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第十七章-《圣经背景注释》
列王纪下第十七章-《圣经背景注释》
列王纪下第十七章
十七1~6
以色列王何细亚
十七1 年代小注 北国被亚述大肆毁灭的结果之一,是何细亚于主前七三二年登基。这时代南北两国年代的对照十分复杂,并且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学者公认君王共政发生过好几次,是构成这混乱现象的因素之一。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在年表中宣称他立何细亚为犹大国的王。
十七4 何细亚和亚述的关系 何细亚眼见埃及的势力再次延伸到黎凡特地区,觉得有需要与埃及展开谈判,以求摆脱亚述的权势。埃及王梭的身分未能完全确定,但学者认为主前七三○至七一五年统治埃及三角洲东部地区(包括泰尼斯和布巴斯蒂斯)的奥索康四世(Osorkon IV)是很有可能的一位。无论如何,何细亚向埃及求助未能成功。何细亚被亚述逮捕(和外迁)的确实日期未能肯定。撒缦以色五世(Shalmaneser V)在位年日甚短(主前727~722年),留下来的记录较为贫乏。撒珥根二世(主前721~705年在位)提到撒玛利亚人(即北国以色列人)的存在,但却没有提到他们的王,显示这王可能已被外迁。
十七5~6 撒玛利亚失陷 亚述史料形容撒玛利亚被「摧残」(约主前724~721),所指的可能是全国。毁灭的考古证据一部分在以色列的示剑城出土。这些证据吻合亚述的一贯战略:首先毁坏一国的领土,然后围攻被切断资源的主要城市。西拿基立和尼布甲尼撒二世都采取这个策略攻打耶路撒冷。亚述具有无可匹敌的围城战术,但撒玛利亚之围依然长达三年,可见这城的防御设施是何等牢固。撒玛利亚于主前七二二或七二一年沦陷。圣经虽然说撒缦以色五世攻取撒玛利亚,继承他王位的撒珥根二世却在亚述年表中自己居功。撒珥根又自称重建了这城。
十七6 外迁政策 这时亚述实施外迁政策已经几乎有四个世纪之久。撒珥根自诩外迁了二万七千二百九十人离开撒玛利亚。记录没有说明这是否单是男丁的数目,以及他们来自属撒玛利亚的全地还是京城。亚述王宣称他掳走的人数足够组成一个设有五十辆战车的兵团。亚述人又有将其他被征服的民族安置在撒玛利亚境内的政策(主前733年时提革拉毘列色没有把人口重新迁入加利利,似乎是偏离了这个政策)。撒珥根则自称将迁徙自其他地方的人,安置在撒玛利亚。外迁政策的用意是要令被征服的民族失去一切值得保卫的事物。这些失去故土、国家,民族意识受到损害(强逼归化的结果)的人,不会争取自身的独立性。
十七7~41
以色列的罪行和结局
十七9 邱坛 按照圣经叙事的描绘,耶路撒冷圣殿建造之前,献祭和宗教礼仪普遍在地方性的神庙或邱坛(希伯来原文是 bamoth)举行。这些地方是特别为此建设,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进入的处所,祭仪活动在其中举行(见:撒上九12~13的注释)。其中很多都可能是都市的设施,但这并不表示不能建于城外的山岗。邱坛的实际形貌及陈设已不可考,但大量文献把它描述为献祭的所在,显示有些可能颇具规模。最后王国和耶路撒冷的祭司组织试图取缔邱坛,原因是他们希望强调所罗门的圣殿是「耶和华所选择的」地方,以及消除在邱坛所盛行的混合宗教崇拜。有关邱坛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申命记十二2~3的注释。
十七10 柱像 立起来的石头(mas]s]ebot)显然是迦南宗教普遍的特色,但在以色列的立约仪式中,亦以纪念碑的姿态出现(见:出二十四3~8;书二十四25~27)。它与亚舍拉和巴力等迦南神祇有关,对耶和华崇拜构成竞争和损害,是它遭禁的原因。考古学家在基色、但、夏琐、亚拉得都发现了柱像。后二者的柱像都明显是在圣洁特区之内,是这些地方之祭仪的一部分。夏琐出土的柱子刻有高举之手和日轮。但城的柱像设于城门,并能清楚看见有献上还愿祭的痕迹。
_
夏琐的柱像
十七10 木偶 迦南人的崇拜和以色列人在邱坛和城内神庙进行的混合宗教崇拜,其共通之处在于亚舍拉柱的竖立(和合本:「木偶」)。究竟它不过是象征树木的木柱,还是刻有丰饶女神形像,还是圣林的一部分,仍然未有定论。本节形容「各青翠树下」都有亚舍拉柱,似乎显示这是为祭仪而立的柱子,而非种植的树木。作为伊勒神的伴偶,亚舍拉显然是个很受注重的女神,乌加列文献(主前1600~1200年)也曾提及对她的崇拜。她在圣经记载中恶名昭彰,表示其祭仪是耶和华崇拜的主要敌手。巴勒斯坦出土之印章上的图画表示铁器时代的亚舍拉是规格化的树木。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出埃及记三十四3;士师记六25的注释。
十七11 烧香的异教仪式 在经外世界烧香有好几个不同的用处。腓尼基人烧香来处理君王的尸体,预备他进入来生。在比布罗斯的一个碑文里,君王自述躺卧香中。迦南人的乌加列也在死人的祭仪中烧香。美索不达米亚则在奉献和挽回祭中烧香。他们相信香能把祈祷送达神前,神明就会吸入馨香。这些习例都在圣经中遭受谴责。
十七16~17 不蒙悦纳的崇拜方式 铸成的牛犊或公牛的偶像,是典型的迦南祭仪圣物。牛犊的像在本区好几个地方都有出土(进一步数据,见:王上十二28的注释)。在大部分古代宗教中,天体神祇(日神、月神、金星尤然;巴比伦宗教分别名为沙马士、辛、伊施他尔)都占了首要的地位。这些神明掌管历法与时间、季节与气候,被视为最具力量的神。他们为观兆者提供征兆,并且从天上观看万有。黄道十二宫(Zodiac)的分界,这时仍未发明。有关巴力的资料,可参看:士师记二11~13的注释。「使儿女经火(或作焚烧儿童)」的经外证据虽少,但在亚述和亚兰世界都是有案可稽的习俗(见:申十八章的注释)。占卜和法术在美索不达米亚都很普及。占卜者相信借着各样的指标(例如祭牲的脏腑等),能够得知神明的作为和动机。近一百五十年来,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预兆记录和咒语。
十七24 重新殖民于撒玛利亚 本节虽然没有提及亚述王的名字,亚述史料却宣称撒珥根二世在主前七二○年整顿本区,但这些文献却没有说明被迁移至此的民族的名称。然而在整顿后五年之内,有些阿拉伯部落被迁徙至撒玛利亚。在这期间,巴比伦也是在亚述操纵之下。古他按考据是巴比伦东北二十哩的易柏拉欣遗址(Tell Ibrahim)。亚瓦今被考证为阿瓦镇(Awa;亚喀得语作阿玛〔Ama〕,即东巴比伦的阿玛图〔Amatu〕)。哈马是叙利亚奥朗底河畔的亚兰都城。西法瓦音暂时考证为尼普尔南面的西皮拉尼(Sipirani),但叙利亚的沙巴伦(Shabarain)仍是另一个可能。无论怎样,亚述的政策都是将混杂的人种,重新殖民到一处地区。
十七25 神所差遣的狮子 四出蹂躏的野兽被视为神明所降的典型惩罚。早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加墨斯史诗》,神祇伊亚已经责备恩里勒神,因为他不派狮子蹂躏人间,反而使用洪水这么戏剧性的办法。除了野兽以外,神明更使用疾病、旱灾、饥荒来削减人类的数目。狮、狼在遍地游行,是亚述时代凶兆所带来的常见威胁。同样,被野兽所残害也是违犯条约的咒诅之一(又见:申三十二24)。
十七25~29 撒玛利亚的混合宗教 撒珥根二世年间的亚述碑文指出新居民是以亚述人的身分课税。再者,他们更需要学习崇敬神和君王的正当方法。古代近东大部分民族都相信神明各有泾渭分明的的辖区。如此,耶和华拥有撒玛利亚,配得他们的敬拜。然而在此定居的人也带来了原有的神祇。古代近东的多神观念是个神明数目没有限制的系统。神明一旦彰显了能力,漠视他是很危险的(见:书二11的注释)。撒珥根在这地区实行宗教混合,目的是要削减民族意识的影响力。
十七30~31 神祇名单 美索不达米亚史料中,并没有提及名叫疏割比讷的神明。「比讷」(Benoth)可能亦即是「巴尼图」(Banitu;「创造者」的阴性形式),后者经常用作伊施他尔的别号。匿甲是美索不达米亚之瘟疫和阴间的神。古他(巴比伦东北二十哩)正是其首要祭仪中心。亚示玛之名出现在阿拉伯之特玛的碑文,和一些亚兰语的人名里面,然而现今对他一无所知。亚瓦如今被考证为阿瓦镇(亚喀得语作阿玛,即东巴比伦的阿玛图)。匿哈和他珥他分别被考证为以拦神祇伊布纳哈札(Ibnahaza)和迪尔塔克(Dirtaq;又作达克达德拉〔Dakdadra〕)。学者认为亚得米勒就是阿迪尔米勒(Addir-Melek)。「阿迪尔」是个称号,意即「大能者」,可以用作称呼巴力,也可称呼耶和华。「米勒」是「王」的意思,可指作王之神。最后,亚拿米勒据信是迦南女神亚拿特(或其对应男性神祇:安)和米勒(经常用来描述西闪族神祇亚他尔的称号)的综合体。现时对最后这两名神祇所知甚少,但部分学者认为他们和摩洛有关(见:利十八21;申十八10的注释)。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