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十七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列王纪下第十七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7:1-41 摇摇欲坠的以色列终于在何细亚王时期被亚述灭亡。何细亚原是在亚述的支持下登上王位的,但到了统治中期开始推行亲埃及、反亚述政策。他的这一转变引起了亚述的强烈不满。终于在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时向以色列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被围困3年的撒玛利亚(5节)最终被攻破,以色列也从此宣告了灭亡(B.C.722)。作者从信仰的角度对以色列灭亡的原因作了评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偶像敬拜”。偶像敬拜之所以成为以色列灭亡的原因,其理由如下:①偶像敬拜必然带来道德的败坏。从道德的角度来讲,当时近东地区的外邦宗教仪式都非常紊乱。所以以色列百姓接受外邦宗教就意味着他们也接受了外邦人腐败的宗教仪式。②偶像敬拜会引起国内公论的分歧,阻碍政治统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单一民族主义,日本的以神道为中心的军国主义曾发挥过强大的力量。这些事例自然是神所憎恶的,但这也充分地表现出了单一宗教或思想的凝聚力所发挥出的威力。然而以色列却背离耶和华神,拜外邦众神,从而破坏了政治、宗教的统一。相反,南犹大持续推行了宗教改革,从而坚固了信仰的统一,因此才能够在以色列灭亡之后继续支撑了140多年。
17:3-4 以色列反复背叛的外交做法,使他们如走钢丝般惶恐不安,这便是背离神的人常常感到的恐惧。以色列的主人是耶和华神,而不是人。
17:15 本节从三个方面列出了以色列百姓的罪。①离弃神:以色列百姓厌弃“耶和华的律例和耶和华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可见人离开神的道是走向堕落的第一步(诗119:1-11,56)。②随从虚无的神:在希伯来语中“虚无”原指“蒸气,气”,意味着“毫无价值的,非现实的,空虚”等,多用在偶像上(申32:21;王上16:26;耶2:5等)。使徒保罗则把“空虚”解释为受造物受堕落世界的辖制(罗8:20)。这说明人一旦离开了神,就必然会依赖于其它的东西。③效仿外邦人:神明确命令不可效法外邦人(利18:3;申12:30,31)。因为外邦人的文化是背离神的,如果接受它必然会导致思想的混乱,或被外邦文化所同化。我们身边就有实例,当初基督教传入韩国时,与当地的宗教混合在一起,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混合式宗教。因此信徒应当遵照神的道,积极地把人类社会的文化转换为基督教文化,否则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深陷世俗的文化之中。
17:17 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以色列百姓背离神,深陷于罪恶之中,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即,原因主要不是来自外界,而是他们自愿站在了恶人的道上(出9:12,人的自由意志),因此对自己的罪无可推诿(罗1:20;2:1等),受任何惩罚也都罪有应得(耶11:11;帖前5:3等)。我们应当铭记犯罪的责任在于人自己,而神会按每个人的罪报应人(申24:16),所以要把我们的肢体献给义的器具(罗6:12,13),靠耶稣脱离我们肢体内的不洁不法(罗6:19;7:22,23,25)。
17:22 以色列人犯耶罗波安所犯的一切罪:以色列百姓总陷在耶罗波安的罪中,无法自拔。因为罪具有诱惑力(创3:6;箴9:17;提前2:14)。由此可见,以色列百姓堕落的原因中耶罗波安的责任很大。因为他不仅把偶像引入了以色列,还奖励拜偶像的行为。因此耶罗波安也成了以色列列王之罪的代表。可见罪恶一旦被定型为制度化和机构化,就很难根除(王上15:26,34;16:2,19,26,31;王下3:3;10:29;13:6,11;14:24;15:9,18,28等)。
17:23 直到今日:以色列被掳是所有神的百姓的耻辱。尤其对于深知神拯救以色列的历史的本书作者来讲,持续不断的苦难是神给予以色列人的沉痛的教训<伯2:7,关于苦难>。
17:24 撒玛利亚:位于耶路撒冷以北56公里,地中海以东33公里处的巴勒斯坦中央山脉的山丘上。这里有峡谷和陡峭的山坡作天然保障,被暗利选择作为北以色列的首都。撒玛利亚的历史演变过程如下:①以色列时代:暗利从撒玛的手中用二他连得买了撒玛利亚,并建设为首都(王上16:24-29)。当时是铁器时代第二期初期(B.C.870左右)。撒玛利亚直到被亚述灭亡前,一直是以色列的首都。而且撒玛利亚在耶罗波安二世的治理下(B.C.793-753)繁荣达到了鼎盛(14:23-28)。②亚述时代:即本章以后的时代,也是以色列百姓和外邦人互相通婚的时代(24节)。从此犹大人便开始蔑视撒玛利亚人,视为不洁的狗(拉4:1-3;约4:9)。③波斯时代:B.C.6世纪后期至五世纪,被掳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返回了犹大,他们和撒玛利亚人之间因重建耶路撒冷问题发生了分歧(拉4:8-24;拉2:9-20;4:1-9;6:1-14)。④希腊文化时代:这一时代是从亚历山大征服巴勒斯坦(B.C.332)开始,庞贝将其编入罗马(B.C.63)而结束。这一时期是动乱与战争相伴的时代。当时建了很多要塞,但后来约翰许尔堪占领后(B.C.111-107),这些要塞都被拆毁。⑤罗马时代:当时希律和安提哥那斯争斗中撒玛利亚支持了希律,因此在希律的统治时期,撒玛利亚也逐渐恢复了过去的风貌。耶稣曾在撒玛利亚叙加城的井边与一位妇人谈过话(约4:1-42),这成了福音的种子,传遍了撒玛利亚。后来司提反殉教后,耶路撒冷教会面临迫害而逃亡撒玛利亚时,福音进一步传到了撒玛利亚(徒8:1-17),这里也成立了教会(徒9:31)。这是耶稣升天之前对门徒所说预言的应验(徒1:8)。
17:25 耶和华叫狮子进入他们中间:狮子是神审判背逆者(王上13:24,26)和敬拜偶像者的工具(但6:16-24)。
17:26 不知道那地之神的规矩:古代近东地区有很多部族的神。所以移居到撒玛利亚的外邦人以为狮子出没,是因为触怒了撒玛利亚部族的神。所以他们惧怕,并不是因为敬畏独一的耶和华神,而是多神的思想导致的恐惧(徒28:6)。“那地之神的规矩”应指以色列宗教的律法、习俗、宗教仪式等。
17:27-33 本文记录了撒玛利亚地区宗教混合的过程:①撒玛利亚城沦陷后,纯正的以色列宗教已不复存在了,而成了外邦宗教的杂居点。这种现象在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也出现过。基督教传入外邦,在当地成立教会,但有很多教会被土著宗教排挤或混合。②曾有机会保持以色列自己的信仰(28节),但没有发挥作用,却变成了混合宗教(32,33节)。外邦人事奉神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任意推选祭司,并让他们按自己的要求给神献祭(32节)。我们所信的神并不是外邦人所理解的只满足人的欲望的对象。作为信徒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神(约4:24),祷告也要求神的心意,而不是个人的需要。耶稣为此强调说“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6:33)。
17:27 本节反映古代人宗教意识的一个层面。这让我们联想到了雅典神殿里的众神(徒17:16-34)。亚述王要拜当地所有的神,试图以此消除可能危及国家的众神的震怒。
17:30-31 列出传入撒玛利亚的各地方神。
17:32 他们惧怕耶和华:外邦人一边拜偶像,一边事奉神。他们的惧怕,并不是说他们敬畏相信独一耶和华神而去敬拜他,只是把神当作众神中的一个。从他们中间立邱坛的祭司:时间长了之后,以色列与其它宗教逐渐混合,因此就需要有更多的祭司。所以任意从他们中间推选祭司主持祭祀。这是违反神的律法的行为(出29:9;30:30;40:15)。神命令祭司只能是亚伦的子孙,但他们却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了祭司。早在耶罗波安时期就有过这样的先例(王上12:31)。今天也有很多人以主的名传道、赶鬼和行许多异能,但主会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宣布“我从来不认识你们”(太7:21,23),因为他们没有按着神的旨意,而是为立自己的义而不服神的义(罗10:2,3)。
17:34-41 本段阐述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的明确的界限:①不能离开神所立的约。本文分别两次强调“规矩、典章、律法、诫命”(34,37节)和“立约”(35,38节)。反复使用同意词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除了在以色列历史进程中始终作工的神之外,其它任何东西都不得成为敬拜的对象(35-37节)。今天的信徒也要持守使徒的信仰,不得添加什么(加1:6-9)。因为无论哪一时代哪一地区,福音的核心内容永远不能变。②不得仿效外邦的习俗。北以色列曾经拜金牛犊,把它当作从埃及为奴之地领他们出来的神(王上12:28)。这便是仿效了外邦人雕刻各式各样的偶像的习俗,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途中也犯过同样的愚蠢的错误(出32:1-4)。因此使徒保罗也曾责难他们“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1:23)。所以当我们读圣经或传福音,或将神的道应用在生活中时,要时刻省察自己是否按世俗的观点谬解神的道(加4:8-11)。而且要积极地用神的道作武器打破敌对的世俗文化传统。
17:36 领你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件是理解神的律法及其约的前提条件。即,神首先施恩拯救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出6:6;申4:34;5:15;7:19等),之后赐律法让他们遵守(申6:13;10:20;13:4;书24:14等)。简言之,神通过出埃及,让以色列百姓充分地领略到神的爱与公义。
17:39-40 犹大与以色列反目成仇,在王国分裂初期就显露端倪(王上12:16)。撒玛利亚之所以受歧视,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保持信仰的纯洁性,而走上了悖逆的路。当然世人都犯了罪(罗3:23),但是神已宣布要“从仇人的手中拯救”我们。如果心灵丢弃了信仰,就等于放弃了得救的盼望,这样的人受歧视也是应该的。
——《精读本圣经注释》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