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十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下第十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0:1-31 大卫的二次征服战争事迹 10-12章是接续8章的关于大卫的三次征服战争的记录。这场战争分为下列三个阶段:①第一次拉巴战斗(10:1-14),以色列和以亚扪为首的5个国家的联合军在亚扪的首都拉巴附近展开激战;②希兰战斗(10:15-19):大卫亲自出征对亚兰战斗,杀戮敌军将军朔法为首的4万大军,取得大胜利;③第二次拉巴战斗(11:1;12:26-31):以色列不仅取得第一战斗中没能成就的攻取拉巴城的胜利,并把亚扪人当作奴隶。这样大卫在国内外筑固了自己的王权,但与这次征服事迹一同出现了大卫的犯罪(11:2-12:20)暗示一片黑云在靠近大卫王国。象这样,如果圣徒不警醒抵抗与繁荣相伴而来的恶势力的挑战,只能跌倒(彼前5:8,9)。同时,犯罪后大卫又卷入灾难的旋涡中,面临一生最大的危机(13-20章)。
10:1-14 拉巴战斗——打赢亚扪。依次叙述了拉巴第一次战斗(1-5节)、发展(6-8节)、战况(9-14节),这场战斗的导火线是:①表面上虽然是哈嫩侮辱来吊丧拿辖的大卫的使者们;②里面却隐藏着周边国家对以色列的急速成长的警戒心(3节)。
10:1 这句话不是为了表现一般的时间上的用语,而是为了对前面所述某个事件附加说明而使用的希伯来惯用语(2:1;8:13;13:13;15:1;士16:4;代上19:1;代下20:1)。这惯用词表示本章的战斗事件与8章记载的一次征服战争有关系。
10:2 哈嫩的先王拿辖曾在战斗中败给扫罗(撒上11:1-12)也许因为出于报复他帮助了扫罗的政敌大卫(撒上22:3-5)。
10:3 亚扪王的臣仆误解大卫派使者良善的动机(2节),错误地报告给王。过去约押也如此对待押尼珥(3:24,25,27)。这里我们可以学到,虚假的人总是把别人看作跟自己一样虚假(撒上24:13)。
10:4 胡须剃去一半:在古代近东地区,头发和胡须是权威的象征,因此剃去胡须被看成是:①当作奴隶受鞭打;②受奴隶印记(赛7:20;50:6)。并且割下半截衣服,露出下体,对以色列人来说(出28:40;利8:7)象征羞耻和污辱。
10:6 污辱大卫的臣仆,以此亚扪王哈嫩向以色列正式宣战。他雇用周围四国的三万三千名军队,准备与大卫一战到底。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悔改,反而为了正当化错误,用钱收买附近的亚兰人攻击大卫。被哈嫩雇用的四国军队中, 三个国家是亚兰城的国家。当时亚兰人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而各自分成相互独立的小城市,圣经中出现的亚兰的小国有琐巴,亚兰(6节;8:3),伯利合亚兰(6节),玛迦亚兰(6节),大马色的亚兰(8:5)等。
10:8 亚扪人的军队在城门前摆阵,亚兰的雇佣兵在拉巴以南约6km地点的“米底巴旷野”(代上19:7)摆阵。这种摆阵的方式可能是为了许多骑兵(18节)能灵活作战。最后他们的主力部队不是哈嫩手下的本部队,而是他雇佣的亚兰兵。从此就可看出,在战场上的亚扪人的士气已象战败兵那样也垂头丧气。因为这场战斗实际上是出于对对方急剧增长的嫉妒和憎恨。出于妒忌的行为会带来灭亡(箴17:20)。
10:9-10 约押侦察出拉巴城前的亚扪军队,米底巴平地有亚兰雇佣兵摆阵的状况后,知道以色列军队可能受两面夹攻的危险,因此自己带领少数精锐兵去攻击训练有素的亚兰雇佣兵。 剩下的兵力托付给兄弟兼副将亚比筛去攻击亚扪军队。可以看出,以色列对敌人展开了全方面的战斗。
10:12 约押要执行的这场战争必然是以色列胜利(代上19:1-20:3)。约押把战斗的目的说成是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表明以色列全民和整个国土都是神应许的。并说愿耶和华凭他的旨意而行,这句话包含着:①耶和华神必胜利 ;②全权交托神的意思。约押这种告白与大卫面对歌利亚决斗时说的“争战的胜败全在于耶和华,他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中”(撒上17:47)的告白是一脉相承的。
10:13-14 约押用精锐兵攻打亚兰雇佣兵后,用亚比筛率领的第二军击退亚扪本阵的作战计划正中下怀。亚兰和亚扪联军急忙逃跑,因为:①他们是亚兰雇佣兵,是收钱(代上19 :6)来打仗的,没有心思与因信耶和华信仰而士气冲天的以色列军队(12节)决一死战。②亚扪军队是因雇佣兵的逃亡而感到战斗力大降。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争战的胜败全在于耶和华的事实(代下20:15)。
10:14 约押没能及时攻陷拉巴城而撤退是因为到了不利于作战的雨季——冬天。
10:15-19 希兰战斗——打赢亚兰。记述了大卫的二次征服战争中的第二次战斗“希兰战斗”。通过这场战争我们可以发现:①恶势力连续不断地挑战属灵的人(彼前5:8);②恶势力的凝聚力强(路23:12);③恶势力最终只能灭亡(诗73:18,19;启20:7-10)的属灵真理(代上19:16-19)。
10:19 属哈大底谢的诸王:本节表明哈大底谢统治亚兰各国的事实。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