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10章查经资料
民数记第十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民数记第十章
F 银号(十1~10)
在西乃山所颁布的最后一项指示是要制造两枝银号,使各支派在旷野挺进时,行动得以互相配合。虽然有云彩带领,百姓若要以第二、三章所描绘的紧密队形前进,仍得有比较精确的控制方法才行。经文虽然没有说明摩西何时得到这些指示,本段放在这里却很适宜。九章15~23节所形容神带领的方法,在此得到补充和配合。以致全国可以作好准备,进行从西乃山到应许地的神圣旅程。
约瑟夫的史书122和罗马提多拱门的壁画,都有形容银号的外貌。它是长度略少于
圣经别处的经文提到过圣殿的崇拜使用银号(王下十一14;诗九十八6;拉三10)。欧洲人在传统上,是使用教堂的钟声召集信徒参与崇拜,然而到了末日,神所拣选的人将要再次被「号筒的大声」召集起来,「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太二十四31;林前十五52;参:启八~九)。
122Antiquities iii. 12. 6.
123全会众(3节)是指成年的男丁,代表全以色列。会众(7节)则是指聚集崇拜的社群。
124H. Hickmann, 'Die kultische Verwendung der altägyptischen Trompete',Welt des Orients, 1. 5, 1950, pp. 351~355. 希克曼所引述的证据全部来自新王朝时代,即主前十六至十一世纪,这是圣经传统历史悠久的另一明证。
Ⅱ 从西乃到加低斯(十11~十二16)
解经家大多认为民数记的第二个大段落是十章11节至二十二章1节。本段的内容包括了以色列离开西乃,直至到达摩押平原三十八年间所发生的事。前面的导论125已经提过最理想是把本书这个中心部分,进一步分为两个旅程:十章11节至十二章16节,二十章1节至二十二章1节,和一段以加低斯为中心的启示期(十三~十九章)。从埃及到迦南的旅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红海到西乃(出十三~十九),从西乃到加低斯(民十~十二),从加低斯到摩押(民二十~二十一)。三者间的平行之处颇多,使我们能够分析这些核心的章节。西乃、加低斯、摩押平原三个伟大中心,其启示内容的平行之处亦有助于研究。
然而旅程和加低斯材料在何处开始、何处退出,却不是十分清楚。第十三至十四章究竟是属于前面的旅程,还是加低斯材料呢?第二十章究竟是属于加低斯材料,还是接在后面的旅程呢?探子报告之后在加低斯发生的悖逆,其实可以说得上是十一至十二章所描述一连串悖逆事件的巅峰。然而笔者则认为较佳的看法,是把第十三章对迦南富庶的形容,视作重申神赐地应许的凯歌(请参照西乃记叙开头的伟大应许,出十九;以及巴兰的预言,民二十二~二十四)。而第十四章的大规模叛道,则可以与摩西在领受十诫时所发生的金牛犊事件(出三十二)等量齐观。再者,旅程若在十二章16节退出,第十一至十二章便记载了三次的怨言,三迭结构是希伯来作家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参:民十六~十七,二十二~二十四)。另一方面,第二十章所记的事件虽然大部分发生在加低斯或其邻近地带,监于它和其他旅程的平行之处以及对行程的记述,把第二十章与第二十一章相连,还是比与十三至十九章相连来得合理。
A 以战斗序列启程(十11~36)
11~12. 在西乃的旷野(12节;参:出十九1)停留了十一个月,按照出埃及记十九章至民数记第九章的规定作好准备之后,百姓启程前往巴兰的旷野。第12节纵观了多天的行程,因为他们曾经在基博罗哈他瓦和哈洗录小住(十一35,十二16),才到达巴兰的旷野。以色列人所经过的旷野之中,这是面积最大的不毛之地。范围包括了西奈半岛北部的绝大部分,以及尼革沙漠(Negeb,和合本:「南地」)和亚拉巴南部的部分地区126(创二十一21;民十三26;王上十一18)。
13~20. 百姓完全按照前面几章的规定,开始行军。云彩上升,他们就照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跟着起行(13节;参九23)。藉摩西可能是暗指吹号(十5~6)。支派依照第二章指定的次序,三个一组地出发。大队最前面的是犹大支派的纛,同行的还有犹大营的几个支派(14~16节;参二1~9)。然后是革顺和米拉利两族,用牛车搬运会幕的幔子、柱子等物(17节;参四21~45,七2~8)。这个细节没有在第二章提及,该处圣经并没有把走在大队中央的哥辖族,与比他们先出发的革顺和米拉利族分别开来。本章采用这个安排,好使会幕能够在哥辖族把至圣之物运来之前支搭妥当(21节)。圣物立刻就能搬到会幕里面。
21~28. 随着革顺和米拉利族行军的,是流便、西缅、迦得。接着是抬着圣物的哥辖族人(21节)。圣物所指的是陈设饼的桌子、灯台、香坛、燔祭坛,约柜可能也包括在内(四5~15);但第33节表示约柜走在最前头,大队前面不远之处。127哥辖族之后是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最后一组包括了但、亚设、拿弗他利(22~27节;参二18~31)。
29~32. 本段描写摩西怎样邀请内兄128何巴,与以色列人一同前往迦南。摩西的岳父流珥(又名叶忒罗)曾经就组织百姓一事,提供很有价值的意见(出十八;参:出二18)。如今摩西请求何巴作他们的眼目(31节),即是在神带领他们穿越的地区,教导以色列怎样寻找食水,并且提供其他实际的意见。由于米甸是一些住在迦南周边沙漠的部落,何巴必然十分熟悉他们需要穿过的地带。圣经另一处地方提到何巴的后代称为基尼人,显然是米甸族的一支(参:士一16,四11)。本书没有记载何巴的回复,但士师记一16显示他答允了摩西的请求。
33~36. 第一个阶段是三日的路程。但经文并没有说明以色列人全程只走了三天:带着孩童和牲口,进度可能比较缓慢。然而他们是前面有约柜开路,云彩盘旋,怀着胜利的心情出发的。特别强调的是摩西的信心和兴奋感。他对何巴说过耶和华指着以色列人,已经应许给好处(29节)。约柜每早起行时,他呼叫说:「耶和华啊,求你兴起!愿你的仇敌四散」(35节;参:诗六十八1);晚上祷告时则诗意地夸饰道:「耶和华啊,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万人中」(36节)。129摩西充满肯定的信心,和以后几章发生的事件相比,构成了极大的讽刺:摩西确信神应许给以色列人好处,百姓却埋怨说祂所作的是恶事(十一1)。摩西祈求神的仇敌四散,探子却宣称以色列要被击败(十三章)。本章以凯歌退出,只能加深以后几幕悲剧的惨痛。
125见导论第 II 条「结构」。
126这是 M. Harel, Masei Sinai, pp. 208, 209的看法。Y. Aharoni, Encyclopedia Miqrait, 6, pp. 433, 434则认为巴兰包括了整个旷野。其他旷野如书珥、西乃、汛等,都是其中的部分。请翻到「以色列人的行程」的增注,参看其中之地图和有关行程的进一步讨论。
127经常有人以为第 21 和 33 节表面上的冲突,可以用来源批判学来解释:第21节是 P,第33节则是 E 或J。早期的来源描绘约柜走在百姓前面,后期的则把约柜安排在百姓中间行进。然而以不同来源作解释也构成了问题。提到云的第34节是典型的 P。此外民数记最后的编纂者即使不是 P,亦必深受其影响,相信约柜是在百姓中间行进;他为甚么容许和自己看法发生直接抵触的话留在经文之中,也是必须提出的问题。即使接受这两个来源的存在,最后的编纂者也很可能认为约柜是走在大队的前面(参:书三3、4)。军队行进时以神只的象征或偶像开路,是近东标准的做法。参T. W. Mann, Divine Presence and Guidance in Israelite Traditions(Johns Hopkins UP, Baltimore, 1977) pp. 169 ff.
128有关 ḥtn「岳父」、「内兄」、「姻亲」的讨论,请看 T. C.
129在希伯来原文中,第35、36节是用颠倒的字母nuns (相等于英语的N)括出来。这种符号在诗一○七也找得到,含义却无法确定。早期的文士可能认为这两节的位置有问题。LXX 将第34节放在第36节后面。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