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四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第四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4:1-22 本章记录了在2、3章反复预言的(2:31-36;3:11-14)对以利家族的审判。其内容分为:①非利士人的侵入和以色列的惨败(1-10节);②约柜的被夺(11节) ;③以利家族悲惨的结局(12b-22节)。由此可知:①神话语的不变与成就(以利家的灭亡);②公义之神甚至使用外邦人(非利士)来审判以色列的罪。
4:1-11 是本书所记录的第一场战争,在下文本书共介绍了七场战争<11:1-15,图表>。这场战争是从士师时代进入君主体制的转交,以色列军队没有强有力的领袖,无法与周边的新兴国家争高低。本文的要点是,在与非利士人争战的时候,以色列百姓看到自己处于劣势,就出于迷信,将约柜搬到疆场,结果,遭到了更大的失败<民23:1-30,关于咒术>。这场战争具有如下教训:①正如以色列百姓拥有约柜一样,今天的圣徒拥有许多属灵的特权。但是,倘若赐与特权的神不认可某人的生活,他虽拥有特权也只能失败;②拥有很多属灵特权固然重要(路10:19;约1:12;林后10:8),与那特权相称的生活更为重要(腓1:29);③人的急燥会大大阻碍神旨意的成就(13:8-14)。
4:3 好在……脱离敌人的手:神并不隶属于某一特定空间,乃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灵(约4:20-24)。愚顽的以色列百姓却没有信任神,只抓住了象征神临在的约柜。看重宗教的形式与外在要素多于神本身。
4:4 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的约柜:按照字面意思,译为“坐在基路伯之上的宝座上,统领千军万马的耶和华”更为恰当(RSV,NIV)。准确地解释了原文之意,即神并不单单是普通的存在,乃是君王。以利的两个儿子……同来:藐视神的何弗尼和非尼哈(2:12,17),却在象征荣耀之神降临的居所的约柜旁,以守护神的权威和名誉,作以色列最高统帅,这是无以复加的伪善。神断不会与腐败的人同工,也不会与之相交。这就如一心追求物质与名誉,而丝毫也不顾虑神荣耀的一些堕落的圣职人员,站在讲坛上传讲神的话语。神决不悦纳不敬畏自己人所作出的奉献和服侍(赛1:10-19)。
4:5-9 以色列人失败的原因:①非利士人摆阵,要与以色列决一死战(9节);②根本原因是神把犯罪的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即非利士人之所以获胜,是因神要审判以色列。战斗中士气很重要,但没有人能够在神定意要击败的战争中获胜(诗129:1-2)。此原理可应用于人间万事中。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可以说是悔改和信仰,即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约壹5:4,5)。
4:7 神到了他们营中:这句话表明非利士人认为约柜象征神降临在他们中间。他们记起以色列的神曾如何为他们打仗,就陷入恐惧之中。
4:11 神的约柜被掳去:对以色列来说,约柜既象征与神所立的约,又象征神的统治(出25:22)。因此约柜被不义的外邦人掳去的事件,在以色列的宗教史上是最悲剧性的事件。同时这个事件表明:①全能的神不会被人所设定的空间所束缚;②倘若神离开约柜,那只不过是一个无任何用处的柜子而已(对形式主义信仰发出挑战);③若与神所立的约遭到了毁弃,神断不会作他们的盾牌和帮助。
4:13 为神的约柜心里担忧:以利因急燥的长老与百姓请求把约柜送到战场。如此重大的事情事先本应求问神的旨意,但他只依照自己的判断交出约柜。事实上他的责任不是搬运约柜,而是应屈膝在神面前,向神悔改昔日的错误,将以色列的将来交托给神。他没有等神命令就将约柜交给百姓,事后才醒悟自己的失职,焦急地等待战场的消息。直到现在,他依然没有想到要藉着“悔改”与神恢复关系。没有悔改的反省不能挽回失败的结果。
4:15 那时以利九十八岁了:这是以利的寿命。若参照(18节)来看,以利在B.C.1120即五十八岁时作士师,事奉四十年于B.C.1080即九十八岁时去世。既已失去约柜的以色列就不再需要祭司。以利是祭司兼士师,他既没能带领百姓过健全的宗教生活,也没能为自身和家庭的敬虔负责,可以说他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他那灿烂的开始和悲惨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有些当代基督徒也像以利一样,未能将对神的爱持守到底(启2:4)。
4:19-20 通常以色列妇女认为子女是神的祝福,尤其是儿子(诗127:3-5)。但是,非尼哈之妻并没有感到幸福,因为:①丈夫和公公的死;②以色列战败的消息对她冲击巨大。由此可知,她在堕落的家庭和社会中依然没有失去对神的敬虔和信仰。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