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弗所书第5章查经资料

以弗所书第五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弗所书相关章:

以弗所书第五章

五1. 在饶恕的事上,基督徒所蒙的召是要效法神。所用的字眼(mimētai)在新约好几处地方,都是形容效法别人,用作效法神的只有本节。再者,这个动词更严格地说是“成为”(become )的意思。靠恩典成为神儿女的人必须恒忍,效法神的榜样(参:彼二21),以求更像天父(参:太五44-45、48;路六36)。信徒既得着作祂儿女这个难以置信的尊贵地位,就当以“忘我的恩慈”作为回应(慕勒,CB)。

2. 实际上,使徒更把“效法神”的范围,从饶恕的心进一步拓展到在其他各方面爱人。他再次使用“行走”一语(和合本:行事),可见爱心必须不断彰显(参看二2注释)。爱心,必须是基督徒在生命道上每日历程的特色。本节可说是全段的总结,以一个正面的诫命,摒除一切反面的行为。即使从人类肉体的角度来说,也可以找到完美的例子,可以作为仿效的对象。约翰书信的伟大主题之一,是爱心以爱心作为回应,爱心以爱心作为动机,因着基督最初的爱心,人才能够彼此相爱(参:约十三34;约壹四10-11)。对保罗而言,爱也是同样伟大的主题——将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写给我们的,正是他。

与四章32节一样,连接词正如(kathōs)在此也是显示以什么作为比较的标准。基督在世时,祂的爱如何具体地实践出来,基督徒就要怎样在生命中照样遵行。祂藉付出表达爱,甚至舍了自己(参:加二20)。本节表示基督徒的爱,也同样要透过付出和牺牲表达出来。使徒在本章第25节以此描述丈夫对妻子的爱。约翰壹书三16,则把它应用在全体信徒身上,该节经文道出了本节蕴含的意思:祂为我们舍命,因此“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参:约十五12-13)。然而,不论是保罗作品,或是整本新约圣经,没有一处地方,是单单提及以基督的死作为模范,而不进一步表达其中之救赎意义的。本节指出祂为我们死,并且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部分解经家辩称这里提到祂献上自己,与人类需要赦免无关。这种论调是毫无意义的。本节虽然和四章32节的劝诫没有直接关系,但却用了旧约祭礼的用语,同时形容祂是为我们而死的。

七十士译本的诗篇四十6(来十5引用此译文)中,同时使用供物(prosphora)和祭物(thysia)两个字。前者大抵可解作祂顺服的一生,后者则特指祂牺牲的死亡。然而新约的用法,并不容许我们过分拘泥两者间的分别。这话的主要思想是爱子讨神喜悦,所以在祂里面成为“蒙慈爱的儿女”(1节)之人,也是讨神喜悦的。旧约以“馨香”一语,来比喻所献祭的牺牲在神面前可蒙悦纳(创八21;出二十九18、25、41;利一9、13、17)。基督的祭讨神喜悦的程度,自然比这些祭物更为深刻优越。迈尔(F. B. Meyer)指出十字架对我们来说,只能代表“可怖的景象”,然而“无法量度的爱,无视于代价,为天生不配得着之人”所作的行动,却“使天堂充满了香气”62。由是观之,在基督里过着为神为人自我牺牲之生活的人,不论在神面前还是在世界里面,都满溢馨香之气;这措词在保罗作品中另外两处的用法,可作例证。对使徒而言,腓立比基督徒的馈送就有这种香气(腓四18);因此,保罗不但视自己终身所蒙的呼召“在神面前”是“基督馨香之气”(林后二14-16)更要“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参:约十二3)。

C 光明取代黑暗(五3-14)

3. 保罗在四章17-24节,粗略地谈及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在上一个段落(四25-五2),他比较具体地讨论要摒除虚谎和彼此间的冤仇,并且在言语、思想、行动中,以真理和爱心取而代之。在这里,原本探讨的主题突然从思想基督自我牺牲的爱,转移到奸淫和猥亵这些变态的爱上。使徒知道读者所生活的社会经常面对了什么样的危险,因此对他们坦言不讳63。淫乱,和几乎所有的性变态行为一样,都可以包在porneia一语之内。米登(NCB)说,它包括了“所有婚姻之永久关系以外,放纵性欲的行为;纯粹以性欲作为取乐的途径,不负责任,亦毫不关心其性爱的对象”。这种淫乱可以视作污秽,也可以视作贪婪(NEB作“无情之贪心”),四章19节已经以同样意思使用这字(pleonexia)。或是(or)一词,支持我们在该处经文的注释,即“贪婪”在这两段经文,是特指“肉体的罪”(参看AV之西二11)。淫乱所以是污秽或不洁,因为洁净是按照神的律法和旨意,将性的能力和冲动加以制约和引导。它是“无情之贪心”的原因,是因它自私放纵、损害他人。如此滥用神所赐予的能力,抵触属神生活模式可爱之处,他们必须连提都不可。这话令人联想到旧约不许提及外邦神祗之名,或不准讨论他们崇拜方式的禁令(出二十三13;申十二30;诗十六4)。以谈论这些事为乐,在言语中赞同或姑息这种行径,或闲言闲语、不视别人的罪为严重,或乘人不备引他作淫狎之想,都是与蒙召为圣徒之人(参看一1注释)身分不相称的行为(另参看12节)。

4. 重新开始正面讨论之前,使徒用三个字词来形容基督徒生命中,不得有任何地位的言行。首先列出的淫词(aischrotēs),比歌罗西书三8之污秽的言语(aischrologia)含义更广。一切无耻,也就是说,只要使道德上敏感之人觉得羞耻的事物(参:罗六21),都必须弃绝。保罗接着禁止妄语。蒲鲁塔克说,这是出自醉汉之口的言语,没有意义,亦于人无益。戏笑的话也在禁止之列。按照芬德莱,这词和上一个的分别,在于它不是愚笨人的言语,而是聪明人口中的无聊话。eutrapelia一字在古典希腊语中并没有不良的含义。它可以是指“多才多艺”,也可解作“机警的应对”,但在本节中,它对基督徒却是不相宜的。保罗不是说基督徒要时常不苟言笑,他大概是意指“轻浮机伶的俏皮话”,“往往流于进退失据的不得体”(罗宾逊)。

他用双关语劝勉读者以感谢的话(eucharistia)取代戏笑的话(eutrapelia)。罗宾逊如此翻译:“美妙(eu-)的机巧,要以更真实的美妙感恩超越其上。”加尔文等学者将eucharistia解作“恩典的言语”,因为四章29节说“污秽的言语”要被“叫听见的人得恩(charis)”的话语所取代。但这个希腊名词并没有这种含义较广的用法,其相应形容词倒是如此使用。最低限度,把它广义地解作感谢是可行的。到了本章第20节,保罗会进一步讨论感激的恩。在此,他坚持感谢是语言最理想的用处。他并没有道学地禁止讨论性,也不是要古板地压抑幽默,只是严禁有损属灵生命的“轻率话”(NEB)而已。反之,谈话的主题如果是性、财富,或人物的话,他会要求讲者让感谢和赞美的心引导他的说话(参:来十三15;彼前四11),以求看见并体认神赏赐的可爱和美丽。如此,言语便会纯洁光明。

5-6. 使徒郑重地指出,刚刚他所列出的人们生活中的罪行会导致什么结果。这些罪和所有未经悔过的罪一样,都能将人摒诸神国的门外。他说:“你们要肯定这一点”。RSV将这话作祈使语句翻译,但它亦有可能是陈述句:你们确实的知道。这句话在原文一共用了两个不同的“知”字,以加强语气。虽然由初闻基督福音开始,已经知道这教训,他们仍然不可被人欺哄。轻看罪,藐视其结果的人时常都有,当时也不例外。但保罗写这话时,可能是特别知道读者之中,有人受了早期诺斯底主义的影响,以为肉身上的罪与属灵生活是互不相干的。又有人以为从律法底下得了自由,就可以继续犯各样的罪(参:罗六1)。他坚称这些人所说的是虚浮的话。神的话是郑重而真确的。“爱好淫乱或污秽,或以得利为偶像的贪心人,没有一个在基督和神的国里是有分的。”(NEB)惟有真心悔改,离弃犯罪,信心才为人开路,使他在神的国中有分。不然,这人就会因这些事,继续作悖逆之子,不为神的儿女(参看二2注释);继续作“可怒之子”(二3),无法靠恩典承受神国为产业。没有了赦罪的赏赐,人就因罪站在神的忿怒之下,受祂审判。审判的部分结果,是他们如今与神生命隔绝的现实(参:罗一18-32)。但更大的部分,要等到全人类站在他们的主兼审判官面前的那日,才会发生。

本节列举的罪,基本上是第3节所用的字眼。“贪婪”和“贪心”,同样与淫乱有关。这里,更进一步将贪心的罪等同于拜偶像(参:西三5)。因为,所专注的无论是金钱还是放纵性欲,其果效都是将偶像或心中渴望的目标,放在比神更为优先的地位上。对犹太人来说,拜偶像是最严重的罪。布鲁斯说的大概没错:“不可贪心之诫命在保罗属灵经历中所扮演的角色(罗七7及下),无疑使他深切体会到这个不易捉摸的罪,是何等致命的罪。”关乎审判的郑重警告,在此与“肉体的罪”相连,令不少人联想起某些问题。这些罪是否比其他所有的罪严重?本节是否暗示与性有关的罪,是不能赦免的,能将人摒诸神国之外,万劫不复?保罗在与本段经文十分相似的哥林多前书六9-11,以及歌罗西书三5-7中,为第二个问题提供了答案。他能够对读者说,他们之中有人曾经犯过这些罪,但已受造为新人,得着赦免和洁净。事实上,我们也不可以说新约将这种罪,看得比骄傲和某些较难捉摸的自我中心行径恶劣。但无论是旧约的律法、先知,还是新约的福音、书信,都不容许人轻看能够割裂婚约、破坏家庭的圣洁、产生没有父母养育之婴孩的罪孽。最后需要一提的,是基督和神的国一语的形式。神的国就是基督的国。这里没有明言基督是神,然而本节的结构是将“基督”和“神”包罗在同一个定冠词(如英语之the)底下,以致如魏斯科所言,两者间的“联系,与认为主不过是人的看法,互不相容”(参:多二13;彼后一1)。

7. 所以基于神的审判,和这种罪与神国子民身分互不相容的事实,保罗呼吁读者不要与他们同伙。这字“不单是指合伙,更有参与的意思”(斯托得)。“作他们的伙伴”(NIV),是对宣称自己为基督徒的完全否认。

8. 保罗在此提出新约最普遍而鲜明的比喻,来描绘旧日在异教中和现今“在基督里”的生活,是如何地截然不同。“神就是光”(约壹一5)。光表达了神的威严、荣耀(提前六6),和完全的神圣;又表达了祂定旨要向人启示的真理(诗四十三3)。与神荣耀、圣洁、智慧相反的是黑暗,而与神隔绝的世界就住在这黑暗之中(参看一18注释)。“在基督里”得着生命的,基本上就是从黑暗国度转移到光明国度中的人(徒二十六18;罗十三12;林后四6;西一13;彼前二9)。无论在使徒行传还是新约书信,都可以看见这个象征在初期教会,特别是保罗的讲道和教训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本节需要特别留意的一点是,保罗不直说“从前你们是在黑暗里”。他们周遭的世界,其实并非完全没有亮光,因为神并非没有在世上留下见证。反之,他说的是“黑暗……在他们里面”(艾博特):从前你们是暗昧的。黑暗的是他们的生命,不仅是他们的环境。他又接着说: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他的意思是:“你们若在主里面,就是在光明中,光明也在你们里面。”他们得着了光,自己也就成了发光体(参:太五14)。使徒再一次的命令也是:“活出你们的所是。你们成了光,是光明的子女,光就是你们的本性。”他们必须每日按照在基督里所得着的新本性生活。使徒再次使用“行走”一语(和合本行事;参看二2注释),有效地表明这一点。他们必须有光明存于内心,彰显于生活,在有神旨意光照途径的光明中,行走人生旅程。

9. 这真理的另一个表达方式,是结光明……的果子。所有现代译本都如此翻译,其抄本证据比AV的“圣灵的果子”更为适切。惟现存以弗所书最早期的证据〔赤斯特·比提蒲纸抄本(Chester Beatty papyrus)〕,支持AV的译法,显出在很早的时期,这字已经被改作“灵”。保罗可能不是有意想象光明是种在生命中的种籽,最后结出果子来。他的意思大概是“基督徒的美德是……自然而自发地生长出来”,而不是来自“遵守书上的规例”(凯尔德)。一切良善、公义、诚实在原文都是抽象名词(和合本),RSV把它译成形容词:“一切良善、公义、诚实之事”。很多经文都提到“公义”是在基督里之生命所结的果子(如:罗六20-22;腓一11;来十二11)。人际关系的一切腐败、不公(参看四24注释),都没有立足之地。此外一切良善要取代“一切苦毒”(四31),生命的每个层面,都要积极追求良善。罗马书五7中,显示出“良善”(和合本:仁)和“公义”有教导上的分别;“良善”所指的是在道德正直之上,加上吸引人的美丽品格。最后,在无知和瞎眼的黑暗、谬误、虚谎都成为过去以后,基督所带来的光明果子就是“真理”(AV、NIV;和合本:诚实)。

10. 再者作为“光明的子女”,亦包括了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第9节是个插句,本节和第8节是紧密相连的。在日常的生活和抉择之中,他们要认知和遵行神的旨意,在实践之中“学习”(RSV)。第17节进一步讨论这一点。本节所用的分词(dokimazontes)所源自的动词,有时可以译作“认可”(如:罗十四22“自己以为可行”及林前十六3“举荐”),但最普遍的用法是为自己“求证”(AV)。它的要求是慎思明辨(是以和合本作察验)。神虽然赐下光明,却没有免除我们思想和选择的责任。罗马书十二2,要我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是与本节最为相近的经文。该处经文译作“纯全”的希腊文euarestos,本节则译为较为个人化的“主所喜悦的”。支配行在光明中之人所渴想和抉择的,是他们已经下定的决心:求主的喜悦(林后五9;腓四18;西一10),不求自己的喜悦(加一10)。

11-13. 暗昧的旧生命基本上是无益的(参:罗六21)。使徒并不是在比较哪种果子比别的果子好。重要的是,在神的眼中,究竟有结果子、还是没有结果子;所栽种的是小麦、还是稗子;收成的是善行、还是行为。行为,只是人没有止境、耗费心力、到头来却是徒劳无功的挣扎,而不是神里面的生命之自然发展、足以使所有人得益的外在流露(加五16-23)。光明的来临既然已经将黑暗驱逐,基督徒就应该不再与人同行这些旧事。保罗在此再次强调第7节的命令。

基督徒对不敬虔行为所有的责任,是“反要加以揭发”(RSV,和合本:倒要责备)。动词elenchō的意义十分广泛,必须倚靠上文下理的引导,才能确定其诠释。它本来是指“使人丢脸”或“使受耻辱”,后来引伸为调查以便指摘或定罪,所以又有了“求证”或“驳斥”的意思(LS)。新约用这字形容人被律法(雅二9)、良心(约八9),以及圣灵的工作(约十六8)定罪。但这意思和本节的解释略有出入。虽然路加福音三19很清楚是“责备”的意思,提摩太前书五20和提多书二15,亦说明基督徒领袖有责备罪行的本分,在本节不可能是单指责备(AV、和合本)。原因是下一节(可算和3节相仿)继续说:因为他们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来,也是可耻的。这话的意思是,基督徒不是用言语责备,而是藉着与周遭之人迥异的生命,揭发其罪行(参:所罗门智训二14-15)。“保罗所想中的是一个无声的过程,与光的作为相仿”(斯科特)。这字的用法和全段的思路,都类似约翰福音三20。光怎样显露污秽,在主里面成为光(8节)之人的生命(不单是言语),也会显露“暗昧无益之事……的本相”(NEB)。

在使徒的心目中,恩典在不信的人生命之中的工作,可分三个阶段——被揭发、容许自己被彰显,最后成为光。他们可耻的行为,开始时是在黑暗中行——“他们看不见自己的卑贱,以为神也看不见”(加尔文)。然而基督的光,却闯进了认识了祂之人的生命。光的来临,成了判断的契机(约三19-21)。恨恶光的人会试图规避,厌恶他们的作为被揭发。他们若容许生命的本相被光照揭露,就会被光显明出来(参:林前十四24-25)。如此,他们的一生会被带到基督面前;愿意降服让祂审视处理的人,就会因祂的怜悯成为光。黑暗被驱除,“一切如此显明的,都全是光”(NEB)。这就是本节的目标,第8节已经明言了这一点——人不但接受光,更成为发光体。这就是基督徒福音事工的真义:一个灵魂的光,造成另一个光。AV将分词phaneroumenon解作关身语态,译作“因为彰显一切的就是光”。但这种用法在新约中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可能性也不高,因为同一形式刚刚还以被动语态出现,并且被动语态使全段的意思更加有力。

14. 接下来的引文十分切题,但内容的确出于圣经(赛九2,二十六19,五十二1,六十1),字句却不完全与旧约相符。其形式(它提到基督的工作)排除了这话是圣经中没有记载、却出自于主自己的口之可能。最合理的解释是,本节是另一首早期基督教圣诗的片段(参看19节注释)。它甚至可能是洗礼的诗歌,因为圣经也是用蒙了光照,来形容受洗皈信基督(参:来六4,十32)。布鲁斯(EE)指出,“很重要的一点”,是这句话的“节奏完全……与特别为(其他宗教)入教仪式而设的歌曲相符”。所以“基督徒沿用了这节奏,在基督教入教仪式中使用”的看法,是真有可能的。三个关乎转向神的比喻,在此互相连结——睡醒、从死里复活、出黑暗入光明。罗马书十三11也作出同样的挑战,要人从不负责任和犯罪的睡眠中“醒过来!”奥古斯丁(Augustine)就是因这经文皈信基督(参:帖前五6-7)。第二章开始时,曾经将罪形容为属灵上的死亡,又表明了基督的赏赐就是使人有新的生命。这几节的主要象征是光明和黑暗。本节所用的动词epiphauō,等同于七十士译本约伯记二十五5和三十一26中,形容日月发光的epiphauskō;又等同于马太福音二十八1和路加福音二十三54中,描述新一日晨曦破晓的epiphōskō。所以,最好是将这话解作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和合本NIV)。

D 智慧取代愚昧(五15-21)

15. 使徒说必须与异教生活的罪断绝关系时,又谈论到脱离旧生命的黑暗,在主里成为光。然而光除了象征纯洁以外,也是智识的象征。读者在基督里已蒙光照。因此必须每日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生活——保罗再次使用“行走”一语(和合本:行事,参看二2注释)。他们已得智慧的赏赐(一8),也能在凡事上祈求智慧的灵(一17),因此必须在生命中彰显神的智慧(三10)。按照上文下理,和保罗在歌罗西书四5所写的平行经文,可见“用智慧与外人交往”,是他对在非基督教世界中生活的看法。AV译作谨慎行事(和合本同),大概是不对的。副词akribōs在各抄本中有不同的位置。在AV所用的抄本中,它是位于动词“行走”之旁,连接词pōs(RSV:“如何”)之后。可能性较高的版本把它放在连接词的前面,这样用法的有RSV的“所以要谨慎看你们是如何行事”,摩法特的“因此对于你们所过的生活,要绝对谨慎”。“他吩咐他们要留意察看自己是依从什么原则,管理自己的生活。”(麦锐(J.O. F. Murray)〕这命令来自保罗笔下的可能性,远比要他们“准确地”或“严格地”行事为高。保罗自然大可使用这种措词,来形容他身为法利赛人的过去(徒二十六5),但如此形容基督徒生活,却有使律法主义死灰复燃之嫌。

16. 保罗在此也十分实际。行在智慧中尤其与光阴的正确运用有关。他所指的,不单是每日可以有多少时间为神工作(如果保罗心意如此,他所用的希腊文便会是chronos),而是指合宜的时间,即神所赐予的“时机”(故此本节用kairos——参看一10注释)。加拉太书六10的平行经文是:“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 NIV则译作:“要尽可能使用每个时机。”所用的动词exagorazō,直译是“买自”(buying from)的意思。在加拉太书三13和四5,它的意思是“买赎”。然而其前缀ex-可能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这字亦有可能已经不再是贸易用语,只剩下“用尽”(NEB)的意思。保罗提醒他们的话现今的世代邪恶,显出他深知使人荒废光阴和时机的压力十分巨大。基督徒不可松懈,反要在生命中胜过这压力,善用每个时机,使他人从黑暗转向光明。现今的世代邪恶,可能亦包括了他们因此是在神审判之下的意思,这也是“时日无多”(林前七29;AV)的原因。所以每个时机都不可放过,不然就太晚了。凯尔德说:“旧秩序在本身腐败的重压下,已经蹒跚地走向灭亡。”

17. 使徒重复说,不要作糊涂人。这次所用的字眼aphrones,表示所缺乏的不是智慧(如果是这含义,则会用15节的asophoi),而是在道德上作出愚昧的行为。如果真要“买下”每个时机,他们日日殷切追求的,就当是有明白的心。这种认知不仅是理智上的,最要紧明白的是主的旨意如何。认识主的旨意,是神为全人类所定的计划(参:徒二十二14);因此,寻求这种知识,远比其他知识更为重要。第10节已经说过要“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上面已经提过,罗马书十二2将两句话合而为一,说:“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因此,保罗一再将寻求认知、明白,进而遵行神的旨意,形容为基督徒每日当行的首要任务。

18. 旧生活何等愚昧,醉酒是其中一个独特而明显的表征。有史以来,历代的文献都见证人类经常借酒消愁,寻求兴奋和乐趣。除了许下特别的誓言之人以外,圣经从来没有戒绝酒精的要求;反而让每个人凭良心作出饮酒与否的抉择。然而,圣经经常谴责醉酒。这是新约时期教会面对的危险之一,即使是有可能被挑选为领袖的人,也不免受其影响,提摩太前书三3、8,提多书一7和二3都是例证。这里反对醉酒的理由,是它会导致放荡。asōtia一字不独意指醉汉失控的行为(参看这字在多一6与彼前四4的用法),更有浪费的意思。因此,NEB译本中所用的辞汇(dissipation),兼有“放荡”和“挥霍”的含义。其相应副词在浪子的比喻中,用来形容浪子的放纵生活(路十五13;AV)。浪费和缺乏自制都包含在这字义里头。这些都是已经得着基督,以祂为智慧之源头和道路的人生命中,不应存在的事物。

但是,使徒在此不只是消极批评而已:他不会只是单单攫取人生的欢欣和乐趣,而不代之以更高更大的愉悦。使徒行传第二章同时提出被新酒灌满和被圣灵充满,并非偶然之事。该处经文所提出的,在此又再重复的暗示,是基督徒知道除酒以外还有更佳办法,能够使人超越低潮和枯燥乏味的人生;不必酒精,就可以挪除过度自我意识,并使人拥有敏捷的思想和言行。这办法就是被圣灵充满。本节希腊原文的结构,无可讳言是有一些奇怪之处,不然RV就不会在旁注提出另一个翻译“在灵里被充满”了。通常在新约希腊文中,“灵”字是以所有格出现在形容“充满”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徒二4,四31,九17,十一24,以及十三52)。介系词en(in;“在……里”)虽不常作此用,但并非绝不可能,使徒行传一5“在圣灵里受洗”(直译)就是例证。罗马书八9,用“在圣灵里”来形容基督徒的经历,与仍“在肉体里”的非基督徒生命对照(和合本分别译作属圣灵、属肉体)。再者,在以弗所书中,“在圣灵里”和“在基督里”一样,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另参希腊原文中的二18、22,三5,六18)。被圣灵充满和“在圣灵里”生活(参看二18注释)这两个概念,似乎同时在这里表达出来。介系词en在新约中往往有“以……、用……、藉着……”(with)的意思,而且在上一个句子中,en亦与关系代名词同用(能使人放荡直译是“有放荡在其中”),都是对于上述概念合用的举证。仅将这话解作被圣灵充满,其实是剥夺了它在上文下理中清楚存在的含义。况且若不靠神的圣灵,基督徒怎能被圣灵充满呢?最后值得留意的是,在希腊原文中,动词为现在祈使式(present imperative),这时态表示接受圣灵,使人生每个细节都被祂所渗透控制,并非“一次过”(once for all)的经历。使徒行传开始的前几章,记载相同的几位使徒一再“被圣灵充满”(如:徒二4,四31)。这真理的实际应用,是基督徒必须容许生命不断地被神的灵一再充满。因此,NEB译作“让圣灵充满你们”。

19. 信徒非但不可藉放荡(asōtia)表达醉酒,反而要藉着唱诗和赞美,表达在灵里的欢欣。鉴于本节出现的次序,有人提出基督徒聚会时,可能也有上述的醉酒现象(参:林前十一20-21)。但是,这样限制醉酒和唱歌是没有必要的。本节说基督徒要如此彼此对说,意思是基督徒不论何时聚集在一起,圣灵充满将会彰显在团契生活中,并且以诗歌和赞美表达喜乐。诗章(psalmos)本来是指竖琴伴奏的歌曲,在此除了旧约的诗篇以外,大概还包括了与旧约诗篇精神相仿的新歌(如:路一46-55、68-79,二29-32)。在古典希腊文中,hymnos是赞美神祗或英雄的欢乐抒情诗。在以弗所书前面部分,已经有一些可能是早期基督教赞美诗(和合本:颂词)的例证(四4-6和五14)。其他可能是圣诗片段的经文,其中包括了提摩太前书一17,二5-6,六15-16;提摩太后书二11-13;启示录四11,五13,以及七12。颂词和灵歌是否可以严格区分,值得商榷。基督徒每个喜乐的表现都是受欢迎的,但都应该是发自内心——事实上“旋律”〔和合本:(心)和〕有时是可以只在内心,不须以言语表达的——并且要以主为颂赞的对象。新约有几处类似的经文(如:徒十六25;林前十四26;西三16;雅五13),显出诗歌在初期教会中的地位。第二世纪的蒲林尼(Pliny)和特土良(Tertullian)亦有同样的记载。唱歌素来在教会生活和崇拜中,有崇高地位。圣灵发起的每个运动,都带来了一连串的新歌。

20. 使徒教训说,基督徒无论是藉着诗歌还是依循其他途径,都要不住地感谢神。从上文(参看一16注释)可以看见,这是保罗一再复述的教训,从他的著作而至他的一生,都是此教训的典范。凡事谢恩、常常谢恩的命令,“反映出深切的信心,即使是最不利的环境,神也能把它化为美好。甚至灾祸和苦难,神亦会奇妙地把它变为日后赐福的途径。这个有把握的盼望,是信徒能有感谢之心的凭据”(米登,NCB)。从哥林多后书十一18及下,以及十二5一10等经文,可以参较保罗在软弱、患难、逼迫之时所存的感谢态度。父神是一切福气的源头,因此配得颂赞(参看一3注释)。但是,这必须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因为祂是我们得着一切福气的媒介。所以,我们赞美感谢父神,是藉着祂、奉祂的名而作的。

21. 使徒的劝诫至此话锋一转,虽然出人意表,却非不合常理,反而有引入接下来整个段落(五22-六9)之教训的功用。他在第19节暗示,圣灵所激发的热心并非是独自一人、而是透过团契表达出来的。他曾目睹个人主义对基督徒社群所构成的危险,并且在哥林多前书十四26-33加以指正(又参:腓二1及下,四2)。他根据过去的经历,知道各人甘愿彼此顺服所带来的秩序和纪律(参:弗四2-3),就是在社群中维持团契喜乐的秘诀。矜夸自己的地位和独裁的态度,都有损于团契。顺服一语在保罗书信出现了二十多次,可见这概念对于保罗是何等重要。我们必须留意,保罗未在下一段落具体讨论不同场合的实践之前,首先提出了一较完全、含义更广的应用。基督徒的团契必须不计年龄、性别、阶级,或任何的分歧,存愿意的心事奉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并接受任何人的指正。

存敬畏基督的心在全本新约虽然再无其他例证,无疑是正确的读法,而非AV的“存敬畏神的心”。“敬畏耶和华”,是旧约一再宣告的人生原则。对基督徒而言,这原则保持不变(林后七1;彼前二17),但他们是藉着基督认识神、蒙召作基督的门徒,而且整个生命都“在基督里”。因此,保罗如今即将表明的,是一切人际关系,都要在基督的权柄底下得着模式、意义、常规(参:林后四5)。马松更加强调,要谨记基督自甘成为众人的仆人(可十45)。家庭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无论在什么时代,家总是基督的平安、和睦、爱心,以及纪律彰显得最清楚的地方。

Ⅴ 人际关系(五22-六9)

A 丈夫和妻子(五22-33)

22. 自亚里斯多德以后,希腊人已经熟知“家庭规范”。这些规范成为基督徒训诲中众所周知的部分;参较歌罗西书三18-四1,和彼得前书二18-三7,可见一般。讨论人际关系时,保罗首先处理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那就是夫妻关系。全段自始至终所关注的焦点是丈夫和妻子的本分,而非权利,这一点很重要。此外阅读本段时,必须了解它紧接在第21节彼此顺服的教训之后,同时顾及加拉太书三28所提到的,在基督里男女平等的前提。然而在保罗的眼中,基督教家庭是有秩序的,他呼吁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参:林前十一3;西三18;多二5;彼前三1-2)。这句话在希腊原文是没有动词的,全节在结构上是从属于第21节的分词。新约一贯强调女性的尊严,一个接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妇女,因着基督的榜样和教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是不争的事实。在无数伟大的宗教中——犹太教和回教尤然——女人的地位远比男人为低,新约却强调他们在属灵上是平等的(加三28)。此外,特别是在哥林多前书七3-5,保罗更“鼓吹真正彼此满足的性关系”(艾伦)。身分平等和彼此顺服,是基督教关乎夫妻关系的基本原则。尤达(J. H. Yoder )说得好,两人“在价值上没有分别”,但家庭要有秩序和合一,就必须有领袖;领导的责任落在为夫、为父者身上64。使徒接着加上短短的一句话如同顺服主,他不是说她和丈夫的关系与她和天上之主的关系完全同等,而是说“在主里面”履行本分,(借用西三18平行经文的措词)“在主里面是相宜的”(又参:六1、5)。

23-24. 男人在家庭之中,处于领袖地位。接下来的经节以爱的至高要求,对这地位加以节制。使徒并不以用“如同顺服主”来描述妻子的本分(22节)。夫妻二人对彼此间的关系,当以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为模式。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在本段接下来的经文中,使徒反复以这两个关系互为例证。他用婚姻关系,来描绘基督和教会之间,爱和倚靠、权柄和顺服的深切属灵关系。如艾伦所说:“与圣殿之于基石,甚至身体之于头相比,婚姻为教会之于基督的关系,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描绘。比喻从无生命的物体和生物学的范畴,移转到最亲密的人际关系。”这比喻固然有旧约的背景,即众先知将耶和华形容为祂百姓的丈夫,与他们立婚姻的约。即使在他们拜偶像、有如不贞的妻子犯奸淫时,祂依然以坚定不移的爱爱他们(如:赛五十四1-8,六十二4-5;耶三6-14,三十一32;结十六,二十三;何一-三)。主所讲的比喻也用了同样的类比,并且在应用上加以延伸(如:太九15,二十二2-13;二十五1-10)。另一方面,婚姻亦因为可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相提并论,变得无限高贵。有关圣经中头(kephalē)字的意思学者间有不少的辩论。部分研究强调头是“源头”65,不是“领袖”。四章15-16节,形容基督是叫“全身都靠他……渐渐增长”的头;基督“使教会能以成长;把她结合为一;照顾每个肢体,使她得着喂养;给她力量,使她能够在爱中建立自己”(巴斯,AB)。我们可以明白这些学者的想法,创世记二18-24也包含了“源头”的概念,然而按照本节的上文下理,和这字在圣经其他地方(如:弗一22;西一18,二10)的用法,很难惕除领袖的概念。

不过,使徒并不以用头和身体来形容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为满足,更进一步指出基督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或许,这话暗示上述类比的有限。然而鉴于下面的经文,使徒是否已经开始讨论类比的另一个部分,颇值得商榷。主为教会之救赎所作的牺牲,若从一较低的层次思考,其实与丈夫为妻子的好处付出的爱和牺牲平行。丈夫是“妻子的庇护者”(布鲁斯,EE)。

但进一步讨论这点之前,保罗再次强调妻子的本分。教会必须顺服基督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保罗说,妻子也要照样顺服丈夫。现代人重视妇女解放,女性又在家庭以外任何有男性涉足的事务中,都找到了立足之处;原文句末的凡事,在今天的情境下似乎不易被人接受。女人与男人相比,是否有同等的自主权利?已婚妇人是否可以投身于事业,达到与丈夫同等的程度?新约所提供的答案,是在不牺牲神为家庭所建立的生活和关系,以及整个基督徒社群所定模式之前提下,她可以这样作。女人能够在社会中担负任何职务或责任;但是如果她已经在神面前,接纳了婚姻和家庭所带来的责任的话,后者就是她的首要任务。用本节的词汇来说,这就是她与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之间的关系。“教会怎样全心献身于基督,妻子也当怎样全心接受她在家庭中的地位,毫无保留地投身执行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艾伦)。然而凡事顺服丈夫,并不表示她处于一个可以恣意发号施令的人手中。圣经对丈夫责任的形容,是自我牺牲之爱这个至高的要求。妻子的顺服是在此前提下,以及鉴于第28-31节所表达的合一理想而顺服的,以致她“永不会觉得委屈或受辱”(艾伦)。丈夫对妻子的完全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与圣经对妻子的要求相比,诚然同样的高——两者虽然不同,却彼此互补。

25. 现在,使徒转过来对作丈夫的说话。屈梭多模说:“你看见衡量服从的标准没有?再听听衡量爱的标准。你想妻子服从你好像教会服从基督吗?关顾她,好像基督关顾教会吧。”圣经要求丈夫对妻子所付出之爱的品质,从所用的爱字已经可见端倪。希腊文中还有三个字,可以用来形容丈夫对妻子的爱;对古典希腊文的作者来说,这三个字都是比较自然的选择。表达男对女之强烈情欲的字是eraōphileōstorgeō则用作形容家人间的感情。这些字本节一个也没有用到。保罗反而选择了典型的基督教字眼agapaō(亚迦贝),即完全无私的爱。这爱不求自己的满足,甚至不求对方以感情回报感情,反而为所爱的对象争取最大的益处。基督对教会的爱,是这爱的标准和模范。“它不但是指对别人实际的关心,更是不断地愿意将对方的利益,放于一己的乐趣和有利地位之上。它包含了忍耐和恩慈、谦卑和善意、信任和支持(林前十三4-7)。这爱代表切望明白对方需要和爱好的心,愿意竭尽所能来满足其需要,助长其爱好”(米登,NCB)。

26-27. 通常来说,保罗提到基督因爱教会所作之事时,要他不同时进一步阐述是不可能的。基督舍了自己,死在十字架上,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这就是祂牺牲的宗旨。我们经常将称义视作一次的作为,成圣则视作一个过程;新约有时容许我们这样作。在RSV中,这里译作洗净之分词的时态,似乎显示成圣是现在发生的事——先洗净,后使之成圣——其实成为圣洁在希腊原文是不定过去式,表示它是一次的作为,而非进行中的经历。新约好几次描述成圣是已经成就的作为,和称义与赦免一样(参:林前一2,六11;提后二21;来十29)。本节所用的两个字眼,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描绘同一个经历。基督的工作是“洁净旧的,将新的分别为圣”,“在时间上两者是同时发生的”(罗宾逊)。

用作洁净的媒介有二:用水和藉着道。究竟用水……洗,即基督教圣礼之一的洗礼,如何有助于成圣的果效,使内心从罪得洁净呢?提多书三5再次将两者相提并论。加尔文无疑道出了其中真义:“谈论过内在、隐藏的成圣之后,他如今又加上了外在的表征,藉可见之事物加以证实。他仿佛是说,洗礼是提供了我们成圣的证物。”在此加上的藉着道一语,排除了任何外在礼仪能够自动传达属灵恩典的想法。道(直译“话语”)大概是指福音(参:罗十8;彼前一25),而非人的誓言(布鲁斯)、信仰的“告白”(摩法特),或“洗礼公式”〔施利(H. Schlier)〕了。这两样是使成圣在人生命中产生作用的媒介,若不相信,就没有果效。如约翰福音十五3和十七17所言,道若被接纳,就能洁净、使人成圣。使徒所用的字句十分简略,他所说的每句话可能都和婚姻的类比有关。本节可能暗指婚礼前新娘进行的沐浴仪式。犹太人的这个习俗可能在当时经已存在,新郎给她婚戒时,说:“看哪,你已分别为圣归给我”(麦锐)。

婚姻和基督要求教会所作之事,两者间还有更明显的类比。保罗呼吁读者思想新娘在婚前所作的准备工夫,目的是使自己能以最美丽的姿态迎见丈夫,被视为荣耀……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教会也要如此迎见天上的新郎(参:启二十一2)。但教会与一般新娘不同之处,是她自己完全无法使自己能够在她的主眼中看为美丽。这一切都必须是祂的作为。祂要这样把教会献给自己。译作荣耀(endoxon)的字眼,是尊贵、荣耀、华美的意思,但本节却暗示教会“一切荣耀都得归功于祂的工作”(慕勒,CB)。惟有倚靠祂成圣和更新的果效,她的玷污、皱纹、罪污和岁月风霜,才能一一除去。保罗进一步使用一章4节出现过的圣洁没有瑕疵;主洁净的工作就是为此。事实上,第一章把它形容为基督工作的整个宗旨和目标。保罗为自己事工所定的目标,也是如此。在哥林多后书十一2,他提及自己对教会有“神那样的愤恨”,要将她“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在歌罗西书一28,他又同样说自己的工作不单是要领人认识救恩,更是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66。

28-29. 本段的构思和论证,就是这样反复进行:丈夫对妻子之爱,当以基督对教会之爱为模式;基督对教会的挚爱和渴望,则以新娘准备迎见丈夫来描绘。如今他接着说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第26-27节虽然是特指基督为教会所作的工作,经文却似乎无可避免地暗示说,即使在有天壤之别的较低层面上,丈夫也不单只是因为妻子美好才爱她,而是要使她更加美丽。基督看见教会一切的软弱和失败,但仍然爱她,以她为自己的身体,要使她真正成圣。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本章虽然到第31节才引用创世记二24,保罗在此可能已经想到这句经文。爱妻子便是爱自己的意思,不是丈夫延伸自私的爱来爱妻子,也不是这样作对自己有利。动词agapaō再次出现,证明了保罗并无此意。每个人都应当为自己追求最大的属灵福祉,这福祉也是与他藉婚姻结合为一的妻子,从任何一方面来说,同样拥有的最大好处。妻子不是社会地位比他低的人,更不是他拥有的财产,而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保罗进一步讨论这点。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这句话,与创世记二24的思想更为接近。慕勒说,一个人的妻子“在奥妙而圣洁的层面上,是他赖以存活之躯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CB)。保罗说,人会保养顾惜自己身体,所用的正是六章4节和帖撒罗尼迦前书二7描述养儿育女的词汇。这话间接显出,他对于为了苦修而苦修的禁欲主义,是绝不赞同的(参:西二23)。这种对自己的爱并没有错;这是生命的定律。这种生命律的延伸,其实与照顾终身伴侣的婚姻的律是一样的。但当他想到丈夫所欠妻子的“债”,应当给她的是如此亲密的关爱时,保罗又情不自禁地,把这句话再次用来形容基督怎样待教会的完美、奇妙。

30. 保罗如今从纯粹属灵类比的角度,说:因我们是祂身上的肢体。四章25节的主要思想是基督徒“互为肢体”。一章23节和四章12、16节,则以教会为身体、基督为头。虽然AV作“就是祂的骨、祂的肉”(和合本小字),应不是原文所有的字句,而是受创世记二23影响而加上去的;本节的文理依然显示使徒在此的思维,是更深刻地思索基督徒和基督的亲密关系。肢体是祂的一部分,正如在约翰福音十五章,枝子是葡萄树的一部分一样。按照神的旨意,妻子成为丈夫整个生命的一部分,而且丈夫要保养顾惜妻子,正如主以我们为祂身上的肢体一样,使我们成为祂生命的一部分。

31. 我们终于来到影响使徒全盘思想,引自创世记二24的经文。这句出自创造记载的话,是全本圣经关乎神对婚姻之计划,最奥妙、最基本的语句。教会来到容许一夫多妻的社会时,这段经文是反对这制度继续存在的论证,是教会终极的堡垒。它是驳斥性滥交终极的反证;也是婚约因离婚被迫解除时,教会绝不可能感到满足的原因了。被诘问律法为何准许离婚时,主的答复也是现今必须一再重提的答案。在不完美的、需要这种法律的社会中,“因为你们的心硬”(太十九8;可十5),离婚是可以的;然而,离婚总是对神旨意的否定,这是永远不可能更改的事实。主在这件事上没有赐下新的教训,只是就这句经文加以回应(太十九3-9;可十2-12)。在结婚之前,人与父母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他们也有最大的责任。婚姻所带来的新结合、新责任,凌驾旧的关系之上。孝顺的本分并没有终止,但如今最亲密的关系、最大的忠诚,则属于夫妻彼此。父母若是试图介入,只会危害这个关系。夫妻二人必须离开父母,父母亦当相应地放弃某些原本天经地义的权利。接着二人要结合而为“一体”;这是神所祝福的关系,也是夫妻双方彼此的安慰和祝福。

32. 然而,保罗在其使徒事工中全心注重的,却是使教会好像婚前的新娘一般预备自己,并且好像妻子一般,在爱、合一、忠贞中与丈夫同住。他看见神为婚姻所定的模式和理想的美好之处,因此竭力劝勉作丈夫和妻子的人,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活出这个模式来。但这也是他在个人生命和工作中所遇见过,最能表达基督和教会之奇妙关系的类比。因此,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多次回到这个主题。一方面指出,这是每个家庭都当活出的实际真理;另一方面也是奥秘(mystērion)。这个字在上面的经文,曾经用作描述神在亘古之时,为人类所定旨的伟大秘密;这秘密从前是隐藏的,如今却在基督里启示出来(参看一9注释;又参:三3-4、9,六19)。用作复数时,它则比较广义地形容神的真理(如:林前四1,十三2,十四2)。但有时亦能以单数形式出现,描述神的计划中,某一个已经启示出来的深奥真理(参:罗十一25;林前十五51);本节是例子之一。这是极大的奥秘的意思,是“这个从前隐藏,但在基督里启示出来的真理,是奇妙的”67NEB译得好:“这里所藏的是个伟大的真理。”(在这方面,提前三16是极之近似的平行经文。)本节下半的说话,并非暗示保罗漠视创世记二24按照字面指的是什么。魏斯科说,在说出mystērion一字之后,“圣保罗似乎踌躇了一会,思考这个原始礼仪无数的应用……然后点出其中最伟大的一个”。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两者已合为一体。丈夫为首的地位,他牺牲之爱和投身看顾妻子的本分,都不过是对于基督为首、祂的爱、祂的自我牺牲,以及祂的看顾教会之描绘而已;虽不完美,今世却已无法找到更适切的一幅理想图画。妻子对丈夫的倚靠和接受他领导的本分,描绘出教会在她神圣之主面前,应当如何生活行事。

33. 然而结束全段的,应该是和使徒本来之主旨有关的实际应用。他放下离了题的类比,总结道: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丈夫的本分,是以纯洁、简单,却超然的爱,亦即是包含每一种爱心的最纯洁之部分,以真正属于基督徒的爱(agapē),来爱妻子。妻子也当敬重他的丈夫。妻子的本分是敬重丈夫。这句话的动词直译是“惧怕”(RV),和第21节“敬畏的心”相同。这字令人联想到惧怕,与本节的意思大异其趣。爱和惧怕是不能共存的(参:约壹四18),然而妻子对丈夫深切的爱心,只能是基于同时包括“恭敬”(AV)或“尊重”的“惧怕”。圣经屡屡呼吁人的,就是要对神心存这种“敬畏”的态度(参看21节注释。译按:和合本的“敬畏”和“惧怕”,在原文是同一个字);应用在人的层面上,也是儿女对父母(利十九3)、百姓对统治者(书四14;箴二十四21)、仆人对主人(彼前二18)的本分。按照本节,这也是妻子对丈夫的本分。──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3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第五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基督   顺服   教会   保罗   的人   丈夫   妻子   自己的   基督徒   圣灵   信徒   光明   原文   这是   旨意   荣耀   关系   生命   圣经   行事   都是   敬畏   使徒   暗昧   之光   圣洁   是指   经文   儿女   是在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