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上第二十章-《圣经背景注释》
列王纪上第二十章-《圣经背景注释》
列王纪上第二十章
二十1~43
亚哈与便哈达
二十1 亚兰王便哈达 这时代的亚兰历史还有许多需要澄清的地方。问题起码有一部分是因为好几位君王都名叫便哈达(即「哈达神之子」)。撒缦以色三世的碑文则记当时在位之人名为哈大底谢,使问题更加复杂(见:撒下八3的注释)。第一位便哈达在第十五章出现,他在位年间是在主前九世纪,但要更准确的考证日期已不可能。列王纪下八章中被哈薛所谋杀的王名叫便哈达(约主前842年),但后来继哈薛作王的人,也是名叫便哈达。便哈达其名在一篇奉献给默珥卡特神的碑文中出现,但却不清楚是指哪一个便哈达。学者提出诸王的年代次序可能是:便哈达一世(王上十五),便哈达二世(王上二十),哈大底谢(撒缦以色三世的碑文,有人认为这是便哈达的异体),便哈达三世(默珥卡特碑文),哈薛,便哈达四世。古代近东暂时再没有其他材料,来解答这个谜。
二十1 三十二个王 这时代的小国经常成立联盟。撒缦以色三世于主前八五三年西侵时,在夸夸之役得到了十二名大王组成之联盟的欢迎。撒缦以色的碑文列出了联盟各王所供应的骑兵、步兵、战车。这时存在的还有很多城邦和部落,每个都有自己的「王」,因此三十二个王成立联盟并不是难以想象之事。
二十5~6 进贡的条款 亚哈起先是愿意满足便哈达的要求,缴纳朝贡,和平投降。按照所导致的藩属关系,亚哈的家属有人要被取为人质,以保证条款的要求得到满足。当时的亚述惯例是取王子为人质,以鼓励合其心意的措施,亚兰人在此也作出同样的要求。便哈达眼见亚哈这么合作,便得寸进尺地坚持要没收王宫中任何有价值的物品。
二十13~14 先知的角色 这是以色列前古典预言时代,先知所扮演的角色与古代近东其他地方的先知十分相像(见:申十八14~22的注释)。他们最常处理的问题之一,是军事行动的可取性,本段是例子之一。由于时人相信神的参与是军队成功的要素,事件发生的次序必须从神下达作战命令开始。在亚述的王室碑文中,这种神明的命令几乎可算是很典型的。此外,交锋的时间和战略等事务,求问神旨也十分重要。在扫罗和大卫时代,这一类数据通常是祭司藉求问神谕的设施获取的(见:撒上十四10,二十二10,二十三9~12的注释)。如今他们不请祭司寻求神谕性的响应,反向先知提出问题。先知是神的代表,能够提供预言性的默示,作为神的响应。
二十23、28 山神、平原的神 按照古代近东的多神观点,神明通常被视为各有领地,和政治领袖一样。这些领域有时是照国界分割(每国有自己的守护神),有时则依循地形上的区域和界线(河、山、湖泊、平原)分割;本节中的人就是持这想法。以色列境内多山,首都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皆在山区;这些因素都助长了耶和华领域在山区的臆测。
二十24~25 战略计划 第二次军事行动的战术和上一次的有很大分别。上次亚兰联军是直接攻打撒玛利亚,其用意是围城。第二阶段的重点则不在使城中的居民饥饿或攻破城墙,而是在空旷地方对阵作战。亚兰人可以在此全面发挥他们战车和骑兵的优势。不晓得是因为战术不同还是上一次的失败,亚兰人又撤换了全体将领,招募新兵来打仗。
二十26 亚弗 古以色列有好几个名叫亚弗的地方(可能多达五个),以致发生这场战争之地点的考证变得复杂。最普遍被提出是战场遗址的是一个位于加利利海的东岸,以色列通往大马色的路上。这地点的问题是亚兰为什么会选择一个离撒玛利亚这么远的地方,以色列人又为何要长途跋涉与他们打仗。耶斯列平原一带是最合理的地点,而非利士人在基利波一役于亚弗集结军队,更提高这地点的可能性(参较:撒上二十八4,二十九1的注释)。
二十30 逃入亚弗 由于亚弗的位置未有定论,要从考古角度讨论城防是不可能的。城墙坍塌不一定是围城、攻破,或神明干预的结果。使城墙塌陷的主要战术是在墙下开凿隧道。实际上学者提出干壕(深达床岩)和土制护堤的用处,就是防止削弱城墙基础的地道挖掘。城墙的地基若不坚稳,上层建筑就会崩溃。
二十31 麻布和绳索 麻布是示哀的常见方式。阿希兰的石棺上绘画了正在哀恸的女子,她们的裙子上束着似乎是麻布的腰巾。绳索可能是象征他们自居为战俘。亚述和埃及的浮雕对叙利亚俘虏的描绘,都是颈上套着拴绳。
二十33 请他上车 藩属必须在车轮旁边奔跑(如亚兰的比尔拉基布碑文),只有地位同等之人才被邀上车。称便哈达为兄弟,又邀请他上车,表示亚哈愿意重新协商原有的关系。亚哈从前可能是便哈达的藩属,若然,二人之间应该有宗主条约。条约当规定亚哈向亚兰纳贡,并且服于其权下。「兄弟」的新关系表示双方建立平等条约,亦无需朝贡。如此双方的关系便属平等,彼此在军事上互相支持,并且以平等地位开拓新的商道和贸易事业。亚哈宁可接受平等地位,不乘胜进击使便哈达成为藩属,可见其宽厚的态度。
二十34 条约条款 归还攻取的土地,使两国恢复传统的疆界。便哈达作出的其他让步则与贸易机会有关。新王接管主要城市之后首先施行的措施,包括为自己的商人设立新的市集,并且为自己兴建纪念广场。接着有商贾移居至此,在城中开办生意。但城城门之外的院子就是这习惯的例证。按考古学家的考证,在此出土的一连串建筑物是个为纪念亚兰征服者的市场,其石碑显眼地立于城中(今称为大卫家石碑〔House of David Inscription〕)。
二十35~40 先知的作为 拒绝打伤先知之人的遭遇,清楚证明即使是慈行,违犯神的命令仍能致命。先知显然是要头部受伤,这样一来他所包扎的绷带便会十分逼真。绷带虽是他的伪装,使他得以觐见王面的却是所受的伤。值得留意的一点是,亚哈虽有仁慈之名(31节),又对便哈达施恩,对这伤者的判决却绝不慈悲。一他连得银子的数额极巨,显示俘虏是名要人。有关「先知的门徒」的讨论,可参看:撒母耳记上十九20。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