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2章查经资料
撒母耳记下第二章
撒母耳记下第二章
iii. 大卫在希伯仑作王(二1~
扫罗的死,是大卫离开洗革拉,不再作非利士家臣的信号;但着手进行的最佳方式仍然蒙昧不明。扫罗留有儿子和军队中掌握权势的人,他们有能力把持权势,也有支持扫罗之人作他们的靠山,尤其是他们还能指望扫罗的支派便雅悯人的效忠。非利士人的前哨部队已经向北方与东方推进到伯善,建立起占有以色列的军事力量,将最北边的支派与中央区的以法莲和便雅悯隔开。约但河东之以色列领土大致还原封不动;但一般来说,却是因为没有指挥人物领率、统一国家,所以已经陷入分裂与不安的状态中。
1~3. 大卫问耶和华:他内心中无疑已经有了可能的行动腹案,但与扫罗不同的是,他不单倚赖自己的判断。他有一些好理由进入犹大领土:它在地理位置上最接近,是他所属的支派,他最近才刚与「他朋友犹大的长老」接触过(撒上三十26),预料他们可能会欢迎他莅临。当他求问那带着以弗得的祭司亚比亚他(撒上二十三9),耶和华借着神圣的签回答他,证实大卫应该到犹大去;大卫问起该往犹大哪座城去时,得到肯定答案的城名是希伯仑。所以,洗革拉就被放弃了。这里提及大卫的妻子、家人与跟随的人,强调这次迁离非利士领土,定居在有城墙的大城邻近的地区──希伯仑的城邑──乃是决定性的。
iv. 大卫派使者往基列雅比(二4b~7)
大卫非常关心扫罗与其众子究竟有没有得到厚葬,得到消息知道基列雅比人抢救了他们的尸体,并且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大卫就想要感谢他们的忠贞,并且要向他们保证必得赏赐,无论是从耶和华而来的,或是从他这里而来的。我也要为此厚待你们,意味他很快就会掌权,实际上还邀请这座城市──约但河东边的战略要冲,约在希伯仑北方八十哩(
v. 竞争的王国(二8~三1)
基列雅比城为什么不能积极支持大卫,其理由现在显明出来了:它已经有个王了。
8~9. 押尼珥是扫罗的堂弟,也是他军队的元帅(撒上十四50),主动立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为扫罗的继承人,伊施波设的三个哥哥都在战争中丧命,他却得以幸存。这段叙述清楚说明押尼珥在王的背后掌权,圣经上没有提及百姓对这位傀儡君王的反应。他的名字意义通常解释为「羞愧之人」,在历代志上八33,九39称为「伊施巴力」,一直认为是他的原名。Baʿal 这字的意义是「主人」、「首领」,也是迦南阳性神只的名字,所以本书作者避免使用它。伊施巴力可意味「主的人」,而伊施波设可能意味「刚强之人」。175
玛哈念与雅各有关联(创三十二1),位在约但河东,可能靠近雅博。从非利士人占领基利波地区,以色列人撤退到约但河东看来,伊施波设登基必须是在远离敌人阵线的安全距离。奉他为王的领土除了基列之外,还包括北边的「亚述」(现中注;和合:亚书利,可能是亚设,参:吕译)、耶斯列、以法莲,和位在以色列领土心脏地带的便雅悯,而以色列领土大部分都落在非利士人手中,事实上,「全以色列」(现中、思高、RSV)仍然有待光复。立王的宣称与其说是事实,倒不如说是个理想。
10~11. 伊施波设比约拿单年轻,登基时年四十岁,而大卫则是三十岁登基(撒下五4)。既然大卫与约拿单似乎年龄相若,这差别就颇令人惊讶;而扫罗从相当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作王,并且一般都认为他作王期间并不算很长;再者,伊施波设作王的年限──二年──难以与大卫在希伯仑作王的七年半调和。这可能是经文传承中有所错误,像撒母耳记上十三1一样。以色列与犹大这两个名字用来指不同的国家,像国度分裂之后一样(王上十二16~17)。
12~13. 各自宣称为王、互相对立的胶着状态,被押尼珥打破了,他出来往基遍去(开拓军事战果),这座古城靠近扫罗出身的基比亚,在约书亚征服迦南时尤其有名,在记载中形容为「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书十2)。它在现代的名字是基比(el-Jib),在耶路撒冷北方五哩半(
14~17. 开始时只是竞争性的小冲突,却引发了一决生死的战斗。让少年人……在我们面前戏耍罢!这句话并不容易解释。在军事背景中提及的「少年人」(希伯来:neʿârîm),是指职业军人(撒上二十一2~5,二十五5,二十六22;撒下十六2)。177动词śāḥaq(以撒这名字就是从此字而来)的意义是「戏耍」,在这段上下文中是指「参加比赛或决斗」(参NIV:当着我们的面肉搏」;然而这动词并没有以这个意义出现在任何地方)。每边各派出十二个人,这是双方协议的竞赛,但却拔出刀剑来,造成致命的伤害。这不是大卫会许可的一种战斗,但却给基遍的这地点留下一个可纪念的名字。哈素林(Haṣṣurîm;或「盘石」)田野不仅是指地形,或许还指那些在那里搏斗的人像盘石般顽固;然而同一个字在诗篇八十九43,却是当「剑刃」的意义使用,所以注脚读作「剑刃田」(参现中:剑场;今圣:刀田);七十士译本更引出了另外两种提议(参思高:匝得平原;附注说「匝得」即「腰」的意思;和合与吕译则一概音译作希利甲哈素林)。少年战士之死使竞赛扩大为全面战争,其结局却是对跟随大卫之人有利。
18~23. 大卫姐姐洗鲁雅的三个儿子乘胜追击,为要除去押尼珥,好让大卫能够成为扫罗整个领土上的王。最年轻的亚撒黑以奔跑的速度出名,他的脚快如野鹿一般(参:撒下一19的注释,该处之「荣耀」字义为「羚羊」)。押尼珥是个老练的战士,非常清楚认识对手,不希望杀害约押的弟弟,但由于这个少年人穷追不舍,而被迫这么作。押尼珥忽然停下来,将枪往后一送,亚撒黑停不住脚,就被枪刺透了,立刻倒地死亡。他为了大卫而表现出豪勇的功绩,深受众人欣赏,所以众人赶到此地后都站住,以表尊敬。
24~28. 然而战事仍然激烈,约押与亚比筛继续追赶押尼珥,后者正向东方奔跑,这条路线必须经过一个深谷才能往约但河去。亚玛山和基亚的位置不详;而基遍旷野可能应该读作「迦巴旷野」,因为较东边的迦巴靠近下到约但河谷的山峡(参:撒上十四5)。押尼珥站在荒凉的郊野的山顶上,能够召集落在他后面的人,并且对抗追兵。他的目的是要稍获喘息,所以呼吁约押别苦苦追逼。约押的答复──早晨百姓就……不追赶弟兄了──必须加上「只要」才能使意思更清楚,也就是说:「众人直到早晨,连一个也不会停止追赶自己的兄弟!」(思高;参:吕译、现中、今圣、NIV、GNB;和合加上今日,使意思完全改变。)约押清楚说明跟随他之人还有很多力量追击,但并不情愿这么作;约押回应押尼珥的特别请求而吹角,以此为信号,通知众人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了。
二29~三1. 约押与跟随之人利用当晚剩余的时间,和第二天的半天,来到玛哈念,这可是一段长途行军。战争的结果是由支援大卫之人记载的,他们总共少了二十个人,而押尼珥的士兵损失的数量可就大得多了,三百六十名死者暗示着一支为数数百的军队,远比我们根据前面的叙述所预期的多得多。他们在回程中带着亚撒黑的尸体,按照习俗,将他葬在伯利恒的祖坟里。由于这一点和其他地方传统与名字,以及天亮的时候到了希伯仑的忆述,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事实上,生动的细节暗示出这是目击证人的作品,他从中看出了大卫的军队在将来取得优势的重大意义,这是继续发展的趋势(三1),也标志神的手暗中在历史中作工。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