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彼得后书第3章多译本对照查经

《彼得后书》章目: 1 2 3
跳转至:

和合本彼后3:1亲爱的弟兄啊,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这两封都是提醒你们,激发你们诚实的心,

拼音版彼后3:1 Qīnaì de xiōngdi a, wǒ xiànzaì xie gei nǐmen de shì dì èr fēng xìn. zhè liǎng fēng dōu shì tí xǐng nǐmen, jīfā nǐmen chéngshí de xīn.

吕振中彼后3:1 亲爱的,我写给你们的、这已是第二封的书信了。在这两封之中、我们都以提醒来激发你们纯洁的心神,

新译本彼后3:1 亲爱的,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在这两封信中,我都用提醒的话来激发你们真诚的心,

现代译彼后3:1 亲爱的朋友们,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在两封信里面,我都提醒你们这些事来激发你们纯洁的思想。

当代译彼后3:1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了。这两封信都是用来提醒你们,激发你们挚诚的心,

思高本彼后3:1 亲爱的诸位!这已是我给你们写的第二封信,在这两封信中,我都用提醒的话,来鼓励你们应有赤诚的心,

文理本彼后3:1 爱友乎、我今以此后书遗尔、俱激励尔诚心、俾尔记忆、

修订本彼后3:1 亲爱的,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在这两封信里,我都提醒你们,激发你们真诚的心,

KJV 英彼后3:1 This second epistle, beloved, I now write unto you; in both which I stir up your pure minds by way of remembrance:

NIV 英彼后3:1 Dear friends, this is now my second letter to you. I have written both of them as reminders to stimulate you to wholesome thinking.

和合本彼后3:2叫你们记念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拼音版彼后3:2 Jiào nǐmen jìniàn shèng xiānzhī yùxiān suǒ shuō de huà, hé zhǔ jiù zhǔ de mìnglìng, jiù shì shǐtú suǒ chuán gei nǐmen de.

吕振中彼后3:2 让你们记得圣的神言人们豫先说的话语、以及你们的使徒所传授、主拯救者的诫命。

新译本彼后3:2 叫你们记起圣先知说过的话,和主救主借着使徒传给你们的诫命。

现代译彼后3:2 我要你们记得古时候圣先知们所说的话,以及我们的主—救主藉着使徒所传给你们的命令。

当代译彼后3:2 好使你们不忘记先知们所说的预言和使徒们传给你们救主的诫命。

思高本彼后3:2 叫你们想起圣先知们以前说过的话,以及你们的宗徒们传授的主和救世者的诫命。

文理本彼后3:2 即念夫圣先知往昔之言、及主救者藉尔之使徒所命、

修订本彼后3:2 要你们记得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KJV 英彼后3:2 That ye may be mindful of the words which were spoken before by the holy prophets, and of the commandment of us the apostles of the Lord and Saviour:

NIV 英彼后3:2 I want you to recall the words spoken in the past by the holy prophets and the command given by our Lord and Savior through your apostles.

和合本彼后3:3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

拼音版彼后3:3 Dì yī yàojǐn de, gāi zhīdào zaì mòshì bì yǒu hào jīqiào de rén, suícóng zìjǐ de sīyù chūlai jīqiào shuō,

吕振中彼后3:3 第一,你们要知道∶在诸日期的末后、必有好讥诮的人带着讥诮而来,顺着他们自己的私才行,

新译本彼后3:3 最重要的,你们应当知道:在末后的日子,必定有好讥笑的人出来,随着自己的私欲讥笑说:

现代译彼后3:3 最重要的是,你们必须知道,在这末后的日期,有些人受私欲的支配,会出来讥笑你们,

当代译彼后3:3 首先,你们要知道在末世的时候,必有一些好讥诮的人出现,随着私欲嘲讽说:

思高本彼后3:3 首先你们该知道:在末日要出现一些爱嘲笑戏弄,按照自己的私欲生活的人,

文理本彼后3:3 首焉者、宜知季世将有戏谑者出而戏谑、从己欲而行、

修订本彼后3:3 第一要紧的,你们要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

KJV 英彼后3:3 Knowing this first, that there shall come in the last days scoffers, walking after their own lusts,

NIV 英彼后3:3 First of all, you must understand that in the last days scoffers will come, scoffing and following their own evil desires.

和合本彼后3:4“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拼音版彼后3:4 Zhǔ yào jiànglín de yīngxǔ zaì nàli ne. yīnwei cóng lièzǔ shuì le yǐlái, wànwù yǔ qǐchū chuàngzào de shíhou réng shì yíyàng.

吕振中彼后3:4 说∶「主御临的应许在哪里呢?从列祖长眠了以来,万物依然不变,像从创造之初一样阿。」

新译本彼后3:4 “他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自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依然存在,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一样。”

现代译彼后3:4 说:「他不是应许要再来吗?他在哪里呢?我们的祖先都死了,一切还不是跟创世之初一样吗?」

当代译彼后3:4 “嘿!主降临的应许在哪里?从我们的祖先长眠不起直到现在,一切依旧,与创世之初毫无分别,主来的迹象一点也没有。”

思高本彼后3:4 他们说:「那里有他所应许的来临?因为自从我们的父老长眠以来,一切照旧存在,全如创造之初一样。 」

文理本彼后3:4 谓降临之许安在、自列祖寝后、万物与初创时无异、

修订本彼后3:4 说:"他要来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长眠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啊!"

KJV 英彼后3:4 And saying, Where is the promise of his coming? for since the fathers fell asleep, all things continue as they wer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creation.

NIV 英彼后3:4 They will say, "Where is this 'coming' he promised? Ever since our fathers died, everything goes on as it ha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creation."

和合本彼后3:5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 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

拼音版彼后3:5 Tāmen gùyì wàngjì, cóng taìgǔ píng shén de méng yǒu le tiān, bìng cóng shuǐ ér chū jiè shuǐ ér chéng de dì.

吕振中彼后3:5 他们故意忘记了∶太古时候,凭着上帝的话、就有了天、以及本着水藉着水而结合成的地;

新译本彼后3:5 他们故意忘记这事:在太古的时候,因着 神的话,就有了天,和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

现代译彼后3:5 他们故意不理会上帝在太初用他的话创造了天地这一事实。地是从水和藉着水而形成的;

当代译彼后3:5 他们似乎是故意忘记了:在太初上帝凭着自己的话创造了天,和藉着水而成并用水围绕的地。

思高本彼后3:5 他们故意忘记了:在太古之时,因天主的话,就有了天,也有了由水中出现,并在水中而存在的地;

文理本彼后3:5 彼甘忘太古以上帝命而有诸天、及地自水而出、以水而结、

修订本彼后3:5 他们故意忘记这事,就是从太古凭上帝的话有了天,并由水而出和藉着水而成的地;

KJV 英彼后3:5 For this they willingly are ignorant of, that by the word of God the heavens were of old, and the earth standing out of the water and in the water:

NIV 英彼后3:5 But they deliberately forget that long ago by God's word the heavens existed and the earth was formed out of water and by water.

和合本彼后3:6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

拼音版彼后3:6 Gùcǐ, dāngshí de shìjiè beì shuǐ yānmò jiù xiāomiè le.

吕振中彼后3:6 藉着水和上帝的话、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而灭亡了。

新译本彼后3:6 当时的世界,因被水淹没而消灭了。

现代译彼后3:6 旧的世界也是由水,就是洪水所消灭的。

当代译彼后3:6 当时的那个世界,早已为洪水所淹没;

思高本彼后3:6 又因天主的话和水,当时的世界为水所淹没而消灭了;

文理本彼后3:6 故当时之世、为水泛滥而没、

修订本彼后3:6 藉着水,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而消灭了。

KJV 英彼后3:6 Whereby the world that then was, being overflowed with water, perished:

NIV 英彼后3:6 By these waters also the world of that time was deluged and destroyed.

和合本彼后3:7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

拼音版彼后3:7 Dàn xiànzaì de tiāndì, háishì píng zhe nà méng cún liú, zhí liú dào bú jìng qián zhī rén shòu shenpàn zāo chén lún de rìzi, yòng huǒ fùnshāo.

吕振中彼后3:7 但现今的天和地呢、还是凭着那同一的话给火储藏着保留着、等到审判的日子、不虔之人灭亡的日子。

新译本彼后3:7 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因着同样的话可以存留,直到不敬虔的人受审判和遭灭亡的日子,用火焚烧。

现代译彼后3:7 现在的天和地也同样是凭着上帝的话保留下来的,要等着不信的人被审判,被消灭那天,好用火烧毁。

当代译彼后3:7 而现在的天地,是凭着上帝的话才得以保存的,并且一直要存留到大审判之日,恶人灭亡之时;那时天地就要被火焚烧净尽。

思高本彼后3:7 甚至连现有的天地,还是因天主的话得以保存,直存到审判及恶人丧亡的日子,被火焚烧。

文理本彼后3:7 但今之天地、以是命而存以待火、留至恶人受鞫沦亡之日也、○

修订本彼后3:7 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上帝的话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

KJV 英彼后3:7 But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which are now, by the same word are kept in store, reserved unto fire against the day of judgment and perdition of ungodly men.

NIV 英彼后3:7 By the same word the present heavens and earth are reserved for fire, being kept for the day of judgment and destruction of ungodly men.

和合本彼后3:8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拼音版彼后3:8 Qīnaì de dìxiōng a, yǒu yī jiàn shì nǐmen bùke wàngjì, jiù shì zhǔ kàn yī rì rú qiā nián, qiā nián rú yī rì.

吕振中彼后3:8 但亲爱的、这一点你们可别忘了∶在主看来,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新译本彼后3:8 亲爱的,这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在主看来,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现代译彼后3:8 可是,亲爱的朋友们,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在上帝眼中,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

当代译彼后3:8 亲爱的弟兄姊妹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忽略,就是在主看来: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思高本彼后3:8 亲爱的诸位,惟有这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在天主前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文理本彼后3:8 爱友乎、勿忘斯事、在主一日犹千年、千年犹一日、

修订本彼后3:8 亲爱的,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KJV 英彼后3:8 But, beloved, be not ignorant of this one thing, that one day is with the Lord as a thousand years, and a thousand years as one day.

NIV 英彼后3:8 But do not forget this one thing, dear friends: With the Lord a day is like a thousand years, and a thousand years are like a day.

和合本彼后3: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拼音版彼后3:9 Zhǔ suǒ yīngxǔ de shàng wèi chéngjiù, yǒu rén yǐwéi tā shì dān yán, qíshí bù shì dān yán, nǎi shì kuānróng nǐmen, bú yuàn yǒu yī rén chén lún, nǎi yuàn rénrén dōu huǐgǎi.

吕振中彼后3:9 关于所应许的、主并不耽延,像有些人就看为耽延了;不,他乃是以恒忍待你们的;他不愿有人灭亡,惟愿人人都进到悔改的地步。

新译本彼后3:9 主决不耽延他的应许,像有些人以为他是耽延的一样;其实他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灭亡,却愿人人都悔改。

现代译彼后3:9 主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迟迟不实现他的应许。相反地,他宽容你们;因为他不愿意有一个人沉沦,却要人人离弃罪恶。

当代译彼后3:9 上帝的应许还未实现。有人就以为他拖延,其实他是在宽容我们,他不希望任何人灭亡,但愿人人都悔改。

思高本彼后3:9 主决不迟延他的应许,有如某些人所想像的;其实是他对你们含忍,不愿任何人丧亡,只愿众人回心转意。

文理本彼后3:9 主不延缓其所许、若有视为延缓者、是乃宽忍尔曹、不欲一人沦亡、惟欲人皆改悔、

修订本彼后3:9 主没有迟延他的应许,就如有人以为他是迟延,其实他是宽容你们,不愿一人沉沦,而是人人都来悔改。

KJV 英彼后3:9 The Lord is not slack concerning his promise, as some men count slackness; but is longsuffering to us-ward, not willing that any should perish, but that all should come to repentance.

NIV 英彼后3:9 The Lord is not slow in keeping his promise, as some understand slowness. He is patient with you, not wanting anyone to perish, but everyone to come to repentance.

和合本彼后3:10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拼音版彼后3:10 Dàn zhǔ de rìzi yào xiàng zéi lái dào yíyàng. nà rì tiān bì dà yǒu xiǎngshēng feì qù, yǒu xíng zhì de dōu yào beì lièhuǒ xiāo huà. dì hé qí shàng de wù dōu yào shāo jìn le.

吕振中彼后3:10 但主的日子总必来到;来时就像贼一样。当那日、天必轰然一声地过去,星辰必因烈炽而被消毁,地和地上被造之物就不见(钞本谅有残缺。有古卷作『烧掉』)了。

新译本彼后3:10 但主的日子必要像贼一样来到。在那日,天必轰然一声地消失,所有元素都因烈火而融化;地和地上所有的,都要被烧毁。

现代译彼后3:10 但是,主再来的日子就像小偷忽然来到一样。在那日,诸天要在巨大的响声中消失,天体在烈焰中烧毁,大地和万物都会消灭〔有些古卷作:消失,另有些古卷作:烧毁了,又有些古卷作:暴露无遗〕。

当代译彼后3:10 不过,主再来的日子要像贼一样猝然来的。那日,天会在一声巨响中消失,有形有质的都要被烈火焚化。大地和其中所有的也要被焚毁。

思高本彼后3:10 可是,主的日子必要如盗贼一样来到;在那一日,天要轰然过去,所有的原质都要因烈火而溶化,大地及其中所有的工程,也都要被焚毁。

文理本彼后3:10 然主日将至、如盗然、是日诸天訇然而逝、体质俱为烈火所化、地与其间之造作尽爇焉、

修订本彼后3:10 但主的日子要像贼一样来到;那日,天必在轰然一声中消失,天体都要被烈火熔化,地和地上的万物都要烧尽。

KJV 英彼后3:10 But the day of the Lord will come as a thief in the night; in the which the heavens shall pass away with a great noise, and the elements shall melt with fervent heat, the earth also and the works that are therein shall be burned up.

NIV 英彼后3:10 But the day of the Lord will come like a thief. The heavens will disappear with a roar; the elements will be destroyed by fire, and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in it will be laid bare.

和合本彼后3:11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

拼音版彼后3:11 Zhè yīqiè jì dōu yào rúcǐ xiāo huà, nǐmen wéirén gāi dāng zenyàng shèngjié, zenyàng jìng qián,

吕振中彼后3:11 这一切既都要这样消毁,你们就该做什么样的人,该怎样以圣别的品行和虔敬

新译本彼后3:11 这一切既然都要这样融化,你们应当怎样为人,过着圣洁和敬虔的生活,

现代译彼后3:11 既然这一切要这样地毁灭,你们应该作哪一种人呢?你们应该过着圣洁、虔诚的生活,

当代译彼后3:11 既然这一切都要焚化,你们就应当知道该怎样虔诚圣洁地过日子,

思高本彼后3:11 这一切既然都要这样消失,那麽,你们应该怎样以圣洁和虔敬的态度生活,

文理本彼后3:11 诸物既将如是消灭、则尔曹之为人、当如何清洁敬虔哉、

修订本彼后3:11 既然这一切都要如此消失,你们处世为人必须圣洁敬虔,

KJV 英彼后3:11 Seeing then that all these things shall be dissolved, what manner of persons ought ye to be in all holy conversation and godliness,

NIV 英彼后3:11 Since everything will be destroyed in this way, what kind of people ought you to be? You ought to live holy and godly lives

和合本彼后3:12切切仰望 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

拼音版彼后3:12 Qiè qiè yǎngwàng shén de rìzi lái dào. zaì nà rì tiān beì shāo jiù xiāo huà le, yǒu xíng zhì de dōu yào beì lièhuǒ rónghuà.

吕振中彼后3:12 来期待、来催促上帝日子之来临呢?为了这个、天必被火烧着而消毁,星辰必因烈炽而才化。

新译本彼后3:12 等候并催促 神的日子降临呢?因为在那日,天要被火焚烧就融化了,所有元素都因烈火而融解!

现代译彼后3:12 等候上帝的日子,竭力加速它的临到。在那日,诸天要被烧毁,天体在烈焰中熔化。

当代译彼后3:12 该如何思慕盼望上帝来临的日子。论到那日,天要被火焚毁,有形有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

思高本彼后3:12 以等候并催促天主日子的来临!在这日子上,天要为火所焚毁,所有的原质也要因烈火而溶化;

文理本彼后3:12 企慕上帝之日至、诸天因而焚毁、有体质者、悉以烈火销镕之、

修订本彼后3:12 等候并催促上帝的日子来到。因为在那日,天要被火烧而消灭,天体都要被烈火熔化。

KJV 英彼后3:12 Looking for and hasting unto the coming of the day of God, wherein the heavens being on fire shall be dissolved, and the elements shall melt with fervent heat?

NIV 英彼后3:12 as you look forward to the day of God and speed its coming. That day will bring abou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heavens by fire, and the elements will melt in the heat.

和合本彼后3:13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拼音版彼后3:13 Dàn wǒmen zhào tāde yīngxǔ, pànwàng xīn tiān xīn dì, yǒu yì jū zaì qízhōng.

吕振中彼后3:13 然而照主所应许之恩、我们所期待的乃是新的天新的地、其中有正义住着的。

新译本彼后3:13 但是我们按照他所应许的,等候新天新地,有公义在那里居住。

现代译彼后3:13 但是,我们在等候上帝所应许的新天新地;在那里,正义常存。

当代译彼后3:13 但我们却可以照着上帝的应许,等待一个只有上帝的义存在其中的“新天新地”。

思高本彼后3:13 可是,我们却按照他的应许,等候正义常住在其中的新天新地。

文理本彼后3:13 我侪依其所许、希望新天新地、义寓其中焉、○

修订本彼后3:13 但照他的应许,我们等候新天新地,其中有正义常住。

KJV 英彼后3:13 Nevertheless we, according to his promise, look for new heavens and a new earth, wherein dwelleth righteousness.

NIV 英彼后3:13 But in keeping with his promise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a new heaven and a new earth, the home of righteousness.

和合本彼后3:14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拼音版彼后3:14 Qīnaì de dìxiōng a, nǐmen jì pànwàng zhèxie shì, jiù dāng yīnqín, shǐ zìjǐ méiyǒu diànwū, wú ke zhǐzhāi, ānrán jiàn zhǔ.

吕振中彼后3:14 所以亲爱的,你们既期待这些事,就该竭力尽心、让他看为无玷污、无瑕疵、在宁静中的。

新译本彼后3:14 所以,亲爱的,你们既然等候这些事,就当殷勤努力,使你们没有污点,没有瑕疵,安然见主。

现代译彼后3:14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既然你们等候着那日子,就应该在上帝面前竭力追求圣洁,过无可指责的生活,跟他和好。

当代译彼后3:14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你们既然有这样的盼望等待这些事,就应该殷勤努力,不让自己受到玷污,使自己做到无可指摘的地步,那麽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见主了。

思高本彼后3:14 为此,亲爱的诸位,你们既然等候这一切,就应该勉力,使他见到你们没有玷污,没有瑕疵,安然无惧;

文理本彼后3:14 爱友乎、尔既望此、则宜殷勤、俾获平康、无玷无疵于其前、

修订本彼后3:14 所以,亲爱的,既然你们等候这些事,就要竭力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责,在主前和睦;

KJV 英彼后3:14 Wherefore, beloved, seeing that ye look for such things, be diligent that ye may be found of him in peace, without spot, and blameless.

NIV 英彼后3:14 So then, dear friends, since you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is, make every effort to be found spotless, blameless and at peace with him.

和合本彼后3:15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

拼音版彼后3:15 Bìngqie yào yǐ wǒ zhǔ chángjiǔ rennaì wéi déjiù de yīnyóu, jiù rú wǒmen suǒ qīnaì de xiōngdi Bǎoluó, zhào zhe suǒ cìgei tāde zhìhuì, xie le xìn gei nǐmen.

吕振中彼后3:15 你们并要以我们的主的恒忍为得救的机缘;就如我们亲爱的弟兄保罗、照所赐给他的智慧、也给你们写了信了。

新译本彼后3:15 并且要以我们的主恒久忍耐为给人得救的机会,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弟兄保罗,按照所赐给他的智慧,写给你们的一样;

现代译彼后3:15 要以我们的主的容忍作为你们得救的机会,正如我们亲爱的弟兄保罗用上帝所赐的智慧写信劝勉你们一样。

当代译彼后3:15 你们该晓得耶稣长久的容忍,正是我们可以得救的理由;我们亲爱的弟兄保罗,他也曾按着上帝赐他的智慧写信给你们,

思高本彼后3:15 并应以我们主的容忍当作得救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可爱的弟兄保禄,本着赐与他的智慧,曾给你们写过的;

文理本彼后3:15 且视我主之宽忍为拯救、如我侪所爱之兄弟保罗、依所赋之智、尝以书遗尔、

修订本彼后3:15 并且要以我们主的容忍作为你们得救的机会,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弟兄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信给你们。

KJV 英彼后3:15 And account that the longsuffering of our Lord is salvation; even as our beloved brother Paul also according to the wisdom given unto him hath written unto you;

NIV 英彼后3:15 Bear in mind that our Lord's patience means salvation, just as our dear brother Paul also wrote you with the wisdom that God gave him.

和合本彼后3:16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

拼音版彼后3:16 Tā yīqiè de xìn shang, ye dōu shì jiǎnglùn zhè shì. xìn zhōng yǒu xiē nán míngbai de, nà wú xuéwen bù jiāngù de rén qiǎng jie, rú jqiǎng jie biéde jìng shū yíyàng, jiù zì qǔ chén lún.

吕振中彼后3:16 在他所有的书信里、他就是在那里讲论这些事的;其中有难以了悟的,没有学问而不坚固的人给曲解了、像曲解其余的经书一样、而引致自己的灭亡。

新译本彼后3:16 他在一切书信上,都讲论这些事。在这些书信中,有些难明白的地方,那不学无术和不稳定的人加以曲解,好像曲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灭亡。

现代译彼后3:16 他在所有的书信里都谈到这事。他信中有些难懂的地方,被那些无知和反覆无常的人随便曲解,正如他们曲解其他经文一样,结果是自取灭亡。

当代译彼后3:16 谈过这些事;可惜其中有些难懂的地方,被一些不学无术和在真道上不稳定的人曲解了,就好像他们曲解了其他经文一样,真是自取灭亡。

思高本彼后3:16 也正如他在谈论这些事时,在一切书信内所写过的。在这些书信内,有些难懂的地方,不学无术和站立不稳的人,便加以曲解,一如曲解其他经典一样,而自趋丧亡。

文理本彼后3:16 彼之诸书亦论及此、中有难明者、而不学不固之辈强解之、于他经亦然、乃自取沦亡也、○

修订本彼后3:16 他一切的信上都谈到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定的人加以曲解,如曲解别的经书一样,自取灭亡。

KJV 英彼后3:16 As also in all his epistles, speaking in them of these things; in which are some things hard to be understood, which they that are unlearned and unstable wrest, as they do also the other scriptures, unto their own destruction.

NIV 英彼后3:16 He writes the same way in all his letters, speaking in them of these matters. His letters contain some things that are hard to understand, which ignorant and unstable people distort, as they do the other Scriptures, to their own destruction.

和合本彼后3:17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既然预先知道这事,就当防备,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

拼音版彼后3:17 Qīnaì de dìxiōng a, nǐmen jìrán yùxiān zhīdào zhè shì, jiù dāng fángbeì, kǒngpà beì è rén de cuò miù yòuhuò, jiù cóng zìjǐ jiāngù de dìbù shang zhuìluò.

吕振中彼后3:17 所以你们、亲爱的,你们既先知道这些事,就该自己防备,免得被逆天者的谬妄所带走,而从自己的坚固上坠落了。

新译本彼后3:17 所以,亲爱的,你们既然预先知道了,就要谨慎,免得受恶人的错谬引导,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

现代译彼后3:17 但是,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已经知道这些事,就该防备,免得被那些坏人用荒谬的言论把你们引入歧途,使你们离开稳固的立场。

当代译彼后3:17 亲爱的弟兄姊妹啊,你们既然预先知道了这些事,就应该及早提防,不要让这些没有原则的人用错谬的理论引诱了你们,使自己原本坚固的立场也动摇起来,以至堕落。

思高本彼后3:17 所以,亲爱的诸位,你们既预先知道了这些事,就应该提防,免得为不法之徒的错谬所诱惑,而由自己的坚固立场跌下来。

文理本彼后3:17 爱友乎、既豫知之、则宜谨慎、免为恶者之谬所诱、失尔坚也、

修订本彼后3:17 所以,亲爱的,既然你们预先知道这事,就当防备,免得被恶人的错谬诱惑,从自己稳定的立场上坠落。

KJV 英彼后3:17 Ye therefore, beloved, seeing ye know these things before, beware lest ye also, being led away with the error of the wicked, fall from your own stedfastness.

NIV 英彼后3:17 Therefore, dear friends, since you already know this, be on your guard so that you may not be carried away by the error of lawless men and fall from your secure position.

和合本彼后3:18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阿们。

拼音版彼后3:18 Nǐmen què yào zaì wǒmen zhǔ jiù zhǔ Yēsū Jīdū de ēndiǎn hé zhīshi shang yǒu zhǎngjìn. yuàn róngyào guī gei tā, cóng jīn zhídào yǒngyuǎn. āmén.

吕振中彼后3:18 你们要在我们的主拯救者耶稣基督的恩惠和知识上有长进(或译∶你们要靠着我们的主拯救者耶稣基督的恩和对他的认识、而长进)。愿荣耀归于他,不但在今时、也在永恒之日!

新译本彼后3:18 你们却要在我们的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现在直到永远。阿们。

现代译彼后3:18 你们要在我们的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中,以及对他的认识上,继续长进。愿荣耀归於他,从现在一直到永远!阿们。

当代译彼后3:18 你们必须在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长进。愿荣耀归给主,从现在直到永远,诚心所愿。

思高本彼后3:18 你们却要在恩宠及认识我们的主,和救世者耶稣基督上渐渐增长。愿光荣归於他,从如今直到永远之日,阿们。

文理本彼后3:18 惟宜增益于恩、及识夫我主救者耶稣基督、愿荣归之、自今以至永世、阿们、

修订本彼后3:18 你们倒要在我们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之日。阿们!

KJV 英彼后3:18 But grow in grace, and in the knowledge of our Lord and Saviour Jesus Christ. To him be glory both now and for ever. Amen.

NIV 英彼后3:18 But grow in the grace and knowledge of our Lord and Savior Jesus Christ. To him be glory both now and forever! Amen.

彼得后书第3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彼得后书第三章   彼后 3:3-4> 如果有人说神的应许不会实现的,你…… 

  3:3-4 那些好讥诮的人说基督不会再来,但彼得在这里驳斥他们的说法。“末世”是指基督降生到祂第二次降临之间的时期,故此我们也同彼得一样,处于末世中。我们必须努力去履行神托付我们的使命,相信祂必按着祂的应许再来。 

  彼后 3:7> 3:7 挪亚时代,神用洪水审判世界;基督再来时,祂将用火审判世界(参启 19:20 ; 20:10-15 )。 

  彼后 3:8-9> 祂既不是耽延,但也在等待,那我应该怎样做?作工?等候主? 

  3:8-9 当信徒面对逼迫或等候拯救的时候,总是觉得神的工作很缓慢,其实神并不是拖延,只不过是没有按我们的时间表行事而已(参诗 90:4 )。基督正在等待,希望更多罪人悔改归向祂。我们不能光坐着等候主再来,而要知道时间非常紧迫,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我们去做。因此我们既要有长远的事奉计划,又要天天警醒,随时作好准备,如同基督今天就回来一样。 

  彼后 3:10-11> 天地必废去,万事随风逝,我看我手我心所握所爱的,其实…… 

  3:10-11 “主的日子”就是神审判大地的日子,也是基督再来的日子。对不信的人来说,这日子是突然而且可怕的,但对于过着敬虔生活、警醒等候的信徒来说,这日子则是一个盼望已久、欢喜快乐的日子(参赛 34:4 ;珥 3:15-16 ;太 24 章;可 13 章;路 21 章)。我们既知道世界将要被焚,就应该把信心放在那永恒的事物上,不要被世上的财物所缠累。你是花去大部分时间来积攒地上的财产,还是努力培养基督的品性呢? 

  彼后 3:13> 将来的日子…… 

  3:13 神对人的计划并不是拆毁,而是重建(参赛 66:22 ;启 21-22 章)。神要用火洁净天地,继而建造新天新地。信徒可以欢欣地等候此事的成就。 

  彼后 3:14> 无可指摘见主面?如果,如果主明天就来,我可以吗? 

  3:14 我们不要因为基督还未回来就变得闲懒、自满,相反,我们应该在主再来的热切盼望中好好生活。当主再来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正在做什么呢?现在就按照自己的期望过每天的生活吧。 

  彼后 3:15-16> 原来保罗书信早已流行…… 

  3:15-16 彼得写这封信的时候,保罗的书信早已享负盛名。要留意彼得将保罗书信里的话视为圣经的一部分,可见初期教会已相信保罗的书信都是神所默示的。 

  彼后 3:15-18> 彼得、保罗虽不同,但他们所说的却大有关连…… 

  3:15-18 彼得和保罗的背景、性格截然不同,他们教导真理的角度也不同。保罗强调拯救乃是神的恩典,而非因遵行律法;彼得则较为喜欢谈基督徒的生活和事奉。但他们没有互相抵触,反而彼此尊重。假教师企图歪曲保罗的教训,作为宽容不法之事的依据。无疑这类教训使假教师大受欢迎,因为人人都喜欢自己的私欲变得合法,但是这完全违反了保罗的教导,保罗可能也料到会出现类似的假教师,所以他在罗马书中写道:“这却怎么样呢?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吗?断乎不可!”(罗 6:15 )彼得警告他的读者,要防备这些假教师的错谬,就要在恩典中成长,更多认识基督。我们认识耶稣愈多愈深入,假教师就愈难诱惑我们。 

  第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步行距离 

  彼后 3:18> 彼得后书告诉我们一样对付假教师的有力工具
──彼得后书第3章 

  3:18 彼得在信的开头就点明了此信的要点。他鼓励读者在救主的恩典和知识上都要长进
──彼得后书第3章就是更深地认识神,这是抵挡假教师最重要的武器。无论我们在属灵的路途上走到哪一步,也不论我们的信心有多成熟,这个邪恶的世代都不断向我们的信仰挑战,我们仍然需要多方面不断成长,更多亲近神,才可以在任何环境下都站立得稳,为真理打美好的胜仗。
──彼得后书第3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3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彼得后书第三章   A 重申作书目的(三 1 ~ 2 ) 

  1.  在这章里,彼得从折腾异端人士的主题回到鼓励信徒的主题。他称他们为 亲爱的 ,呼吁他们要纪念先前听到的话。犹大也用“亲爱的”一词( 17 节)把主题从攻击变成鼓励。这个称呼在彼得后书的最后一章出现三次,每次都是在重要的转捩点。“亲爱的,叫你们纪念,……”( 2 节);“亲爱的……就当殷勤”( 14 节);“亲爱的……就当防备”( 17 节)。 

  彼得在上一章对假师傅猛烈的攻击,和在这一章对信徒的重复提醒,都是出自牧者向他的羊群所怀慈爱的心。讲到提醒,参看一 12 ~ 13 。摩法特( Moffatt )恰切的引用了 强生 博士( Dr.

  Johnson )的话∶“我们很少想到,人需要常常被提醒,胜过被灌输知识。” 诚实的心 是 eili krine{ dianoian 的翻译。柏拉图用这片语代表“纯全的推理”,这推理未曾被感觉诱惑性的影响所污染。彼得是否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口号,以鼓励读者们,说他相信他们的心并未受周围的淫欲和异端的污染呢?当然他表现了他对他们的感情,对他们的赞美和对他们的信心,这一切都是一个智慧又精明的基督教牧者向他所牧养的群羊所下的工夫。 

  第二封信 很自然的暗示前一封信就是彼得前书。如果作者乃是冒名顶替者,他一定想到这一点;这将是伪造经书者进一步仿效使徒口气最明显的记号。我们很难说彼得前书的主旨是提醒信徒,它的内容重点更不是在于劝阻读者不要接受异端。然而,提醒与劝阻却似乎是这两节经文所暗示前信的要点。进一步说,彼得前书的作者很明显与他散布在五个帝国行省的读者圈并无密切的个人关系,但是我们这本书信的作者却非常熟悉他读者的状况。按照查恩和史皮他( Spitta )的说法,最好的解释可能是根据下面的假定。如果这第一封信的确属彼得所着,它不是指彼得前书,而是先前写给同一批读者的另一封信。这封信必然遭受大多数使徒书信的命运,在流传给后人的过程中失落了 236 。 

  罗宾逊认为犹大写了犹大书和彼得后书(他以彼得书记的身分作此书)。因此,这里提到的前信便是犹大书(犹 3 )。包可罕认为彼得前书是那第一封信,而彼得的跟从者写了彼得后书。他们必须在第二章的讨论之后重新确定他用彼得名义作书的事实。 

  2.  本节一连串的所有格在希腊文里极端难解。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主救主藉着你们的使徒赐下的命令”。其句构像是双重所有格∶命令是使徒的命令,而使徒又是基督的使徒。毕格把最后一个片语当作句后修正语。他可能是对的。照他的意思,这句话变成“你们的使徒领受之命令,或者我应该说,主的命令。”不论如何,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很清楚的。它强调预示基督教真理的先知,作真理模范的基督,和带着权柄阐释真理的使徒,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237 。神的自我显明乃是藉着先知在圣经里纪录的神的话,又透过使徒口里宣告的信息(参∶弗二 20 ,三 5 )。他们权柄的来源是感动先知和使徒的圣灵(弗三 5 ;彼前一 10 ~ 12 ;彼后一 16 ~ 21 )。彼得已经在一章 16 节讲到,在同一位神的灵影响下,使徒和先知都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祂降临的事”作见证。很明显的,异端人士曾对这样的态度提出质问。在第二章,他们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不承认买他们主的权柄,又轻看祂的能力。在第三章,他们被责备,因为他们怀疑主再来的真实性。 

  那么旧约的先知,新约的使徒和主自己一致同意的 命令 是什么呢?毫无疑问的,这命令是叫基督徒要照着救主在人类历史结束时必然再来的应许,在世上过圣洁的生活。彼得希望提醒他的读者有关主再来的教训和福音的道德要求。请注意彼得再一次用了主的全衔, 主救主 。这可能是因为他即将强调救恩要在未来才能实现的部分。这部分乃是嘲笑者讥讽的对象。耶稣不但是活在过去的救主(一 1 ~ 4 ),也是活在今世的救主(二 20 ),更是未来要拯救我们的主。我们若否定耶稣的再来就是否定耶稣为我们的救主。 

  在 先知 前面加上 圣 字,这点被广泛的认为是伪造经书的记号。按此说法,当伪造者写这卷书信之时,先知们已经被封为圣。然而我们在撒迦利亚颂里也读到“圣先知”(路一 70 )。这段圣经被一致公认为早期基督教的诗歌。因此有些学者相信,这诗歌可能是从马喀比王朝时代的作品改编而来。不论怎么解释,这个片语有可靠的先例。我们不必对它出现在彼得后书感到惊讶。先知在传统上向来是以色列的圣人;他们为了神的缘故特意被分别出来,与神保持接触。所以一章 19 节及 21 节的先知在许多经文卷中被适切的冠以“圣”字。如果我们承认旧约与新约时代一切属神的子民都可以被称作 hoi hagioi (“圣者”或“圣徒”),为什么同样的描述语就不能加在先知和使徒的称呼上面呢?这点令人难以想像。 

  你们的使徒 并不仅仅代表“你们的宣教士”,或传福音给你们的人。当新约圣经的作者把 apostolos 仅仅当作“教会的差传者”,他们会讲清楚,或藉上下文使意思明显(腓二 25 )。彼得在这儿提到“耶稣基督的使徒”,代表只有他们没有别人能被列在与旧约先知同等的地位。我们不必把“你们的使徒”一语当作伪造经书的证明。这种对使徒职责的观点严格说来与传道职事的原始观念相符合。这些人主要是蒙召事奉别人,而不是被召辖制别人(参∶林前三 21 及下) 238 。这种事奉的观念后来迅速消失(到了伊格那丢时代,就是主后第二世纪的初叶,这种观念几乎完全不存在了)。在这使徒事奉的观念本身证明本书信不可能属后期作品。这个片语用在此处特别恰切。毕格说∶“‘你们的使徒’是你们应该相信的人;不要听从那些与你们毫无相干的假师傅。” 你们的使徒 最自然的意义就是指那些传福音给你们,又在你们地区建立教会的人。当然,这表示彼得后书不是一封公函,却是寄给某些特定的教会之私函。革利免在《革利免一书》四十六章 1 节讲到“我们的使徒”,他的意思是指那些建立罗马教会的人。使徒们传的是神的真理(一 16 ),而不是凭聪明捏造的神话。 

  236 参林前五 9 ,保罗提到一封他的信。这信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流失了。参导论Ⅱ 。 

  237 一个特别有启发性的例子,讲到后使徒时代对使徒和先知在圣经统一启示上相对分量所持态度,就是 Polycarp's Ep . vi ∶“让我们如此事奉耶稣,带着所有的虔敬与畏惧,因为祂自己赐下了命令,使徒们传了福音给我们,先知们也预先宣告主的降临。”其他类似讲述先知与使徒并列为权威的段落也很多∶包括 2 Clem . 14.2, Ignatius Philad . 5 和 9 章。 

  238 请读笔者所着 Freed to Serve , 1983 ,第二章。 

  B 严斥嘲笑主再来的人(三 3 ~ 4 ) 

  3.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 彼得讲到先知时已经用过这话(一 20 );现在他讲到使徒的警诫又重复这话。对读者而言,知道使徒们早已预料到嘲笑者的作为是十分重要的。使徒行传二十 29 ~ 31 举出一个这种使徒警诫的例子。在这儿,原文的文法似嫌松散,但或许主格分词(“知道”)的人称与第 1 节 亲爱的 相符。除此以外,这分词也可以代表一项命令式( NEB 译作∶ note this first ,“首先要注意这点”)。 

  在第 2 节到第 4 节暗示一项巧妙的对比。一方面是那些谨记先知预言和遵守要过圣洁生活之诫命的读者;另一方面是拒绝接受诫命,放纵自己的淫欲,并且藐视主再来的盼望,讥讽先知预言的嘲笑者。 

  当然, 嘲笑者 已经存在了,但是使徒们预先就警告过,他们要 在末世 出现(所以经文中用的是未来时态)。这是基督教时代一项有趣的描述,道出了在基督教的教义里,已在基督身上实践的部分和未来才要实现的部分两者之间的张力。基督降世是人类历史上决定性的大事。它发生在“及至时候满足”(加四 4 ),和“在这末世”(来一 2 )。当耶稣来到这世上,人类历史的最后一页便展开了,不过它至今还没有结束。从耶稣第一次降世到祂第二次再来,中间的时段就是末世,也是恩典的时代,又是基督教遭受反对的时代。讲到末日假师傅的预言,请看马太福音二十四 3 ~ 5 、 11 、 23 ~ 26 ;提摩太后书三 1 及下;雅各书五 3 和犹大书 18 节。这一类假教训和离道反教的事被看作在弥赛亚的时代完完全全诞生以前必须有的生产之痛 239 。 

  假师傅的特性乃是以冗赘的希伯来式句构描述的。“好讥笑的人……讥诮说”( RSV 译作 scoffers …… with scoffing ;犹大书 18 节则省略了“讥诮说”)。这些人嘲笑主的再来,却在同时过着“自我放纵的生活”(按照 NEB 译文)。冷嘲热讽和自我放纵通常都是并进并行的。彼得又重新强调,那些他反对的人充满淫欲。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彼得所指的人与第二章提到的是同一批人。他们不是两群不同的人。这些人并不仅因为主的第二次降临迟延而发出攻击。他们嘲笑的是主再来的这个信念。如果我们看得没错,这批异端人士带着原始诺斯底主义的色彩。此一特性与我们在第二章读到的异端人士特性相合。智识上的狂傲、社交上的势利心态、轻视身体的圣洁,以及随之而来的放纵情欲
──彼得后书第3章这一切都使他们拒绝接受末世审判的观念。这观念乃是隐藏在主再来的信念中。他们的同类在哥林多教会也曾拒绝接受身体复活的观念。以人为本的享乐主义总是讥诮有绝对标准存在的说法,也不相信得救与失丧的人最后将分别出来。对那些生活在注重事物相对性的世界中之人,相对性至终将被绝对性取代的宣告纯属可笑。对那些怀有人可以自作主张自求完美此一信念的人,我们必须要在神面前交帐,仰望祂怜悯的观念是一剂难以吞服的苦药。难怪他们嘲笑这一切!旧约当中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其针砭的信息也相同,就是以赛亚书二十八 14 ~ 22 。 

  4.  他们嘲笑基督的再来,因为基督教传布已经很久了,但是基督的再来并未实现
──彼得后书第3章 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所以他们坚持说,神的应许并不可靠,而神的宇宙是一个恒定、不变的系统。在其中,像主再来这类违反常规的事根本不会发生。彼得用相反的次序来回答他们反对的指责。他们这种对主第二次降临的态度,并不能帮助我们精确肯定作书年代。但是就这态度本身所含意义而言,它支持书信属早期作品而非晚期作品的说法,到了第二世纪中叶,也就是许多人希望指定为本书信的作成年代,若有人再作这类抱怨必然显得过时!我们知道,根据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和哥林多前书十五章的说法,这个问题在第一世纪的五十年代是一个尖锐的冲突点。梅尔指出,大约在这时候,新约文件显出信徒对主再来迟延一事的焦虑与不安。他引用路加福音十二 45 ;希伯来书十 36 及下和雅各书五 7 及下支持这说法。当第一代信徒开始相继过世,人们心中想到耶稣的话,像马太福音十 23 、十六 28 、二十四 34 ,必然兴起怀疑。像这一类抱怨在当时十分普遍。这一点可以从《革利免一书》二十三章引用一份标题为“圣经”( graphe{ )的文章和《革利免二书》十一章引用一份标题为“先知的话”之文章两者看明。原文如下∶“心怀二意的人很可怜。他们对他们的灵性有怀疑,说∶‘我们在列祖( patero{n )的时代也听过这些事。看哪!我们已经年老,但是没有任何一项预言在我们身上实现。’”(或者如同《革利免二书》之结论,“我们虽然每日期待他们来临,却没有看到他们之中任何一位出现。”)。显然,这两本书都引用了某些初代基督教的预言或启示性文章。原文并没有被保存下来。但是这些文献是为了应付因主再来迟延而产生的压力所写的。詹姆斯( M. R. James )引用一份教法师评论诗篇八十九 50 的文章,“他们嘲笑弥赛亚要来的说法”,“祂迟延了这么久,以致他们说∶‘祂不会来了’”。这类文献告诉我们,同样的主题在犹太人圈中也与在基督徒圈中一样热烈的被讨论。 

  嘲笑者强调世界的恒定不变性,藉此支持他们的怀疑立场。他们不相信神会在基督再临的时候决定性的介入人类历史中。他们今天若活着,将会谈论一个封闭的宇宙,其中万物受制于自然界的定律,一连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因果。而神迹,若根据定义,则几乎不可能发生。我们几乎可以听到他们说∶“‘自然界的定律’否定你们机械化神只的教义( deus ex machina ,拉丁文,指忽然出现“解决问题”的神),说神要亲自插手来结束历史的进程。”他们的错误在于忘记了自然界的定律其实也是神的律;自然界定律之所以可靠乃是出于神的信实。 

  列祖 被许多人当作“第一代基督徒”;在这些解经者中,有的从这词看出仿冒者的面具脱落,露出马脚,因为说列祖已睡在当时可能为时过早。其他人则合理的指出,“列祖”是指司提反、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公义的雅各(耶稣的兄弟),以及其他基督教的领袖(参∶来十三 7 )。他们的相继去世,使反对派人士在六十年代中期有很充分的理由对主的再来加以讥笑辱骂。如此解释“列祖”在这是可能的。在前述《革利免一书》和《二书》所引用的文章内也提到列祖,在那里,上述的解释也可能是正确的。然而,因为新约圣经里每次提到“列祖”(参∶徒三 13 ;罗九 5 ;来一 1 等等)总是指“旧约时代的祖宗”,所以我认为这儿的列祖也可能是同样的意思。下面的句子可以支持我的看法。万物并非与基督降临的时候一样,而是 与起初创造的时候 一样。嘲笑者扭曲了旧约圣经;所以彼得用旧约圣经来使他们迷惑也是合宜的。 

  请注意用来代表死亡的那个可爱的字眼。这字十足代表基督复活以后信徒对死亡的看法。在整个被惧怕死亡之阴影所笼罩的世界里,这种对死亡的看法也十分令人佩服。列祖“睡了”。耶稣也是如此讲论死亡
──彼得后书第3章延长的睡眠(可五 39 ;约十一 11 )。同样,当司提反死了,圣经上说“他睡了”(徒七 60 )。当帖撒罗尼迦人死了,保罗说他们是“已经在耶稣里睡了之人”或说“与基督同睡的人”(帖前四 13 ~ 14 )。这种在死亡面前的镇定乃是单靠耶稣已经胜过那最后仇敌魔鬼的事实。甚至连墓园的原文( cemetery 导源于希腊文 ekoime{the{isan ,意即“睡觉”)也提醒我们,藉着复活基督的得胜,死亡的獠牙已被拔除了。 

  239 正如 Fornberg 锐利观察到的,这段话有讽刺的意味。否定主再来的反对派人士自己就是主快来的明证。 

  C 彼得根据历史辩论(三 5 ~ 7 ) 

  5.  彼得首先答辩他们最后的论点。这些人的前提(说世界是恒定不变的)是虚假的;因此他们的结论(说以后世界也是如此,主不会再来)也是虚假的。他们故意忘记洪水的发生,当时神 的确 曾介入审判这世界。洪水所带来的教训是,这是一个讲求道德的宇宙,人犯了罪是决不可能逃脱刑罚的;而耶稣自己也用洪水指出这个道德律(太二十四 37 ~ 39 )。但是这些人故意选择忽略此一事实。他们决心掩面不顾神创造天地的事实。诸天很早就存在了,而地也是凭着神的命令从水中造出的,其上的活物也是靠水维生。上述这个理论似乎颇能代表经文的意义,但这节经文实在难解。彼得所指的当然应该是起初满了水的混沌宇宙(创一 2 ~ 6 )。世界因着神重复的说∶“要有……”而被造。地从水中露出,地上的活物又是 藉 (即“依靠”之意) 水 (雨水)而存活;然而同样的水曾淹没地,即神在洪水泛滥之时向世界发出审判的言语。许多注释者把 神的命 解成不但是雅巍(耶和华)造天地的活泼命令( de{bar Yahweh ),也是那永恒的太初之道,藉着祂创造之工得以完成(约一 3 ;来一 2 )。同样模棱两可的经文也出现在希伯来书十一 3 。我怀疑在这个上下文中,作者是否真有制造双重意义的用意,虽然在犹太人的智慧文学中,这类经文的确很多(箴八 23 ~ 31 )。彼得的意思是,世界之所以存在,乃是单单因为神命令它要存在(参∶创一 3 ~ 30 ;诗三十三 6 ,一四八 5 ;《智慧书》九章 1 节)。 

  这节经文强调神发命令创造天地。这是彼得与假师傅争辩的重点。假师傅显然一直坚持自然次序是自生自续,恒定不变的。彼得却强调事实正好相反。历史的进程乃是被神所主宰。神不但是世界的创造者,也是世界的审判者。“经文的话是针对古老的伊壁鸠鲁派(享乐主义)所持原子组合的世界观,和近代同类持续(不间断)进化论,所发出的抗议。”(普兰普特, Plumptre ) 

  6.  希腊文的连接词 di~ho{n 充满了模糊的意味。比较正确的意思是“藉着这些事物”。名词的复数形式可能代表诸水(在上节经文中提到两次);也可能代表水和神的话语;也有人以为是储水的两个区域(参∶创七 11 ),或者代表天堂〔藉着以上的事物,旧世界被洪水淹没;按詹姆斯( M. R. James )的说法〕。梅尔的解决是只参照一本手抄本的经文,把 di~ho{n 当作“由于上述的事物”;“上述事物”于是代表上节所提神的话语。以上诸多可能性中,第二种比较可取。它针对这些持独立自然观的人申明一项真理,就是“自然界”不足以维持并延续世界的一切,自然界反而包含了足以毁灭它自己的物质。“只要神喜悦,毁灭就会发生”(加尔文)。神一下命令,那大地被造时所从出的元素,也就是地上活物赖以维生的元素,却要被用来施行毁灭。 

  所以这些经文中有一项巧妙的对比。神靠着祂的话语,又藉着水,创造了世界( 5 节),同样,神靠着祂的话语,又藉着水,也曾毁灭了世界( 6 节);在未来的审判中,神又要凭着祂的话语,并藉着火,再次毁灭世界。 

  解经者过分注重 当时的世界……就消灭了 这句话。他们心中一直有疑问,这个毁灭是否也包括天堂在内。他们想知道,这句话是否指《以诺一书》三十二 3 所提天堂的崩塌。然而 kosmos 主要的意义是“秩序”,相对于起初的混沌。彼得可能不过是说宇宙的秩序,即自然界的连贯性,被洪水打破了。或许 kosmos 只代表“人的世界”。在二章 5 节相同的上下文里,它也是这个意义。彼得的毁灭可能仅指人类生命的终止。这节经文绝对没有整个地球被洪水毁灭的意思,更不会指天堂也被毁灭。 

  在主后第一世纪,许多讨论的重点集中于重申洪水是对恶人的警戒,也是新世纪开始的象征 240 。耶稣不只一次提到洪水。当然,彼得前书三 9 也提到洪水
──彼得后书第3章这是两封信的另一关联。 

  7.  这节经文又有两种不同解法。按照 AV 和 RSV 之译法,我们可以把 de 当作反转字,译成 但是 ( but )。现今的天地就与先前的不同。有可能我们的作者相信整个宇宙在洪水之后曾被更新。尤其是如果这封书信属于仿冒作品,并受斯多亚派所倡世界轮番被毁又再生的信念影响,则这个说法就更有可能。然而按照 NEB 的译法较为可靠。 de 是一个连接词,被译成“和”。于是和现在天地对比的就不是洪水以前的天地,而是彼得所盼望主再来以后所引进的新天新地(三 12 ~ \cs16 13 )。 NIV 的译文毫无道理的把 de 一起省略了。 

  本节经文的要点不应该被细节上的难处所遮掩。那就是“在万物之始创造一切的神也有能力毁灭这一切”( Keryg. Petr. in Clem. Alex. Strom . 6.

  5. 39 )。《革利免一书》(二十七章 4 节)坚定的说,“至尊者藉着一句话创造万物,他也能藉着一句话毁灭万物。”包可罕令人十分信服的辩护说,彼得后书所根据的是一部犹太人启示文学着作。上面在《革利免一书》的《彼得宣教录》( Kerygma Petrou )所引章节,以及第 4 节,加上《革利免一书》(二十三章 3 节)和《革利免二书》(十一章 2 节)可能也是根据同一部着作。 

  彼得是否教导说,全世界将被火所毁灭?没有 先定 ( a priori )的理由说他不应该如此教导。有些犹太人至少相信宇宙有两次大灾祸的说法。一次是水灾,一次是火灾。他们甚至认为亚当是这个说法的首创者 241 。它在希腊罗马世界中流传已久,有迹可证。然而通常被引用的是斯多亚派理念 242 ,其内容与上面所提稍有差异。这一派相信世界藉着火与水轮番的被毁与更新。它与彼得的万物一次被毁论不同。更有甚者,斯多亚的理论乃是基于泛神主义,彼得则是根据一神信仰;斯多亚派期望大火之后有一新世界重新脱颖而出,可是这世界的品质与先前的相同。然而,基督徒的盼望是一个更新变化的世界,是他们相信身体复活,受造物得赎之后必然的结局。 

  这样看来,彼得后书似乎不可能与斯多亚派有任何瓜葛。这是俄利根在他的 Contra Celsum 第四章 11 节及下文所点明的。在旧约圣经里充满了神要用火审判世界的观念。神自己被称为烈火(申四 24 ;参∶玛四 1 ),祂在末日要烧尽恶人,炼净善者。 

  当然旧约圣经里对此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所多玛与蛾摩拉在神的审判之下被烧成灰(二 6 )。这个神以火施行审判的观念在旧约圣经里常被提到(如∶申三十二 22 ;诗九十七 3 ;赛三十 30 ,六十六 15 及下;结三十八 22 ;摩七 4 ;玛四 1 )。它又是一般人在两约之间年代所持主要的盼望之一(例如昆兰古卷 IQH 三 19 ~ 36 ;《西比喇神谕记》三 54 ~ 87 ,四 173 ~ 181 ,约瑟夫着《犹太古史》一 70 ,《亚当与夏娃》四十九 3 )。它也成为次使徒时代基督教文献的重点(黑马着 Vis 四 3 ;游斯丁着《第一护教辞》二十 1 、 2 、 4 和六十 8 ,《革利免二书》十六 3 ,提阿非罗着 Ad Autol 二 38 )。我们不需要从伊朗人的文献或新柏拉图主义的着作中寻找类似的论述,因为圣经中神要用火审判世界的信念从旧约时代到新约时代从未间断过。即使彼得注意到外邦人有类似信念,他也不会太在意这点。他相信世界 凭着那(神的)命 ,也就是凭圣经的启示而“存留”,将来要“用火焚烧”。神已经发出判语。申命记三十二 22 的经文是这样信念的根基。游斯丁在讨论世界将被火毁灭的预言时,就引用了这段经文(《第一护教辞》六十 8 )。其他的重要经节尚有以赛亚书三十四 4 (彼得在三章 10 节采用了这节经文的七十士译本译文),玛拉基书四 1 (《革利免二书》十六 3 引用此节经文),以及以赛亚书六十六 15 及下文,西番雅书一 18 。 

  宇宙将遭火焚的整个观念乃是出自启示文学对末世景象的描述。在这个范畴里,完全按字面解经总是危险的∶例如俄利根就极尽所能的否定火可以照字面解释。火的审判本是旧约圣经对雅巍(耶和华)大日伟大描述之一 243 ;也是两约中间文献 244 和新约圣经 245 的主题之一。它代表当神降临审判祂的世界时,祂要炼净一切,摧毁邪恶势力。所以在此我们虽不排除彼得拟想整个宇宙被烈焰焚毁的可能性(这对于经历过日本广岛被原子弹摧毁的世代而言决非不可能),但他实际上是说,天地被存留,等候不虔敬的人受审时被火焚烧。 

  但是不论彼得要讲的是整个宇宙被烈火改变,或是将临到罪人的审判,他的神学理论肯定是合乎基督教信仰教义的,并且不能与斯多亚派哲学混为一谈。彼得的思想有可能肤浅的被误解为斯多亚派哲学。游斯丁指出两者的差异∶“他们以为神自己要变化成为烈火……我们却知道神既创造了万物,便超乎一切要被改变的事物之上。” 246 

  凭着那命 (原文作 to{

  auto{ ,“相同的话”;不是 to{

  autou ,即“他的话”)。旧约圣经讲到过去曾有洪水,也常提到将来有火的试炼。但是 他们也故意忘记 这点( 5 节)。原文为要强调洪水与火的对等地位,便用了同一字根讲世界的 消灭 ( destroyed , 6 节)和不敬虔之人的 沉沦 ( destruction , 7 节)。普兰普特很恰当的引用了撒狄的墨利托( Melito of Sardis )在主后第二世纪末叶发表的言论,“过去地上曾经有过洪水……将来地上也要有大火,全地连山岳都要一起被焚烧……公义之人要从神的震怒之中被拯救,就好像他们的同伴先前在方舟之中逃过了大水的洗劫一般”。有趣的是,我们在昆兰古卷中也找到大约雷同的观点 247 。 

  这段经文为近代解经人士带来许多难题。我们很难解释世界如何从水被造,如何经历了洪水,又怎么可能在一场暴烈的大火中被消灭。可是其中描述的光景对古人与今人一样有意义。人类不能假定世界是恒定不变的。我们不能认为,我们所处环境可以继续不断支持人类的生存是理所当然的。自然界的元素仍然保有了当初被造时的摧毁威力∶核子武器的出现不但使彼得所描述宇宙将遭火劫的预示性图像成为可能,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阴影。彼得肯定说,这些事并非基于合理的假设或机率,却是操纵于神的手中。这点成为我们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中保持盼望的终极理由。除非我们自己谦卑悔改,像尼尼微人一样,否则世界最终的劫难对我们而言将是不可避免的。 

  240 参看 Philo, Vit. Mos . ii. 12; Sib.

  Orac. vii. 11; 1 Clem. ix. 4. 

  241 Josephus, Antiq. i. 2.3. 

  242 参 Seneca, Nat. Quaest. iii. 29;

  Diog. Laert. vii. 134; Plutach, Moral. 1077D 。 

  243 参诗一 3 ;赛十三 9 ~ 13 ,二十九 6 ,三十 30 ,六十四 1 ~ 2 ,六十六 15 ~ 16 ;但七 9 ~ 11 ;鸿一 5 ~ 6 。 

  244 例如 1QH iii. 19 ~ 36; Sib. Orac . iii 71 ~ 87; Enoch x. 3. 

  245 例如太三 11 ;林前三 13 ;帖后一 8 ;来十二 29 ;彼前一 7 和启示录中多处经文。 

  246 1 Apol .

  i. 20. 

  247 1QH iii.

  28ff. 

  D 彼得根据圣经辩论(三 8 ) 

  彼得现在把注意力转移到信徒身上。虽然异端人士仍然故意装作无知,但他至少要让所亲爱的读者体会到神的时间与人的时间不同。他为了让他们有充足理由去应付嘲笑者讥讽主再来的迟延,便首先强调时间的相对性,然后重申神慈爱的忍耐与宽容。 

  彼得引用了诗篇九十 4 ,“在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说 主看一日如千年 。一千年在人看来是一段漫长的时光,但在神数算的时刻表里却是短暂的一日。彼得曾被人指控为“以过去发生的事搪塞”,坚持说时间乃是相对的,好脱离这个有关主再来的教义难题。其实事实正好相反,他乃是坚守在犹太人注释诗篇九十 4 的原则之内。这原则在《巴录二书》四十八 12 ~ 13 十分明显,“对你而言,几个钟头如同几个年代那么久,而几天就像几个世代一样长。”他肯定了神对时间的主权。主再来的迟延对我们来说似乎太久了;但在神永恒的观点里,它可能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彼得呼吁他的受信人“当听到人们谈论基督要来的事之时,要举目望天,充耳不闻。免得听到他们把神所定的时间变成自己可笑的妄想”(加尔文)。神看时间的 角度 是我们无法揣摩的;即使主再来的日子迟延了一千年,在永恒的背景衬托之下,这还是好像只有一日。此外,神对时间的 认真 态度也是我们所缺乏的;神看一日好像一千年那么久。“为了这缘故,人应该不断保持儆醒,因为末时随时随地都可能来到”(雷奇)。时间本是神的恩赐,祂要我们把握时间,儆醒祷告,努力作工。 

  有趣的是,一方面诗人只强调时间在神的计划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另一方面,彼得也强调时间的意义,以及它对神的价值。神藉着道成肉身,介入人类的历史之中,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号。一方面,诗篇第九十篇把神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相比较;但是另一方面,彼得后书把神的恒久忍耐与人急躁瞎猜的性向相提并论。“神是忍耐的,因祂属于永恒”( patiens quia aeternus ,奥古斯丁)。 

  雅巍(耶和华)大日的迟延是先知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哈二 3 ),也是昆兰社团人士所关心的( 1Qp Hab. vii ∶ 6 ~ 14 )。两者都肯定的说,虽然那日子迟延了,却一定会来。彼得也讲明这点。他肯定说这迟延感觉上似乎很久,乃因我们的时间观念与神的不同。但是这个迟延却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悔改得救的机会。 

  巴奈特写道∶“信心使人趋向探讨永恒,但嘲笑的人永远受制于时间的统辖。”神从一开始就知道世界的终局;没有一件事能逃过祂的眼目,包括那“临近的万物之结局”(彼前四 7 )。这段经文可能进一步影射耶稣在约翰福音二十一 18 ~ 23 所说的话(参一 14 的注释 )。彼得已被告诫,他不会活着看到主的再来;因此他对任何主再来的预兆不感兴趣。我们就想到,若是一位仿冒者写了此书,他是否会对此事如此缄默。 

  当然,这节经文对第二世纪盛行的千禧年主义有极大影响。这派理论主张在主再来,主的大日显明之时,圣徒要在地上的耶路撒冷作王一千年。它似乎与启示录二十 4 ~ 5 一起被游斯丁在《对话录》八十一章引用。游斯丁是一个热烈主张千禧年主义者。他宣称“我们已经觉察到‘主看一日如千年’这话与千禧年有关系”。此外巴拿巴( Ep. xv. 4 )和爱任纽( A. H. v. 23.2 和 v. 28.3 )也肯定的提到这节经文。如果本书信是在第二世纪写成的,而那时千禧年教义又流传甚广,以致它几乎变成正统基督教教义的试金石,则作者是否可能在引用导致千禧年教义的这句话时,克制自己,完全不提那教义呢?使徒们很尊重耶稣的命令,并不去猜测末日的时辰。但这种保留的态度并未持续到第二世纪。这话被巴拿巴和爱任纽拿来支持世界要延续六千年的信念,就好像创造大工花了六千年一样,因为(神的)一日等于(地上的)一千年!在两约中间年代流传的书包括《禧年》( iv. 30 )和《以诺二书》( xxxiii )也持有类似看法 248 。再一次我们因作者对此事的保留态度感到讶异。他在旧约圣经以及由其中推论出来的原则引导之下,并没有掉在臆测神的时间表之陷阱中。 

  248 D. S. Russell ( Method and Message of Jewish Apocalyptic , 1964, p. 212 )指出对这时代的作者们而言,要说明一项像永恒这种超时间的概念是何等的困难。他们反覆引述下列的说明∶ Jubilees iv. 30 ,“在诸天的见证中,千年如同一日”; Apocalypse of Abraham xxviii ,“在那世代中过一个钟头就好像一百年一样”,又有 Enoch xci. 17 把永恒描述成“无数的星期过去”。在以上这些例子中,永恒并非脱离时间的,它是时间的总和。 

  E 彼得根据神的属性辩论(三 9 ) 

  彼得反驳嘲笑者的第三要点乃是根据神的神性。这在犹太人的启示文学中有许多先例。历史的结束延后,不是因为神行事缓慢,乃是因为神大有忍耐。祂继续向悔改的罪人,甚至向那些悔改的嘲笑者,敞开门。神的迟延不是由于祂的无能,而是由于祂的恩慈。神一向都“不轻易发怒”(出三十四 6 )。彼得前书三 20 讲到神在洪水这件事上容忍等待;在此则讲到神在审判的事上也容忍等待
──彼得后书第3章这是两书属同一作者的另一个小小暗示。神并不希望任何一个人灭亡;祂希望所有人都得救(提前二 4 )。祂已经预备好要怜恤所有人(罗十一 32 )。祂并不因恶人死亡感到喜悦
──彼得后书第3章祂宁愿等候恶人回头离开所行的邪恶而存活(结十八 23 )。 

  在后期的犹太教文献里有许多关于末日迟延的讨论。史托伯( Strobel )曾详列所有的论点。 最常被引用的经文 ( locus

  classicus )是哈巴谷书二 3 。彼得在此也可能参考了这节经文。迟延并不代表不成就。主掌管着时间。祂延后末日的来临有其美好的理由。在那时代,神的宽容到什么程度,人是否还有悔改的机会,以及主的大日是否一定会来,这些都是犹太教里被热烈讨论的主题(参包可罕的《注释》, 306 ~ 314 页)。的确,这些一直都是热门的主题。在主后二六○年教法师拿曼尼( Samuel B. Nahmani )曾说∶“愿那些推算末日来临时刻的人骨裂而亡。因为他们说,预定的时间已经到了,可是祂还没来,所以祂不会来了。”这种臆测是忠心的教法师努力想革除的! 

  有些人像巴克莱一样,看到本节经文有些微的普救说(讲所有人不论有无犯罪终将得救)气息(他既读了第 7 节,怎能如此说呢?)。另一方面,像加尔文一类的人则断言,“神有秘密的令谕,要叫恶人自己走向灭亡的结局。”其实明白说,虽然神要所有人得救,虽然祂已经准备好要接纳所有人,但是有些人将要行使他们被神所赋予的自由意志,把神排除在心门以外。这一点是祂不能阻止的,除非祂拿去人所特有的自由选择权。有的人的确会灭亡( 7 节),但这是他们咎由自取的,不是因为神愿意他们灭亡。 

  本节经文合理的推论是基督徒在主降临以前要利用时间传福音。传福音的教训总是属于末日最重要的信息(可十三 10 )。这是因为福音乃是以那一位神格为主题。祂第一次来就把末世带进来了,祂第二次再来就要结束这个末世。福音的宣布乃是这一位神的命令,而福音的大能也是靠着祂的圣灵彰显。传福音基本上是属于末世的工作。 

  F 彼得根据基督的应许辩论(三 10 ) 

  因着神对罪人的忍耐,主的再来虽然迟延了,但那个忍耐并非无穷尽的。主的大日必将来临。所以那些被假师傅甜言蜜语说服的人要快快的悔改。 

  彼得从不犹豫的提醒他的受信人应该已经晓得的事。在此,他顺着自己的讲论,再一次回到耶稣的一段教训。这教训曾在早期的教会造成深刻的印象。但 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 (参∶太二十四 43 ~ 44 ;路十二 39 ~ 40 )。主的再来对于那些心里没有准备的人将是突然的,措手不及的,也像大祸临头一般,又好像夜间闯入住宅的小偷。保罗用同样的话讲述主来临时的突然与确凿(帖前五 2 )。他这话在亚西亚的教会广为人知(启三 3 ,十六 15 )。在前一段经文中,那比喻特别恰当贴切。撒狄在历史中两次被敌人征服,皆因城内的人不够儆醒。敌人从亚科坡利( Acropolis ,建于山上,易于防守的城堡)陡峭的一面攀登而上,如贼一般的破墙而入。在此,基督的话在早期基督教的传统中被尊崇,因为它回答了一个不断困扰人的问题,就是祂再来时辰的确定。对初代的教会领袖而言,这答案很管用,因为它使那些一直想办法要确定末日时辰的狂热分子锐气稍减。耶稣曾经说过,祂不知道那日子(可十三 32 ),祂也叫祂的跟从者不要猜测那时刻(徒一 7 ),因为人子的来临有如夜间的贼一般。第 8 ~ 9 节乃是责备基督徒对基督再来的事漠不关心。第 10 节则是为了对付过分狂热的偏差。我们必须把定时辰的事留给神,可是我们也必须儆醒守望。 

  虽然主的大日迟延了,它 终将 来临。它将代表神宽容的终止。所以这预言对那些不悔改的人是一大威胁。彼得接着从旧约圣经,耶稣的话和经外文献里挑出一些启示末世的经文来申明这预言。耶稣曾说过,“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路二十一 25 ), 

  “日头就变黑了, 

  月亮也不放光, 

  众星要从天上坠落, 

  天势都要震动。” 

  ……“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太二十四 29 、 35 )。彼得重提了耶稣讲述祂再来时宇宙将遭遇毁灭的话,并加以应用。他又回想起耶稣说祂自己的话语是永存的,便述说主的应许十分可靠( 9 ~ 10 节)。彼得根据耶稣这些话语,转向旧约圣经寻求进一步的启示。他可能想到以赛亚书十三 10 ~ 13 ,二十四 19 ,六十四 1 ~ 4 ,六十六 16 和弥迦书一 4 等处章节。以赛亚书三十四 4 也可能是他想到的经文,“天上的万象都要消没,天被卷起,好像书卷”(这节经文在《彼得启示录》第五章又出现)。可是耶稣降世的描述使这些先知有关雅巍(耶和华)大日单元化的观念被一切为二。从彼得那时候到如今,有一部分预言已经应验了,但另一部分仍有待在未来得着应验。尤其是那些讲到火、审判和其他事物的预言都属于主的第二次降临。 

  彼得的话在细节上并不完全清楚,这也不希奇。他为了要描述那无法描述的事物,便用了启示文学的话语。他最主要的目的是叫读者的眼目睁开,定睛在历史终局的高峰。他提出了三大点。 

  第一, 天 (即天空,古人以为天空包裹着世界) 必有大响声废去 。 Rhoize{don 在新约圣经里只出现一次。它是一个有多重意义的拟声字,可以用来代表弓箭在空气中的呼啸声,或隆隆的雷声,或烈焰的爆响,或鞭子落下的尖声,或大水滚流的涛声,或蟒蛇的嘶声。蓝比( Lumby )写道,“他选用这字,好像要把一切恐怖事物的声响集中在一起。”彼得在此特别强调火的毁灭性。这点可以从第 7 节看明。有关审判的概念,请参看启示录二十 1 ;讲到天地废去,请参看马可福音十三 31 ;至于彼得喜用“火”,请参看彼得前书一 7 ,四 12 。 

  第二, 有形质的 ( stoicheia )都要被烈火 销化 ( luthesetai )。 Stoicheia 可以代表构成一切物质的物理元素,包括土、空气、水、火。此外,它也可以代表天体,包括太阳、月亮和星星(游斯丁,《辩护辞》二章 5 节,以及大多希腊教父都如此解)。圣经中有另一段部分类似的经文,请参看马可福音十三 24 ~ 26 。史皮他以为彼得讲的是掌管自然界势力的众灵。这点虽然也确实是犹太人的信仰,甚至可能是保罗相信的(《以诺书》六十 12 ;《禧年书》二 2 ;加拉太书四 3 、 9 ;歌罗西书二 8 、 20 ),却与经文本身不配合。 

  第三,彼得预期地和其上的物要消失( aphanisthe{sontai )、烧尽( katakae{setai ),或暴露、荒芜( heurethe{setai ) 249 。地上的物可能代表美好的建筑物或人手所作的工程 250 。这段经文的释义极其紊乱,但以上的解法有足够的支持。它根据玛拉基书三 19 (七十士译本)“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和以赛亚书三十四 4 (七十士译本)“天上的万象都要消没”。这些经文不但影响了彼得后书,也引起《革利免二书》十六 3 的话∶“但你们知道审判的日子来临好像烧着的火炉,天上的一部分要消没,全地要像铅块在火中熔化,然后人一切的隐秘事和公开事都要陈明。”包可罕认为,这些经文甚至指明一份犹太人启示着作的存在,其中专门讨论末日迟延的原因。 

  雷奇评论说∶“太阳系和大星云,甚至时空的关系都将废去……所有构成实体世界的元素都将被高热熔解,完全消没。这幅图画与根据近代实体宇宙理论推测将要发生的事极其吻合,实在令人惊叹。”不论如何,它的要点不在乎对末世的描述,而在乎主必再来这个应许所包含的道德意义。彼得下面便转移到这个主题上。 

  249 这种读法, F. W.

  Danker 在 ZNTW , 1962, pp. 82 ~ 86 很正确地加以辩护,也被 NIV 采用。它是最难解的读法,所以有很多种变体。他比较了 Psalms of Solomon , xvii. 10 中另一段包含此字的文句,然后下结论说,本节意义是“司法调查程度的演进,最后以刑事上的宣判为高潮结束。” 

  250 H. Lenhard 这样讲( ZNTW , 1962, pp. 128 及下文)。地(指人类)和人的工程将在神的审判台前显明。整个世界要废去,只有人类留下来,向他的创造主交帐。包可罕对此作了详尽之讨论,也达到类似之结论。地和其上的人将被神 判决 (有罪)。同样,信徒也将被神 判决 为无瑕疵,无可责备,并在主再来时与祂和睦( v. 14 )。 

  G 主必再来对生活伦理的提示(三 11 ~ 14 ) 

  11.  按照新约圣经的规矩,每逢提到末世的征兆时,必然紧接着讲到道德上的要求。对主再来的期盼总是激发基督徒过圣洁生活的决心(参∶约壹二 28 )。不相信主会再来总是导致行为的冷淡退后,就像这些异端人士一般。行为举止与信念之间有牢不可分的关联。巴克莱举出三个极佳的例子。他取材自异教徒墓碑上的墓志铭,讲述当人拒绝历史的目的论时,将有什么后果发生。这历史的目的论主张造物大工有一个目标,有一项高峰的结局,这也是主降临教义中的主题之一。首先,人们趋向 享乐主义 。他们说∶“我过去不算什么,现在也不算什么;所以你们这些仍然存活的人哪!吃喝玩乐吧!”其次,人们变成 冷淡 。他们说∶“我一度不曾存在;现在我也一无所有。我并不感到自己存在,我也不在乎自己是否存在。”最后,人们变为 失望 。他们又说∶“‘查理达斯,地底下是什么?’回答∶‘幽深的黑暗。’‘那么向上的道路又通往何处呢?’回答∶‘(有关天堂的说法)全是谎言……’‘这样我们就没有指望了。’”巴克莱正确的下了结论,说,若没有隐藏在主再临教义后面的真理,若生命没有目标,则人就没有值得活下去的理由了。 

  在一个不安定的世界中过一个不安定的生活,重要的是要记得,就如这节经文所暗示的,人比事物更重要。这点我们太容易忘记了。我们常常不自觉的陷入一个习惯性的想法,总是以为世界比其间所居住的人民更能持久。彼得否定了这一点。其实人比事物更重要、更持久。在不稳定并趋向灭亡的宇宙中,惟一稳定而不朽坏的因素就是人的性格。神最主要的关切就是这个。一个人的性格是惟一他能从今生带走的东西。所以,不论我们是否想到人体或宇宙终将毁坏,在这个毁坏来临之前,我们生命的品质好坏是极端重要的。彼得是一个聪明的牧者,他要受信人思考这件事,并把他先前宣布的真理应用在自己身上。生活的圣洁、对神的尊崇和对人的服事,是他从这项对主降临所作的研讨中,得到的三个实际结论。这些特质应当永远存在( huparchein )我们生活中,并与我们所住世界环境的不可预测性成为对比。这世界的一切终将灭没。 

  12.  基督徒应该期待主的再来。耶稣自己不是吩咐门徒要儆醒守望吗?但是这个教训并不是叫我们只要敬虔等候却无实际行动。它要求我们有行动。这似乎是很奇妙的。我们实际上真能“加速”( hasten it on ,按 NEB 译文)主的再来(不只是“切切仰望”而已, AV ) 251 。换句话说,主降临的时候有一部分要看教会和社会的状况而定。这个有关我们在地上年限的观念是何等奇妙又积极!我们并非守株待兔,等候那 完结 ( finis )两字自动被写在人类历史上。那时刻的决定应该是根据人如何与神密切同工,救赎人类社会而决定的。我们的世代夹在基督两次的降临中间,乃是一个恩典的时代,也是圣灵的时代,又是传福音的时代。 

  传福音可以说是加速主要来的一种方式(参∶可十三 10 ),但是我们不能只以传福音作为预备迎接主再来的行动。我们不能排除祷告,我们要求“愿的国降临”(参∶启八 4 )。我们也不能排除基督化的行为( 11 节,并参∶彼前二 12 ),或悔改顺服(徒三 19 ~ 21 )。这一切都能促进那终极目标的实现。犹太教法师有两句极为恰当的格言∶“人的罪阻止了弥赛亚的来临。如果所有犹太人都能真诚的花一天时间悔改,弥赛亚就会来临。”“如果以色列人完美的守了一天妥拉( Torah ,指律法书),弥赛亚就会来临。”由于基督徒冷淡、悖逆,并缺乏爱心,使得 神的日子来到 迟延了。“主的日子”是个值得注意的常用名词(某些手抄本证实这词曾被使用)。它有旧约“雅巍(耶和华)大日”的意味。在新约圣经中,它只另外出现一次,就是在启示录十六 14 。耶稣基督再来的日子就是 神的日子 。 

  再一次,彼得用火描述审判。这火烧尽一切渣滓( 10 节),炼尽一切金子(参∶彼前一 7 )。在旧约里有许多这种先例(例如玛三 3 ,四 1 )。在生活中与基督有接触的基督徒,能够面对万物被毁的异象而不惊慌丧胆
──彼得后书第3章甚至还会带着喜乐。这是为什么火在嘲笑者心中造成极大的恐怖,却能被信徒提出来成为一大激励(参∶但三)。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三 10 及下正是同样用了火来描述人的工程受试验。 

  希腊文 di~ he{n ,“因这缘故”, NIV 很适切地译成 在那日要发生 毁灭( That day will bring about destruction )。它之所以发生,乃是因为神的“日子”来到了。具有预言性的现在分词, te{ketai 与未来分词 kausoumena 连用,以代表 要被烈火镕化 ,虽然经文又有残缺。后者出现于七十士译本的弥迦书一 4 和以赛亚书三十四 4 。这两处经文都影响了彼得对即将来临的烈火所作的讨论。他重复了对火的描述,为要替第 13 节作准备。 

  13.  再一次,彼得回到旧约圣经描述基督徒的盼望。他忠于自己先前提出的教训,说“先知的预言”比任何人的话都更确实(一 19 )。他盼望神从古以来所作的应许得到实现。罪曾伤害了这世界,现在它将不得有最后判言。在一个更新的宇宙中,因人类堕落所造成的破坏,将被复原的荣耀所弥补。失乐园要变成复乐园,神的旨意将要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以赛亚书六十五 17 和六十六 22 是彼得引用的两段经文,它们构成犹太人对末世盼望的基础。他们“强调新与旧之间有极端的改变。然而事情很明显,他们想描述的是一项更新,而非毁坏创造之工”(包可罕)。 

  彼得并不比旧约先知更知道有关这事将成就的细节。我们今天也不比他们更聪明。我们无法想像复活的身体是何形状,也不知道复原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有人以为他们可以设计一套主再来时所要发生大事的程序表。其实他们应该记得,尽管圣书上有预言,却无人能完全准确详述主第一次来临的细节!这一段所用的语言乃属比拟性的。它尝试用这世界的语言传达下一个世界的奇妙。但它的主旨不在于描述那不可描述的事物。它好像是一项叫人献心予神的呼召( Sursum Corda ,天主教弥撒开始前的呼召),不叫我们被世俗所约束,又向我们保证,神不但为我们的灵魂,也为我们的身体定下了祂的旨意与将来的计划。祂这么做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得赎,也是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得赎。我们人类的确有共同的特点,在被造、堕落与复原的过程上我们是一起经历的 252 。这是为什么新约圣经说,身体的复活必须等到末日才会发生(虽然圣经也明说,已睡的基督徒与主同在,好得无比)。完全的幸福临到 任何 一人都是可能的,但是只有在 所有人 都能得到这幸福时才发生。因此以赛亚书(例如六十 19 ~ 20 )、启示录(二十一 27 )和此处的彼得后书,都强调新天新地将是义人永远的家( katoikei ,而非 paroikei ) 253 。所有的邪恶将被扫除尽净。得救的万民除了遵行天父旨意以外别无他求。 

  耶稣讲论祂回来的光景时,也作了相同的教训。恶人将要遭遇灭亡,义人在他们父的国度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太十三 41 ~ 43 )。再一次,我们在使徒的 福音宣述 中也看到相同的景象∶在耶稣基督回来时恶人要被灭亡,得救的人要蒙福,万物要复兴(徒三 19 ~ 23 )。主必再来,这事所包含的深奥道德意义是彼得特别关心的要点。因为人类最终的命运将在主第二次来临时决定,所以他呼求受信人要过圣洁生活,服事主,加速神的日子早早来到。 

  14.  因为只有义人才能在新天地存活,所以基督徒必须行公义。有盼望的外表必然导致圣洁的生活。这总是合乎圣经与伦理的一神信仰之要求。它是信仰与行为间的联系,也是假教师致力打破的。他们的盼望是属世的;他们的生活是不道德的。彼得从不吝于强调空有来世的“外表”将带来注重今世的结果。他在三节经文中三次用了 prosdokao{ (等候),正如他的主先前也一再呼求门徒要“儆醒”。 亲爱的 一词,请参看三 1 ,并请与犹大最后给信徒的劝告相比较(犹 20 )。 

  有关主再来最重要的事是耶稣将亲自回来。那位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将与我们面对面。祂是人类生活的标准,我们将依照这个标准受审判;祂也怜悯我们,并且知道我们的软弱。在基督徒的天路历程中,与耶稣基督的关系从起头到末了总不改变。“祂怎么可能找到我呢?”这是基督徒面临死亡或主再来时亟需扪心自问的话。 

  正因为与基督面对面将是基督徒的一大考验,所以效法基督将是基督徒的生活准则。我们应该 殷勤 ( spoudasate 与一 5 所用的字相同),为要反映基督自己的性格。假师傅代表瑕疵与“玷污”( spiloi

  kai mo{moi ,二 13 );但主耶稣“无瑕疵无玷污”( aspilos

  kai amo{mos ,彼前一 19 )。真正的基督徒必须效法神儿子无瑕疵无玷污的生活,而我们对主再来的盼望是使我们住在祂里面的坚强原动力。“这样,祂若显现,我们就可以坦然无惧。当祂来的时候,在祂面前也不至于惭愧。”(约壹二 28 )历代以来,事实一向如此。那盼望基督再来的人都过着圣洁令人向往的生活(约壹三 3 ;犹 24 )。 

  更有甚者,等候基督再来会培养另一项特质,就是一种深厚的 平安 感。主再来的日子就是伸冤的日子。基督徒的心思意念若专注于基督的再来,就能重新得到平衡与稳妥的感觉,不论他目前环境有多么艰难。那不能理解的平安也会深植于人心中。我记得一位南非洲班图( Bantu ,非洲中南部的黑人部落)妇女曾告诉我说,她能够毫无怨恨或苦毒的面对因她肤色所带来的羞辱,因为她知道主耶稣有朝一日必然再来,然后一切错误都将被纠正。这样的一种态度当然很容易落入极不合基督教教义的沉默主义;宗教可能变成麻醉人民,叫人向不公平制度低头的鸦片。但是对主再来的盼望,不但在此时此刻能刺激人起而有基督徒的行动,并且也使人对那些在今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 

  251 在旧约圣经(例如赛十 23 ,六十 22 ,按照七十士译本)和两约之间的着作中(例如 Sirach xxxiii: 8; 2 Baruch xx: 1 ~ 2; lxxxiii: 1 )都多方讲到神因以色列人的好行为或悔改而加速末时的来临。“这并无损于神在决定末时时辰的最高主权,只代表祂在施行最高主权决定时辰之时也把人的因素考虑在内。”(包可罕)。 

  252 因此 palingnesia ,“新生”被用来同时代表个人的重生与宇宙的更新(太十九 28 ;多三 5 )。 

  253 Katoikein 在希腊文里代表永恒的居所; Paroikein 则代表暂时的居所。 

  H 彼得引用保罗书信作为支持(三 15 ~ 16 ) 

  15.  假师傅又在彼得面前暂时出现。他们不耐烦的把基督再来的迟延归因于神的疏懒,并宣称它将使人幻想破灭。彼得则重申那是因为神的 忍耐 ,也是为了广施 救恩 的缘故。这个对比实在是再尖锐不过了。两者之间态度上的区别单单在乎一个词 我们 的主。假师傅不认那买他们的主。所以他们自然亟于否定祂会再来。真诚的基督徒则寻求在他们主的知识上有长进。当然,他们也热烈的期望祂的再来。 

  在此讲到 救恩 (和 救主 ),请参看拙着《救恩的意义》( The Meaning of Salvation , pp. 194 ~ 197 )。本节要点如同在第 9 节一般,注重主的忍耐表现于祂再来的迟延之上,为要引导人藉悔改与信心而得到救恩。当主再来的黎明出现时,给人悔改机会的大门就要关闭。 

  作者提到 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 ,这点十分特别。有人把这点当作这封信不是彼得所写的绝对证明。这些人乃是透过杜平根学派的偏见研读新约圣经。他们在新约圣经各处都看到彼得所领导的犹太基督教和保罗所带领的外邦人基督教,两者中间有极端的分歧。根据这样的看法,本节经文如同使徒行传整卷书一般,必须被看成第二世纪中叶的作品,为要消弭两者的差异,并把大公教会的精神灌注第一世纪的教会中。然而,这个看法在今天很难站得住脚 254 。使徒行传不厌其烦的指出彼得和保罗之间的雷同之处,并把彼得看作支持保罗否定外邦人需要受割礼的同工(徒十五 7 ~ 11 )。同样的,俩人和睦相处的画面也出现在加拉太书二 8 ~ 10 。据我们所知,他们中间惟一的不和似乎只延续了短短一段时间。那时保罗公开指责彼得,说他在餐桌旁与外邦信徒相交时,其表现与他自己的原则不符合(加二 14 )。如果我们假想他们之间的分歧是永久的,以致彼得可能从未如此亲切的称呼保罗,这就是一项没有根据的假设,也违反了基督徒兄弟相爱,彼此原谅的精神。的确,我很难想像一个仿冒经书的人会这样称呼保罗。在第二世纪,人们不是把保罗当作一个狡猾的恶棍,就是把他看作 卓越 的使徒,却从来没有人把他看成 亲爱的弟兄 。然而这名词正是第一世纪的教会领袖用来彼此称呼的(林前四 17 ;弗六 21 ;西四 7 、 9 ;门 16 等)。彼得用这名词在保罗身上也是非常自然的 255 。 

  但是彼得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呢?是不是说保罗像他一样,教导门徒明白神延后了主的再来是出于慈爱的动机,好叫更多人能悔改呢?那也是罗马书二 4 的要点(参∶罗三 25 ,九 22 ,十一 22 )。较古老的解经家,根据本节经文,对此书信的受信者有两种假定。他们或者据此假定这封信是写给罗马教会的(这样就不合三章 1 节的经文,如果先前的信指的是彼得前书);或者这信是写给小亚西亚的信徒,如同彼得前书(参三 1 ),但他们从留存至今保罗写给亚西亚教会的信中找不到类似教训。然而,现在我们知道,罗马书很可能是一封教会公函 256 ,其中至少有一份抄本流传到以弗所。即使三章 1 节的经文使我们不得不相信,彼得后书是写给住在亚西亚领受彼得前书的人,我们也不难假定他们熟悉罗马书的教训。 

  另一方面,彼得可能单纯的指称,保罗在他所有书信中恒常的教训人要圣洁、忍耐、坚定、和平的过生活(特别要仰望主的再来)。这些当然也正是彼得自己讲论的重点。这样解释似乎是最简单的,而彼得受书对象的正确居住地也就不重要了。他们曾从保罗收到一封或多封信。彼得也熟悉这些信,所以他在此就提到这些信 257 。我们不难假定他对保罗的书信有正确知识,尤其是按照《革利免一书》第五章的说法,他们晚年时期曾在罗马同工。 

  请注意彼得如何仰慕保罗的智慧
──彼得后书第3章这不是没有理由的!然而,这是一项从神来的恩赐。保罗自己首先承认这一点 258 (林前三 10 ,二 6 、 16 )。坡旅甲也以同样心态写下了下面的话(约主后 115 年)∶“我或任何像我一样的人都得不到(原文意思是“无法并驾齐驱”)那蒙福与荣耀的保罗所有的智慧。保罗不在你们中间时曾写信给你们。” 259 在此我们看到第一世纪与第二世纪的人对保罗有不同的看法。这点十分有趣。对彼得而言,他是一位“亲爱的弟兄”;对坡旅甲而言,虽然他自己是后使徒时代最杰出的监督,并曾为信仰受逼迫,在他看来,保罗已经变成那“蒙福与荣耀的”了。如果彼得后书是仿冒经书,它也是一份上好的冒名之作! 

  16.  令我们感到安慰的是,彼得也发现保罗的书信 难明白 ,“模糊”,“暧昧不明”。原文 Dusnoe{to{s 是一个偏冷的字,其引伸义有模糊的意思。在古代它被用来描述一种糟糕的情况,即一项令谕的宣布可以包含许多种阐释,令人无所适从。彼得说,在保罗的书信中也有这种模糊处,以至于 无学问 (译为“未受教导的”较佳) 不坚固的人强解 或“扭曲”(原文 strebloo{ 是一个有意思的字,字面意思是“用绞盘转紧”)。他们这么做 就自取沉沦 。彼得可能在讲 260 ,保罗因信称义的教训,被粗心大意的人曲解为∶人一旦称义就可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他们实际上说,一人犯罪愈多就愈发被称义,因为这样,神的恩典就有更多机会得着彰显(罗三 5 ~ 8 ,六 1 )。保罗所坚持的教训,说基督徒可以免于律法的管束(罗八 1 ~ 2 ,七 4 ;加三 10 ),被人曲解为他包容人去放纵情欲。我们几乎可以听到自由派人士把他的话当作标语口号滥用∶哥林多前书六 12 ,“凡事我都可行”;加拉太书五 13 ,“弟兄们,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这些是假师傅一向所标榜的。 

  巴克莱非常适切的提醒我们,契斯特顿( G. K. Chesterton )对于持守基督教正统教训有出名的描述。他说∶“持守正统教训就好像走在狭窄的山脊上。这山脊几乎像刀尖一般窄。人只要稍微向任何一边偏离一步,便立刻招致大祸。正统教训包括,耶稣是神也是人;神是爱也是公义;基督教注重恩典也注重道德,基督徒不但在今生活着,也要在永世活着。若我们过分强调这些伟大真理的任何一面,毁灭性的异端将立刻出现。”本节经文所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假师傅不再根据圣书来检讨他们的行为,他们反而用圣书为他们想做的事辩护 261 。 

  彼得非常重视保罗的书信。这些书信与 别的经书 相提并论。原文片语 tas loipas graphas 可以有两种主要解释。 

  (i) 它可能代表保罗书信与圣书 有区别 。请参看毕格对本经文的注释。因此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四 13 中, hoi loipoi 代表“其他非基督徒”,而非“其他的基督徒”。这么解释十分合理。假师傅扭曲了保罗的教训;他们也扭曲了其他经书的教训,就是旧约圣经的各卷经书。不管怎样,我们知道这节经文暗示保罗书信十分受尊崇,以至于它们在教会中被公开诵读。在犹太人会堂中,也就是教会的根基,可能有两份经书被诵读。一份取自五经,另一份则取自先知书 262 。犹太人的着名领袖所写书信也偶尔在会堂中被宣读 263 。同样的,基督教教会也有两三份经书是必读的。这些通常取自旧约圣经(律法和先知?)和使徒着作。请参看歌罗西书四 16 。这些基督教文献被收藏在教会的书柜中。有充分证据显示,这些使徒着作极受重视,虽然它们在初期教会历史中,很少被明白称为圣书。这情形持续有半世纪之久。 

  (ii)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把保罗的书信 包括 在圣书里。这是一个对原文较简易的解法。如果事实如此,则书信的写成日期就无需往后推移。有时 graphe{ ,即“圣书”,广义说(例如雅四 5 ;《革利免一书》 xxiii. 3 ),指的是未曾被收入旧约正典的文献,却因它们长久被宣读而受尊荣。不论如何,早在主后六十年以前,基督教文献就已经在教会与旧约圣经一同被宣读。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因此,这些文献就逐渐被当作与旧约圣经有同等价值的着作 264 。提摩太前书、《革利免一书》,和《巴拿巴书》 265 都可能是第一世纪的作品。它们都同时引用了旧约与新约圣经的经文,称这些经文为“圣书”。重要的是,使徒们心中明白,他们说的乃是主的话语(帖前二 13 )。他们像任何一位先知一样对这点十分肯定。所以他们互相把对方着作与旧约先知的预言相提并论,这也没有什么不妥 266 。同样一位圣灵既感动了先知,也在使徒中间活跃。这就足以解释在本节经文中,彼得为何把保罗书信与旧约圣经并列。毕格补充说,使徒们不但不会因摩西和先知的崇高而感到自卑,反而相信他们自己在神的旨意中占有更高超的地位。毕格说∶“圣保罗把使徒放在先知前面(弗四 11 )……而彼得前书一 12 也指出,基督教传福音的人超越旧约先知,正如基督祂自己比摩西更伟大。” 

  当然,我们在此看不出保罗书信已被收集成册,更不能说新约正典已被确定。然而,这两项没有根据的假设常常被注释者引用。 

  就自取沉沦 。彼得这话十分肯定。假师傅不但扭曲保罗的教训好为他们自己的放纵辩护,又拒绝相信主必再来。他们这种行径犯了十分严重的错误,以至于他们被摒弃于救恩的门外。神决不容许祂的恩典变成放纵情欲的机会,更不让祂立下的道德规范受到讥笑。 自取 有强调的语气,如同一章 20 节的“私意”。彼得是否想说,他们照自己的 解说 ,扭曲圣书的教训?然后他用更加刻骨铭心的话指出,假师傅的此等行径导致他们自己的 沉沦 。 

  254 请参看 J. Munck 所着 Paul and the Salvation

  of Mankind , 1959 ,其中对这点作了有力的反驳。 

  255 Lindemann ( Paulus p. 95f )指出,有一种假定,说彼得后书三 15 ~ 16 乃是为恢复保罗在正统教义圈中的地位而写,因为正统人士曾以怀疑的眼光看保罗的书信,说这些书信曾被诺斯底派人士引用。保罗根本不需要别人恢复他在正统教义圈中的地位(参看《革利免一书》,以及伊格那丢和坡旅甲的着作)。 

  256 T. W.

  Manson, ' St. Paul 's

  Epistle to the Romans-and Others', BJRL , Nov. 1948. 

  257 彼得读过许多保罗的书信,这点我们不必觉得惊奇。他如果没有读过,那才令人惊讶。“我们可以假定,初代基督教的教师很自然的会互相致送书信,而这些书信会被一般教会拿来宣读,作为圣灵感动人的教导。”(梅尔) 

  258 保罗常常在他书信中提到神所赐的恩典,使他能对福音中神的奥秘有深刻的了解(例如罗十二 3 ,十五 15 及下;林前二 6 ~ 13 ;弗三 2 ~ 10 ;西一 25 )。保罗书信的灵感不能被称为“后代教会的意见”( Knoch )。它正是保罗所称,智慧的恩赐
──彼得后书第3章彼得也承认这点
──彼得后书第3章这恩赐乃是来自圣灵。 

  259 Philippians 3. 

  260 此外他们也可能争辩说,保罗虽然教导主再来的日子临近了(例如罗十三 11 ~ 12 ;林前七 29 ;帖前四 15 ),可是这事却尚未发生,因此它将来也不会发生。 

  261 亚历山大的革利免也提到这节经文。他说∶“其他人纵情享乐,顺着他们的淫欲扭曲圣经。”( Strom . vii. 16 ) 

  262 参看 C. W. Dugmore 着 The Influence of the

  Synagogue upon the Divine Office , 1964, pp. 1 ~ 25 ,以及 A. Guilding 着 The Fourth Gospel and

  Jewish Worship , 1960, pp. 6 ~ 24 。 

  263 Eissfeldt 根据 Baruch i. 14 和 Apocalypse of Baruch ,说“因此这事必然是正常的……就是在会堂里大声宣读犹太社团有名领袖的亲笔书信。”( Old Testament Introduction , E. T., 1965, p. 24 )。 

  264 Boobyer 似乎接纳这点。“这事(指保罗书信被称为 graphai )并不一定代表保罗书信已与旧约圣经有相等的权威。‘圣书’可以代表旧约圣经和其他被尊崇的着作。这些书卷在教会被用在教导和崇拜上。它们乃是渐渐的被承认与旧约圣经并列为正典经文。” 

  265 提前五 18 ,引用申二十五 4 和路十 7 ;并请看《革利免一书》二十三,三十,三十四,三十六等章,以及《巴拿巴书》十三 7 ;《革利免二书》二 4 ;坡旅甲《书信》十二 1 。 

  266 有关这节在解经上的困难,请进一步参看导论Ⅰ D  3 。 

  I 结论(三 17 ~ 18 ) 

  17.  再一次,彼得称呼读者为 亲爱的 。因着他的爱心,他便如此明白直说;那相同的爱心现在激发了最后的劝勉。 

  他重提第 14 节的主题。在 14 节以后,他曾转移话题。他们 预先知道这事 ,即假师傅的作为是可以预料的。他们既然预先受了警告,就能预先装备自己,防范假师傅。基督教的牧师若想要带领羊群在真道的路上行走,就有义务清楚说明各种异端。这就是彼得一再提醒他们正确与错误的道路,及它们所导致的各种结局的原因。现在落在他们身上的责任就是儆醒守望,防备那些邪恶人( athesmo{n 的意思是目无法纪的人)似是而非的理论。 sunpachthentes 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复合字,意思是 被某事冲昏了头 (参∶加二 13 ,此字与巴拿巴的“随伙装假”连用)。在此,这字表示如果他们太靠近这类人,他们将被引诱离开基督。独有彼得在众人中认出这种危险。他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他自己曾屈服于试探之下,否认了他的主(可十四 54 、 66 ~ 72 )。基督徒没有自得自满的藉口∶异端有很多诱人的外表,有时甚至连最有经验的信徒都会被蒙骗。耶稣祂自己也曾向门徒发出类似的警告,基本上与祂的再来有关∶“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你们要谨慎……你们要谨慎,儆醒。”(可十三 5 、 9 、 33 )否则信徒即使坚定了一阵,也可能落入惨痛的结局( ekpipto{ ,是一动词,在此代表堕落;在加五 4 ,这字被用来描述“从恩典中堕落”,在徒二十七 26 、 29 两 节,这字则形容船撞在石头上)。 

  彼得在本节经文中重申知识与行为中间要有关联。他并不因为假师傅如此滥用知识,就设法避开这个主题。事实是,信心没有知识就退化成敬虔主义;空有宗教的热忱,常常导致行为不合伦理,危害到属灵的稳固。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因素能造成这种后果。“坚固”( NIV 译成 secure position ,安稳的地位)的原文是 ste{rigmos ,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这一次 267 。耶稣在路加福音二十二 32 所用的动词“坚固”也是出于同一字根。“你回头以后,要坚固( ste{rixon )你的弟兄。”这卷书信从头到尾都显出彼得一直努力遵循这道命令。他在此对属灵的稳固竟如此关切,我们实在不必觉得希奇 268 。他原本是非常冲动的,却被神的恩典改变如磐石般稳固的人。 

  18.  彼得自己信心的坚固可以从他以属灵的成长开始此信(参一 5 ),又以属灵的成长结束此信看出来。有人说“基督徒的生命好像骑一部单车。除非你一直保持前进,不然你就会从单车上跌下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会像假师傅一样,以为他自己已经“得着”了。彼得与保罗(腓三 13 及下)都呼求其他信徒要努力向前奔跑,效法他们自己的榜样。基督徒的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生命,因为他们在其中逐渐深入的认识那位有无穷恩典的救主。 

  对于这道结束的命令有两种解释。首先,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在……主的恩典和知识上长进……”。在此, 恩典 和 知识 都被看作蒙基督赐下的恩惠。这样, gno{sis 就指属灵的理解,如同在一章 5 ~ 6 节一般,而其意义就是他们必须靠有关基督的知识(客观理解)而长进,因为这是防备异端诱骗的屏障,免得他们像 16 节所提不坚固的人一样自取沉沦。另一种译法是“在……领受恩典和认识主的事上长进……”。根据此种译法, gno{sis 将被用来代表 epigno{sis (一 2 ~ 3 、 8 ,二 20 ),也就是个人对耶稣熟识的程度。基督徒的生命始于个人与救主耶稣有交往,发生关联。基督徒个性的建造则藉着不断蒙受祂的恩典并认识祂(主观体会)。以上两种照原文的解释,以后者较容易被接受。可是此解法却把 gno{sis 和 epigno{sis 混为一谈,而彼得后书却似乎想区别这两字的用法。 

  不论我们采取上面任何一种说法,这项对知识的强调都是很重要的。它为基督徒的灵命成长提供了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我们认识祂会如同祂认识我们一样清楚(参∶林前十三 12 );同时它也发出一项警告,叫我们要躲避异端人士所传“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提前六 20 )。如果我们在认识基督的事上同时兼顾主观体会与客观理解,则这两种知识的发展都是防卫邪说与背道理论的最佳屏障,也是在恩典中成长的途径。我们在主观上愈发认识基督,就愈发想多支取祂的恩典。我们在客观上愈多理解基督,就能得到更多不同种类的恩典 269 。 

  愿荣耀归给祂,从今直到永远 (按文意即“直到那世代
──彼得后书第3章指永恒
──彼得后书第3章的日子”,句尾的“阿们”在经文上有疑问) 270 。这段安插在结尾的话是多么有力!它显明了彼得信仰的主要原动力∶基督是救主。基督就是主!荣耀永远归于基督。这段附带的子句里包含了最崇高的基督论。荣耀本来归属于神(罗十一 36 ;犹 25 )。但是彼得体会到所有人应当尊崇子如同尊崇父神一般(请看约五 23 )。假师傅的 如今 以邪恶生活亏缺基督的荣耀,他们 过去 也以不信主会再来的讥笑使祂的荣耀受亏损。彼得决心扭转这两项趋势。他可能成功过,因为罗马亚西亚行省总督蒲林尼( Pliny )约在主后一一二年注意到庇推尼教会的基督徒“唱诗赞美基督是神”( Ep . x. 96 )。这教会是彼得前书的受信者之一,也可能是彼得后书的致书对象。 

  至于“荣耀”的意义,请看犹大书 25 节。“永恒世代的日子”一语值得注意。彼得已在三章 7 、 10 、 12 节讲到那日子;它是审判的日子,也是主的大日,更是神的日子,在那天主要再来。那“日子”要引进永恒的世代。毕格注意到这个信尾颂赞有不寻常的形式(的确,现存第二世纪的文献中没有类似它的颂赞,我们只在 Ecclus . xviii 9 ~ 10 找到类似的颂赞)。所以这段颂词“不可能在礼拜仪式定型之后才写成”。它的存在其实很早。在第一世纪末叶,一项颂词的雏形 eis tous

  aio{nas ,几乎已固定的被加在主祷文后面。 

  用基督的荣耀结束这封书信是十分恰当的。这信讲了许多人类羞耻的事。彼得表现出仁爱的态度,和对升天之主敬畏的倚靠。在书信中,他一直谆谆教诲受信者,说这些是基督徒生命长进的最佳途径。 

  267 在别地方它被用来代表星辰的固定位置和光束的恒定。 

  268 彼得在彼前一 12 (见该处注释)和五 10 也用到此一动词。 

  269 见彼前四 10 ,“神百般的恩赐”。 

  270 这段荣耀颂是祷告或只是一句说明?对此问题的讨论请看犹大书 25 节。 

  
──彼得后书第3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3章-彼得后书第3章-新旧约圣经辅读注释

彼得后书第三章   抵挡讥诮(三 1 ~ 9 ) 

  .彼得的警告( 1 ~ 2 ):面对假师傅的讥诮,信徒不应感到惊愕,因为圣先知、主耶稣和使徒早已发出严厉的警告。彼得特别指出,这些警告都是为了“激发”、“提醒”信徒,要他们认真、积极地持守真道。面对神话语的提醒,你会否感到扎心? 

  .讥诮的内容( 3 ~ 5 ):“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假师傅以为宇宙万物历来都没有变更,将来也会恒常永存:故此,主耶稣的再来和审判便似乎不会发生。彼得说他们如此讥诮乃是出于“私欲”和“故意忘记”,可见这些人都是存心不良和狂妄自大的。如果你不以“主再来”为念,你是否亦会落入同等轻蔑神的地步? 

  .辩证( 6 ~ 9 ): 

  ①  天地万物的运作似乎仍旧稳定如常,但不要忘记是神用祂话语的权能来创造万物,直到现在,祂仍统管万有,支配一切的自然定律; 

  ②  神有祂自己的计划和时间,这是人所不能干涉的; 

  ③  神的心肠满有慈爱和宽容,祂的审判与再临的日子尚未来到,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认识救恩,悔改归向神的怀抱。 

  试想:主再来现今虽未实现,但你是否因而怀疑神仍掌管宇宙万物?万物的运作现今仍依循神的时间和计划?你能否体察到神的心肠和情意? 

  祈祷  求神叫我仰望的日子快来! 

  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三 10 ~ 18 ) 

  .主的日子( 10 、 12 ~ 13 ):彼得想起主耶稣所讲的贼来与家主要警醒的比喻(参太二十四 43 ),便再次以盗贼的出现,比喻主再来的日子是人想不到的。还有,主再来会审判天地万物,一切的物质将要燃尽、销化;取而代之的是新天新地,那里再没有罪恶、痛苦,只有公义。 

  .当预备好( 11 ~ 12 、 14 ~ 18 ):信徒们在主再来的亮光下,该怎样过活?彼得在此再次提醒我们要注意以下各点: 

  1. 圣洁和敬虔。圣洁就是要与罪恶的世俗分别出来;敬虔则是以神为中心,事事以神的严正要求为己任。 

  2. 仰望。对主再来有一种等候、渴慕和期望主速速快来的心态;有译本翻作“竭力加速它的临到”(参现代中文译本),意即主的再来与我们尽本分工作、警醒、等候和渴望有互相影响的关系。 

  3. 殷勤。这是长进的表现。因为主有“长久忍耐”使我们成圣的恩典,我们不可缺少这殷勤的态度,否则便有负主恩,不能毫无玷污地安然见主了。 

  4. 恩典和知识上长进。这是劝勉我们要在生活中继续不断地认识神,不论是领受神的恩典和祝福,或是在真理的知识和生活的能力上,都要日益增多。
──彼得后书第3章《新旧约辅读》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3章-圣经串珠版注释

彼得后书第三章   3:1-18 假师傅的信息与真知识的盼望 

  1-4 否定主再来的说法 

  1 “第二封信”:上一封信可能是彼得前书。 

  4 好讥诮者认为主再来的应许并不可靠:而宇宙的恒久不变也与这声称不符。 

  “列祖”:大概指旧约时代的圣贤(参串 6 )。 

  “睡了”:即“肉身的死去”(见串 7 )。 

  5-13 主再来的凭据和盼望 

  5-7 历史的引证 

  起初(“太古”),因着神的话

  ( “命” , 5 ), 天地被创造 : 后来在挪亚时代,因着神的话,世界被洪水消灭

  ( 6 ); 今天世界也因神的话存留下来。自然规律表面上依旧运行不息,但将来神也可凭一言即毁灭现存的世界,并且这个毁灭是彻底的毁灭(参 10 )。 

  5 “从水 ...... 成的地”:参创 1:9 。 

  6 更好的译法是:“藉这些东西,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消灭了。”从上文看来,“这些东西”大概指水,和神的命令。 

  8 圣经的引证 

  “千年如一日”:引自诗 90:4 。 整句表明神和人的时间观念不同,人以为主再来的日子已耽延太久,但在神看来却是妥当。 

  9 神慈爱的论证 

  末日迟迟不来,是要让世人趁机会悔改。 

  10 上 耶稣预言的论证 

  按耶稣的说法,祂再来的日子,是无人可知的(见可 13:32 )和突然的(见太 24:42-44 )。 

  10 下 -13 

  主的日子既是现存物质世界的终局,信徒就当盼望那日子所带来的新天新地,并过与此相称的圣洁生活。 

  12 “切切” : 原文含有“使它更快实现”的意思。(参新译本,现代译本) 

  14-18 提访错解圣经、要殷勤长进 

  15 “以我主 ...... 因由”:信徒应将主的耽延 (参 9 ) 看为祂恩慈和忍耐的表现,为的是要给罪人悔改的机会。 

  15 下 -16 彼得引用保罗的书信来支持其说 

  保罗的书信是按照神所赐给他的智慧写的,且与教会固有的经典享有同等地位,已在当时的教会中流传诵读。原来使徒深信他们所说的是神的话(参帖前 2:13 ),与先知的预言具有同等的权威(彼后 3:2 );而彼得在此更暗示了新约经典的默示性与正典性(参彼后 1:20-21 )。时人强解保罗书信的例子,参罗 3:7-8; 林前 5:9-11 。 

  18 下 “愿荣耀归给他”:这里的话与通常对神的颂赞相同(参犹 25 ),对象却是主耶稣(见上文),可见彼得将耶稣基督放在与神同等的地位。 

  思想问题: 

  1.一位脱离世上败坏、得享基督生命的信徒应当如何殷勤呢? (1:5-7 ) 

  你的灵命是否日日求进,抑或停滞不前呢? 

  信徒若遵行彼得的话会有什么果效( 1:8, 10-11; 3:18 ) 

  2.彼得三番四次说要提醒读者( 1:9, 12-18; 3:1-3 ),这暗示他们面对什么危机呢? 

  你又如何加以防范呢?参申 33:18, 19; 来 2:1 。 

  3.彼得诉诸个人经历和先知的预言( 16-19 ),是要强调什么呢? 

  你信仰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4.从本书第 2 章看来,这些假师傅是否比今日无神论者还要危险和败坏? 

  你是否为了争取自由,而陷入更大的束缚(参 2:19 )? 

  5.按 3:1-7 ;好讥诮的人怎样反对“主再来”的教训呢? 

  你是否囿于今人的理性框框,难以相信主再来呢? 

  彼得在本书中如何驳斥这些人呢?参 3:1-9 及第三题思想问题。 

  6.彼得在 3:8-13 提醒我们不仅要等侯主再来,而且还要积极准备自己。你是否已开始积极准备呢?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3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 |

 

彼得后书

彼得后书第三章

3:1 本书为“第二封信”,前信当指教会已读过的《彼得前书》。写信的目的都在“提醒”、“激发”(看1:13;犹5节)。

3:2 “圣先知”指旧约的先知,先知和使徒都是传神命令的人。彼得是使徒之一,说话带有使徒的权柄和知识;所教导的信徒生活和生命的道理与方向都来自主基督。

3:3-7 作者要人注意,在末世(主基督降生到祂再来这一段时期),在先知的预言要一一应验的这个时代,有假教师出现,否认基督会再来。这些人说,基督到现在既仍未来,便不会再来。据他们观察所得,自从列祖死了到现在,甚至自从天地创造到现在,大自然如常运作,看不见有神的干预。作者责备他们故意不看事实,难道洪水灭世界(当指全地有人居住之处)不是神的干预吗(创6-9章)?神用话语立定天地(看创1章);也是靠祂的话语,今天的宇宙得以存留(来1:3)。

将来神要用火来消灭这世界和其中不敬虔的人;创造和毁灭的权柄都属神。

3:8 此语出自《诗篇》90:4。神看时间与人不同,因祂超载时空。从永恒来看,千年短如一天,而一天也长似千年。人以为神耽延,其实是神宽容,予人悔改机会(9节)。

3:9 圣经从三方面看神的旨意:1,依祂至高无上的主权所定的绝对旨意(赛46:9-11;但4:17,35;来2:4;启17:17)。2,祂所定的道德法则,也就是道德律(参罗3:20注;可3:35;弗6:6;来13:21)。3,神由爱而生的意愿和感情(结33:11;太23:37;彼后3:9)。神的绝对的旨意一定彻底完成。祂包含在道德律中的旨意,需要人的顺从来实现。祂心中的意愿和感情只实现到祂绝对旨意容许的程度,譬如说神“不愿”有一人沉沦,但事实上会有很多的人不能得救(启21:8)。

3:10 “主的日子”指基督再来(徒2:20;林前5:5;帖前5:2,4;帖后2:2)。旧约时代称作“耶和华的日子”(珥1:15)。我们对主再来的时刻所知有限,只知道:1,主必再来,来的时间只有神知道(太24:36)。2,主来临时很突然,“要象贼来到一样”不能预料(帖前5:1-3)。3,是神审判世界的时候(徒17:31)。

《但以理书》和《启示录》都有关于将来的描述。用有限的人的语言来描绘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将来的情景,所能传达的只是那种空前惊心动魄的景象。作者说到“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是说地球以外太空中的诸天体会在一阵巨响中消失(12节)。“有形质的”可能指太空星宿,更可能指现代科学所分析出的宇宙基本物质,例如氢、氧、钾、钠等所构成的各种实体。作者说,这一切和地球及地上之物都要被火烧尽(参3-7节注)。

3:11-13 “新天新地”是旧约先知所盼望的理想未来世界,是人类从未见过的美丽天地。即令现代社会组织荡然无存,即使人类已有的一切进步与文明因人的失败与愚昧,在自寻灭亡中消失,人类仍有光明灿烂前途,因为神会介入历史中。人类若能尽快在神宽容的时刻积极回头悔悟,做到圣洁、敬虔、实现神所定旨意,主的日子也会加速来临。

3:15 神若不宽容,世界早已毁灭;因为祂的宽容,我们才有了得救的盼望。讥诮神的人必须明白,世界之有今天而未遭毁灭,正是神干预(祂的宽容)的结果;世界的存亡都在祂的掌握中。

本节提到保罗,称他为“亲爱的兄弟”,且极其赞扬,再次证明《使徒行传》及保罗书信中所透露的二人间在主里的亲密情谊,确极深厚;同时肯定了保罗使徒的地位和他所写书信的权威。“写了信给你们”:不是说保罗特别给他们写过信,而是指保罗所写致各教会的书信,此时已在各地传阅,本书受信人当已读过;也有人说,此处所指为《罗马书》的抄本,因该函曾分送各地教会(参罗16:4)。

3:16 “讲论这事”中的“这事”可能是11-14节所说的有关圣洁敬虔生活的教训,也可能指劝勉信徒在末世时应儆醒(10节所写的与《帖前》5:2几乎一样);也可以是有关保持教会圣洁的教训。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和《歌罗西书》中都有论及。

作者提到“他一切的信”,可见彼得已看过保罗的一些书信。作者又把保罗的书信与“别的经书”(旧约的经卷)并提,承认保罗书信已是神所默示的经典,具有权威(看1:21;提后3:16)。

“无学问…的人”是指没有在福音真道上受教训,缺乏真理基础的人,这种人很容易误解圣经,强不知为以为知(参罗3:8;6:1,15)。

3:17 作者再度提醒信徒,既知道假先知与假师傅已出现(看2章),便应加倍防备,以免堕落(参犹24节;彼前5:10)。

3:18 在“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多得到神喜爱的心(参路2:52),灵性日益长大,做个成长的基督徒。作者重申本书开头所说的话(1:2-3及注),认识神是信徒的荣耀、倚靠和力量,只有祂能赐给我们真生命,在祂的国度中作新子民。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抱歉,本章没有注释

彼得后书第3章-21世纪圣经注释

彼得后书第三章   肆.预料会出现好讥诮的人(三) 

  三 1  彼得从第二章对假师傅的讨论,转而论到在末后的日子,必定会出现好讥诮的人。正如前一封书信一样,彼得在这里首先鼓励他的读者要持守圣经。 

  三 2  他们应谨记在旧约圣经中 圣先知 的预言,以及新约圣经保存的、由 使徒所传 的 主救主 的命令。在流行背离信仰的日子里,圣经是唯一真正的保障。 

  三 3  众先知与使徒联合所作的见证,就是 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 。基督徒应该谨记这一点。他们不应为这些人既骄傲又亵渎的否定而感到困惑。相反,他们应视这些人为清晰的例证,表示这时代的末期已经近了。 

  这些好讥诮的人乃是随从自己的私欲。他们既已拒绝认识神,便肆无忌惮地纵情追逐欲望。他们鼓吹纵容罪恶,完全不理会将来的审判。 

  三 4  他们主要的讥诮重点,是与基督的再来有关。他们的态度是:“ 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 ”意思是“这应许怎会成就呢?”然而,他们说的 主降临 是指什么呢? 

  他们是不是指基督再来接衪的圣徒,即我们所说的教会被提呢(帖前四 13 ~ 18 )?这是主再来的第一阶段;好讥诮的人对此是否有认识也成疑问。 

  他们是指基督与祂的圣徒回来,在全地上建立国度的时候吗(帖前三 13 )?这想法可能存在他们的思想中。 

  然而,从这段经文的其他部分清楚看到,他们所指的,是神在这地上进行的最后审判,即一般所谓的世界末日。他们所想的,是在千禧年结束时,天地都要被大火烧毁的情景。 

  他们的意思其实是这样:“你们这些基督徒一直在恫吓我们,警告说这世界将面临可怕的审判。你们说,神将介入人类的历史中,惩罚恶人,并毁灭全地。其实,这全都是废话。我们没有怕的。我们大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下去。人类历史中既没有神曾介入的证据,哪我们又何须相信衪将会介入?” 

  他们的结论,乃是基于一个很轻率的假设:“ 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他们认为,大自然始终如一地随一贯不变的定律发展,并没有超自然的介入,一切都有合乎自然的解释。 

  他们相信均变论的定律。这定律指出,大自然现时的各种变化过程,由古至今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和幅度演变,这些变化过程已足以解释古往今来的各种变化。 

  均变论定律与普通的进化论理论有重要的关连。各类生物是由先存在的品种不断衍生而成的理论,建基于一个假定,就是周围环境一直以来都是颇为一贯稳定的。如果地球曾受灾变冲击的话,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预先假定就会受到质疑。 

  三 5  好讥诮的人故意忘记一件事
──彼得后书第3章大洪水。神确曾介入过人类的事,衪介入的具体目标,就是要惩罚恶行。洪水既曾发生过,就有可能再发生。 

  圣经对这些人有一点令人不安的指控,就是他们是故意忘记的。他们自以为学识渊博,有客观思维。他们自夸信服科学研究。然而,事实上他们乃是故意忽略一个证据确凿的历史事实
──彼得后书第3章洪水。他们大概应该去修读地质学吧! 

  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 ……已消灭了。 天 和 地 都是因 神的命 而有的;神说了,它们便出现(来一一 3 )。彼得说, 地 是 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 \cs8 。我们得承认,这句话的深意,我们并不能完全领会。从创世记一章 2 节可知,地面曾一度为水所覆盖。在第 6 节,圣经说神造了穹苍或天空,将地面上的水和覆盖全地的水气或云雾分开。由此我们可以假定,地球由一层厚厚的水气覆盖,其中并没有生物。穹苍提供了澄清的空间,让生物可以呼吸。创世记一章 9 节载地球记各大洲由海洋所分开;这可能就是 从水而出 的意思(请参看诗二四 2 )。 

  不管彼得这句话在科学上有任何暗示,我们确知道地球是一个充满水分、为云雾覆盖的世界;地球四分之三的表面是海洋,而大部分地方为水气罩 。据现时所知,地球是唯一充满水分的行星,因此也是唯一能维持人类生命的行星。 

  三 6  从创始的时候起,地球就储存了自我摧毁的工具。在地底下的深处有水,海洋中有水,天上的云也有水。最后,神将天上和地上的水都释放了(创七 11 ),大地遭洪水淹没,方舟以外的一切生灵都被消灭了。 

  好批评的人故意不理会这历史事实。有趣的是,洪水之说近年却是他们猛烈攻击的重点。然而,洪水的记录早已留在地壳上,存留于古今中外的传统里,而最重要的,是写在神的圣言上。 

  三 7  神创造这地时,已安排足够的水来消灭全地。同样地,衪也在天地间安排了足够的火来把天地销灭。 

  在这个核子时代,我们知道物质其实是一堆给储存起来的能量。将一颗原子核心分裂,会有大量的能量猛烈地释放出来。因此,世上一切的物质都蕴含 大量的爆炸潜能。现在,主将这一切聚合在一起(西一 17 :“万有也靠他而立”)。只要衪撤回衪的控制,一切的原素都会熔化。在现阶段, 天地 得保存, 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 。 

  三 8  为什么神的审判迟迟还未到呢?首先,我们不应忘记,神不受时间限制。衪并不像我们般活在时间中间。毕竟,时间是由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但神却不受这关系所限制。 

  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衪可以将一日扩展至一千年,也可以将一千年压缩为一日。衪可以将衪的作为分期完成,也可以一气呵成。 

  三 9  神已应许,衪会用审判来为不虔之人的历史划上句号。即使是看来有点迟延,也 不是 由于神并不忠于衪的 \cs9 应许 ,而是由于衪忍耐宽容。衪 不愿 有任何 一人沉沦 。衪所期望的,是 人人都悔改 。祂有意将施恩的时期延长,为了要让每一个人都有得救的机会。 

  以赛亚书六十一章 2 节提到耶和华的恩年和衪报仇的日子。这显示衪喜爱施怜悯,审判是衪不寻常的工作(赛二八 21 )。可以看出,衪将衪的忍耐延长至一千年之久,并将衪的审判凝聚在一天之内。 

  衪在大洪水之前,共等了一百二十年。现在,衪要用火毁灭世界之前,已等了几千年。 

  三 10   但主的日子要……来到。主的日子 指神施行审判的任何时期。在旧约圣经中,这是用来形容神惩罚行恶的人,并向衪的敌人夸胜的任何时间(赛二 12 ;一三 6 , 9 ;结一三 5 ;三○ 3 ;珥一 15 ;二 1 , 11 , 31 ;三 14 ;摩五 18 , 20 ;俄 15 ;番一 7 , 14 ;亚一四 1 ;玛四 5 )。在新约圣经中,这是指分为几个阶段的一段时期: 

  1 .这是指大灾难时期,为期七年,神会在这期间审判不信的以色列人(帖前五 2 ;帖后二 2NU 文本)。 

  2 .这包括衪回到地上来的时候;那时衪要报应一切不认识神和不顺从主耶稣的褔音的人(帖后一 7 ~ 10 )。 

  3 .这是用来指千禧年;那时,基督要用铁杖统治全地(徒二 20 )。 

  4 .这是指天地最终被火销毁。这个正是本章的意思。 

  要像贼来到一样
──彼得后书第3章即是无从预测的,又具破坏力的。 天必……废去 。这肯定是指大气层的天,也可以是指星空宇宙的天,却不可能指第三重天,即神的居所。当天在大响声中废去时, 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 。有形质的是指物质的各个构成部分。所有物质都会在这个类似宇宙核灾的灾劫中被摧毁。 

  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 21 不单自然界的创造物会被烧尽,一切文明的创造也会被摧毁。世上各个名都大城、巍峨雄伟的建筑物,和杰出的科学产品,全都包括在彻底摧毁之列。 

  三 11  到这里,彼得将焦点从好讥诮的人转到圣徒,并极力地提醒他们留心所肩负的责任。 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 。万物都离不开消亡湮没的结局。人类所夸耀、毕生致力追求的事物,顶多也不过在刹那间留存。为追求物质而活,就是为追求短暂的而活。我们不难判断,应将注意力从这世界的浮华事物与玩意儿,转去致力过圣洁和敬虔的生活。应该为永恒而并非短暂的而活,重视属灵而不是物质的事物,选择永存而不是必逝的东西,这可不用多说吧。 

  三 12  信徒也应该有所期待。他们应等候且渴望 神的日子来到 。有人用“加快神的日子来到”这句话来教导说,我们可以藉 过热心坚定的事奉生活,来加快主再来的实现。不过,这教训有两个问题。第一,神的日子并不是主再来的日子。第二,即使两者是等同的,仍有理由怀疑基督再来的时间,会否因信徒的热心程度而更改。 

  神的日子 是指一个永恒的状态。这个状态随 主的日子的最后阶段出现,那时天地都已被废去。 神的日子 是衪得 最后和完全的胜利的那日。因此,这是一个我们应默默等待和热切期待的日子。 

  彼得在谈到 神的日子 时,并不是说一切要到那日才发生,而是说 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 物质并不是等到在 神的日子 时才完全消灭。事实上,这最终的审判必须先发生,然后神的日子才可以来到。 

  三 13  彼得在第 \cs16 12 节劝勉信徒要等候神的日子来到。本节里他们则被形容为等候 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这证明神的日子是指永恒,到那时会有新天新地。 

  在以赛亚书六十五章 17 节和六十六章 22 节, 新天新地 是用来形容千禧年和永恒的。我们知道上述的经文包括了千禧年,因为那时罪仍存留(赛六五 20 ),而且还会有婴孩出生(六五 \cs16 23 )。彼得则用新天新地来单单指永恒;那时候,现有的天地都已废去了。 

  彼得说在 新天新地 里,有 义 居住在其中。现在,恩典藉 义作了王(罗五 21 )。在千禧年里,义要作王(赛三二 1 );在永恒里,义要居住在其中。基督在地上建立千禧年国度时,会用铁杖来统治,也会秉公行义。从这方面看来,义要作王。但在永恒里,就毋须再用铁杖了。因为 义 是自然必然的事。那时候,不会再有罪来破坏这祥和美丽的景象了。 

  三 14  有关新天新地的真理,应能加深我们“向主”过圣洁生活的意愿。这不单是我们应持守的真理,还应该能约束我们。既知道我们快将要站在神面前,我们的内心便应渴望 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 ,在道德上是清洁的。此理应驱使我们致力达到安然的地步,而不是争逐不安。 

  三 15   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 。衪迟迟未施行审判,是为了要让人有足够的机会得蒙拯救。当我们眼见人类的罪恶昭彰时,我们会不期然地问,主还怎能按捺得住。衪的忍耐宽容程度确是叫人惊叹。然而,衪这样是有理由的。衪并不希望看见恶人死亡。衪渴望看见人从他们的恶行中回转并且得救。 

  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 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 。这段提及保罗的话中,有几点很有意思: 

  1 .首先,彼得称呼 保罗 为 我们所亲爱的兄弟 。须知保罗曾在安提阿当 众人责备彼得装假(加二 11 ~ 21 )。显然地,彼得以谦卑的心接受了这次责备。我们应能接受别人的纠正,心里不存任何仇恨。 

  2 .彼得承认保罗写的书信,是神 赐给 他有 智慧 。这肯定地暗示,彼得认为保罗所写的书信是神所默示的。 

  3 .明显地,彼得书信的读者,也读过一封或多封保罗书信。这些书信可能是直接写给他们的,也可能是在周围传阅的。 

  保罗在那一封信中提到 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 呢?罗马书二章 4 节说:“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衪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 

  三 16  保罗在 他一切的信上 所论到的真理,也是彼得在他两封信中所处理的;所论的真理包括重生、基督的神性、衪虽然无罪却受苦、衪代替罪人受死、衪的复活、衪的升天、衪的再来、主的日子和永恒的国度。 

  这些圣经真理中 有些难明白的 地方,例如三位一体、神的拣选与人的自由意志、受苦的奥秘等。纵使我们发觉圣经中有些记载超越我们的理解,也不应感到困扰。神的话语是无限的、不能穷尽的。当我们研读圣经时,我们应信任神是全知的,衪所知的往往是我们永远没法参透的。 

  彼得说 信中有些难明白的 \cs8 时,并不是要批评保罗所写的。并不是保罗的行文风格使人难以明白,而是他所处理的题目并不容易。伯恩斯写道:“彼得所指的,并不是难以明白保罗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困难之处在于他所教导的伟大真理并不容易理解。 22 ” 

  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 并没有凭信心接受这些难明白的真理,反而要 强解 ,以致 自取沉沦 。例如,有些异端将律法强解为得救的途径,而不是用来揭示罪恶的工具。另有一些以受浸为进入天堂的通行证。他们不单强解保罗书信,也强解其他经文。 

  请留意,彼得在这里将保罗的书信与 别的经书一样看齐 ,就是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在当时已有的部分。他承认保罗书信是由神所默示的圣经的一部分。 

  三 17  信徒必须经常防范 错谬 的危险。经常有假师傅混淆并伪冒真理的事实,应足以叫我们有所警惕。毫无戒心的人,容易会受 恶人的错谬 所吸引控制,以致不能在属灵的路上站立得稳。 

  三 18  彼得再一次教导,在属灵的事上不断长进,是防范假师傅影响的最好方法。长进必须是两方面的
──彼得后书第3章在 恩典 上和在 知识 上。 恩典 就是在生活上彰显圣灵的果子。在 恩典 上长进,并不是增加头脑的知识,或无休止地参加活动;而是愈来愈有主耶稣的模样。 知识 是指透过圣经对主的认识。在 知识 上长进,就是更多地研读并服从衪的话语、作为和方式。 

  然而,彼得不打算在劝勉圣徒之后便结束这书信。高潮应是将 荣耀 归给救主。因此,我们看见这段美丽的赞美辞: 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阿们 。毕竟,我们存在的最终原因,就是 要荣耀衪;故此,这结语为这封信作结,是最合适不过的。 

  评注 

  1 (简介)何力生( E. G. Homrighausen ), The Second

  Epistle of Peter, Exposition, IB, XII, 1957 ,页 166 。 

  2 (一 5 )引自作者的朋友奥尔信的讲道。 

  3 (一 5 )蓝斯基( R. C. H. Lenski ),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pistles of St. Peter, St. John and St. Jude ,页 266 。 

  4 (一 5 )这着名的故事经常为人所缕述。例如 S. M.

  Houghton 的 Sketches from Church History ,页 114 ~ 116 。 

  5 (一 6 )李罗伯( Robert G. Lee ), Seven

  Swords and Other Messages ,页 46 。 

  6 (一 16 )当我们用两个词语来表达一个意思,例如“面红”和“耳热”表示非常激烈,这就称为重言法(源自希腊文,即二词一意)。圣经时常用这种表达方式,这里就是一例;我们应懂得这种语文方式。 

  7 (一 16 )洛宾孙( J. A. T. Robinson ), Honest to

  God ,页 32, 33 。 

  8 (一 18 )罗马天主教的传统认为,登山变像的地点是在他泊山,山上也的确建有神坛。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泊山并非高山,但褔音书却说这山是“高山”。此外,在主的时代,他泊山上很可能有罗马兵丁驻扎,所以绝非进行这样私人启示的适当地点!黑门山乃位于加利利的北面,是一座高山,山顶积雪,登山变像的事很可能在这里发生。 

  9 (一 20 )希腊文 epilusis 可以译成“来源”,也可译成“解说”。 

  10 (一 20 )杨庭道( D. T. Young ), The Unveiled Evangel ,页 13, 14 。 

  11 (一 21 )批判性文本( NU )译为“人从神的角度说话。” 

  12 (二 1 )顾思伟( W. A. Criswell ), The

  Evangel, Largo ,

  FL, Nov. 49 ,页 1 。 

  13 (二 1 )费利( Nels Ferre ), The Sun and the Umbrella ,页 35, 112 。 

  14 (二 1 )甘格来( Gerald Kennedy ), God's Good

  News ,页 125 。 

  15 (二 2 )洛宾孙( Robinson ), Honest ,页 118 。 

  16 (二 2 )美国全国基督教协会 , Called to Reponsible Freedom ,页 11 。 

  17 (二 6 )蒲乐克( A. J. Pollock ), Why I

  Believe the Bible is the Word of God ,页 23 。 

  18 (二 10 )美国 Pageant Magazine ,一九六五年十月号。 

  19 (二 16 )蓝斯基( Lenski ), Interpretation ,页 326, 327 。 

  20 (二 17 ) NU 文本缺了“永远”一词,但极相似的犹大书 13 节则不缺。 

  21 (二 18 ) NU 文本为“仅仅脱离的”。 

  22 (三 10 ) NU 文本并不是“烧尽”( Katakae*setai ),而是“被找到”( heurethe*setai ),大概是指“完全坍塌”之意。 

  23 (三 16 )伯恩斯( Albert Barnes ), Notes on

  the New Testament , X:268 。 

  
──彼得后书第3章《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3章-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彼得后书第三章  第三段 预备主来的日子(3:1-18) 

  本章回复到讲论主再来的题目上,并促请信徒应防备那些讥诮主来的人,儆醒等候主来。如此与第1章下半之论题衔接。第2章被放在1章下半与本章之间,更显出本书之主要内容,是要提醒信徒防备那些否认主再来的异端。所以使徒在见证基督再来之真确,又指斥假师傅的种种行事使信徒知所分辨之后,便进而劝勉信徒追求长进,等候主来。 

  一.防备讥诮主来的人(3:1-7) 

  1.该记念的事(3:1-2) 

  1在此彼得说这是他写给信徒的“第二封信”,暗示前书也是他所写,并且这两封信的受书人,可能都是同一班人;而这两封信都是为要“题醒”“激发”信徒的心。“题醒”是说他们并非原本不知道,但虽然知道,却由于人活在肉身中的软弱,很容易忘记主的道,又很容易受现实生活的困扰,罪恶的试探和诱惑,而对于属灵的事,感觉迟钝模糊,因此使徒要题醒他们,使他们对属灵的事,特别是关乎主再来的事,保持经常新鲜的记忆,不是迷惘模糊的情形。 

  基督徒对主再来之应许,应常有清醒的警觉,并且要时常留心思想,正如在本书的1:12使徒已经说明:“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题醒你们。”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也讲过类似的话:“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题醒你们的记性,特因神所给我的恩典,……”(罗15:14-16)。 

  许多人在软弱或受试探时,并非不知道魔鬼的诡计,但虽然知道,却仍需要有人题醒;将他所已知的向他重复提起,他便会因此重新得力,可以胜过试探。当一个人要顺从魔鬼走一条罪恶的路时,在他旁边的人,若肯用爱心把一些虽然是很普通的真道拿来劝谏阻止他的话,也可能在他身上发生意外的效力。因为许多人在受试探时,不是不想拒绝试探,乃是心志不坚,属灵辨别力迷糊;一经有人题醒,便会清醒过来,确切地知道所作的事是错的,并且得着力量顺从圣灵的感动。这就像一个天秤,当善与恶两边的重量都相等的时候,你只要在善的一方面加上轻微的重量,他便会偏向真理的一方面,不至落在罪恶的陷阱中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题醒,并且应当常用主的话去题醒别的弟兄姊妺,正如使徒彼得,虽然已经写过一封信题醒信徒,却仍要再写。 

  “激发你们诚买的心”,“激发”的原文diegeiro{,有搅动之意。我们很容易因物质世界的诱惑与事务之繁忙,使我们爱主的心冷淡凝固,需要人用爱心来激发扰动,将爱火重新挑旺(参提后1:6)。许多时候信徒的心灵会无故消沉、悲观、灰心、懈怠、松弛,便不想在属灵的事上求长进。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因试探而失败,所以我们必须常常亲近主,与弟兄姊妹有属灵的交通,使我们可以彼此受激发,在灵性上不至孤立无援。 

  “诚实”原文eilikrine{,是真纯的意思,英译本作Pure,有加榖物经过筛净之后,所余下的部份,乃是纯净无杂质的。此字新约仅用过两次,除此处外,另一处是在腓1:10亦译作“诚实”。我们的心应当单纯、清洁、诚实、无诡诈,良善而光明、不沾染罪恶;神的话就是要激发我们这样的心,使我们的心,更为纯洁。 

  2本节中使徒提及信徒应当记念的事有三: 

  A.“圣先知豫先所讲的话” 

  指旧约的豫言,亦即全旧约。豫言是旧约启示的中心,虽然旧约除了先知的豫言之外,还有许多关乎历史的记载,但那些历史都是豫表性的,豫指日后要来的基督,所以也含有豫言的成份。并且那些历史的写作,多半也是出于先知之手。所以本句
──彼得后书第3章“圣先知豫先所讲的话”
──彼得后书第3章应当是指全旧约说的。 

  B.“主救主的命令” 

  指主在世时亲自教训门徒的话。比方主耶稣在太24章;25章曾多次、吩咐门徒要儆醒,在约翰11:34,35吩咐门徒要彼此相爱,在马可福音16:14-16吩咐门徒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等。但彼得在这里所指的不会是那样狭义地特指某项命令,而是指主耶稣在世时的一切训诲。 

  C.“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指众使徒所传的真道;特别是书信中的教训,亦包括彼得自己的书信在内。也就是从使徒行传至启示录的新约各卷。 

  所以这应当记念的三件事,实际上就是指全部新旧约圣经。 

  在此使徒给我们看见,可以被列为圣经而具有神的话的权威,又为众信徒所当常常.记念当作一种生活行事准则的言论是什么?就是:旧约先知的话,主耶稣自己所讲的教训和使徒们所传的真道。除此之外,并无任何人的言论及“超然的启示”具有这三方面所有的权威。 

  本节亦显示旧约先知的豫言,主耶稣的命令,及使徒所传的真道,是有一贯性的,是出于同一位作者
──彼得后书第3章神。所以它们是互相衔接,互相补充的。由此可见,关于主再来的真理绝非彼得个人别出心裁的道理,乃是旧约先知和主耶稣自己以及其他使徒所共同讲论的。 

  “记念”不是记起,也不是记住一时便丢下了,乃是常常想念记住;即或从未忘记,仍需常常思想、怀想、谨记在心,这是基督徒对圣经的话应有的态度。 

  2.该知道的事(3:3-7) 

  A.该知道讥诮主来者的道理(3:3-4) 

  3在此一开头就说:“第一要紧的……”,表示主耶稣基督的再来之真理,在圣经全部真理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若要防备异端的迷惑,“第一要紧的就”是要防备那些讥诮主再来的道理。魔鬼在这方面的诡计是:一方面使人不信主的再来,另一面又使那些信主再来的人,妄自推测计算主来的日子,因而闹出许多话柄,摇动人的信心,使主的名受毁谤,又给那些攻击基督教的人更多的藉口。 

  “好讥诮的人”在犹大书18节也提到。他们被称为好讥诮者的缘故,因他们不信主亲口所应许的话说:“我若去为你们豫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3)。和主耶稣受难前在大祭司面前所作见证:“然而我告诉你们,后来你们要有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6:64)。在主耶稣升天后天使也说过类似的话:“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徒1:11)。 

  这等人既不相信主这么明白的应许,只看物质界的情形,便凭自己的意思讥诮那些等候主再来的人,称他们为愚昧落伍,而自以为聪明,其实这等人乃是“好讥诮的人”。 

  “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私欲”在这里的意义是应用于对主的真理的叛逆方面。“私欲”不但会影响人的道德,也会影响人对于主的真道的观点和主张;人若没有信心或体贴肉体,顺从私欲行事,这样即使他在教会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是一个传道人,他的言论和主张仍然很容易受到自己私欲的影响,就会凭自己的意思曲解圣经的道理,为自己的行事掩饰辩护,使人无法谴责他所行的事,反而觉得他也有根据。这样地体贴私欲来讲解圣经的结果,就会使那些原来属肉体、贪爱世界的信徒,在生活行事上,以他们的道理为根据和藉口,而更加放胆地放纵自己了。 

  但这里使徒所说:“随自己私欲出来讥诮说”,是特别指那些对主再来的真理,凭着个人的偏见而批评、讲解。不论他们本身的行为如何,他们是否为自己的行年辩护,但他们这种凭自己的喜好来讲解主再来的豫言,结果便产生出各种的错误,并引起毁谤的话柄。 

  4“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这就是那些讥诮主再来的人理论和根据。他们以为自从远古的历史以来,天然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现象,使人可以看出这世界将到了终结的日子。每日不是照常日出日落,阴雨晴明,四季轮转吗?社会上的人不是照常吃喝嫁娶,忙忙碌碌地生活着吗?他们就凭着这等情形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由此看来从使徒时代开始到现在,那些讥诮主再来的人的理论,都是相似的;并且这类似的不信的表现,和挪亚洪水时代以及所多玛、蛾摩拉的人的不信也是十分雷同,他们讥诮神的审判怎么可能来临呢?但就在他们自己以为平安稳妥时,神的刑罚便来临了(参创19:14;来11:7;太24:32-39;帖前5:3)。 

  今天许多信徒,正在抱着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要等候某些事件应验之后,主耶稣才会来到。例如,最普通的观念以为福音还未传遍天下,所以主耶稣还不会来,其实这种观念并不正确。笔者在一九四三年时在西康一所专科学校读医科,全校只有三个基督徒,我们利用暑假机会作乡村布道工作,专门到偏僻的小村落布道,常常走十几里路才有几家村人,我们深信那些地方必然未听过福音,岂知有了好几处的人,都说他们曾听过福音,原来比我们早几十年曾经有一位传道人到西藏去传福音时,经过他们的地方,向他们传过福音。所以加果凭我们自己的想像以为幅音未传遍,主不会来,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的,我们恨本不能完全确知福音的踪迹曾曾走过什么地方。 

  虽然“福音传遍天下,主耶稣才会来”,这观念出自太24:14;但马太福音24章所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这些话并非指现时代,乃是指后三年半的大灾期开始前的事;那将福音传遍天下的,将会是启示录11章的那两个见证人。那时,基督已经降临到空中,无所谓儆醒等候了。所以我们所等候的其实是“外邦人的数目添满”(罗11:25),亦即神所定规应当得救的人的数目满足,那时基督就要再来;但谁人能够知道外邦人的数目什么时候添满呢?只有主知道。这样我们只能随时等候主再来,并无任何明显的豫兆,可藉以估计主来的时日。我们应当留心使徒保罗的警告:“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侯,灾祸忽然临到他们”(见帖前5:3)。这句话虽然是针对那些直到主再来尚未信主的人说的,但它却说明了主再来的日子并无法估计,可能出乎人意料之外。所以信徒应当时刻儆醒豫备等候主来。 

  B.该知道天地的存废都因神的命令而定(3:5-7) 

  5“故意忘记”,即故意不去思想神的作为,故意不去留意那些足以证明有一位神的事。正如使徒保罗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燿祂,也不感谢祂;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1:19-20)。人的罪恶和骄傲,使人故意不去想到神和神的权能,因而成为对神的事愚顽无知的人。那些讥诮主再来和世代将有结局的人,也是这样。 

  “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天地乃是凭神的命令(话语)而有的。神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神创造这世界时,只不过凭祂口中所说的“要有……”便照祂所说的有了。既然这样,这天地若因“神的命”而消灭又有什么希奇呢?其实今日宇宙所能维持正常的规律运行不息,也正是出于神的命令而得以保持现状的(参来1:3)。 

  “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这一句英文译作andthe

  earthstandingoutofthewaterandinthewater,中文新旧库译本译作“有地从水而出,藉水联结”;是则“从水而出”的意思并非是从水而造出地,乃是将水陆分开而成了地的意思,这样就和创世记1章中神将“天下的水”“聚在一处”而造成水陆的记载相合(创1:9-10)。 

  这里的记载应与创世记1:1-10的记载对照。按创1:1已有了“地”,但那“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被水淹没的。注意,圣经在那里却未说那地是怎样来的,未说明神怎样造了天地。只告诉我们神在那已有而黑暗空虚的地上,造成我们现今居住的世界。 

  6“故此”
──彼得后书第3章表明本节所讲的是根据上节所说的“地”,也就是上节所说:“从水而出藉水而成为的地”。 

  “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这是这两节经文解释的重要关键。在乎所指的“当时的世界”是那一个世界?究竟是指创1:1,2那最初的世界?还是指创6章-8章挪亚时代的世界?倘若是指挪亚时代,则这两节经文的意思是: 

  不但起初的时侯神曾藉分开水陆而造成今日的“地”,而且挪亚时代曾用水审判过这“地”。 

  但若是指创1:1,2的世界,那么这两节的意思是: 

  使徒是在追述神如何凭祂的命令分开水陆造成今日的天地,而且曾同样地凭祂的命今,用水审判了最初的世界(就是在现今的世界之前的世界)。 

  这末后的一种解释,是比较完满的,因为: 

  1.这解释与上下文的讨论相合,上文一直在讨论神最初的创造如:4节
──彼得后书第3章“万物从起初创造的时侯仍是一样”,5节
──彼得后书第3章“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 

  而下文7节所说:“但现今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显然也是指神在创世记1章中的命令,而绝不可能指挪亚时代,其实上下文均未提及挪亚的事。挪亚洪水并不是世界完全的毁灭,神并未在挪亚洪水之后有另一次的创造。挪亚洪水实际上只是对叛逆神的人的一次审判,把人类引进一个新的开端而已,并不是完全的毁灭。 

  2.这解释与创世记1章的记载相合。我们所住的这个世界是曾经受过一次大审判而被水淹没的。按创1:1,2说:“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这正是受过审判被水淹没的情形,而不会是神起初创造的天地(创1:1上)。全能而喜爱光明的神绝不会先行造出一个空虚黑暗的地,然后慢慢把它改好,除非那地曾经过破坏和审判。 

  所以使徒在这里所讲的,正好解释了创1:1,2的地为什么会成了空虚混沌的,就是因为神曾经用水审判了当时的世代的缘故。 

  7“但……”
──彼得后书第3章表示以下所讲和上句的意思不同或相反。“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这意思就是,虽然神曾用水淹没了起初的世界,但对于现今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神的审判尚未到,仍然同样是凭着神创造世界时的那些命令而存留,直到结局的日子来到。现今世界能以保持现状,天然界的各种规律能以正常地运行不息,都是因神的命令而保持的。 

  “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本句指出“不敬虔之人”是必要受审判的。神已经为他定了一个“遭沉沦的日子”(参徒17:31),那日子也就是神要毁灭这世界的日子。使徒要提到这件事的意思是要说明主怎样审判了当时的世界,又必然会审判现今的世界,则主耶稣再来的应许自然是真确的了;因为主耶稣的再来和这世界末了时,不敬虔的人遭沉沦,都是相继发生的事。若主耶稣尚未再次降临,则在主降临以后才来到的世界末日也就不能发生了。 

  由“用火焚烧”,可见将来神审判这世界所用的方法不再是水淹,乃是火烧。这可能因为神曾经与挪亚立约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的缘故(创9:11)。在使徒写这书信的时候,提到神要用火焚烧这个世界,是令人无法相信的;但现今由于核子弹的发明,这世界将会由火焚烧以致毁灭的结局,乃是十分可信的了。在此再一次证明圣经的话是出于神的启示,不是常人的智慧所能创作的。 

  本节亦助证上文第6节所说的“当时的世界”是指创1:1,2的世界,因为那里是讲到最初的世界的受审判,本节则论及现今的世界将受审判。使徒引用最初的世界的审判,以证明现今的世界亦必受审判是十分自然而合理的;因为它是同一性质的世界的结局;但如果第6节的“当时的世界”是指挪亚时代,则挪亚时代的审判就不同性质,因为挪亚时代的审判并非世界的一种最后“结局”,只不过像所多玛、蛾摩拉二城的毁灭一样,是要“作后世不敬虔人的鉴戒”而已(彼后2:6)。 

  二.豫备主来的日子(3:8-13) 

  本段的主要意思是解明主耶稣为什么还未第二次降临,并劝勉信徒不可因主来的迟延而放松自己,应当时刻儆醒,等候仰望主的日子来到。这些劝勉反映当时信徒对于主耶稣再来的应许的迟延发生疑惑。当时的假师傅显然充份地利用这一点来摇动信徒的信心;直到今日,信徒仍会因为屡次听闻主快再来的警告,却末见主降临,因而对主再来的应许发生疑惑,甚至对整个信仰埋下不信的种子,因而给异端摇动他们信心的机会,生出各种有关主再来的错误道理。在此彼得的讲解可分为四点: 

  1.主看千年如一日(3:8) 

  8“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表示彼得在此所讲的信息,并非那些信徒所不知道,没有人可记住他们还未知道的事,是那些信徒忽略了所已经知道或听到的事。这不可忘记的事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这句话是引自诗90:4,摩西祈祷的时候说:“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加夜间的一更。”但彼得将摩西祷告中所说的话,再加以推广,将反面的意思也表明出来。主不但有千年如一日,亦看一日如千年。表示主在时间方面,不像人类那样受一定时间次序的限制,不论是需要一千年才成功的事,或只需一日便可以成功的事,在祂都是一样的。祂在成就任何事情上并无时间方面的困虽。所以我们不能用我们对于时间的观念来推测神的作为,以为神必须在某一时间限制之内完成某等事件,否则便会太迟或无法完成祂的旨意。我们并没有神的能力,更不能用时间限制神的作为。 

  有解经者引用本节经文解释圣经中的日子,将圣经中某些日子解为一千年,这不会是使徒的本意。彼得绝无意思把这句话当作我们解释圣经中其他日子的原则,以为我们可以随便把这原则用于圣经所记的某些日子,而把那些“日”解为“千年”。这样必会发生许多错误和混乱的。 

  例如有人引用本节解释创世记1章中的六日就是六千年,我们撇开创世记1章的六日是否六千年的问题不谈,但这样的引用实在是“大胆”的,不稳当的。为什么创世记1章中之六日必须引用这节经文来解释?是否圣经中其他的日子也可以同样引用?引用圣经是要有需要引用的理由的,其实与其引用本节的日子,以解释创世记中的六日,无宁按本节的精义说明这位全能之神,可以将一个长时期才能成功的事,在一日之间成功,同时又能使祂一日之间所成功的,包含着需要有长时期累积才能成功的功效,以致人们去分析研究祂那一日所成功的事时,以为那是必须经过长久的年日才能造成的。 

  这又有什么希奇呢?因为“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人们用自己的时间观点去推测这位超时间、超空间之神的作为,是何等愚昧和可笑呢? 

  引用圣经解释圣经诚然是好的,但必须留心所引用的经文是否可以作为其他经文的解释,若是盲目引用,或牵强附会,就比不引用经文更坏。因为,它不但将一处经文作错误的解释,还将所引用的另一处经文作错误的引用,结果,使人对圣经的认识发生更大的混乱。许多异端道理也都强调“以经解经”,但却不照正意引用经文。末世基督徒实在应当“慎思明辨”(参林前14:29),切勿囫囵吞枣,不分黑白,才不致被“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了(弗4:14)。 

  2.主迟来的缘故(3:9) 

  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这里所说的应许,不是指一般的应许,乃是特别指有关主要再来的应许,如约14:3;路21:27-28;路22:29-30等类的事。这些应许所以未立即成就,并非因祂耽延,乃是因祂的宽容。 

  注意:“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使徒这两句话有为主耶稣辩护的意思。不要以为主再来的应许迟迟未实现是主那方面的耽延,其实不是主那方面误事耽延或失信,乃是主要“宽容你们,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主耶稣未能快来对这世界施行审判之故,并非不愿照祂的应许快快实现祂所说过的话,乃是由于主的慈爱心肠,不愿那么快收回人人都可以悔改的机会,乃愿每一个应得救的都早日悔改归主的缘故。 

  “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这句话显然不是对基督徒说的。但注意:“乃是宽容你们”的“你们”,却当是指受书人
──彼得后书第3章信徒,而不是指未信的人,因使徒在书信的开端已经说明:“写信给那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这样,难道信徒还未确定是否得救,未知会否沉沦吗?不然彼得把这两句话“乃是宽容你们”和“不愿一人沉沦……”
──彼得后书第3章合在一起说,便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说出神对罪人的心意是愿意每一个人都能悔改,不愿一人沉沦,所以基督徒应当体会主的心,趁主未来之前,尽量引领沉沦在罪中的人悔改归向神寸;另一方面也说出,神不但宽容罪人,让他们仍有机会悔改,其实更是宽容基督徒,使他们仍有可以引领罪人悔改的机会,不至空手见主。 

  所以本节的主要用意,是以信徒为对象;使徒警告信徒不可怪责主耽延未来,而以为主的应许不可信,其实乃是主宽容他们自己,仍给他们事奉主,为主尽忠的机会。信徒应当赶快趁主耽延的时机,洁净自己,热心救人,以免辜负了主“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的心意。 

  3.主来像“贼”(3:10上) 

  10上这句话在圣经中已提及多次(参太24:43;帖前5:2;启3:3;16:15)。为什么使徒说主的日子像贼来到一样?在此应注意“日子”二字,而不应注重“贼”字,彼得讲这比喻的重点是取意于时间方面的难以预料。“贼”的来临,不论在什么时侯,总是选择最难被人料知的时间,以便使人难以防备。照样,主耶稣再来的日子,也是人所无法逆料或豫算得来的。 

  关于这一点,主自己在世时已讲得十分明白。祂说:“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太24:36)。所以任何人,用任何方法去计算主来的“日子”或“时辰”,都必然是错误的,不论人们宣称如何得着超然的灵感与启示,但它们若与圣经的明文相冲突的,就显明是错误的。 

  总之,基督徒对于主再来的态度,应当保持时刻准备好的状态,以等候那随时会再来的主。 

  4.主来与世界末日(3:10下-12) 

  10下 “那日”是指世界的末日,因下文所说的是关乎世界的最后结局的事;所以这“那日”与10节首句的“主的日子”不同。“主的日子”是指主耶稣的第二次降临,这就从“要像贼来到一样”(对照太24:43)便可以肯定。但本节中的“那日”却是指旧天地的最后毁灭,因为下文明明的说都要被烈火销化(参启20:15;21:1)。 

  按事情发生的次序来说:主的第二次降临,离开世界的最后结局最少还有一千年的间隔(启20:6-15)。但彼得在这里是概括地豫指未可见的将来的事,所以在时间的程序方面是笼统说的。正如我们在回溯以往的历史时,在时间方面常是按整个时期来说,我们会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事放在一起说。照样,“主的日子”和“那日”虽然同属末后一段时期的事,却是彼此相差了一千年。 

  “天必大有响声”,这句话似乎表示那使这世界上一切“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的,可能是由于一种猛烈的爆炸而引起的焚烧。“大有响声”暗示那种爆炸是属于类似现今核子弹爆炸而引起的威力,或更甚于现今人类所有最具威力的武器的某种天然的爆炸,也可能是直接出于神超然的能力所发出的毁灭力量,正如神毁灭了所多玛,蛾摩拉那样。 

  11“这一切既都……你们为人该……”,使徒指明这世界的最后结局,将必毁灭而归于无有;其目的却不是要引起信徒的悲观的人生观,乃是鼓励他们;既知道这物质的世界的虚空和最终结局,就当热心地为那永存的灵界的事物,积极进取,行事为人竭力追求圣洁和敬虔,以求在永世之中有真实的“财富”和荣耀。所以基督徒的轻看世界,绝不是一种消极的道理,乃是以轻看世界的精神,努力从事于那些可以存留到永世的事物;这就是基督徒的世界观。 

  12“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这“神的日子”似乎是指世界被火焚烧之后,一个新的天地将要开始的那日子(启21:1)。在那新天新地中,神要亲自与人同住,并将一切更新(启21:3-5)。 

  “那日天被火烧……”,原文的“天”ouranoi是多数式的。这样所谓“天”的意思不是单指地球上的人所见的“天”,乃是指全宇宙,或包括若干星球。这样,将来更新的天地,并非仅限于地球,也可能是整个宇宙的更新。 

  基督徒应当切切仰望神的日子的来临。认识这世界的虚生和短暂,就是我们爱慕、等候、切望属天的祝福和进步的力量和理由了。反之,信徒既已知道这世界的虚空和只是暂时的存在,而仍贪图这至暂至轻的快乐,忽略了天上的福气,便是无知而愚顽的人了。 

  “有形质的”,原文stoixeia英文译作elements,即“元素”或“原质”;有人以为这可能是暗指原子弹。但按全句的意思,这里不是说这“有形质的”要怎样去毁灭别的,乃是说它将要如何被毁灭。是有形质的都要被镕化,却不是有形质去使别的物质镕化。无论如何,这说明了将有一种彻底的毁灭,会临到这世界;其毁灭之程度,甚至最小的单位也不存在。 

  5.主来与新天新地(3:13) 

  13这应许在旧约先知书中曾提及。“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耶和华说: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样在我面前长存,你们的后裔和你们的名字,也必照样长存”(赛65:17;66:22)。 

  按启21:1在白色大宝座审判之后,这旧天地就要过去,另有新天新地将要出现。在新天新地中一切都是“义”的,没有罪恶和痛苦的存在。那时,神的应许便完全实现了。 

  新天新地之“天”原文是多数式,即“诸天”之意。本节“我们照祂的应许”与第4节“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成强烈的对比。不接受基督为救主的人,无法“照主的应许”逃避最后的审判,也没有进入新天新地的盼望;但基督徒既是相信且以主的应许为根据的人,就当“照祂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的来临。使那可怕的世界末日不是成为我们的末日和灾祸,乃是照着主所应许的盼望真正实现。让我们不听人的话,乃是照主的应许等候主的降临罢。 

  “有义居在其中”,这“义”一方面可以指神的义,或一切承受了神的义的人(腓3:9),亦直接指耶稣基督本身,因基督就是“那义者”(徒7:52;约一2:1;3:7)。新天新地的最大特点是有基督住在其中,成为新天新地的中心(参启21:22-27)。 

  三.最后的劝勉
──彼得后书第3章结语(3:14-18) 

  使徒彼得在反覆讲解基督再来的真确并反驳假师傅及异端的错误道理与虚妄的行事之后,便开始结束本书的教训。在他的结语中,劝勉信徒五件事: 

  1.劝勉信徒追求圣洁(3:14) 

  14“……你们既盼望这些事”
──彼得后书第3章“盼望”这字的原文是prosdoko{ntes,其字根prosdoko{有等候及寻求的意思。在新约圣经中共用过十三次,有许多次都是译作“等候”(太11:3;路1:21;7:19,20;8:40;徒10:24),有两次译作“想不到”(参太24:50;路\cs312:46),另有两次译作“指望”(路3:15;徒3:5),又有一次译作“悬望”(徒27:33),“想”(徒28:6)及一次译作“盼望”。所以,所谓“盼望这些事”就是等候,想望,寻求这些事的意思。信徒既然盼望等候上文所说有关主的再来,并照主的应许住在新天新地……这一切的事。这样,我们应当有怎样的行事生活,与我们心中的盼望相配合?应当“殷勤”。这是本书第三次提及殷勤。第1章有两次,即第5节及第10节,一这是本书莒欢用的字。 

  “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彼得后书第3章本句说明所当殷勤的是什么事,就是追求在灵性生命上长进圣洁,有完美之见证,不给人有毁谤的把柄,在生活行为上不留污点,使主的名受辱,这样就可以坦然无惧地安然见主了。 

  2.劝勉信徒要以主的忍耐为得救的因由(3:15上) 

  15上本句中的“得救”是名词,“长久忍耐”是指上文主耶稣对这罪恶世界的容忍,并未立即降临且立即拖行审判而说。使徒的意思是:我们不可因为主还未照祂的应许再来,而怀疑主应许的真确。反倒要以主这样的“长久忍耐”宽容这邪恶的世代,仍然留给他们有悔改的机会,看为是一种“拯救”;因为主的迟延忍耐,乃是世人可以得救的根本原因,否则,世人早应灭亡了。 

  3.劝勉信徒勿强解经文(3:15下-16) 

  15下 “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彗,写了信给你们。”彼得称保罗为所亲爱的兄弟,显示他与保罗之间并无任何成见。证明他尊重保罗从神所得的启示,认为保罗所写的书信,乃是照神所赐给他的智慧而写的;换言之,是由神的灵所默示的。所以使徒彼得在这里的话证明了保罗的书信具有圣经的权威。 

  注意彼得曾受保罗当众责备(加2:14-15)。彼得身为教会领袖,其传道资历比保罗更高,曾有三年多的时间,跟随主耶稣的左右,且在十二使徒中居领导地位;但他受了保罗的责备之后,并未存记在心,却反在自己所写的书信中,证明保罗所写的书信是从神启示的。彼得这种态度,表现他有顺服真理的心,在自己有错失时,愿意谦卑地接受弟兄的规劝或责备,并不凭血气或存偏见,恶意攻击自己所不喜欢的人。他乃是存善良的心,喜欢其他被主使用的人受信徒的尊重。 

  16在“他一切的书上也都讲论这事”,这里的“这事”大概是指上文所论有关主再来的事;保罗所写的书信,虽然不是每封信都是专门讲论主的再来,但毫无疑问的,他的书信中是常常提到主的再来的(例如罗8:23-24;林前3:10-16;4:1-5;15:51-54;林后4:14-18;5:10;弗4:30;腓3:20-21;西3:4,24-25;提前6:14-16;提后4:6-8;多2:11-13……),而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更是完全以基督的再来为中心信息的。所以在保罗的书信中,只有腓利门书未明提将来的审判及主再来的事,但其中的教训实亦包含信徒准备迎见基督的精神了。所以彼得说:“他一切的信上也都讲论这事”。 

  当然彼得所说的一切书信是指当时已通行各教会之保罗书信。按保罗所写的书信,最早的是豫言书,即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其次是教义书如加拉太书、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等,再次是监狱书信如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等;较本书更迟的是教牧书,即提摩太前后书及提多书等。按时间之先后而论,豫言书既写得最早,通行之范围谅必最广。正与彼得说:“他一切的信中也讲论这事”相合。况且彼得在本节中的重点不在“讲论这事”,乃在“照着所赐给也的智慧”,证明保罗的讲论是出于神的智慧。 

  “信中有些难明的”,这些难明白的是指保罗书信中的那些地方,无法断定;但大概也是关乎主再来方面的。当时可能有人强解保罗的书信,像随便讲解其他经书一样,所以彼得在此用了十分严重的话说;“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加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警告那些随便用己意强解圣经的人。 

  “就自取沉伦”,暗示使徒所注重警告的大概是关乎救恩方面的基本要道。基督的再来,是救恩要道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基督若不会再来,我们的得救便只有一半。这等人既然凭自己的意思讲解关乎救赎的道理,以至自己走差了路,结果便自取沉沦;又为自己加增许多罪人,使许多人随着他们走入歧途。信徒应以他们为警戒;若对圣经难明之处,有所不明,宁愿存着客观、等待、继续寻求明白的态度,也不可随私意强解,以免自己走错了,也将别人陷于错误中。 

  4.劝勉信徒应慎防谬解圣经的人(3:17) 

  17 “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既然知道这些事,就当防备。”上节彼得说那些强解圣经的人,是自取沉沦,本节提醒信徒应防备这等人,以免受他们的影响。主耶稣在世上时,也常豫先将可能发生的事指示门徒。例如关于有假先知,假基督起来显神迹等类的事,主明明地对门徒说祂是豫先提醒他们防备
──彼得后书第3章“看哪!凡事我都豫先告诉你们了”(可13:23)。在此彼得亦豫先将那些强解圣经的人的错谬豫告信徒,使他们在心灵上有准备,以防备人的错误。其实若我们不是豫先知道有假师傅谬解圣经的道理,固然很容易不加提防地受了迷惑,接受了他们的教训,但我们仍当注意,纵然知道了有这种危险,受了主耶稣和使徒的提醒,若不时刻儆醒谦卑,在真道上长进,或因看见各种不同的异端混杂难分,或因教会中有关圣经真理的讲解意见不一,因而以为厌烦,疏于戒备,便可能从自己坚固的地步坠落了;我们应当持守自己所信的,并继续在主的话语上追求更深切的认识,好叫我们能在主的真道上坚定不移。 

  5.劝勉信徒应在恩典和知识上长进(3:18) 

  18“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使徒在上节只不过消极方面劝告信徒防备传错误真理的人,不要被人诱惑;本节则从积极力面,在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恩典”乃是自白的赐与。神多赐恩典,我们就多蒙恩;神若不多施恩,我们怎样多蒙恩?但彼得却要信徒在“恩典”上长进,其实使徒的意思是要信徒在接受主的恩典上有长进,在支取主的恩典方面更为老练,在信心的容量和谦卑的深度上有长进。使我们能更多地领悟神的恩典,更多得着主的恩典,更不因为多蒙恩而骄傲,更知道如何倚靠神的恩典,和对于神的恩典有更迫切需要的感觉。这“恩典”是我们认识神并在生命上长大所必需的。 

  “知识”指对真理和对神的认识方面。属灵的经历和真理的知识应当并行前进,然后才能住真道上坚固。真理的知识要有属灵的经历才有价值,而不至于变成一种属“头脑”的理论;属灵的经历亦需要真理的知识,才能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中,不至受情绪的影响或人的情感所表现的各种现象所支配,以致走出神旨意之外。 

  主耶稣所给的恩典,并不是使人可以懒惰取巧,真理的知识也不是让人因而骄傲自足,它们乃是叫我们互相配合地在神的引导中长进。这就是彼得对信徒的劝勉,却也是一项“祝福”。 

  “愿荣耀归给祂,从今直到永远。阿们。”这一切恩典和知识的长进都有一个中心,并不是为使任何人(包括那在恩典和知识中长进的人自己)得着荣耀,乃是要使荣耀归与神。使徒这样地写信劝勉信徒,也不是为他自己的成功,或使他在属灵方面的成就与地位,保留在信徒心中,受他们的尊重,乃是要神得着荣耀,又使信徒为着那可以存到永远荣燿中的事而生活。 

  “从今直到永远”,这是“荣耀归给祂”的一个不变的“定律”,从今直到永远之中,并无任何的间隔,可以让荣耀归给别的人。“荣耀”应当不断地归给祂,没有任何理由会因人属肉体的侵占而间断,祂是唯一可以不断承受荣耀而不会骄傲的一位。从今直到永远地将荣耀给祂,是我们等候祂的再临应有的态度。 

  问题讨论 

  末世讥诮主来的论调主要的理由是什么?怎样防备或抗拒这种论调? 

  解释3:6的“世界”指什么时候的世界?什么原因? 

  3:8下的正意是什么?能否应用来解释其也圣经中的日子? 

  3:9下“乃是宽容你们”的“你们”指谁?对全节的解释有什么重要教训? 

  为什么说主来像“贼”?在福音书什么地方也提过? 

  “有义居在其中”这“义”所指的是什么? 

  “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怎样解释? 

  彼得证明保罗的书出于神的启示有什么教训? 

  怎样在“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彼得后书第3章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彼得后书第3章-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彼得后书第三章   宣道原则(三 1-2 ) 

  这一段经文里面,彼得很清楚地表达出他对宣道原则的了解。 

  (一) 重复的重要性 :他深信若要人紧记某些信息的话,不断重复该信息是不可或缺的。保罗写信给腓立比人的时候曾表示,他重复地将某些话告诉他们,于他并不为难,对他们却是妥当(腓三 1 )。不断地重复教导,是使孩童能紧记某知识的最佳方法。这里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反省的地方,就是我们不知不觉地倾于好听新奇及新鲜的信息,将那些重要应不断重复的永恒真理,却置之度外,不闻不问。对某些食物,人可百吃不厌;这些 养生的食物 \cs8 是身体必须的,人每天皆吃而不厌,如米饭等是。同样地,有某些重要的真理是必须重复的,不应将之置诸九霄云外而忽视之。 

  (二) 提醒的重要性 :新约圣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宣道与教导的重心不在于介绍新约的真理,而在于提醒信徒已知的真理。摩法特引用尊信博士的话说:‘人应多被提醒过于被传授新知识;这意见经常被忽视。’希腊哲人谓:‘时间会冲淡一切。’这就将人类的头脑看为如一石板,而时间就如一块海绵,将石板上的资料慢慢地擦去。我们千万不要忽略提醒信徒们已知真理的重要性。 

  (三) 嘉奖的重要性 :他要激发信徒们诚实的心。诚实一词的希腊文是 eilikrine{s 。意义有二。第一,筛去糠使谷物不含杂物。第二,某物清纯无任何杂质。柏拉图用同一个词语
──彼得后书第3章 eilikrine{s dianoia
──彼得后书第3章来指 清纯的理智 ,即不受感官所影响的理智。彼得用这话来鼓励其信徒们那未受异端所污染的心思。这就如他在对他们叮咛谓:‘你们真是热心的好信徒
──彼得后书第3章你们只要紧记这事实便足够了。’传道人应时常嘉许其信徒;别经常以他们为败坏的罪人而严苛之。相反地,应时常嘉许他们,使他们觉得前途光明而努力向前迈进。千万别使他们觉得自己有如垃圾,只配被焚烧;应使他们觉得自己为陷落泥泞中待救的珠宝,充满希望。韩奇( Donald

  Hankey )谈及一位‘受人爱戴的队长’,人皆乐意追随他。他与追随他的众之间有一股不可抗拒的默契,即他们深信自己的潜质必能实践,因为队长也对他们具如此的信心。信任他人比轻视他人,更能获人拥护而有事半功倍之效。 

  (四) 经文连贯的重要性 :他认为经文有一个固定的型态;圣经是一本以基督为中心的书。旧约预言基督;福音书则记载耶稣基督的言行;而使徒们就是一向人宣扬基督福音的使者。 

  否认主的再来(三 3-4 ) 

  最令彼得担心的,是异端人士不信耶稣的再来,他们质问道:‘耶稣再来的应许在那里呢?’这是希伯来人用以表示被置疑之事物根本不存在的语句。玛拉基先知时代的恶人问道:‘公义的上帝在那里呢?’(玛二 17 )。外邦人向诗人讥诮地间道:‘你的上帝在那里呢?’(诗四十二 3 ;七十九 10 )。耶利米的敌人凶猛地说:‘耶和华的话在那里呢?’(耶十七 15 )。以上的例子皆明显地表示问题中被置疑的人或事皆不存在的事实。彼得那时代中的异端份子不相信主耶稣仍会再来的事实。以下我们会讨论他们不信的理由,及彼得的反驳。 

  彼得的对手们不信主再来的理由有二(第 4 节),他们问道:‘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他们不信的第一个理由乃是:主再来的应许迟迟未得应验,或许这事永不会成为事实。第二个理由:他们的列祖已经逝去,但万物与起初被造的时候仍是一样,这便引致他们强调宇宙是静止平稳的,任何不寻常的事件,如主再来,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宇宙中发生。 

  彼得的反驳也有两点:他先针对上述第二个不信的理由(第 5-7 节)。他反驳的理由乃是:这宇宙根本不是平稳安全,静止的,因其一度曾被洪水所毁,而第二次遭火焚的刑罚行将降临。 

  彼得反驳的另一个据点则记载于第八至九节。敌对者认为主再来既迟迟未得应验,便宣称耶稣必不会再来。彼得的反驳有两个重点: 

  (甲)我们应以上帝的立场来看时间:在上帝看来,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 

  (乙)上帝迟迟末有行动并不表示祂已经忘怀一切。事实上,这正表示上帝的恩慈。祂耽延日期,为的是要让罪人有机会悔改及寻获救恩。 

  彼得在第四节写出其结论,主的再来即将降临,届时恐惧与毁灭必速临,整个宇宙将会被火熔化。 

  最后,他又向其信徒们作出实际的要求,若我们知道主耶稣即将来临,恶人即将遭毁灭,那么,我们过圣洁的生活,使我们免受将来的浩劫。主再来是鼓励人行善,过优美基督徒生活的动机,也是预备人迎见上帝的动力。 

  这便是本章经文的大概,以下让我们仔细地逐段分析。 

  洪水灭世(三 5-6 ) 

  彼得第一个论点是说这世界并不是永恒不变,永远保持现状的。他的意思乃是古代的世界被洪水所毁,现今的世界行将被火焚化。这段经文的详尽内容却很难解释。 

  彼得说,这地是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根据创世记的记载,在起初的时候,渊面黑暗,即到处都是汪洋一片,而‘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创一 2-6 )。世界乃是从一片混沌的汪洋中而出。再者,这世界也是藉水而得延续,因为生命要靠天雨维持得生。彼得的意思乃是说世界乃是从水中被造,也靠水而维生;故此,古代的世界也被水所毁灭。 

  再者,为了要澄清本段经文,我们要稍微了解洪水故事的演绎流传。彼得后书及犹太书中记述洪水故事的资料,并不是直接从旧约而来,乃是从以话书而出。在以诺书八十三章三至五节中记载以诺看见一个异象:‘我在异象中看见天倒塌到地上,而塌陷了的天地则完全被地狱深渊所吞噬。’洪水故事后期的增添则谓洪水不单灭绝了恶人,更将天地也毁灭了。故此,彼得的警告或许可以改写如下:‘你说世界现状与古代没有两样,故此,将来没有什么变动吗?你的概念完全根据一个不改变的宇宙观,这想法是完全错了,因为古代的世界从水而出,藉水而维生,尚且被洪水所毁灭。’ 

  或许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古代的传说而已,对今人毫无关系,这样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当我们将一些古老的犹太传说,后代所增添的资料删除的话,我们便可以获得一项真理:假如我们以雪亮的眼睛读历史,在其中我们一定可以看见道德律运行不息,及上帝如何与人交往的过程。着名的历史学者佛路德( Froude )说历史有如从远古传来的声音,到头来恶人遭恶报,善人得善报。当克伦威尔( Oliver Cromwell )为其子理察( Richard )安排教育课程时曾表示:‘我要他念一点历史。’事实上,历史的课题清楚地表示宇宙中有道德律,凡破坏这律的,必自取其咎。 

  烈火焚世(三 7 ) 

  彼得深信古代的世界既被水所毁灭,而现今的世界必被火熔化。他说一切‘还是凭那命’,意思是说旧约论述过去洪水灭世,也警告今人谓现今的世界将被火焚毁。有许多旧约先知所说的话必定荡漾在彼得的脑海中,如约珥看见上帝将来必降血、火、烟柱于地上(珥二 30 )。诗人也看见一幅图画,即在上帝降临以先必有烈火出现(弗五十 3 )。以赛亚论及吞灭的火焰(赛廿九 6 ;三十 30 )。耶和华必在火中降临;祂在一切有血气的人身上,必以火与刀施行审判(赛六十六 15 , 16 )。那鸿则描述山被熔化,地也在祂面前被焚毁;上帝的烈怒如火般倾倒而出(鸿一 5 , 6 )。玛拉基则以烧的火炉来形容耶和华降临的情形(玛四 1 )。若以字面的意义来看这些先知们所说的,那么,彼得预言世界将被火焚化的资料则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呢! 

  斯多亚学派也有世界被火焚的说法;整个过程是非常冷酷无情的。他们认为宇宙是有周期性的循环;就是一切皆会被烈火焚化,而一切皆从开始,与以前的模式毫无两样。他们更有一个很古怪的想法,就是在周期循环的末期,各行星的位置刚巧与世界开始时完全一样。屈西坡( Chrysippus )表示‘这现象便产生烈火和毁灭一切存在的物质。’他继续说道:‘事后,宇宙又重新被立,与先前的绝无二样……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及每一个人都会再一次与其亲友共同生活。他们将会尝同样的经历及活动。各城乡皆被重建,与先前的一样。宇宙如此的重造,并不只是一次,而是继续不断重复的
──彼得后书第3章甚至是永恒无限的……因此世上并无新事物,一切皆是旧事物的绝对翻版。’历史有如一永不止息的巨轮,罪恶的重现,人类的悲苦及错谬连绵不断
──彼得后书第3章这是人类头脑所思考出来的最冷酷的历史观。 

  我们必须紧记,虽然犹太先知们及彼得皆深信这世界将被上帝的烈火焚化,但结果并不如斯多亚学派所主张的那般无情冷酷,及永恒的重复;相反的,圣经深信在毁灭之后,有一新天新地出现,因为有一个世界是永不会被毁灭的;这便是上主的新创造。先知们所想像的,并不是旧世界消逝而带来的悲痛,而是新生所引致的一阵痛苦。 

  上帝的耽延
──彼得后书第3章恩慈彰显(三 8-9 ) 

  本段经文中记载了三项使人心灵得喂养的真理。 

  (一)上帝对时间的看法与人的看法不同。正如诗人所说:‘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诗九十 4 )当我们想到世界千百年的存在时,我们很容易便陷入一切事物皆虚幻的感觉之中;当我们想到人类进步的缓慢时,我们便很容易壮志消沉,嗟叹不已。当我们想到宇宙中有一位上帝,在永恒中工作,这无疑令我们心灵顿畅,趋向安泰。只有以永恒的眼光衡量一切,才可看见事物的真相与价值。 

  (二)时间使是机会:正如彼得所说的,上帝宽容等候,为的是让世人再有悔改的机会。每一个新的日子都是上帝恩慈的彰显,这是装备自己的良机;是服务大众的好时光;也更是亲近上帝的绝佳时刻。 

  (三)上帝不愿一人沉沦,就是新约一贯的信息。保罗说:‘上帝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罗十一 32 )提摩太前书宣称‘上帝愿意万人得救。’(提前二 4 )以西结听见上帝如此问道:‘恶人死亡岂是我喜悦的么?我不是喜悦他回头离开所行的道存活么?’(结十八 23 新译本) 

  圣经不断地将光明的盼望照耀在人间,我们不难相信这位爱世人的上帝,总会设法使全世界最终归属于祂。 

  惊惶的一天(三 10 ) 

  毫无疑问的,人总是以本身所熟知的资料来论述或评论其他事物。这正是彼得所做的,他以旧约中耶和华的日子的教义,来论述新约有关耶稣基督再来的教义。 

  主耶和华的日子是先知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犹太人将时间分成两个世代
──彼得后书第3章就是 现今腐败 ,无可救药的世代;及将来上帝 荣耀辉煌的世代,两者间的转变 是如何形成的?首先要了解的,乃是这转变绝不是靠人为的努力,或不断进步发展可达,因为这世界正在迈向灭亡。犹太人认为达到转变的途径只有一条,即直接的介入。上帝介入的时刻,他们称为耶和华的日子。这日子是如贼一般悄悄地来临;当那日宇宙必被粉碎,罪人的审判、毁灭也必迅速施行;故此,这是一个充满恐惧的日子。‘耶和华的日子临到,必有残忍、忿恨、烈怒;使这地荒凉,从其中除灭罪人。’(赛十三 9 )‘耶和华的日子将到,已经临近。那日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珥二 1-2 )‘那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难困苦的日子,是荒废凄凉的日子,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番一 14-18 )‘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珥二 30 , 31 )‘天上的众星宿都不发光;日头一出,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我万军之耶和华在忿恨中发烈怒的日子,必使天震动,使地摇撼,离其本位。’(赛十三 10-13 ) 

  彼得及许多新约的作者们,皆以旧约中描述耶和华日子的资料,来解释新约中耶稣基督再来的概念。 

  他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字眼,来描写天必大有响声( roize{don )废去,这字是形容飞鸟在空中飞翔的声音,利箭在空中划过的声音,或火烧森林时火焰啪的声音。 

  我们不必以字面的意思来了解这些画面,因为从彼得的描述中,我们已经体会了他对主再来的观感:对那些敌对基督的人来说,那日是大而可畏之日。 

  我们必须紧记另一事实,就是有关主再来的概念充满很多难题。虽然如此,但有一点事实是绝对真确的:有一天,上帝会介入每一个生命之中;有一天,我们都会悄然逝去。为了那一天,我们应该不懈地预备自己。我们或许会想主再来是将来必成之事;又或许将之束之高阁而不闻不问;但,我们绝不能逃避上帝进入我们存在之中的事实。 

  道德的动力(三 11-14 ) 

  彼得非常重主再来所引起的一股道德的鼓动力。如果这一切事情必定会发生,而世界正在迈向审判,很明显的,人应该过一个敬虔圣洁的生活。如果将来有新天新地出现,而且只有义人可居住其中,毫无疑问的,人必定会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预备自己,使自己能居住在新世界之中。摩法特认为彼得的想法乃是:‘放弃主再来的盼望者,道德必日趋腐败。’彼得这想法是对的,如果没有主的再来,如果万物及整个创造皆漫无目的地飘浮,那么,生命也如浮萍之飘流不定。这正好是异教徒的观点;如果世界及个人的生命除了死亡之外而毫无其他目标的话,某些生活的态度似乎是绝不可避免的;这些态度也成了异教徒众的标语。 

  (一)如果没有将来,人便可随意尽情享乐,因此便产生如下的铭言:‘你我皆虚无,有生气者则应尽情吃喝享乐。’ 

  (二)如果生命无寄托,人便会变得对事事皆漠不关心。如果生命的尽头是完全的毁灭,人又何必斤斤计较呢?在这种情形之下,有些人或许觉察不到自己被灭绝的境地。因此便产生如下的铭言 : ‘过去我并不存在,现在也是虚无;我根本觉察不到什么,为何又要劳心费神呢!’ 

  (三)如果生命毫无寄托,至终只有死亡灭绝,世界如浮萍之飘流,人便有一种迷失的心态。如此,人不再以自己是一旅客自居,因为他没有方向,只有在迷失中飘浮,不知道从何处来,也不知道将往何方。这样便产生了如迦立马库( Callimachus )所说的铭言:‘迦利达( Charidas ),下面到底有什么?’‘只是一片幽冥而已。’‘是否有通往上面的路呢?’‘谎话连篇。’‘普卢托( Pluto )又在何方?’(普卢托是冥府之神)。‘一切都是空谈而已。’‘这样可糟透了,因为我们已经失迷了。’假如生命中毫无目标,连异教徒也感到一种难忍的煎熬。 

  假如我们将一切直喻从主再来的教义中挪去的话,一项感人的真理便摆在我们的跟前:生命是有方向的
──彼得后书第3章假如生命中缺少这一个信念,生命中便毫无寄托而死气沉沉。 

  促主再来(三 11-14 )(续) 

  这一段经文还有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真理,彼得认为基督徒(不只)可以热烈地等候主再来,更可以促使主快快再来。新约也教导信徒应如何行,来促主快再来。 

  (一)藉祷告,耶稣教导我们祷告说:‘愿你的国降临。’(太六 10 )基督徒诚心所发的祷告可以促使王老早临。这样的祷告起码有一个果效,就是那诚心祷告的,必定会打开心门,让王进入其中。 

  (二)藉宣扬福音:马太福音记载耶稣曾如此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廿四 14 )末日来临之先,世人应有机会听福音及信靠耶稣。教会对外宣教的活动也是促使主快再来的动力。 

  (三)藉悔罪及顺服:这是彼得最重的信息。犹太拉比们有两句谚语:‘人的罪拦阻了弥赛亚的来临,如果犹太人肯诚心悔罪一天之久,弥赛亚必定来临。’另一句话的说法不同,但意义却一样:‘如果以色列严谨地遵行律法一天之久,弥赛亚必定来临。’藉诚恳悔罪及完全顺服的心,人便向主打开心门,让祂进入掌权,这便在全地上促使主快再来。我们应紧记:正是我们冰冷的心肠,和不肯顺服,拖延了主的再来。 

  谬解圣经的人(三 15-16 ) 

  彼得在这里谈及保罗所传的正好与他不谋而合。他或许是指保罗同意他的说法,就是主既然快要再来,基督徒应过圣洁的生活以预备自己。更有可能的,乃是他指保罗同意他所倡导的,就是上帝忍耐不施刑罚,并不是上帝漠不关心,相反的,上帝乃是给人机会悔改相信耶稣基督。保罗评击一些人,说他们藐视上帝的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上帝的恩慈是领人悔改的(罗二 4 )。保罗三番四次地谈及上帝的宽容忍耐(罗三 25 ;九 22 )。人绝不可利用上帝忍耐等候的宽大心肠作为犯罪的藉口,应以之为悔改归正的机会,这一点事实是彼得与保罗两人绝对同意的。 

  这一段经文曾提及保罗及对他的评语,故此,在解释上引起非常的难题。加尔文也根据这一段经文来强调本书并非出自彼得手笔的说法,他认为彼得绝不会如此批评保罗。以下让我们仔细思考这一段经文。 

  (一)我们知道在那个时候,保罗的书信已被教会广泛地传诵,甚至已经被收集,且出版成书,留传甚广。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保罗的书信在主后九十年在以弗所被收集,出版成书。这也就表示彼得后书不可能在主后九十年以前成书,故此,彼得绝不可能是该书的作者,因为彼得在第一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已经以身殉道了。 

  (二)我们知道保罗的书信已被认定为圣经的一部分,谬解经文的人则无耻地加以歪曲。这便证明彼得后书的时代背景,正值早期教会的历史已经踏上稳定成熟的时期了,因为保罗的书信一定是经过一段很长的时期才会被教会接纳为圣经的一部分,与旧约圣经一般地带有权威。 

  (三)我们很难根据这段经文来衡量本书作者对保罗的态度。比格认为这话带有嘉许或警惕的意味!事实是不可抹杀的,即保罗遭受其他闻人一般的命运,被他人猛烈抨击,也与那些无视危险而宣扬真理的人同受无情的逼害。有些人则认为保罗是一位伟大的危险人物。 

  (四)保罗书信中有些资料令人难以明白,故此,有些不学无术的人便加以曲解。‘难以明白的’希腊字是 dusnoe{tos ,是用来指发布神谕的意思,希腊的神谕是很难明白的。有一典型的例子,谓有一君王在出征之前求特尔菲神谕指示前途,而他所得的神谕乃是:‘如果你出征的话,你将会摧毁一大国。’这王便看这神谕为佳兆,预言他会克胜敌人;但,结果却大败而退,使自己的国家遭遇毁灭。这便是古代神谕因混淆而引起的危险。彼得正是用这一个字来描写保罗的书信,他的意思乃是其中有些资料有如混淆神谕般难以解释。 

  彼得不只说保罗书信中有难以解释明白的地方,他更表示人会因曲解而有自取灭亡的危机。保罗对恩典的教义,则被人曲解为犯罪的藉口(罗六)。保罗对基督徒自由的教义,却曲解为胡作非为的藉口(加王 13 )。保罗对信心的教义,却被谬解为基督徒的行动是无关重要的,这可以由雅各书中可见一斑(雅二 14-26 )。 

  彻斯特顿( C. K. Chesterton )曾比喻正统有知行在狭窄的山脊上一般,只要向任何一个方向踏错一步,便会粉身碎骨。耶稣是上帝,也是人;上帝是爱与圣洁;基督徒同时活在今生与来世之中。过份强调任何一面的真理都会使异端乘机而起,一发不可收拾。生命中最悲惨的,莫过于人曲解圣经真理以作妄行非为的藉口,而不以真理为上帝带领前途的明灯。 

  根基与成长(三 17-18 ) 

  彼得以基督徒生活的特色作全书的总结。 

  (一)基督徒是已经预先被警告了:这句话的意思乃是说他不能再以毫不知情为藉口。他知道正途并知道它的赏赐;他也知道谬道及往其中直奔的危险。他不应该以为基督徒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已经事先被警告,谓基督教是一十字架,备受多人攻击及误解。事先被警告,是使人预先准备妥当,这便给我们带来无比的责任,因为那知道正途而偏行错谬的,必受加倍的刑罚。 

  (二)基督徒有生活的基本原则:他必须被建立在信仰上,有某些事情是基督徒必须确知的。艾基( James Agate )曾表示他的头脑并不是一张铺盖,日复一日地被整理摺叠:相反的,他的头脑对某些事情的了解已经根深柢固,不可更改。基督徒生活中有一些不可妥协之处;有某些信仰的根基是绝不可更改的。基督徒应永远相信‘耶稣基督是主’(腓二 11 );再者,他更不应忘记其生活与信仰必须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三)基督徒的生命应不断地成长:基督徒生活中不可妥协之处,并不表示是僵死的,相反地,基督徒必须每日皆能经验恩典的奇妙,在恩赐上不断迈向成熟之途。基督徒必须每日更深入基督的奥秘之中;高耸的大厦必须有稳固的根基;树之能结果,枝叶繁盛,皆因其有粗壮深扎地下的根。基督徒的生命必须稳立在坚固的根基上,如此才可往下扎根,往上结果。 

  全书以荣耀永归基督作结。
──彼得后书第3章《每日研经丛书》 

……圣经注释本章结束

圣经书卷列表:
更多关于: 圣经旧约   彼得后书   彼得   保罗   再来   的人   使徒   基督   圣经   先知   经文   日子   世界   书信   信徒   基督徒   旧约   耶稣   恩典   自己的   荣耀   这是   是指   的是   上帝   他们的   基督教   都要   福音   洪水   标题   新约
返回顶部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