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约珥书第2章查经资料

约珥书第二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珥书相关章:

约珥书第二章

B 耶和华的日子迫在眉睫(二 1 17

  对灾害的描述继续,但是有了急剧的改变:先知以诗的生动意象,将蝗虫比作来袭的军旅。它们的攻击范围极其可观,简直与已经宣告的(一 5 )耶和华的日子有关联( 1 、 11 节)。蝗虫队是头阵,神的震怒接着会完全地彰显出来。蝗虫不只是意象,而是 真的 。实情令人难以消受,因为其中涵盖了更广的事实:神要对普天下施行审判 35 。

35 经文至此,注释作者面临一项抉择。他们可以把二章 1 ~ 11 节当作军队入侵的记载,第一章的蝗虫只是预兆罢了(参 Wolff, pp.41 ~ 43 )。或者他们当作是戏剧化、带着些许末世意味的蝗灾记载,而蝗灾又是“那日子”的先声(参 Allen, pp. 64 ~ 65 )。本注释的路线采纳后者。第三种看法是将整卷记载看成是一组又一组对军事攻击的寓意描写。采这种路线,好像是要从作品中找出幻想力丰富的见异象者,但是作者没有给读者作恰当的心理准备。有关第三种分法,见 G. S. Odgen, 'Joel 4 and Prophetic Responses to National Laments', JSOT,26, 1983, pp. 97 ~ 106.

i. 毁灭的军旅(二 1 11

  整个情景变成军事场面,而又不止于此,因为作者逐渐在 10 ~ 11 节掌握到宇宙性的含义。吹(希伯来文 ta` ;何五 8 ) shofar ,或是羊角( 1 节),表示哨兵──耶和华自己──在城墙上警告有敌人来袭(何八 1 ;耶四 5 ,六 1 ),或是其他灾难临头(例摩三 6 ),其中包括耶和华的日子(番一 16 )。先知在此提及 我圣山 (先知替耶和华发言)── 锡安 ──是由于其高度;是由于祭司住在那里,他们有发出警报的职责(民十 5 及下);是由于其中的居民会误以为这里有圣殿保护,永不受侵犯(耶七)。居民(参一 2 、 14 )受到警报惊吓而 发颤 (摩三 6 ,希伯来文 rgz ;字面意思为“震动”;参二 10 ;摩八 8 )。面临如此可畏、不乐观的事件,只能说 耶和华的日子 (参:摩五 18 ~ 20 ) 将到 (希伯来文 qa{ro^b[ 是绝对不定词,单单强调动作,而不是时间或主词)。

  将第 1 节与第 2 节分开( Syriac ; Wolff,p.37 )的主张可不予理会,如此第 1 节尾与第 2 节开头合起来,读作 因为有一黑暗 (希伯来文 h]o{s%ek[ ;参:创十五 12 ;撒下二十二 12 ;诗十八 11 )、 幽冥 (希伯来文 ~@pe{la^ ;参:申二十八 29 ;番一 15 )、 密云 (希伯来文 `a{na{n 单数集体名词;出十六 10 ;申一 33 ;亚一 15 ),与 乌黑 (希伯来文 `@ra{p{el ;出二十 21 ;亚一 15 ) 的日子临近了 。这些用语表示神临到祂的子民当中,遮蔽了一切光芒,所以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于神 36 。“好像晨光”一词( NIV ;希伯来文 s%ah]ar ; RSV 、现中: 好像黑暗 , s%a{h]o{r ,是不必要的修改)是指阳光在蝗虫翅膀反射的亮眼光芒。如同晨光与黑暗交战,一束束光芒穿透厚黑的虫堆,在耶路撒冷群山投下威严的光亮。昆虫再次比作人(参一 16 ),并且以更夸张的措词,强调灾劫的空前与绝后。

   3.   在他们面前 (新译)一词用来引人注目,带出约珥书二 3 ~ 11 新的灾害描述(参 3 、 6 、 10 节。和合本在后两节译为“他们一来”)。在一幕颇见力道的对照笔法,丰茂的葱翠变为 荒凉的 ( s%#ma{ma^ ;参一 17 ,二 20 ,三 19 ;何二 12 ;摩七 9 ,九 14 ) 旷野 (一 19 ~ 20 )。 伊甸园 一如在以西结书三十六 35 ,象征葱翠遍野,与本节的描述成一对比。(比较创十三 10 ;赛五十一 3 “耶和华的园子”,与结三十一 9 、 16 、 18 “伊甸园中的树”。)最后一个子句以 gam 加强语气:“没有 一样 能躲避他们的(希伯来文 p#le{t]a^ ,讲的是战争生还;撒下十五 14 ;代下二十 24 )。”

   4 ~ 5.  蝗虫的外观(参:启九 7 )、迅速与军事用处(参:何十四 3 ;摩六 12 )以马作比较。义大利文 cavalletta 与德文 Heupferd 都是蝗虫的意思,反映出两者确有相似之处(马如蝗虫跳跃,参:伯三十九 20 )。由平行结构来看, 战马 (新译; NIV 作“骑士”)是正确的翻译( pa{ra{s% 可指动物或骑的人)。成群的昆虫在山顶大吃特吃,声音与他们的外观一样令人惊心,如 车辆的响声 (参:启九 9 ),亦如 火焰烧碎  的响声 (见 Driver, pp. 50 ~ 51 ,第一手记载蝗虫攻袭的声响。最近有位在苏丹长大的朋友,将蝗虫拍翅的声响比作喷射机引擎的声响)。翅膀挥动,与咀嚼作响的两种声音,令在旁观看的人打从心底恐惧。他们好像看到 强盛的 (又是 `a{s]u^m ;参一 6 ,二 2 、 11 ) 军队 (希伯来文 `am ,指军旅里的一个部队,参赛三十六 11 。和合:“民”),列队出战,攻击他们的时候遍聚山上。

   6.  描述的重点在于对受害人的影响,特别是耶路撒冷的居民,因此多少与一章 8 ~ 10 节相呼应。 在他们面前 (新译;和合:“他们一来”),或可作“因为他们”( mippa{na{yw ,可说是和盘托出因果关系)。 众民 ,亦即所有的群体或一群群的人〔不过也可能指国际间,或是“众国”( NIV );以东、亚扪、摩押可能都受到侵害〕经历产难一样的痛苦( h]yl ;参:赛十三 8 ,也是耶和华日子的一瞥)。下一个子句(希伯来文 qibbe#s]u^ pa{~ru^r ;参:鸿二 11 )很难翻译,因为我们一定要在“面红泛光”与“愈见苍白”两者间择其一。前者的理解( Allen, p. 65; Keller, p. 121; Wolff, p. 38; KB, p. 750 )似乎将问题重重又少见的 pa{~ru^r pa{ru^r “锅”(民十一 8 ;士六 19 ;撒上二 14 )连在一起,然后从烧热的锅这幅画面衍生出“泛光”的意思。后者( RSV 、 NEB 、 NIV 、 NAB ; Bic% , p. 47 )采取德莱维、凯尔与其他学者的建议,将该片语译为“收取美丽”( pa{~ru^r 衍生于 p~r ,参 tip{~a{ra^ ,“美丽”,赛三 18 ,二十八 25 ),意即脸上的光彩色泽都消退,所以变得苍白。

   7 ~ 9.  蝗虫无休止地一波又一波前进,没有任何防御或敌手能中止它们的凶猛。这些昆虫并不满足于田间与果树的出产(二 3 ),还要攻击城市之地。第 7 节的最后一句有经文上的问题。动词 ye`abb#t]u^n 通常意谓“从……拿抵押品”(参申二十四 10 ),但是用在这里根本读不通,因为与其平行的句子应该是“各都步行”( 7b 节)。与其把 `bt 的读法修改为“编织”(参:弥七 3 ),或是 `wt “使之弯曲”( Piel ,参:传七 13 ),更好的主张是认为:马索拉版本的 `bt 源自阿拉伯语根意义的“破坏正规”或“扰乱次序” 37 。按此翻译,得“层级分明”( NEB ),或“路线不重叠”( Allen, p. 65 ;和合本作“不乱队伍”)的意思。任何事情都不能分散它们的攻势(参 8b 节;箴三十 27 ) 38 。

  第 8 节的最后一个句子也很难翻译。动词“跌倒”可按字意解:有些蝗虫死亡,但是大军仍然继续前进,无从制止。或者意译为“突围”( RSV )、“直闯”(和合; Allen, p. 66 )、“纵身进入”( NIV )。而关键性的名词(希伯来文 s%elah] ),意思更不明确,可读作“兵器”(和合、 RSV 、 NIV ; Wolff, p. 38 ),诸如标枪,或其他类似武器(代下二十三 10 ,三十二 5 ;尼四 11 、 17 );或可读作“水道”或“沟渠”( NEB ; Allen, p. 66 ;参:尼三 15 )。第二种读法似乎比较好,因为标枪不可能用来驱赶蝗虫,而整个经文脉络讲的是长驱直入渗透各城市。利用水道进入──例如西罗亚下水道(赛八 6 )──是更有效、出人意外的途径。第 9 节用一连串短促、断音式的句子,描述昆虫到了城市。该节经文的名词──城、墙、房屋、窗户──置于动词之前,强调没有任何的建筑物可以成为荫庇处。蝗虫队从格子窗户像贼一样进去,挨家挨户洗劫(参:出十 6 )。速度(希伯来文 ru^s] ,“奔”;和合:“蹿”; 4 、 7 、 9 节)、灵活(希伯来文 `lh ,“爬”; 7 、 9 节)、秩序( 7 ~ 8 节),是它们军事行动成功的基本因素。

   10 ~ 11.  蝗灾的图画在此与耶和华的日子融合在一起(参一 5 ,二 1 ~ 2 )。震动的大地(参:摩一 1 ,二 13 ,八 8 ,九 1 )与摇撼的天空,变黑的日月与无光的星辰(参三 15 ),是耶和华亲自与蝗虫军旅一起来临、执行审判的证据。这里的用语令人想起旧约他处描绘耶和华震怒的显现(参:赛十三 10 、 13 ;耶十 10 ;鸿一 5 ~ 6 )。变黑的天空,像以赛亚书一 3 ,讲的是哀悼。这些征兆不仅是诗体描述的灾害影响,也是伴随耶和华的日子而来的征兆(参二 30 ~ 31 ,有更惊惧的情景)。约珥再一次(参一 15 )借重阿摩司记述的耶和华的日子,亦即灾祸黑暗、而非平安光明的日子(摩五 18 ~ 20 )。

  耶和华的 声音 ,一如诗篇十八 13 所说的,像雷声一样,给 11 节的图画平添惊恐的意味。因为蝗虫是在执行神的审判,履行祂的话,所以被称作 祂的 军旅、 祂的 队伍( mah]@ne{h ,“营”,也可指那些扎营的人,也就是军队)。最后一个子句令人想起诗篇一四八 8 ,讲到自然界完成神的命令。由平行结构可见, 强盛者 是蝗虫军旅──不是耶和华──成就神的话(参 NIV 相较于 RSV )。第 11 节的结语似乎替整段经文作了总结,发出了只能以否定回答的问题:这日子(参二 31 ;玛四 5 )以及在其中行事的神(参:申七 21 ,十 2 )如此 大而可畏 (引起惧怕),没有一个人能 当得起 (或是安然处之,或是克服;参:何十二 4 ;珥十 10 ;玛三 2 )。

36 R.P.Carroll, 'Eschatological Delay inthe Prophetic Tradition?', ZAW, 94, 1982, pp. 54 ~ 55 ,将 ki^ qa{ro^b[ “因为……临近”当作是后人附加的,来解释耶和华的日子在约珥时代没有来临。这种建议没有适当的理由支持,或是如 Carroll 本人所说,不足以证明或是无从证明。

37 G . R. Driver, 'Studies in the Vocabularyof the Old Testament VI', JTS, 34. 1933, p. 378; KB, p. 674 读作“改变、放弃”。

38 C . F. Whitley, ' ' bt] in Joel 2:7', Biblica, 65, 1984, pp .101 ~ 102 ,依照 A.Guillaume 的建议,将希伯来文 `bt] 与阿拉伯语字根 h]bt] “跌倒”、“击打”连在一起,还有衍生出来的“走在不是路的中间或主要部分上”,归纳出类似的意思“偏差”。

ii. 得救的盼望(二 12 17

  审判虽然来临,但是悔改仍不嫌迟。耶和华亲自发出恩慈的呼声(约珥惟一使用神谕格式之处;参:何二 13 ;摩三 15 ),带有祂的权柄标志。在毁灭的军旅之前发声如雷的耶和华(二 11 ),也提出得救的盼望。悔改就是回转、转向神(参 s%u^b 在何三 5 ,六 1 ,十四 1 ~ 2 )。这样的回转不是装腔作势,或是空洞的礼仪行为,一定要是全心,亦即以所有的道德信念发出的心声。当然也会有外表的流露──禁食、哭泣、哀挽(叛逆神无异于死)。但是这一定要代表真挚、破碎的心,愿意全然臣服于神的要求(参:何四 11 的“心”)。

   13.   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 ,是希伯来式的说法,意谓内心的悔意远比外表的伤痛重要,因为外在的表现可能不是出于真心。撕裂衣服往往是大祸临头的表示(创三十七 29 、 34 ;王上二十一 27 ;王下十九 1 ;斯四 1 )。 心 是做出道德与属灵决定的所在,应该优先面对处理。邪恶的念头也是在那里酝酿滋生的。 撕裂心肠 的意思是“改变整个心态”,结果就像诗篇五十一 17 所说的忧伤痛悔的心,以及十章 16 节与耶利米书四 4 所说的受过割礼的心(参吕译)。约珥一再重复、充分阐明耶和华的命令:“归向耶和华 你们的 神”(参:耶七 23 ;何五 4 ,浓厚的约的意味),道出这里说的改变究竟是指什么。同时表明了专一的关系。但是只有藉着恩典彰显出的神的属性,百姓才得以归向神,或与祂有专一的关系。恩典的描述依循一个旧约常见的模式(出二十四 6 ;诗八十六 15 ,一○三 8 ;拿四 2 ),可能是崇拜时定规用在赞美与诉求的。神的慈爱、不愿意定罪,而情愿回心转意,都和祂“丰盛的慈爱”有关联,也就是祂信守( h]esed[ )自己的约(参:何二 19 ,四 1 ,六 4 )。

  神的 后悔 ,通常是回应人类的悔改(耶十八 5 ~ 12 ;拿三 10 ),但是在出埃及记三十二 12 ~ 14 ,神的后悔是想起了约;在阿摩司书七 3 、 6 (见 227 ~ 228 页的解释 ),则是因为替百姓说情,求神怜悯的结果。神公然改变作为,特别是收回后果不堪的审判(此处称作“恶”,和合:“灾”;参:摩三 6 ),在本节与约拿书四 2 ,根本就成了神的属性。约珥从没有具体列出百姓的罪;在紧急关头,他所顾虑的是如何照管这些百姓,而不是历数他们的征状。

   14.  神介入的谕令( 12 节)由先知再扩充( 13b ~ 14 节)。由第一人称转至第三人称,可以看出先知深信自己是神的传信使者,奉祂的名在说话。 也未可知 是以谦卑的态度提出盼望。这不是乱猜测的时刻,而是期待的时刻,但有感于神的全权而抑制自己的表达(参:撒下十二 22 ;拿三 9 。同样的想法,但用另一希伯来文“ ~u^lay ,或许”表达,见于王下十九 4 ;摩五 15 )。在约拿书,盼望是消极的:扭转审判。在约珥书却是积极的:领受祝福。百姓再得丰收,圣殿的祭仪也得以恢复。 素祭 和 奠祭 表示,蝗虫造成的破坏已经修复(珥一 9 、 13 )。百姓归向神(二 12 ),神也相对地归向他们。祂已经定意要审判,如今却以恩典向他们回转,留下可见的 余福 迹象──当重新恢复每日的献祭,作为祭物的农产品表达了神人修复的关系。这一节的教训千万不可错过:神所赐的物质丰足,是为了子民的安舒,同样也是为了帮助他们事奉神。

   15 ~ 16.  先知听到盼望的话颇得安慰,就发出命令,要众领袖──可能是祭司──召开大会。呼吁大家聚集禁食,或是准备攻城,都要吹角( s%o^p{a{r ,参二 1 ;民十 1 ~ 3 )。由于审判似乎已经逐渐消失、得救愈见有望,召唤百姓集会的语气,比起一章 14 节更急迫,内容也更详尽。 使会众自洁 ( 16 节),意谓按照律法与传统的具体条例“举行庄严神圣的宗教集会”。神权政治是政教不分家的。从整段经文的脉络来看,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都视为宗教问题。如一章 2 节, 老者 指的不是领袖级人物,而是年长的人,与孩童和吃奶的成为对比。这个呼召涵盖社会各层面,可见其急迫,也可见百姓的罪是集体性的罪。每个人都要到场。 新郎 平常有些职责可以免除,以确保新娘可以受孕,给他留后(申二十 7 ,二十四 5 ),但是这次集会一定要参加。因为罪的集体性,未断奶的孩子即使没有直接犯错,也有罪责(参书七 25 ,亚干犯罪,祸及全家;出三十四 6 ~ 7 ;耶三十一 29 ~ 30 )。尤有甚者,婴孩在场更增加了呼求怜悯的力量,这从神看待尼尼微的孩子可见一斑(拿四 11 )。 洞房 与 内室 可说是完全一样,皆指新婚夫妇圆房的帐篷。押沙龙与大卫的妾在帐棚里会面,也是指这一点(撒下十六 22 ) 39 。

   17.  先知继续对祭司发出指令( 事奉耶和华的 ,参一 13 )。 廊子 是一处二十肘长、十肘宽的地方,位于圣殿东端(王上六 3 )。祭坛是圣殿门口献燔祭的大坛(王上八 64 ;代下八 12 )。以西结提到二十五个人背向圣殿拜日头(结八 6 ),就是这里(近于内院的圣所入口)。但祭司毫无疑问是面向圣殿,同时会众在院内聚集在他们身后。

   哭泣 ,令人想起以色列早期有一次举国哀哭(士二 4 )。神出于祂的恩典,完全主动地重建百姓,现在又给他们祷告的内容,与诗篇四十四、七十九、八十、八十九,以及耶利米哀歌三 40 以下,五章 1 ~ 22 节类似的群体陈诉。以色列的赞美与祷告通常有固定的形式,取决于信仰生活中如何使用。群体陈诉用于全国性的灾难,诸如外敌来侵、饥荒、灾害临头之际。其特点是:以第一人称复数呼求拯救;诉诸神的名字的尊贵。约珥描绘的祭司与会众聚集在圣殿院内向神诉求,对于了解诗篇在以色列的生活扮演的角色,是份很珍贵的参考。

  诉求的语气(怜悯与慈爱地 顾惜 ;参:尼十三 22 ;耶十三 14 ;拿四 10 ~ 11 )很明显:被拣选的 百姓 (参:何一 9 ; 你的产业 ,亦即神将祂的计划前景托付的对象,见王上八 53 ;弥七 18 )的命运与下场,直接反映在神的荣耀与尊贵。从宗教背景来看,每个国家信奉自己的神,也从神寻求福祉,所以国运困厄之际,就会解作他们的国神无能为力。耶和华拒不为子民挺身介入,会受到以色列邻邦的严重曲解(出三十二 12 ;民十四 13 ~ 16 ;申九 28 ),认为耶和华不灵验了。而他们讥讽以色列的话就引用在这里:“你们的神在哪里呢?”(参:诗四十二 10 ,七十九 10 ;弥七 10 )。百姓的耻辱成了耶和华的耻辱。从诗篇的平行经文(四十四 13 ,七十九 4 ,八十九 41 )可以看出,群体陈诉的祷告一直存在,而且有各种表达方式(亦参:结二十二 4 ,三十六 30 )。 笑谈 (新译,希伯来文 ma{s%a{l ;参:诗四十四 14 ,六十九 11 )指的是谚语式的话,或是问题,用来嘲笑敌人(参:赛十四 4 )。敌人会不时以激烈的言词毫不留情地嘲笑以色列人,说他们的神不管用。就好像扫罗说预言,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人以此大肆讥笑那些先知学徒(撒上十 12 ) 40 。

  约珥书的前半部分,以情词迫切的呼求与可怕的惩罚告一段落,不过是以盼望,而不是以威吓作结束。整段经文以祷告推至高峰,而这祷告不是基于灾祸的可怕,而是基于神名字的荣耀。没有比此更崇高、更恢宏的诉求动机了。

39 W. R. Smith, Kinship and Marriagein Early Arabia (1903), pp. 167 ~ 170, 291.

40 Ma{s%a{l 的意思有哪些,见 D. A. Hubbard, 'Proverbs', ISBE, rev., III, pp. 1012 ~ 1015.

ii. 得救的盼望(二 12 17

  审判虽然来临,但是悔改仍不嫌迟。耶和华亲自发出恩慈的呼声(约珥惟一使用神谕格式之处;参:何二 13 ;摩三 15 ),带有祂的权柄标志。在毁灭的军旅之前发声如雷的耶和华(二 11 ),也提出得救的盼望。悔改就是回转、转向神(参 s%u^b 在何三 5 ,六 1 ,十四 1 ~ 2 )。这样的回转不是装腔作势,或是空洞的礼仪行为,一定要是全心,亦即以所有的道德信念发出的心声。当然也会有外表的流露──禁食、哭泣、哀挽(叛逆神无异于死)。但是这一定要代表真挚、破碎的心,愿意全然臣服于神的要求(参:何四 11 的“心”)。

   13.   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 ,是希伯来式的说法,意谓内心的悔意远比外表的伤痛重要,因为外在的表现可能不是出于真心。撕裂衣服往往是大祸临头的表示(创三十七 29 、 34 ;王上二十一 27 ;王下十九 1 ;斯四 1 )。 心 是做出道德与属灵决定的所在,应该优先面对处理。邪恶的念头也是在那里酝酿滋生的。 撕裂心肠 的意思是“改变整个心态”,结果就像诗篇五十一 17 所说的忧伤痛悔的心,以及十章 16 节与耶利米书四 4 所说的受过割礼的心(参吕译)。约珥一再重复、充分阐明耶和华的命令:“归向耶和华 你们的 神”(参:耶七 23 ;何五 4 ,浓厚的约的意味),道出这里说的改变究竟是指什么。同时表明了专一的关系。但是只有藉着恩典彰显出的神的属性,百姓才得以归向神,或与祂有专一的关系。恩典的描述依循一个旧约常见的模式(出二十四 6 ;诗八十六 15 ,一○三 8 ;拿四 2 ),可能是崇拜时定规用在赞美与诉求的。神的慈爱、不愿意定罪,而情愿回心转意,都和祂“丰盛的慈爱”有关联,也就是祂信守( h]esed[ )自己的约(参:何二 19 ,四 1 ,六 4 )。

  神的 后悔 ,通常是回应人类的悔改(耶十八 5 ~ 12 ;拿三 10 ),但是在出埃及记三十二 12 ~ 14 ,神的后悔是想起了约;在阿摩司书七 3 、 6 (见 227 ~ 228 页的解释 ),则是因为替百姓说情,求神怜悯的结果。神公然改变作为,特别是收回后果不堪的审判(此处称作“恶”,和合:“灾”;参:摩三 6 ),在本节与约拿书四 2 ,根本就成了神的属性。约珥从没有具体列出百姓的罪;在紧急关头,他所顾虑的是如何照管这些百姓,而不是历数他们的征状。

   14.  神介入的谕令( 12 节)由先知再扩充( 13b ~ 14 节)。由第一人称转至第三人称,可以看出先知深信自己是神的传信使者,奉祂的名在说话。 也未可知 是以谦卑的态度提出盼望。这不是乱猜测的时刻,而是期待的时刻,但有感于神的全权而抑制自己的表达(参:撒下十二 22 ;拿三 9 。同样的想法,但用另一希伯来文“ ~u^lay ,或许”表达,见于王下十九 4 ;摩五 15 )。在约拿书,盼望是消极的:扭转审判。在约珥书却是积极的:领受祝福。百姓再得丰收,圣殿的祭仪也得以恢复。 素祭 和 奠祭 表示,蝗虫造成的破坏已经修复(珥一 9 、 13 )。百姓归向神(二 12 ),神也相对地归向他们。祂已经定意要审判,如今却以恩典向他们回转,留下可见的 余福 迹象──当重新恢复每日的献祭,作为祭物的农产品表达了神人修复的关系。这一节的教训千万不可错过:神所赐的物质丰足,是为了子民的安舒,同样也是为了帮助他们事奉神。

   15 ~ 16.  先知听到盼望的话颇得安慰,就发出命令,要众领袖──可能是祭司──召开大会。呼吁大家聚集禁食,或是准备攻城,都要吹角( s%o^p{a{r ,参二 1 ;民十 1 ~ 3 )。由于审判似乎已经逐渐消失、得救愈见有望,召唤百姓集会的语气,比起一章 14 节更急迫,内容也更详尽。 使会众自洁 ( 16 节),意谓按照律法与传统的具体条例“举行庄严神圣的宗教集会”。神权政治是政教不分家的。从整段经文的脉络来看,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都视为宗教问题。如一章 2 节, 老者 指的不是领袖级人物,而是年长的人,与孩童和吃奶的成为对比。这个呼召涵盖社会各层面,可见其急迫,也可见百姓的罪是集体性的罪。每个人都要到场。 新郎 平常有些职责可以免除,以确保新娘可以受孕,给他留后(申二十 7 ,二十四 5 ),但是这次集会一定要参加。因为罪的集体性,未断奶的孩子即使没有直接犯错,也有罪责(参书七 25 ,亚干犯罪,祸及全家;出三十四 6 ~ 7 ;耶三十一 29 ~ 30 )。尤有甚者,婴孩在场更增加了呼求怜悯的力量,这从神看待尼尼微的孩子可见一斑(拿四 11 )。 洞房 与 内室 可说是完全一样,皆指新婚夫妇圆房的帐篷。押沙龙与大卫的妾在帐棚里会面,也是指这一点(撒下十六 22 ) 39 。

   17.  先知继续对祭司发出指令( 事奉耶和华的 ,参一 13 )。 廊子 是一处二十肘长、十肘宽的地方,位于圣殿东端(王上六 3 )。祭坛是圣殿门口献燔祭的大坛(王上八 64 ;代下八 12 )。以西结提到二十五个人背向圣殿拜日头(结八 6 ),就是这里(近于内院的圣所入口)。但祭司毫无疑问是面向圣殿,同时会众在院内聚集在他们身后。

   哭泣 ,令人想起以色列早期有一次举国哀哭(士二 4 )。神出于祂的恩典,完全主动地重建百姓,现在又给他们祷告的内容,与诗篇四十四、七十九、八十、八十九,以及耶利米哀歌三 40 以下,五章 1 ~ 22 节类似的群体陈诉。以色列的赞美与祷告通常有固定的形式,取决于信仰生活中如何使用。群体陈诉用于全国性的灾难,诸如外敌来侵、饥荒、灾害临头之际。其特点是:以第一人称复数呼求拯救;诉诸神的名字的尊贵。约珥描绘的祭司与会众聚集在圣殿院内向神诉求,对于了解诗篇在以色列的生活扮演的角色,是份很珍贵的参考。

  诉求的语气(怜悯与慈爱地 顾惜 ;参:尼十三 22 ;耶十三 14 ;拿四 10 ~ 11 )很明显:被拣选的 百姓 (参:何一 9 ; 你的产业 ,亦即神将祂的计划前景托付的对象,见王上八 53 ;弥七 18 )的命运与下场,直接反映在神的荣耀与尊贵。从宗教背景来看,每个国家信奉自己的神,也从神寻求福祉,所以国运困厄之际,就会解作他们的国神无能为力。耶和华拒不为子民挺身介入,会受到以色列邻邦的严重曲解(出三十二 12 ;民十四 13 ~ 16 ;申九 28 ),认为耶和华不灵验了。而他们讥讽以色列的话就引用在这里:“你们的神在哪里呢?”(参:诗四十二 10 ,七十九 10 ;弥七 10 )。百姓的耻辱成了耶和华的耻辱。从诗篇的平行经文(四十四 13 ,七十九 4 ,八十九 41 )可以看出,群体陈诉的祷告一直存在,而且有各种表达方式(亦参:结二十二 4 ,三十六 30 )。 笑谈 (新译,希伯来文 ma{s%a{l ;参:诗四十四 14 ,六十九 11 )指的是谚语式的话,或是问题,用来嘲笑敌人(参:赛十四 4 )。敌人会不时以激烈的言词毫不留情地嘲笑以色列人,说他们的神不管用。就好像扫罗说预言,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人以此大肆讥笑那些先知学徒(撒上十 12 ) 40 。

  约珥书的前半部分,以情词迫切的呼求与可怕的惩罚告一段落,不过是以盼望,而不是以威吓作结束。整段经文以祷告推至高峰,而这祷告不是基于灾祸的可怕,而是基于神名字的荣耀。没有比此更崇高、更恢宏的诉求动机了。

39 W. R. Smith, Kinship and Marriagein Early Arabia (1903), pp. 167 ~ 170, 291.

40 Ma{s%a{l 的意思有哪些,见 D. A. Hubbard, 'Proverbs', ISBE, rev., III, pp. 1012 ~ 1015.

Ⅲ 将来的胜利(二 18 ~三 21

A 灾毁复原(二 18 27

  第 18 节是全书的转折点。从一章 2 节~二章 11 节,蝗虫入侵,带着令人惊恐的耶和华的日子的色彩,是书中主题。二章 12 ~ 17 节神赐恩典,已经显出从审判到复兴的转变。在第 18 节,先知的叙述介绍了 19 节以下耶和华的救恩讲词,首先描述神的复兴有何地方性与寰宇性、现在与未来的结果。从 17 ~ 18 节来看,我们揣测 12 ~ 17 节的命令与邀请已经为百姓接受并遵守了。

   18.  想像重建当时的场面:老幼群集于圣殿的廊子( 17 节),祭司迫切地恳求神为自己名的缘故,除去地上的抢劫虫队。见到百姓的悔罪与哭泣,耶和华感动先知,就是约珥本人,以耶和华的口气道出救恩的应许(诗篇中此类神谕,见十二 5 ,六十 6 ~ 8 ;类似的场面亦见于何十四 1 ~ 8 )。神已经为了 自己的地 与 祂的百姓 开始行事。两者在复兴的开头就被提及,因为两者都受到灾祸危害,同时也是守约的条件。百姓在祷告中( 17 节)诉诸神的“忌邪”(和合:“热心”,他处则译为“忌邪”),作为复兴成就的动机之一。忌邪(希伯来文 qn` )在人类语言中,是描述小气、怨恨的个性,但是在此用来形容神热切关注自己的荣耀。人若是在神的独一无二这点上妥协,就会引起祂的怒气;但是在敬拜与顺服中回应神的独特性,就会引发祂的爱怜。当人怀疑祂的能力,或转而尊奉他神,神的忌邪就会显出来(申四 24 ,三十二 21 ;赛四十二 8 ;番三 8 )。那些嘲讽、剥削神的子民与其土地的人,也会引起神的忌邪,表现在对仇敌的审判,与对尊崇祂的人所发的怜悯(赛九 7 ,三十七 32 ;结三十六 5 ~ 6 )。这基本原则在出埃及记二十 5 ~ 6 扼要地勾勒出来;这两节经文也是了解神忌邪的关键。在本节经文,神的忌邪是指祂热心关切属祂的地(参:亚一 14 )与子民,“表现出一个忌妒的人所怀的狂热与占有意念”( Kapelrud, p. 89 )。至于 怜恤 ( h]ml )的意思,法老女儿看到刚从河里被救上来、满面泪水的婴儿摩西,就是一个例子(出二 6 )。因为忌邪充满着爱,因此可与怜恤并提。

   19.  这里引述了耶和华对百姓请愿的回应。本卷书后半段以神发言为主,与前半段描述的灾祸一样充满力道。本节至第 27 节是一段神谕,应许将要修复灾祸造成的损毁,并且一步步扭转一章 4 节~二章 11 节的损坏局面。 看哪 (新译,和合未译)用来吸引注意力,确保百姓细心听,或者也可能是暗示请求的“答案”(参:赛五十八 9 ,六十五 1 ; Wolff, p. 58 )。 我必赐给 的原文是现在分词,意指应许马上要成就。特别提出 五谷 、 新酒 ,和 油 ,代表民生食品,也代表一章 10 节的毁坏局面确实会扭转。 饱足 (希伯来文 s*b[` 也用于审判的文意脉络;参:何四 10 ,十三 6 )讲的是复原之丰饶(参 24 、 26 节)。百姓祷告中的说理( 17 节)显然发生作用,因为本节与 27 节都保证必定除去他们在列国前所受的 羞辱 (希伯来文 h]erpa^ ;参:何十二 14 )。

   20.  犹大的农作物恢复生产,下一步就要消除吞噬大地的毁灭者。虽然如耶柔米很久前所注意,蝗虫群多从南方或东方侵袭巴勒斯坦,这里的蝗虫却被称作 北方来的 。有下列几个原因:第一,有可能这一次风是从北方吹来,从东北部的叙利亚沙漠带来蝗虫。第二,耶利米描写来自北方的恐怖袭击(耶一 13 ~ 15 ,四 6 )──指巴比伦〔或可能是锡厄西( Scythian )军队〕──或许影响此处,所以 北方来的 可能意谓摧毁的军旅。二章 1 ~ 11 节已经用过详细的军事类比手法,而且重现于二章 25 节,称蝗虫为“大军队”。第三,虽然反证的理论也很强(例: Wolff, pp. 62 ~ 63 ),经文脉络似乎很清楚, 北方来的 确是指蝗虫而言:前后经节都在明言灾毁的复原。 北方 一词用作山神的居处(赛十四 13 ),也是歌革攻打以色列的场所(结三十八 6 、 15 ,三十九 2 ), 北方来的 或许有末世意味,不过应该不是如此解。经文脉络的意思很明显,不该着墨于末世因素,而北方来的,是以凸显的笔法,描述蝗虫是准备大肆其虐的一群凶恶的掳掠军队 41 。

   因为他们所行的大事 ,同时强调全面的毁灭以及目中无人的傲慢态度。神发出了严厉的审判,他们完全罪有应得。 干旱 (希伯来文 s]iyya^ ;参:何二 3 ) 荒废 ( s%#ma{ma^ ;参二 3 ,三 19 ) 之地 没有昆虫赖以为生的绿叶,它们被赶进的两处海也没有。正如它们把犹大变成无从居住的地方,自己现在也要面临一样可怕的环境。 前 (字面意思“脸”)与后应视为军事用语:“前锋”与“后卫”( JB )。 东海 可能是死海(参:申十一 24 )。希伯来人真的是以东方为方位点。他们朝东,称之为“前面”。西方在身后,如 ~ah]@ro^n 一字所示。北方通常称为“左”,而南方为“右”,该词一直存留到 Yeman 这个名字。他们犹如面向东方而活,因为先祖是受到耶和华的呼召,从那里开始了探索之旅。他们身后的海当然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审判的局面是入侵的蝗虫被击溃,好像神用楔子(希伯来文 ndh ,常用来描述神赶散祂的子民;参:申三十 1 ;耶八 3 ,十六 15 ,二十三 8 )直捣蝗虫行伍,将主力驱赶到沙漠,将侧翼军力驱赶到东海与西海。这一幕以 臭气 收尾(军队被杀造成的臭气,参摩四 10 )。淹死的蝗虫被冲到岸边,腐烂的尸体会发出恶臭( Driver, p. 60 )。蝗虫造成一片疮夷,如今它们也遭到同等的毁灭,罪有应得。审判的景象有时从史实转移为末世性的描述,因为蝗虫的袭击,就是耶和华日子的前兆(参二 1 ~ 11 )。敌人被称为 北方来的 ,审判的景象遍及各地,从大海到大海,所以增添了末世的气息(参:亚十四 8 ,在弥赛亚时代,从耶路撒冷流出的活水直到东海与西海)。而且,蝗虫不知情地完成神的目的,却似乎要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神对待入侵的外敌,不论是亚述(赛十 5 ~ 19 ),或是巴比伦(哈二 6 ~ 19 ),也是如此。

   21.  约珥像在圣殿敬拜的领袖一样,向着三种受蝗灾危害不浅的对象发言:地土( 21 节)、动物( 22 节)、耶路撒冷的居民( 23 节)。这些经文是对那些请求耶和华住手的人发出完全保证(参:诗一一八 5 、 23 ;赛四十一 14 ~ 16 ; Wolff, p. 58 )。先前悲哀的 地土 (一 10 ),如今先知命令要以喜乐代替惧怕(参一 16 ;与此相反的命令,参何九 1 )。 不要惧怕 ,是救恩应许中常见的一点(赛十 24 ,四十一 10 、 14 ;路二 10 )。理由是:“因为耶和华成就了大事”(参:诗一二六 2 ~ 3 ),与严厉审判蝗虫的原因一模一样( 20 节),但是昆虫傲慢的滔天罪行,不足与神恩慈的拯救作为相比拟。此处与 22 、 23 节采用的文学形式,令人想起一些感恩诗篇的模式(例:诗一一七,一三五): (1) 都以命令或勉励开始; (2) 然后是对人的称呼,或是物体发言; (3) 以 因为 ( ki^ )一词道出命令的原因; (4) 原因归诸神的作为或属性。这里再次显出,约珥对礼仪模式真的是耳熟能详。

   22.  然后呼吁家畜(诸如牛、羊)也要撇开惧怕。大地丰饶的景象扭转了第一章几处经文描述的损害:动物受害(一 18 、 20 );田野荒芜(一 10 );无花果与葡萄(一 19 )、树木(一 10 ),还有旷野的草场(一 19 ~ 20 ),都受到灾害之苦。 发青了 (新译;吕译;和合:“发生”)与创世记一 11 呼应(旧约惟一另一处用 ds% ,作动词),显出新创造的蓬勃。 也都效力 的字面意思是“他们的力量”(希伯来文 h]ayil ,在二 11 译为“军旅”)。耶和华使树木得力反击,它们的出产胜过了蝗虫队造成的损害。动物与土地的拟人化,是以生动的手法表达灾祸的影响、拯救,也是语重心长的提醒:受造物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动态与静态,或是动物与植物、矿物间的差别,希伯来人分得不是那么清楚。他们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神所恩赐的,带有神的能力,也受祂维系照管。

   23.  在一章 16 节被断绝的快乐与欢喜,再次成了选民的心情,他们在此被称为“锡安的民”,也就是生活以圣殿为中心的人(参:诗一四九 2 )。他们高兴的原因是雨水丰足。 赐给了 (新译)是完成式,显出神的应许真确无比。 早雨 或是“秋雨”(和合、 JB )通常是十月底与十二月初之间下的雨,特别受人期盼,因为可以终止夏旱。这里用的字( mo^reh ;注意 Wolff, p.55 ,按照 LXX 、 Vulg. 、 Syr. ,读作 ma~@k[a{l ,“食物”)只出现于本节与诗篇八十四 7 ,具有“秋雨”的意思。更普遍的形式是 yo^reh (申十一 14 ;耶五 24 )。与 mo^reh 成对的 lis]d[a{qa^ (字面意思:“为了公义”),有不同的解释: (1) “合宜”(和合; AV ),亦即“不多不少”; (2) “为你伸张”( RSV ),亦即神已经承诺百姓,如今为他们介入拯救; (3) “既然他是公正的”( JB ),指神的公义藉着击败敌人、护卫百姓彰显出来; (4) “公义的教师”,将 mo^reh 读为“教师”(参:伯三十六 22 ;箴五 13 ;赛三十 20 )。武加大译本(作: doctoremjustitiae )与他尔根( Targum )采取了颇为吸引人的第四种看法,特别是在昆兰古卷发现有所谓的“公义教师”。但是,经文脉络令我们不得不排除这种可能。没有预告或后续,绝不会如此简略、突兀地提说一个弥赛亚式的人物。从 18 ~ 27 节的整段经文,中心在于昆虫的损害与谷物的复原。至于其他选择,第二种似乎较可取,因为最能捕捉到经文脉络中拯救与胜利的气息( Keller, p. 138; Kaperlrud, p. 116 ;参 Allen, p. 86 :“祂赐下秋雨,以表约之和谐”)。 晚雨 ( malqo^s% ,和合:“春雨”)是通常在三、四月间下的春雨,防止谷物枯干,有助于确保收成。 和先前一样 (“一如起初”)的译法是假设原初的介系词是 k ( LXX 、 Vulg 、 RSV 、 JB ; Wolff, p. 55; Allen, p. 86 ),而不是 b ( MT 、 AV )。重点不在于春雨是否按时降下(“在开始的 当儿 ”或是“在第一个月的 当儿 ”),而在于春雨秋雨之降临,恢复了往昔的定规与滋润果效(参 25 节)。

   24.  一章 10 节描述的损害在此破解了。有关 禾场 与 醡 ,见何西阿书九 1 ~ 2 。神是如此慷慨丰盛地伸张公义,因虫害而空荡的粮仓,如今竟然多得满了出来(希伯来文 s%wq ,参:诗六十五 9 ;珥三 13 ,过满的粮仓是审判即临的象征)。

   25.  拯救的神谕是直接向百姓发出的( 向你们 ),继续以第一人称发言,相对于 21 、 24 节,以第二人称发出勉励,以第三人称称呼神,一如诗篇中的集体感谢诗常用的形式。“复原”(希伯来文 s%lm 是强调词干;参:何十四 2 )的字面意思就是 补还 (“补偿”; JB ),是赔偿损坏的法律用语(参:出二十二 3 ~ 5 )。 那些年 可解作“收成或生产年间”( Gesenius-Buhl;Kapelrud, p. 119 ),说明了“蝗虫那些年间吃尽的”这句话(参:新译)。“年”的复数形式似乎表示,蝗虫入侵拖到一年以上。经文本身意思已经很清楚(参 LXX 、 Vulg. ),不必把 has%s%a{ni^m (“年”)修改为 mis%neh (“加倍”),一如耶利米书十六 18 ( Delcor, p.163 )。由经文脉络来看,是指完全的修复,而不是数量加倍。约珥再次用了一章 4 节描述昆虫的所有名称,如此将复原的情景与损毁的情景连接起来。他这么作是要弄清楚,虽然第二章有浓厚的末世意味,但是实际发生的蝗灾一直是他的叙事背景。 大军队 令人想起第二章首段经文描绘战争般的惨烈,尤其是 11 节,毁灭的军旅明显带有耶和华的标记,将经文推至高点。神一清二楚地表明,是祂降下的审判,藉此发出无言的警告:百姓万不可以为,复兴的恩典是理当该有的。阿摩司同时强调神介入审判,也强调若是想要免除更大的灾劫,当汲取什么教训(三 6 ,四 6 ~ 12 )。

   26.  饥饿的人重享食物(参一 7 ~ 12 、 16 ~ 20 ),是基于神的恩典,百姓只要以 赞美 (希伯来文 hll ,字面意思是“唱赞美诗篇”,与先前的陈情诉怨正好成对比;参一 14 ,二 12 ~ 17 )回应即可。 奇妙 ( pl~ 为役使字干;参:赛二十九 14 以及与诗篇三十一 21 ,神守约的爱与拯救的关联)形容复原的速度与范畴确是奇迹。由于神的 名 或声誉有被犹大仇敌毁谤之虞(二 17 ),所以得拯救就要赞美祂的 名 。神的名得到应有的尊崇,百姓就不用怕在仇敌面前丢脸(希伯来文 bws% ,“羞辱”,于虫害的描述里有吃重的角色;参一 10 ~ 12 、 17 )。有些学者,诸如布尔( Bewer )与戴科尔( Delcor ),省略了“我的百姓必永远不至羞愧”,他们认为那句话原属 27 节,挪过来作为注解。但是这句话的含义从第 12 节起,在整段经文都很明显,所以重复使用完全合乎经文脉络。优良的农作物、满溢的粮仓、饱足的肚腹,这些现象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们乃要作为记号,表示先前似乎抛弃百姓、任他们遭受灾害之苦的神,如今为着他们介入行事了。

   27.  作为本段的高潮(二 18 ~ 27 ),与下一段的预备(二 28 ~三 21 ),耶和华一方面呼吁百姓体认祂在他们中间(表达体认之句型 你们必知道…… ;参:结二 5 ,五 13 ,六 7 、 10 、 13 ~ 14 等),一方面以专有的用语向百姓介绍自己(自我介绍之句型: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参:赛四十五 5 ~ 6 、 18 、 22 ,四十六 9 ;何十二 9 ,十三 4 ; 在我以外并无别神 则声称神的全权)。

  神的独特以及祂与百姓同在,是只有锡安子民才得以享受的真实喜乐与永久珍宝(参:何十一 9 ;番三 15 、 17 )。 你们的神 与 我的百姓 连在一起,意味着约的关系已完全恢复(参何二 23 ;摩九 14 ~ 15 )。知道这些事,意谓按这些条件生活,让这真理掌握、管理自己的生命(参:结三十九 22 ~ 28 )。神清楚显明了祂的无上主权,消除了百姓挥之不去的羞辱感。神拯救的应许的第一部分,在这盼望的回响中告一段落。

41 Kapelrud, pp. 93 ~ 108 ,详尽地讨论了北方来的一词,其中也提到有些学者想要修改读法或删除该节经文的失败作法。

B 圣灵的浇灌(二 28 32 ;希伯来圣经三 1 5

  救恩的神谕自二章 19 节开始,在此仍然继续下去。耶和华让百姓的眼光超越灾害中的复原,望向祝福更大的日子。在希伯来文,这段经文是第三章。

   28 ~ 29. (三 1 ~ 2 )  以后 ,不一定是指末时,而是在两阶段的祝福中间,建立时间次序。( 在那些日子 , 29 节,指的是 28 节的 以后 ,同时也给这几节经文一些末世色彩;参三 1 ;耶三 16 、 18 。)两阶段之不同不在于第一阶段是物质的,而第二阶段是属灵的;其不同在于第一阶段是修复先前的损坏,第二阶段是迎接神以新的方式对待子民的新时代。物质与属灵祝福的不同,从经文脉络来看,没什么道理可言,因为物质祝福本身就是属灵更新、子民真心悔改的证据与记号。生活与土地如此密不可分,无论是灾难或祝福,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参:赛三十二 9 ~ 20 )。

  第二阶段祝福之丰富与广阔,以几种手法凸显出来:第一, 浇灌 亦可作“泼撒”(创九 6 ;出四 9 ),可见神并不吝啬(参:结三十九 29 ;亚十三 10 )。第二, 我的灵 42 就是神的能力与生命力,作为祝福的管道,显出额外的力道。在创造时运行,将混沌转为次序的灵(创一 2 ),使参孙得力、赤手杀死狮子的灵(士十四 6 ),使比撒列“有智慧、聪明、知识,能作各样的工的”灵(出三十五 31 ),现在要在神的子民中行事。各大先知预见圣灵在新时代的工作,约珥在此也添上他的一笔:圣灵的行迹可包含 (1) 正义与公平(赛三十二 15 ~ 20 ); (2) 富饶与坚贞(赛四十四 3 ~ 5 ); (3) 安息与复苏(赛六十三 10 ~ 11 ); (4) 顺服(结三十六 22 ~ 28 )。在约珥书,重点放在与神的团契,以及传达神的话语及作为,一如书中的预言、异象所示。

  第三, 凡有血气的 ,显出以色列全体有分于其中。代名词 你们 意谓,这里是对 以色列 、而不是对全世界说的。先前,灵的恩赐只限于被拣选的领袖,如基甸(士六 34 )、早期君王扫罗与大卫(撒上十 6 ,十六 13 ),或先知弥迦(弥三 8 )。如今,神的所有百姓都要成为先知,摩西的愿望也得以实现:“但愿耶和华的人民都是先知,但愿耶和华把祂的灵降在他们身上”(民十一 29 )。 凡有血气的 定义尽量无所不包:儿子与女儿、老年人(参一 2 、 14 ,二 16 )、少年人(字面意思“优质的人”;参:申三十二 25 ;耶三十一 13 )、仆人和使女。无人因着性别、年龄,或社会地位被排除(参保罗于加三 28 将门户大开,令人振奋) 43 。这些类别的差异对照,就是举隅对比法( merisms ),囊括了各年龄层、各社会阶层,其成员可与受召悔改的群众相似(二 6 )。灵的恩赐对正义与群体造成冲击,也是能力的展现;让人准备面临新的合一时代,表面的差异被搁置一旁,甚至连蝗虫也成为神的新团契中的一员(结三十九 29 )。这段经节中血气与灵的关联,令人想起以赛亚所作的灵与肉的尖锐对比:“埃及人不过是人,并不是神。他们的马不过是血肉,并不是灵”(赛三十一 3 )。“凡有血气的”若任其自主,就“尽都如草”(赛四十 6 ),灵的浇灌才是需要的改变 44 。

  第四,神的恩典在大量的先知活动中流露出来。跌倒、扭曲、起舞、吟哦、言语模糊,这些狂恍经历对旧约先知并不陌生,尤其是在早期(参:民二十四 1 ~ 4 的巴兰;撒上十 6 ~ 10 ,十九 23 ~ 24 的扫罗);然而,我们也不需要像柯培儒( Kapelrud )等人一样,过于强调这段预言的狂恍性质。例如:阿摩司的经历就显出,异象可以在没有更激烈的狂恍情境中发生( 异象 一词,参:摩一 1 ; 预言 ,摩七 12 ~ 15 )。这里的重点一定是对神有更深的认识,也就是二章 27 节应许的一种更丰盛的关系(参:耶三十一 33 ~ 34 )。假先知滥用这些启示模式,特别是滥用 异梦 (参:耶二十三 25 ,二十七 9 ,二十九 8 ),无碍于在神的灵完全浇灌的新时代采用这些途径。新约圣经在五旬节之前,在这方面就有了足够的证据(例太一 20 ,二 12 )。 异梦 (希伯来文 h]@lo^m ;参:创二十 3 、 6 ;民十二 6 ;但二 1 ~ 3 )与 异象 (希伯来文 h]izza{yo^n ;参:撒下七 17 ;赛二十二 1 、 5 )最基本的差异在于:作梦的人通常已入睡,而见异象的人是在醒着的时候领受启示。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所注重的,并非启示的各种媒介。此处提到各种方式,只是为了让诗体的对称结构更见丰富。对神真正的认识( 27 节)以及分享这知识的能力,才是先知约珥想要强调的重点(参:民十二 6 ~ 8 )。

  第五,灵的应许在 28 ~ 29 节开始并且结束,形成所谓的“包裹结构”,用来强调这些宽宏的应许,同时增添了匀称与平衡的效果。中心主题是耶和华主动差遣祂的灵,而不是圣灵的特殊工作。

   30 ~ 31. (三 3 、 4 ) 我们要把二章 30 节~三章 2 节当作诗歌(参: NIV 、 NAB 、 NEB ; Wolff, p.56 ; Allen, pp.97, 105 ~ 106 ),而不是散文( RSV )来了解。灵的祝福伴之以 奇事 (希伯来文 mo^p{e{t[ )、强烈的兆头,必定会应验,斩钉断铁地表示出神在工作。其寰宇性的范畴( 天上地下 )凸显出超凡的特质。此处具体说到 血 、 火 、 烟柱 (或是“蘑蕈”; Wolff, p. 56, 与 ta{ma{r “枣椰”相连,读作“树状的”或“蕈云”状的火山爆发),有几种功用: (1) 让我们想起神在出埃及的作为;埃及的审判代表了以色列的解放(出七 17 ,尼罗河水变成血;出九 24 ,冰雹与火降到地上;出十九 18 ,西乃山笼罩在耶和华降临的烟云中;有关出埃及 奇事 的描述,参:诗七十八 43 ,一○五 5 、 27 ,一三五 9 ); (2) 显出了战火的烟硝味:耶和华向祂的仇敌发动战争,身后留下重创的军旅、焚烧的城市,与烟气腾腾的砾堆(参赛三十四 5 ~ 10 ;结三十二 6 ~ 7 ,三十八 22 ,以火与血描述以东、埃及、歌革的被毁); (3) 描述神的审判是个普世性的祭,为祂的圣洁而献:邦国轻看神的荣耀,成了燔祭。其上的血、火、烟,在在见证着他们可悲的错误(参:赛三十四 6 ,耶和华在波斯拿着沾血的剑献祭;亦参:赛三十四 10 ,以东的烟气上腾,永不止息;亦参:士二十 40 ,基比亚像被全部献上的燔祭一样,全城落入熊熊火焰)。变黑的 日头 与变为血的 月亮 ,令人想起二章 10 节蝗虫遮蔽的情景。但是这里的文意脉络清楚指向末时〔二 28 的 以后 ,二 29 的 在那些日子 ,以及三 1 的 当那些日子 、 那时候 (吕译)〕。约珥书的这类预言经文,或是以赛亚书十三 10 ,对马可福音十三 24 与启示录六 12 描述基督再来的经文影响极为显著。不过,我们还是不要把约珥的经文视为弥赛亚降临的描述,而视为戏剧化的笔法,描述战争中的浓烟弥漫,甚至遮掩了天光。 大而可畏的日子 ,见二章 1 节的注释 。

   32. (三 5 ) 耶和华预备了从蝗灾中的得救方法,也在最终的浩劫中发出拯救的誓言(希伯来文 mlt] ;参:摩二 14 ~ 15 ,九 1 ,使用这个字发出负面的威胁)。祂应许“我的民将不再受羞愧”(二 17 ),然后在此道出持守应许的方法: 求告耶和华的名 。任何模棱两可的神论都不被接受。单单忠于 耶和华 以色列的神,是这句话的意思。在公众或是个人敬拜,百姓要呼求、单单呼求祂的名(参:创十二 8 ,亚伯拉罕的例子;王上十八 24 ,以利亚的例子;亦参诗五十 15 ,九十一 15 )。如诗歌所说:“向祂,全心向祂,不容有二心”( Joseph Hart, 1712 ~ 1768, Come Ye Sinners Poor and Needy )。 锡安山 与 耶路撒冷 ,在约珥讨论圣殿(一 13 ~ 16 ,二 17 )与犹大首都时(二 1 、 7 ~ 9 、 15 ~ 16 )隐约提及,在此处显然被认为是神同在的场所、祂的能力核心、约的宝座,也是旧约启示中,祂的荣光最灿烂之处(诗九十九,一一○,一二二,一二五,一二六,一二八,一三四,一四六,一四七篇)。 逃脱的人 (希伯来文 p#le^t]a^ ,表示集体逃脱以及逃脱的行动,也令人想起二 3 无从逃避的情景),与 剩下的人 (希伯来文 s*a{ri^d[ 指大难不死的人;申二 34 ,三 3 )形成对照,同时加强神救援的观念。有些编者(例 JB 、 NEB )修改 在耶路撒冷 一词,与“剩下的人”连在一起,如此两句约莫成为平行句:“在锡安山将有逃脱的人……在耶路撒冷将有剩下的人……”( JB ),这样的变更可以,但是没必要。经文兼具散文与诗的特性,所以不必修饰得比原先的结构更匀称。

   照耶和华所说的 ,是基于神先前的承诺,通常是指俄巴底亚书 17 节。但是约珥与俄巴底亚都可能取材自一个大家熟知的神谕,保存在犹太人的口传传统。拯救的应许以 求告 开始,也以 呼召 结束(英译皆作 call )。两次使用该字有力地表达出神以爱和恩典拣选人,以及人以敬拜与顺服回应,两者之间的关联:那些求告神名字的人,就是千真万确被神呼召的人(与“指定”、“拣选”几乎同义;赛五十一 2 )。约珥在他所描述的耶和华的日子里,带我们穿越笼罩着阿摩司书(五 18 ~ 20 )与西番雅书(一 14 ~ 18 )的黑暗,进入灿烂的荣光。他与俄巴底亚一样( 15 ~ 21 节),在日子之上看见另一日子,就是以色列的罪受审的日子(如藉着蝗灾),而耶和华也准备随时保全、更新祂的百姓,同时审判其他国家(珥三 1 ~ 21 )。

  当彼得在五旬节引用这段经文(二 28 ~ 32 ),他不仅用了有关神的灵浇灌的经节,也用了描述天地间有奇事的经节(徒二 17 ~ 21 )。彼得勾勒出约珥预见来临的“那些日子”,并且认为灵的浇灌作为教会形成的因素,以及彰显神子民的特质,就是应验了这些话。五旬节激发了一连串事件,从教会诞生开始、扩展世界宣道,赋予了“凡有血气的”一词(亦即以色列全体)更广的意义,也就是说不论犹太人或外邦人,所有信徒都成为新以色列的一分子(罗一 16 ,十 12 ;加三 6 ~ 9 ,六 16 ;弗二 11 ~ 22 ),并且一步步迈向最后结局:神审判祂的仇敌,为真正信靠祂的人伸张公义。约珥书二 23 的重要词句“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是彼得对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发出呼声的关键经文(徒二 21 ),而保罗也以此为重要依据,讨论信心而非律法,才是领受救恩的要义(罗十 13 )。经文本身连同其原先的含义,都与保罗的论点非常贴切:“希伯来人一词原本意谓……忠于耶和华的以色列人,因此对保罗而言,也就是‘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参:徒九 14 、 21 ,二十二 16 ;林前一 2 ;提后二 22 ) 45 。

42 笔者在这一段全部用小写的 spirit ,而没有用大写的 Spirit ,以防读者误解:在神子耶稣的启示与五旬节降临前,人对神的三位一体已有全面的认识。

43 Hanson ( pp. 313 ~ 314 )从约珥的兼容并蓄看到“早期雅巍主义的平等特色”,并且可与“灵的自由运行”相提并论,后者从雅巍的先知惯常可见。 Hanson 从这一切认为,约珥表达了“反对既有体系的看法与末世心态”,为要抗衡主前四世纪,撒督家祭司固守的僵化体制。 Hanson 当然也认为本书是该时期的作品。由此我们想到,时代背景与解读的方式的确息息相关。

44 Wolff ( p. 66 )与 Watts ( pp. 38 ~ 39 )引述一首昆兰赞美诗,关于神的灵的句子:“主啊,我感谢你,因你以自己的能力支撑我,以你的圣灵浇灌我,好叫我不致失脚。与恶者争战前,你已加给我力量。”( 1QH7. 6-7 )这段话虽然有力,比起彼得与约珥(徒二 17 ~ 21 )所展现的源远流长的圣灵事工,防卫的味道太浓了点。

45 M . Black, Romans, NCB ( Marshall,Morgan, and Scott, 1973 ) , p. 139.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2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第二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约珥书   先知   耶和华   上帝   蝗虫   百姓   的人   以色列   日子   蝗灾   经文   希伯来文   他们的   子民   导论   耶路撒冷   将来   圣经   彼得   恩典   是指   圣灵   第二章   自己的   军队   犹大   祭司   点此   二十   约翰   关系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