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书第2章查经资料
约拿书第二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拿书第二章
二 1. 约拿……祷告耶和华他的神 。希伯来文常见的动词\cs16 hit[palle{l “祷告”,仅见于此节和四章 2 节。他处则用的是 qa{ra{~ “求告”(如一 5 ,三 8 )。
在鱼腹中 。有人认为约拿的赞美诗不可能是他在鱼腹中作成的。这是因为这些人并不了解鱼的作用;这条鱼是约拿得救免于溺毙的工具。至于这首诗和全书其他部分的关系,见导论 , 67 ~ 73 页。
2 ~ 9. 这几节是诗的形式,和其前后的经文成一对照。希伯来文诗的确切特质为何,目前尚无定见。其主要特色是“平行句”,亦即第二行藉着重复的字句,和第一行相应和。所以,例如第 2 节的上下两部分都可见到约拿的求救和神的回应。至于诗的韵,学者们多朝下列几个方向研究 (1) 音节, (2) 重音组合,或 (3) 节拍 167 。然而,学界迄今对于应遵循哪个方向,尚未达成共识。鉴于韵律的分析尚存有许多未定之数,有些学者竟然单凭着韵,就建议删除这首诗的某些用字遣词,的确相当令人惊讶 168 。
这首赞美诗另一个常被讨论的特性是,它运用了许多诗篇的字句 169 。然而这并非指约拿剽窃。约拿的诗显然切合他置身的景况,而且虽然他所用的许多字句与诗篇类似,但绝不雷同,只一处例外(二 3 ;参∶诗四十二 7 )。约拿很可能是经常在敬拜神时吟诵诗篇,因而对之耳熟能详,也因此影响了自己的用字遣词。
约拿的赞美诗可分为两部分∶ (1) 2 ~ 7 节记载他刚被抛入海的经历。他特别强调景况的危险,以及神愿意应允他求救的呼声。第 2 节和 7 节分别提到神聆听约拿的呼求,因此将这一部分的赞美诗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2) 8 ~ 9 节包含了约拿对耶和华的正面感受,以及他对于神救恩的个人回应。
2. 在这首感恩诗一开始,约拿提到他被抛入海时曾求告神。此节上下两部分所提为同一事∶约拿求救且神应允,却用略微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种表达亦是希伯来文诗的典型。第 2 节概述了约拿感恩的原因, 3 ~ 7 节则详述所发生之事。
从阴间的深处 (见 NIV 边注)。被译为 深处 的字,原文是 bet]en ,亦即“子宫”、“肚腹”之意。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指的是大鱼的胃。但是在第 1 节(希伯来文圣经则是第 2 节),却用另一字 m#`e^ “腹中”来表示鱼的内部。阴间一词的确切含义,引起颇多争议。然而,它可能指的是作恶者的去处,他们必须在该地一直到最后的审判 170 。约拿在此惧怕的并非死亡;而是怕可能被弃置在阴间,此后便与神隔绝。但是,虽然约拿在进入阴间的边缘,神却垂听他的呼求而拯救他。神应允求救的呼声,是诗篇常见的主题(参∶诗十八 6 ,一一八 5 ,一二○ 1 )。此处由第三人称( 他应允 )(和合本作“你”)转为第二人称( 你俯听 ),不必视为写作的不一致。同样的转变甚至见于现代的祷文。
3. 约拿虽被水手抛在海中(一 15 ),但他体认到这一切均出于神。此处再次强调了神的绝对主权,而约拿的用字亦生动地描绘了他沉入水底的情景。
下深渊,就是海的深处 。有些学者指出, m#s]u^la{h 深渊一词是另外加入的,应予删除。这种主张乃基于两点考虑。第一,整个句子过于冗长,但这端视如何计量诗的韵律而定。若采用另一种计量韵律的方法,则无任何问题 171 。第二,就文法的角度而言,该名词应有个介系词来指出动作的方向,这点的确是个问题。然而,学者后来建议将该词视为注释字眼的作法,却同样问题丛生;而且,他们为何认为该词是后来才加入的,亦令人费解。
大水环绕我 。 na{ha{r 通常被译为“河流”或“溪”,此处则用以表示水流 172 。诗篇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但那些描述并不意指身体的遭溺(如∶诗六十九 1 ~ 2 、 14 ~ 15 ,八十八 6 ~ 7 )。有些人便因此认为,这些字句并非是约拿亲身经历后所作,但并无足够理由支持其立场。 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 。诗篇四十二 7 亦有完全一样的陈述(希伯来文圣经则在四十二 8 )。
4. 在海中挣扎时,约拿的第一个念头是他已完全被神遗弃∶ 我从你眼前被驱逐 (参∶诗三十一 22 ,希伯来文圣经在第 23 节)。约拿早先欲逃往他施以躲避神的面,现在他发现自己注定要往阴间,永远与神隔绝。
有人指出本节下半的第二个字应修改为
~e^k[
“如何”。所以约拿所说的应是,“我如何再仰望你的圣殿?”(参
RSV
、
JB
)。至于目前的经文,
MT
用的是
~ak[
“仍”。若保持此字不予更动,则下半节与上半节成对比∶
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
(参
AV
、
RV
)。虽然
NIV
将此句视为第
5. 约拿的四周都是水,他成了海的囚犯∶ 诸水环绕我 ,几乎淹没我(或 诸水漫至咽喉 173 , NIV 边注); 深渊围住我 。甚至海草都缠绕住他。无论约拿如何挣扎,总无法从这水牢逃脱,溺死似乎是必然的。
6. 到山根 。虽然 MT 将这几个字作为第 6 节的起首,但一些英译本则将之当作 5 节的结尾( RSV 、 JB 、 NEB )。这些译本不把希伯来文介系词 l# 译为“到”,而译成“在”或“在……之中”。据说如此分节最适合诗的韵律。但是,为经文加添标点的中世纪马索拉学者们,极力要保存经文如传承下来的原貌,故而应以该版本为准。而 GNB 和 NIV 也因此遵照 MT 的分节。
在旧约全书中仅见于此处的 qis]b[e^ha^ri^m 山根 ,确切意义为何并不清楚。从上下文看来,它可能是延伸到海底的山的底部。
次经《德训篇》十六 19 可为此佐证,该节经文提及山根和“大地的地基” 174 。因此,约拿已下到海的最深处。
但是约拿将自己下到海底也视为下到死亡的世界∶ 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 。希伯来文名词 ~eres] “地”,在此含有“阴间”的特殊意义 175 。约拿将阴间想成和巴勒斯坦的城巿一样,有着重重的围栏和门闩,门禁森严,里面的人插翅难飞。所以一旦到了阴间,约拿将被永远禁锢。
约拿在勾勒他下往阴间的情景之后,转而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对比∶ 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 。由于 s%ah]at[ 一字可解作“坑”或“墓穴”,且在希伯来文诗中,常与“阴间”对仗,所以在此应指死者的居所 176 。约拿往下之旅在此终于告一段落,并且有了逆转。约拿行动方向的改变,结束了自第一章开始即接连不断的往下之举。约拿自一章 3 节逃跑开始,便一直往下(参一 3 、 5 、 12 ,二 2 ),而且每一步都象征着他离神愈来愈远 177 。现在,约拿已沉到不能再低的谷底,耶和华便插手将他往上托。
7. 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 。这句话有不同的翻译∶“当我的灵在我里面发昏时”( RSV ;参 JB 、吕译);“当我失去知觉时”( NEB );“当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快溜走的时候”(现中、 GNB )。希伯来文动词 hit[`at]t]e{p[ 带有发昏或失去知觉之意(参∶诗一四二 3 ,一四三 4 )。在失氧而濒临昏厥之际,约拿的思绪突然转向神。
我就想念耶和华 。 NIV 在“想念”后,插入“你”,这显然是采纳了达户( M. Dahood )的建议,将希伯来文的不变词 ~et 改为 ~atta{ “你” 178 。但是这种改变事实上并不需要 179 。所以,“我就想念耶和华”( RSV )是较好的翻译。约拿不仅想念耶和华,他还向祂祷告(参∶诗八十八 2 ,一○二 1 )。第 6 节明显表示,约拿的祷告已蒙应允(参 2 节)。 你的圣殿 一词,同样亦出现于第 4 节末(参∶诗十八 6 )。
8. 虽然本节在希伯来文仅有五个字,但却造成许多问题。前三个字指的是那些拜偶像的人,诗篇三十一 6 亦有几乎相同的用语。译为“虚无之神”的字( GNB 、 NIV 、 RSV ),其实就是“陷阱”的意思。后二字通常有下列两种解法∶ (1) “放弃了对你的忠信”(现中、 GNB ;参 RSV 、 NEB ); (2) “他们离弃了曾属他们的恩典”( JB ;参 AV 、 NIV )。之所以有这两种解法,关键在于 h]asda{m 一词,其名词 h]esed[ 在此可能是“他们的忠实”或是“他们的慈爱”之意。前者指的是敬拜的人的忠实;后者则指神对信靠祂的人所施的慈爱。虽然选择不多,但以前者为佳。也可能此处第 8 节与 9 节是一对比,那么约拿所说的便是,敬拜偶像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发现偶像是多么的无能,结果就不再忠于或敬爱他们所谓的神。而敬拜耶和华的人则会永远觉得,祂是值得信靠且信实的。因此,这节最佳的译文应是∶“那信奉虚无之偶像的人,将离弃对其偶像的忠诚。”
9. 约拿在亲身经历了神救其脱离死亡的大能后,答应要献祭并将偿还所许的愿,以表达他的感恩。他的话语正好与水手在一章 16 节的反应相呼应。最后,约拿以精采的陈述将其个人的感恩带到高潮∶ 救恩出于耶和华 。没有别的话语能为约拿的感恩作更好的总结。耶和华是拯救的神!讽刺的是,就是这一事实让约拿在约拿书最后一章大为忿怒。
10. 经文回到原本的散文体裁,记载约拿以非比寻常的方式狼狈地回到陆地∶ 耶和华吩咐鱼,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 。
162 这段经文在 MT 被归在二 1 ~ 11 。英译本的一 17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第二章的首节。
164 有关作者的意图,见导论 , 74 ~ 82 页。
165 神在历史上的角色为何,长久以来一直是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争论的主题,迄今仍如此。若欲了解此争论的大概,见 C. Brown, 'History and the Believer', in C. Brown (ed.), History,Criticism and Faith (IVP, 1976), pp.147 ~ 224.
167 若要这些方向的大纲,见 Christensen, 'The Song of Jonah', pp.217 ~ 231, esp.pp.220 ~ 222 。其他以约拿书二 2 ~ 9 韵文特质为题的近代研究包括 Walsh, 'Jonah 2, 3 ~ 10', pp.219 ~ 229 ,以及 F. M. Cross,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Hebrew Verse: The Prosody ofthe Psalm of Jonah', in H. B. Huffmon, F. A. Spina, A. R. W. Green (eds.), TheQuest for the Kingdom of God: Studies in Honor of George E. Mendenhall(Eisenbrauns, 1983), pp.159 ~ 167.
168 例如 Allen, p.214, n.1 ,即依照“文法和韵律的理由”,建议删除 m#s]u^la{h “深处”(二 3 )。
169 参 Magonet, pp.44 ~ 49.
170 AV 将 s%#~o^l 译为“坟墓”三十一次,译为“地狱”三十次;参 D. Alexander, 'The Old Testament view of life after death', Themelios11 (1986), pp.41 ~ 46.
171 参 Christensen, 'The Song of Jonah', p.223.
172 参 Landes, 'The Kerygma', p.6, n.14.
173 AV 和 RV 将 nep{es% 译为“灵魂”,然而它也可以指脖子或咽喉(参 JB 、 NEB 、 NIV 的边注)。参 H. F. Peacock, 'Translating the Word for "Soul" in the OldTestament', The Bible Translator 27 (1976), pp.216 ~ 219.
174 RSV 和 JB 为避免译旁经《德训篇》十六 19 中 qis]b[e^ 一词,索性将其省略。
175 参 N. Tromp, Primitive Conceptions ofDeath and the Nether World in the Old Testament, Biblica et Orientalia 21(Pontifical Biblical Institute, 1969), pp.23 ~ 46; M. Ottosson, ' ~erets ' in TDOT, 1, pp.399 ~ 400.
176 Tromp, Primitive Conceptions,pp.69 ~ 71; V. P. Hamilton, ' shah]at ', in TWOT 2, p.918.
177 Walsh, 'Jonah 2, 3 ~ 10',pp.226 ~ 227; Christensen, 'The Song of Jonah', pp.226 ~ 227.
179 参 Allen, p.214, n.5 。 RSV 、 JB 和 NEB 全都和 MT 一样,未作更动。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