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导论-《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历代志上相关章:
注释
九1-34从利未保存了圣殿
若四至八章是一个单元,九章1节上便恰好结束了这单元。作者在九章1节下至2节,又再轻描淡写地介绍出下一部分:历代志在列出被掳归回者的名单前,只用一句话交代了被掳的事。名单跟尼赫迈亚记十一章十分相似,而当中多半提到利未人,纵然在4个部分(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和殿役;2节)的第一部分也包括以法莲、玛拿西、犹大与便雅悯(3-9节)。作者从不放弃「全以色列」的理想,他盼望北国复兴,与南国再次联合。祭司出于亚伦家族(10-13节),他们在以色列宗教里负责献祭事宜;利未人有别的宗教职务(14-16节);而殿役或守门的,则负责一般事务(17-34节)。
若八章1节至九章34节组成一个单元,这两部分就包括本书所关注的时期──便雅悯部分引进君王时代,利未部分则从被掳谈起,因而再次强调历史的延续性。
九35至二十九30戴维
历代志作者接着用了20章的篇幅,讲述戴维的事迹,因此在他的故事编排中,戴维显然有着无比的重要性。然而,因着父子同时的记述,所罗门的故事几乎也占去同样的篇幅(首次在二十二章介绍出来),因此我们应把两位王并列,看他们共同树立的理想君王的榜样。由于本书的两大主题是王权与祭司职分,可以说戴维确立了宝座,而所罗门则建造了圣殿。一个是争战的勇士,一个是和平的使者。即使如此,两个主题──宝座与圣殿──在两人执政期间,都占有显著的地位。
戴维与所罗门的时代,在此描述为理想的国度,因此,本书对他们的描绘,跟塞缪尔记/列王纪有所不同。那里所描绘的,是有人性的软弱,会犯错的君主;而此处则是两位明君的官方画像。作者并非要掩饰王的过错;因为人人都知道他们所犯的罪也晓得他们愚蠢的行径。作者只是选择性地记载,好把在他们贤明伟大背后的原则说明出来。
九35至十二40王与子民
前任君王扫罗──以色列的首任君王──在此背景下失败,把一个王国交给了戴维,他成为了联合王国的焦点人物。虽然他已作古人(对历代志作者、读者和我们而言),但他体现着恒久不变的原则,那是神子民的生命要得着塑造。
九35-44第一位王的家谱
在此以前,「历代志」只等同于一些家谱、名单。从现在开始,它有了新的元素──故事的叙述,以色列国度的历史──而最后一个家谱,把第一个王介绍出来了;这家谱是引自八章29至38节的重述。
查阅相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