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十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母耳记下第十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母耳记下第十章
小人之心(十1~19)
哈嫩的遭遇堪称自取其辱,与人无尤。本章再申明大卫不独对本国人有宽宏大量的心,对外邦人也显出他的仁风美德。可惜,有时对人一片真诚,换来的却是别人的猜疑、侮辱。他原厚待哈嫩,安慰他丧父之痛(2),可是哈嫩不领情,竟恩将仇报。哈嫩正好代表世上一部分小人的心态:
1. 喜听信谗言:庸碌的人常缺乏主见,不辨好歹,对事情不分青红皂白,喜听小人意见。哈嫩不但任人唆摆,亦听信群臣的胡乱忖测(3),致对大卫生出猜疑。
2. 以怨报德:别人以礼待你,即便不领情也犯不如斯将人侮辱,看他对大卫臣仆的手段实令人齿冷(4)。
3. 心胸狭隘又不顾后果:正所谓「小人长戚戚」,经常怀疑别人另有企图,猜度人家不怀好意的,这等人心中永远没有喜乐平安,同时亦很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卒引起不堪设想的后果。其实哈嫩无须这么快下手,应该冷静下来,仔细思想,便不会铸成大错,而招致惨痛的祸害。
4. 顽梗固执:哈嫩一意孤行的甚至连累友邦,经过首次战争的失败,仍不知悔改。亚兰人本属世的义气,卒之再惨败(18)。
思想 我是否常测度他人呢?──《新旧约辅读》
击败亚扪(十1-19)
说故事者满意于暂时把米非波设看作一个谜(enigma),故带我们转移到有关大的战绩上。再一次(正如第八章一样)亚兰人(或叙利亚人)有份参予并被打败;但这个故事主要集中在亚扪人,即外约但的一个细小王国,在摩押和以东的近北(看下图);以前曾被扫罗击败,参考撒母耳记上十一章。控制这三个小国,会给以色列带来许多商业的好处,但正如故事所显示,大起先没有对亚扪有任何仇恨的动机。
事实上,这一章提供一个实物教材──如果有人需要的话──战争能够怎样由无变有地发展起来。一个友谊的行动(由大)被误解(被亚扪王),及用粗暴的侮辱来报答;下一步就只得寻找盟友,不久三个国家的作战便发生了。究竟真正引起这场战争的原因是甚么?无疑只因怀疑和不信任,否则大友好的表示会被接纳。何处存在怀疑和不信任,任何行动都可能被误解。
较早前在第二节显示的,大与亚扪人之间有条约的关系。无疑这条约可追溯到扫罗活时,或者当大统治犹大,和伊施波设统治以色列的时候,当时非利士人忽然改变对大的态度,他们都发现大是联合和有潜力的以色列王,故此亚扪人也同样注意这个对抗扫罗和伊施波设的联盟,现在已强大起来,如果他要的话,足可以攻打他们。因此不信任背后有恐惧。
虽然亚扪有很好的理由怀疑,但他们所采取的行动却相当愚蠢,相当于宣战。甚至今日,如果大使遭受这种侮辱,一次重大的『事件』是无可避免;在古时以色列及它的世界,触摸男人的胡须本身是非常仇视的行动,正如用现代西方的标准,在一些拘谨的社会里,裸露臀部特别令人震惊一样。故此大不能忽视这次事件,亚扪人也知道。如果没有外来的帮助,他们是不可能打败以色列,故此他们马上采取行动,免致他们的土地及百姓遭遇危险。历史上时常看见民族的骄傲,令人惊讶的行为,结果将灾祸带给国家。
大这方面,在故事开始时他的动机是忠诚的,正如第九章一样。本章中他旨在尊崇他给一个现在已死的人之承诺,提供了这两章之间有趣的连系。希伯来文较英文更清楚;十章二节的厚待deal loyally完全与九章一节的施恩show kindness一样,米非波设与哈,乃是相当不同地位的人,大对他们的目的,乃是实现对他们父亲的承诺。上帝百姓的理想领袖,在所有的处事上,显出他完全的忠诚和值得信任,无论在个人方面,或在国家及国际方面都是一样。社会的各方面,表现诚实和值得信任,乃是减轻人类怀疑的惟一盼望。人与人及国与国之间,和平为诚实的人所推动,但也被那些说话不可信任的人所毁坏。
在本故事中,忠诚被愚拙所击倒,大盼望尊崇的条约,被亚扪王所撕毁;大当然赢得战争的胜利──这章结束时,亚兰国联盟向大进贡,而亚扪的首都几乎被围攻(看十一1)。当我们继续研究领袖学时,我们看见好的劝导的重要。每一个王都需要有能力和可信赖的咨询者;其次,他需要有判断力去分辨好和坏的劝告。哈──正如大的亲孙子罗波安(看王上十二章)──听从最坏的意见,犯了致命的错误。这里我们看见领袖的两幅对比的图画;大是尊贵的王,随从良心和契约的规定;哈是个愚拙的领袖,听从错误和不切实的意见──并引致他的国家进入战争和羞辱中。不去征询或拒绝别人的意见是非常愚蠢的,但有时候,轻易听从我们所得的意见,同样也是愚拙。或多或少我们要有分辨的恩赐,能够估计我们行动可能招致的结果。哈完全没有在事前计算代价,参见路加福音十四章卅一节。
──《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