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撒迦利亚书第12章查经资料

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撒迦利亚书相关章:

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

Ⅱ 耶和华最后的干预与当时的苦难(十二 1 ~十四 21

  从前面的大纲( 90 页)可以看出,九至十一章所谈的题目,在十二至十四章再度出现,不过愈接近“那日”,紧张度就愈高。这三章中,“那日”一词出现了十六次,作提醒之用。最后,十四章以图示的说法──典型的末日启示文体──说明“那日”的事件在何处发生,随之而来的,是神宇宙国度的建立,所有国家都来敬拜祂。

2  耶路撒冷的欢乐(十二 1 9

  先知从战争与胜利的主题开始,地点在耶路撒冷,因为分散的被掳之人已经归回。这座城被列国包围,其人数比城中的人多得多。在这场势力差距极大的战争中,连犹大也离弃了首都;直到耶和华干预,不平衡的局面才改观。敌人反胜为败,溃不成军,因此人人都知道,是神护卫了这城,胜利终将属它。此处全球的观点、神奇迹式地插手拯救耶路撒冷,以及事成定局的意味,都是末日启示的特征;解释时必须配合这种 风格

  所有的翻译都用散文的形式,不过本章却是以诗体的散文写成。按着逻辑与文体,拉马赫区分出几个小单位,他称之为“节” 259 。他发现这些呈对句安排∶ 2 、 3 节; 4 + 5 、 6 节; 7 、 8 节。第 1 节是前言,第 9 节为结论。

   1.  有关标题的说明,请参阅九章 1 节的注释 ,亦见增注 ,第 173 页。 论以色列 ,既然这里关注的是犹大与耶路撒冷,这一词似乎出人意料;不过我们不难视“以色列”为指整个民族,不像十一章 14 节只指北国。十二至十四章没有谈到以色列与犹大的冲突。 铺张诸天……的耶和华 ,这里提说大能的造物主,不单创造宇宙,也造了大地与人;让人想起以赛亚书四十二 5 。这段引言很合适这几章,因其中展望大君王耶和华来完成一切事(十四 17 )。

   2 3.  这两节为平行语,显出它们是连在一起的∶“耶路撒冷令人晕眩的杯”,与“耶路撒冷一块重石头”相呼应;“万民”重复出现;包围的概念也重复出现。因为某种原因,列国都想获取耶路撒冷 260 ,正如十四章 2 节;但他们得不偿失。 耶路撒冷令人晕眩的杯 ,“杯”代表神为人所定的生命经验,可能为“救恩的杯”(诗一一六 13 ),福杯满溢(诗二十三 5 );但从人的悖逆不信看来,这里必是耶和华忿怒的杯。从前耶路撒冷要喝这杯,以至喝尽(赛五十一 17 ;参∶耶二十五 17 、 28 );但现在这杯已经挪开(赛五十一 22 ),轮到列国要喝。他们既喝醉,就无能为力。 NEB 取 sap{ ,“杯”这字的另一个意思“门槛”,因此读来不同。

   它也要与犹大反对 。第 2 节下半的希伯来文不容易明白,古译本也没有太大帮助。 JB 将它删去;可是 NEB 或许传达了原意∶ 犹大在耶路撒冷被困时将身不由己 。犹大也反对耶路撒冷,或是出于自愿,或是被仇敌压境的势力所迫。

   耶路撒冷一块重石头 。这里的图画是一群挑夫要合力抬起一块岩石。尽管他们的人力充足(万国),还是伤到了自己,因此必须放弃尝试。

   4 5.  画面又改变了,有骑兵在攻城,他们似乎被瘫痪,无技可施。在前一句对联中,列国的灾难似乎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决定;而在本节,耶和华则主动干预。这里也有重复句∶“我必击打每匹马”; 惊惶 ,巴拉攻打西西拉时便是如此(士五 22 ), 使骑马的颠狂 。因背道而遭致的一系列灾难中,颠狂与眼瞎相连(申二十八 28 )。 我要睁眼看犹大家 ,这是第四次提到“耶和华的眼”(三 9 ,四 10 ,九 8 ),目的是在审判之日拯救他们。神已经为耶路撒冷的缘故插手干预,因此犹大也来投靠祂。

   6.  这里采取行动的仍是耶和华, 我必使犹大支派如同火盆在木柴中…… 。犹大置身于敌人中的事实,反而对大局有利。火怎样瞬间点燃火种与柴堆,犹大也将使仇敌遭毁灭,而耶路撒冷则在一旁观看。

   7 8.  耶路撒冷的大卫家与其余的犹太人之间的竞争,因神应许犹大先胜而告解决。他们互相需要,不可彼此辖制。耶和华保护耶路撒冷的 盾牌 ,也要保护他们;祂的能力将使软弱者有大卫的才干。盼望仍然以 大卫家 为中心,这个家 必如神 ,这是很大胆的声明,下一句则将其修饰为, 如耶和华的使者 。前来向大卫求恩的人,曾说他“如同神的使者”(撒上二十九 9 ;撒下十四 17 、 20 ,十九 27 );这是一句尊敬的话,刻意的夸大之辞。然而应验在耶稣身上时,却还显得分量不足。

   9.  这节结论毫不含糊地指出本段的要点∶ 耶和华定意灭绝来攻击耶路撒冷各国的民 。世界冲突的事实已假定存在,耶路撒冷必得到最后胜利;无论这将是按字面或是寓意出现,都必成就。

259 Lamarche, p. 74; R. C. Dentan ( IB , VI,p. 1106 )形容第 2 节以下为“仪文形式的短歌”。

260 先知假定耶路撒冷是地球的中心(结五 5 ,三十八 12 )。见 S. Terrien, 'The Omphalos Myth and Hebrew Religion',VT, XX, 1970, pp. 315 ~ 338.

2  为被扎者哀恸(十二 10 ~十三 1

  这一段和前面形成强烈对比。胜利的欢欣现在转为哀恸。大卫家与耶路撒冷的居民,刚从耶和华得着保证,但却不可任意而为。他们需要新的灵(十二 10 )和新的洁净(十三 1 ),这些事都与城中一位人物被杀,而带来的哀恸有关。

   10.   怜悯与恳求的灵 ,这种新的心态来自耶和华, 我必浇灌 怜悯 (希伯来文 h]e{n )直译为“恩惠”,但在这里要彰显的特定恩惠,乃是为一谋杀事件悔改,所以较自由的翻译也合理。 NEB 译为同情与怜悯的灵,保持 h]e{n 的自由翻译;“怜悯”来自希腊文的 oiklirmou ,但希伯来文\cs16 tah]@nu^ni^m 意为“寻求恩惠”,因此译为“恳求”。 当他们仰望那位他们所扎的 ,早期译者显然认为这节很尴尬,因为他们的翻译呈现将希伯来文作各种修改的努力。

  在希腊译本中, 被扎 变成“以轻视对待”、“羞辱”;在亚兰文译本则为“排斥”。 仰望他 见于一些希伯来文抄本,但也许不是最可靠的。希腊文、叙利亚文、亚兰文和拉丁文等译本根据较佳的希伯来抄本,读为 望向我 (参 AV “仰望我” , RV “望向我” )。显然有位早期的抄写者感到,先知不可能让耶和华说出这句表面冲突的话,即祂曾被处死;所以他将代名词改变了。愈难的读法愈可能是原文,因此这里应维持原状。 NEB 将两个代名词都保留,而读为∶ 他们将仰望我,仰望他们所扎的那一位 。这必须要稍微改变希伯来文的子音和母音;惟一支持这翻译的是一晚期的希腊译本( Theodotian ,主后第二世纪),这译本可能受约翰福音十九 37 的影响。约翰虽用本节,但却不可视为证据,因为新约作者常自由使用旧约(参∶亚九 9 的注释 ,谈福音书作者的引用);他也许只是要带出一般的意思。

  如果我们接受原文可能为“仰望我”,其意义为何?以下介绍三种典型的解释,可看出注释家意见何等分歧。许多人认为,先知是想到某位历史人物,如欧尼亚三世,他于主前一七○年被谋杀;或是马喀比的西门,他于主前一三四年被谋杀 261 ;但即使可以把这段经文的日期订得这么晚,也没有一位历史人物能完全满足它。另一个相对的看法,是克巴确克( A. E.Kirkpatrick )提出来的∶“被推翻的是代表耶和华的人,也就等于祂本身。” 262 但是,两个位格怎能以其中一个的死来算?克巴确克自己承认“这段经文是未解决的谜”,加尔文是以这里的死是比喻∶“现在神……以人的方式说话,声称祂因祂百姓的罪受伤;尤其当他们顽梗背逆,轻视祂的话,祂就像一个人心脏被刺,受到致命的伤害。” 263

  在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议之前,最好先看看整个上下文。这一章的下半集中于一件事∶因一位被扎之人的死而引起的哀恸,这哀恸之苦的程度,如 丧独生子 。创世记二十二 2 ;耶利米书六 26 ;阿摩司书八 10 ,希腊文译本将形容词“独一”译为“钟爱”( agape{tos ),无论是指一个人(以撒),还是(如耶利米和阿摩司所言)指整个百姓。同样, 长子 在犹太家庭中为特别宝贵的孩子。从出埃及以来,以色列就被称为耶和华的长子(出四 22 )。因此,将被扎之人以整个民族来解释,是有根据的,故钟斯译为∶“他们将仰望我(耶和华),触摸那些他们(列国)杀死的人”或“死在战争中的人” 264 。他认为此处是指犹大的烈士,他们在最后之战中,为拯救耶路撒冷而牺牲。他也要人注意以赛亚书五十二 12 ~五十三 12 265 ,他将那里的仆人解释为“集合”名词。为国捐躯之人的受苦,或许可以视为具救赎性,但这些烈士之死与哀恸之后罪的洁净(十三 1 )又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解释并不令人信服。

   11.  接着是一则难解的类比∶这场哀恸 大如米吉多平原之哈达-临门的哀恸 。 RSV 言下之意,指“哈达-临门”为一个人;而 AV 、 RV 则是指地名。后者为古老的解释,可溯自耶柔米,他将这地视为他所知道的路马尼( Rummane* ),距耶斯列不远。既然他住在伯利恒许多年,这个辨认或许有充分的证据。但后来的注释家属意其他地方。旧约有一个地名叫临门(书十五 32 ,十九 7 ,和合本译为“利门”;亚十四 10 ),但这也是一个神祇的名字(王下五 18 )。许多现代注释家放弃了古老的解释,而用宗教礼仪和神话来解释。有人认为,“哈达-临门”是巴比伦神祇塔模斯的另一个名字 266 ,或是类似塔模斯的繁殖之神的名字,在一年一度的仪式中,有为塔模斯的哭泣,就是以西结所责备的(结八 14 ) 267 。

  劳雷( H. H. Rowley )相信,拉斯珊拉( Ras Shamra )碑文有助于了解迦南的宗教仪式,也可能解释这一节 268 。哈达是古代闪族的暴风之神(参∶撒下八 3 等处,哈大底谢,意为“哈达是我的帮助”)。在古迦南的神话中,哈达是阿雷音的父亲,他的儿子死于摩特(这个名字与希伯来文的“死”字有关)之手,而哈达为他大哭。后来经过报仇,阿雷音与摩特都复活了。如果这是一年一度仪式的根据,这观念也许影响了以色列人,因此成为一种比较的标准,先知以它来衡量悔改的程度。

  这种古老的习俗有可能到被掳之后仍然存在,和以色列所看重的一些历史记念日结合在一起,诸如∶约西亚之死──米吉多可能指这件事(王下二十三 29 )。西方的圣诞节也是将异教与基督教的节期合并。我们知道在编历代志的时候,为约西亚的哀哭仍然每年举行(代下三十五 25 )。也许犹太人臆测,倘若敬虔的约西亚没有死,就不会有被掳的事。

  早期译者对这一节就感到困难;从亚兰文译本可见一斑。由詹斯玛翻译的译文为∶“如同为暗利之子亚哈的哀恸,他被他泊临门的儿子哈达临门杀死;又如同为亚们的儿子约西亚的哀恸,他被法老尼哥(那残废者)杀死。” 269 这是第三种对哈达临门的解释,视他为历史人物,就是将亚哈杀死之人;这人除此处外并无其他资料(王上二十二 34 );但这个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哀恸的对象应当是哈达临门,而不是亚哈。德柯尔认为,为外邦神祇的哀恸,与在耶和华面前的哀恸不可能相提并论;他从亚兰文抽出“亚们”一字,指出其子音可能与临门的子音弄错了。这样调整后的翻译,意思很顺∶“那日的哀恸将如为亚们之子(即约西亚)在米吉多平原的哀恸。” 270 不过,这解释只是根据一种译文的修改,必须视为臆测性很高。

   12 ~ 14 节哀恸的人,又让人注意到大卫(参 10 节;十三 1 ),他为扫罗与约拿单之死,并押沙龙之死(撒下一 19 ~ 27 ,十八 33 )大大悲恸。布鲁斯( F. F.Bruce )注意到这里提到大卫,而认为这则神谕的词汇“可能取材自全国性仪式,尤其可能取自君王在该仪式中所扮演的角色” 271 。阿克诺进一步提出,或许仪式的某一段有押沙龙礼赞,而这神谕的某部分源于该处。他将这点与大卫为押沙龙过度哀哭相连 272 。然而这种仪式存在的证据仍有待发现。

  既然学者的观点如此混乱,第 10 、 11 节究竟当如何解释?这宗谋杀事件发生于耶路撒冷,被害者从某方面而言是与耶和华认同的,而城内的居民必须对他的死负责。在事件发生后,他们受良心谴责;而在莫大的悲哀之际,他们发现自己里面得着了一份恩赐,就是新的悔改之灵,和恳求赦免之灵,紧接着则为从新开的泉源得洁净的应许(十三 1 ;参∶结三十六 25 、 26 )。虽然以赛亚书五十三 5 的“刺伤”与这里第 10 节所用的字不同,但拉马赫却发现,这两位作者同时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必有其重要性;他们共同的信息为∶耶和华的使者被刺、死亡,与罪得赦免有关。他的看法可说相当正确。不过,撒迦利亚并没有指认这位被扎者为仆人,或君王。

   12 14.  虽然先知说 这地要悲恸 ,他所关注的是耶路撒冷,尤其是王室,如大卫从前的哀恸一样。当王室哀恸,全民也会跟着哀恸。大卫有一个儿子 拿单 (撒下五 14 ;参∶路三 31 ),利未有一个儿子 示每 (民三 18 )。王家与祭司家族被挑出来,因他们在这罪中有分;也许是他们的野心和嫉妒促成了这事。重复的话, 每家独在一处,妻子独在一处 273 是为要强调悔改的真实。每一个人都悔改,不是因受别人流泪的影响,不是外表做作,好像职业的哭手。真正的悔改乃是神之灵的礼物( 10 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2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利亚   十二章   注释   圣经   神谕   第二个   基督徒   主旨   文摘   道尔   利亚   耶路撒冷   犹大   耶和华   哈达   列国   大卫   导论   以色列   先知   的人   这是   悲哀   他们的   一处   圣经   那日   十二章   点此   注释   约翰   哀恸   译本   居民   是指   基督   西亚   百姓   福音   的是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