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希伯来书第六章-《每日研经丛书》

希伯来书第六章-《每日研经丛书》

希伯来书相关章:

希伯来书第六章

进步的需要(六1-3)

希伯来书作者认定基督徒的生活必须寻求进步。教师若要时常回头再教当初开始时所教的功课,学生很难有进展的。希伯来书作者要求读者要达到完全的地步telieiote{s。这个字的形容词(Teleios)有专门的解法。毕他哥拉(Pythagoras)把他的学生分为初学者(hoimanthanontes)和资深的(hoi teleioi)。斐罗则分他的学生为三类:刚入门的(hoiarchomenoi);在进度中的(hoi prokoptontes)和进入资深的(hoiteleiomenoi),所以‘完全的地步’并不是指有完全的知识,而是在基督教信仰中有一定的成熟阶段而已。

作者所指的成熟有两方面的:(甲)心思上的成熟。人随年纪增长而对事物应更能深思远虑。在信仰来说,他能对人讲解多些关于信仰的事,和告诉人耶稣是谁。不单止故事上的认识,而是深入的明白它的内蕴重要意义。(乙)生命的成熟。在每天的生长中,他应反省基督对自己有何意义。时刻抱舍弃旧时恶习的决心,建立有新德行的人格。每天都能加添新的宁静平安和高尚的气质在自己的生活里面。有一个无名的诗人写过一首诗:

‘我要天天生长,变得更美丽,变得更老成;
一切美丽的事物也要一同生长,
一切饰物,刺,织锦,象牙,金饰,
旧了还比新的好。
树老了,仍长出嫩枝来,
街古旧了可以翻新修补,回复昔日的繁华,
我也何尝不可以像它们,
长得更可爱变得更老练。’

基督徒的生活是不应该静止的。前英国首相克伦威尔(Cromwell)衣袋里有一本圣经,上面写了一句拉丁文quicessat esse melior cessat esse bonus──‘人若停止改善自己,便失去君子之风了。’

这段经文亦可以略见初期教会如何有基督教的基本信仰。

(一)懊悔死行。基督徒的生活是从悔改作开始的;悔改(metanoia)是指心意更新。悔改的人对上帝,人、生命和自己都有新的态度。但作者所提反的死行到底其意义何在?在各种可能的解法中,我们抽出几个相关的,和有提示教训的来看看。(甲)‘死行’就是会带来死亡的行为,如不道德、自私、否认上帝,没有爱心,羞耻的行为,都可以引人到死的境地。(乙)指礼仪上污秽的行为。犹太人相信触摸死人则涉及污秽,非用献祭洗洁,不能敬拜上帝。‘死行’就是指那使人污秽而与上帝隔离的事物而言。(丙)指与建立品德无关的行为。犹太人的整个生活却是建立在礼仪上面。一个义人就是能够时刻按适当的礼仪守则去行事的。但这一切的行为和品德的建立是没有关系的。可能希伯来书作者希望基督徒和那些无意义的礼仪规条,断绝关系,而注视品格的培养和灵性的进步。

(二)仰望上帝的信。中文圣经是‘信靠上帝’。基督徒生活首要的事是时刻仰望上帝,基督徒行事为人不是看人的评价,而是遵循上帝的判断。他不靠自己的善行去取得救赎而是仰赖上帝的恩典。

(三)各样的洗礼。基督徒必须清楚明白洗礼的真义是什么。初期教会有一本小册子‘十二使徒遗训’(TheDidache{)是信徒加入教会必读的基督徒指南,约在公元后一百年左右写成的,内容包括有基督徒洗礼的规则。当时加入教会的人全是异教徒,而洗礼就是进教和宣信的加盟仪式。这本小册子首六章详列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使准备受洗的人确实知道他所信的和将来所过的生活是什么。到了第七章,即描述洗礼的过程:

‘洗礼必须照这样的仪式去施行。当你已经告诫候洗者有关的一切事情后,就用流动的水,奉父、子和圣灵之名给他受洗。若没有流动的水,任何其他的水都可以。若没有冷水,就用温水。若两样都没有,则用其他的水三次浇泼在他的头上,奉父、子和圣灵的名给他受洗。洗礼前,施洗者和受洗者都要禁食,其他的人若可能的话,都指导他们禁食。尤要者在这仪式之前,那受洗者必须预备两天或三天的时间禁食。’

这篇记载是非常有趣的,初期教会相信,如果可以的话,洗礼最好是把全身浸过。无论用水浸或浇灌三次也好,要奉父、子、圣灵的名去施洗。训导也占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将来的信仰和生活都是基于这个训导的。受洗者要用禁食来准备好身、心和灵性。那时的人,凡加入教会的,都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任何人也决不能轻轻的溜进教会去。所以希伯来书作者说:‘你们在洗礼时,已经清楚受了指示,明白你们的基本信仰了。现在我不再复述这一切,但你们在这些信仰的根基中建立更丰满的信仰。’

(四)按手之礼。犹太人行按手礼有三样重要的意义:(甲)移去罪恶──献祭的祭司把手按在那牺牲的动物头上,象征他的罪移到动物的身上去。(乙)祝福──父亲把手按在儿子的头上,把福气送到儿子的身上。(丙)分别出来作一项特别任务──人受按手之礼,担当一项重要职责。

初期教会的洗礼必有按手之礼相连的。这样圣灵藉按手而临到新受洗者的身上(徒八17;十九6)。这不是真的有实物,经过手溜到别人的身上去,而是当时的人表示对使徒的景仰和尊敬,因为事实上,他们的手曾和耶稣的手接触过,也是耶稣的朋友。一个人能让使徒的手按在自己的头上,也是一件十分光荣和兴奋的事。行按手之礼的主持者不一定是一个职位高的人才能胜任,主要的是看这个人的品格和他是否跟基督亲近。

(五)死人复活。基督教从开始就是一个信仰生命不朽的宗教。它相信人可以活在两个世界里。它教训人,最好的世界是在将来,而目前这世界是个训练的场所,为将来的一个铺路而设的。

(六)永远审判。基督教从开始也就宣告是一个审判的宗教。没有任何基督徒可以忘记在最后的日子里,必须面见上帝。别人对自己的观感并不重要,但上帝对自己的看法就极为重要了。

再钉基督在十字架(六4-8)

这是一段很可怕的经文。它开始时先扼要叙述基督徒生活的权利:

基督徒已蒙了光照,这是新约常爱引用的思想,这当然是源于基督自己给予人的一幅图画‘他是世上的光’,‘这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一9;九5)殉道者标尼(Bilney,the martyr)曾说:‘当我听见“基督耶稣来世拯救罪人”这何话的时候,我好像在黑夜里,重见白日的光辉。’知识,喜乐,和引路的光辉,与基督一同照进人的生活里面。基督教把光辉的照耀(pho{tismos)和洗礼两字可以作同义语,而且蒙光照(pho{tizesthai)和受洗礼也可以同样用法的。所以在这段经文读到这句话时,有人也曾作这样解释:论到那些已经受了洗礼的人,若他们再犯罪就不能被饶恕了;因此在某些地方的教会,他们把洗礼延迟到人临终之前才举行,以策安全。关于这点,我们后来再加以讨论。

基督徒尝过天恩的滋味。人只有在基督里,才能与上帝同享平安。上帝的饶恕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去赢取;它是一件不用付钱而取得的礼物。人只要肯走到十架面前,他的重担就可以挪开了。基督徒知道这个无法量度的饶恕经验,是一件来自上帝的礼物,是白白施与的。

基督徒分享圣灵。所以他在生活上有了属灵的指示和新的力量,当他发现了这力量之后,他知道无论做些什么事,都必定有力去实践出来。

基督徒尝过上帝善道的滋味。它的意思是基督已发现了真理。人的天性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如盲人渴慕重见光明一样;这是一个权利,但也是一个惩罚。人除非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否则他必终日彷徨焦虑不安的。我们不是已经在上帝的话里,找到了真理和生命的真谛吗?

基督徒觉悟来世的权能。犹太人和基督徒同样将时间分为两个世代──现世(hoinun aio{n)是邪恶的;来世(homello{n aio{n)是全善的。上帝有一天会进入这个世代里;那时将会带来歼灭和破坏。当主的日子来临时,上帝必施行恐怖的审判,那时现世随即消逝而来世便开始了。但基督徒可以在现世得尝来世的福祉,在这有限度的时间里,能先尝无限永恒的滋味。

‘天空一片雅淡的蔚蓝色,地上四周一片可爱的浅青色;
在每一层的颜色里,都仿佛有自己的生活,
但没有信仰基督的人,又怎能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
远处传来鸟儿悦耳的歌声,
花朵从美丽的深处发射光彩,
我深深的知道,从开始到如今都一直知道,
我是属上帝的,而上帝也是属我的。’

希伯来书作者列举了一连串基督徒生活能享受到的福祉,但随即把箭头指向那些背道离经的。

作者所写‘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历代许多基督教学者都曾对不能(adunaton)一字作过解释。伊拉斯姆(Erasmus),认为它表示十分困难,其程度差不多相等于不可能。班杰尔(Bengel)则说在人是不可能,但在上帝却可能,关于那些离弃主道的人,只有留给上帝去作判断。我们必须知道作者写这信时,适逢接近信徒受迫害的时期。在这非常时期中背道的人,是罪加一等的,因为在迫害受审时,只要不认主就可以保存自己性命。如果人人都这样做时,对教会的打击是很重大的,因为这样懦弱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人的性命比耶稣基督更加宝贵了。

查问信徒的信仰经常发生在迫害的时候或在迫害之后的。在希伯来书之后二百年间,信徒曾在罗马皇帝丢克理田(Diocletian)统治时遭受大迫害。在残酷屠杀之余,仍活的信徒,都会逐一接受严厉的考验:‘你曾否不认主而救自己的生命吗?’倘若他们被查出曾真的不认主时,他们就永远被逐出教会的门外。依比描述一个法国人被盘问,他在法国大革命时曾做过些什么事,那人静悄悄道:我尚能苟且偷生。

这是作者的一个严厉的指责,希望人不要爱自己的生命比耶稣更深,而不是藉此而产生一个教义──强调人在洗礼之后犯罪时,则不能饶恕。世上有谁人敢代表上帝判断那一种罪可赦或不可赦呢?但无可否认它的警告是很严厉的,因此人不可轻易拣选苟且偷生而对基督不忠。

接,希伯来书作者道出一句很恐怖的话来:人若背道,就是重钉基督在十字架。这是否正符合传统中的一个伟大故事──‘主,你要往那里去?──Quovadis’内蕴的真理吗?这个传统叙述在尼禄王(Nero)大迫害时期,彼得当时在罗马惊慌之际而朝‘安培仁大道’(Appian Way)逃难,突然耶稣在他面前出现,彼得先开口说:‘主,你要往那里去?’。主回答说:‘我要返回罗马,再钉一次十字架,而这次是为你而钉的。’那时,彼得惭愧非常。感于至诚,于是立即掉头走回罗马城,为主而光荣殉道。

后来到了罗马皇犹利安(Julian)时代,亦曾企图毁灭基督教,回复崇敬罗马的旧神。但他的计划完全失败。戏剧作家易卜生(Ibsen)描写犹利安看见罗马当时的情景而说:‘他(耶稣)现在去了什么地方呢?他不是在那各各他山上发生的事吗?他现在究竟在那儿继续工作呢?那曾在近耶路撒冷的各各他山上发生的事,只是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不是已成过去的事吗?或者他真的继续,不停的继续受苦牺牲,但又继续征服,不停的征服,胜了一个世界,又来征服另一个世界吗?’

这个描述是有它的真理存在的。希伯来书作者有一个很强烈的观念。他看见的十字架事迹,就是一道窗门,直通上帝的心。那受苦的爱,已永远活在人的心里。那十字架对人说:‘这就是我经常向你表达的爱,而将来亦永远如是。这是因为你对我犯的罪而发生的,将来也永远如是。’

当罪恶一日仍存在之际,上帝的心永远存受难的苦楚和救赎的大爱。罪不单止破坏了上帝的律法;它同时破碎了祂的心。所以当我们背道离经时,我们就是再一次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了。

希伯来书作者再进一步说,当人不守住真道而跌倒时,就是‘明明的羞辱他’。这是什么的一回事呢?当我们犯罪时,世人就指我们说:‘原来基督教的道德价值也不外如是。这就是基督帮助人的伟大吗?这就是十字架所要达到的目的吗?’当一个教友犯了过错时,对他自己的耻辱和对教会批评的伤害打击是非常大的,但最难过的还是惹来别人对基督的冷嘲热讽呢!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在希伯来书里,有人指出一共有四件不可能的事。一是本段述及背道的人不可能饶恕。其他三处是:(一)上帝决不可能说谎(六18)。(二)公牛和山羊的血不可能除罪(十4)。(三)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十一6)。

明朗的一面(六9-12)

这段有一独特的地方。作者在全书中唯有在此处用亲爱的这亲切字眼去称呼读者。经过了严厉的责备,然后用爱心劝勉,犹如对他们说:‘倘我不是爱你们这么深的话,我就不会如此苛求了。’屈梭多模(Chrysostom)阐释这句话:‘我真的想用说话阻吓你们,免得你们以后在行为上跌倒而懊悔啊!’作者道出自己衷心的话来,虽然是严正之词,但却是用爱心说出来的。

还有,作者把这句充满爱心的话向读者每一个人而说:‘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作者对他们个人──每一个男人和女人讲,而不是指一人而说的。杜尼耶医生(Dr. PaulTournier)在一位医生的档案(A Doctor's Casebook)一书中,写过一段关于圣经描写个人的亲切感(personalism):上帝对摩西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出卅三17)祂又对古列王说:‘使你知道,题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华你的上帝’(赛四十五3)。人人都会感觉奇怪,为什么圣经里堆满了许多人的姓名呢?有时整章经文只列出人的家谱姓名。当我在孩童时代,我曾想过,若果圣经把这些家谱姓名删去,不是更加容易读吗。但后来我体验了一个真理,这些特别姓名就是见证圣经很贴切的,把人类的个人关系放在它们应有的地位上,并不是像马克斯主义所讲的,人是一团物质的一部份而已。所以,作者写这信时他的严词责备,不是对整个教会而说;他衷心希望每一位读者,每一位信徒男女,都能够纳入真道之中的。

这段还有两个有趣的提示。

(一)这些读者虽然在基督教的信仰和知识上没有增长,或者甚至失去了当初的热忱,但他们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始终没有疏忽对同道们彼此关怀事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真理。我们有些时候也觉得基督徒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教会的一切服务工作都失去了它的意义,主日学,诗班和崇拜的水准下降,教会的委员会,花了精力和时间去开会,但却徒劳无功。此时我们有两项选择。我们可以放弃参加崇拜和服务工作,但这样只有招致自己的损失。另一项选择就是仍旧继续下去。而当我们这样做时,往往有奇妙的效果出现,因为到了适当的时候,那亮光,喜乐和欣悦之情又重复回到自己的怀抱中。在那枯燥乏味的生活中,人应继续把持自己,保持与教会的团契生活,紧密联络。当我们忍耐下去时,光明的一面又会再出现的。

(二)作者要读者学效那些藉信心和忍耐已经承受了应许的先贤圣哲。作者心里要说的是:‘你们不是首批因信仰基督教而遭遇危险和得到光荣的信徒。别人已经在你们以前的日子饱受过苦难和危险,而且凯旋得胜。’所以作者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不畏万难,因为有人已经尝试了苦难的滋味而且嬴得了胜利。信徒要走的路并不是无人走过的,他只是步武圣哲们的脚踪而已。

确实的指望(六13-20)

上帝曾多次应许亚伯拉罕。创世记十二章七节记载上帝命他离开本族到未曾涉足的地方去,然后要带领他到应许之地。创世记十七章五至六节两节记载上帝答允他的子孙后裔众多而蒙福。后来在创世记十八章十八节再一次重复这个应许。但上帝发誓的应许只有记载在创世记廿二章十六至十八节里。它的首节内蕴的真正意思是:‘上帝以前曾对亚伯拉罕作了许多应许,但在末后,他就应许这个,并且发誓确定它的重要。’这个应许有双重的保证,一是上帝用自己的话作证;二是用一个誓言加重它的决定。这应许是叫亚伯拉罕的子孙以后蒙受祝福;又因为基督教会是真正的以色列民,又是亚伯拉罕的真正子孙,所以亦同样蒙受祝福。这祝福在耶稣基督里已经变为真的了。亚伯拉罕在未接受祝福之前,是要耐心等候的。这是在他离开本族廿五年后,他的儿子以撒才诞生。当时他已经年纪老迈,而撒拉也不能生育,况且在异乡流荡了一段悠长的岁月;但亚伯拉罕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对上帝的应许从不失望或表示怀疑过。

在古代社会里,是象征‘指望’。伊比克德(Epictetus)说过:‘船不单止靠一个锚;人生也不应止于一个指望。’毕他哥拉也曾说:‘财富是一个脆弱的锚;名誉更不足道。然则那些锚才是坚固的呢?智慧、仁爱、和勇气,在暴风雨中就是坚固的锚,能够抵御一切外来的冲击。’所以希伯来书作者要信徒在这世界里把持人生最大的指望。

作者跟说,这个‘指望’可以穿破幔子直到至圣所里去。在圣殿中,至圣所是最神圣的地方。有一幅幔子紧紧的遮盖这至圣所。在所有的人当中,只有大祭司才可以进去那上帝居住的地方──至圣所,而且在一年中只有‘赎罪日’这一天才可以进去。

律法还定下规则,大祭司在至圣所内不准久留,因为站在活的上帝面前是一件可怕而非常危险的事。希伯来书作者要说的就是:‘在犹太人的宗教里,除大祭司一年只有一天之外,从来没有人可以进到上帝的面前;但现在耶稣基督已打开这通道,让每一个人在任何时间里也可以进去。’

希伯来书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相当富有启发性的名称给耶稣。他说耶稣作我们的先锋进到上帝面前。先锋这个字(prodromos)有三重意义的:(一)在阵前冲锋的士兵。(二)先驱领导者。(三)在前线侦察的探子,报告阵地状况,是否可以安全进军。耶稣作了我们的先锋,到了上帝面前,好让我们也能安全的跟随祂到上帝面前去。

总括来说,在耶稣未来之前,上帝是一个和我们保持一段距离的陌生者,只有几个人能冒生命的危险,才敢走到祂的面前。但现在藉耶稣和祂的拯救工作,上帝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朋友了。从前人认为通往上帝的门已经关闭了,但到了现在这门已经大大的敞开,能让所有的人走进去。──《每日研经丛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来书   第六章   希伯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详解   文摘   道尔   唐纳   来书   希伯   的人   基督   亚伯拉罕   基督徒   信徒   作者   圣经   耶稣   原文   根基   犹太教   信心   圣灵   经文   这是   道理   注解   导论   是指   新约   都是   权能   开端   基督教   字义   懊悔   洗礼   真理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