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撒母耳记下第二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母耳记下第二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母耳记相关章:

撒母耳记下第二章

属灵生命的经历(二111

 .与神有密切的相交──基督徒常感到困惑,迷惘的一件事就是怎样才可以知道神的心意?从大卫与神关系的亲近程度,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功课:

   他无论作何事,都先虚心求问耶和华;

   神与他说话好像朋友间的对话,非常真实及直接,你羡慕这种与神相交的生活吗?

 .完全顺服的行动──真正的顺服是不问理由、无须考虑,单照指示而行。耶和华吩咐大卫上希伯仑,于是他立即带同家眷及随从往希伯仑去(2)。主耶稣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约十四21)

 .被膏立为犹大家的王──虽然现在大卫只是作犹大一家的王,然而当他甘愿顺服,有适当的行动后,神必会有进一步的印证。神的应许是不会改变的。

 .有王者的风范──大卫对基列.雅比人所说的一番话显出他为王的风度(5~7),因为他们曾经厚待扫罗,为他安葬,因此:耶和华会赐福给他们;大卫也必厚待他们;并鼓励他们刚强。

 .危机的潜伏──扫罗儿子伊施波设的登基,是大卫作全以色列的王的一个障碍。在属灵的路上,不是永远通顺的,太顺利的话会使人自高,失却倚靠神的心。

祈祷 主啊,保守我对有真正的信心,并且能明白的心意。

戏无益(二1232

  一言可以兴邦,亦可丧邦。一句嬉笑的话带来何等大的灾害;些少不必要的争执竟引发了一场大战。先是二十四位无辜者互相残杀,稍后亚撒黑亦被杀;最后点算,押尼珥损失三百多名随从,约押则损失十九人,真是一场无谓的厮杀。约押也承认是那句戏耍的话弄致损兵折将(27)。年青人其实很多时都是由于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的。

  另一个事例显示年青人处事冲动后果之严重性:亚撒黑追赶押尼珥,一心要捉拿他回去领功,由于他求胜心切,不知押尼珥的厉害。押尼珥曾多次劝他,但他都不接纳,致使他毫无价值的牺牲了。他的死加深了约押和押尼珥之间的仇怨。年青人切忌太急进,并自以为了不起(如亚撒黑,恃年青力壮,脚快如野鹿便自视过高)。我们应谦卑自己,看准形势,了解敌人的实力才可下手。血气方刚、鲁莽行事,受害的往往就是自己。

  「刀剑岂可永远杀人吗?」是自我冷静地反省后所得的结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因一时贪玩,致令弟兄彼此杀害,若继续延长战争,不但加添死伤人数,亦加添两主帅的痛苦;幸好他们能及时醒觉,鸣金收兵,结束此荒唐的争战。

祈祷 求主叫我做每事之前,必须仔细思量,免致贻害终身。──《新旧约辅读》

竞争的君王(二1-11

随扫罗及王储約拿单死后,正常的政府机构也瓦解了,只留下两位高职的军兵,来填补这个政府的真空。一个是押尼珥,他曾是扫罗的最高统领;另一个是大,他有一段时期,曾是扫罗的指挥官之一,但现在他在洗革拉犹大的西部边界。在国家危机和紧急的时候,军队出来控制大局,这乃是经常发生的事。

这两个人的行动相当不同。押尼珥决定为自己争取权力;故此他设立扫罗一个儿子,作傀儡君王,他的名字叫伊施波设(8节以下)。这个行动,明显受大部分的以色列人的支持,一大例外是犹大支派。有关伊施波设的王国,我们从非利士人最近的胜利看到一些影响的标志。虽然他被他的支派便雅悯承认为君王,却不敢以基比亚为他的首都,好像扫罗以前那样;他的首都和总部惟一安全地方,乃是在约但东部,离开非利士人的基地很远。这样他便拣选玛哈念(看 下图)。很难猜测他在耶斯列、以法莲和便雅悯,有多少的控制权,现在非利士人再次于约但河西岸强盛起来。无论如何,他无疑是个软弱的王(靠押尼珥的帮助),在一个软弱的王国里统治。押尼珥设立伊施波设,这个行动是很自然的步骤,但却是自私的动机,并且没有考虑上帝的旨意;他没有征询任何的先知。

另一方面,大第一步寻求上帝的旨意,然后他才由洗革拉迁到希伯仑──犹大的一个主要城市。希伯仑是很合适作首都的地方,大不像押尼珥那样,他没有篡权;而是犹大支派主动加冕大,使他作他们的王。伊施波设的百姓接受伊施波设作王;大的百姓选择大作王。值得留意的是,虽然圣经强调上帝拣选的重要,这段经文却也承认众选择的重要。理想的统治者既被上帝所拣选,又同时完全被他的百姓所接受。

最后大向以色列的王位直接踏上一步。他向基列雅比人发出的信息(5-7节),表明他已豫测他会统治全国。基列雅比这城镇对扫罗非常忠心(参见撒上卅一11以下),它位在外约但的上面,北面离伊施波设的首都不远,但大给他们的信息,表示他不理会他的竞争者的存在!大没有要求他们支持他对抗伊施波设;反而传达犹大与基列处在同一阵吥的看法──不是对抗伊施波设,而是对抗非利士人。(看来非利士人很高兴地准许大作犹大王,无疑因为他们看到以色列画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

以色列和犹大分裂不清楚持续了多长时间;十一节指出大作犹大王有七年多,而伊施波设作北部支派的君王却只是两年多。如果说伊施波设死后五年,他的百姓要等候五年,才接纳大作王的话,这是很值得怀疑的;同样大不可能在押尼珥设立伊施波设作玛哈念王之前的五年作犹大王。这些数字会造成一点儿的困惑,但无论如何,以色列的分裂不是很长时间,在分裂时,非利士人才是真正要管辖的因素;而这不是上帝给祂子民的目的。

内战(二12-1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以色列王朝必然互不兼容。我们怀疑大有意攻击伊施波设及他的王国,但以色列其它的人,一定不赞成犹大的分割及拒绝接纳扫罗的儿子作王。可能押尼珥是这件事的发动者;但我们却不肯定。两方军队在便雅悯的基遍相遇,这地非常接近犹大的边陲(看下图)。起初看来好像是某种运动的竞赛,后来误导致引起打斗和流血;但十四节的戏耍这个字,意思是引致发生战斗(combat),许多现代圣经译本是这样翻译。像大与歌利亚进行的单独战斗(参见撒上十七章);这一次每一方都派出十二人,如果一方胜出,可能只是精神上的得胜,避免流更多人的血。

古代社会的战争,依从公平严谨的规则和惯例,像这种内战,将仇恨灭至最低是相当重要的,避免带来憎恨和苦毒;自然双方都盼望得胜,但没有一方希望羞辱对方,双方都避免引起多年的家族及种族之间的仇杀。可见这件事并不能依计进行,反而有许多便雅悯人阵亡(31节);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这不是很大的数目,但便雅悯是个细小的支派,故有人始终不肯原谅大:看十六章五至八节。我们不知道总共进行了有多少的战役,和小规模的战斗,但是大方面却保持胜利(三1)。这是另一个标志,显明上帝喜悦他,并且弃绝扫罗和他的家庭。

故事的主要兴趣集中在亚撒黑的死,他不是普通的犹大士兵,而是大高级军官约押的兄弟;杀死他的,乃是敌方的主帅押尼珥。押尼珥尽力避免发生这件事,但这件事不久后便发生重大的余波;叙述者描述这件事的主要目的,显示押尼珥及约押两人,怎样避免无谓的流血杀戮,他们皆承认对方为弟兄(26节),他们有血肉之亲。这种认识是真实而又有智慧。押尼珥尝试说服亚撒黑离开他的时候,同时很明智地显示他关心大家将来的关系;亚撒黑不肯听从他,并不是他的错。

在战争白热化中,不容易承认对方是自己的同胞,甚至内战也是如此;何况对抗外国人的战争,更不容易承认敌人是我们的弟兄──在上帝的眼中同是人。开始打斗时就需要这样承认,否则便太迟了。有智慧的领导者,要在事前看见可能的冲突,并且用一种实际步骤来避免。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见押尼珥的智慧来得太迟了:他加冕于一个人作王,但此人却不是上帝所拣选的,故此给犹大带来一场不必要的战争。犹大的这地方已接纳大作王。他的百姓也被逼受苦;他不知道自己将生命陷于极大的危险里,押尼珥因追求权力,引致杀身之祸。

──《每日研经丛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第二章   注释   圣经   犹大   基督徒   文摘   唐纳   撒母耳   大卫   犹大   以色列   支派   士人   简介   点此   希伯   的人   圣经   自己的   第二章   河东   约翰   他们的   耶路撒冷   注释   为王   军队   耶和华   这是   君王   王国   儿子   城邑   福音   五年   战争   这件事   王位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