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西番亚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西番亚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西番雅书相关章:

西番亚书

注释

一1标题

耶和华──以色列立约之神(出六2-6)──是这预言的终极来源。作者在此用了极普遍的词汇,称之为耶和华的「话」;而宣讲耶和华这信息的人是「西番雅」。他的族谱在先知书中是最长的(参耶三十六14),远溯至犹大国第十四任君王希西家(主前716至687年;参导论)。作者把这不寻常的详尽家谱放在这里,目的可能是要避免人误会西番雅的父亲是来自埃提阿伯(希伯来文是古实);这国家是书中神谕针对的其中一个对象(二12)。依照规定,埃及人与埃提阿伯人的第三代子孙才可加入以色列群体(申二十三7-8)。

不过,更可能的解释是作者欲说明自己与其正义的君王先祖的连系。由于在约西亚王之前的君王犯错连连,这点便显得特别重要;而约西亚王与希西家同样是忠于耶和华信仰的(参导论)。

一2-6神的审判

在标题之后,作者不再赘言,马上写下耶和华宣告的恐怖信息,是关乎悲惨的审判的,这审判不单包罗整个世界(2-3节),更特别针对犹大和她的首都耶路撒冷(4-6节)。耶和华不是在遥远的地方操纵此事,而是亲自伸手攻击。

一2-3

耶和华在此警告说,祂要「从地上除灭」所有先前的创造物,包括:「人和牲畜,与空中的鸟、海里的鱼」。从列出的项目看来,神是要把整个创造除灭。这些项目的表列次序与创造时的原本记载是刚好倒置的(创一20-28),而且这毁灭更甚于洪水火灾(创六至九),因为在此连鱼类也感受到神燃烧的愤怒。整个大自然的创造都因人类的罪而受苦(参罗八20-21),而人类在此更被圈点出来,两次提及,被形容为引动神震怒的「恶人」。他们将要被「剪除」或灭绝(4节;参王上九7);「剪除」一词原本是指违法者所受的死刑(出三十一14),用在这里与上下文配合,甚为贴切。

作者向读者保证这里严厉的说话是千真万确的,因为「这是耶和华说的」(参一10,二9,三8、20)。祂不单说话,而且必然要付诸行动,从「我」字在原文2至4节中出现6次便可反映出来。

一4-6

纵然整个创造都要受苦,但犹大和她的首都耶路撒冷特别被圈点出来。他们是神的约民;是自愿与神立约,向祂誓忠的,他们要负更大的责任。神的子民在万国中为首,在阿摩司书一章3节至二章16节中亦有相似的说法。耶稣曾把这思想演化成一个普遍的原则;祂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神要向以色列「伸手」,不是像以前那样伸手帮助他们(例如申四34),而是要惩罚他们,有点儿像亚伦向埃及伸杖发动十灾一样(出七19)。

从「这地方」(若不是指耶路撒冷本身,就是指圣殿,圣殿确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或居所;申十二5)被挪去的人,都被列出他们的恶行。有些仍敬拜「巴力」,「巴力」这称号原意是主或主人,这称号不单用于异教神明身上,同时也用于耶和华身上(出现在代上十二5的名字「比亚利雅」,名意是「耶和华是巴力」)。神在此谴责的可能是他们敬拜迦南人的生殖神哈特(Hadad)(参士六25;王上十六31、32,十八章),或是亚述神明彼勒(Bel)。有些人认为约西亚在主前621年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已完全遏止了异教敬拜,但事实上还有「剩下」的人仍在拜巴力,证明这刚开始的改革运动已经开始奏效,却仍未大功告成(参导论)。「基玛林的名和祭司」(新国际译本作:异教和拜偶像的祭司;王下二十三5)也被除去,甚至他们的名字亦被删除。他们敬拜的对象是「天上万象」(参申四19;王下二十一3-5;耶八8),以色列人应该知道天上万象都是耶和华的创造物(创一14-17)。

宗教混合(syncretism)又是另一个问题。第5节的希伯来文说这些人指着他们的王玛勒堪起誓,可能是指这些人不单敬拜耶和华(以祂的名起誓),而且也同样对待祂在地上的代表人。虽然这种做法在以色列中找不到甚么证据,但是在古代近东其它地方却很流行。另一方面,这节经文亦可能是指玛勒堪(即米勒公,和合本、新修订标准译本、七十士译本以及其它译本都如此翻译),也就是亚扪人的神明(王上十一5、33)。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综合以上两种解释:这些人虽然表面上敬拜耶和华,以祂为王,但骨子里却是服在异教的米勒公的权势之下。姑勿论如何,这里所描写的是子民含混的敬拜,把真神和无价值的混在一起(出二十3),正如杰里迈亚书指责的一样(耶二12-13)。耶和华对犹大人转离真理,跟从虚谎,感到十分惊讶。

一7至三8那日的审判

灾祸的警告引进了末日的最后审判,这题目成为本书以后经文的主题(参导论)。这日子以双重性质出现,既是痛苦的审判日(一7至三8),又是福泽和希望的日子(三9-20)。它的影响波及列邦(一14-18,二4-15)和犹大(一8-13,二1-3,三1-7);涉及迫近的历史事件(二4-15)和末期的巨大变动(一14-18,三8-13)。这日是「耶和华的日子」,因为只有祂在其中行事,不但以圣洁的能力和正义行事,同时也施行慈爱和恩典。

一7-13犹大受审判

一7

作者嘱咐我们闭口,「在主耶和华面前」(参哈二20)「静默无声」。在母亲的怀抱中,人可以感到满足安静(诗一三一2),但是这里的滋味却不一样,这里的静默是指受造物在宇宙的创造主、护佑者、审判者面前的敬畏。正如法庭开审,法官上庭,庭警宣告「众立」时,所要求的尊敬一样。现在耶和华要来临了,「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了(参14节;赛十三6;结三十3;珥一15;俄15),众人要肃静。

耶和华为这日子的来临已亲自作了准备,从这节经文的行动和8、9、12、17、18节的「我」字可见。祂像一位祭司把「祭物」或祭祀的筵席预备好(参耶四十六10),祂也把祂的宾客「分别为圣」,预备作特殊的用途(参利二十一8;撒下八11)。作者在此语带相关,使读者领悟到所邀来的宾客要不是预备好参加祭筵,就是成为祭物。那些与耶和华为敌的人,将要成为祂审判的祭物。

一8

同一日,就是「耶和华献祭的日子」,第一个审判要临到国家的首领,皇室和随从「外邦」风俗者;「穿外邦衣服的」很可能是指随从外邦宗教风俗者(参王下十22)。约西亚的名字没有提出来,或许这段写于约西亚在位早期,他的政权仍由其它官员操纵(王下二十二1),而这里所指的便是这些官员。

一9

显然另一宗教上的腐败行为是「跳过门坎」(这词在旧约中单用于殿宇;撒上五4-5;结九3)。此处的意思最可能是指非利士人的异教风俗,他们认为人不可踏在大衮神庙的门坎上(撒上五4-5),这也是渗入以色列之耶和华信仰的异教习俗之一。另一解释是以此节经文的下半部来解释上半部,依照这解释,此处所谴责的不是宗教上的腐败,而是社会经济上的罪行。首领本应以正直公义的律例来保卫社会,但他们却以强暴(参哈一2-3)和诡诈行径充斥王宫。不管我们采纳哪一种解释,作者在这经句里表明耶和华并不以这些罪行为小过,祂看其分量与上述引致洪水时代「还原到创造之前」的罪同等(参一3;创六11)。

一10-11

作者以地理环境来表达耶和华的日子之审判。耶路撒冷三面环山,所以从北面进取比较容易。故此「商民」多以此为天然的贸易路线,军队攻城也同样从此入手。此处所提及的首两处,地点都是可考究的。「鱼门」可能是城北的主要城门(代下三十三14;尼三3);「二城」(即第二城)或作新城在圣殿以北,顾名思义,这是新近加建的部分(王下二十二14;尼十一9);「山间」是一般的形容词,但亦有可能指城北一处地形;「玛革提施」(和合本的音译,意思是臼砵,参新国际译本附注)是指城内市中心的商业地带,这名字反映这区域坐落在凹陷的地区,可能是特别挖掘成臼砵状的地方(参士十五19;箴二十七22)。

有一严重的灾祸临到这些地方的居民,以致他们哀号、悲鸣。「大破裂的响声」在别处也被译作悲哀的呼叫(例如赛十五5;耶四十八5),正好与此处的上下文吻合。部分的灾祸与经济破产有关,此处又见外邦坏影响的另一例证,因为「商民」一词直译是「迦南人」,他们以行商的才能出名,后来以「腓尼基人」的名字著称于世。

一12

耶和华好像警察突击检查赃物一样,要来一次挑灯「巡查」。祂的目标不是寻找诚信的人(参耶五1),而是要捕捉那些不讨祂喜悦的人,向他们施惩罚。这些人的罪不是公然行恶(4-11节),而是不去行善,完全自满自足。先知以酿酒的过程来作比喻,酿酒时较重的杂质若不把它搅动,必沉淀在底。这些沉淀,就是「渣滓」,可产生凝结作用,把整酒弄得不能饮用。这等人否认神的作为,他们的冷漠被神定罪,正如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斥责这世代所言:「在这世代中,我们最要痛悔的,不是坏人所犯的恶行,而是好人保持可怕的沉默。」

一13

神将要显明这些冷漠的富人过往所做的是何等的错误。他们扭曲了以色列历史观最基本的神学根基,就是神主动介入人类历史,带来祝福与审判。将神学扭曲的罪至少与错误的行为同样严重,他们的惩罚是被挪去他们得权势地位的途径(申二十八30-42;摩五11;弥六13-15)。

从新约的观点,透过基督来看神的爱,很容易使我们忘记神的性情中还有圣洁和公义的一面。在旧约中,神的恩典源源不绝地赐给那些遵行祂的启示和旨意的人;而在新约中,祂神圣的愤怒也不会向那些背弃启示的人隐藏。假若人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没有表现出与神旨意相称的行为,尽管有神子民的身分,也不足以抵挡祂的怒气,这情形就像神在西番雅书中对待冷漠的犹大人一样。

一14至二3耶和华的日子

西番雅在此开始用诗的形式来描写耶和华日子的灾祸。这日子不单影响祂自己的子民,甚至祸延整个世界。若说在这日子里神单单赐福其子民以色列,却审判敌对神和祂子民的人,这说法就未免太天真了(参摩五18-20)。以色列忘记了拣选也附带着责任(摩三2),与神和好的关系不是建立在其出身的国籍,而是建立在其服从的态度上。如果选民不尊敬神,他们也要像外邦一样受苦;正义的人,不管他是甚么种族,也一样可以蒙福。这日子的双重意义和普世性,在主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时将达致巅。这耶和华日子的终极来临(帖后二2)亦将会是普世性和带着双重意义的(太二十四3-33;启十九至二十二)。

一14-18普遍的征兆

第14-16节「耶和华的大日」必要来临,「临近而且甚快」,这主题对先知来说是很重要的(参7节)。他警告的不是远在将来的日子,而是目前;它也不是能以欢呼心情来迎接的日子。勇士的痛哭和呼号(或是杀人流血的呼号,或是恐惧惊惶的呼号)将会为这局面加添混乱。

作者以一连串的短句来描写这恐怖的日子,这些句子分成6部分,对应起初的6个创造日。从耶和华的角度来看,这日子是充满「愤怒」的(参结七19;何五10;哈三8);至于它对人的冲击,先知则用5对同义词来描写。人的情绪是「急难困苦」,加上物质上的损失:「荒废凄凉」;还加上心理上的压力:「黑暗幽冥,密云乌黑」。在阿摩司眼中,这是神审判的征兆(摩五18-20;参赛八22;珥二2),同时也令人联想到创造以前的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创一2);那时神大能的光还未照射其中。这一切恐怖景象,加上「吹角吶喊」,是神显现的典型描述。神这位全能的创造主、宇宙的审判者,要对抗祂的创造物(参出二十18;申四11),甚至坚固城也不能拦阻祂。

第17-18节耶和华把这审判带给人的后果活画出来,目的是要使观众震惊。领受盟约作一生引导的人要如同瞎子行走,这是盟约本身保证的咒诅,当他们不守约时,这咒诅就要临到他们(申二十八28-29)。代表人类生命的「血」(利十七11)要被倒出,如同多得不值钱的「灰尘」(参王下十三7;亚九3)。人不能以「金银」赎出审判,这些金银可能是指他们为自己聚敛和滥用的财富(11、13节),或是指以金银包裹的无用偶像(参赛三十22;结七19-20),后者似乎可能性更高。神强烈地要确保自己作以色列的创造主、救赎主和盟约主人的独特地位;子民对异教的兴趣挑动了神的忌怒,引致祂「愤怒如火」(参申四24),不单烧灭以色列,甚至殃及世界「全地」(参2-3,三8;彼后三10-12)。人不能预期再有警告,因为终局会突然快速来到。这悲惨的预言很快就在犹大实现;先知在生之年就是主前587年,耶路撒冷和圣殿就全然被拆毁。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圣经   注释   本书   谱系   基督徒   推断   参考资料   所列   文摘   道尔   犹大   耶和华   的人   耶路撒冷   先知   他们的   日子   迦南   原文   以色列   经文   是指   希伯来文   导论   译本   圣经   这是   敬拜   祭司   本书   西亚   偶像   巴比伦   注释   点此   在此   都要   是在   二十   外邦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