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西结书第14章查经资料

以西结书第十四章

以西结书相关章:

以西结书第十四章

D 指责敬拜偶像的人(十四1~11)

  这些话语是向一群特定的长老说的,他们正坐在以西结的脚旁(参八1,二十1)。相信他们前来是希望听到一些神谕,例如他们被掳的时间长短,或是有关家乡耶路撒冷城的消息。以西结发出神谕,但并非他们所期待的。

  3. 留意轻蔑的这些人一语。针对他们的指控是,他们已经被巴比伦的环境感染,并且受其偶像的宗教吸引。外表上他们并没有改变对耶和华的忠诚,但他们已经将他们的假神接到心里,这样,他们就在自己面前设下了绊脚石,落入罪恶中。罪的绊脚石一语是以西结特有的(七19,十四3、4、7,十八30,四十四12),通常是指偶像;先知认为偶像是百姓最严重的「罪状」。耶和华要求祂的百姓,里外如一,只忠于祂,而那些求问祂或向祂祷告的人,如果心里尊奉他神,必不蒙垂听(参:诗六十六18)。

  4. 神给先知一个审判的神谕代替答复,以一般的用语表明(以色列家的……),当心怀二意的人求问一个真先知,会有什么结果。他们将领受不到神谕,但我耶和华要亲自用行动,不用话语回答他。这些话回响着对他们不利的意味,而第8节扩大其中的意思,但最终的目的已经正面地在第5及11节中说出来了。耶和华有意要捕捉其百姓疏离的心,好使他们真的成为祂的百姓。

  6. 通往这个正确关系的途径是悔改(字面意思是「回转」)及离弃(字面意思是「使之回转」)他们的偶像敬拜。悔改的一般用词来自希伯来文字根nāḥam,基本上它是一个感情上的字,意思是「难过」、「伤心」。但以西结选了一个更实用的字「回转」(希伯来文šûḇ),他用了两次,并各以稍微不同的形式,所产生的效果,只有RV 才捕捉得到:你要回头,你要自己回转。

  7. 寄居者(希伯来文gēr)就是住在他们中间、权利和义务均有规限的外人,这个词在这里出现,表示以西结的神谕不单应用在第1节的那些被掳的长老,还有一个更广的范围。七十士译本将他们解释为「归信犹太教的外人」。

  9. 如果有先知回复这一类的求问者,这就清楚表明该先知是个假先知。他是被迷惑了,而迷惑他的正是耶和华。库奇注解说:「古人的思想习惯往往忽略次要的因素,而将事情的发生直接归于神的作为,只有当我们记得这一点时,才可以理解这里的说法。」131他又比较了阿摩司书三6及以赛亚书四十五7。这并不是说,先知做错,不是出于己意,所以不用负责。他被迷惑只因他失去了属灵洞察力,觉察不出来求问的人居心不正,还编答案给他们,好像第十三章中的假先知,他没有真正从神而来的启示。一个可作比较的例子是,米该亚与亚哈的说谎言的先知之间的争战(王上二十二18~23)。表面上那些谎言先知正在编造一些他们知道会讨好的话语:他们的预言「随着自己的心意」。但在最深的层次上,借着这般行为表现出的一连串反应是出于耶和华。他们自甘灵里盲昧,所以他们所发出的谎言全都是神在他们身上审判的一部分。

  10. 所以,他们必担当自己的罪孽是应该的。假先知与敬拜偶像的求问者都是一样,因为他们都有责任。

131Cooke, p. 151.

E 少数的义人不能扭转审判(十四12~23)

  这些经文是要回应一些人的反对声音。他们说,神在审判中不会像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结所说的残忍,因为祂不能不顾祂的一些敬虔百姓的公义。他们宣称,神这样做会不公正。有少数忠心的人把一切寄托于神,神一定会看重这些人的祷告和敬虔,因而拯救祂的百姓。这种心态根本就是利用圣徒,当作保险一样,来保障罪人。这是人世世代代的错谬。一个团体一方面为了其中有一个圣徒而难为情,但又因他的同在而有安全感,好像拥有宗教幸运符。一个家庭如果在灵性上没有可自负的,通常会很高兴在它的家族某一支有个宗教人士,无论此人是多么远的远亲都可以。以西结的资讯是,没有团体得救的通行证。义人除了自己以外不能拯救任何人。

  资讯的呈现有两个阶段。首先,在12~20节中所说的是一般性原则,当神向一个地方发出祂四项审判的任一项(饥荒、恶兽、刀剑及瘟疫),纵使像挪亚、但以理及约伯三位超级圣人也只能够救他们自己。然后,这个原则在21~23节中应用在耶路撒冷。当神的审判临到圣城,义人更不能够拯救恶人了。即使有人侥幸生还,也不是因为他们的义而存活。神会任他们被俘,好让那些已经在被掳之地的人看见他们的所作所为(22节),就明白神的审判是何等公正。

  有人可能辩称,根据亚伯拉罕为所多玛代求,幸存的义人可以拯救全城(创十八23及下)。显然以西结企图矫正的这种思想态度源于这个古老的传统。但他的论点是,在所多玛城内或许能找出足够的义人,使该域因此安然无事,但是耶路撒冷的罪如此深重,神对所多玛的怜悯不能施予耶路撒冷。这是个人责任的教义的逻辑结论,没有转圜的余地;审判必然临到罪人,正如公正地临到了所多玛一样(十六46~49)。

  13. 犯罪干犯(RV)的翻译过于温和,因为这里的希伯来文动词语意强烈,后面且接着它的同语根受词。其字根的意思是「行径诡诈」,因而破坏了一个庄重的约法关系。这个动词也用在亚干在当灭的物(ḥerem,书七1)之上所犯的罪,以及妻子的淫乱行为(民五12),两件事都招来死亡的刑罚。本节的意思也相仿,就是土地由于不忠而应得到最严厉的审判。

  14. 上述三人可说是希伯来历史上敬虔的榜样。这不单因为以西结书的读者都知道洪水的故事,也因为其中的英雄人物「是个义人,在当时的时代是个完全人」,与神同行(创六9)。约伯也以「无可指责,完全正直,敬畏神,且远离恶事」(伯一1)为人所知。只有但以理尚未记于当时的圣经。他不可能是与以西结同时代被俘虏的那个但以理:无论如何,这里所用的字是「Daniʾel」,而非但以理书中的「Daniyyeʾl」。此处似乎是指古迦南史诗中的但以理,该史诗被定为约西元前一四○○年的作品,132一九三○年被发现于拉斯珊拉,即古代的乌加列,位于叙利亚海岸的北部。史诗中的但以理主要是带给土地丰饶,公正不阿的角色,审理孤儿寡妇的事件。我们只能假定,这个早期的闪族文献为后来的希伯来人所知晓,或更可能的是,古时希伯来的一些故事,采用了与乌加列史诗中的但以理同名,类似的角色。这些故事如今已经失传了。

  16. 挪亚能够把他最亲近的人救入方舟,但约伯的正义却无助于拯救他的七个儿子及三个女儿(伯一18~19)。耶路撒冷的情况正与约伯一样。

  21. 四项典型的属天审判,刀剑、饥荒、恶兽及瘟疫(次序上与13~19节的不同,但并无特别意思)可以参考五章17节的注释。慕兰伯留意到,巴比伦的吉加墨诗史诗中包含了与圣经洪水故事相似的记载。当水退之后,优纳比诗田给众神献上祭牲,母神依亚嘲弄曾经差遣洪水的恩里勒,问他为什么没有差遣狮子、豺狼、饥荒或瘟疫。133这表示这四种审判是古近东的人普遍惧怕的灾难。

  22. 他们所行所为一语已经有三种可能的解释。希齐格(F. Hitzig)认为是指那些存留者的「义行」,这些人配得拯救,他们因而可以安慰在被掳中以神的公义为念的人。其他人认为这词语指的是存留者的「遭遇与苦难」,因而对那些被掳中的人活生生的见证神的审判之严厉。但很多近期的解经家都看出来,按照上下文,这句话应该意指「不义的行为」,为此神已量好应有的惩罚,而库奇指出,在以西结书中,「作为」经常有坏的意思。因此,生还的亡命之徒仍算是恶人;他们会连儿带女带到……其作法,纵使那三个公义的英雄也不会被容许这样作的(16、18、20节);这一切要发生,为了让被掳的人确知神秉行公正,祂不会无故的毁灭耶路撒冷(23节)。

  23. 乍读之余,很难想象恶人忍受惩罚的情景如何便得了安慰(AV:安抚)。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字。希伯来文的字根 nāḥam 本意是深吸一口气。134这字用在这里的形式,传统上译作「安抚」及「安慰」,意思是使之镇静、平静,使人慢慢、深深地呼气。这种安慰是因为好消息临到(如:赛四十1),或对某事有了合宜的理由解释,否则会令人不安(像这里一样)。正如史奈斯(N. H. Snaith)曾经指出,这字在希伯来文的意思不是在忧愁中得安慰,乃是安慰使之脱离忧愁,即给一个情况带来新的事实,使听者的思想态度改变。135就是由于有这个目的,耶路撒冷陷落中那些不义的存留者得以逃脱。只有这样,那些心里苦毒的被掳者才能看见整件事的公正。

132Aqhat 的故事:参DOTT, pp. 124~128; ANET,pp. 149~155.

133在 Peake 的书中第577页。参考资料可见于AOTT, p. 23或ANET, p. 95.

134见 D. Winton Thomas, 'A Note on the Hebrew Root', ET, XLIV, 1933,pp. 191f.

135 N. H. Snaith, 'The Meaning of theParaclete', ET, LVII, 1945, pp. 47~50.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2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耶路撒冷   犹大   基督徒   文摘   唐纳   结书贰   先知   以色列   的人   耶路撒冷   耶和华   他们的   书简   自己的   但以   偶像   刑罚   长老   圣经   这是   犹大   点此   上帝   注释   是指   巴比伦   罪孽   二十   约翰   都是   福音   饥荒   以色列人   瘟疫   百姓   刀剑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