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29章查经资料
历代志上第廿九章
历代志上第廿九章
d. 大卫呼吁以色列百姓奉献(代上二十九1~5)
这最后的聚集,包括整个百姓(1、9、10、20、25节;其他人,参二十三2的附注〕,持续了两天(参21节)。它有双重的目的,一为圣殿接受礼物(1~9节),其次是确定所罗门的王权(21~25节)。
1-2. 大卫首先回顾了圣殿预备工作的早期阶段(二十二,二十八章)。所罗门已被拣选(参二十二5~9,二十八2~7),但是他没有经验(参二十二4),然而这职任是大的(参二十二45)。大卫已经预备(希伯来文haḵînôṯî,也在二十二13,二十八2)大量贵重的材料(参二十二2~3、13)。现在更详细列出这些礼物,特别是宝贵的金属,不过一些专案的翻译是不确定的;如红玛瑙可能是「红玉髓」(NRSV、REB、NEB),蓝玉可能是「锑」(NRSV、RSV),「彩石」(NRSV、RSV)正常是用在布料上,只有这里是用在石头上,而汉白玉有时候的意思是「雪花石膏」(JB)。「我为我神的殿已经尽力」(2节,GNB;「我已经尽力」,NRSV)可能是有意回应「我在困难之中」(二十二13,GNB;「在极大困难当中」,NIV、NRSV、RSV)。「宫殿」这个不寻常的字词(1、19节,RSV、GNB、NEB;宫殿的建筑,NIV)是一个被掳归回后的用字(希伯来文 bîrâ,正常的意思是「山寨、营楼、首都」,但是在尼希米记二8是指圣殿(亦参:尼七2)。在这里或者是指被掳归回后圣殿入口的防城,及整个建筑的重要部分(pars pro toto 代表整个的部分),或者也可能是象征圣殿是神君王的居所(参11节)。
3-5. 大卫现在从他个人的府库奉献更多的礼物(「私人的储藏」,REB、NEB)。以现代的标准来说,这数量是非常庞大,虽然不如二十二章13节那种史无前例之多。不过我们别忘了,大卫是以色列以来最成功的勇士,大部分他的财富是来自于战利品(也看下面的7节)。240俄斐金是纯金的同义词,所罗门大量进口(代下八18=王上九28;代下九10=王上十11;参:伯二十二24,二十八16;诗四十五9;赛十三12)。大卫如此慷慨献上,导致他呼吁每一个人奉献自己(「慷慨地奉献」,GNB)。历代志用到这不寻常的希伯来文语词,是根据在设立祭司时的用词(如:出二十八41;利八33),在旧约圣经中特别自我分别为圣奉献给神(亦在代上二十九31;自我分别为圣另一个非常不同的形式,见:代下十三9)。它提供一个奇妙的深邃洞见,就是:历代志将其意义扩展到寻常百姓有一日亦将承担起祭司的角色。
e. 圣殿的礼物(代上二十九6~9)
首领和百姓(参17节)都留心这呼吁。首领就是那些列名在第二十七章的(特别是1、16、31节),而耶歇掌管府库是在二十三章8节,二十六章21节提到。所奉献的质(6、9节)和量(7~8节)都是可观的,金子和银子的总量再一次几达大卫礼物的一半。包括的金子达利克(7节),是在大利乌一世时首次铸造的铜币(主前522~486年),不会早于主前五一五年,是一个明显的被掳归回后的用法,假设是等同一个古老计量单位。这个数量(一万达利克大约等于
为圣殿筹募基金经常被认为,得自建造会幕的灵感(参:出二十五1~7,三十五4~9,二十29;参如Braun,pp. 279~280),不过几个显著的不同点,表明出两事件各自独立。举例来说,这些礼物是由领袖所奉献而不是全体百姓,礼物的范围也比较小,也没有出埃及记三十六2~7那种奉献超过所需。他们「乐意奉献」(9节,NRSV、RSV)在本章是一个关键字(希伯来文 hiṯnaddēḇ,5、6、9、14、17节)。如此的甘心乐意也是对会幕(如:出三十五5、21、22、29)和第二圣殿(如:拉一6,二68,三5)奉献的特色,但在这里,一个人奉献自己,和奉献物质的东西,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区分,这点非常令人注意。如此慷慨的牺牲是从「诚心」而来(9节,RSV;参二十八9,二十九19是一模一样的片语),因为这个奉献是直接对神的(参:林后八5)而不只是对一个计画(参5、17节;代下十七6)。当他们看见如此的一个回应时,百姓
f. 大卫的祷告(代上二十九10~20)
这个波澜壮阔的祷告,毫无争议地证明了历代志的优先次序是敬拜的心而不是其形式。其兴趣不是在大卫或是在圣殿上,乃是在于神本身和祂的国度。这个祷告主要是在赞美和祈求,因此难以归类,比较像是诗篇一四五篇神国度的诗篇。242神的国度不只是赞美的物件(10~13节)也是财富的来源,为圣殿的基金奉献也是来自于此的(14~16节)。甚至大卫的呼求(17~19节),将来的世代也能够对神常存相同的态度,正是对神统治的呼求(耶和华,亚伯拉罕、以撒,和以色列的神啊,18节)。祷告用语充满旧约圣经的引句和引述的,反映出历代志作者的时代和大卫时代的用法,但无法确定其精确的出处和每个语词的日期。
这个祷告自然的分成三个段落:24310~13节,14~16节,17~19节。
10-13. 耶和华,国度是祢的(11节)。这个开头是诗歌体的段落,非常类似诗篇一四五篇的部分(参:诗一四五3~6、11~12),赞美神因为衪是如此的一位神。有一个简单的交叉平行架构:
a. 赞美(10b、13节);
b. 神的拥有和礼物(
c. 神的国度(11b~
中心的焦点是(11b~
14-16. 「万物都从祢而来,我们把从祢而得的献给祢」(14节,NRSV)。这不是第一次提到,对神的本性和计画的领悟,所带给自己和本身行为的认知(问题:我算什么,我的民算什么?14节,几乎是与那些在较早的祷告中一模一样的,参十七16、21)。每一件美好的事,包括物质上的成功和人性的仁慈作为,都是神的礼物,能如此体认,是一种成熟的记号,就如耶稣这礼物所带出的最极致的彰显(参:林后九15)。甚至以色列的慷慨也是被神的恩典所激发的(14、16节)。大卫借着两个特别的例子肯定这个要点。首先(15节),他从诗篇的引句来提醒他的读者,他们对于应许之地没有权利,因为他们仍然是客旅和寄居的(诗三十九12;参:代上十六19~20和二十二2!),甚至在世的年日,就像是影儿飞逝(参:诗一○二11)。再者,这些不只是社会政治的状态,或是对一般信徒身分的暗喻,更是认知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属灵的情况,都是神慷慨所赐的。244其次,甚至在圣殿礼物的所有丰富中(16节),也不能够被认为是一个自发的奉献,因为那也是从祢手中而来的。
17-19. 求祢使祢的民常存这样的心思意念(18节)。最后这个祷告转成恳求,虽然前面是对神更进一步的描述(17节),这一次是根据耶利米书十二3。为百姓(18节)和为所罗门(19节)的两个请求,针对一个单独的目标,一种正确的心态(这字在第17~19节出现五次)。「给得甘心乐意」(17节)是来自一颗「诚实的心」(19节,RSV,参二十八9,二十九9),但是如此的态度也只能被神保守,因为衪也察验人心(17节)。有意思的是,「心思意念」(18节,NRSV、RSV;愿望,NIV)在希伯来文是与创世记六5,人内心「终日所思想的」一模一样(RSV,参:创八21)。不过,倘若不是神,人内在的动机是「充满邪恶的」,然而这样的内在动机尚且能够透过祷告变成讨衪喜悦的(参二十八9,一模一样的语词)。神所赏赐的这种态度,是手中事工致胜的基本要素(19节)。
最后(20节),全体会众回应大卫的命令,应当称颂耶和华你们的神。就如先前的情况(十六36),他们纷纷颂赞神的名(参13、16节,二十八3),使圣殿不致沦为沉默的见证。
祷告在历代志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特别在大卫的记载。这个祷告是一系列三个伟大祷告的最后一个(参十六8~36,十七16~27);三个都有共同的文辞、神学和结构。每个祷告都强力赞美神的本性和守约的信实,而每一个也都以祈求神继续持守衪的应许作退出。这些与大卫的认罪祷告(二十一17)和祈求(十四10、13),共同强调:在王权中成为一个祷告的人,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他们也强调:身分和成功都是神的礼物。更强调:祷告应更多赞美及仰慕,过于个人的祈求。
耶和华啊,国度是祢的(11节),是这祷告的核心,并衬托出历代志作者的整个神学。历代志很少直接提到神的王权(参十六31,二十八5;代下十三8),但是这种观念清楚地在其他地方传达出来,特别是在祷告里(如:代下六18,二十6)。在这些经文中所表达的观念,对了解历代志解释大卫之约和大卫王朝都很重要。只有神的国度和能力是绝对的。所罗门,坐在「耶和华所赐的位上」(23节),并且「列国」(30节)都同等是隶属于神的统治管理。另一个要点是,神的国度不会局限在人类或被人类的代表所限制。其根基是神本身,衪的特质、属性,和行动,并且其自由和名声,也不因大卫和他后裔的失败或不存在而受束缚。既然万物都从神而来(14节),人的成功和兴盛至终也都从衪而来。
适切地理解这个真理,对于以色列在被掳归回之后的幸存是非常重要的。这阶段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有相同的要点,有的时候明显地提到波斯皇帝,如:以斯拉记六14「遵着以色列神的命令和波斯王古列、大利乌、亚达薛西的旨意」(参:拉六22;赛四十四28~四十五1)。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也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但四17、25,参3、34~35节)。
在新约圣经,这主题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耶稣是神国度的拟人化启示,在人和神的层面上联合。现在衪坐着「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弗一21),并且「教会是衪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一22~23)。教会,就像是大卫的以色列国,也必须信靠神的国度,即使这个世界上的国似乎是更为明显和更为切实的。但是神的国度也有其属地的特性,诸如衪百姓慷慨的奉献(代上二十九1~9、17~18;林后八~九)。因为这个国度是更为永存的,基督徒蒙召就像历代志作者同时代的人物,是与那些「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的人作同伴的(启一9)。他们也是有信心地等候神的介入,无论是在今生(林后二14;罗六17)或是主第二次再来(林前十五50~57;启三21~22)。历代志作者和新约圣经的作者都证实,顺服神国度的真实性,会对整个的生活提供一个稳妥的架构。根据大卫,如此的醒悟绝大部分是透过祷告和赞美得着的(代上十六31,二十九11)。
g. 所罗门受膏立为君王(代上二十九21~25)
第二天聚集(21节)的重点在所罗门的膏立(22节)。根据MT,这是第二次(22节),表明是比在列王纪上一28~40(参:代上二十三1)所形容匆匆忙忙的典礼,更为正式。然而「第二次」却被LXX(A),P和 Vulg.所省略,大部分的注释家假设,在MT的语词,是根据在错误注解历代志上二十三1所致。245然而,这个观点却没有解释这两者之间的重要差异。这么多的出席会众和数以千计的献祭(21节),若是在基遍的典礼当中显然不太可能。历代志作者并没有忽略较早期的记载,有好几个引自其中的叙述,包括所罗门被指派为君王(22节,「王子」,NRSV、RSV、REB、NEB;参:王上一35;参:代上十一2的注解〕,并且大卫的众子宣誓忠诚(24节,NRSV、RSV)。历代志上二十二至二十九章的骨架也是根据列王纪上二1~12的,并且第23节是仔细根据列王纪上二12。最后,所罗门不可能投注在大卫为圣殿的预备工作,除非他已经稳稳继位(见二十二章介绍的附注〕。在所有这一切的参考资料之下,似乎更有可能的是,所罗门确实有两次受膏立(参:大卫三次的受膏,撒上十六13;撒下二4,五3)。历代志按其典型的作法,把列王纪中比较个人的事件,改为强调所有以色列人在接续大典上的角色(21、23、25、26节)。
撒督的受膏立(22节)也是问题。因为他在大卫的内阁当中已经是祭司了(代上十八16),他或者是升迁为大祭司,或者是在新王之下再次被指派。亚比亚他在参与亚多尼雅的叛变之后不能再被信赖,并且他最后的被废(王上二26~27、35)也只会更确定撒督的职分。第23节把列王纪上二12作了重大的改变(所罗门坐在耶和华所赐的位上,接续他父亲大卫作王,改为「坐他父亲大卫的位」,并且他万事亨通,以色列众人也都听从他,改为「他的国甚是坚固」),表明历代志的兴趣超越列王纪上一至二章的喧闹骚动事件,而在其神学意义上(参:王上二46)。如此对神国度超越性和实在性的认识(见导论的注解和十七14,二十八5),导致这非比寻常的结论(25节),就是前王尚未驾崩之前就已写下新王的成就。
vi. 对大卫的结语(代上二十九26~30)
历代志把对大卫在列王纪上二10~12统治的结语扩大,虽然只有列王纪上二12可与之比较(27节,王上二12被修正如以上的23节)。大卫在希伯仑统治以色列七年(27节),是根据列王纪上二11,而不是根据在撒母耳记下五5,历代志上三4以更为准确的细节记载他对犹大七年半的统治。大卫的财富和尊荣(28节)和所罗门的威严(25节),必须被解释为:从神的信实所兴起的约的祝福。
提到以先知的写作当作更进一步消息的来源(29节),在历代志下二十34,三十二32的参考资料之下,可能是指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历代志记载大卫的主要阶段都可看到这些神人先知的介入,就是:撒母耳处在扫罗的国度转移到大卫的时刻(参:代上十13,十一3),拿单在应许大卫一个家室(参:代上十七1~15),以及迦得在选择圣殿的位置(参:代上二十一9~13,18-19)。以色列与其他土地上的列国之接触(30节,是历代志独有的语词,参:代下十二8,十七10,二十29)也是先知话语的主题(代上十七8,参十四17,十八6、13),第29~30节暗示历代志作者叙述的大卫事件,是根据神对先知启示的权威。
183撒下二十四章,显然是尽可能界定在接近所罗门事件的位置,因为在所罗门的圣殿中,接着就要建立一个常设的献燔祭的祭坛(参,Hertzberg, pp. 410~411, 415~416; McCarter, pp. 516~517)。
184参G. von Rad, Old Testament Theology, I (London: SCM Press, 1962),p. 350; O. Kaiser,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Oxford: Blackwell,1975), p. 177.
185比较下列的叙述,所达成的是十分不同;「就像大卫与拔示巴的奸淫是撒母耳记下陈述大卫统治中的关键,在历代志上二十一章中大卫的数点百姓,这放肆数算神百姓的举动,便是在历代志上陈述大卫统治中的枢纽」(Johnstone, 'Guilt', p. 123)。
186「再一次」在撒下二十四1是指回到撒下二十一1,并且是在撒下二十一章和二十四章之间的几次相连之一。两章都有一个类似的架构,包括神的忿怒和审判,大卫因为以色列人而悔改,且祷告得应允(特别参:撒下二十一14和二十四25)。撒下二十四1没有直接指出原因,因为神的忿怒并不是指神行事专横和缺乏道德的意思(见A. Schenker, Der Mächtige im Schmelzofen des Mitleids, Göttingen:Vandenhoeck & Ruprecht, 1982, pp. 19~20, 67~68)。
187撒上二十六19和撒下二十四1包括了动词「激动」(希伯来文hēsît)惟一的两次用法,带有负面的内涵和以神为主词。当hēsît 有正面的用法且也带有神作主词时(代下十八31;伯三十六16),有拯救或救赎的反向意思。
188也见A. Schenker, op. cit., pp. 19~21,但与这里所提出的注解意义不同。
190亦参:拉九6,7、13、15一个类似的用法。其他出处的主要群体是在利四3,五24、26,二十二16(也参:拉十10、19)会要求赎罪,和/或补偿的含义,然而没有提到神的忿怒。
191「所有的以色列人」(撒下二十四9,简单地是「以色列人」)不必然会包括南国。虽然这个出现只是惟一的一个出处,历代志作者在记载联合王国时用这个辞汇指到北国,但他在记载大卫的王国时也有几次这样的用法(如:代下十6,十一13)。既然「所有的以色列人」在代下十章到三十六章(Williamson, IBC, pp. 102~110),是分开地用来指北国和南国,我们便很难看见能够以甚么立场,来否认在大卫统治当中如此的弹性用法,尤其是在这个事件上,历代志作者特别是受到他的来源所影响的。
192「三年」在第12节是正确的读法(与MT在撒下二十四13的「七年」不同)。也没有必要修订「败走」(希伯来文 nispeh)来与在撒下二十四13「逃走」(希伯来文museḵâ)相吻合,因为 sāp̱â 的被动式(Niphal)常常是用在军事方面。
193参在《公祷书》(Book of Common Prayer)这书中对神的形容,「……衪的本性总是有怜悯的」。
194见F. M. Cross, The Ancient Library of Qumrân (London: Duckworth,1958), p. 141; E. Ulrich, The Qumran Text of Samuel and Josephus (Missoula:Scholars Press, 1978), pp. 156~158.
195这个主题在旧约圣经其他地方出现的,是在4QSama的碎片中,它提出无法令人信服的P. E.Dion 的论证,为要解决祭坛分歧这个被掳后期神学上的议题('The angel with the drawnsword [1 Chr 21, 6]', ZAW 97, 1985, pp. 114~117)。在任何情形,关于祭坛在以色列的辩论一定包括被掳后期时代。
196更完全的详情,参Williamson, pp. 148~149;
197「摩利亚山上」(代下三1)和「摩利亚地」(创二十二2)之间的不同是否有意义,则不是很清楚。
198对二十一28~31的句子构造和文学的历史,参Williamson, p. 151.
199Hēḵîn,带有「坚定、确认」的意思,也用在第9节,指大卫的国,但这是根据十七章11、14节,与第二十二章其他经文无关。
200特别见H. G. M. Williamson, 'The accession of Solomon in the books of Chronicles',VT 26, 1976, pp. 351~361; D. J. McCarthy,'An installation genre?', JBL 90, 1971, pp. 31~41; R. L. Braun, 'Solomon the chosen temple builder', JBL 95,1976, pp. 586~588. 在指派其他领袖,也包含私下和公开的指派(摩西,出三7~10和四29~31;扫罗,撒上十1和十17~25;和大卫,撒上十六1~13和撒下二2~4,五1~3),并且被百姓完全地接纳(见:出四30~31;撒上十24,十一14~15;撒下五3)。
201欲知更多的细节,看R. L. Braun, 'Solomon the chosen temple builder', JBL 95, 1976,pp. 581~590.
202在王上十一14~28所描述边境上的小冲突,明显地是不算的,推测是因为它们并没有在以色列境内发生。
203见本章的引言。
204对这个共同摄政的详情和背景,请看E. Ball, 'The coregency of David and Solomon (1 Kings I)' , VT27, 1977, pp. 268~279.
205代上二十二1~3可能属于较早期圣殿预备的阶段,不过肯定性是不可能的,二十二5清楚地是大卫在第二十二、二十八至二十九章言论的摘要。
206对这功用在代上二十三至二十七章一个类似的观点,参J. W. Wright, 'The legacy of David in Chronicles: The narrative functionof 1 Chronicles 23~27'; JBL 110,1991, pp.229~242.
207对此持谨慎态度的例子,参H. G. M. Williamson, 'The origins of the twenty-four priestly courses',SVT 30, 1979, pp. 251~268.
208就是这个因素导致Williamson来辩论这「校订者」,他认为负责第二十三至二十七章中几个部分的这位元「校订者」,比历代志作者只晚一个世代(同上引书,266页)。
209参J. W. Wright, 'The legacy of David in Chronicles', JBL 110, 1991,pp.229~233.
210参Kleinig, Song, pp. 40~41.
211关于搬运会幕(26节)而非约柜(参十五2,十六14)的出处,不能够简单地解释成是依附在P上的不同作者(民三~四),以藉此反对历代志作者是更常根据申命记(Rudolph、Williamson,参von Rad,GCW,pp. 107~109)的说法。改变的理由肯定地在上下文里找得到。然而二十一到二十九章是关于整个的圣殿和其中的一切,会幕也是直接地与此来作比较的,十五到十六章集中在约柜上,而没有提到圣殿。
212在NEB中的一般修订,是不必要的,如在MT也能够有分配的含义(参Keil)。
213Barthélemy, CTAT, pp. 463~464,根据MT;Rudolph,则修订了MT。
214亚比亚他的父亲也被称为亚希米勒(撒上二十二20),但以色列人有的时候孙子与祖父有相同的名字。
215除了约瑟夫(Antiquities VII: 365~367, Life 2)提到二十四个班次体系的出处之外,主后第三或第四世纪,从该撒利亚的一份残简中也出现其描述(Y. Avi-Yonah, 'A list of priestly courses from Caesarea', IEJ12, 1962, pp. 137~139),同样也在几个拉比的文章里面。在昆兰(Qumran),或许是与耶路撒冷的运作反向,共有二十六个班次。这个是建立在太阳年历共五十二星期之上(Y. Yadin, ed., The Scroll of the War of the Sons of Light,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pp. 204~206; P. Winter, 'Twenty-six priestly courses', VT 6, 1956, pp.215~217)。拉比的来源证明:班次的数目在最后被确定之前,不只一次被改变过。
21631节最后的片语不能够被准确地翻译,不过一般性的意思是清楚的。最简单的解答是对「家族」的母音做了一个细微的改变,读成「较大的家族伴随较小的」(参REB、NEB、JB)。NRSV、RSV(参GNB)把这个片语首先的两个字对调了。
217如Rudolph; H. G. M. Williamson, 'The origins of the twenty-four priestlycourses', SVT 30, 1979, pp. 251~268, 特别是第255~257页。
218希伯来文ṣāḇāʾ 在民四3、23、35、39、43,八24、25也用到利未人上。
219对于第1节读成「先知」有一些较少数经文上的支持(参JB),但这个并不被第2、3节类似的字词所支持。
220亦参J. Kleinig, Song, pp. 153~157, 184~185.
221D. L. Petersen, Late Israelite Prophecy, SBLMS 23 (Missoula:Scholars Press, 1977).
222不过ʾaḇîhem(6节)曾经被用为「分配」的意思(「父亲」;NIV也是,Keil),这个字是单数,并且除了从MT最后三个字词,第6节只有指到希幔的家庭。
223「颂赞他」字义是「抬高他的角」。这个是指所加添的力量和身分之俚语(如:诗九十二10;哀二17),从来不是用来指吹奏一种乐器而言(反向于JB、Dhorme)。
224对不同的翻译,见如:Curtis and Madsen; D. L. Petersen, op. cit., pp. 64~66.
225参Barthélemy, CTAT, pp. 467~468.
227在二十六8(62)和十六38(68)之间数目的改变,可能是因两个不同的世代。有趣的是,这数目代表一种轻微的降低,意在不想强调神的祝福会自动增添于每一个世代中。
228关于守门者辅助正规军的角色,参J. W. Wright , 'Guarding the gates: 1 Chronicles 26: 1~19 and the role of gatekeepers in Chronicles', JSOT 48, 1990,pp. 69~81.
229也看M. J. Selman 在A. R. Millard 和D. J. Wiseman (eds.), Essays on the Patriarchal Narratives(Leicester: IVP, 1980), p. 126.
230J. W. Wright, op. cit., p.76.
231特别看W. Zimmerli, Ezekiel, Hermeneia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1983), vol. 2, pp. 416~418; G. C. Heider, TheCult of Molek, JSOTS 43 (Sheffield: JSOT Press, 1985), pp. 392~394.
232参J. Maier, The Temple Scroll, JSOTS 34(Sheffield: JSOT Press, 1985), pp. 35, 90~91.另外,第17节第一个片语,按照LXX,把MT的「利未人」改为「每日」(NRSV、RSV)可能也较合适。反向的,Barthélemy 的辩解没有说服力(CTAT, pp. 469~470)。
233RSV、REB、NEB、JB曾仿效LXX,省略包括密基罗名字的子句。
234英译本正确地采纳LXX「在……记上」(in the book),取代MT明显是重复的误写「在数目上的」。
235进一步见R. L. Braun, 'Solomon, the chosen temple builder', JBL 95, 1976,pp. 581~590, 特别是588~590页。
236请比较对于「渴望」的正面注解(二十九18),与希伯来文中其对等的意思「思想背后的动机」。也比较J. G. McConville对于神的寻找在历代志上二十八9中的正面观点,不过他没有区分「寻找」的不同意义,而他对于诗篇一三二13;申命记十一12的用法更是牵强('1 Chronicles 28:9; Yahweh "seeks out" Solomon', JTS37, 1986, pp. 105~108)。
237第19节直接谈话的用法有点突兀(11~18节以报导式的言谈)。既然问题在二十三章5节再次出现,人物的改变很可能是原始的,因此需要再加上「大卫说」(NIV、GNB)。这个选择会协调词尾加词「对他」(JB,参RSV),或是在y加上一个罕见第三人称单数的词尾加词(W. G. E.Watson, 'Archaic elements in the language of Chronicles', Bib. 53, 1972,p. 202)。MT分开这经节在希伯来文hiśkîl 之后,就是「他赐我明白写下来的每一件事情」(计画),因为耶和华的手在我身上,(包括)所有计画的实现(参RSV)。这比把 hiśkîl 降为到第二个子句(NIV、GNB)或是修改它(读为不定词 haśkîl,NEB、JB)更好。
238这罕见的字kepôr(17节)翻译成「碗」(RSV、JB)或是「盘子」(REB、NEB、GNB,参NIV)也曾经与在亭拿地方一个主前十二世纪字母楔形文字版上面的 kprt 相连。可能是指一个棕榈纤维所编再涂上沥青的篮子(W. G. E. Watson, art. cit., Bib 53, 1972, p. 195; D. R.Hillers, 'An alphabetic cuneiform from Taanach [TT 433]', BASOR 173, 1964,pp. 45~50).
239R.
240为作一比较,所罗门的年收入是六百六十六他连得的金子,不含贸易税收和其他王室的礼物,示巴女王也曾带来一百二十他连得的金子(代下九9、13=王上十10、14)。
241类似的观点,请参J. G. McConville, 'Ezra-Nehemiah and the fulfilment of prophecy', VT36, 1986, p. 223, n. 36,他也辩论说既然所有 hiṯnaddēḇ 的出处,除了士师记五2、9之外,都出现在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这些后来的经文,是对首领在士师记五章奉献自己的一种应用,而不是仅仅给出财物的奉献。
242诗篇一四五篇神国度的意义性,看M. J. Selman,'The
243对这祷告一个不一样的分段法,见M. A. Throntveit, Kings, pp. 93~96.
244驳D. J. Estes, 'Metaphorical sojourning in 1 Chronicles 29:15', CBQ53, 1991, pp. 45~49.
245如L. C. Allen, The Greek Chronicles, 2, SVT 27(Leiden: Brill, 1974), p. 145; R. Braun,p. 288.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