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后书第二章-《每日研经丛书》
提摩太后书第二章-《每日研经丛书》
提摩太后书第二章
教训的连绵不断(二1,2)
我们在这里看见两件事的纲领:领受和传出基督教的信仰。
(一)领受信仰是基于两件事。首先是聆听。提摩太就是从保罗口中听闻基督徒信仰的真理。但是他所听的这些话,由许多见证人加以证实;他们随时会说:‘这些话是真的,我知道这点,因为我已经在我自己的生命中找到它。’我们当中可能有许多人没有表达言词的恩赐,他们既不能教导,又不会阐释基督徒的信仰。虽然他或她没有教导的恩赐,但可以为福音的活泼大能作见证。
(二)我们不单有权利接受基督徒的信仰,而且有责任把它传给别人。每一个基督徒必须视自己为上下两代的连接人。森信(E. K.Simpson)说:‘天上的火炬必须从这一代传到下一代而不熄。因此提摩太必须视自己为把使徒和以后的世代连接起来的中间媒介。’
(三)信仰必须传给忠心的人,而他们亦相继把信仰教导别人。基督的教会倚靠无间断的一脉相传的教师传递信仰。当革利免(Clement)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时候,他把这个连接人描述出来:‘我们的使徒指派前述的人(就是指教会的长老);后来他们必预备一个接续,倘若他们离世后,其他被认可的人可以继承他们的传道工作。’教师因此就成了一条活的链子的一环,从现在没有间断的,追溯至耶稣基督的时代。
这些教师必须是忠心的人。译作忠心的希腊字是:pistos,这个字有紧密相关的多采多姿之意义。一个具有pistos的人就是一个相信的人,忠心的人,可靠的人。这些意义完全包括在内。福高罗(Falconer)说,这些相信的人是:‘他们绝不向逼迫或者错谬屈膝。’教师的心必须集中在基督身上,所以任何危险威迫也不能诱导他离开这条忠心的道路,任何假教训的诱惑也不能勾引他偏离真理的道路。他的生活与思想皆必须坚定不移。
基督的精兵(二3,4)
描写人像士兵,生活像一场征战,这幅图画对罗马人和希腊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哲人辛尼加(Seneca)说:‘活就要像一个战士。’(辛尼加:书信集九十六5)。伊彼克德(Epictetus)说:‘每一个人的一生皆是一场征战,一场长期而多变化的征战。’(伊彼克德:论语集,3,24,34)。保罗将这幅图画用在所有的基督徒身上,特别是指教会的领袖,和神著名的仆人。他督促提摩太要打那美好的仗(提前一18);他称亚基布是个同当兵的人,而教会的聚会就是在他的家里举行(门2);他也称以巴弗提是与我同当兵的人,而以巴弗提是腓立比教会的使者(腓二25)。保罗显然看出一个士兵的生活,就是一个基督徒应有的生活。那么,在保罗的复述之中,基督徒的生活应具有士兵的什么质素呢?
(一)当兵的服役必须是一种全神贯注的服役。当人应征入伍参加征战的时候,他不能再分身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事务上;他必须全神贯注去当兵。狄奥多茜(Theodosius)的罗马法典有一句:‘我们禁止当兵的人参与民事的职业。’士兵只是士兵,不是别的。同样,基督徒也只应该专注于他所信的基督教上。这并不是说他应该完全不做世俗的工作或事务。事实上,他仍然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他仍然必须完成设法谋生,不过,这个意思确是叫他必须用他所做的工作把基督教信仰表现出来。
(二)士兵要习惯于服从。对士兵的初期训练在于使他无疑问的服从命令。到了一个时候,这种军人的服从天性可能救他自己和别人的性命。有一种常识,一个士兵是没有责任问‘为什么’的。当他参与战役的时候,他不能看全盘计划。所有决策应该由明白整个战场大势的统帅去决定。基督徒的首要责任就是听从上帝的声音;甚至对他不能明白的事也要顺服。
(三)士兵要养成准备随时牺牲的精神。葛西普(A. J.Gossip)叙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随军牧师首次跑到前线的感受。战争,流血,受伤,和死亡对他皆是新的经验。在一场战役的过后,他在路旁看见一具躺卧在地上,身上仍穿一袭苏格兰高地人士所穿的军装裙的青年尸体。正在这时,他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基督的一句话:‘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基督徒必须时刻准备牺牲自己。他的愿望,和他的财富就是为上帝,也为人类而牺牲。
(四)士兵要养成忠诚的习惯。当一个罗马士兵加入军队的时候,他必须依那个神圣盟约(Sacramentum)向他的罗马皇帝发誓效忠。有人把福煦元帅(MarshalFoch)和一个属下军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交谈记录下来。福煦说:‘你们必不能撤回,无论付出任何代价,也必须紧守防线。’那个军官惊惧地说:‘那么,我们全都要死了!’福煦再加上一句:‘这正是我要说的意思。’士兵的最高美德就是忠心至死。基督徒面对人生的不同际遇和变幻,也必须对耶稣基督效忠;并且抱一种至死不渝的精神。
基督徒运动员(二5)
保罗刚才用士兵比喻基督徒,现在他再用另两幅图画把基督徒刻画出来:比赛的运动员(中文圣经译作比武)和劳力的农人。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九章也把这三幅图画绘写出来(林前九6,7,24-27)。
保罗说,运动员必须按规矩比赛,否则他不会获得胜利的冠冕。这句希腊文有非常有趣的一点,而且它的意义是不能直译出来的。英文钦定本把这个运动员译作依法而奋斗(Striving lawfully);希腊文就是athleinnomimo{s。事实上,在后期的希腊语中,这句话是指一种职业性的比赛,刚好和业余性的比赛相对。一个按照nomimo{s比赛的人就是把全副精神集中在比赛的事上。他的比赛不是业余性的,这是将整个生命投入的比赛;他拣选的是一种全时间的职业,必须尽全力作最优异的演出。故此,我们在这里有和保罗描述基督徒当兵相同的概念;基督徒的生命必须全神贯注在基督教上面,像一个职业运动员拣选比赛为终生的职业一般。故此业余的基督徒是根本讲不通的;人的整个一生必须尽全力把基督活出来。那么在保罗的思想中,运动员应具有什么品质呢?
(一)运动员是接受纪律和克己的人。他必须按练习的计划受训,而不让任何事情干扰。有些时候,他会希望放弃训练,和放松纪律;但他必须不这样做。有些时候,他会渴望娱乐和放纵,但他必须拒绝这些。优异的运动员知道不能让任何事干扰他对自己所定的体能健康标准。因此基督徒生活必须有纪律。有些时候,坦途捷径对人是十分吸引;有些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是件难事;有些时候,我们会受到试探而想把自己的标准松懈下来。基督徒必须训练自己毕生致力保持自己的灵魂清洁和坚强,不可稍懈。
(二)运动员必须是守规则的人。当他接受了纪律和训练之后,他便要出赛,并且要遵守比赛的规则。他必须依章比赛,然后有资格取得胜利。所以基督徒也常常有机会与其他的人比赛,他必须维护自己的信仰,寻求方法说服人并令人相信;他必须参与争辩和讨论。他必须依照基督徒的规则去做。无论争论如同激烈,他必须勿忘他的礼貌。他对自己的立场必须诚实,一点也不可虚假;他对别人要公平,决不可存偏见。神学家的争论变成互相憎恶(odium theologicum)经成了一个话柄。很少有反唇相稽的舌战像宗教之间的舌战。但是真正的基督徒明白生活的最高规则就是爱。所以当他参与任何辩论的时候,都应该把这种爱同时带进去。
为基督辛劳(二6-7)
保罗曾用土兵和运动员两幅图画去代表基督徒的生活;现在他又用一幅农夫的图画。他不是一个懒惰的农夫,而是一个辛勤劳苦的农夫,他应当是首先得享收成的果子。保罗想在基督徒生活中究竟看见具有农夫的什么特点呢?
(一)许多时候,农夫必须满足于首先的工作,然后,耐心等待。农夫比其它工人更须明白,没有很快收成的这件事。所以基督徒也必须学习工作和等待的功课。许多时候,他必须把好种子撒在听众的心里,而看不见即时的结果。教师许多时候教导学生,但并不会立刻察觉他们有什么改变。父母亲也是一样,必须常常训练和指导自己的儿女,却不能立刻使他们改变。这些事情只有积年累月,才可以看见结果。许多时候,一个青年长大成人,当他或她面对一些难以抵挡的试探,或一些可怕的抉择,或一些忍受不来的工作,那时在他们心中会现出上帝的话,或记得的教训;这教训、引导,和纪律都会结出果子给人带来荣誉和救赎,否则他便会身败名裂了。农夫学会忍耐等待,所以基督徒教师,和基督徒父母也必须这样。
(二)农夫还有一个特点,他必须准备随时工作。在收成的时候,我们看见农人在田野间不停忙碌,直至太阳余晖消失为止;他们不理会按钟点工作。我们基督徒工作者也当这样。今天许多基督教事工所遭遇的麻烦就是时作时停。但是基督徒从日出到日落必须一直做基督徒的事工。
在这三幅图画中皆有一件共通的事。士兵因存最后胜利之心而得到支持;运动员被那得胜的冠冕之信念而鼓舞;农夫则因收成的盼望而不懈。每一个人都是为了那将来的荣耀而遵守纪律和辛劳。所以基督徒也必须这样。基督徒奋斗并不是毫无目标;这个目标永远是朝一个地方。基督徒确知经过一生的努力以后,天上的喜乐必为他存留;他愈努力奋斗,那喜乐愈大。
必须记念(二8-10)
当保罗开始写这封信给提摩太的时候,就想激励他负起任务。他提醒提摩太,他对他有信心。他有敬虔的双亲,他由他们培养出来。他又把三幅图画给他看:作一个基督徒士兵,基督徒运动员,和基督徒劳动者。现在,保罗向提摩太提出最大的呼吁──要记念耶稣基督。福高罗(Falconer)称这几个字是:‘保罗福音的中心。’即或其他鼓励未能使提摩太产生英勇气概,但记念耶稣基督必然可以。保罗在以下的字眼里,事实上督促提摩太记念三件事情。
(一)记念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这个希腊文时态并不是指时间上的一定行动,而是指继持的状态,一直到永远的。保罗并不是意对提摩太说:‘当记念耶稣的真正复活。’而是‘当记念你的主──祂复活了并且永远同在。’这里就是给基督徒伟大的激励。记忆,无论多重要,我们并不倚赖它;但我们享受与我们同在的力量。当基督徒被召去做一件自己力所不逮的伟大工作时,他必须确信他不是单独一人去做,乃是那已复活和永远与他同在的主用大能覆庇他。当恐惧威胁的时候,当疑惑攻击的时候,当自觉不配而心志低沉的时候,谨记那复活的主常与我们同在。
(二)记念耶稣乃大的后裔。这就是问题的另一面。保罗对提摩太说:‘你要记念主的人性的一面。’我们不单记念祂的灵性同在;我们乃是记念一位曾走过人生旅途的人,祂曾面对生活的实况;祂曾面对奋斗,因此是知道我们的人生遭遇之人。与我们同在的,不单是一位荣耀的基督;并且是明白奋斗做人而不畏万难,始终遵从上帝旨意的基督。
(三)记念福音,这好信息。福音虽然要求我们极多;有时会领我们尽力去做一些似乎非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有时似乎是一个充满各样威胁的黑暗前途,但我们必须谨记福音是一个好信息,也是世界期待的好信息。所以无论福音的工作多困难,福音总是使我们和全人类从罪恶中得释放,并且能胜过环境的消息。
这就是保罗挑起提摩太英雄气概的方法,他叫提摩太记念耶稣基督,记念复活的主,时刻与他同在;记念主耶稣从人性所发的怜悯;并且为他和从未听过福音的世人,记念福音的荣耀。
为基督被囚(二8-10)(续)
当保罗写这些话的时候,他是在罗马狱中,被锁链捆缚。这一点也不错,因为在狱中,日夜都有锁链,把他连系在一个罗马士兵的手臂上。罗马人对犯人的看管非常严密,以尽量减少犯人逃脱的机会。
保罗当时是被控以犯人的身份而遭囚禁的。这似乎奇怪,采取敌视的政府竟然能指控基督徒,特别是保罗这样的犯人。我们推测有两个可能性,使罗马政府指控保罗是个犯人。
第一,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差不多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古代世界一样的广大。如此的一个帝国难免会感到繁剧与紧张,国家必须维护和平。每一种可能是离心分子的中心,都必须清除。罗马帝国所特别注意的事件之中有一项就是对会社的组织特别严。古代的世界有许多的会社。举例来说,定期聚会的饮宴会社;有些我们可能称为友谊会社,是专为照顾死者家属而设的慈善组织;殡仪会社则负责替死亡的会友安排一个得体的葬礼。由于罗马政府对会社非常顾忌,所以这些微不足道,而且全无伤害性的会社也必须先获得罗马皇帝特别允准,然后才可以聚会。基督徒在当时实际上被当局视为非法的会社;保罗既是基督徒会社的领袖,所以罗马便以政治犯人的严重罪名控诉保罗,那是一种原因。
第二,对基督徒首次大迫害是和罗马城有史以来伤亡最惨重的灾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公元六十四年七月十九日,罗马发生一场空前大火,一共烧了六日七夜,整个城巿被夷为废墟;最神圣的神龛和最著名的建筑物都付诸一炬。最可怜的就是平民的楼房尽毁;大部分居民的住所都是用木建成的,他们像火绒一样的烧没。人民死伤,失去最亲近的人,无家可归,又极贫穷。在这个时候,有人描述罗马剩下的人形同‘一大堆绝望悲惨的联谊弟兄。’
人们相信尼禄王(Nero)亲自策画放火烧罗马;他们说他从米珊拿斯塔(Tower ofMaecenas)观望火势,并且宣称:他自己被‘火焰的可爱和火的花朵’迷住了;他们又说,正当火势似乎现出熄灭的迹象时,就看见人拿烧的木头再点燃起来,而这些人就是尼禄王的家宰。尼禄王热爱建筑;据说他故意纵火烧毁全城,然后从废墟里把罗马重建成一个美奂美轮的新城市。不管这故事是真是假──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没有谁可以杜绝谣言的散播。穷困的罗马居民肯定这场灾祸是尼禄王一手造成的。
当时的罗马政府只能够做一件事,他们必须找代罪的羔羊,结果找到了。让罗马历史家塔西图(Tacitus)讲述这件事的经过:‘虽然尽了人的一切力量,花了皇帝的一切奢侈礼物,和给诸神献上赎罪祭,却不能驱除人心中不祥的信念,这次大火是奉命而行的。于是,尼禄王为了不受这项报告所累,把罪咎归在因他们的可憎、被众憎恨的称为基督徒的人身上;并且用最特别的酷刑对付他们。’(塔西图:国史录十五章四十四节)。很显明的,当时对基督徒的诽谤早已传开了;这当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犹太人恶意中伤而造成的。结果素为众憎恶的基督徒便被加上纵火烧罗马的罪名。基督徒受第一次大迫害便是由此而起。保罗是个基督徒;他更是基督徒的伟大领袖。保罗很可能因被诬陷为有份于纵火毁罗马,并且造成人民的不幸而被控。
所以,保罗被囚禁的罪名是政治犯,是非法组织的一份子,被人憎恨的纵火教派的领袖,而且尼禄王已经把毁灭罗马城的愆尤嫁祸于他。我们很容易明白保罗面对像这样的指控,是多么的无助。
人被捆绑,上帝的道不被捆绑(二8-10)(续)
保罗虽然被控系狱,不可能获得释放;但是他没有沮丧,更谈不到失望。他心中有两个伟大的昂扬思想。
(一)他深知他虽然受捆绑,但上帝的道绝不会受捆绑。安德烈.米威尔(AndrewMerville)是苏格兰宗教改革的众先锋之一。有一天,摄政王摩顿(Morton)召他,斥责他的著述,并且说:‘这个国家除非有六七个像你这样的人被吊死或放逐出国,否则便不能享安宁。’米威尔回答说:‘嘿,先生!你用这些话去吓你的臣宰。但对我来说,我的身体在空中或地上腐朽是没有分别的。全地是属于主的;行事正道的国土才是我的祖国。我的一生还未消失到一半,为了讨上帝喜欢,我已准备好随时献上。我在你治理的国内住了十年,并要再活下去。愿荣耀归给上帝,你没有权柄把祂的真理处以绞刑,或将之逐出!’
你可以放逐一个人;但不可以放逐真理。你可以囚禁一个人;但不可以囚禁他所讲的道。信息常常比人重要;真理比传真理的人更强而有力。保罗肯定罗马政府绝对找不到一个能囚禁上帝之道的监狱。历史事实说明如果人的力量可以消除基督教的话,它早就灭亡了;但是人怎能把不朽的事物扼杀呢?
(二)保罗确知他现在所经历的事,结果对别人必有帮助。他的受苦不是没有目的,也不是没有益处。殉道者的血都变成教会生长的种子。把基督徒烧死的柴堆,成了一个永远不能熄灭的火炬。因此任何人必须为基督受苦,愿他切记他的受苦使后继者的道路较为容易。我们的受苦只是分担了基督十架的重担中属我们的一小部分;并且在把上帝的救恩带给人的事上,尽我们的小部分责任而已。
殉道者的凯歌(二11-13)
这是一段特别宝贵的经文,因为它收藏在基督教教会最早期的圣诗之一。在受迫害的时期,基督徒教会把它的信仰写成诗歌。它可能是一首较长的圣诗的片段。教父坡旅甲(Polycarp五2)似乎把这首诗作更多的引述,他写:‘倘若我们在今世取悦基督,我们必承受未来的世界。正如祂应许叫我们从死里复活,曾有话说:
“我们如果配与祂同行,
也必与祂一同作王。”’
我们对首两行的诗句有两个可能性的阐释──‘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祂同活。’有人以为这句诗是指洗礼而言:在罗马书第六章里面,洗礼被视为与基督同死和同复活:‘所以我们藉洗礼归人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祂同活。’(罗六4,8)从字句的用法来看,两者无疑是相同的;但是洗礼的意思在这里是不相关的,因为保罗的心中思念着殉道的问题。马丁路德有句名言:‘教会乃是十架的后嗣’(Ecclesiahaeres crucis est)。基督徒承受了基督的十架,同时也承受基督的复活;他与他的主同荣同辱。
这首诗继续说:‘我们若能忍耐,也必与祂一同作王。’惟有那忍耐到底的人才会得救。若没有十架,便没有冠冕。
然后,我们又看见事情的另一面。‘我们若不认祂,祂也必不认我们。’这就是耶稣亲自说的:‘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祂。’(太十32,33)。人在生前不愿与耶稣基督来往,到了永世,祂也不能保证认他。但是,无论人有多大的失败,只要竭力对祂忠诚,祂也必永远不撇弃他。
这些事所以这样,乃因为它是上帝本性的一部分。人可能否认自己,但上帝不会这样做。‘上帝非人,必不至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至后悔;祂说话岂不照行呢?祂发言岂不要成就呢?’(民廿三19)人若对上帝忠诚,上帝必不会令他失望;但是人若不肯和祂来往,那么上帝便对他无能为力了。:。
许久以前,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曾说:‘人若害怕受苦,就不能属于受苦的那一位。’(TertullianDe Fuga 14)耶稣既为了忠于上帝的旨意而死;基督徒无论是在光明之中或黑暗来临之际,也必须顺从同样的旨意。
言语的危险(二14)
保罗再次回到言语的欠缺这方面。我们必须谨记,教牧书信的背景是针对灵智派异端而写的;他们爱用冗赘的言词和异想天开的理论,企图把基督教变成一种深奥的哲学,而不是一种信仰的奇妙经历。
言语可以使人迷;也有使人产生错觉的危险,以为它能代替行为。有些人关心空口的谈论,多过实际的行动。倘若世界上的问题能够凭空谈而获得解决;这些问题早应该解决了。但是,言语不能代替行动。正如金斯莱(CharlesKingsley)在话别(A Farewell)一诗中写:
‘可爱的少女们,你们要向好,
做个聪明的人;
表现出高贵的行为,
不要终日只是做梦。’
贝理(Philip James Bailey)在‘非斯都’(Festus)一诗中也写:
‘我们生活在行动中,而不是消磨年岁;
我们生活在思想中,而不是单单呼吸;
我们生活在感觉中,而不是在拨数字盘过日子。
我们用跳动的心去数算光阴。
最会利用人生的人──
是最善思想──感觉最祟高──行为最好的人。’
庄信医生(Dr. Johnson),可以称得上历来最善谈的一位;而约翰斯理(John Wesley)则可以称为历来以行动著称的一位。他们彼此认识,庄信对斯理抱怨的唯一事情就是:‘约翰斯理的谈吐虽然不俗,但是他从来不会安闲地和你交谈,他到了一定的时刻便觉得非离开不可。对一个爱叠起双腿尽情而谈的人,像我这样,斯理是非常格格不入的人。’但事实告诉我们,行动的约翰斯理把他的名字远播英国以外;而善谈的庄信医生却永远不能。
以为交谈和讨论可以完全解决知识上的问题,这句话也不真。耶稣曾说过一句极有提示性的话:‘人若立志遵祂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上帝。’(约七17)许多时候,领悟是从工作,而不是从说话而来的。有一句古老拉丁文格言──Solritur ambulando──你继续做下去,事情便迎刃而解了。我们也会常常经验到一件事,就是当我们履行基督徒生活的正确责任的时候,就自然会明白基督教的深奥道理。
还有一件事,要顺便一提的。太多谈话,和太多讨论可以产生两种恶果。
第一,这样的情况会给人一个错觉,以为基督教不是别的,只是个收集问题供人讨论,和寻求解答问题的中心。这个时代有一个外表的特征,就是组成各种讨论小组。哲斯脱顿(G. K.Chesterton)有一次说:‘凡可以问的问题,我们已经问过了。这岂不是我们应该停止发问,开始找寻答案的时候吗?’在任何社会之中,讨论小组必须有一些行动小组,才可以保持平衡。
第二,对于把基督教信仰当作理智来研究,对有知识和文化背景,或对神学有真正知识和兴趣的人来说,讨论可能是非常起劲的。但当头脑简单的人在一被异端摇动的人之中,他们提出不能答覆的问题,对他的信仰,实在有害无益。这可能就是保罗所讲:言语争辩,对那些听众来说,可能破坏他们的信心。用作建立人的基督徒信仰通常的字是启迪(edification);与用作建造房屋的意思相同。保罗在这里所用的败坏在希腊字是Katastrophe{──它可解作拆毁房屋。所以这句经文可以解作:聪明、精巧、臆测,和不小心的知识辩论,对信奉主的率直之人来说,可能得到的效果不是建设,而是破坏。在一切事上,有时要讨论,有时要闭口。
真理的道和错谬的道(二15-18)
保罗劝提摩太在众假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真正是真理的教师。Present在希腊文是paraste{sai,它的特别意思是指献上自己来事奉,以下的字句皆同发展成有事奉功用的意思。
译作得蒙喜悦的希腊字是dokimos;这形容试验证实适于事奉的任何事物。比方说,它描写放在火中炼去一切杂质的金银。这个字也可以形容真正的钱币,或者说像英国的银币(Sterling)一样;它也形容合于用来砌在建筑物里面的石头。有缺陷的石头,他们会在它上面写一个大楷“A”字──adokimatos:意思就是经试验后,发觉不合用。提摩太必须受试验,才可以证明他适于作兵器,可作基督事工的武器;所以他是无愧的工人。
还有,保罗也以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这句名言来劝提摩太。译作按正意分解的希腊字是十分有趣的,这个字是orthomein,它的字义是:不偏不倚的切开。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看见许多幅图画。加尔文(Calvin)将这个字形容一个父亲在吃饭的时候,把食物分开,让家庭中每人都得到应有的份量。比莎(Beza)把这个字比拟献祭的情况,那只献上的祭物必须依正等分而分割,放在坛上,或归给祭司。希腊人把这个字作三种不同的用法,他们用它指驱车横过一条直路;或在田里耕一条直的犁沟;或把石块切成四方四正,适用于建筑的正确位置。所以按正意分解真理的人,是能够驾真理在直路行走,不会被诱惑或走进沉迷享乐和不相关的叉路;他在真理的田耕一条直的犁沟;他把真理的每一部分,按它们的正确位置安放,像石匠刻石,不让它有不相称的地方,致使全座房屋不成样子。
另一方面,假教师参与一些像保罗形容的‘世俗的虚谈’。保罗在这里用了一句生动的话。希腊人最爱用Prokoptein这个字描写‘进步’;它的意思就是把前面的东西铲除,把路上的障碍物清除,使之畅通无阻。保罗讲到这些无知的空谈者,必越发进到不敬虔的地步,他们乃是向反面急进。他们越虚谈,便越远离上帝。这里可以看出一个试验。倘若我们谈话的结果,能够与人、与上帝更亲近,这些谈话便有益处;但倘若我们彼此筑起壁垒,并且离上帝越远,这些谈话便有问题。基督徒的一切讨论,和行动的目的都是要带领人与人,以及与上帝更为亲近。
说复活的事已过(二15-18)(续)
保罗在这些假教师当中,特别指出许米乃和腓理徒两人。我们虽不知他们是谁,但最低限度,我们能简短的看见他们传讲教训的一面。他们说复活的事已过。他们所指的当然不是耶稣的复活;乃是指基督徒死后的复活。我们确知对基督徒复活有两种错误的思想,这思想对初期教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有人认为基督徒的真正复活在受洗的时候已经发生了。不错,根据罗马书六章的说法,保罗用很生动的字句描写基督徒如何在受洗的时候表明死了,又复活而获得新生命。所以有人这样教训人,说复活在洗礼时已经发生了,基督徒在此时此地,在基督里已经有复活的新生命,不是在死后才有复活。
(二)还有一些人教训人关于个人复活的意义,复活只不过是人继续生存在他儿女中间。
问题就是这种教训在教会的犹太人和希腊人的圈子中发现赞同的回应。在犹太人这方面,法利赛人相信身体复活,但撒都该人则不相信。凡除去死后仍有生命概念的教训都迎合撒都该人。撒都该人的问题是他们就是富有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对今生非常注意,对来生并不感兴趣。
希腊人的问起更多。在教会初期,希腊人大致上虽相信生命不朽,却不相信身体复活。他们最崇高的信仰是斯多亚派(Stoics)。他们信仰一位称为‘火焰之灵’的神。人的生命就是这个灵的火花,就是上帝自己,少量的神性(scintilla)。他们也相信当人死时,这生命的火花便要回到上帝那里,被上帝重行吸回。这虽是一个崇高的信仰,但是这种思想显然否定人死后继续有个人的生命。还有,希腊人相信身体是全然邪恶的。他们用一句开玩笑的口吻说,身体(so{ma)是一个坟墓(se{ma)。他们最后渴望和相信的一件事才是身体复活。所以有关复活的教训,凡与他们的信仰吻合的,他们也乐意接受。
基督徒显然地不相信这个现存的身体将来照原形复活。没有人能想像人若在意外中粉身碎骨,或死于癌症,仍会以同样的身体复活。但是基督徒于相信保存个人的身份复活。他坚信人死后,你仍旧是你,我仍旧是我。因此,凡否认个人身份复活的必然性说法,都是违背基督教的基本信仰。
所以,当许米乃和腓理徒,并他们一派主张复活已过,不管指复活在洗礼时已经发生,或者人死后生命由儿女身上活过来,他们都是教训撒都该派的犹太人和具有哲学思想的希腊人绝不会拒绝的学说;不过,他们还将一些危害基督教中心思想的事教训人。
坚固的根基(二19)
在英文词语中,根基(foundation)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我们用它解作一座建筑物的根基;也以某人创立一个会社,学说,或城市,例如,我们说这是一间屋的根基;我们也可以说剑桥大学的英皇书院是英皇亨利六世始创的。希腊文themelios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用法。所以在这节经文之中,上帝的根基就是指教会;而教会这个组织是由祂创建的。
保罗继续说,在教会有一个印记的字在它上面。译作印记的希腊字是sphragis,它的通常意思就是印。这个印可以证明一件物品的纯真,或者证明它的物主是谁。一袋货上的印证明里面是真货,而且未被拆开弄乱。它也证明谁是物主,并且让人知道物品的来源。此外,sphragis还有其它用法,它可以解作一个商标印(brandmark);我们称它为注册商标(trademark)。希腊医生迦伦(Galen)讲印在眼药水瓶上的sphragis就是指瓶中所含的是什么牌子的药水。还有,建筑师的印也称为sphragis。许多时候,在一个纪念碑,或石像,或一座建筑物上,建筑师会把他的即刻上去,表示他负责它的设计。Sphragis也可以解作在建筑物上面的铭刻,说明竖立这建筑物的目的。
教会有一个sphragis可以让人立刻明白教会的设计目的。保罗给教会的记号是两处经文。这两句引述的经文可以启发我们认识保罗和初期教会引用圣经的方法。这两节经文是:‘主认识谁是祂的人。’‘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使我们觉得有趣的一点,就是两节经文皆不是从旧约圣经的任何处逐字引述的。
第一节是追忆摩西在旷野对可拉的叛变朋友和同党而说的一句话。当他们聚在一起反抗他的时候,摩西说:‘耶和华必指示谁是属祂的。’(民十六5)但是这节旧约经文要按照耶稣在马太福音七章廿二至廿三节所讲的话而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我们看见,这节旧约经文是再由耶稣的话译解出来的。
第二节经文是可拉故事的另一段追忆。当时摩西吩咐百姓说:‘你们离开这恶人的帐棚罢;他们的物件,什么都不可摸。’(民十六26)这节经文也是按耶稣在路加福音十三章廿七节对那些假称是跟从祂的人所说的话:‘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
这里有两件显露的事。初期教会的基督徒常按照耶稣的话去读旧约圣经;他们的关注不在乎原文字句的准确性,而是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便把整段经文的一般性意思引用出来。这样读圣经,和用圣经的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原则。
这两节经文带给我们认识教会的两个大的原则。
第一,它告诉我们,教会包括属上帝的人,他们已经把自己献给祂,所以他们不再属于自己;这个世界也不能拥有他们,惟独上帝拥有他们。
第二,它告诉我们教会包括已经离开不义之人。这并不是说,教会里面的人是完全的。如果那样,就用不教会了。有人说上帝的大关注不在乎人进步到什么程度;乃是人朝什么方向走。教会包括面对公义的人。他们可能时刻跌倒,并且有时目标似乎远得难以到达;但是他们永远朝正确的方向。
所以教会里面的人就是那些属于上帝的人,而且他们已经决志奉献自己,愿意为公义而努力奋斗。
贵重的和卑贱的器皿(二20,21)
这段经文和紧接上一段的经文的连合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教训。保罗刚说明教会的伟大而崇高的定义:教会是由属上帝的和行在义路的人所组成。很明显的反驳会问:你怎样解释教会里面有絮絮不休的异端之存在?你怎样解释许米乃,和腓理徒等人的存在呢?保罗的回答是在任何大户人家,都有许多不同的器皿;有贵重和卑贱的金属器皿,它们的用途有些是卑贱的,有些是高贵的;教会的情况也必是一样。在地上的任何组织也必会有混合的成员,只要有男有女,总会有人性的横切面。正如这世界是由不同种类的人所组成,所以教会也是由不同种类的人结合。
这就是从前耶稣在麦子和稗子的比喻中,讲述的一种实用真理(太十三24-30,36-43)。这个比喻的要点指出在早期的时候,他们必需混杂一起生长;由于他们的样子相若,甚至农人不能把他们分别出来。耶稣在撒网打鱼的比喻中(太十三47,48)也说同样的道理,鱼网中已包括各类的鱼。在这两个比喻中,耶稣教训我们教会必然是一个混合性的组织,而人毋需妄作判断,上帝到了最后的审判,自然会把他们分别出来。
批评教会的人因为有不完全的人在其中,批评教会是由人组成的。上帝没有将它交给我们去判断;判断的权柄乃属于上帝的。
基督徒有责任尽量避免污染的影响。倘若他能够做到这点,他的酬报不是特别的荣誉和特别的权利,乃是一种特别的事奉。
我们在这里看见基督徒信仰的至要本质。真正善良的人不会以为自己的良善使他配得特别的荣誉,他唯一的渴望就是有机会担当多而又多的工作;因为他会认为工作才是最伟大的权利。如果他善良,他会更不离开众;他宁可寻求在人当中,在他们最差的处境之下,藉服事他们来事奉上帝。他的荣耀不是能免除服务;他会寻找更多的服务机会。基督徒不应该时刻想自己配得荣誉;他乃当时刻装备自己担当事奉的工作。
给基督徒领袖的建议(二22-26)
这里所见的是给基督徒领袖和教师最实用的一段劝告。
他必须逃避少年的私欲。关于少年的私欲,许多释经家已提供不少意见。那范围远比肉体的情欲更广。这情欲包括:急躁,这是指做事永远不会按部就班、慢慢小心去做,也不知道因为过于急躁而欲速不达;自持是既不接纳别人的意见,而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则又夸张狂傲,他不知别人高见中的优点;喜爱争论,就是多说话,少做事的人,他们可以朝夕不停的辩论,但结果还是有大堆没有解决的问题;爱好新奇,喜新厌旧,便低估经验的价值。我们必须注意一点,少年人的错误是理想主义的错误。这只因为异象的新鲜和加剧,使少年产生这些错误。像这类的错误,是我们不应过苛的责备;乃应出于同情而矫正他们,因为每人都有一种美德藏在它下面。
基督徒教师和领袖要追求公义,就是给人和上帝所应得的;追求信德,就是因信靠上帝而有的忠诚可靠;仁爱,就是无论别人怎样待他,但他都坚决地用至善去待别人,这样便能铲除一切苦毒和报复之念;追求和平,就是与上帝和人建立正确的爱心团契关系。这些都要和清心祷告主的人一同追求。基督徒绝不应该超然离独处。他必须在与基督徒的相交之中找到力量和喜乐。正如约翰斯理所说:‘人必须有朋友,并且要和别人交朋友;因为从来没有人会独自一人进天堂的。’
基督徒领袖必须不要参与无意义的辩论;那是教会的灾害。在现代的教会中,基督徒常作更无意义的辩论,几乎常是为一些琐碎的事;而与生命、教义和信仰有关的重要问题,则鲜为信徒所谈。一个领袖一旦不慎参与毫无意义的争辩,和陷于失去基督徒体统的争辩,他便失掉一切的领导权。
基督徒领袖必须温温和和的待众人;甚至当他必须作批评,并指出人的错处时,他也必须温和而切不要存心伤害人。他必须善于教导:他不单自己明白真理,并且能把真理传给别人;他不只用口去传道,并且必须用生活把基督显明给别人看。他必须存心忍耐:好像他的主,如果他受到谩骂,他不可骂别人;他要像耶稣甘愿受侮辱、伤害、慢待、和蔑视。本来易怒不算得一件了不起的大罪,但基督教会因人易怒会遭受最大的损害。他必须用温柔改正那抵挡的人;他的手好像外科医生的手,能绝对正确的找到病患所在;但当他动手术的时候,他切不可让病人受不必要的痛楚。他必须藉爱,而不是捶打使人顺服真理。
这段的最后一句,在希腊文虽是很复杂的,但似乎有一个盼望,就是上帝能唤醒人心,使人悔改,渴望真理,好叫那陷于魔鬼网罗之人,趁他的灵魂仍然活的时候,藉祂仆人的工作,可以救他们,领他们顺服上帝的旨意。这是上帝唤醒人悔改;这是基督徒领袖敞开教会的门,迎接诚心悔罪之人。──《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