赎,和拯救。神曾将祂的外衣(五十九16)赐给受膏者(六十一10),此处宣告,它所代表的资讯已经完成,正如启示录十九1~8,迎接报仇与拯救的,是回响不绝的哈利路亚。
1. 参五十二8:在等候君王驾临(五十二7)、等候神显露祂的膀臂时(五十二10),他们实际看见的,乃是「我的仆人」(五十二13)……「上主的膀臂」(五十三1)。如今,他们远远看见一位不认得的人物(是谁……?),只注意到他是从以东……波斯拉来(见三十四1以下)。以东是长久以来的仇敌(摩一11),代表大卫的得胜(撒下八13~14),胜过最后、末了的敌人(三十四5;结三十五)。仆人就是大卫(五十五3),现在受膏者也同样像大卫一样,是以东的征服者。而以东的意思是「红色」,正可与外衣的染红相应(2节),而其首都波斯拉,意思是「葡萄酒」,亦与酒醡的主题相和(2节)。所挑选的仇敌与公平的报应彼此呼应。不过,到目前为止,守望者只能看见概况:第一,他的衣服──不是沾染深红色(ḥāmûṣ 的意思是「敏锐化」,意指他们从远处所见「强烈」的颜色),而是他「鲜明的外衣」;第二,他的华美──这一位并未被泥泞弄脏,而是「庄严尊贵的」;第三,他的步伐──大步往前(和合:行走),这位元人物充满自信、目标明确、精力充沛;第四,他的大能。他毫不软弱,甚至──即使,如下文显示,他是打了一场仗之后来的──毫不疲倦。广大,更准确的讲法是「丰富」。他充满了活力。
2~3. 为何……?这位行军者如今靠得更近了,观看的人可以辨识出,那「强烈」的颜色并不是色彩,而是染上去的,有如踩葡萄时的情形。受膏者运用他们的比方来说明(2节)。是有一个酒醡──不过乃是忿怒的酒醡;是有葡萄酒可踩──不过乃是人;结果是红色──不过乃是血!无一人:如五十九16(参五十2);强调单独。万国中(「众民」):正如我们所说「全世界没有一个人」;不过,这里的「众民」也回顾六十二10e。承受祝福的人(六十二11~12)并没有参与在得到福份的过程中。整个审判之工(3节),和整个拯救之工(5节),全无他人插手,是独力进行的,完全是他个人的工作。他动作的勇猛(踹……踹下),与忿怒的动机相趁:发怒(ʾap̄)是怒气冲冲之人所感到的鼻息;烈怒(ḥēmâ)是发怒的强度和热气;血(nēsaḥ),只出现在这里和第6节,是「溅出的血」;沾染(√gāʾal)也可以指「污染」。就事实而言,他的衣服被沾染;就后果而言,这衣服被污染了;他的任务也包括让自己受到「玷污」,可是他回来时,自己的公义并无损伤(1节)。
4. 这里是解释(因为)。一份独力完成的任务(3ab节)、忿怒强烈的发作(3cd节)、衣服被血浸透、冒着玷污的危险(3ef节)──这一切的解释是什么?这正如神在出埃及时的行动。报仇绝不是带有犯罪成分的报复,而是公正、准确的报应──正如神对埃及的审判,是回报他们再三拒绝神的话。这乃是救赎,是至近亲属的慈爱举动,对他亲戚所遭的苦难,他不能再忍下去,而希望他们能够脱离。
5~6. 这里再度声明单独行动的事实。这件事在第3节说过,第4节提到的心也是暗示;第3节是说到单独的事实;第4节表明他愿意单独行动;第5节则讲述他对悲哀状况的感受──即,忿怒仍未发泄,拯救仍未实现。膀臂……拯救,见五十九16。神要作的事,受膏者完成了。沉醉:参,忿怒之杯的图画(五十一17、21~22)。血倒在地上:即,生命之血流尽,不可回收,因此,忿怒之工完全实现。
136NIV反应出许多注释家的偏好。这幅图画与此处相配,而且只要将MT稍作改动,即可翻译成只有一点问题的「沿着驱策」。这种√nûs 的形式,在别处从未出现过;「使其加速」是十分可能的含义──若还不能完全肯定的话。不过,nōsesâ的形式可能来自√nāsas(亚九16),「使用或挥舞旗帜」。
137在六十一7de,产业……得为业的译法不够清楚,事实上希伯来文是用两个不同的字。在7d节,ḥēleq 的意思是「分」;在7e节,√yāraš 是「前来拥有」。
138MT 读为beʿôlâ ,「在燔祭中」。修改的字是beʿāwelâ。Watts 接受这个字,而译为「因不公正而来的抢夺」,指由于社会上不公平的措施,使人的财货被夺(Isaiah, 87页)。这样解释ʿāwelâ并不自然,因这个字本身并没有法庭意味,在别处也没有这样用过。这个字的意思只是「不正常的抢夺」。
L 新天新地:祷告与应许(六十三7~六十六24)
这几章的主题是祷告的百姓(六十三7~六十四12)和应许的神(六十五1~六十六24)。六十三1~6阴森的一段叙述,讲到一切仇敌都得报应,救赎临到所有得救的人。还有什么尚未完成?所剩的事只是祈祷,根据神不改变的应许,祈求这些事的实现。
i. 「纪念者」的祷告(六十三7~六十四12)
六十二6提到,受膏者因为迫切想要锡安在世上得荣耀,便设立了守望的代祷者,要他们祷告到一切都应验为止。那里称他们为「你们呼吁上主的」,直译为「你们不断纪念上主的」。这里出现同一个字的单数(六十三7):「我要不断纪念(某人)」(我要提起),这便是讲到一位守望的代祷者正在进行他的任务。这位「纪念者」的祷告,正如圣经典型的祈求,一开始便是「告诉神有关神的事」(六十三7~14),然后才进行代求(六十三15~六十四12)。(参:尼九6以下;但九4;徒四24~30。)
a. 纪念(六十三7~14)
神的子民盼望照祂的旨意来祈求。他们最关切的是认识神,就是他们发言的物件。因此,「纪念者」乃是提醒自己,神的慈爱和美善永不改变(7节)、祂定意要眷顾祂的百姓(8~9节),而最重要的是,因着祂救赎的作为,祂对他们的忍耐有了稳固的根基(10~14节)。
7. 在希伯来文中,这一节的开始和退出都是慈爱,这个字,ḥeseḏ,是指神应许对祂子民的爱;这里用复数,意为加深、加强,这份爱从未改变,其内涵包括所有真爱的成分。关于这份爱,他记起三件事。第一,这爱曾以行动显明:作为(所赐给)……所施的;动词√gāmal 意思是「完全作好」,强调出神的爱流露在行动中,是那样的充分。第二,这爱是丰富的、带来祝福的:许多好事(和合:大恩),直译「丰富的美好」(参六十三1的「丰富」)。第三,这爱是出于内心的爱:怜恤(四十九15,五十四7,五十五7,六十三15),有情感的、热切的、亲身的(王上三26)。
8~9. 神在爱中与祂的子民认同(
10~14. 是在默想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经历:他们因背叛而自招伤害(10ab节),惹动神的敌意(10cd节;参:诗七十八);神的心意不变(
10. 他们:强调语,「在众人中竟会是他们!」悖逆:√mārâ(一20,三8,五十5),挑拨式的背叛。祂的圣灵:「祂的圣洁之灵」,拥有祂圣洁的性情、与之相配、将之表达出来(三十1,三十一3,四十八16,五十九19;诗五十一11;参:尼九20、30;该二5)。这段经文充满了有位格的灵,显明为神里面的另一位:圣洁(10b、
11. 祂的百姓(和合:他们)想起:见愿祂想起(NIV小字),可以译为「而祂忆起」。请注意这里的顺序:「他们悖逆……祂就转作……祂忆起」。在他们悖逆、而神按圣洁反击的激烈状况中,祂的心回想到基本事实。摩西会「提醒」神,祂原来的旨意是要拯救(出三7~8);祂的百姓会提醒,祂从前拯救的成就(出六6~7)。在哪里呢……?引进了神的独白,彷佛神在沉思,「为什么我现在会和从前不同?」海:脱离红海一事,完成了拯救之工(出十四13、30~31)。牧养:直译为复数,或是尊贵的复数,指摩西为「最伟大的牧者」,或是数目方面的复数,指摩西和亚伦(诗七十七19~20);而无论采用哪种解释,都是表明想到那次拯救,便接着想起神的眷顾(13~14节)。将祂的圣灵设立(和合:降):见哈该书二5。这里是指神亲自住在会幕当中(出二十九44~46)。
12. 荣耀的膀臂:(直译)「祂美丽的膀臂」。与五十三1反向;摩西并不是神的膀臂,他只知道神膀臂的同在。使水分开:这趟旅程的开始是红海(出十四);退出是约但河(书四)。神在出埃及所作的工,是完全的工:祂将他们领出来,是为要将他们领进去(申四37~38);这里的问题含义为:「我现在岂能放弃他们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由神的动机来看:要建立自己永远的名(参:出三十二12;民十四13~16;书七9;结二十9、14、22)。神的名声与祂对百姓的委身紧密相连。
13~14. 在当时,神不容许任何障碍来拦阻祂的百姓。对神而言,即使不能跨越的水(深处)也像马行走旷野一般,可以通行无阻,而在神的灵眷顾照料之下,他们得安息,被带进应许之地的家乡。在这一切的回顾里,隐含着一个基本假设:神没有改变;祂当时如何,现在依然如何。纪念者最后终于提到这个想法(14cd节)。第一,引导是总结整个旅程,从在埃及为奴,经过救赎、牧养关怀、除去障碍、进入迦南。这是何等的爱!何等的宽容!何等的能力!难道这一切会一无所成吗?第二,你的百姓是纪念出埃及的救赎所建立的永恒关系(8、11节),这关系不会改变。的确,他们一直没有活出当有的尊贵样式,但他们岂不仍然是那不改变之爱所爱的物件(7节)?第三,这一切的安排都是为要彰显神「美丽的名」,这使命祂绝不会丢弃不顾。
b. 祈求(六十三15~六十四12)
在思索过神的本性之后,纪念者便开始祈祷。他已经看清,神永远站在祂百姓的这边:祂的爱永无穷尽(7节);虽然他们的罪令祂忧伤,但是祂对他们的苦难仍感同身受(8~10节);虽然他们当承受烈怒,但却有一道怜悯之门打开(10~11节);而神总是会因祂名的缘故采取行动(12、14节)。面对这样一位神,便可以满有信心地为这样的百姓祈求。这个祷告可分为七部分。
神的爱在哪里?(六十三15~16) 纪念者的第一个回想(7节)在此化为一个问题:倘若神的爱从不改变──而(15ab节)神仍然是全权者!──现今这爱在哪里呢?神既在天上,便掌管地上(四十22~24);祂的权柄(崇高的宝座;和合:居所)和性情(圣洁……荣耀)都没有改变,那么,为何表面看来,祂所关注的事(热心)、祂能以制服所有仇敌的争战大能,和祂温柔的怜悯,都不再一样了呢?温柔(和合:爱慕的心肠)是指被内心的情怀所感动。怜悯:见第7、8节。亚伯拉罕……以色列:在四十八1~2,百姓受到指控,不再配称为以色列;这里承认这指控的正确,参:申命记三十三9,那里用同样的动词(认识……承认),指脱离家庭关系,否定家庭义务。可是,即使祖先不要这些后人,神却仍然是父……父……救赎主。在埃及时,祂宣称以色列是祂的儿子(出四22),应许要救赎他们(出六6~7),并宣告祂的名,就是藉此事所启示出来的本性,乃是永远真实的(出三15)。
神为何一直远离?(六十三17~19)
17. 使我们走差,不是要把责任归到神的头上,而是承认,由于百姓的罪,神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他们赶走,离开祂,进入遥远的罪乡,就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去处。同样,使我们心里刚硬,也不是在为我们的罪责怪神。心一旦选择不顺服,便会逐渐刚硬,抵挡神的道路,到了某一点(只有神知道,亦为祂所定),便一去不复返,那时,罪所作的最终抉择便告定型。只要越过这一点,整个状况便非人力所能挽回:只有神能加以改变140──只要祂愿意转回。
18~19. 常有人声明,这几节必定是被掳归回后所写,描述他们回到被摧残的圣所(王下二十五8),但是被掳归回的经历却反对这种看法:回归的人本身便可证明,神已经在爱里为祂的百姓采取行动。因此,他们不能说:「你的热心……大能……怜悯在哪里呢?」因为他们能归回故乡,便是其证据。他们不能呼求神「转回」,因为,显然祂已经回到他们那里,要作恢复者。我们可以视这几节为被掳者的祷告(有点像诗一三七),忧忧愁愁的回顾往事,半信半疑地瞻望未来;但若是如此,他们为何会在这里出现,却很难解释。不过,以赛亚却能这样祷告。他可以在想象中投射自己,进入他已经预言过的光景(六12~13,三十九8~9),而发出这样的祷告,求神的怜悯与更新的恩典转回来;或者,这些动词可以解为「确定的完成式」:「暂时你的百姓拥有……我们的仇敌必定会践踏……我们会变为……」。无论以哪种方式解释,他的角色乃是一位渴望见到在神里面有改变的人,要看见祂以新的行动修正一切。19节不易直接翻译,不过,比较根据字面的译法为:「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曾是你未治理的人,在我们当中你的名并未被求告。」希伯来文实际上把子句当成头衔:「我们变成『你没有治理他们』,『你的名字没有赐他们』」。这是「漂流之地」的本质,当神按公平来强制运行罪的后果,便产生如此的光景:他们现在彷佛在祂国度与关顾的范围之外,失去了分享祂名的亲密特权。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