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西结书第3章查经资料

以西结书第三章

以西结书相关章:

以西结书第三章

  三1~3. 吃书卷是与另一个命令相连的,那就是去对以色列家讲说神的话语。虽然这命令是在吃书卷后三节经文才重复发出,但我们不要以为吃与讲是两个分开的行动。吃书卷象征接受神的话,其蕴含的意义是在神的引导下肩负起传扬神话语的责任。若受阻不得传神的话,就会如耶利米所说的,「在我心里感觉到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二十9)。受神所感动和差派的真先知,都常常有这种内在的驱力。同样,彼得和约翰在公会前见证说:「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四20)。

  4~9. 乍看起来,神在这些经文中吩咐以西结的话似乎混淆不清,因为表面上很多话语是重复二章3~7节中已经说过的。要明白这些话,我们必须把先前的话看成以西结蒙差派的一部分:而现在这些经文则代表了以西结的装备,使他得着需要的能力,去完成他的使命。首先,神似乎是说,以西结的工作并不是特别艰难的工作:他是去本国人,不是去外邦人那里;外邦人的话语他不明白,他们也不明白他的语言。你奉差遣不是往那说话深奥,言语难懂的民那里去(5节):希伯来文的字面意思是「嘴唇深、舌头重」。两个词都在其他地方出现过一次:前者见于以赛亚书三十三19,那里该词同样指向外邦人,「他们言语呢喃,你不能明白」;后者在出埃及记四10被摩西用来形容他自己缺乏口才,RSV 将该词翻译为「言语(和说话)迟钝」。第一个词「深」有不可测度的意思;第二个词「重」包含了「迟钝、呆滞」两个观念(一如摩西自己所承认的),也有「沉重」及令人厌烦,不能明白的意思。

  但另一方面,神又表示,蒙召去向未开化的人传道,是一项比较容易的工作,因为如果我差你往他们那里去,他们必定听从你(6节)。这里的言语当然是象喻性的,我们不需要将它与五旬节时发生的事联想起来:无论如何,彼得的听众并非未开化的人,而是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和归信犹太教的外邦人。这里的话语是要指出两种人的对比:操外邦语言的人没有能力明白情有可原;但以西结的以色列听众心存刚硬,却不可原谅。由于「若,必」(希伯来文,ʾim lōʾ)有不同的翻译,上述经文的解释也稍微复杂。有些老一辈的解经家,如凯尔,会将该词作为对比的表达词:「我差遣你,不是去列邦列国那里……;乃是去他们〔以色列人〕那里,他们能够明白你。」但这样翻译失去了一般英文译本呈现的有力对比,而且,他们必听从你一句是否可以照凯尔的看法去翻译,也成疑问。因此,我们遵照RSV 的翻译。以西结受警告,他会面临敌对的情况,但这并没什么不寻常,或特别针对他本人的。以色列家却不肯听从你;因为他们不肯听从我(7节)。多年来,神借着受感的先知和国家的灾难说话,百姓都充耳不闻,他们也很难会听以西结的讲道软化下来。神所能作的是使先知有能力与百姓抗衡,因此,祂使他的脸和额坚硬。在第8和第9节中重复出现的硬字(希伯来文ḥāzāq)可能是特意要突出先知的名字,因「以西结」的意思是「神坚强」或「神使之坚硬」(希伯来文yeḥez qēʾl)。这实在是他工作的一个特别记号;他的敌对者显然刚硬不从,但并没有因而颓丧,反而能够胜过他们。由此来看,他的名字实在取得好。

  翻译为金钢钻的字在希伯来文是 sāmir,这个字常被以赛亚用来指「荆棘丛」。除非我们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字,否则使用这两个字,惟一的相关点是「锋利」,这在耶利米书十七章1节很容易看出来,「用金钢钻记录的」。从此该字便被用来特指刚硬,包括了字面的和喻意的意思(参:亚七12)。火石这个字通常是指火石做成的刀(参:出四25;书五2~3;诗八十九43)。

  10、11. 以西结在他的异象退出时,得知他的工作范围,特别定规在被掳的百姓中(字面的意思是「去 Gôlâ,去你百姓的儿子中」)。从现实的目的着眼,被掳的人对以西结来说,就是以色列家;他们是他的百姓,他对他们有一定的责任。百姓对他的话会有反应,但他不能受百姓的反应影响,而是要本着权柄宣告不是出于自己的资讯,因为这是主耶和华说的。同时,「我对你所说的一切话」这一句,容许以西结有机会接受更多的启示,并且融会贯通,传递给他的听众。

  12、13. 以西结仍然在他的异象经历时,意识到他被同样的神圣力量举起,该力量先前曾使他站立起来(二2)。这并非心灵作用的浮起,而是感觉到在空中运行的一种主观经验,同时还清楚可闻翅膀振动的嗡嗡声和车轮转动的隆隆声,好像大地震一样(RSV),该经历先知曾在一章24节提及。马索拉经文暗示,与这大响声同时传来赞美的欢乐之声,从耶和华的所在显出来的荣耀是该称颂的(12节)。这种表达仍然存留在犹太人的灵修活动中,且见于犹太人早崇拜使用的祈祷书,但是基于下列有力的根据,我们认为这句话并不在原有的经文中:(a)如果这些话原意为活物所表达的赞美歌,经文中应该会有提示:而这些话之前是我听到在我身后有震动轰轰的声音。(b)该大响声照理说,是那战车式宝座开始移动的声音,因此,将一些出处未明的话语加在这里既不必要,也太突兀。(c)该词语在圣经的希伯来文中并无别的用例,而后面随着「从耶和华的所在」一语更是别扭。凯尔将该祝福语几乎要当作括弧内的加插语来翻译,并将「从耶和华的所在」一语连于主句,这样做只能强调经文本身需要一些重整。凯尔译作:「有一阵大风将我举起,我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喧嚣的声音,『颂赞归与耶和华的荣耀』,从他们所在的地方发出。」所以最好将bārûḵ,颂赞一字读作 berûmkapmem 两个字母在古希伯来文书写中很容易相混),照着RSV译作:当神的荣耀由它的所在升起时,我听见在我后面……(参吕译)。

  14、15. 这些事都发生于以西结仍在迷离状态的时候。到了第15节,我们发现先知从神显现的地方回到提勒亚毕安置区。89但异象的影响并未完全离开他,因为他用了一些词语像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大有能力(14节;参22节),这是先知在迷离状况中的典型描述,也可以解释先知何以有七日之久坐在被掳之人中忧忧闷闷,90因为他所看见和听到的,受到一种恐惧和惊奇的交杂情绪所淹没。以西结被带离他的异象后,用下面的话形容他的最初反应:我心中甚苦,灵性忿激。七十士译本略去了「愁苦」一词,并译作「在我心灵驱使下离去」,但这并不符合马索拉经文的强烈用语。希伯来文的mar,愁苦可以表达暴烈的性情或愤怒,好像一头丢了崽子的母熊一样(撒下十七8);不满,好像亚杜兰人一样(撒上二十二2);或悲惨,好像约伯(伯三20),又像希西家(赛三十八15)。在这些可能的意义中,「灵性忿激」这一相连的词语指出,愤怒是以西结心中的主要情绪。以西结受差宣扬神的话,想到这是一项显然不会有成的事工,不由得忿激。他的自然感觉是反抗他的呼召,所以耶和华的手要在他身上沉重,控制安抚他。但更通常的解释是,先知卷入神反对其子民的义怒中,以致他进入了「哀号、叹息与悲痛」的重担中,那就是神给以色列的资讯内容(二10)。司金纳(John Skinner)对这些经节只解释为以西结落入「一种衰弱的精神状态中」。91这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也可见于第15节中忧忧闷闷一词的应用,但这似乎不足以解决这特殊词语的问题。大卫生可能是对的,他将之与耶利米书六11比较,并解释说:「先知被提升,进入了与神一样的感情,分担了他对以色列的义怒。」92

  关于七日的时期(15节),可以比较以斯拉的经历,他曾在惊惶中坐着直到献晚祭的时候(拉九4)。约伯的朋友曾与他同坐七天七夜,没有对他说一句话(伯二13)。大数人扫罗需要三天不吃不喝,不见异象,才能从大马色路上的经历中恢复过来(徒九9)。一个祭司的献身成圣需要七天的时间(利八33),也有其含义。以西结也可能认为要七天的时间准备受按立,作先知型的祭司。可以确定的是,他尚未准备好去开口说预言。当他与那些同被俘虏的人坐在一起,他需要一段重新调整的时期,好让异象与资讯可以深入他的心中。他所接收到的是一个可怕的资讯,充满了审判、叹息和流血。更可怕的是,他不是要将这个资讯传给风,乃要传给活生生的人,那些他认识而且喜欢的人。他们与他在耶路撒冷到巴比伦的漫长旅途上一同受苦,一同学习在陌生和被掳所到的新国家中如何生活。「对神的热心在实际的事奉中变得沉潜,并且更具人性。」(大卫生)。

84Davidson, p. 15.

85见导论 Ⅱ〔书版18~19页〕。

86Toy, p. 97.

87Cooke, p. 35.

88见导论 Ⅰ〔书版13页〕。

89见导论 Ⅱ〔书版21页〕。

90这是一个 Hiphil 的分词,字根为 š-m-m,「被惊骇」、「孤单不安」的意思。格塞纽的希伯来文法一书形容它为内在及物的(§53d),并将它与一些其他动词列在一起,该些动词皆表达「进入某种情况维持在原位的情形」。凯尔将之与以斯拉记3~4比较,并译为「固定地毫无移动」,所以「无动作及哑的」。高勒尔(Koehler)维持了 Hiphil 的「因由」原意,将该词解释为「使(他的观察者)惊讶,困惑」。但该动词更可能形容以西结本人的状况,所以RSV 的译文是可取的。

91Skinner, p. 52.

92Davidson, p. 21.

D 静默的守望者(三16~27)

  16~21. 一如哈巴谷站立在守望楼上(哈二1),以西结也被差派作以色列民的守望的人(17节)。这句话的直译是,「我已经赐你作守望者」,表明以西结蒙召作先知,去警告那些被掳的人,将来临的祸患,原是神恩典的作为。守望的人一词是用在耶和华的真先知身上的一个普遍称呼(参:赛五十六10;耶六17;何九8)。真先知的作用就是要对他们周围的情况有警觉性,无论何时,神的话临到,他们要听,并且正确地向百姓宣讲。这样,无可避免地,先知对于犯罪的百姓,自然常常扮演审判的使者,以西结也不例外。他的资讯是关于罪恶的严重后果。对于恶人,就是那些不单不敬畏神,而且在生活上公然触犯祂诫命的人,以西结的信息是恶人必死(18节)。义人也需要被警诫:如果他偏离公义的路,他需要的警告和恶人所受的一样,纵使他维持了义行,仍需要不断警告他不可犯罪。义人和罪人都需要守望者的警言。

  然而,如果说借着他的警告,以西结可以救他的灵魂(19、21节,AV;和合本:「救自己脱离了罪」),那是最误导不过的了。希伯来文 nep̄eš 的意义很广泛,由「咽喉」到「人」都可以,但只有当我们称一个人为「一个灵魂」时,它的意思才是「灵魂」。希伯来文并不区分灵魂是一个人的结构中的一部分。人就是nep̄eš,一个位格,一个整合个体。所以新译本翻译作你也救了你的生命是对的。

  义人(20节)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必须小心,不可将新约的教义读进旧约里去,因而从保罗称义观的光照,去解释这里的「义人」一词。义人(希伯来文ṣaddîq)是一些基本上借着他们的好行为,表明自己是守约的人。义人忠心的履行必要的宗教礼仪,自是不在话下。但第八世纪的先知清楚表明,很多热心履行礼仪的人,根本不能算是义人。然而,在包括每一个以色列人的约法社群中,有些人在神的公义裁判庭前被算为义,因而拥有了公义(希伯来文ṣeḏeq),而其他人则会被责备,与恶人并列。评估这些结果,并无简易守则可以给人作引导,因此,也不会有任何关于「保证」的信条教理。众所周知,自诩有神的约保障,无疑是受神责备的第一步。公义最基本的特性就是要忠于十诫,约的条文部分。但在实行上,十诫很少被人遵从,比较起来,摩西律法中祭祀的要求更受重视,以致先知们为了一个教导不善的世代着想,每每重提约法蕴含的道德和灵性要求。因此,神的公义不断要求的是:「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辨屈」(赛一16~17)。再者,「你们要求善,不要求恶,就必存活。……要恶恶好善,在城门口秉行公义;或者耶和华万军之神,向约瑟的余民施恩」(摩五14~15)。或者,「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六8)。这不是新的教训,只是呼唤人们回到以色列的神耶和华所要求的古老的约,该约源于西乃山和摩西时代。它所要求的是反映出内心的义行(即整个人格,包括思想、意志、情绪及态度),且在神面前谦卑与神和好(希伯来文šālôm)。这样看来,公义显然不能看作是不可消除的特性:它很容易失去,而人以前的义行都算为无有。

  罪人会死的警告纯粹是现时的。按我们所知,以西结没什么复活的观念,更无永生的思想,这个警告是说,恶人会早死或暴毙。寿终正寝的死亡并不艰难,特别如果一个人有儿女及孙儿女可以在他以后为他留名。但短命及未到时候的死亡实在是惩罚。如果这事发生是因为先知疏于职守,未警告罪人转离他的恶道,神说,我要向你追讨他的血(18、20节)。这引申了创世记九5~6所表达的原则,正如一个被谋杀者的血要求近亲在凶手身上复仇,一个未被警告而死的人也可以被视为谋杀的受害者,而凶手就是疏于职守的守望者。这当然是比喻的说法,但它却强调了以西结受托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基督徒要去警告一个失落之世代的责任绝对不比以西结的责任轻省。

  绊脚石(20节;希伯来文miḵšôl)一词,好像它的新约希腊文同义词skandalon 一样,意思是一个绊跌的时机,其含义可以是字面的或道德的。这里并不表示神故意使义人跌倒,并使他重挫,乃表示祂在人的路上为罪留下了机会,如果人的心倾向罪恶,就可以从心所欲,并因此而获得他们的罪责。这里没有意思说,绊跌是无可避免的:它常常包含了道德的抉择,而且还有守望者的警告,给人指出哪里有和有什么绊脚石。

  22~27. 以西结在灵感的效果下,再一次到平原去。该词表面意思是「裂缝」,故此是指两山之间的一个地方:有些人会将它翻译为「平原谷」。它很可能指一个特别的地方,以西结常常在那里独处,无可怀疑,那就是他看见枯骨谷(同一个字)异象(参三十七1)的地方。

  耶和华的荣耀……停在那里(23节)一句总结了不单是局部,乃是先知在第一章所见的全部异象。这里令人回想不断的,不是那属天战车似的宝座的装备,乃是那坐在其上的一位。以西结也表明了,这次的地点不同于他最初在迦巴鲁河边所见的异象。对灵进入我里面(24节)的注解,可以参二章2节的注解。

  我们并不清楚,这个额外的耶和华荣耀的异象,究竟是否在先知奉派为守望者之后立即发生,还是发生在21与22节之间,即以西结曾照他所领受的宣讲的时间。如果他确曾宣讲,那就可以解释,为何在以后几节经文中,记载了与他的蒙召显然反向的事情。他曾经宣讲了神的警告资讯;没有人听他;因此现在他受命要安静,且将自己关进屋内。困难的地方是,从前几章经文的时序来看,不可能有时间容先知这么做。一章1节与八章1节的日期相差只有一年零二个月,如果其中包括以西结为以色列的刑罚,向左侧躺卧的三百九十日(四5),那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其他事情发生。他最多只能作很短时间的守望者。因此,较可取的看法似乎是,以三章22~27节作为以西结延长的蒙召期里最后的经历。以西结蒙召持续了好些日子,其间神向以西结说话的时候,先知工作的途径及模式便渐渐打开了,这些都是重点经历。一个先知不大可能在神的一次显现中,悉数了解他的蒙召、他的资讯、工作的艰巨责任,以及完成该责任的方法。这些对以西结来说是一个一个阶段出现,只有最后阶段的时候,他才被呼召去第一次以象征性的戏剧手法,对大众宣告耶路撒冷被困的资讯(四1)。

  有些人认为在这两段经文之间,以西结有一个未竟的事工。他们辩称,人必用绳索捆绑你(25节,RV)一句或是指以西结实际被反对者禁锢,或象征性地指他被禁止说预言,这是一种少用暴力,但同样有效的反对方式。但同样的解释不能应用于他会哑口的预言,因此,更好的解释是,以西结的限制是自发的,不是反对他早期资讯之人所作的。RSV 的解释将「人必用」这个动词作为非人称的众数,表达了被动语气,所以是:绳索必用在你身上,你必受它们捆绑。重要的是需要知道,被绳索捆绑和哑口两者都「不是阻止他履行他的职事,反向地,乃是使他合宜成功地履行他受命的任务」(凯尔)93加诸于他的限制是资讯的主轴,是借着仪式表明以色列民是悖逆之家(26、27节)。

  我必使你的舌头贴住上膛,以致你哑口,不能作责备他们的人(26节)。哑口原不是绝对哑口之意:有的时候,神会与先知说话,且准许他将资讯传递给百姓。所以这不同于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的哑口(路一20)。以西结的哑口持续了一段有限的时期,直到约六年之后,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向被掳的人宣告为止。然后哑口的情况就会停止(三十三22)。其他提到哑口的经文有二十四章27节和二十九章21节,此外再无别的经文提及。现在,以西结有理由要作很多宣告,有些与他的默剧资讯有关,其他则为直接的神谕。有一次(二十3)他拒绝回答一些长老,他们是来向他「求问耶和华」的。不过他详细的解释了何以不愿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其他情况,长老们来到他那里求意见,期望他能够完全正常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他却没有表示意见(参八1,十四1)。我们先前提过,94关于以西结的情况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他患了全身僵硬症,或某些严重的神经失常,而我们也已经看到,这样的解释,无论是主张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疾障没有一个令人满意,都不能避开这些话语在字面意义引起的困难。更令人满意及实际的论点是,看以西结的哑口为宗教礼仪式的表达,或为神的命令,除非先知在神话语的直接感动之下,否则不向公众说话。从那个时候开始,以西结便被看为耶和华的口。当他说话时,是神有事要说;当他静默时,是因为神要静默。

  两个希伯来文字,haššōmēaʿyišmāʿ,其字面意思是,「让听的人听」,或「听的可以听」(27节),它们是我们的主所爱用的格言之前身:「有耳可听的,就让他听」。其中的资讯就是特别要确定人对启示资讯之神的态度:他们听了资讯或服从,或忽视而被定罪。聆听者的反应由他的内在生命表达出来。

93Keil, p. 65.

94见导论 Ⅱ,书版23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2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第三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使命   唐纳   结书壹   先知   的人   以色列   耶和华   书简   耶路撒冷   书卷   信息   这是   荣耀   守望者   圣经   说话   都是   点此   百姓   约翰   是在   话语   他们的   第三章   希伯来文   巴比伦   经文   使他   注释   责任   警戒   以色列人   的是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