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十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历代志下第十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历代志下相关章:
历代志下第十一章
十1~十二16罗波安的统治
十一1 十八万战士 对犹大和便雅悯支派来说,这是极大的数目。美国独立战争自始至终美方联合军队的总和,才大约与这人数相等。现代对当代总人口的估计,显示南国人口不会超过三十万。按照主前九至八世纪新亚述帝国的记录,亚述军队的人数从大约四万五千人(撒缦以色三世)扩大到超过二十万人(西拿基立在位)。在夸夸之役,西方十二国联军以六万大军迎战撒缦以色。赫人帝国军队人数的最高记录是五万名(主前十三世纪加低斯之役)。上述几点显示这些经文译作「千」的字眼(和合本之「十八万」,原文作「一百八十千」),应当采取另一个字义,译作「部队」或「分队」。有学者提出每宗族可能各自派兵参战,部队人数没有一定,而是按宗族人丁数目而定。随着历史的发展,部队人数才以一千为标准,但这时每队的人数可能远不及此。
十一2~4 先知有关战事的默示 这是以色列前古典预言时代,先知所扮演的角色与古代近东其他地方的先知十分相像(见:申十八14~22的注释)。他们最常处理的问题之一,是军事行动的可取性,本段是例子之一。由于时人相信神的参与是军队成功的要素,事件发生的次序必须从神下达作战命令开始。在亚述的王室碑文中,这种神明的命令几乎可算是模式化的一部分。此外,交锋的时间和战略等事务,求问神旨也十分重要。然而默示有时却是不请自来,或出乎意外来到的。马里文献中有一个例子描述心利林王梦中得到警告,不可参与某场战役。
十一5~12 犹大的坚固城 名单所列的都是犹大境内的城市,除亚多莱音(现代之杜拉〔Dura〕,位于希伯仑西面三哩)之外,全部都曾在经外史料中提及(例如:示撒侵略的记录,见十二2)。这些城邑形成耶路撒冷山地的内部防线。它们南北分为四组,在战略性的据点防守主要的通路和大道:(一)伯利恒、以坦、提哥亚、伯夙把守东面的疆界;(二)梭哥、亚杜兰、迦特、玛利沙把守西面;(三)南面的防线包括拉吉、西弗、亚多莱音;(四)琐拉和亚雅仑似乎是西北面的堡垒,希伯仑(大卫的旧都,撒下二1)则可能是集结军队的基地,或西南两区的中心地带。考古研究对于罗波安修筑工程的所在不能提供什么帮助。只有少数几个遗址(特别是拉吉)显示有防御工事的痕迹。
十一11~12 坚固城的储备 罗波安坚固城内的防营必须储备充足的粮食和兵器,才能成功地戍守边界。马里文献的行政总目详列了军队十日、十五日,或一个月所需之粮食、油、酒的数量。历代志只是简单概述所需的资源(但没有说明分量或多久才补给一次)。
十一15 公山羊和牛犊偶像 有关牛犊偶像的资料,可参看:列王纪上十二28的注释。公山羊偶像大概是指类似羊人,经常在野外或无人居住之地出没的鬼魔。旧约只提及过它们几次,并且现有的古代近东史料也没有对应的案例。
十一22~23 以王子为行政官员 训练太子和其他王室成员的办法之一,是任命他们为行政官员。亚比雅的情况更可能是与父王罗波安共同执政(见二十一2~4)。埃及的记录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年表,亦经常形容王子被指派为总督或地区性的行政官员(例如:参看亚述王桑希阿达德任命儿子雅斯马阿杜和伊施默大甘〔Ishme-Dagan〕治理王国的某些部分)。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