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亚书第10章查经资料
撒迦利亚书第十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撒迦利亚书第十章
十 1. 大自然的更新必定和雨有关系;雨是赐给 众人 ──泛指人类──的礼物,来自 耶和华 ,祂掌握雨量充沛的 风暴之云 。今天人类可以花一笔钱造雨,至少可作出一点雨;但这一节与此无关。我们很容易把它联想到气象预测,这又偏离了作者的用意。他的主题仍是救恩(九 16 ),所用的词汇很适合农业社会,他们的关注为羊群、收成,而最重要的是雨,因此会想到神。至于更深一层属灵的需要──就是雨所象征的,除了神以外,也无人能帮助 223 。
这一段诗开始提到“无水的坑”(九 11 ),可能代表被掳的人。相对之下,所应许的丰盛则代表在神国度中属灵之事的应验。可是先知并没有用“出世”的想法来表达。他满心相信,神的胜利将延及实际的农家生活。他认为饥荒将成为过去(参∶申十一 13 、 14 ),食物的分配不成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可从自己的田里得着丰富的供应。人类的乌托邦集中于物质的平均分配;神的应许则是大家都丰丰富富,而且内心得着满足,因为喜乐满怀,个性也不断更新。
216 见 H.G. Mitchell, ICC, p. 282. 理由如下∶“ (1) 它干扰了韵律; (2) 它在这时候加入了一个不自然的思想; (3) 它很容易可解释为创三十七 24 ,或为耶三十八 6 的回忆,因为犹太人将 bo^r 解释为埃及,所以前者的可能性较大。这只是一个误用拉比教导的例子。”
217 T. Jansma 认为希腊文错译了希伯来文( 73 页)。
218 见 H.G. Mitchell, ICC, p. 279. 相反的意见,参 R. C. Dentan, IB, VI, p. 1097.
219 见 D.R. Jones , 'AFresh Interpretation of Zechariah IX ~ XI', VT, XII, 1962, p. 248. “在这种辩论文体中,雅完成为锡安的对头是相当合宜的,因它乃是作为列国的代表。这幅图画与以赛亚书四十九 22 相似,在那里耶和华向列国喊话……(参∶赛六十 4 、 9 )。”
220 即可能在第二世纪中期,绝不会超过第二世纪末;根据 J. W. Wevers ( IDB ,IV, p. 276 )的研究。
221 D. Baly, The Geography of the Bible(Lutterworth, 1957), p. 65, 66.
222 对此一解释,见 H.G. Mitchell, ICC, p. 280.
223 K. Elliger ( ATD ,p. 154 )解释先知使用“雨”,乃是救恩的图像。
D 斥责冒牌领袖(十
2
、
先知话锋一转,回到现在;他清楚明白理想的未来和当代光景之间的对比。
2. 引介之语为 因为 (希伯来文 k i^ )。由此引进的四行诗,带来的结果则为由 所以 引介的句子。因为领袖寻找谘商的地方不对,就无法有效领导,而人民便四处漂流,漫无目标。 德拉芬 ( Teraphim )是家神(创三十一 19 ),士师时代被人用来卜卦(士十七 5 ,十八 5 ),后遭扫罗禁止(撒上十五 23 ),但到第八世纪仍有人用(何三 4 )。 卜士 藉解释预兆来预测吉凶,在以色列人中不许存在,还有许多类似的术士也同样不见容;取而代之的是先知(申十八 10 及下)。 作梦者 ∶有时神会透过梦说话,如向雅各(创二十八 12 )、约瑟(创三十七 5 ~ 9 )、尼布甲尼撒(但二),不过有些冒牌先知自称得着异梦,而用谎言诱骗人跟从(耶二十三 32 ,二十七 9 、 10 )。到了被掳归回时期,以色列人应该已经离弃不合律法、不适当的决定方式,而接受神透过先知所赐下的引导;但这些仍旧是另一种选择。现代亦是如此,法术、精灵术等原始时代存留下的秘术,又有盛行的趋势。而更普遍的现象──与这类事雷同的现代心态──则是全然忽视神,默认单凭人的力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众人如羊流离
。这里的动词意为“出发去旅行”,但因他们被带错了路,所以迷路而
受苦
;他们吃苦,是因为落在狂妄胡来之人的手下。这里的用词强烈,让人想起以西结书三十四
6
~
8
。
无牧人
∶在近东以“牧人”象征统治者,圣经亦然。有一段埃及经文,“伊普卫(
IPU-WER
)的训言”,年代在主前二千年,其中形容一位将要拯救埃及的神王∶“人将说∶‘他是众人的牧人’”
224
。汉摩拉比在法典的序言中,称自己为“我是蒙恩力(
Enlil
)所召的牧人汉摩拉比”
225
。雅各称神为“牧者”(创四十九
24
),摩西为继承人祷告说∶“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民二十七
17
),他们所使用的是众所熟知的比喻。有一位诗人及几位先知,将这主题发展为对神的渴慕(诗二十三;赛四十
11
),及对公义之王的极度渴望(赛四十四
28
;耶二十三
2
~
4
;弥五
4
)。以西结非常会发挥比喻和寓言,他用一整章谈这个题目,并将未来的大
拉马赫将这八行分为两段,前一段讲定罪的原因,后一段宣告定罪。此一结构意指过犯与报应正好相当 226 。
224 ANET, p. 443.
225 ANET,p. 164.
226 Lamarche,p. 54.
C 1 欢乐与归回(十 3b ~十一 3 )
现在先知又回到九章 11 节~十章 1 节的胜利主题。同样的意象出现∶战争、如饮酒般的欢畅、羊群与牧人的对比;但前一段经文重点在环境的改变,这里则是在强化以色列,以采取行动。视野也缩小了,从全世界变为近东。 NEB 将这里诗的感觉表达得非常好。
这首诗从第
9
节尾分为两个对等部分。第一部分论到两个国度的恢复,以第
6
节为枢纽;第二部分引进其他国家,而以第
12
节为枢纽。动词“坚固”(希伯来文
gibbe{r
)用了两次(
b.
因万军之耶和华眷顾祂的羊群
。那位满有能力、要坚固祂子民的神,
将探视祂的羊群
(
NEB
)。
NEB
将希伯来文直译,以表达原文与
这一节让人注意到希伯来文的动词
pa{qad[
,它在描写耶和华向祂子民的作为时,呈现两极各异的意义。基本上它表达出一个信念∶神密切观察他们,并
眷顾
他们,甚至为他们而干预历史。约瑟确信神会“探视”在埃及的以色列人,以拯救他们(创五十
24
)。到了摩西,这个盼望便实现了。耶和华存怜悯“探视”他们,将他们从法老的奴役下拯救出来(出三
16
,四
31
,十三
19
);但在经历拯救之后,他们蔑视祂的命令,祂便带审判探视他们(出三十二
34
;希伯来文
pa{qad[
`al
)。阿摩司书三
2
也有同样的顺序。耶和华使以色列成为祂立约的特权国度,但这项特权被滥用,结果带来疏离。此处经文的顺序正好相反。耶和华已经带审判探视了(
pa{qad[
`al
,
犹大家 ,米其尔认为,这些话“显然是边注的误植,与第 6 节以下的经文不符,因那里提到耶和华施恩的对象不但是犹大,也是以法莲” 228 。然而若认出这首诗的结构,便会发现这几个字是经文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结构看,犹大是第一段( 3b ~ 5 节)的主词;以法莲则是第二段的主词( 7 ~ 9 节)。以下连续用几个比喻快速地描写犹大的角色。首先以犹大为“祂的羊群”,突然又将他们比作 皇家的战马 ( NEB )。凡是向耶和华顺服如绵羊的,在祂的事工上必如不可抵御的战马。
4. 比喻一个接一个,强调领导的主动性与稳定性∶ 战马、房角石、帐幕的木钉、争战的弓 ,这些都是从前圣经作者用过的比方。每一行前面的引介文字∶ 从他们而出 ,代表原文本有的重复,不过希伯来文为“从他而出”,也许指犹大,但也很可能指耶和华。 房角石 (伯三十八 6 ;赛二十八 16 )象征稳定的力量,整栋大建筑都可靠赖它。士师记二十 2 (希伯来文)、撒母耳记上十四 38 (希伯来文)、以赛亚书十九 13 ,都以它作“统治者”的比喻;而诗篇一一八 22 讲到一块被弃的石头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意思也是指拒绝一位统治者。下一段中先知还会发挥这个主题。 帐幕的木钉 也许是这里的意思,不过希伯来文 ya{t[e{d[ 也可指“可挂东西的钉子”,像以赛亚所说∶“钉子钉在坚固处”(赛二十二 23 ),指犹大未来的一位领袖。在这两处,这比喻都描绘出领导者必须坚毅,忍受压力。 争战的弓 是代表征服的比方,在全球国度中曾被宣告要被除灭,但此处用来象征为耶和华而英勇地主动出击(王下十三 17 ;启六 2 )。最后一行浅白地说∶ 每一位掌权者都从他们出来 ;犹大将是未来领导者出身的支派。他尔根将这节译为指弥赛亚。“掌权者”(希伯来文 no^ge{s* )在九章 8 节意为“暴虐者”,但这里则是正面的用法;这字意指一位行动者,决心要达到他的目标。
许多注释家指称本节为文士的边注 229 ,但没有经文的佐证。
5. 现代英译者将 一起 ( together )一字从第 4 节挪到第 5 节,叙利亚译本可稍作其支持。犹大全家都将像 勇士 (希伯来文 gibbo{ri^m ),勇猛的斗士, 将仇敌践踏在街上的泥土中 。 RSV 没有提示一项事实,即“仇敌”是加入的字,使文意完整,其根据为弥迦书七 10 。当军队在穷追猛打,以求迅速得胜时,很难避免践踏尸体;不过这里作者所想的,可能不是这种尸体。希腊文和拉丁文没有介系词“在内”,因此 NEB 译为 他们在争战中践踏泥土路 。这个比喻是要说明,两方虽军力悬殊,步兵对马兵,但却打了胜仗。他们竟会冲锋陷阵,不致退后逃跑,只有一个理由∶ 耶和华与他们同在 。
6. 此处耶和华宣告了祂要做的事(参九 6 )。这个钥节以双重应许开始,在希伯来文安排为交错式∶
“我要坚固犹大家,
约瑟家我要拯救。”
犹大 与 约瑟 代表南国与北国的整体;那些居住在远处的人,将得着力量,并蒙拯救,被带回家园 230 。 我必应允他们 ,是指祈求拯救的祷告,神已经听见,并即将回答,因为管教的时期已过。
7. 犹大家将如勇士( 5 节),同样,以法莲也将如大能的战士(希伯来文 gibbo^r ),并且会因自己有的力量而快活。全家与后代都将看见神的作为,并大大欢喜。他们的历史在耶和华里面有了意义,找到了目标。
8 、 9. 论犹大时,信息的要点在领导人,但论以法莲时,主题却为从被掳之地归回。北国较早倾覆(主前 722 年,与主前 587 年相较算早),亚述王的政策是故意将他们到处四散(王下十七 6 ),使他们的后裔能再集结的希望,变为十分渺茫。但是耶和华说∶“我要为他们作信号。”这里 RSV 是依据希腊译文,而希伯来文则更生动∶“我要为他们吹哨。”牧人知道羊在哪里,因为是他将他们四散;现在他用自己特有的召羊方式,叫他们回来。 我已经救赎他们 ,或“赎回他们”。这里的想法为∶他们已经被带出捆绑(参∶弥六 4 );从新约的用法看来(如∶彼前一 18 ),这个比喻富含许多意义。 他们必如从前一样多 (直译∶“他们将增加,像从前增加一样”, RV )。这里的思想也许是∶回应神呼召的人那么多,以致人口会像从前一样多。
我虽然曾分散他们 。 RSV 的翻译将希伯来文两处稍作修改∶未来式(希伯来文不完全式)改为完全式,以配合文意,并将出人意外的“播种”一字改了一个字母,成为“分散”。虽然这翻译有他尔根的支持,但却失去了原文的活力,因为播种有期待收成之意,表达出盼望。 他们必记念我 ,经过了许多年,在遥远的地方,他们辨认出牧人的呼唤, 他们与儿女都必存活 ,亦即,在回应与归回之际,他们发现自己不是茍延残喘,而能满有活力地生活 231 。
10. 在本诗的第二部分,先知转而注意相关各国;以埃及与亚述为代表的国家,必须释放他们离开;以基列与利巴嫩为代表之地,必须提供他们领土。 埃及 被选上的原因很明显,他们在埃及的经验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如∶赛十一 11 ~ 16 ;何十一 1 、 11 ;弥七 15 )。 亚述 综合了被掳之人所住的北方与东方之地,包括巴比伦与波斯在内 232 。 10 、 11 节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呈现交错式∶开头为埃及、亚述,结尾为亚述、埃及。以法莲的人口会多到一个地步,甚至基列──代表约但河以东的领域──都归他们,仍不够居住。
11. 开头一句, RV 根据希伯来文译为∶ 他将经过苦海 ;许多人提出修正的意见。因为前几节都用复数提到以法莲,所以这里的单数“他”令人意外; RSV 根据希腊译本用复数“他们”作主词。另一个可能,是以“他”指耶和华,即先知插入了一句第三人称的话;不过耶和华经过苦海的观念很难为人接受,所以希腊译本将“苦海”译为“狭窄之海”。 JB 与 RSV 采用了很受欢迎的修改,即“埃及之海”,这翻译使文意畅顺,但却没有经文依据。持平而言,最好还是保留希伯来文,虽比较困难,但也容易激起联想。先知用寓意笔法宣称,以法莲将沿着耶和华为他们开的路前进;耶和华则在他们前头,厘清一切归回故土的障碍。在其他地方也必如在埃及一样得胜。最后两行中,亚述( ~as%s%u^r )与 将离开 ( ya{su^r )为类音,藉此先知很有技巧地讽刺亚述与埃及──这两国代表一切抗拒神治理之国。
12. 这一节是本诗后半的中心,正如第 6 节为前半的中心,所重复的应许皆为 我要坚固 。四个希伯来字以简洁的交错式组成这里的信息∶ a. 我要坚固他们 ; b. 在耶和华里 ; b1. 奉祂的名 ; a1. 他们要前行 233 。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