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37章查经资料
以西结书第三十七章
以西结书第三十七章
F 百姓的灵命更新(三十七1~28)
这是以西结书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章,为此,读者也很容易忽视了它的真正意义。枯骨谷的异象被某些人看为旧约教义中关于身体复活的教导,另一些人则只看它为灵命更新的比方。两根杖的象征同时被用来推广或驳斥英国以色列人的理论。188但正确了解本章的方法是要从它的上下文理去了解。以西结应许给他的百姓一个不同的环境:新的领袖、复兴的土地、重建的城池,和很多弥赛亚时代的特征。他碰到怀疑的思想是不足为怪的:耶路撒冷的陷落意味着他们信仰的破碎,要重新复兴并不那么容易。他们看见残余的百姓在被掳中,他们只能够说:「我们的骨头枯干了,我们的希望失落了。这些骨头还能活过来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不」。然而,以西结相信它是可能发生的。如果神的目的是要复兴以色列,无论神迹要多大,祂也可以做到。异象和两根杖的神谕都带出了这个资讯。在第一个情况(1~14节),神的灵有能力将看来是一大群的骷髅转变成为一支很有效率的军队,这是一幅以色列恢复生命,且被灵充满的图画。在第二个情况(15~28节),以西结表明,以往以色列和犹大之间的分裂要成为过去:新的国度要将两国百姓的余民在一个君王之下和一块土地之上联合起来,两方的宿怨也消失了。
1~14. 枯骨谷的异象。枯骨代表在被掳中的以色列人。他们在那里已经超过十年,当初到达这里时所存的一线希望现在已经完全消失了。他们的希望失落,好像枯骨一样,非常枯干。
这个异象正确地反映了以西结面对的意志消沉的现象,然而我们也要承认,他较早前的预言中最少有一部分造成了今日百姓的失望。无论如何,现在先知预言的时候,枯骨彼此连结在一起,活过来了:以色列活了。这在异象中分为两个阶段发生。首先,以西结被吩咐去对这些枯骨发预言,命令他们要听耶和华的话。结果只是部分的复兴:分散的骸骨变成为一个个的尸体,但他们仍然是死的。在第二阶段,以西结需要向风发预言(风这个字是rûaḥ「气」或「灵」),要吹在这些被杀的人身上,使他们活过来(9节)。这一回那些尸首活了,而且站了起来,神迹也就完成了。
这两个阶段有甚么特别意义呢?两者之间的分别肯定在以西结预言的方向可以找到;首先对着枯骨,告诉它们要听,随后对着灵,呼吁它来感动。前者对以西结来说,必定很像他的职事,就是劝勉无生命的百姓要听神的话。这方面的效果是有限的:没有错,一些特殊的事发生了,但听众仍然是死的。第二个行动等于祷告,以西结寻求神的灵来行使重新创造的神迹,将生命的气吹进人的鼻孔里去(参:创二7)。这一回,效果是惊人的。单单宣讲不能达成的,祷告使之成为事实。
然而,这一段经文所强调的不是枯骨复兴的方法,乃是复兴的事实。这在异象末了的解释经文中可以清楚看见(11~14节),那里异象的两个阶段被忽略了。代之而有的是一个新的隐喻──死人从他们的埋葬地方复活。这里有一个真正的矛盾,因为先前异象中的枯骨是没有埋葬的。但这一点只证明,隐喻的存在是要加强神计画要行动的事实,即要复兴祂气馁的百姓以色列。宣讲上的形像并没有本身的有效性。因此,这段经文并不教导死人复活的教义,无论是一般的、国家的或个人的都没有。也没有暗示以西结或他的听众有甚么复活的信仰。我们所能够说的是,以西结用了复活的语言去说明以色列得以归回的应许,就是从被掳到巴比伦死了一般的生活,回到自己的地方有一个新的生活。有些人甚至怀疑,以西结是否意识到身体复活的可能性,一如但以理书十二2所描述的。他们将以西结隐喻的来源追溯到下列两个可能性之一:一是神只死而复生的神话故事在祭祀上的表演,189二是圣经中创世记第二章雅巍学派记载的人被造的故事。190这个说法可能言过其实,因为一如司金钠说的:191「没有敬虔的以色列人怀疑神可以透过神迹使死人复活」,随后他举出了列王纪上十七章和列王纪下四33以下,十三21等稀有的神迹性的事例。但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以西结有相信,或教导,或表明死人复活之教义的意思。如果犹太教或基督教的解经家将这个意思读进第三十七章,就是将不是以西结关注范围内的东西加在他身上,同时错失了他资讯中的重要部分。例如,当特土良尝试排斥诺斯底派的时候,异端也有一次是对的,因为诺斯底派主张以西结书三十七章只提到以色列的复活,没有提到个人的复活。
1、2. 谷地(和合本:「平原」)与三章22节的「平原」(希伯来文biqâ)为同一个字,可能也指同一个地点。以西结看见神威荣异象的地方,也是他看见被掳者凄凉的地方,他们的骨头被沙漠的阳光晒得枯白,就好像一个战场在战争发生几个月后的光景。这个异象可能引发自目睹现场的实际记忆,就是死了的以色列人散布在耶路撒冷外面,或散布在那条将以西结和他的同伴们引到被掳之地的沙漠路上。
3. 这个问题表达的方式,这些骸骨能复活吗?加上它们极其枯干(即死了相当长久)的描述,都表明答案显然是「不」。然而,问题来自神这个事实已经足够让以西结保证那个应有的答案,因为神杀戮,也使人复生(申三十二39)。他知道不应该否认神的能力,但他缺乏信心去相信。马丁‧亚瑟(Martin-Achard)总结说:「先知的话所见证的事实是,在以西结的时代,死人复活的可能并未在以色列中被人接受;否则,几百年之后,拉撒路的姊姊马大的态度将会很不一样(约十一23及下)。」192
5. 本章的精妙部分是在希伯来文rûaḥ 这个字的巧妙应用。它表现在三个不同的翻译上:在第1和14节作灵,在第5、6、8、9、10节作气息,在第9节又作风或众风。但事实上它在每一处都是同一个字,没有一个英文翻译可以包括它不同的意思。希腊文pneuma 有希伯来文同样的弹性,而七十士译本也能够在本段经文持续用同一个字。同样的字也在约翰福音三8关于灵与风双重意义的背后。在它的根本意思上,rûaḥ 指的是「空气在流动」的意思,即风或气。从微风到暴风,或呼吸的气到激烈情绪都可包括在内。它可以指人的灵性,或气质,甚至情绪上的品质如精力、勇敢、暴躁和狂喜。它包括的不单是人的生命之气,在出生时给了他,又在临终喘气时离开他的,也包括了气息赋予的神的灵。这就是以西结在这里用字的丰富性。193
7. 震动(AV)在 RV 中解释为与该神迹伴随的地震(和合),RSV 则解释为枯骨连结起来时发出的嘎嘎响声。两个意思都有可能,都出现在以西结书中(参三12~13,十二18,及三十八19)。
9. 四风代表了地的四角(参七2)。请留意,在整个异象中,以西结都在受命行动,他甚至间接描述了他自己对神命令的顺服(7、10节)。他这样做,就强调了复兴从开始到末了都是神的工作。如果人在其中有甚么可以作的,那就只有顺服神的带领。人在任何灵性复兴上可以贡献的也是如此。
11~14. 骨这个字在字源上与一个意思为「力量」的字根有关联,这里可能有少许字义上的摆布。这个字在先知的凄厉呼叫中的隐喻用法,已然在异象于先知潜意识孕育的时候,主导了异象的成形。离了我们的前部(11节,AV;希伯来文niḡzarnû lānû,字面意思是「我-们-被-割-离-了 为-我-们」)一语并没有甚么意思;七十士译本的翻译只有一个字,「我们失落了」;RSV 似乎修改成为「我-们-失-落-了 我-们-全-部」(kullānû),但没有说明更正原文的地方。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帕利斯(F. Perles)的,他更改了字的分法,成为 niḡzarnôlēmû,「我-们-的-生-命-线 被-割-断-了」。与我们的希望失落了一语的平衡于是完全了。194
15~28. 两根杖的神谕。先知再一次借助象征性的行动来发言(参四1,五1)。耶和华吩咐他去取两根杖(字面意思是「木块」),并在其上注明为犹大和为约瑟字样,代表昔日的两个王国,就是撒玛利亚亡于撒尔根二世手下的亚述人之前(西元前722/721年),那时北国以色列也失去了她的身分。先知要将一根杖放在右手中,用拳头握着遮掩它的末端。然后,他要取另一根杖与第一根头尾相接。这样,他拳头握着的是两根杖相接的地方,表面看来,他拿着的是一根长杖的中间。我们这样去了解,就无需想象在这个象征性的行动中有甚么神迹的成分。这个行动的意思是,在复兴的以色列,以往南北分裂的情况要消失,国家在神的手中要合而为一。然而,这种解释也引起了一些争论。如果以色列/撒玛利亚的居民分散在整个亚述帝国,他们的后裔还有可能真正归回,与犹大被掳的人一同被带进应许地吗?我们是否应该将「以色列」了解为那些原属北方各支派,却不时与犹大有关系的人呢?我们是否应该将它灵意化,只看它为教会,就是新以色列,在未来神国度里合而为一的一幅图画呢?当读者读这段经文时,如果他思想中已经在问,「这个预言已经应验了吗?」那么上列的问题就会变得特别尖锐。预言应验的问题必须常常放在第二位,正确解释的问题要首先解决。然则以西结究竟说甚么呢?
第21~28节给我们的解释是未来性的。它形容了末日理想的弥赛亚国度。以色列的儿女们要从分散到的列国中被招聚回来(21节);他们会被重新安顿在自己的地方;他们要在一个大
16. 为约瑟一语是对北国以色列或以法莲的称呼。北国被亚述人推翻之后,「以色列」一词又泛指南国犹大,因此它在这里的用法可能有些模糊。在杖上写字使人想起民数记十七2起摩西的同样举动。我们还可以比较称为恩惠与联合两根杖的神谕(亚十一7及下),那神谕是基于以西结这一段经文。
22. 南北分裂得以医治的同样期望是早期先知预言的一个标记(参:赛十一13;耶三18;何一11)。
23. 偶像(希伯来文gillûlîm)及可憎的物(希伯来文 šiqqûṣîm)可参六章9节的注释。大多数解经家(与辛马库〔Symmachus〕一样)将他们的住处(AV;希伯来文môšeḇōṯêhem)一语读作mešûbōṯêhem,他们的堕落(RSV 也一样)。
24. 大卫被形容为我的仆人,一个清楚的弥赛亚头衔,王与永远的首领(25节)也是如此。我们已经留意到,以西结避免形容他同时代的任何希伯来人为君王(meleḵ),将这个头衔留给未来的大卫王室的领袖(参七27,十二10)。这个未来治权的永远性及其重复出现的形容词永远(25、26、28各节)强烈显示,以西结在这里所思想的不是他所知道的过去大
26. 在复兴的百姓中间有我的圣所,这不是一个保护的应许,只表明耶和华对祂百姓的拣选。祂再一次与他们立约,且住在他们中间。这件事本身会向四周的国家见证,耶路撒冷的灾难已经被倒转过来了,以色列人民再一次成为耶和华的百姓。「成为圣」(28节)这个字的意思是「分别为圣」,即为神所用及为神自己的荣耀;它经常与一些意思为「拣选」的字平行使用。这样,圣所的复兴不是单单一件修复战争破损的事。它是神的方法,要显明祂不是死了,而且以色列仍然是祂的百姓。因此,本章的退出正好预备引进四十至四十八章的异象。
188见 Ellison, 131页以后的讨论。
189H. Riesenfeld, The Resurrectionin Ezekiel xxxvii and in the Dura-Europos Paintings, 1948.
190见 Martin-Archard, From Death to Life, pp. 93~102.
191Skinner, p. 348.
192Martin-Archard,前引,第95~96页。
193对 rûaḥ 一字更丰富的研究,可以参考Aubrey Johnson 的 The Vitality ofthe Individual in the Thought of Ancient Israel, 1964,pp. 23~37.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