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十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第十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0:1-42 这段经文整理了耶稣立十二门徒,并差遣他们出去传道时所讲的教训。依据马太编辑法,属第二段讲道(可6:6-13;路9:1-6)。在第三次加利利事工初期,耶稣差遣十二门徒,这与日后在犹大地差遣70个门徒的事件(路10:1-24)相区分。耶稣在公开事工期间,曾亲自带领门徒行走各地,作出以神话语养育门徒的表帅,实施有生命的门徒训练。现在,将门徒直接差遣到传福音现场,收到了:①福音事工的扩张;②同时在现场训练门徒的双重效果。这种派遣门徒的属灵意义同样适用于现今的我们身上。即现今的信徒也是到地极见证主的门徒,应当主动训练门徒。
10:1-4 这是特别拣选十二门徒的场面。关于十二门徒的职分请参照徒6:6的“使徒的职分”。
10:1 给他们权柄:在这里我们再一次领悟到耶稣是超越伟人的伟大之神。伟人虽可以深深感化人,从情感上影响他人,但不能如此将自己的权柄与能力赐予他人。根据这一事实,我们知道此时神按需赐能力给信徒,因此当赞美颂扬主名。
10:5-42 耶稣赐给即将踏上传道之旅的门徒的教训,它不只局限于十二门徒的传道旅行,也适用于今日我们的门徒生活与传道旅行<28:16-20,门徒的职分>。本文可分成三部分:①传福音的对象只局限于犹太人,与十二使徒的传道旅行直接相关(5-15节);②耶稣复活升天后,通过使徒们的受难,福音传到外邦人之中(16-23节);③这适用于生活在完全的新约教会时代的一切基督徒,即对今日的我们的教训(24-42节)。徒1:8中也非常明确地记录了福音的扩张、展开渠道,即犹大——撒玛利亚——地极。
10:5-6 耶稣将传道地区暂时仅限于犹大地,有以下三种深意:①首先向犹太人彻底传播对弥赛亚的宣告之后,使已受旧约启示的他们起传道事工的中轴作用(罗1:12,15);②当时的使徒尚未成熟到离开本民族将福音传给其他民族的地步;③指出了福音传播的顺序,如光从近到远一样,先从家庭出发,传播到邻居,民族,以及世界各地(罗1:6)。撒玛利亚人(王下17:24,撒玛利亚;约4:4)。
10:7 天国近了:(12:28)。
10:8 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这句话令使徒们提升自己的态度和本质,并彻底认识到所传的福音与所行的权柄并非属于自己。即匆用神为传福音而赐的权柄满足自己的私欲。此处的“白白地”并不是“毫无价值”之意,而是“不索取代价只是作为礼物”之意。“不要把珍珠丢在猪前”(7:6)的话语,更加清楚地解释了其意。
10:10 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这句话并非意味世界雇用关系中多得少付的劳资关系,也适用于传道者。这一点教训我们主的仆人并非锦衣玉食的贪婪者。所以神作为这些仆人的主人,必供应的,并且信徒亦有义务供养他们。虽然神在这世界上给他们的是最小限度的,但在天国里将以至大至高的来赏赐他们。
10:12 要请他的安:依据平行经文(路10:5),我们可知道这句问候语是“愿这一家平安”。这反映了常常求神赐真平安的犹太人的意识(民25:12),同时也象征着耶稣本身。因为耶稣赐真平安给世上的人(约14:27)<撒下20:9,圣经中的问候方式>。
10:14 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这是法利赛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外邦人的村子后,出来时所作的象征性动作。这表明除掉在宗教上被定罪的外邦人的影响力,同时也表明自己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然而,现在耶稣却反利用这种行为,以他们的方法告诉他们不接受福音的人与福音的救恩没有任何关系(徒13:51)。
10:16 你们要灵巧象蛇,驯良象鸽子:“灵巧象蛇”是在古代中东几个文化圈中常用来表示“慎重且有分辨力”的俗语。但是若“灵巧”中缺乏纯朴,就易堕落为狡猾。因此使徒们不仅要灵巧,也要驯良。另一方面没有灵巧的“驯良”易转化为无知或愚蠢。如羊一般的耶稣的门徒,在狼群中完成使命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则必须得灵巧,同时若不想过于机灵或自私,则必须如鸽子般驯良。事实上要协调这两方面颇费一些精力,但耶稣的教训中很多地方都要求作到这一点。
10:17 要防备人:福音书中的“人”多指不认识神或与神敌对的人(8:27;10:32)。即指那些不能分辨神道的人,因此告诫使徒要防备他们。公会:此处的公会是指与地方会堂有一定关系的下级法院,审判较小的诉讼案件,若判有罪,就实行笞刑<申25:1-3,圣经中的刑罚种类>。
10:18 侯指当时的罗马帝国直接派遣到各殖民地的地方行政、司法、军事长官。<徒 绪论,罗马行政及军队制度>君王指在罗马帝国的认可下,得到传统统治的地方土豪势力。若17节主要指来自民间的教权主义,及文化上的逼迫,18节则基于权势的政治性逼迫。
10:19-20 这并非指圣徒像被鬼附的人,失去自我意识,成为被圣灵操纵的机器,而是指圣经要赐他们灵感与智慧的应许。事实上,纵观教会2000年历史,就明白教会之所以如此复兴,并非靠着人的力量,乃是因着圣灵藉着圣徒所彰显的能力。因此真正的圣徒和主的仆人应作到以下两点:①即使处于逆境之中也当靠着话语,不惧怕;②明白复兴乃是靠着神的话语,从而不将复兴之功归于自己。
10:23 以色列的……人子就到了:这是圣经中的难解经文之一。综合几种观点,这节经文不同于24:30;25:31;26:64等,是耶稣作为审判者第一次登场,即对拒绝福音的犹太人的审判,A.D.70年左右发生了耶路撒冷和其圣殿完全被毁坏的事件。耶稣虽然一次性地审判了犹太人抵挡福音,但并不是完全灭绝他们。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参照罗9:6;11:1。
10:24-25 即使学生的知识高过老师,学生仍是学生。明确学生与教师关系的就是师生之间的秩序,这也是学生当从的道理。耶稣之所以说这些话是为了让门徒们认识到身为老师的耶稣也受到了被称为别西卜的凌辱与逼迫,身为门徒的他们当下悲壮的决心面对更大的逼迫。
10:26-27 这些经文带有特别浓厚的末世论性预言教训的色彩。即因为人都听不明白,就要误解,所以只告诉你,但等到我死而复活后明白了这一切,也能公开地彻底地传扬福音。从这节经文我们认识到我们背负着在光明之处勇敢宣扬福音的时代使命。
10:28-31 耶稣在前面(24,25节)已经向门徒们预告传福音的使命必然伴随逼迫<耶37:15,神的仆人与逼迫>。这部分涉及到对那些逼迫的解决方法:①耶稣并没有要求门徒当拥有超自然的特殊能力,从而一举击灭逼迫者;②也没有要求门徒应以大无畏的悲剧性勇气坚持自己,直面死亡;③反而教导他们传道当忍耐到底,即使因迎面而来的逼迫而产生本能的恐惧,深信应许永恒祝福我们的神,必掌管人生的一切。因此当以信仰理性来克服一切困难。
10:32-33 认与不认:可以在以下两方面成为衡量圣徒是否拥有信仰的标准:①这可能成为与生死有关的逼迫的关键;②“认”并非出于一时冲动的“认”,而是根据信仰的属性,应该在整个生活中具体地实践出来。前者正如无数宣教士所展现,通过决定性信仰的公开承认,带来了殉道者个人的祝福与教会的复兴。后者即使是不处于穷途末路的危机中,适用于所有圣徒。就是说“认”并不止于口头上的认(7:21-33)。事实上连彼得也曾先后三次否认耶稣,但最终还是悔改在整个生活中活出承认耶稣的人生,从而成就了信仰的成功(26:69-75)。
10:34-38 谈论纷争而非太平的34节,赞许家庭的分裂而非和睦的35-37节,强调痛苦而非平安的38节,不称颂生命只高歌死亡的39节,乍一看这些与经文中的普遍真理相矛盾。但这只是通过反论的形式强调无论何时,跟随主的门徒职分是比任何事情都急切、重要、高尚。就是说圣徒可以为和平,平安,生命和家庭抛头颅,洒热血,但倘若这些成为执行门徒的职分的绊脚石,则就当果断放弃。耶稣通过这样一筹莫展的境况,更加深刻地教训门徒职分的重要性<28:16-20,门徒的职分>。
10:40-42 这段经文是差遣使徒之际耶稣教训的结语,也是祝福的部分,从蒙召后去传道的传道者与接受所传之道的被传道者两种立场来理解的:①耶稣对准备随时面对患难与逼迫的门徒们并不是只是说祝福将临到你们,而指出接待你们的必有赏赐,以此坚固了使徒的信心。②耶稣从非传道者的观点应许因传道者所传的并不是他们的学说或能力,归跟结底是传耶稣的名和爱,因此接待传道者就是接待眼所不能见的耶稣,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义人所得的赏赐”。同时,天国的祝福不同于有限的世界上的财物,是无限扩展,扩张的,因此本质上是分享和共有的对象。所以圣徒当成为因施与也蒙祝福,因领受也蒙祝福的天国的传道者。从这一观念出发时,传道者才能避免利己的私欲,将一切献给教会,甚至不惜自己的钱财、名誉、时间和生命,成为真正的工人。关于赏赐请参照启22:12中“救赎的赏赐”。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