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书第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提摩太前书第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6:1-2 接着前章,保罗讲述了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当时,罗马帝国人口的一半以上是奴隶,尤其罗马城的奴隶人数竟达到自由民的4倍。他们当中,大部分是战俘或无法还债的人。罗马的所有事务都由奴隶来做,甚至奴隶承担自由民子女的教育。因此奴隶问题成为罗马帝国重要的社会问题,最终成为罗马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这些奴隶问题也波及到教会,在初期教会产生了各种问题。保罗劝勉有信仰的仆人应尊重和听从主人。这种劝勉不是意味着抹杀人性的奴隶制度是正确的,而是指出了现存体制中,信徒应走的路。在此我们认识到如下内容:①基督教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②教会所期望的世界变革不是属暴力的变革,而是通过人性变化实现的,渐进的、根源性变革。③教会所关心的,与其说是社会制度本身,不如说是属于那社会的人的得救<启 绪论,基督徒的历史观>。
6:3-21 是整卷书信的结论部分,保罗用强硬的语气向提摩太发出劝勉。内容包括对异端和金钱的警戒(3-10节)个人性劝勉(11-16节)对富人的警戒(17-19节)结束语(20,21节)等。
6:3-5 假如林后11:13-15说明异端的本质属性,本文则说明异端的外在特征。本文中提及的假教师的特证有:①骄傲自夸;②执迷于难懂的抽象理论,注重辩论过于实际生活;③他们的演讲,只在乎来自人的称赞和喝彩;④他们搅乱和平、搞分裂,而并非建立教会的良好秩序;⑤他们把宗教商业化,当作赚钱和利益的工具<约壹4:1-6,异端的概念>。
6:6 知足的心:指离开外部环境和环境的“内心的平静”。但这句能对禁欲性的敬虔有所帮助,却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因为真正的满足,只有通过与神交通才能得到(诗145:7-21;腓4:11,12)。
6:7-8 保罗强调人原本是一无所有的,是有限的存在,劝勉大家要坚持能最低限度地知足的信仰态度。本文教训如下:①财物不能成为衡量得救和幸福的标准;②人死后能带走的只有内在自我(品德、灵魂等)和与神的关系;③太多的财物反而会成为信仰生活和善行的障碍;④知足的心才是圣徒应持守的心志。
6:9 想要发财的人:这等人无视人类共存的法则,把对别人的剥削和不义当作他们生活的根本。本节分三个阶段阐明他们将来要遭受的必然结果:第一,由于过分追求钱财,被魔鬼“陷在迷惑,落在网罗”,把所有人际关系和事件都视为积累财物的手段及机会(雅5:1-6)。第二,将陷入“无知有害的私欲里”。过分迷恋财物,导致灵魂的眼睛昏暗,最终导致与神的相交断绝。第三,“沉在败坏和灭亡”,即坠落到身体和灵魂完全灭亡的结局(林前5:5;帖前5:3)。
6:10 贪财是万恶之根:因为没有把钱财视为谋生的健全的手段,而当作人生的目标。只有信仰能拯救人生命,能使人实践对人的爱,而贪财则破坏信仰和良心,因此贪财是万恶之根。本文教训如下:①迷恋财物与追求快乐一样,最终使人处于无法满足的饥渴中;②使人变得利己,争竞;③财物只能给予人一时的幸福,最终只留下忧虑和不安;④对财物的贪欲,引人走向罪恶的道路,进而离弃信仰。
6:11-16 在前面,保罗警戒假教师,在此对提摩太进行个人性劝勉和嘱咐。特别强调要为真道打美好的仗;并且要他活出追随基督的美好的生活。
6:11 这属神的人:这种称呼在旧约时代,只加给摩西(申33:1)、大卫(代下8:14)、以利亚(王下1:9)等神特殊的仆人。但到了新约时代,这称呼不局限在某个特定的人,而是用在所有圣徒身上,他们因信基督而成为有君尊的祭司,属神的子民(罗1:7;腓4:21;彼前2:9)。这种称呼特别解答圣徒常有的问题,就是我是谁,我应如何生活等。使圣徒明白自己在神面前是负有责任的存在,应坚持信仰和良心。
6:12 要为真道打美好的仗:这种表现手法只出现在提后4:7和本节中。保罗以当时希腊社会大大流行的比赛为比喻,劝勉大家为了坚守对基督的信仰而忍耐、争战<弗6:10-20,圣徒的属灵争战>。
6:15-16 本文中保罗具体阐明了神的属性:①神是福的根源 ;②神是唯一的神,是这地的绝对的主权者;③神是能力的根源,是全能的神;④神是永存的神;⑤神就是荣耀,是超越一切的神;⑥神是人不能看见的灵。
6:15 到了日期:通常指已定的时间,在末世论中意味着耶稣再临日子。在万世以前已定了耶稣再临的日子,只有神知道具体的时间(太2:36)。
6:17-19 本文强调富人要谦卑,不要依靠无定的钱财。不能让财富使人骄傲,把财物用在善工和实践爱人的方面。
6:19 积成美好的根基:借着善行把财宝积攒在天国(太6:20)。真正的生命:指永生(太25:34-40)。
6:20-21 警戒异端,是给提摩太的最后的劝勉。敌真道:指与拯救生命的福音真理无关的敌基督的知识,即当时存在于以弗所教会的诺斯底主义和犹太主义的教导。当今也存在许多为迎合环境和人而歪曲福音真理的现象,保罗的这番劝勉对当今这个世态敲响了警钟。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