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十一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
逐节详解
【来十一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原文直译〕「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体,未见之事的确证。」
〔原文字义〕「信」相信,信服,被说服;「实底」本体,实质,确定之物,肯定,把握,保证,显为实在;「确据」证明,显露出来,证据,证实,信念。
〔文意注解〕「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所望之事』指尚未得着的事,亦即将来的事;『实底』原用来证实所有权的文件(如地契)或材料(如抵押品──质),转用来形容将将所盼望的事加以实化。全句意即虽未得着,却如同得着,便为信;信心是对所盼望的事有把握、有必然成就的确念。
「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未见之事』指肉眼看不见的事;『确据』原用来指提出法律控告的证据。全句意即虽未看见,却如同看见,便为信。
本节两次提到『之事』,可指事情、对象或行为。
〔话中之光〕(一)我们从前未信主之前,在神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弗二12);但如今我们已经蒙了重生,有了活泼的盼望(彼前一3)。
(二)信徒乃是有盼望的人,而所盼望的却是那看不见的事(罗八24~25),所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林后四18)。因此,我们行事为人的准则,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五7)。
(三)信心乃是看见一件在神里面的事实,并且有能力将它显为实在;所有在神里面的事实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惟有信心才能将那件事实证明出来。
(四)信心就是把事情交托给神,放心倚靠祂,祂必成全(诗卅七5);真信心不必时时去查验事情的发展,因所相信的是神自己,到了时候,祂必作成。
(五)真信心是事先的看见,是一种超越时间、年代的远见;虽然眼前尚无迹可寻,但有信心的人却早已从远处望见了(参13节)。
【来十一2】「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
〔原文直译〕「因这信的缘故,古人得了美好的见证。」
〔原文字义〕「古人」年长的,在前头行的人;「美好的」(原文无此字);「证据」印证,指证,作见证,提供证据,有好名声。
〔文意注解〕「古人在这信上,」『古人』在此指旧约时代的信心伟人,特别是本章所列举的人物;『这信』指第一节所讨论的信。
「得了美好的证据,」本句按原文语态为与神有关的被动语态,表示是神提供了关于古人的证据,亦即古人因着信蒙神证实他们已经蒙悦纳了。
〔话中之光〕(一)信心具有两面的功效:对事,使我们有确实的把握(参1节);对神,使我们能蒙神悦纳,且为我们作见证。
(二)信神就是尊敬神,尊敬神的人必蒙神尊重,并且乐意为他们作见证;反之,不信神就是不尊敬神,对神无礼,必被神弃绝。
【来十一3】「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神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原文直译〕「因着信,我们知道宇宙乃是藉神的话架构而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原文字义〕「世界」世代,时代;「话」(原文指实时的话rhema);「造成」补满,成全,使之完备,装备,架构;「显然之物」发光,照耀,显明出来;「造出来」成为,发生,产生。
〔文意注解〕「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神话造成的,」『知道』指信心的推论所得结果;『诸世界』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合,特别重在指空间,即整个宇宙;『神话』指神实时的话;『造成』一词用来表达造物的统一和多样性;其原文时式为现在式,表示原先创造方面的教训仍在持续和应用。
「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显然之物』指看得见的东西;『不是…显然之物』也就是看不见的东西;『造出来』指『使之成为』。全句意指那看得见的是从看不见的造出来的,亦即『使无变为有』(罗四17)。
〔话中之光〕(一)信心能让我们体认神话中的权能,神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卅三9);神的话一出,事就这样成了(创一7,9,11…)。
(二)神的话不仅创造万有,并且托住万有(参一3);因此我们不必杞人忧天,怕天会塌下来,尽管相信并倚靠神的话,祂必顶住。
(三)信心的伟人乃是在众人都认为『不是显然之物』的时候,就已经『看见』了,所以他们的看见,乃是事先的看见,不是事后的看见;他们乃是因信而看见,并不是因事而看见。
(四)信心是属灵的眼睛,使我们能看见那不能看见的属灵事物;信心不但使我们能认识那不能看见的神,并且也能认识神作事的轨迹和法则。
【来十一4】「亞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神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
〔原文直译〕「因着信,亞伯向神献上比该隐更美的祭物,藉此他得了称许为义的见证,就是神指着他的供物作证;(他)虽死了,却还借着它(信)说话。」
〔原文字义〕「更美」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称」是;「义」公平,正直,正当,合理;「见证」印证,指证,得证实,提供证据。
〔文意注解〕「亞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更美』指神看中亞伯的祭物,而看不中该隐的祭物(参创四4~5);亞伯所献的是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预表基督是神的羔羊(参约一29,36),祂是那『更美的祭物』(参九23)。
「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称义的见证』指神对亞伯这个人的见证,神称他为义。
「就是神指他礼物作的见证,」这里的见证指神对亞伯所献『祭物』的见证;前面的见证乃基于这里的见证,换句话说,因祭物蒙悦纳,连带献祭的人也蒙悦纳。
「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这信』原文是阴性单数词的『它』,可指信,也可指祭物,但多数解经家同意应指信,因为信乃是亞伯献祭的动机,且蒙神悦纳的因素;『仍旧说话』按原文时态,指继续不断地说下去;『说话』在此含有作见证的意思。
〔话中之光〕(一)『献祭』是为着对付罪,以便和神恢复交通;罪若不除去,便会阻隔在神与人之间,使神与人无法畅通来往。
(二)同样是献祭,一个蒙神悦纳,一个不蒙神悦纳,其分别点乃在于献祭的动机,是出于信心或是出于自己;出于因神启示而有的信心行为,才能得称义的见证。
(三)我们能蒙神悦纳,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好,而是因我们所凭借的祭物──所相信的基督──使得神不能不悦纳我们;基督乃是惟一通神的『道路』(约十四6),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徒四12)。
(四)人『生前』信心的行为,『死后』仍旧继续说话,不但在神面前说话作见证,也在后人面前说话作见证;许多从前信心的伟迹,不知激励了多少信徒,投身学习那些已死之人信心的榜样。
【来十一5】「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
〔原文直译〕「因着信,以诺被提接而不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把他提接了;原来在被提接以先,他已得了神喜悦的证言。」
〔原文字义〕「接去」被带走,被迁移,改变,移居,迁徙;「明证」印证,指证,作见证,提供证据。
〔文意注解〕「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被接去』指他原先是在地上生活,现在被『改变』(translate)到天上去了;『不至于见死』意指没有死亡的经历。
「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全句意指他不再在属地、属物质的世界里了。
「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神喜悦他的明证』应是指他与神同行这件事(创五24),因为与神同行的人必须是配得过的(参启三4),显明他已得了神的喜悦。
〔话中之光〕(一)今天我们这活在末世的信徒,也有可能活着被提(帖前四17),不至于见死;然而当主再来的时候,并不是所有活着的信徒都能马上被提(参启三10),必须是因信活出得胜生活的人才能首先被提。
(二)以诺因着信,与神同行三百年,然后才被神取去(创五22,24);有信心的人并不是抛弃在地上作人的本份,而是在正常的为人生活中显出信心的行为,任何遁世修道的说法,有违圣经的教训。
(三)信徒在被提以先,必须确信已经得神喜悦;平日生活为人不讨神的喜悦,却在那里坚信『全教会一次被提』,这是误解圣经。
【来十一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原文直译〕「然而没有信,不可能蒙(神)喜悦;因为到神面前的人,必须信『祂是』,并且(信)祂对寻求祂的人是赏赐者。」
〔原文字义〕「有神」祂是(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式),神存在。
〔文意注解〕「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意指信乃是人得神喜悦的基本条件;若没有信,人无论作甚么好事,都不能得神的喜悦。
「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信有神』又可译作『信神存在』,或『信神是』,意即信神是像祂那样说的神,就是信神所说『我就是那我是』(参出三14原文)的神。
「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寻求』按原文时态指一生继续不断的寻求。
本节说明得神喜悦的『信』有两方面:(1)信有神,也就是信神存在;(2)信神必赏赐寻求祂的人。
〔话中之光〕(一)人对神没有信心,就是不以神为神,好像儿子不认父亲作父亲,这是极大的侮辱,当然不能得神的喜悦。
(二)『信有神』或作『信祂是』;我们需要甚么,祂就是甚么,这样的信心,乃是经历神一切丰富的诀窍。
(三)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太七8)。神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罗十12),厚厚的赏赐寻求祂的人。
【来十一7】「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
〔原文直译〕「因着信,挪亚既蒙神指示那未见的事,就怀着虔敬,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藉此他定罪那世代,并且照着信成为义的承受者。」
〔原文字义〕「蒙神指示」得着神谕,奉神谕令,告诫;「动了敬畏的心」(原文一个字)得着虔敬,小心抱住,谨慎地行;「预备」建造,装配,装备;「承受」继承,作后嗣;「从…而来」依靠,由于,因为。
〔文意注解〕「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未见之事』应是指神将要用洪水毁灭全地的事(参创六13)。
「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动了敬畏的心』全句仅一个字,指挪亚因蒙神指示,以致怀着虔敬的心而顺从;『预备』包括设计、收集材料、实际建造等步骤;『方舟』预表基督的救赎(参彼前三20~21)。
「使他全家得救,」『全家』指他一家八口(参创七13)。
「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因此』指藉此信心的行动;『定了那世代的罪』指造方舟是为避免与那世代的人一起被毁灭(创六13~18),藉此显明了全地的人都是败坏的(参创六12)。
「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挪亚因信而预备方舟,预表他相信并接受基督的救赎,故得以照着信而成为义的承受者(原文)。
〔话中之光〕(一)一个人的信心,可以使他的全家人得救(参徒十六31);信徒若有家人尚未得救,应当凭信心向神恒切祈求。
(二)挪亚一面造方舟一面传义道(彼后二5),以积极的行动来定那世代的罪,可见最好的定罪,乃是积极地遵行神的旨意,以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来突显别人的不是,而非消极的暴露别人的罪行。
【来十一8】「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
〔原文直译〕「因着信,亚伯拉罕蒙了召,就听从而出去,往他将要得为业的地方去;既出去了,仍不知往那里去。」
〔原文字义〕「遵命」听从,顺从,服从;「业」嗣业,承受产业。
〔文意注解〕「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蒙召』和『遵命』按原文是一种同时的动作,表示亚伯拉罕一蒙召,即刻就遵命,并未拖延。
「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为业的地方』指可以代代相传的产业所在地。
「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本句与前句似乎有矛盾,既然是往某地方而去,怎么会不知往哪里去呢?原来前句的『往…去』是指神的应许,而本节的两次『出去』是指他的行动,当他采取行动的时候,对于神的应许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实际上并没有确定的目的地。
〔话中之光〕(一)亚伯拉罕自己没有一定的去向,完全以神的同在和引导为依靠,这便时刻需要他运用信心来仰望神。
(二)信心的功课没有毕业的时候,从头一次的相信接受开始,纵我们一生,仍须继续不断地信靠神,直到见主面。
(三)神是阿拉法,又是俄梅戛(启一8),中间的字母也都是祂;一路都由祂来带领,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罗九33;彼前二6)。
【来十一9】「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
〔原文直译〕「因着信,他在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外人,与一同承受这同一应许的以撒与雅各,同样都住在帐棚里。」
〔原文字义〕「作客」寄居,旅居,侨居;「在异地」外人,外国人。
〔文意注解〕「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应许之地』指迦南地,是神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和他后裔的(参创十二7;十三15;十七8);『作客』指暂时旅居者,但他们仍有某些法律权利。
「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居住帐棚』意指不断要搬迁,而未定居下来。
「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一样』应指同样都住在帐棚里,而不是指都一直住在同一个帐棚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乃是一个应许的共同继承人。
〔话中之光〕(一)这世界并非我们的家,我们都是在世界上作客的人,所以千万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于地上的事物,而应多多思念上面的事(参西三1~2)。
(二)我们都是同蒙一个应许的人(参弗三6),但须各自过居住帐棚的生活;我们信徒都站立在同一个应许上面,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各人生活的态度,要决定他对神应许的经历有多少。
(三)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里都是是的,所以借着祂也都是实在的(林后一20)。
【来十一10】「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原文直译〕「因为他等候着那座有根基的城,其设计者与建造者乃是神。」
〔原文字义〕「等候」期待,等着接受,预备好面对那境况;「根基」安置的地基;「经营」工程师,设计师,工匠;「建造」公共建设。
〔文意注解〕「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等候』含有热切地期待着等候的意思;『那座有根基的城』指天上的耶路撒冷(参十二22;加四26),就是那从天而降的圣城新耶路撒冷(启廿一2)。
「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所经营』重在指计划、设计;『所建造』重在指计划或设计的实施。
〔话中之光〕(一)信心的生活,乃是等候神的生活;神不动,我们就不动;神动了,我们才动,这叫作信心。
(二)神所经营所建造的,远超过我们所经营所建造的;因此无论是个人生命的更新改造,或是教会的建造,都应当让神来作。
【来十一11】「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
〔原文直译〕「因着信,撒拉自己虽然超龄不适于生育,却仍领受了怀孕的能力,因她认为那应许者是信实的。」
〔原文字义〕「岁数」(原文两个字)最佳的时机,成熟的年龄,适当的年岁;「怀孕」(原文两个字)承受撒种,接受播种。
〔文意注解〕「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过了生育的岁数』指天然生命的能力被带到尽头,凭她自己无能为力。
「还能怀孕,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那应许她的』因神曾应许撒拉要生一个儿子(创十七15~16;十八12~15);有些译本认为『她』字应译『他』,即指亚伯拉罕,因为神是向亚伯拉罕应许的。
〔话中之光〕(一)若不死就不能生(林前十五36);我们身上若常带着耶稣的死,便叫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四10)。
(二)人的尽头是神的起头,我们必须被带到凭着自己完全不能作甚么的地步,才能真正地信靠神的应许,凭信而活。
【来十一12】「所以从一个彷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萨那样无数。」
〔原文直译〕「所以从一个人,且是近乎死了的人,竟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萨那样无数。」
〔原文字义〕「彷佛已死的人」(原文一个字)治死,如同死了,当作已死的;「子孙」(原文无此字);「众多」充满,许多人;「边」唇,入口处,海滨;「无数」不可胜数;不能点数,数不清。
〔文意注解〕「所以从一个彷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一个』原文阳性,指亚伯拉罕,他是新族系的开端;『彷佛已死』形容如同死了。
「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萨那样无数,」引自创廿二17。
〔灵意注解〕「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天上的星』象征亚伯拉罕属天的子孙,就是信心的子孙──信徒(加三7,29)。
「海边的萨那样无数,」『海边的沙』象征亚伯拉罕属地的子孙,就是肉身的子孙──犹太人(太三9)。
〔话中之光〕(一)『一个彷佛已死的人』表明无可指望的时候,『就生出子孙』表明仍有指望;信心就是在无可指望的时候,仍有指望(参罗四18),因为我们的指望不在乎自己,乃在乎活神。
(二)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十二24);我们若要为主多结果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死──舍己。
【来十一13】「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原文直译〕「这些人都是存着信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既信服且欢迎,又承认自己在地上是外人和客旅。」
〔原文字义〕「远处」遥远的,远远的;「望见」看见;「欢喜迎接」拥抱,问安,打招呼;「客旅」外人,外国人;「寄居的」异乡人。
〔文意注解〕「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这些人』不是指所有的子孙,而是指亚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存着信心死』原文作『死在信心里面』,意指他们的信心一直到死都没有摇动;『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指他们死时仍未见应许的实现。
「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本句有如一个出远门的人回家时,远远已看见故乡在地平在线出现,兴奋地向远处的景象欢呼;或像在船上向岸边迎接的人挥手致意。
「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承认』指公开宣认自己的身份。
本节表明信心的三个重要步骤:(1)『远处望见』神所应许的;(2)『欢喜迎接』神所应许的;(3)『得着』神所应许的。
〔话中之光〕(一)信心必须坚持到底,否则会归于徒然(帖前三5);神所看重的信心,乃是至死不变的信心(参十三7)。
(二)信心起始于看见了一般人所不能看见的,并且以热切的心态去回应所看见的,才能实际的有所得着。
【来十一14】「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
〔原文直译〕「因为说这事的人,是表明他们在找一个自己的家乡。」
〔原文字义〕「表明」显示,报知;「家乡」父亲的地;祖国。
〔文意注解〕「说这样话的人,」『这样话』指『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之话(参13节)。
「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一个家乡』指那座有根基的城(参10节)。
【来十一15】「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
〔原文直译〕「他们若确实在想念所离开的(家乡),他们还有机会回去。」
〔原文字义〕「想念」回忆,思念,记得;「家乡」这个,那一个(代名词);「回去」捆回去;「机会」时间,时机。
〔文意注解〕「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若』字表示一个假设的情况,须根据下文才能推断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正面或是反面。
「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既然有机会可以回去而未回去,故此可以断定他们并不想念所离开的家乡。
〔话中之光〕(一)『想念所离开的家乡』乃是人之常情,正如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却仍想念埃及地的韮菜、葱、蒜一样(民十一5),但有信心的人并不走回头路,他们乃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三13~14)。
(二)在属灵争战中,心思是一个主要的战场(参林后十5),人心所思念的是甚么,整个人就会倾向甚么;圣经的教训是,我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
【来十一16】「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原文直译〕「但他们如今却羡慕更美、属天的(家乡);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他们为耻,因为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原文字义〕「羡慕」想要,贪图,,渴望,伸展双手欢迎;「更美的」更好的,更强的;「以为耻」感觉羞耻,看为羞耻。
〔文意注解〕「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羡慕』指他们已确定了一个追求的目标,是他们所渴望的;『更美的家乡』原文无家乡一词,更美乃是与所离开的家乡作比较;『在天上的』是解释那更美家乡的性质,并非属地的家乡。
「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意指神不以作他们的神而感到耻辱。
「因为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本句是解释前面不以为耻的原因,神以行动来嘉许他们『羡慕』的心,证实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幻想。
〔话中之光〕(一)神固然是万人的神,更是信徒的神(参提前四10),祂顾念我们的存心,要为我们的信心成全到底(参十二2)。
(二)这座更美、属天的城,一面是神为我们『预备』的(参约十四2),另一面也是我们自己『预备』好了的(参启十九7;廿一2),故可以说,是神在我们信徒里面作预备的工作。
【来十一17】「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的独生的儿子献上。」
〔原文直译〕「因着信,亚伯拉罕被试验而献上了以撒,就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独生子献上。」
〔原文字义〕「试验」探刺,刺穿过,考验,细细察验;「献上」带来送给,供奉;「独生的」惟一的。
〔文意注解〕「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被试验的时候』原文被动语态与神有关,表示是神试验亚伯拉罕。
「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欢喜领受』含有欢迎并重视神的命令,视之为一种崇高的职责之意。
「将自己的独生的儿子献上,」亚伯拉罕献独生子之举,也预表父神为我们舍弃祂的独生爱子(参约三16;约壹四9)。
〔话中之光〕(一)真正的信心,是经得起试验的信心;信心经过试验,就会更显宝贵(彼前一7)。
(二)有信心的人,即使面临死亡的抉择,仍然一往直前,因为他信神是那叫死人复活的神(参罗四17),即或不然,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启十二11)。
(三)惟有那能摸着我们心中至爱的奉献,才能摸着神的心。
【来十一18】「论到这儿子,曾有话说:『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
〔原文直译〕「论到这(独生子),曾有话说,从以撒里面(出来)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
〔原文字义〕「从…生的」在他里面,在内萌芽;「后裔」种子。
〔文意注解〕「论到这儿子,曾有话说,」下面的话引自创廿一12。
「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从以撒生的』预表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生命所产生的信徒;『称为你的后裔』预表我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加三26)。
【来十一19】「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彷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
〔原文直译〕「他认定,神能叫(人)从死人中复活,因此就表记而言,他也真的得回了以撒。」
〔原文字义〕「以为」算为数,看作,认为;「彷佛」比喻,比作,表样,表记,表号(a sign)。
〔文意注解〕「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以为神…』指他在确定明显的基础上算计或思考;『能叫人从死里复活』这话说出亚伯拉罕献以撒的行动乃出于他对神的信心:(1)神是信实的神,祂既然说过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他的后裔(参18节),祂的话必不至于落空;(2)神是那叫死人复活的神(罗四17),所以以撒虽然死了,仍会复活。
「他也彷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虽然事实上神阻止了献以撒的事(创廿二10~12),以撒当时并没有经过死,但就着象征的表记而言,亚伯拉罕的内心经历了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
〔话中之光〕(一)将自己置于死地,才能经历神复活的大能;今天许多人口里谈论复活,却没有实际的经历复活,因为他们从未经过死。
(二)先有『献上』(参17节),后才有『得回』;我们若想经历基督复活生命的丰盛,必须先有十字架舍己的奉献。
【来十一20】「以撒因着信,就指着将来的事给雅各、以扫祝福。」
〔原文直译〕「因着信,以撒指着要来的事给雅各和以扫祝福。」
〔原文字义〕「指着」关于;「将来的事」要来的,势将来到;「祝福」说好话。
〔文意注解〕「以撒因着信,」『因着信』指其行动乃出于信心。
「就指着将来的事给雅各、以扫祝福,」『将来的事』指在将来所要发生的事;『给雅各、以扫祝福』此事载于创廿七27~40。
〔话中之光〕(一)信心使人有长远的眼光,对将来的事有确实的把握(参1节)。
(二)信心不但能叫本人蒙福,而且还能将祝福带给身边的人们。
【来十一21】「雅各因着信,临死的时候,给约瑟的两个儿子各自祝福,扶着杖头敬拜神。」
〔原文直译〕「因着信,雅各临死时分别给约瑟的(两个)儿子祝福,并扶着杖头敬拜神。」
〔原文字义〕「各自」分别,每一;「扶着」在…之上;「杖头」(原文两个字)手杖的顶端;「敬拜」俯伏输诚。
〔文意注解〕「雅各因着信,临死的时候,」『临死的时候』指他正处在死亡的时刻。
「给约瑟的两个儿子各自祝福,」此事载于创四十八15~16,结果立次子以法莲在玛拿西以上(创四十八20)。
「扶着杖头敬拜神,」『扶着杖头』表征雅各自己承认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参9,13节);『敬拜神』含指他承认是神牧养了他的一生(创四十八15)。
【来十一22】「约瑟因着信,临终的时候,提到以色列族将来要出埃及,并为自己的骸骨留下遗命。」
〔原文直译〕「因着信,约瑟临终时题到关于以色列子孙出埃及的事,并为自己的骸骨有所嘱咐。」
〔原文字义〕「临终」终结,死;「提到」关于;「族」儿子,子孙;「出埃及」出走,离开;「骸骨」骨,尸骨;「遗命」嘱咐,吩咐,命令,指示。
〔文意注解〕「约瑟因着信,临终的时候,」『临终』指生命将近完结的时候;约瑟的遗言载于创五十25。
「提到以色列族将来要出埃及,」按当时的情况,以色列人相当得势,常人的眼光不可能预见他们会被迫出埃及。
「并为自己的骸骨留下遗命,」『骸骨』象征复活的生命(参创二21~23;结卅七1~10);他预见自己将要复活在荣耀里。
〔话中之光〕(一)以撒、雅各、约瑟三人都是临死时预见死后的事,他们都有临终的信心;一个人的信心如何,并不在于开始时的信心,乃在于结束时的信心,但愿我们的信心也能维持不坠直到见主面。
(二)信心叫我们看见虽然身在世界(埃及所预表的),却不属世界(约十七14~16);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壹二17)。
【来十一23】「摩西生下来,他的父母见他是个俊美的孩子,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
〔原文直译〕「因着信,摩西生下来时被他的父母藏了三个月,因他们看见这孩子是俊美的,并不怕王的谕旨。」
〔原文字义〕「生下来」生,出生;「俊美的」文雅的;「怕」畏惧;「王命」王的谕旨,王的禁令,王的定规。
〔文意注解〕「摩西生下来,他的父母见他是个俊美的孩子,」『俊美的』指他有不平凡的、吸引人的外表。
「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此事载于出二2;信心带来勇气,信者无惧。
〔话中之光〕(一)俊美的外貌固然可爱,但在信心的眼光中,应是预见摩西将来会成为神美好的器皿,才会不顾自己的生死,决心为神保存他的性命;我们作父母亲的人,也当用这样的心志来培育儿女。
(二)王命如果有违神旨,仍当以神旨为优先(参徒四19;五29)。
【来十一24】「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
〔原文直译〕「因着信,摩西长大了,拒绝称为法老女儿的儿子。」
〔原文字义〕「不肯」否认,拒绝,说不,背弃。
〔文意注解〕『不肯』表示自愿的选择;『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意指甘愿与希伯来人弟兄认同,而不以皇亲贵族自居(参出二11)。
【来十一25】「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
〔原文直译〕「他宁可选择与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有『罪的享受』。」
〔原文字义〕「宁可」比较情愿,多于,宁选,选择;「同受苦害」(原文一个字)共同受恶待;「暂时」一时,片刻,飞逝,消逝;「享受」有,得着;「罪中之乐」(原文两个字)罪的享受。
〔文意注解〕「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同受苦害』意指以色列人在埃及地所遭受的恶待,他感同身受,虽然他并没有亲身经历那些苦痛(参出二15)。
「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享受罪中之乐』按原文是『罪的享受』,指在埃及(即世界)的一切享受,在神的眼中看来,乃是有罪的。
〔话中之光〕(一)一般人(包括许多基督徒)宁愿享受,不愿受苦;然而受苦往往能造就人,使之成为神手中有用的材料。谁苦受得越多,就越『有』可以给人。
(二)暂时的受苦,能为我们带来永远的福乐;反之,暂时的享受,会为我们带来长久的痛苦。
【来十一26】「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
〔原文直译〕「他算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宝更宝贵,因他转眼注目于那赏赐。」
〔原文字义〕「看」以为,认为,算,估量;「凌辱」侮辱,辱骂;「财物」财宝,宝贝;「更宝贵」更大的富有;「想望」珍视,望断于;「赏赐」报答。
〔文意注解〕「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为基督受的凌辱』按原文是『基督的凌辱』,信徒在地上若紧紧跟随基督的脚踪而行,难免要忍受祂所受的凌辱(参十三13),凡我们为着基督而受的凌辱,祂都看为是祂自己的凌辱(参罗十五3)。
「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想望』指关注某种事物,好比艺术家关注他自己正在创作的艺术品;这词在原文是过去未完成时态,强调在过去时间里的连续行为。
〔话中之光〕(一)旧约时代的信心伟人,他们虽然并不认识基督,但他们在信心里面所作的,神都看作与基督有关;旧约人物是凭信仰望那未降世的基督,新约信徒是凭信仰望那已升天的基督。
(二)有『失』必有『得』,所失去的,不过是暂时的、会朽坏的财宝,但是所得的,却是永远荣耀的奖赏;以损失换取得着,没有比这个更划算。
【来十一27】「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
〔原文直译〕「因着信,他离弃了埃及,不怕王的忿怒;因为他坚定不移,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
〔原文字义〕「离开」丢下;「怒」怒气,忿怒;「恒心忍耐」(原文一个字)坚定不移,坚持握住。
〔文意注解〕「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离开埃及』摩西共两次离开埃及,第一次是逃往米甸,第二次是率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不怕王怒』似应是指第二次的离开较妥,因第一次是为躲避法老的追杀(出二15),但也有人认为第一次离开并不是因害怕王怒,而是因为整个大环境逼使他不得不离开,并且这一次的离开,应在他设立逾越节和洒血之事(参28节)以前,故仍以第一次离开为宜。
「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恒心忍耐』摩西两次离开埃及之后,都各在旷野里度过了四十年(参徒七30,36);『那不能看见的主』按原文没有『主』字,那不能看见的,就是神。摩西遇见神,应是指他在何烈山看见荆棘火焰异象一事(参出三1~6),那时他因怕看神,故蒙上脸,符合此处所描述的『如同看见』。
〔话中之光〕(一)摩西的经历正可预表基督徒的灵程:(1)摩西因信离开埃及,信心叫我们离开罪恶与世俗,过分别为圣的生活;(2)摩西不怕王怒,我们也不怕撒但和世人的怒气;(3)摩西恒心忍耐,我们信主后的一生直到见主面,仍须恒久忍耐;(4)摩西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信心开启我们属灵的眼睛,使我们处处事事看见神的带领。
(二)看见神是我们基督徒行走一生道路的秘诀,我们在灵里看见神,才不至疲倦灰心,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参十二1~3)。
【来十一28】「他因着信,就守(或译:立)逾越节,行洒血的礼,免得那灭长子的临近以色列人。」
〔原文直译〕「因着信,他立了逾越节和洒血的事,免得那毁灭者触害他们的首生者。」
〔原文字义〕「守」行,作,设立;「洒」浇;「临近」触摸;「以色列人」(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他因着信,就守逾越节,行洒血的礼,」『守…行』原文仅一个字,且为完成时态,表示这一行动好比庆祝神圣制度的设立;『逾越节…洒血之礼』此事载于出十二1~14。
「免得那灭长子的临近以色列人,」当那夜灭命的击杀埃及人的长子时,凡门楣和门框上有涂洒羔羊之血的,就必越过那家而不击杀(参出十二21~24)。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不仅在得救之时需要羔羊的血,此后一生仍须不断在信心里取用宝血的功效(参约壹一7~9)。
(二)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林前五7~8)。
【来十一29】「他们因着信,过红海如行干地;埃及人试着要过去,就被吞灭了。」
〔原文直译〕「因着信,他们经过红海如同行过干地;埃及人一尝试,就被吞灭了。」
〔原文字义〕「过」穿过,经过;「试着」尝试;「要过去」拿取,接受;「吞灭」喝下去,吞下。
〔文意注解〕「他们因着信,过红海如行干地,」此事载于出十四21~22。
「埃及人试着要过去,就被吞灭了,」此事载于出十四23~28。
〔话中之光〕(一)敌势虽然凶猛,但是信心能使我们安然渡过危机,因为信心所倚靠的对象,乃是那位全能的神。
(二)基督徒受浸的经历,有如过红海,世界和仇敌到此为止,都被埋在浸水之下,所以我们是藉水得救,归入基督(参林前十1~2)。
【来十一30】「以色列人因着信,围绕耶利哥城七日,城墙就倒塌了。」
〔原文直译〕「因着信,耶利哥的城墙被围绕七日,就倒塌了。」
〔原文字义〕「围绕」四周绕行,环绕;「倒塌」坠落,倒下。
〔文意注解〕此事载于书六1~20;『耶利哥的城墙』预表仇敌的权势;『围绕七日』象征完满的信心;『倒塌』预表仇敌权势的崩溃。
〔话中之光〕(一)属灵的争战,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灵,方能成事(亚四6);信心就是倚靠万军之耶和华的灵,所以事情就照神的话成就了(书六2~5)。
(二)『七』在圣经中乃是象征完满的数目,当我们信心的行动,达到完全的地步,满足神心的要求,祂就起首作工,自然无敌不克了。
【来十一31】「妓女喇合因着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就不与那些不顺从的人一同灭亡。」
〔原文直译〕「因着信,那妓女喇合以和平接待了探子,就不与那些不顺从的人一同灭亡。」
〔原文字义〕「和和平平地」平安,和平,和睦;「接待」欢迎,款待;「探子」窥视的;「一同灭亡」一起被毁灭。。
〔文意注解〕「妓女喇合因着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和和平平地』指其友好的态度,不但没有敌视,反而善加款待。
「就不与那些不顺从的人一同灭亡,」『不顺从的人』指与神的子民敌对的人;『一同灭亡』原文只有一个字,指一点也没有机会逃生,一下子就统统毁灭掉了。
〔话中之光〕(一)信心不论出身低,只要有信心,都有资格列入信心的英雄榜;妓女喇合甚至因此有份于耶稣基督的家谱,成了主耶稣的先祖(太一5)。
(二)喇合是个外邦人,居然也在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她的故事激励我们外邦信徒,神并不偏待人,只问你有没有信心。
【来十一32】「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
〔原文直译〕「此外,我还要说甚么呢?我若要谈到关于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的事,时间就不够了。」
〔原文字义〕「一一细说」充分叙述,详尽告诉,详细讨论;「时候」时间,时期;「不够了」失败,倒下。
〔文意注解〕「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这里意指古时信心的伟人不胜枚举。
「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他们都是士师,他们的事迹记载在《士师记》里面。
「大卫、撒母耳,」『大卫』是以色列人中著名的君王;『撒母耳』则为著名的先知;他们两人的事迹详载于《撒母耳记上下》。
「和众先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众先知』详载于历史书和大小先知书;『时候就不够了』意指篇幅有限,恕不赘述。
【来十一33】「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
〔原文直译〕「因着信,他们制服了列国,执行了公义,得到了应许,堵住了狮子的口。」
〔原文字义〕「制伏」对抗中取胜,苦斗而胜过,制服;「行了」有效地运行;「公义」公平,公正;「得了」获得,接受;「堵了」阻挡,停止。
〔文意注解〕「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他们』指前述众多人物(参32节),但本节所记事迹,似乎以大卫王为对象;『制伏了敌国』原文为复合词,不仅表示敌对,而且表示该行为于其对手不利,大卫王治服了众多邻国(撒下八1~14)。
「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大卫王秉公行义(撒下八15),得神应许必坚立他的国(撒下七4~16),他年轻时曾赤手打死狮子,打羊羔从牠口中救出来(撒上十七35);『堵住狮子的口』也可指但以理的经历(但六22)。
【来十一34】「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
〔原文直译〕「熄灭了火的威力,脱逃了刀剑的锋刃,在软弱中得着加力,在争战中显为勇敢,击溃了外邦的军队。」
〔原文字义〕「灭了」熄灭,灭火;「猛势」大能,权势;「脱了」逃脱,逃走,逃遁;「全军」军队,军营。
〔文意注解〕「灭了烈火的猛势,」譬如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在烈火的火窑里并没受害(但三16~27)。
「脱了刀剑的锋刃,」『脱了』指成功地逃脱;譬如以利沙曾免受亚兰王军队的围剿(王下六8~19)。
「软弱变为刚强,」譬如参孙重新得着神力,他死时所杀的人,比活着所杀的还多(士十六22~30)。
「争战显出勇敢,」譬如基甸仅率三百人击溃米甸二王全军(士八4~12)。
「打退外邦的全军,」譬如耶和华的使者一夜之间杀了亚述营中十八万五千人(王下十九35)。
【来十一35】「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原文是赎),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
〔原文直译〕「有些妇人得回自己的死人复活过来;另有人忍受酷刑拷打,不肯妥协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
〔原文字义〕「忍受严刑」被折磨,受棒击敲打;「茍且得」望得;「释放」付清赎价得赦免,赎出,得赎,解救。
〔文意注解〕「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譬如以利亞和以利沙均曾使妇人的儿子从死里复活(王上十七17~24;王下四32~37)。
「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忍受严刑』指或直接鞭打或棒打,或被捆在转轮上用棍棒打折肢体,直至毙命;这里可能是指马喀比时期的抗敌事迹。
「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更美的复活』指『超越(或杰出)的复活』(腓三11原文);当基督再来时,所有在主里睡了的人都要复活(帖前四16),但只有得胜的基督徒才能有分于更美的复活,在国度里与基督一同作王(启二十4)。
【来十一36】「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
〔原文直译〕「此外有人忍受戏弄和鞭打,甚至捆锁和监禁的试炼。」
〔原文字义〕「戏弄」玩弄,取笑;「磨炼」试炼(原文和『试验』同一字系)。
〔文意注解〕「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戏弄』指用拙劣的模仿对人进行嘲弄,使人精神受苦;『鞭打』则使人肉体受苦。
「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捆锁』指手脚被铁链捆锁住;『监禁』指被囚禁在监牢里面;『各等的磨炼』指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等各种的苦难。
【来十一37】「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
〔原文直译〕「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剑杀戮而死;披着羊皮或山羊皮各处奔跑,受穷乏,遭患难,被苦害。」
〔原文字义〕「各处奔跑」到处游荡,绕着行走;「受穷乏」缺乏;「患难」压迫,使困顿。
〔文意注解〕「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被石头打死』指被大众用乱石活生生的打死,这是以色列人最普遍的刑罚;『被锯锯死』传说先知以赛亚是被一把木锯锯死的,据犹太人文件记载,他在受酷刑时,不喊叫又不流泪,而是借着圣灵说话,直至被锯成两截。
「受试探,被刀杀,」『受试探』或指被刑逼拷问;『被刀杀』是一种最普通的死刑。
「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有谓先知们穿的是羊皮外衣;但亦有谓这是罗马帝国逼迫基督徒的一种酷刑,把刚剥下来的羊皮绑在受刑人的手和脚上,在烈日曝晒下任其干缩,他们只能不断地在旷野中奔跑,企图减少肉身的痛苦,但至终抽筋或皮肉腐烂而死。
「受穷乏、患难、苦害,」『受穷乏』指被剥夺财物和日用品;『患难』指受到压榨和逼迫;『苦害』指受虐待,不被当人对待。
【来十一38】「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原文直译〕「他们是这世界不配有的,就在旷野,在山岭,在洞窟,及在地穴飘流无定。」
〔原文字义〕「飘流无定」流浪,迷路;「配有的人」应得的,该受的,合宜的,相称的,值得的。
〔文意注解〕「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飘流无定』指像迷失的羊被狼追逼的那种情况。
「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这些人被视为不配在文明社会生活,但实际上是文明社会不适宜他们居住。
〔话中之光〕(一)凡是因信忠心为主受苦的人,表面看,他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事实上是世界配不上他们,他们也不屑世界的好处。
(二)每一次苦难的试炼,叫我们更进一步脱离世界,而更配亲近神,更配得着神的赏赐。
【来十一39】「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
〔原文直译〕「这些人全都借着信得了证据,却仍未领受所应许的。」
〔原文字义〕「美好的」(原文无此字);「证据」印证,指证,作见证。
〔文意注解〕「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指他们因着信蒙神证实他们已经蒙悦纳了(参2节)。
「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指他们死时仍未见应许的实现(参13节)。
【来十一40】「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
〔原文直译〕「因为神为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以致若没有我们,他们就不完全。」
〔原文字义〕「预备」预见,提供;「更美」更好,更强,更有力,更尊贵;「完全」完成,成全,完满,达到目标。
〔文意注解〕「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我们』指新约的信徒;『更美的事』指基督的救赎。所有旧约献祭赎罪的事都是影儿,惟独基督献上自己的身体为我们成就永远的救赎,才是将来的美事(参十1,4,12),就是更美的事。
「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他们』指在旧约时代有信心之神的选民;『同得』指一同得着神所应许的(参39节),而神的应许是在基督里实现,故指他们也要在基督里得着救恩。
〔话中之光〕(一)旧约的信心伟人只得了应许,而我们新约的信徒却已得了应许的应验;他们只盼望所应许的,而我们却承受所应许的。如果应许的盼望足以叫他们活出奇妙信心的见证,我们尝到应许实现的人岂不更当活出信心的见证吗?
(二)旧约圣徒的美好见证,激励我们更学习信心的功课;我们新约信徒的被成全,也要让他们所盼望的得以完全。他们和我们,彼此相辅相成,一同臻于完全的地步。
── 黄迦勒《希伯来书注解》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
【来十一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信就是对所望之事的实底(实体化)。」(达秘译本)我们如何将一些东西「实体化」?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实体化一些东西。我们不能生存在一个没有「实体化」的世界里。一件「物质」必是一个物体,是在我面前的某些东西,虽然它可能像声音或颜色那样,是我们所无从触摸的,「实体化」就是在我身上有了某种视听的官能,将那些不能触摸得出的「物质」,成为我所能感应或辨认得出来的实际东西。例如:黄的颜色是十分实在的,但如果我们闭着眼睛,那么,黄色对于我就失去了它的实在性,并且是全然消失——至少我没有它存在的感觉了。但借着视觉的功用,我以我的视觉官能去把它「实体化」,那么黄色对于我就具体化了。不只那颜色是呈现在我面前,并且它在我的意识里也成为实际了。哦!神赐给我的视觉,真是多么的宝贝!
但我们在基督里「所盼望」的事物,比那些触摸不着的声音、或颜色更加实在,因为那是永存不朽的,所以就更实际了。同时神已赐给我一个很宝贵的官能,得以将那永存的事物「实体化」。信心——神儿子的信心,就是这个宝贵的官能。信心将那属灵的事物,在我的经历中成为我生命里的实际。信心安定在神的信实上,就能将我在盼望中而未见的事物「实体化」了。――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信心是事先的看见,如科学家在悟性中见到一个真理,但不能用理论或事实说明,就先有一个假设,等到有事实证明之后就成为定理了。──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信心是事先的看见:如科学家在悟性中见到一个真理,但不能用理论或事实说明,就先有一个假设,等到有事实证明之后就成为定理了。圣徒们的信心都会有一个超越时代的远见,本节是信心的定义。―─ 牛述光
【来十一2】「证据,」原文是见证。―─ 牛述光
【来十一3】「因信,我们就知道诸世代是藉神的话而安定的,所看见的就都不是从显然而有的」(新译)。伟人们的看见都是信心的看见,都是事先的看见,而不是事后的看见;或说是因信而看见,不是因事而看见。―─ 牛述光
【来十一3;不是显然之物】『显然之物』一词原文是一个字phainomeno,这字的字根意义是『照耀、显现』。显现之物一词即指一切用肉眼能看见的物质。神创造天地万物,是用祂的话,同时也用已造成的一切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来制造及构造一切肉眼所能看见的物质。在这里便隐藏着『原子的理论』。
这句经文可以用另一种口气来翻译:『这样,所看见的一切物质,乃是用看不见的原子造出来的。』
圣经并不是任何一种学问的课本,但它是一个宝藏,科学家多年来曾在圣经中找出科学的理论,而且所叙述的非常正确。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圣经是从神而来的启示。
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原子,但可以用高度显微镜去观察。我们一切的行动,也许不被别人发现,但不能在神前隐瞒,祂很清楚看见我们一切行动,而且也仔细察看我们的肺腑心肠,我们应当怎样过圣洁生活,荣神益人呢?―― 苏佐扬《原文解经》
【来十一3~5】这里的次序是:(1)By faith we understand我们因着信就知道(seek Him out = understand);(2)Byfaith offered因着信献祭;(3)By faith translated因着信被接去(Reward = translated)。
先明白神的作为,才能献上神所喜悦的祭,然后才能被接纳。
【来十一5】「以诺因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
以诺如何被提呢?是因着信。以诺得神的喜悦是因着甚么呢?是因着与神同行――因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与神同行,所以得着神的喜悦;因着信,所以被神接去。我们每一个都当行到一个得神喜悦明证的地步,都当因信以至于被提。如果你不信,你就不能被提。你必须相信你会被提,就会被提。── 倪柝声
【来十一5~6】六节的话,是继续在第五节之后的。从第六节看来,以诺的信是有两步的。第一说他信神是像祂所说的,同时说他殷勤的求与神同在,并且信神会赏赐他。以诺必是求神救他脱离那将来的患难,所以神就因他的寻求,赏赐了他被提。── 倪柝声
【来十一6】「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三项关于神的事实,构成了真实信心的基础:(一)祂能(太9∶28);(二)祂肯(太8∶2-3),(三)祂是(来11∶6)。请你特别注意,我所题的最后信心的基础,不是指着含糊的相信有一位神,而是要确信神是一位活的神,且是现在的,并在积极行动中的神。
让我们假设你在带领一个罪人归向基督,你和他一同祷告——而他自己也祷告了。那时,你问他目前站在什么地位上(得救或沉沦)?如果他回答说,神能够拯救他,你对这答案满意吗?如果他再进一步,肯定的说,神愿意拯救他。这答案够了吗?绝对是不够的,你对这答案必不会满足,直到他表示确信神现在已经拯救了他,并且神现在已是他的救主。如果我们只认识「神能」和「神肯」,而缺少了「神是」,我们在属灵上是不能达到任何的结果的。因为神的能力和慈爱,只能鼓励我们,叫我们有盼望。但信心乃是建立在神现在的行动上。除非你能够说:「我的所是……和我的所有……都是因为基于「神是」!」不然,你就不要认为自己有了信心。――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这一节说到两个『信』。第一是信有神。『有神』原文直译应作『神是』,信神是像祂那样说。第二是信神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倪柝声
【来十一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神是』,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直译)
信心在危急中更能发挥它的力量。圣经中充满着危难的日子。它的故事由危难的日子所构成的;它的诗篇,是在危难日子中获得的灵感;它的预言,也与此有关;它的启示,也以此为透露的媒介。
危难的日子是通往光明之路的踏脚石;是神的机会,也是人类智慧的训练所。诗篇第一百零七篇歌颂耶和华的慈爱,此外在每个救赎的故事中,危急存亡之秋,往往是神的好机会。人的才智穷竭,绝望无援的时候,是神的能力开始发挥。记得吗?神曾应许一对从未生过孩子而老得形同朽木的夫妇,将可获有后裔,并且多如天上的星,又如海边的沙。你可翻开圣经,再读一读以色列人在红海得救的故事,还有以色列人抬着约柜,从约但河中涉水而过的故事。
危急胜于灰心。信心不会使危急变成绝望。信心的任务是支持你去解决危难。在危难之际,信心的反面就是灰心。信心维持不变,就能得胜。── 蔡特威克
【来十一7】「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
我们不能说「借受浸而重生」,但我们可以说「借受浸而得救。」那就是从宇宙,或称世界的体系里被救出来。我们是因犯罪而被牵涉在撒但所统治的世界体系里。得救就是从撒但的世界里走出来,而进入神的里面。在主耶稣的十字架里,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6∶14)。彼得写到那一家八口借水得救的预表,就是指着这个意思。当挪亚和他一切所有的都进入方舟时,他们凭着信心,走出那个败坏了的旧造的世界,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复活)里。这件事情的要点,不重于他们脱离洪水的淹没,乃重于他们脱离了那败坏的体系。这就是得救。当你受浸进入水里时,也表示你的世界和你一同进到水里了。从水里上来时,你已在基督里,但你的世界却已埋在水里了。――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来十一7,16;两种预备】这里有两种不同的预备:第一是挪亚『预备』方舟,这种预备,原文是kataskeuazo,由kata(在下)和skeuos(器皿)二字合成,原意即『劳苦的预备』,如仆人为主人的预备,百姓为政府的预备。这字在希伯来书三章三至四节译为『建造』,表示这是一种出力的、劳苦的、艰难的、用时间的预备。
另一种预备是神为我们『预备』一座城。原文是hetoimazo,原意为『自然的储备』,像父母为儿女储备费用,主人为客人预备筵席,国家储备军队,好友为好友预备住处等。
这两字同在一处出现的有:马可福音一章二节是第一种,三节是第二种。路加福音一章十七节是第一种,七十六节是第二种。细心研究这两字在同一处经文的分别,是有趣的事。
基督徒应为主『辛苦地预备道路』,使它成为『已储备好的道路』。我们也应明白神已为我们所『储备的国』(太廿五34),『所储备的天家』(约十四2~3),和『属灵的储备』(林前二9),是何等的丰富与奇妙,我们应该是多么乐观的人呢?祂所储备的都是属天的、永远的、不朽坏的,我们为何把心思意念放在地上,为自己劳苦预备属世之物呢?―― 苏佐扬《原文解经》
【来十一8】「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
他往那里去,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神与他同去,这就够他放心了。他对于所得的应许,虽然不很清楚,但是他对于赐应许的应许者,已够清楚了。他不看前面的难处,只看那全能、全智、公义、信实、永远活着的神。这样的一位神,既安排了他的路程,当然不会与他儿戏的。哦,这是荣耀的信心,你也可以作得到的。当祂打发你出去的时候,虽然路线还未显明,但是你尽可信任那打发者──天地之主,宇宙之神。── 梅尔
光是欢欢喜喜的和主一同出发冒信心的险,那还不够,还当把你自己所幻想的路程表撕得粉碎。
你的向导知道怎样引领你前进。祂将领你经过一条你所想不到的路径。祂不知道惧怕,祂也希望你因着祂的同在不知道惧怕。── 选
【来十一16】惟独从天上来的,才会回到天上去。我们所以说天是我们的家,是因我们和我们所有的,是从天上来的。所以回到天上去,就说回家。如果我们所有的是属地的,那么天就是我们的客寓,而非我们的家了!凡不是从神出来的,神不能手回去。这是定规的。── 倪柝声
【来十一17~18】「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论到这儿子曾有话说,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
当神要求亚伯拉罕献上以撒时,我们可以估量到亚伯拉罕会说的话。他可能争辩说,驱逐以实马利那个命令,虽然明了,但这项新的吩咐,不只要求逐出以撒,更要将他杀死,那就确实难以理解了。因为以实马利是亚伯拉罕自己错误努力的结果,所以能够尊重神的决定,将他赶出家门。但是以撒,那就迥然不同了,以撒是完全从神而来的。神将以撒赐给亚伯拉罕不单是满足他那渴慕子嗣的心,更是为成全神向亚伯拉罕所应许的心意。如果以撒也要放弃,神又怎样做事呢?
但亚伯拉罕已经学会了不跟神讲理由,他完全没有丝毫的抗议。他甚至连献祭也不提,他只是说要往摩利亚山上敬拜,而真实的敬拜也就是这样——将神赐给我们的所有恩赐,并我们一切丰富的经历,以及我们在祂里面的全部盼望,都奉还给祂,结果是从神自己,获得至大无尽的喜乐。――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来十一21;扶着杖头敬拜】雅各『扶着杖头敬拜神』一语,在创世记四十七章则说他『在床头上敬拜』。因为在旧约希伯来文『床』和『杖』均用三个相同的字母组成,但元音不同,故有不同读法及译法。
可是,在新约希腊文『杖』与『头』二字亦可译作『国权』与『极点』(或高贵)。『杖』原文是rhabdos,此字在希伯来书一章八节译为『国权』。『头』字原文实为『顶』字,转意为『极高之点』,akron,在马可福音十三章廿七节所说的地『极』与天『边』原文即此字。
雅各扶着杖头敬拜,可能在属灵意义上解释为『因为约瑟在埃及国权柄的高贵而敬拜神』,意即雅各因为他儿子蒙神赐福,在埃及有了最高贵的权柄而对神作感恩的敬拜。他可能没有骄傲,只有高度的享受感觉。
我们敬拜神,也是因我们在基督里所获得的高贵身份与多种的恩惠。我们应该时常以基督为夸口,以祂赐给我们种种的恩惠凡事感谢,不住赞美,常常喜乐。―― 苏佐扬《原文解经》
【来十一25】「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可见罪还有可乐之处呢!有很多的罪是令人畅快的。人的肉体喜欢犯罪,因为罪是可乐的。但是一个真有信心的人,是宁可受苦害,受凌辱,却不愿享受罪中之乐。── 倪柝声
【来十一27】「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
神在造就祂众仆这件事上,是最完全而彻底的。让我们思想一下摩西所学的功课,如何使他有分量率领以色列民出埃及。他的生命开始于从水里被拉出来,这个得救的经历,借着他自己的名字(摩西),叫他毕生难忘。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出埃及」——得胜了死亡。此后,他必须下一个决择,放弃法老王宫中的一切荣华,这宣告了他的另一次「出埃及」——世界在他身上再不能辖制他了。然后他进入一段隐藏的生活中。四十年之久,这位满有才干的人,在世界旷野中是完全消匿了。只有经过这样的造就和对付,神才能在荆棘的火焰中,再一次呼召他去经历另一次的「出埃及」——从软弱和放逐中出来,成为杰出而有新能力的以色列拯救者。一个人只有在经过这样的考验:己、世界、和死亡在他身上被除掉了,然后神才能使用他,而负起领导的重任去进行以色列民的拯救工作。――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来十一37;披着羊皮各处奔跑】有人曾这样问:这些人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是干甚么的呢?为甚么要披着羊皮呢?
披着绵羊与山羊的皮,乃是罗马逼迫基督徒的一种刑罚,而且是可怕的刑罚。
『绵羊皮』原文是melote,山羊皮是aigeios(山羊)和derma(皮),罗马政府逼迫基督徒时,把刚刚剥下来的这两种羊皮,新鲜的,还带着血腥味的,绑在基督徒的背脊上,两只手被绑在羊的前腿皮上,羊的后腿皮则绑在人的脚上,然后把人放逐在旷野,在那里有罗马兵看守着。
这些披着羊皮的基督徒在太阳烈日曝晒之下,羊皮逐渐晒干而收缩,他们的身体也慢慢被压迫而死,他们在羊皮收缩时,只能不断地在旷野奔跑,企图减少肉体的痛苦,但至终还是抽筋,皮肉腐烂而死。为主殉道,为主牺牲。
基督徒被称为主的羊,主耶稣是我们是好牧人。但仇敌却利用这两种羊皮来杀害基督徒。不过基督徒准备为主牺牲,是一种本份。历年来为主受苦愈多的人,他们在天上的赏赐也愈大。
中古时代有些天主教受苦派信徒,常以羊皮为外衣,在旷野过简单吃苦的生活,表示与古时受苦的基督徒有同样受苦的心志。你为主受过甚么苦呢?―― 苏佐扬《原文解经》
【来十一38;世界不配有的人】『世界不配有的人』一语,许多人有错误的印象,以为这些为主受苦及殉道的人『不好』,『不配』生存在这个世界。原文ouk(不)en(是)axios(配)ho(那)kosmos(世界)。原意不是『这些人不配生在世界』,乃是『世界不配让他们生存』,世界太坏,这些义人太好,所以世界要把他们杀掉,使世界的『坏』得以保存。可是那些爱主的人已『行了公义』,『得了应许』(33节),也得了美好的证据。
『配得』一词axios在罗马书八章十八节译『介意』,该句亦可译为『我想现在的苦楚,是不配与将来要显于我们得荣耀作比较的』。现在受些痛苦,比起将来的荣耀,实在微之又微,不配相比。
启示录三章四节说:『你还有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得的』,原文同字。
至于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五所说:『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此处『配得』原文用加强语气为kataxiooma,即十分配得之意(路廿35;徒五41同字)。
其实坏人都应该离开这世界,因为他们才『不配』住在神看为『好』的世界,只有义人才配得住在其中,这理想的实现乃是在千禧年的时候,也是一切义人所朝夕期望的。―― 苏佐扬《原文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