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启示录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启示录
注释
二十1-3大龙被捆绑
有关「龙」(撒但)被制服的记述,是紧紧接着那邪恶的三位一体恶魔被征服之后,他们曾在全能神的大日里,聚集普天下的众王与神争战(十六14)。这些段落是不应该被隔开的。在敌基督、假先知,以及那许多被迷惑的众人遭审判之后,那罪魁祸首──魔鬼──的审判到了,他就是抵挡神的作俑者。其过程并没有甚么挣扎;一个天使「捉住」他,用链子「捆绑」他,然后「将他扔在无底坑里」,并且将之「关闭,用印封上」──四重的措施以确保他和地上的人完全隔离(象征手法可参赛二十四21-22)。就如经文所言,这是为了「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国」,直到神短时间释放他那个时刻,就是「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之后。他的获释,正如他的被囚,乃为完成神无法测度的旨意。
附注基督的千年国度
撒但的一千年有期徒刑和「基督掌权」一千年(又称为「千禧年」)同时执行(二十4)。旧约并没有教导弥赛亚作王只有一千年,旧约却表明弥赛亚所治理的国度是一个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地上国度。以赛亚书六十五章17至25节和六十六章22至23节论到新天新地的出现,不过那里所论到的神国也是一个完全以今世的观念来表达的国度(一个充满喜乐的耶路撒冷城,那里的人长寿、家庭和农业和谐稳定、孩子快乐、动物驯良)。一些启示文学的作者就特别从这角度来看新天新地,以致犹太人习惯把地上的弥赛亚国度和新天地里神的国度(当然神的国度里也有弥赛亚)区分出来。关于弥赛亚国度的国祚长久,在拉比们当中也众说纷纭。有些认为它有40年之久(以色列在旷野的日子),或是400年(以色列在埃及的年数),或是4,000年(由创世至今的年间)。其它的见解是365日(赛六十三4论及报仇之「日」和救赎之「年」),又或者是365,000年(诗九十4说神看千年如一日)。诗篇经文的支持者以创造的7日来建立一个历史观:神于6日的创造之后,设定了安息日,因此6日的人类历史必须让路予历史的安息日,就是弥赛亚的国度,之后随着而来的就是永不结束的第八日。如此看法见于《巴拿巴书》第十五章,这基督教作品与启示录差不多是同一时期。对约翰而言,这「一千年」很可能是说出基督国度的性质,而非其年日,换言之,它说明基督国度是人类历史的安息日。这样就和希伯来书有关神的国度是等待神的子民进入那安息的教导非常吻合了(来四章)。毫无疑问,约翰必然这样理解结三十六至三十八章,因为那里论到由弥赛亚(就是新戴维)带领下,以色列会重返故土,接着下来就是歌革的背叛(结三十六至三十七章),最后出现一个有新圣殿的新耶路撒冷(结四十至四十八章)。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愿你的国降临,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约翰当然也知道八福(「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要承受地土」,太五3、5)。
保罗于哥林多前书十五章22至25节论到的基督国度和约翰所论的非常接近,这显示初期教会很可能已经逐渐形成这方面的传统。初期教会的情形必是如此;然而有一些基督徒领袖倾向更奇特的解释。如奥古斯丁的解释就因此成为了天主教和更正教所接受的主流教导,他认为千禧年就是基督第一和第二次降临之间的教会时代。韩力生(Hendriksen)所写的启示录注释书就是持此见解(More than Conquerors, IVP, 1939);他将撒但被捆绑(二十1-3),等同于他从天上坠落(十二9),教会掌权的一千年(二十4-6)等同于两个见证人得胜的那段时间(十一2-6,十二14-15),歌革和玛各军队的攻击(二十7-9)等同于敌基督对教会的逼迫(十一7-10,十三7-8),这些军队的毁灭(二十9)等同于哈米吉多顿大战(十九19-21),而最后的审判(二十11-15)等同于弥赛亚的审判(十四14-20)。
这样解释启示录非常有趣,也颇具说服力,不过却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十二章9节,撒但从天上被摔下地来,再也不能在神面前控告圣徒了,但他与教会之间的争战更加剧烈,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在二十章1至3节里则论及他从地上被带到无底坑那里囚禁起来,从此再也不能迷惑世人。十四章14至20节的审判和弥赛亚于末日的审判被看为同一件事,同是属于基督再临时所发生的事(十九19-21);但是二十章11至15节的最后审判,却是所有世代的人都必须面对的审判。邪恶力量被制服,则记载在十九章19节至二十一章3节(一段不可再分段的经文),那是发生在基督于荣耀中降临的时候,接着就是祂的千年国度,除此以外,约翰和许多先知都认为主快回来(一3,二十二20),如此一来,我们就很难接受约翰认为主将在这一千年的管治之后才回到地上。约翰很清楚的知道神国的建立是透过基督的救赎大工(五章,十二10-12);主再来时所要建立的国度,乃是祂道成肉身事奉的成果,也就是祂复活之后,已存在于世上之事的启示。
既然如此,为何神还容许撒但于一千年之后被释放呢?约翰的回答是:「因为那是如此写着的」。歌革攻击以色列的预言,写于神重建以色列之后(结三十八至三十九章)。创世记一至三章提供了许多在启示录中有关神之城的象征图画;约翰默想这几章时,可能会体会到,既然撒但曾获许进入伊甸园,暴露人心的本质,他也同样获许于末后的乐园里做同样的事情,从而暴露出那些仍然抵挡神的人,如此神就可以在建立祂永恒的国度前,将这一切都彻底的消灭。如同其它启示文学的作者一样,约翰必定知道神国的丰盛是不可能在这个有限的世界里建立,即使在重建的乐园中也无法完全建立;创造的目标只有透过基督般的复活才能够达到。
二十4-6千禧年
有关基督国度之描述是出奇的简略;这一千年的生活情形竟然是只字不提,只是很简略的提到甚么人会在那时候掌权治理。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二十一章9节至二十二章5节所给予神城的详尽描述,也同时适用于千禧年的国度,而并非只适用于将来的永恒国度上。十九章6至9节庆祝基督再来娶新妇的婚宴;二十一章9节透露了新妇就是圣城耶路撒冷。歌革的军队围困「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二十9),也就是神的城,世上的新耶路撒冷。列国在城的光中行走,也带来她们的荣耀;但是不洁净的就不能进入她的城门(二十一24-25),而生命树的叶子能够医治列国(二十二2)。这些陈述适用于一个世上的城,胜于形容一个在新造里的城。二十一章9节至二十二章5节里没有一句是不适合用来形容一个世上的国度的,它论到的是在历史中的生活,不只是在永恒里的生活。
第4节究竟「坐在」「宝座」上的是哪些人呢?但以理书七章9至14、27节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至高者的圣民」,这和本书五章9至20节及十九章7节所说的是一致的。在「圣民」当中,约翰特别提到殉道者和承认基督之名的人,此举是为了激励那些可能需要为主殉道的人。
第5节「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肯定是指那些至死也不接受基督的人;约翰并不否定教会于基督再来的时候都要复活(参4节的注释,参十一11-12;林前十五51-52;帖前四16)。
第6节第五个福是属于那些「在头一次复活有分的」人。因为「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参14节,二11),他们将与神及基督一同治理,并且「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他们服侍神和世人,就算是他们的治理了。
二十7-10恶者的最后挣扎
如前所述,约翰是参照以西结书论到弥赛亚的国度建立之后,会有歌革和玛各军队来侵略以色列地的一段预言。以西结书三十八章的「玛各地的歌革」是来自北方的侵略者,而在约翰的异象中,歌革和玛各则代表「地上四方的列国」(8节)。「他们上来遍满了全地,围住」神所爱的城,这城的长度、阔度及高度,各有1,400哩(2,200千米)(二十一16)!这事件和哈米吉多顿之战具有同样的象征意义,就是基督再来掌权时将面对的阻力。
第9下-10节这些意图消灭基督的反抗者本身最终反被消灭了,魔鬼也被扔进可怕的火湖里,再也不能迷惑世人。
二十11-15最后审判
如果天和地在神面前被卷起来,是新天新地临到的前奏(参彼后三10-13),那么白色大宝座的出现将叫当时的人产生何等的敬畏。不过这样描绘很可能只是一种象征,用以衬托出那极其可畏的伟大场面──所有受造物都想逃避神无可抵挡的末次显现,可是却无处可避(参六12-17)。
第12节「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那就是所有世人都必须来到审判台前。教会能够幸免吗?二十章4至6节似乎给我们正面的答案,不过那却是因为信徒已经于较早时候受审了(参三5;林后五10),但约翰并没有任何暗示。这段记述显示所有世人,无论是圣徒或是罪人,都必须面对审判,并且是有充分时间预备的!判是根据两件事:首先,「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其次则是按照案卷所记载的。后者是参照但以理书七章10节,那里反映了一般的法庭审讯过程,以及波斯君王详细记录国内各省事件的一种习惯。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准则的见证都一致,而生命册会将之显露出来。
第14-15节「死亡和阴间」代表了死亡的事实,以及死后要进入的状态。两者都「被扔在火湖里」,这是一幅极富形象化的图画,包括那火湖。凡是「名字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人都会被扔进「火湖」。这「火湖」源于无底坑,就是那抵挡神的怪物所居之处,传统上是属于邪灵的居所和堕落天使受惩罚的地方。这地方是神的城以外的另一个选择。同一道理,约翰以城外的情形(二十一27)对比天渊之别的城内情形(二十一24-26),来说明同一个实况。这些都在新天地中出现,这新天地就是神在基督里的工作;我们可以肯定,恩典和真理(约一17)会在审判中紧紧相扣,正如在基督的十字架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