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民数记第卅五章-《圣经背景注释》

民数记第卅五章-《圣经背景注释》

民数记相关章:

民数记第卅五章 

三十五1~34
逃城
三十五1~5 利未人的城邑 由于作为祭司献祭和处理宗教事务是利未人的主要职责,他们并没有分到应许之地的一部分以供耕作(见:民十八23~24)。他们所得的是四十八个城邑,以及四周可供放牧牛羊的土地(有关他们在这些城邑中的产权,见:利二十五32~34)。埃及统治迦南时(赫人也有这作法),定下了把城镇交给祭司管理的先例;部分城市定为王室的产业,交在祭司手中,由他负责全区的行政。这些埃及人的行政中心往往是设防的城堡,负责收取全区的贡物或赋税。同样,按照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的习惯,指定的城市亦附有属于王室的草埸。利未人的城邑虽无从事非宗教性行政的证据,却很可能是宗教教育和课取圣殿税的中心。经文规定必须要有牧草,可能表示仪式所用的祭牲,是在此饲养的。
三十五6~34 逃城与司法制度 六座利未人的城邑,要成为犯了误杀之人的庇护所(又见:申四41~43)。为被告提供庇护,免得他被「报血仇」者所杀的方法,可能有延伸或替代出埃及记二十一12~14「庇护性祭坛」的作用。祭司团体可能担心犯法者抓住祭坛的角,有污秽祭坛和圣所之虞。将庇护地区扩大到整个逃城,* 玷污就不会发生。被告在审讯之前,也可以有较佳的住宿环境。古代近东到处都有地位特殊之圣城或王城的踪迹,但这种城邑所提供的保障,通常只是法定义务上的豁免。禁止流受保护者之血的,只有一处的文献。庇护的概念也在古希腊和罗马的史料中出现,反映政府有意加强管制司法制度,剥夺家族复仇的权利,以求保证正当的诉讼程序。
三十五9~34 家族复仇的责任 圣经律法虽然清楚显示「报血仇者」有责任为被杀害的亲属复仇,这种家族间的血仇对于司法的执行却有不良的影响。设立六个逃城的目的,就是给人有回复冷静的时间,以及为被告提供正当程序。
  罪名没有两个见证人就不能成立(民三十五30),然后处决罪犯就成为了「报血仇者」的责任(民三十五19~21;申十九12)。谋杀犯不得赎命(民三十五31~32)。这一点和古代近东其他的法律形成对比,赫人和中 * 亚述的法律,都容许赎价买回凶手的性命。亚述法律则采取中间途径,给予死者最近的亲属权利,选择处死凶手还是接受赎价。
三十五25、28 大祭司的死 解除误杀人者之罪的,不是这人在逃城流放的日子(见:书二十2~6)。任何人被杀都会构成流人血的罪,惟有另一人的死亡,才能把它消除。被告被宣判不是谋杀犯,因此必须接受庇护,直到大祭司去世为止。故此,消除杀人之罪咎的是大祭司的死亡。如此,大祭司就在死时,依然在 * 祭仪上服事百姓,消除流人之血所构成的罪咎(见:出二十八36~38;利十六16)。
三十五33 流血玷污地 作为盟 * 约赐与的应许之地是圣洁的,会被流血与拜偶像玷污(见:结三十六17~18)。由于血是生命之源、神的赐与,因此流血所造成的 * 玷污只有借着流血,才能涂抹。即使是祭牲的血,也必须倒在坛上,作为宰杀牠的人的赎价(见:利十七11)。这是宣判有罪的谋杀犯所以必须处死,以及祭司之死所以能够涂抹误杀所构成之玷污的理由。这命令若不遵行,就会使地败坏。地和其上的居民受到玷污,神就不能继续在他们中间居住。祂若离弃这地,地就不能出产盟 * 约所应许的丰盛(见:创四10~12)。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十五章   文摘   道尔   唐纳   民数记第卅五章   民数记   城邑   支派   以色列   迦南   简介   血仇   点此   杀人者   的人   圣经   注释   约翰   大祭司   会众   福音   祭司   百姓   分散   制度   犹大   彼得   避难所   二十   这是   耶和华   自己的   土地   的是   污秽   是在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