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亚书第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西番亚书第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西番亚书第一章
西番雅书
一1~13
审判犹大
一1 年代与家谱 卷首语将本卷日期定于约西亚王统治年间(主前640~609年)。因为约西亚年幼登基,一群祭司与宫廷官员摄政治理犹大,直至主前六二二年(参:王下二十二1)。因为在被掳前后有不少人名叫西番雅,加上一个简短的族谱,能更清楚指明是谁领受这些神谕(比较马里泥版与艾萨克哈顿的亚述年表,将先知的名字附在预言上的类似作法)。
一4 约西亚的改革 本节描述的敬拜礼仪紊乱以及拜偶像的情形,是约西亚在主前六二二年以后(见:代下三十四章注释)采取改革行动的先声。当约西亚成功地洁净圣殿、消除外邦神祇,是打着重新守约的旗号而做(见:王下二十三24~25)。八十年前,希西家王也推行过类似的改革(王下十八4)。两次都是因为亚述王朝势弱,促成犹大这种小国在政治与信仰上独立。
一5 敬拜天上万象 指的是星象神祇(太阳神、月神以及特别是我们称之为「维纳斯」的金星。这些神祇的巴比伦名字分别为「沙马士」、「辛」、「伊施他尔」),普遍见于所有远古宗教。这些神明主掌历法、时间、季节、天候,是众神之中法力最高强的,睥睨众生,赐下占卜的征兆。主前第二千年纪末叶,有人搜集了星象兆头,制作成七十块泥版,以《埃努玛、亚奴、恩里勒》为人所知。近东人编纂、征询这些资料有一千年之久。从以色列出土的该时期印章得知,这些星象神祇很普遍。美索不达米亚星相学家认得不少星座(很多也传至希腊,不过与今人的认知不同),但是还不知有黄道十二宫。进一步资料请参:历代志下三十三5的注释。
一5 摩洛 请参:利未记十八21与申命记十八10。很多学者认为摩洛是冥界的神,其敬拜仪式可能源自迦南,主要是拜死去的祖先。主前第八世纪的腓尼基碑文提到,西利西亚人(Cilician)与其敌人打仗前,献祭给摩洛。
一8 外邦衣服 犹大已经被外族统治(亚述、埃及、巴比伦)一百多年,因此犹大政府官员为了讨好宗主,采取他们的穿著方式与文化习俗,也就不足为奇。但是犹大与巴比伦在这一时期的穿著,没有完善的文字记载,因此无从详加比较。两个民族的服装差异可能包括件数、风格、材质、织布与染色的手法。后来在希罗时代,有采用外族衣着的例子。大祭司耶孙强迫耶路撒冷的贵冑戴上与希腊神赫米斯(Hermes)有关的宽边帽(马喀比二书三12)。
_
赫米斯的大理石像
一9 跳过门坎 当时的门坎通常是一块石头,横亘于门口,稍微高于地面。朝外的方向有一些孔,可以卡住门,而门坎的高度也可以防止门摆动的太厉害。入口常被人视为神圣又危险的地方。按照迷信说法,跳过门坎会让徘徊于门口的鬼魂进来。这种迷信的看法风行于近东、远东、叙利亚乃至中国。不过,古时这方面的信息却十分稀少。
一10 鱼门 耶路撒冷有很多城门,供各区居民进出。鱼门是北面城墙的出口,就在哈楠业楼以西(尼十二38~39)。考古学证实鱼门是建在从圣殿到便雅悯山丘的地脊上。至于名字,可能是源自推罗商人在那里所建立的鱼市场(见:尼三3)。
一10 新区 (新译;和合本:二城)耶路撒冷的这一区是希西家修建城西山区的防御城墙时所建(代下三十二5)。玛拿西在位之际,似乎也补修过这些墙(代下三十三4)。考古学家阿维加德(Nahman Avigad)发现了一道二百二十五呎长,二十四呎厚的主前七世纪城墙。当时很可能环绕着整个西部山丘地带,作为城北额外的保护。
一11 市集区 (NIV;和合本音译为「玛革提施」)先知呼叫耶路撒冷的每一区轮流哀恸,西边市集区(或作「臼状区」)的人要大声哭号。根据该希伯来字 maktesh(「碗」或是「臼」,见:箴二十七22),该区可能位于泰路平山谷的洼地,在主前七世纪已经围于城墙内。
耶和华日子的神谕审判列国
一14 耶和华的日子 见约珥书的附录。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