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七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七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7:2 父兄:与公会阴森可怖的气氛相反,司提反以极其亲切的语调开始辩护。他在整个讲道过程(2,40,44节)、直至殉道(60节)都保持宽容而真诚的气度。
7:3 往我所要指示的地方:司提反以亚伯拉罕与“应许之地”的关系作为讲道的开场白。他论到:土地预表“永恒之城”,但更重要的是亚伯拉罕与神的立约,司提反警戒以色列领袖对与神的立约的这种核心事件迟钝,却只在意圣殿崇拜的外在仪式。
7:6 叫他们:若看旧约以色列的历史,神的应许和成就如图画般全景展开。司提反的讲道也聚焦在神的救赎和主权性护理。神是信实的(申7:9),必定成就应许。然而,人却按自己的判断,不是焦急就是怠慢(太24:48;彼后3:9)。以救赎的角度鸟瞰圣经,改革宗神学认为:①救赎史的定义:圣经不是单纯记录以色列民族史,而是从创造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出发点,直到再创造的成就,是一系列以基督为中心的神救赎作为的记录。因此,所谓救赎史,是指以基督的死和复活为中心的神的救赎历史;②救赎的定义:圣经中,救赎具有用钱买赎奴隶之意。这里指神通过主基督支付律法对罪人的所有要求,使人从律法的诅咒和束缚中得到释放;③救赎的范围:神通过主耶稣成就的救赎,不单限于人类,而且包括全宇宙,使人灵魂和肉体都得救赎(罗8:19-23)。由于人的罪恶,罪的惩罚和诅咒临到全人和全宇宙。但要明确的是:除了耶稣别无拯救(4:12),耶稣救赎的恩典与唯一性,就如只有进入挪亚方舟才能得救一样;④救赎史和应许:圣经也可称为立约书,记录神与自己百姓所立的旧约和新约。因此,立约构成救赎史的骨架,基督作为约的成就者成为约所指向的核心。从立约的观点来看救赎史,才能真正找到解释圣经的中心钥匙,就是基督。
7:9-16 约瑟的一生积极且戏剧性地表明神主权性的护理(创37-50章),约瑟被弟兄“卖掉”(9节;太26:21),又在神的保护下“脱离一切苦难”(10节;彼前1:3)具有预表基督的特色。
7:17 故事开始转到摩西,焦点放在7:37“一位先知像我”。摩西在许多情况下也是耶稣基督的预表。例如,作为律法的作者,他与福音书的真正作者耶稣相对应(约1:17)。摩西作神与以色列百姓的中保,耶稣则作神与所有信徒的中保(加3:19;提前2:5)。应许亚伯拉罕的日期:暗示以色列面临的苦难绝非偶然,而在于神的命定和神的护理。神为了成就自己的计划,有时使他的子民遭遇患难,有时施予救助(撒上2:6,7)。圣经多处记载神有自己所“定”的时候(结7:7;珥3:1;太26:18;林后6:2)。
7:19 耶稣诞生时,伯利恒也发生了类似旧约时期埃及王杀害以色列男婴的事件(太2:16)。正如在以色列种族处于灭亡的黑暗时期诞生了伟大的领袖摩西一样,在旧约所有预言似乎无望应验的黑暗时期,在希律王的残酷逼迫下耶稣降生了。
7:23-29 详细描绘了摩西为了拯救同胞,随自己的心愿行动,以致失败逃难。希伯来书作者解释摩西的行为是出于“信心”(来11:24-26)。虽然摩西不顾埃及王子的高贵身份,为受逼迫的以色列弟兄打抱不平,显得有些轻率,但也可称为是信心的行为。当然仅凭摩西一个人的力量,必定失败。司提反如此形象地讲述摩西的性格、血气和挫折,可能是为了削弱当时流行的“摩西崇拜”倾向。他要表明:摩西能成为以色列优秀的领袖,完全是神的护理和工作,并非出于摩西自身渊博的知识、智慧和能言善辩。在摩西看来,因挫折和非难逃往米甸旷野是失败之举,但神的计划反而却走向成功。
7:30 荆棘:旷野矮小又不起眼的灌木丛,它象征当时的以色列(出3:3)。虽然在火焰中,却未被烧毁,暗示以色列将要面临惨痛的苦难,但因神的看顾必不至灭亡。司提反欲把初期教会的患难与此相联。
7:33 圣地:此地本身并非圣洁,但因为神在此向摩西显现,就被称为圣地。圣洁之神所在的地方就是圣地,圣所也应从这一点上理解。司提反试图借此改变以色列人的想法,他们认为除在以色列地域及圣殿外,不能与神交通。
7:37-38 两次使用o???? ??tin (……就是……)句型,用于描述摩西。司提反不是轻视或责难摩西,而是在强调他是伟大的人物。但司提反的宗旨是要见证比摩西更重要的人物——“耶稣基督”。司提反在34节前沉着地展开历史,35节渐渐发出挑战,37节引用申18:15,显然激怒了公会。他们口称尊重摩西、严守律法,实际上却拒绝摩西亲自见证的弥赛亚,排斥律法的指向——福音(来10:1)。兴起一位先知像我:除申18:15外,旧约还有许多弥赛亚的预言(赛4:2;7:10-17;耶33:14-16)。新约有许多经文见证弥赛亚预言的成就(申18:18以下和徒3:22以下;诗2:1以下和徒4:25以下;诗110:1以下和太22:44)。耶稣时代,犹太人迫切地盼望弥赛亚的到来。但是所有的人,包括耶稣的门徒,都认为弥赛亚是救赎他们脱离民族压迫的政治领袖(太20:21;路19:11;约6:15)。目睹耶稣神迹的犹太民众,想借着拥戴耶稣除掉罗马帝国,建立弥赛亚王国。但当他们看到耶稣作为软弱而卑微的罪人,被拉到法庭上时,却失望之余反而诅咒耶稣。耶稣的门徒有正确的弥赛亚观,也是在耶稣的复活和圣灵降临之后。如今,也是根据人们如何回答“你们说我是谁?”(太16:15)来判断此人是否是真正的基督徒。生命之道:司提反把律法看为生命之道,而不是僵死的仪文(申32:47)。使徒保罗系统地解释这种意思:律法反映神的旨意,是圣洁而真实的,但无人能完全按照律法生活(罗3:20;7:12)。要接受律法为生命之道,就要相信律法的成就者耶稣基督。具有预表意义的所有律法及仪式,成为耶稣基督的影象和训蒙师傅(加3:24;来8:5;10:1)。
7:39 不肯:耶稣在太23:37使用过此词。用于描绘拒绝真理的顽固态度。归向埃及:不相信神会赐更美之地的应许,顽固地依靠自己而陷入不幸中(出16:3)。当时的公会与此相似,不顾借着耶稣显明的真理,忙于维持人类的制度和传统,执着于毫无生命力的形式主义律法。
7:41 欢喜自己手中的工作:多姿多彩的宇宙彰显造物主永恒的能力与神性(罗1:20)。那么,亲眼目睹神救赎作为的以色列百姓,更应当信靠这位独一真神。然而,他们却无所顾及地敬拜、事奉被造物(罗1:25)。控告司提反的公会也是如此可恶,对神真正的启示是瞎眼的,却凭着血气执着于圣殿、仪文等宗教外表,可憎地轻蔑神。
7:42-43 天上的日月星辰:参申17:3;代下33:3。摩洛:亚摩利人所事奉的偶像,形象是牛头上有伸展的双臂,将人献为祭物,崇拜者把小孩当作祭物放在牛头上伸展的双臂间,然后在中间陷下去的地方用火焚烧。是一种邪恶的献祭法(王下23:10)。理番神的星:埃及人、亚述人、腓尼基人所崇拜的偶像,可能指土星。
7:44-50 司提反针对公会的控告——“污蔑圣殿”,为自己辩护,驳斥控告者。首先他将旷野中的圣所描述为“有法柜的帐幕”,来反驳圣殿崇拜。而且圣殿是在渐进启示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认为神只能居住在圣殿的说法是宗教固执。使徒保罗把信徒的身体比喻为圣灵的殿,明确表明了圣殿的属灵意义(林前6:19)。
7:46 大卫……祈求:司提反表达对圣殿的批判,可能是参照撒下7:5-16(代上17:4-14)的观点,展开了论述。撒母耳记下记载神拒绝大卫通过先知拿单提出的建殿请求。神更强调大卫的后裔,以成就对大卫王国的应许(撒下7:12-16)。
7:48-50 司提反引用(赛66:1,2),更确定自己的观点。神不仅遍及所造的世界,而且也把不属于这世界的“真圣所”当作自己的居所(来9:24),因此神绝非仅居于圣殿建筑中。所罗门的献殿祷告,明确表达了神的无所不在和圣殿的象征性(代下6:18-21)。
7:51-53 使人联想到耶稣所讲的凶恶园户的比喻(太21:33-42)。司提反以直接而严厉的警告结束了辩护讲道。但这不是固执的独白,司提反是在神公义的角度上讲述尖锐的真理,但心里却怜悯无知的公会成员(60节)。
7:51 硬着颈项:常用来比喻拒绝摩西而崇拜金牛犊的以色列人,他们固执且愚昧(出33:5;申9:13)。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圣经屡次教导割礼的属灵意义(利26:41;申10:16;耶4:4;9:26)。割礼表明神与其百姓之间立约的关系<创17:9-14,割礼与信仰>。不忠于这种立约关系,割礼就失去真正的意义。使徒保罗对比了“外表肉体的割礼”与“内在心里的割礼”(罗2:28,29)。“心受割礼”指与耶稣基督同死、同复活,也称为“基督的割礼”(西2:11)。
7:52 你们的祖宗:与“我们的祖宗”(44节)相对应。司提反把自己与夸口肉体、血气的犹太人相区分,强调“里面的犹太人”与“外面的犹太人”的区别(罗2:29)。哪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逼迫呢:是强烈责备的语气。旧约中有很多先知受逼迫的记载(代下36:16;耶20:10)。犹太文学中经常表现这些主题,因此对公会的人而言这一点肯定不陌生。但这些记录却只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并未从中得到任何教训。
7:53 天使所传的律法:通过天使,将神的律法传给以色列百姓(加3:19;申33:2)。
7:55-56 听完司提反的申述,公会要么坦白承认自己的错误,要么以悖逆神的罪名杀死司提反,两者只能选一。犹太人若只表现出否认神的态度,按犹太的刑法会受到鞭打39下的惩罚,并被驱逐(林后11:24)。若在公会面前公然亵渎神,就会被判死刑。在司提反的申述中,将“神的荣耀”和“耶稣”相提并论,在基督论上很重要。“神的荣耀”的希腊语 ,表明“神的显示”、“启示”,或“神存在的形式”。把神的荣耀与耶稣并列,说明通过耶稣来表现神的属性或神的存在。站在:比较诗110:1“坐在……”,可以解释为:①“站”和“坐”,只意味“位于”,并非有特殊的差异;②“站在”(standing)表示耶稣将殉道者司提反接到天国;③“站在”代表证人的形象,司提反在逼迫者面前,见证并为基督辩护。现在耶稣成为司提反的证人,为他辩护、见证并承认他(太10:32,33)。
7:58 公会对使徒的逼迫有三次,第一次以威胁结束(4:17,21),第二次以鞭打结束(5:40),第三次上升到用石头打死人的严重地步。与撒都该人不同,法利赛人最初对基督徒表示了宽容。但随着散居的犹太基督徒对以色列传统宗教形式表示怀疑,法利赛人也因受到危胁而加速逼迫。把衣裳放在……:暗示扫罗在执行死刑时,担当了某种角色。有人把扫罗列入公会成员之一。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