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19章查经资料
历代志上第十九章
历代志上第十九章
ii. 大卫对亚扪人的胜利(代上十九1~二十3)
「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祂的意旨而行。」(代上十九13)
十九1~19,参:撒下十1~19
二十1,参:撒下十一1,十二26
二十2~3,参:撒下十二30~31
大卫扩张他的征服范围囊括了亚扪人(参十八11)和亚兰人(参十八3~8),这事件以二十章1~3节亚扪人最后的倾覆作为退出。第十九章大多依据撒母耳记下十章,不过历代志作者表明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简化了十九章7、15~16节(参:撒下十6、8,十四16)。它也是历代志惟一从所谓「大卫继承叙事」(撒下九~二十章+王上一~二章)取材而来的叙事,其独特的历史或神学的风格,从暗示神护理的观点可反映出来。甚至在以色列人双重的胜利上,也只有一次提到神(13节,反向于十八6、13,和历代志作者个人在代上十13~14的神学思辩)。
第十九章似乎与十八章3~8节几乎范围相同,只是更详细。然而,十八章3~8节和十九章1节至二十章3节所描述的四次战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并且可能也不是准确地按照时序排列。举例来说,在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冲突(十八3~4)和大马色的介入(十八5~6),并不容易与第十九章地理环境的资料相协调。同样地,如果大卫没有先排除在他后边亚扪人的威胁,他似乎不太可能进军到叙利亚。因此十九章1~15节似乎是在十八章3~8节之前。至于十九章16~19节的冲突,和其明显在二十章1~3节的高潮,其地点也与十八章3~8节不同(参十九17),并且似乎是在十八章3~8节之前,因为后者的战役影响出现在最后。因此对亚扪人战争最有可能的次序是,十九章1~15节,十九章16~19节,二十章1~3节和十八章3~8节。
历代志作者把亚扪人战争的这个材料列入,可能有两个原因。大卫的战争记录在撒母耳记下是一个重要的事件,与历代志上十八章至二十章整体主题密切相关。其高潮是,大卫获加冕为亚扪人的王(二十2),这是在以色列之外,归予大卫的最高荣耀。第二,撒母耳记下十章所包括的两个例子,是历代志作者喜欢的辞汇之一,就是「刚强,壮胆的」(希伯来文ḥzq)在一个经节中(撒下十12=这里的13节)是本章神学意义的钥节:刚强壮胆,并且让我们勇敢的打仗(参REB、NEB;「要有勇气,我们要作男子汉」,RSV)。历代志用这个字根当作术语,不仅指政治与军事上的能力(如:代下一1,十二13,二十六8、15、16),更指对神律法的忠心顺服(如:代上二十八7;代下十五8,三十一4)。当然,所表达的是军事上的,但第13节有其他细微的差别。 (a) 明显是回应「当刚强壮胆」这个命令,这与约书亚征服迦南地有关联(申三十一7、23;书一6、7、9,;参:申三十一6;书十25,两者都是复数;其他把大卫和约书亚关联成应许之地的征服者的部分,见十八至二十章的引言)。 (b) 是一个命令,就如这里一样经常伴随着神必帮助的应许,(13节;参:申三十一7~8;书一9,十25;代下十九11,三十二7~8)。 (c) 这里和在历代志下二十九34相互支持的观念,可能是历代志作者有意鼓励他同世代的人更多共同的合作。 (d) 胜利是借着合一的力量所获得的,拯救(12节,两次,NIV;「帮忙」,NRSV、RSV),与在十八章6、13节「使得胜」是相同的希伯来文字根,第12节肯定地是与此有关联,不过在意思上这两个经节略有不同。这整个事件因此表明出「所有以色列人」在大卫之下一起合作,并且建立起为要建造圣殿所需的「平安」。
合作关系的概念是新约圣经中对教会的重要概念。教会能够成长只是因为「照着各体的功用」(弗四16),并且其恩赐用在「是叫人得益处」(林前十二7,参十四12),而不是为了部分的利益。基督徒彼此搭配合作的重要例子,出现在以弗所书六10~20的属灵争战。在那段经文中,复数的命令式,「要刚强(参考在这里的13节)……要穿戴……」,是对基督徒同为肢体而说的,好成功地抵抗魔鬼的势力(其他的应用,见:加六1~3重担要互相担当,和腓四14~19经济上要互相支持)。
a. 在约押率领之下的第一次胜利(代上十九1~15)
1. 亚扪人的侮辱(十九1~5)。在大卫和亚扪人国王拿辖之间的友谊,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他们有共同敌人扫罗(参:撒上十一,十四47)。亚扪人和以色列人之间有个条约存在可能是借着慈爱(2节,希伯来文 ḥeseḏ)暗示出来,但是这个关系是互惠的行动而不是国与国之间正式的关系(王上五1,似乎显示以色列和推罗有一个比较永久的条约关系)。有人把哈嫩的侮辱放在大卫早期,完全稳定之前,但是有证据显示「亚扪人首领的害怕」(3节,GNB、JB)可能不只是怕被轻视而故作傲慢而已。接下来所发生的战争是在米底巴(7节),是在亚扪人首都拉巴之南,暗示大卫可能已经制伏了以东和摩押,并且或许以色列人的军队已经从那里胜利凯旋归来(参十八2、12~13)。毫无疑问的,大卫差派使者到亚扪人的宿敌基列雅比(撒上十一),因为他们曾以「仁慈」对待扫罗的家庭(厚待,撒下二5~6),也被一些亚扪人解释成不友善的举动。或者这行动可能引起怀疑,认为大卫真正的动机是倾覆他们的地(3节)。171有一些人主张,历代志是强调了以色列人的耻辱(5节),因为他们的胡子和他们腰身以下的体毛完全被剃掉(Rudolph、Botterweck)。然而,更有可能的,简单地以剃去他们来表达(4节)是历代志作者偏爱缩短事件之写法的许多例子之一(撒下十4,「剃去一半他们的胡须」)。在任何情况之下,剃去一半胡须比起全部剃光更严重!
2. 准备打仗(十九6~9)。本章剩下来的段落全部以一个像「当某甲看到了……」的词语介绍(6、10、16、19节),清楚地指示这叙述进展的阶段。亚扪人知道他们已经招惹大卫的憎恶,原字义是「使他们自己发出臭味」(6节),这个字词是指动物或植物的腐化(如:出七18,八10,十六20;赛五十2),并且用来比喻关系完全破裂(如:创三十四30;撒上二十七12;撒下十六21)。亚扪人因此与亚兰人众城邦组成一个暂时的联盟,他们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是受琐巴的哈大底谢统辖(参十八3~6),并且雇用了亚兰人的军队。这个价码,一千他连得银子(6节),是一笔巨款,虽然不是在MT的撒母耳记下十6 ,却在一个撒母耳记(4QSama)早期的抄本中可为证。172历代志简化了四个加入战争的亚兰人国家的名字(参:撒下十8)。只有玛迦(6~7节),在以色列东北边界上(申三14;书十二5,十三11),和琐巴(6节;参十八3~6),撒母耳记称作「伯利合」,「陀伯」则被较笼统的亚兰拿哈兰所取代(6节,NIV、REB、NEB;「美索不达米亚」,NRSV、RSV)。以色列人(8节)、亚扪人和亚兰人(7、9节)的军队都聚集在米底巴,主前九世纪摩押石碑上提过这城市。由于与位在王道上的亚扪西南方有一些距离,有学者以为是「拉巴的水道」之误(Rothstein、Rudolph、Williamson),但是米底巴可能也是一个控制王道,173或是约押与以东人、摩押人战役(十八2、12~13)的必争之地。亚兰诸王在郊野(9节)摆阵,这是指在战役的最前线,而亚扪人的军队则在后方护卫城市,是米底巴或是亚扪人的首都拉巴。
3. 约押带领的胜利(十九10~15)。约押发现自己被敌军夹攻,就把他的军队分开,从以色列军中挑选一些精兵直接听他指挥,来面对较强的亚兰人(10节),并委任他的兄弟亚比筛来对付亚扪人(11节)。约押这种兵分两路的指示,是这次战役演变的关键(12 ~ 13节)。先是每一个以色列的分队因此获得激励,要互相支持,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13节)。174后者的语词在旧约圣经中是独特的,或许暗示是源自大卫,但是更熟悉的,是耶路撒冷的号称,「神(我们)的城」(诗四十六4,四十八1、8,八十七3;参「耶和华的城」,诗一○一8;赛六十14;也在诗四十八9)。这个命令基本的重要性是,我们都当刚强奋勇而战(13节;「作大丈夫」,和合),请见上文的注解。第二,约押以一个应许(愿耶和华凭衪的意旨而行,参NRSV、RSV),或是一个从神来的帮助的祷告,(「耶和华的旨意必要成就」,GNB、REB、NEB),来鼓励他的军队。类似的鼓励见历代志下十九11,三十二7~8。这祷告立刻得到答复。一旦以色列人的军队发动攻击,亚兰人(14节)和亚扪人(15节)明显地都不战而逃了。作者可能有意用这个例证回应曾赐给约沙法的应许,「因为胜败不在乎你们,乃在乎神」(代下二十15;参:出十四14)。他的兄弟亚比筛(15节,NIV、REB、NEB)与其前述词相当的远,原先可能要读作「亚比筛,约押的兄弟」,就像是NRSV、RSV。175
b. 在大卫率领之下的第二次胜利(代上十九16~19)
约押的成功尚未定出胜负。还需要第二次战役才退出这联盟(19节)。甚至在那之后,亚兰人(十八3~8)和亚扪人(二十1~3)两者最后投降之前,还有更进一步的冲突。亚兰人的增援部队来自「大河那边」(16节,NRSV、RSV)176,这又使哈大底谢骄傲起来,但是旧事重演,亚兰人再次地逃跑(18节、参14~15节)。177这个战役的地点可能曾经被定位于「希兰」(撒下十16~17),有一个名字可能在语词「来到他们」中被掩盖了(17节,NRSV、RSV;迎着他们摆阵,NIV;希伯来文ḥlʾmh 为ʾlhm),不过两种读法都有困难。178朔法,哈大底谢军队的将军(16、18节;「朔巴」,撒下十16、18)并没有在其他地方出现。
最后赢过亚兰人要归功于大卫(17~19节,参二十2~3),他在这里领导以色列众人(17节),这是历代志最喜欢的用语(参十一3,十二38,十五28,十八14),但是已经出现在撒母耳记的记载了。
18. 在这里死亡的数目是个棘手的问题(也在十八4,十九7)。基尔(Keil)认为最可能的解释是:两个事件的经文有脱漏。步兵比撒母耳记下十18的「战车兵」更合适,而第7节正反向(参十八4和撒下八4,步兵的数目),但是有些注释者却在主张战车兵(「战车队」,JB)数目是七百人(撒下十18),另有些人以为是七千人(同样的差异出现在十八4和撒下八4)。
19. 和好要先征得大卫同意(「以色列」,撒下十19),不过明显地没有献贡银(参十八2、6)的。不敢再是比撒母耳记语气更强。亚兰人愿意来帮助亚扪人,如今已经因为以色列人的彼此「帮助」(12节,两次,NRSV、RSV、GNB;救助,NIV,所有三次的出现都是从相同的希伯来文字根)而遭破解。不过,同样重要的就是,以色列人的军队愿意为耶和华而战(参:诗一一○3),因为他们有信心,神就要凭衪的旨意而行(13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