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撒母耳记上第4章查经资料

撒母耳记上第四章

撒母耳记相关章:

撒母耳记上第四章

三19~四1a. 撒母耳长大成人了,突显出这一点的,乃是群众持续看出耶和华与他同在,撒母耳所说的都经证明为对,这事实更确认了他的服事。所以,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也就是从北方的边界到南方的边界),都一致承认撒母耳具有神所赐的权威。事实上,他乃是耶和华的先知,是继续领受祂话语之启示的,一位nābîʾ,蒙神呼召承担特别职责──传扬祂的话语。nābîʾ 这希伯来词语的字源与意义,曾经有过非常多争议,但最有可能的一个来源是亚喀得文动词nabû(「呼召来尽职」,尤其是指一个人蒙诸神呼召)。67撒母耳在这一章中,以及他一生中的经历,完全支持这样的字源,因为整个着重点都在于耶和华的主动。耶和华说话,祂的仆人就倾听、顺服。撒母耳别无选择,他自己的意志是降服于神的命令。在耶和华这一面,祂尊荣祂的话语与祂的仆人;仆人可以在神里面稳妥无虞,所以能够坦然无惧地站立在世上大人物的面前。撒母耳的角色完全不同于一个想要诱使神只顺应他欲望的宗教家;事实上,恰好反向:撒母耳毫不含糊地代表了耶和华对祂百姓的命令。结果一定是悔改与革新,不然就是某种刑罚。

撒母耳就像摩西一样,应该列在以色列人出类拔萃的领袖行列中,因他亲自担负了士师、祭司与先知的使命,然而最清楚显明他的伟大的,乃在于他设立其他人──扫罗与大卫──作这地上的君王。所以他的焦点不在于自己,而在于耶和华的受膏者;借着祂所膏的人,「耶和华必审判地极的人」(撒上二10)。

B 灾祸、悔改与拯救(四1b~七17)

i. 挫败与失落约柜(四1b~22)

  耶和华反复对以色列人发出的警告,并未受到注意,以色列人与邻邦非利士人的关系,又变得紧张起来;在士师时期,非利士人就已经数度入侵以色列领土,并且成功地占领其一些地方,甚至但支派的人都被迫迁移到北方去(士十八)。他们的侵略对撒母耳与扫罗时代的背景与军事活动,非常重要。

  1b. 希伯来文(以及由此而造成之各种译本的经文)暗示以色列人乃是这场战役中的侵略者;但七十士译本却保留了一段较长的经文,似乎偶然被希伯来文马索拉经文遗漏了,却出现在耶路撒冷圣经中。这一部分包括了下面的经文:「那时,非利士人集结起来要攻打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出去……」。72根据这额外的资料,以色列人是由于受到非利士人攻击而被迫参战的。

  亚弗在以革伦北方二十余公里处──非利士人五座首城最北边的一座(其他的是亚实突、亚实基伦、加萨与迦得),在面对示罗西边的山脚上,这样显然是威胁到该处的圣所了。以便以谢是在稍后一场胜仗中命名的(撒上七12);如果这两场战役是在同一个战场进行,那么它的位置就在两个城镇之间,在以色列人扎营该处时,可能还没有人居住。

  2. 约有四千人:ʾelep̱这希伯来字(「千」)在当时可能是指一团由特殊身高组成之士兵,其数目无法得知,但可能远低于一千人。73一般都同意10节的「三万」这么大的数目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据这时期的军事策略看来,有时仅以少数人就能获得胜利(如:约拿单在撒上十四6~15的战绩)。无论死伤人数有多少,在亚弗的挫败显然是决定性的。

  3. 受到挫败显然是难以想象的,与部队在一起的长老立刻就质问其缘由。如果他们曾经留心听过撒母耳的话,就不会如此吃惊了。他们假定耶和华应该要为他们的挫败负责任,这是正确的;但以为把约柜抬出来游行,就足以弥补他们轻忽了耶和华要求之伦理道德,那可就错了。「柜」或「箱」包含着神的律法,以色列人在耶和华主动订立的约下,乃是委身于这律法的。认为有约柜与他们同在(而以色列人领袖的内心毋须改变),就能翻转命运,正表现出他们对属灵事物的迟钝。

  4. 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约柜除了包含有耶和华的教训之外,乃是「祂宝座的脚凳」(参:代上二十八2)。用金子锤打出来的基路伯,在包金的约柜的两端,遮掩着祂的脚凳(出二十五10~22)。但最重要的是,这是「施恩座」,是耶和华与祂百姓相会、将祂的话赐给他们的地方(出二十五22);而耶和华的同在使它们成为大能的象征,是必须要敬畏的。何弗尼与非尼哈这两人的名字出现在故事这个地方,在先知两度发言宣告他们灭亡的噩运之后,又敲出了不祥之兆。

  5~9. 在群山中大声欢呼的回响,是企图要在将临的战役中获胜;但非利士人却好奇地想要知道,激起这样确信的原因。直接发言使读者能触及争斗者的想法。

  有神到了他们营中……从前……击打埃及人的就是这些神:非利士人以为以色列人的宗教就跟他们的一样,是多神信仰。然而他们却曾约略听说过出埃及的事件,尽管叙述得混淆不清,而他们也有极佳的理由加以尊重(撒上六4)。他们既然已经占了上风,并且像埃及人一样奴役以色列人,可不愿变成希伯来人的奴仆,其他民族都称以色列人为希伯来人(参6节),但以色列人却是他们自己比较喜欢的独特名字,因为其中涉及雅各/以色列,以及新的呼召。「希伯来人」(希伯来:ʿiḇrîm)显然有较广的含义,可能是种族的含义,指神的选民源出于族类;或者可能是社会的含义,指靠着侵略他人领土,或担任奴隶或外籍佣兵以维生的族群。74

  10~11. 虽然读者对于结果如何,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耶和华的敌人这次决定性的胜仗,仍然令以色列军队感到震撼,因为它使他们的期望彻底破灭了。各向各家奔逃,意味军队瓦解了;军队的瓦解不是出于命令,而是自动自发的。神的约柜被掳去,这些话是下面几节经文中严肃的迭句,凸显出这灾祸的严重。在旧约圣经中,就只有主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的陷落可以比得上。世界的根基已经受到摇撼。相对之下,何弗尼与非尼哈之死是既公平,又可预料的,但并没有因此使得整个国家避过因他们的不忠所引发的惨剧。

  12. 从西弗到示罗整整二十哩(34公里);就着这条路线看来,主要都是上坡路,直到山上的乡村,这个逃跑的人必须要有非常好的体魄,才能在当日走完这段路程。他蓬头垢发的样子说明他正在举哀,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带来的是坏消息。

  13~15. 以利正在道旁,坐在自己的位上观望:七十士译本(与18节)读作「门旁」,他在那里肯定不会错过任何报信者。75尽管他已瞎眼,仍被形容为正在绷紧神经地观望。

  「因为他的心正为上帝的柜在发颤」(吕译、RSV);虽然为父的心一定会为儿子忧虑,却仍然有他正确的优先顺序。尽管,他努力要不错过报信之人,最先让以利知道报信者抵达的,乃是城里呼喊喧嚷的声音(14节)。

  16. 报信之人一看出以利是瞎眼的,就说明自己是从战场上来的。

  17~18. 虽然以利对于灾祸的消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这消息对他这把年纪的人而言,仍是足以致死的,可能是由于心脏病突发,使他从门旁座位上向后倒下。四重的报告越来越令人惊骇,直到神的约柜被掳时,更是达到顶峰。是最后这灾祸退出了以利漫长的一生。

  以利作以色列的士师四十年:七十士译本可能是受到撒母耳记上七2的影响,而作「二十年」。以利就像以前的士师一样,曾经是独一的领袖,是神在以色列设立的治理者。以他九十八岁的高龄,很可能已经治理了四十年。76以利身为一位祭司,一定是由他的儿子继承,但他们能否接受较广义的领袖职分,似乎是本书所暗示的。所以,以利无法管教他们,就令全国人民失望,甚至早在国家灾难来临之前。这就引起了领袖职分世代相传的问题了;如果像以利这样的领袖,都无法提供可以信托的儿子,那么如何能确保继承者是位敬虔的人呢?

  19~22. 这些事件的连锁反应尚未退出,以利家中又有一个人死亡。非尼哈的妻子受到震撼后而引发猛烈的疼痛,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就死了。虽然婴孩诞生是个好消息,她却不回答,也不放在心上,她全神贯注于神施加在以色列人身上的审判,撮述在以迦博这个名字中(希伯来:ʾi kāḇôḏ,「哀哉!〔以色列的〕荣耀啊!」)。以色列的荣耀就是耶和华,祂宝座的脚凳已经被那些不尊荣祂的人掳去了,为此祂没有辉煌的荣耀。荣耀离开说明了:虽然非利士人拥有神的「脚凳」,却没有掳走以色列人的神。耶和华仍然掌管这处境。祂离开约柜了。但是以色列人又会如何呢?

  孩子活下来了,实际上这使人想起,以利的家人此时并未完全被除去(参:撒上二31~33、36);在撒母耳记上十四3还会进一步提及以利的家人(参:撒上二十二9;撒下十九11;王上二27)。就如这些经文指出的,这家人无法亨通繁茂。

  至于示罗,它从这时开始就退出了作为敬拜中心,虽然偶尔还会提及它,例如在列王纪上十一29与十五29,是和示罗人亚希雅有关。它在耶利米时代仍然有人居住(耶四十一5),但对耶利米而言,这「地方」的毁灭是给他当代之人的警惕,他们认为耶路撒冷的圣殿是不可能毁灭的;他们应该往示罗去,察看耶和华向「那地」所行的如何(耶七12、14,二十六6、9)。所暗示的示罗圣殿的毁灭并没有任何记载,但通常都假设是非利士人掳走约柜后,就将这殿破坏了。对于那些写下这几章经文的人而言,神的约柜远比失去约柜后仍然存留下来之建筑物外壳更重要。当约柜终于回到以色列时,是安放在挪伯,挪伯位在耶路撒冷东北方的山中,在那座城的视线之内(赛十32)。

──《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3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第四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唐纳   撒母耳记上   大卫   以色列   士人   以色列人   耶和华   的人   先知   祭司   荣耀   自己的   注释   他们的   犹大   这是   米勒   百姓   圣经   约拿   简介   点此   第四章   耶路撒冷   儿子   利亚   摩西   支派   约翰   领袖   有何   上帝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