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哥林多前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哥林多前书
注释
一1-3作者与受书人
在保罗时代的书信作者,在写书信时,首先论到作者,然后才是那些收信人。保罗论及他自己及他写信的资格──他不是自封的教师,也不是自己任命的基督工人,而是因着神的旨意而被任命作基督的使者及发言人。这信是和所提尼(1节)「合着」的。所提尼被称为「兄弟」。把所提尼列在作者中,显出保罗对使徒事奉的队工观念。保罗并非「主角」,也从不称呼与他一起工作的人为「跟从者」或「门徒」;相反,却称他们为「同工」。他虽然是创会的使徒,但这教会并非「属他」的──教会是神所招聚,是属于神的(2节)。
教会的性质是由基督的工作所决定,是祂使所有会友成为圣洁的,使他们成为「圣徒」。他们有「成圣」或「圣徒」的身分并非因为他们有圣洁的行为,事实上,他们当中有人参与不洁的事(五1,六1、16,八10,十18)。这身分是因为基督所作的而得到(参一30)。在此,保罗不单强调他们的身分(世俗的哥林多人也会因住在亚该亚的首府而自认清高及感到高人一等),并且强调他们与其它各处求告「我主耶稣」而得救恩(罗十13)之人有着共同的属灵源头。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2节)。除了平常世俗的问候语「平安」(即「健康」)外,保罗也加了「恩惠」,它指出了某些东西是给予的,而非赚取的(罗六23)。这样的赐福是真实的,因为它们是从神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而来的(参八6)。
一4至四21基督徒对教会事工的态度
一4-9为在基督里的丰足感恩
在感恩的段落中,保罗常常把他将要在书信中处理的问题先点出来,并指出他能够常常感恩,是因为神的丰足,能在祂儿子里解决我们一切的需要。
在此他暗示问题乃是出在罗马殖民地中的非精英分子感到的自卑。且有许多基督徒是属于这些人。他也特别提及说话的艺术,即修辞学,及拥有的知识。这些都是受过教育的公开演说家及教师所采用的,但对基督徒的见证及在基督徒聚会中作教师及传道的,是否也同样重要呢?哥林多人传统上是喜欢演讲的,这也是教会要求亚波罗,而非保罗回去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前者清楚地在讲道中使用他在修辞学上所受的训练(林前十六12;徒十八24-28)。这是本书信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另外,在此段的每一节中,保罗提及了耶稣基督。神的百姓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现今和将来的境况,都是神在祂儿子中为他们作成的(参一30),而非世俗的地位、特权或成就所给予的。
第4节他继续感谢神,是因为认识到这恩赐是神在基督耶稣里赐给哥林多人的。
第5节结果是使他们生活各方面得到富足。保罗指出了一些重要方面:口才、知识都全备,这些对基督徒传福音、讲道及教导都是重要的,也是基督给予他们的礼物。
第7节因此,他们在等候主耶稣基督的显现,而非等候生命的终结时,他们在事奉上所需要的恩赐都是充足的。这种期望主第二次再来,代表着他们的世界观已彻底改变,从前他们认为人类的历史是在一个永不消灭的世界上里永远延续下去。
第8节在一个把非精英分子当作社会及政治上的小人物之社会中,保罗强调基督会坚固他们,以致他们在主的日子中──旧约所指的审判之日──是无可指责的。
第9节对他们而言,这是没有可能的,但那位呼召他们进入祂儿子中的神是绝对信实的,因为祂必遵守祂的应许。因此,没有一位神的儿女会因自卑或不足而在基督徒的事奉中成为无用;相反地,他们应仰望那位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基督。
一10-17上把基督徒教师奉为偶像而引致的分门别类
学生或「门徒」要对他们的老师绝对忠诚。传统上,学生常与敌对的学生,争论谁的老师更优越;而老师们也是互相排斥的。因着保罗、亚波罗及彼得的事奉而信主及受洗的哥林多人,同样以这样的世俗方式去理解他们,认为要单单跟随他们,并且争辩基督徒教师应有何优点。保罗指出这样的忠诚有如偶像崇拜。他期望他们跟从的是弥赛亚而非祂的仆人们。「偶像化」的教师或「有魅力」的讲员若追求一群忠于他们的听众,常令基督徒群体带来分裂及灾难。
保罗针对他们对基督徒教师地位的错误理解,而要求他们团结(他从不使用世俗的词语「领袖」,因它含有高人一等之意),这是建基于我们主耶稣的名(一2)。在此并非要求建立最低程度的宗派合一,而是宣告:「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0节)。禁止分门别类及要求基督徒在心思意念上完全合一,能使他们在这事上明白神的心意。保罗在一章10节至四章21节仔细争论这点。
第12节保罗很清楚地提出他的指责,「我的意思就是」人人都说──「我是属……」,有些人宣称他们忠于教会中某位著名的教师,另一些人则称自己是属于基督一派的。
第13节基督永远不能只是教会中某一群人所专有,难道基督是分开的吗?教会乃是基督的身体,是不能分开的。这种对保罗或其它人表达忠诚的方式,在保罗而言是夺取基督应有的地位。就如在哥林多找到的宗教遗物中刻着:「我属于阿富罗底特」,「我属于底米特(Demeter)」,因此,这种被误导为忠心的表达方法其实是一种偶像崇拜──他们把保罗视为救恩的中保。另外,他们是透过洗礼进入神的国,并非奉传福音者的名字。他们对教师们的忠心已经取代了基督徒应该单单向基督献上的委身及忠诚。若说基督徒受洗成为「保罗派」的成员,或藉受洗表达与他有特别的关系,都是不对的,因为他只为他们当中几个人施洗(14-16节)。
第17节上他解释他蒙召作使徒不是为了施洗而是宣讲福音,并且在下一段中进一步提出理由去解释他为何不愿使用演说家所用的方法。
一17下至二5在基督里夸口,却不以高深的学问夸口
第一世纪的演说家都是擅于讲出精细而熟练的演辞,并且吸引听众留意他在修辞上的表达。演讲被称为「魔术」,因为它能迷惑听众。演讲的内容变得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的表达技巧。他们演讲,只是为了得到听众的赞赏。第17节下保罗并不使用当时流行的演说技巧,因为他并不是用「智慧的言语」(直译:修辞方法)。使用世俗的演说方法,会引致听众持着批评的心态去留意演说者的表演,以致把注意力从十字架转移到保罗身上,这样便会夺去听众听见神拯救祂百姓这奇妙信息的机会。这有权威的信息称为福音,而它的内容是基督的十架。基督差遣保罗去传的是福音而非建立个人的跟随者。
第18节保罗似乎是语带相关地称福音是「道理」(logos,也可译「演说」)。他指出人对这讲道有两种回应。有些人认为是不合理(参徒二十六24),但对另一些人,这是他们成为神百姓的一个满有能力的途径。在18至31节中,他引用经文来开始及总结他的论点(赛二十九14及耶九24)。首先(19节),是神要使智慧人及聪明人的智慧变成无有;其次(31节),否定一切受教育者、有财富者及有权力者的夸口,并指出夸口的当在主里夸口。
保罗指出,在他的时代,那种对修辞学的欣赏及对神学的反省是失败的,因为这些都不能使人认识神(20-25节)。
第20节无论是「智慧人」,即哲学家,或犹太教的学者或「文士」,以及「世上的辩士」,即演说家,虽然在当代都是受过教育的,但都不能教导人认识神的智慧。相反,他们的智慧变成愚拙。
第21节虽然斯多亚派(Stoics)及以彼古罗派(Epicureans)对自然神学进行了高度诡辩性的争论,但这知识的世界并不认识神。神是要透过视认为愚拙的方式去成就祂的旨意,即保罗所传讲的,以致那些用信心接受这信息的人可以得救。
第23节被钉十架的弥赛亚与犹太人所期待的不相符,因而像外邦人一样视此为可笑、可弃绝的。
第24节神的智慧与大能都在基督里。
第25节当人视这方法为愚拙及软弱时,神正显出祂比世人更智慧更强盛。
第26-31节保罗呼吁哥林多人要反思那些蒙神选召以展示神智慧之人的社会地位及阶级。第一世纪的精英被形容为是有智慧,在政治上有影响力及出身良好的。但这些人并没有很多蒙被神所选召(26节)。神反而选召了那些被认为是愚拙的、软弱的,以及世俗社会认为是「小人物」的(27-28节)。神这样作,是使人不能以世俗地位来自夸(29-30节)。这一切都是神的恩赐(「本乎神」),因为一切所需要的,都在基督耶稣里找到,正如保罗在感恩中(一4-7)所强调的。对于保罗及所有基督徒而言,智慧、公义、圣洁及救恩,都是在基督里的。因此,杰里迈亚书九章24节针对当代社会精英而说的话,也是适合在此引用,因为无论是智慧人、有权势的,以及出身良好的,都只可在主内夸口(3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