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使徒行传第二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使徒行传第二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使徒行传相关章:

使徒行传第二章

逐节详解

【徒二1「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

〔原文直译〕「当五旬节期终了之日,他们都同心合意的聚集在同一处。」

〔文意注解〕「五旬节到了,」『五旬节』意思就是『五十天的节期』,由逾越节那周安息日的次日算起,一共过七个安息日,所以又称『七七节』(出卅四22;申十六10),第七个安息日的次日,就是第五十天(利廿三15~16);它适逢七日的第一日――主日。这一天在旧约里又称作『收割节』(出廿三16)。

「门徒都聚集在一处,」『门徒』原文是『他们』;按照后面所记十五种的乡谈(8~11节)来看,『他们』应当不是仅指十二使徒(徒一26),而是指第一章里所提至少约有一百二十名的门徒(徒一13~15),他们当然包括『彼得和十一使徒』(14节)在内。

『聚集』原文作『同心合意的聚集』;『一处』显然不是指他们所在的那间楼房(徒一13),而可能是圣殿的某处,因为在圣殿开放的时间,门徒们常在殿里(路廿四53;徒二46)。

〔灵意注解〕『五旬节』是从『初熟节』献上一捆初熟之物算起(利廿三10~11,15),到第五十天『收割节』献上新素祭(利廿三16;民廿八26)。『初熟节』豫表信徒经历基督复活的大能,活在生命的新样里;『收割节』或『五旬节』则豫表信徒经历圣灵的浇灌,在圣灵里被浸成了一个身体,就是教会(林前十二13)。

初熟节所献一捆初熟之物,豫表复活的基督自己;收割节所献的两个有酵的饼(利廿三17),豫表犹太和外邦教会(我们虽然已经得着了重生,但在我们的肉体里面仍然有『酵』的成分――天然老旧的生命)。

〔话中之光〕(一)弟兄姊妹们『同心合意的聚集』(原文),乃是教会得着神祝福的秘诀。

(二)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诗一百卅三1)。

(三)圣灵在五旬节降临(参4节),不是降临到单个门徒所在的地方,乃是降临到门徒的聚会中。只有那天参加聚会的人,才有分于圣灵的浇灌,由此可见聚会的紧要。

【徒二2「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

〔原文字义〕「响声」巨大的声音;「风」气息;「充满」全部填充,完全应验,完全成就。

〔文意注解〕「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忽然』表示事情的发生,乃出乎人意料之外;『从天上』表示其源头乃出于神;『响声』是为震撼人心,吸引人注意。

好像一阵大风吹过,」表明其势之威猛强烈,有如一阵大风。

「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充满』原文是指里面的充满;『屋子』在原文与『殿宇』(徒七47)同字,故此处可能指圣殿的某处屋宇。

〔灵意注解〕『风』和『气息』是圣灵的象征(约三8;结卅七9,14)。当主耶稣复活的那天晚上,祂已经向门徒吹了一口『气』,使他们『受了圣灵』(约廿22);如今圣灵则像『风』吹到,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前者的『气』象征生命的灵;后者的『风』则象征能力的灵。

〔话中之光〕(一)「忽然」说出他们的经历,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刻临到;我们若存着信心,坚定不移地等候并仰望神的祝福,这美好的时刻也必按神计划中的『必然』,「忽然」临到我们身上。

(二)圣灵的临到,乃是有「响声」的;人若被圣灵充满,就不能不发出见证的声音来。

(三)圣灵如『气』,吹进信徒的里面,带着生命的素质,使我们能活出复活生命的新样;圣灵如「风」,浇灌在信徒身上,带着神圣的能力,使我们能完成主所托付的使命。

(四)人若顺风驶船,便易达目的地;逆风而行,便会摇橹甚苦(可六48)。圣灵如风,我们若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也必事半功倍。

(五)圣灵有如「大风」在吹动,力能摧枯拉朽;我们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灵,方能成事(亚四6)。

(六)圣灵是充满门徒「所坐的屋子」;信徒靠主同被建造的教会,乃是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二22)。

【徒二3「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

〔文意注解〕「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此处『舌头』在原文里是复数,『火』是单数,指舌头有许多,但火焰是总体的。

〔灵意注解〕「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舌头』象征说话的恩赐,使人能说起别国的话(参4节);『火焰』象征神的同在(出三2),一面使说话的人火热、有胆量,一面使听话的人被光照、炼净。

〔话中之光〕(一)圣灵如「火焰」,要烧尽我们身上一切的污秽、卑情和下品;你我是否愿意让圣灵来除去一切不讨神喜悦的东西呢?

(二)凡真正看见神荣耀的人,都必认识自己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真需要让圣灵用火炭来烧净我们(赛六1~7)。

(三)我们越被圣灵炼净,就越得着「舌头」能为神说话;那些从未被圣灵对付过人,不配为神说话,即使说了,也缺少属灵的能力。

(四)圣灵如「火焰」,人一旦被圣灵充满,就自然会被焚烧、如火挑旺起来(提后一6~7),而不至于『不冷不热』了(启三15~16)。

(五)「舌头」虽然众多,却是由同一个火焰分开落在各人身上的;我们若真的同被一个圣灵所感,就会有一样的心思和意念(腓二2),而说一样的话了(林前一10)。

【徒二4「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原文直译〕「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溢,并且按着圣灵赐给他们去发表的,开始说起别种语言的话来。」

〔原文字义〕「充满」溢于外表、充沛于外(pletho)。

〔文意注解〕「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他们』指包括十二使徒在内的所有在场的门徒(请参阅第一节注解);『充满』指充满在人的外面。

注意:《使徒行传》用了三个不同的原文字来形容『被圣灵充满』。第一个字是pletho(徒二4;四8,31;九17;十三9),被动词,指溢于外表、充沛于外;第二个字是pleres(徒六3,5;七55;十一24),形容词,指里面充满的状态;第三个字是pleroo(徒十三52),被动词,指充满里面,此字另含有『应验、成就』的意思。总之,圣灵的充满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人的身上,使人满有圣灵的能力;一种是在人的身内,使人满有生命之灵的质素,而活出属灵的模样。本节的『充满』,乃是指在人外面的充满。

圣灵是『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参2节),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溢』了。这种情况有如水『充满』了澡盆,人躺在那澡盆里,就会被水所『充溢』了。

「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口才』指言语发表的能力;信徒为主说话的能力,乃是圣灵的恩赐之一。

「说起别国的话来,」『说』原文是一个特别的字,并非指含糊不清的咕哝,而是指清晰、响亮的谈话;『别国的话』指人间的语言,绝不是一种空洞无意义的声音。对这些门徒而言,他们当时所说的各种乡谈(参8~11节),都是他们从未学过的。

〔问题改正〕自从『灵恩运动』兴起之后,有一班偏于极端的『方言主义者』根据本段圣经主张:(1)说方言乃是被圣灵充满所必然有的现象,不会说方言的人,就表示他尚未被圣灵充满;(2)说方言不一定是指说别种的语言,更多时候是指说出一种别人所听不出来的舌音。我们认为这是误解圣经,理由如下:

(一)按本节圣经的原文,『都』字是形容『被圣灵充满』,并不是形容『说起别国的话来』;意即在场的所有门徒,『都』被圣灵充满,但不一定『都』说别国的话。

(二)本节原文在『被圣灵充满』之后,并在『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之前,有一个『又』字,中文圣经没有翻出来;『又』字表示:『被圣灵充满』和『说别国的话』是两件平行的事,被圣灵充满并非一定要说别国的话。

(三)使徒保罗说:『恩赐』是圣灵按己意分给各人的;且圣灵所赐的恩赐原有分别,除了说方言的恩赐之外,还有许多各种不同的恩赐(林前十二4~11;罗十二6~8)。由此可见,人被圣灵充满之后,不一定要说方言。人们往往羡慕说方言的恩赐,以为它是被圣灵充满后必有的凭据,以及被圣灵充满后惟一的现象。这未免太过了,所以圣灵又借着使徒对我们说:『岂都是说方言的么』(林前十二30)?

(四)圣经中仅有一处提到门徒被圣灵充满时,以及两处提到当圣灵降在(或称「浇灌」)门徒身上时,他们曾说起方言的事例(徒二4;十45~46;十九6),而更多处记载当人被圣灵充满时,他们并没有说过任何方言(路一15,41,67;四1;徒四8,31;六3;七55~56;九17~18;十一24;十三52),所以,人被圣灵充满不一定要说方言。换句话说,说方言不能用来作为证明人是否被圣灵充满的条件。并且全部新约圣经,没有一处预告说,被圣灵充满的人必要说方言;包括主耶稣吩咐祂的门徒要等候圣灵(路廿四49,徒一8),以及保罗吩咐信徒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并没有提及当他们得着圣灵或被圣灵充满时,要以说方言为证。

(五)『方言』的希腊文是 glossa,它虽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舌头』,另一个是『语言』。但《使徒行传》三次记载说方言的事例(徒二4,十46,十九6),原文都是用 glossa,旁观的人都能清清楚楚地听出来他们在说甚么话:『讲说神的大作为』、『称赞神为大』等,可见 glossa 在本书里面并不是指『舌头』,而是指『语言』。

(六)『说方言』的『说』字原文是 laleo,圣经另一个常用的希腊文『说』字是 lego;灵恩派的人认为前者是指没有组织,没有逻辑的『说』,而后者是指有组织,有逻辑的『说』。因此他们就主张,说方言就是没有组织,没有逻辑,混杂不清的发出『舌音』。这种主张在圣经里站不住脚,因为保罗也用 laleo 在传讲福音(腓一14;西四3),讲智慧(林前二6),讲造就、安慰、劝勉人的话(林前十四3)上,可见 laleo 并不是没有组织,没有逻辑的『说』。

〔话中之光〕(一)人被圣灵充满,就会得着一种属灵的口才,说出自己原来不会说的话来。所以我们若要为主说话,问题不在于我们没有口才,乃在于我们有没有被圣灵充满(参出四10~12)。

(二)『说方言』的深刻意义,乃是圣灵的交通。人在神的定罪之下,就会言语分歧,口音变乱,虽彼此交谈却互不领会(创十一1~9);人在恩典的圣灵中,虽有天然的区分,却能彼此交通(参5~11节)。

(三)我们若活在天然的原则下,虽合亦离――造巴别塔的原意是『免得分散』,其结果却『分散在全地』(创十一4,9);但若活在圣灵的原则下,虽离亦合――不再分种族、语言、地位、教育、性别了(林前十二13;加三28;西三11)。

【徒二5「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

〔原文字义〕「虔诚」敬畏神。

〔背景注解〕当时有许多犹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五旬节为犹太人每年必守的三大节期之一(出廿三16~17;卅四22~23),并且时值阳历六月初,天候最适宜于旅行,因此每逢这节期来临时,便有许多虔诚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国来到耶路撒冷守节,造成耶城人山人海。

【徒二6「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

〔原文字义〕「声音」说话的声音;「一响」成就,变成;「乡谈」自己的语言,本地的话;「纳闷」被搞胡涂,混乱,迷惘,困惑。

〔文意注解〕「这声音一响,」『声音』按原文似乎不是指第二节所说的『大响声』,而是门徒们用众人的乡谈『说话的声音』;不过,也有可能两者兼指,因为若是单指一百多人的说话吵杂声音,或不致惊动至少有几千个人前来聚集(参41节)。

「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众人的乡谈』原文是『自己的方言』,指自己出身地方所用的语言。由此可见,前面第四节的『别国的话』,并非毫无意义的舌音,而是实在的人间语言。许多解经家相信,神在五旬节赐下说方言恩赐的目的,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向各国的人宣讲福音。

〔话中之光〕(一)神用一种语言向一个国家(以色列)颁布祂的律法,但祂用各种语言向各国传讲祂的福音。

(二)不认识神的人,对于发生在信徒身上的现象,也会「纳闷」、迷惘、不明究竟。

【徒二7「都惊讶希奇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么?』

〔原文直译〕「…看哪,这所有的人,说话的人,不都是加利利人么?」

〔原文字义〕「惊讶」惊奇(amazed),癫狂(be besideself);「希奇」诧异(marvel),仔细查看(to lookclosely at)。

〔背景注解〕加利利人的口音独特,腔调浓重,所以一开口就知是加利利人(参太廿六73)。

〔文意注解〕「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么?」这句话在原文的结构上,似乎有意突出这班人的特点乃是『说话的人』。

〔话中之光〕(一)圣灵的工作常使人想不通,使人惊讶希奇。

(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林前二14)。

(三)我们从今以后,不要再凭外貌认人了(林后五16),以免错过领受属灵恩典的机会。

【徒二8「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背景注解〕当时散住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除了会说出生地的语言外,其共通的语言为罗马帝国通用的希利尼(希腊)话,或在巴勒斯坦通用的亚兰话。

〔文意注解〕他们这样的问话,也多少显出他们对加利利人的轻看――在他们看来,加利利人的知识水平较低(参徒四13),似乎不可能操谈各国的语言。

【徒二9「我们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和住在米所波大米、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

〔文意注解〕「帕提亚人,」底格里斯河(希底结河)至印度地区内的居民。

「玛代人,」玛代位于米所波大米的东方,波斯西北方与里海的西南偏南方。

「以拦人,」以拦位于波斯湾的北方,底格里斯河为其西界。

「米所波大米,」位于幼发拉底河(伯拉大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

「犹太,」犹太人的家乡,在此或者是照旧约所谓『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创十五18),包括加利利地区。

「加帕多家,」小亚西亚的罗马省分之一,位于基利家之北,加拉太之东。

「本都,」小亚西亚的罗马省分之一,位于加拉太之北,庇推尼之东。

「亚西亚,」小亚西亚的罗马省分之一,位于加拉太之西,庇推尼之南。

【徒二10「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的人,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

〔文意注解〕「弗吕家,」小亚西亚的罗马省分之一,位于加拉太和亚西亚之南。

「旁非利亚,」小亚西亚的罗马省分之一,位于基利家之西,加拉太之南,弗吕家之东。

「埃及,」西乃半岛以西的广大地区,出名的亚力山太就在其北部,那里有为数众多的犹太人。

「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吕彼亚』即今利比亚,位于埃及之西;『古利奈』乃吕彼亚北部地区的首府。

「进犹太教的人,」指那些认同犹太教信仰而加入的外邦人。

【徒二11「革哩底和亚拉伯人,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

〔原文字义〕「大作为」大事,伟大的工作,奇妙的作为。

〔文意注解〕「革哩底,」位于希腊东南方,在地中海的一个大岛。

「亚拉伯人,」指迦南地东南方亚拉伯半岛上的居民。

「讲说神的大作为,」圣灵赏赐给他们说方言的口才,乃是有专一的目的,就是『讲说』神的大作为。由此可见,说方言并不是指震动舌头而发出一些无意识的声音,乃是讲说一些有意义的话语。

〔话中之光〕(一)人被圣灵充满,必然会不住地口唱心和的赞美神(弗五18~19);圣灵充满人的目的,是要归荣耀给神,不是要满足人属灵的虚荣心。

(二)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林前十四19)。

(三)神的大作为,须要冲破言语的藩篱,才能传遍天下;而圣灵分赐言语的恩赐(林前十二8~11),正可应付此须要。我们若要为神传讲福音,应当多多仰望、等候圣灵的降临(徒一8)。

【徒二12「众人就都惊讶猜疑,彼此说:『这是甚么意思呢?』」

〔文意注解〕「众人就都惊讶猜疑,」『惊讶』是表示他们不明白;『猜疑』是表示他们想要知道自己所不明白的。

〔话中之光〕(一)人若单凭宗教式的『虔诚』(参5节),来摸属灵的事物,结果只有「惊讶猜疑」,仍不能领会半点。

(二)只有『真理的圣灵』,才能把人带进属灵的实际里面(约十六13);所以只有得着圣灵,才能摸着属灵的实际。

【徒二13「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

〔文意注解〕「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意指醉酒(参15节)。从外表看来,被圣灵充满和醉酒似乎相近,都会使人显出异常的表现。但究其根源与性质,乃是绝对相反的两件事(弗五18)。醉酒是以属地的喜乐来使人的魂陶醉,使人的体兴奋,结果趋于『放荡』;而圣灵的充满是『从天上…下来』(参2节),使人满有属灵的能力,结果是拯救罪人并建造教会(参41~47节)。

〔话中之光〕(一)人们对属灵的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反应;对同样的福音信息,有的欢然接受,有的却讥诮抵挡。

(二)人常凭外貌来断定事物,这是中了撒但的诡计,因为牠常叫人只看事物的外表,而忽略了事物的内涵实意。

(三)圣灵的工作难免有人讥诮。我们若盼望被圣灵充满,又期待人人都肯定我们、称许我们,这是不可能的。

【徒二14「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犹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这件事你们当知道,也当侧耳听我的话。』

〔文意注解〕「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这里的『站起』,原文是复数词,而『高声』则是单数词;表示虽是由一个人在说话,却有许多人站在一起同作后盾。并且这个『高声』乃是表示这第一位讲道的人以使者身分站起来时,他提高声音,好叫全体听众都听得见。

『说』字在希腊文里是指清楚的宣告;是一种正确的发音,好叫群众中每个人都能明白。这个特别的『说』字也出现在其它两处地方:『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参4节);『我说的乃是真实明白话』(徒廿六25);两处地方的『说』都是指用清晰的话向众人宣告。

「这件事你们当知道,也当侧耳听我的话,」『知道』和『侧耳听』在原文是命令式语调,所以中文和合本在前面加上『当』字。

〔话中之光〕(一)我们传福音或事奉主,须有弟兄姊妹同心配搭,方有属灵的成效。所以教会每逢传福音的时候,台下的圣徒应当用祷告来扶持台上传讲信息的人。

(二)在教会中,若没有肢体同心的站立和支持,就宁可不说教训人的话;历世历代许多伟大的传道人,都是在台下和台后,有许多的祷告在那里扶持的。

(三)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17);我们若要明白神属灵的事,就当在教会中侧耳而听,倾听神藉圣徒所说的话。

【徒二15「你们想这些人是醉了,其实不是醉了,因为时候刚到巳初;」

〔原文字义〕「巳初」第三小时(即上午九点钟)。

〔背景注解〕按照犹太人的习俗,人们在节期中,通常在早祷未毕之前(即上午十时以前),例不进食。

〔话中之光〕(一)我们的生活和事奉,究竟是属于『夜间醉』的原则呢?或者是属于『巳初』白昼被圣灵充满的原则呢(罗十三12~13)?

(二)我们若果癫狂,是为着神;若果谨守,是为着别人(林后五13)。

【徒二16「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

〔文意注解〕下面十七至廿一节引自《约珥书》第二章廿八至卅二节。

〔话中之光〕(一)圣灵在五旬节降临的事(参1~4节),虽是神在几百年前便已藉先知约珥说过了,但必须有一百二十位门徒同心祷告等候(徒一14),方才成为应验的事实。可见神定规的事情,仍然需要人祷告的配合。神自己虽然可以作许多事,但是祂喜欢等人祷告了之后才作。

(二)讲道的秘诀之一,就是要会适当地引用圣经上的话,因为神的话有如两刃的剑,会刺入剖开人的心(来四12)。

【徒二17「“神说,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預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作异梦;」

〔原文字义〕「浇灌」倾倒,倾注,倒出;「有血气的」肉体,肉身,情欲;「异象」景象(vision),所见情景(sight);「异梦」梦中情景(dream)。

〔文意注解〕「在末后的日子,」本段所引的约珥书经文中,其希伯来文作『以后』,《七十士译本》则译作『这些事以后』。彼得认为这段经文是指这末后的新约时代(参耶卅一33~34;结卅六26~27;卅九29),与以前的旧约时代有别。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浇灌』也可译作『倾倒』,乃是指如同将膏油倾倒在人头上(利八12),神从天上将圣灵大量降在人身上,使其得着能力,能够遂行特殊的使命。『凡有血气的』指所有堕落的人类,不分性别、年龄、身分,也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

「你们的儿女要说預言,」『说預言』在圣经里面含有两种意思:(1)foretelling,指预告将要发生的事(徒一16;三18,24;十三27),如先知亚迦布所作的(徒十一28;廿一10~11);(2)forth-telling,指宣告并解明神隐藏的旨意,亦即传讲神的信息,所以中文圣经有许多处翻译成『作先知讲道』(林前十一4~5;十三9;十四1~5,24,31,39)。从全部新约圣经来看,『说預言』较重于指解明真理。

「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作异梦,」『异象』和『异梦』都是指同一件事,就是看见属灵的景象;或在祷告中看见(徒九11~12),或在魂游象外时看见(徒十10~11),或在梦境中看见(创廿八12),其目的是要叫人明白神的旨意。并且,不一定是少年人才能看见异象,也不一定是老年人才能作异梦;彼此可以互相替换(interchangeable)。

说預言、见异象和作异梦,都与圣灵的浇灌有关;这三种现象都是出于圣灵在信徒外面的作为,与信徒里面的灵命成熟度无关。看见异象和作异梦是叫自己能明白神的心意,说預言则叫别人能明白神的心意;前二者是得到属灵知识的方法,后者是传递属灵知识的方法。

〔话中之光〕(一)当我们在祷告、读经或默想时,灵窍豁然被开通,明白了一项新的属灵知识,看见了神的心意,其情景等同看见异象和作异梦。

(二)神将圣灵的恩赐赏给所有的信徒,并不分性别(「儿女」)、年龄(「少年人、老年人」)与阶级(『仆人和使女』,参18节)。

(三)今天是圣灵的时代,祂能浇灌并使用所有的男、女、老、幼,问题乃在于你我愿意作圣灵的器皿吗?

【徒二18「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預言。」

〔文意注解〕「我的仆人和使女,」『仆人』指男性仆人,『使女』指女性仆人;两者在原文都是指卖身为奴的奴隶(slave)。

「他们就要说預言,」在十七、十八两节经文中,两次提到『说預言』,而仅一次提到『见异象和作异梦』,这是强调『说預言』的重要性。说預言才是带领人相信,并完成神旨意的最终方法。

〔话中之光〕(一)谁看见自己是主用重价买来的(林前六20),因而甘心乐意作主奴仆的,谁才有资格、也才有能力为主「说預言」

(二)「使女」也要「说預言」;姊妹们在教会中也可以、也应当为神说话。

【徒二19「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有血,有火,有烟雾;」

〔文意注解〕「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就是指廿节『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天象异变的奇事。

「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地下』在原文并非指『地底下』,而是指『地上』;所要显的神迹就是指下一句『有血,有火,有烟雾』。

「有血,有火,有烟雾,」『血、火和烟雾』都与主再来之前的大灾难有关(参启八7;九2;十四20;十六3,8)。

【徒二20「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

〔文意注解〕「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如此天象的异变,也叙述在主再来之前的大灾难情景中(启六12;八12;太廿四29)。

「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指主再来施行审判的日子;那时,祂要亲自回到地上,毁灭敌人,在权能和大荣耀中统治。

注:《使徒行传》所记载五旬节的事,不是按字面来应验《约珥书》的預言,只是和《约珥书》有类似的事情。五旬节那时所发生的事里,并没有預言、异梦或异象,只有从天上来的响声,又有大风吹过,有舌头如火焰等(参1~3节)。而表显在门徒身上的一件事乃是说方言;但在《约珥书》的預言里并没有提到方言。这证明五旬节的事不是应验《约珥书》的话,不过是指同样原则的事。

【徒二21「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文意注解〕「凡求告主名的,」『求告』是指开口出声呼求;『名』指一个人的所是和所有;『求告主名』就是求告主自己,主耶稣乃是我们信仰和倚靠的对象。

「就必得救,」求告主耶稣,表示相信并仰赖主耶稣;这是得着救恩的惟一途径。

〔问题改正〕由于有所谓的『呼喊派』,极端过度地强调并实行『呼求主名』,以致一般基督徒对求告主名的事产生误解,甚至不敢开口出声求告主名,惟恐被列入『呼喊派』。其实,圣经里面有很多求告主名的事例与教训(创四26;诗一百十六17;番三9;亚十三9;徒二21;罗十12~13)。信徒若是由于内心的感触和需要,而向主迫切呼求,乃是一件极其正当且自然的事;但若把它当作一项形式与作法,就会变成『极端化』,失去它属灵的意义,且易招来局外人的误解和批评。

〔话中之光〕(一)祂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提前四10);祂不但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一10)。因此,我们不但要在蒙恩得救以前求告主名,也要在蒙恩得救以后时常求告主名。

(二)『主对一切求告祂的人乃是丰富的』(罗十12原文另译);当我们觉得有需要的时候,尽管坦然无惧的开口求告主名。

【徒二22「以色列人哪,请听我的话。神借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祂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

〔原文字义〕「证明」证实,明列,陈列,展出。

〔文意注解〕「拿撒勒人耶稣,」『拿撒勒人』指祂的出身;『耶稣』指祂在地上为人的名字。

「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在你们中间』就是在以色列人中间;『异能』在原文指如同炸药爆炸一般的能力(dynamite)。

「将祂证明出来,」指耶稣在世时所施行的异能、奇事、神迹,证明祂就是神所立的基督。

〔话中之光〕(一)基督教建基于基督在地上的生活。

(二)一切的「异能、奇事、神迹」,其中心的意义和最高的价值,乃在「将祂」――复活的基督――「证明出来」,要使人藉此更多认识主。所有为要满足好奇心理,或是仅为解决人的难处的存心,都可说是蹧蹋了神迹奇事。

(三)基督是我们一切信息的主题和中心;所以教会中一切的信息,都当以说明基督、证实基督、高举基督为重点。

【徒二23「祂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杀了。」

〔原文字义〕「定旨」定下的界限;「先见」预先知道。

〔文意注解〕「祂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并非偶然发生的事,而是神预定的救赎计划的一部分。不了解神旨意的人,对主耶稣的死有两种错误的观念:(1)十字架是神临时起意,所采取的紧急补救措施;(2)神对人的态度,因着主耶稣临死前的代祷(路廿三34)而有所改变。

「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祂钉在十字架上杀了,」『无法之人』指以罗马人为主的外邦人;在犹太人的眼中看来,所有的外邦人都是没有律法的人(罗二14)。按人看,主耶稣是被罗马政府处死的;但实际是犹太人在背后主其事。这里突显了犹太人对耶稣之死的责任。

〔话中之光〕(一)人的错失不能阻挡神的工作。『神的手』竟能藉『无法之人的手』作事;人的手无论怎样作,只不过成就神预先所定的旨意。但我们的手宁可正面的服事神,而不可反面的抵挡神。

(二)我们每一个人在神面前都是『无法之人』,是我们的罪将主耶稣逼上十字架,因祂爱我们,为我们担罪。

(三)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的『异能、奇事、神迹』,乃是这位神的基督,竟然甘愿束手就擒,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徒二24「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祂复活;因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

〔原文字义〕「解释」解除,释放;「拘禁」拿住,持定。

〔文意注解〕「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痛苦』的原文和『生产之苦』(加四19)属同一字群,故这里的含意是形容主的复活有如经过死亡后重新生出来。另有解经家认为,『痛苦』一词在《七十士译本》中系译自希伯来文的一个字,该字既可解为『生产之苦』,亦可解作『弦索』,故全句意即『神却解除了死亡绳索的束缚』。

「因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主耶稣就是复活(约十一25),祂拥有那不能毁坏之生命的大能(来七16原文),所以祂虽被交给死,死却无法拘禁祂。这里显明基督的复活和拉撒路的复活(约十一41~44)不同。拉撒路只是回生,不是复活。因为他还不能脱离捆他的布,并且最后还是要死;死的限制在他身上还存在。但主复活的时候,乃是打破死亡的限制,乃是经过死亡而不被死亡所拘禁。阴间的门无法拦阻祂,无法吞灭祂。祂复活了,就不再死,死在祂身上毫无能力和作为了。

〔话中之光〕(一)基督的死,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23节);基督的复活,也是「神…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祂复活」。主不但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腓二8);并且祂的复活,也是出于神的主动。这是表明祂完全顺服神,凡事都以神的旨意为优先,让神来作。

(二)主耶稣为人人尝了死味,目的是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9,14~15)。

(三)主的复活,表明祂的生命就是「不能被死拘禁」的生命,这复活的生命,不但能『解释』死的痛苦,更能『解开』死的捆绳。

【徒二25「大卫指着祂说:“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祂在我右边,叫我不至于摇动;」

〔文意注解〕「大卫指着祂说,」下面的话直至第廿八节止,系引自《诗篇》第十六篇八至十一节。

本句的原文前面有『因为』一词,中文没有翻译出来。『因为』意指下面的话是用来解释前面『祂原不能被死拘禁』(24节)的原因。

「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主』是指神;『我』字原是指着大卫自己,但彼得认为这一篇诗是弥赛亚诗,『我』字乃是指耶稣基督。因此本句话可视为基督在复活里的宣告。

「祂在我右边,」『右边』表示尊贵的位置,基督复活后原是坐在神的右边(34节);但此处的『祂』是指神,『我』是指基督,因此本句应解作『神在基督的右边』,表示在基督的复活一事上,乃是出于神的主动(24节),是神在基督的右手边搀扶着祂(赛四十一13)。

「叫我不至于摇动,」因为有神的匡扶,所以无论从阴府来的攻击是怎样的厉害,都不至于被摇动而倒下去。

〔话中之光〕(一)我们信徒生活的秘诀乃是:(1)常把主摆在「眼前」――常思念主;(2)常把主摆在「右边」――常尊主为大;(3)常靠主「不至于摇动」――靠主站稳。

(二)《诗篇》第十六篇原是大卫在圣灵的感动下描述他自己的经历,岂知竟成了預言基督复活情况的诗;基督徒最高的经历,就是『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腓一20~21)。

【徒二26「所以我心里欢喜,我的灵(原文作舌)快乐;并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

〔原文字义〕「安居」居住,支搭帐棚。

〔文意注解〕「所以我心里欢喜,」『所以』表明神的看顾和保守(25节),乃是基督欢喜快乐的原因。

「我的灵快乐,」『灵』原文作『舌』,此字在希伯来原文中亦作『荣耀』解,而『荣耀』又可与『魂』互换(创四十九6;诗七5)。全句表明基督死后在阴间里(参27节),因着信靠神,祂的心快乐,祂的魂欢腾。

「并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要安居』的原文是未来时态,表示一种安心交托的信念;『指望』就是复活的指望。全句表明基督的肉身虽然在坟墓里,但仍因着信靠神而安息在复活的指望中。

〔话中之光〕(一)有主真实的同在(24节),是信徒在各种境遇中能够「欢喜」的原因;与主之间没有阻隔,是信徒心灵「快乐」的理由。

(二)基督怎样从死里复活,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十五22)。因此,我们也都是满了指望的人;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太十28)。

【徒二27「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

〔文意注解〕「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阴间』是人死后灵魂暂时停留,等候末日受神审判的地方。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收留义人的灵魂,又称乐园(路廿三43);另部分收留罪人的灵魂(伯廿四19),中间有深渊相隔,可望而不可及(路十六26)。

「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圣者』指基督,祂是神所分别为圣归于自己的那圣者;『不…见朽坏』指基督的肉身在坟墓里不至于朽坏。

〔话中之光〕(一)千万不要以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人死后不但灵魂不灭,并且还要接受神的审判。

(二)死了的信徒在复活之后,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林前十五53)。

【徒二28「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见你的面(或作叫我在你面前),得着满足的快乐。”」

〔文意注解〕「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生命的道』就是出死而进入复活里的道路。

「必叫我因见你的面,得着满足的快乐,」指基督在复活里,必将进到神的面前,并且得着神所赐的快乐。

〔话中之光〕我们只有活在复活的生命里,才能享受神的同在。每当我们摸到、感觉到生命,我们就知道神在那里。

【徒二29「弟兄们,先祖大卫的事,我可以明明的对你们说:“他死了,也葬埋了,并且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

〔文意注解〕「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当时大卫的坟墓在耶路撒冷仍可看到,他的遗骸仍在里面,因此,前面有关复活的话(诗十六篇)并不适用在他自己身上,而是指着那要来的弥赛亚(即耶稣基督)说的。

【徒二30「大卫既是先知,又晓得神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

〔文意注解〕「大卫既是先知,」大卫不仅是君王,且因他写了许多篇弥赛亚诗,证明他也是为神说话、預言基督的『先知』。

「要从他的后裔中,」『后裔』原文是『腰中的果子』。

「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神应许大卫的话,出自《历代志上》第十七章十一至十四节。这『一位』就是基督(路一32~33)。

【徒二31「就豫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复活说:‘祂的灵魂,不撇在阴间,祂的肉身,也不见朽坏。’”」

〔文意注解〕彼得在此明白指出,廿五至廿八节大卫的话,乃是讲论基督的复活。

〔话中之光〕大卫王在世时成就非凡,然而他最终还是『死了,也葬埋了』(29节),惟有钉十字架的基督永「不见朽坏」。可见无论多好的人事物,都没有永存的价值;惟有基督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徒二32「这耶稣,神已经叫祂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

〔话中之光〕(一)「这耶稣」乃是我们的见证;我们不是见证自己如何属灵,也不是见证别人如何伟大,乃是见证「这耶稣」

(二)信徒为基督的复活所能作最佳的见证,就是把基督复活的生命活出来。

【徒二33「祂既被神的右手高举(或作祂既高举在神的右边),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

〔文意注解〕本节很清楚地指出,圣灵浇灌乃是证明拿撒勒人耶稣已被高举,已经得胜。主如果没有被高举,就没有圣灵浇灌的可能。如今神既然已经膏抹了拿撒勒的耶稣,立祂为主为基督(参36节),就没有得不圣灵浇灌的可能。我们得圣灵浇灌,并不是证明我们人的信心、人的得胜;乃是证明耶稣是主、是基督。

〔话中之光〕(一)圣灵浇灌的圣经根据乃是主耶稣的升天。因为主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我们就得到罪的赦免;因为祂被高举到宝座上,我们就得到圣灵的能力。

(二)圣灵的赐下既是因着主耶稣已经得着荣耀(约七39),所以这种恩赐并不是根据于我们所是的或我们所作的。

(三)圣灵的浇灌下来,是因着主耶稣的升天坐宝座;所以我们若能看见基督升天的异象,自然也就有份于圣灵的浇灌。

【徒二34「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

〔文意注解〕「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说,」大卫既已长埋黄土(参29节),故并未升到天上;他在下面的话引自《诗篇》第一百一十篇一节。

「主对我主说,」头一个『主』指神,第二个『主』指大卫的子孙――弥赛亚。按彼得的意思,大卫以非比寻常的尊称来称呼他的子孙,乃因他被圣灵感动,知道这位子孙是何等伟大与神圣(太廿二41~45)。

「你坐在我的右边,」指基督得着荣耀、尊贵、权能的地位(来一3)。

【徒二35「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文意注解〕本节意指神必要彻底击败仇敌撒但,使基督在神的国度里坐在宝座上掌权作王(林前十五25;启十一15)。

【徒二36「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

〔文意注解〕「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故此』有两种解释:(1)是前面两节的结论――大卫的话既是指耶稣的复活,故此可知神已立祂为主为基督了;(2)是接着卅三节说的――你们既看见并听见圣灵的浇灌,这就证明神已立耶稣为主为基督了。圣灵在地上的浇灌,乃是证明天上所发生的事──拿撒勒人耶稣被高举在神的右边。所以五旬节的目的,就是证明耶稣基督为主。

「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主』重在指祂的地位;『基督』重在指祂的工作职衔。

〔话中之光〕(一)世界上有许多的事我们可以不知道,但惟有一件事我们不能不知道,就是『耶稣是主、是基督』。

(二)「神已经立祂为主为基督了,」基督不只是我们的『救主』,也是我们的『主』。救主说出祂就赎我们,使我们脱离罪恶;主说出祂负我们今后一切的责任。

【徒二37「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

〔原文字义〕「扎心」刺透。

〔文意注解〕「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这话』乃是指他们有份于抗拒和钉死神所立为主、为基督的耶稣(参36节);『觉得扎心』是指他们的良心觉得不安。

〔话中之光〕(一)讲道理只能折服人的意见,但不能叫人「觉得扎心」;只有高举基督,才能显出圣灵的能力,叫人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

(二)只有先向人说明所『当知道』(36节)的,才会感动人想认识所「当怎样行」的;不先给人知所当知的,而一味教训人行所当行的,很难收到功效。

【徒二38「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原文字义〕「叫」据此,基于,因着。

〔文意注解〕「你们各人要悔改,」『悔改』意指心思的转变。不是重在指为他们的罪行悔改,乃是重在指为他们和神的关系悔改;所以圣经不是说『向罪悔改』,而是说『向神悔改』(徒廿21)。

「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注意,彼得在这里没有提到『相信』,而单指提到『受洗』,这是因为:(1)『奉耶稣基督的名』含有相信祂的意味;(2)当日那些听彼得讲道的人,有许多是参与反对主的犹太宗教世界,在五十天以前喊着说:『除掉祂!除掉祂!』(约十九15),有分于杀害主耶稣的人。这些人必须公开脱离犹太人的立场,与主耶稣认同,才能在众人面前清除抗拒主的罪。『受洗』是将全人浸入水里,象征悔改的人在此接受水的埋葬,藉以表明他们向着世界已死。因此彼得叫他们受洗,就是要他们以行动公开宣告:从此脱离犹太人的宗教世界,好叫他们的罪得着赦免。

「叫你们的罪得赦,」罪得赦免是因着相信主耶稣,并不是因着受洗。圣经只有两处记载受洗是为着使罪得赦,且对象都是犹太人,都同样具有特殊的用意;除本节外,另一处是亚拿尼亚对使徒保罗说的话:『起来,求告祂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廿二16)。这是因为在保罗还没有信主之前,也是属于犹太宗教世界中逼迫基督徒的一个人(徒七60;八3;九1);现在他相信了主耶稣,就应当起来去受浸。他这样一受浸,他与世界的关系一断,他的罪也就洗去了。

「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领受圣灵』意即得着圣灵,是指人在得救时得着圣灵内住的经历。

〔问题改正〕罗马天主教根据这节圣经,认为一个人单单相信耶稣基督仍不能得救,必须加上受洗才能得救,甚至为此发明了『点水礼』,以便使临死的病人能够得救;这是错误的解经,因为:

(一)新约圣经里有一百多次说到人在神面前蒙恩,是因着信,不是因着别的。意思是说,人要蒙恩得救,除了相信之外,不须要再作甚么。救恩的一切,都是神所计划、所作成的,并不需要人再加上些甚么。人得救,不在乎人的工作,而完全是神的工作。因此人在得救的事上,不需要再作甚么,只要相信。

(二)一个人得救的条件不在乎受洗;试看十字架上的强盗并没有受洗,但耶稣对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廿三43)。

(三)圣经没有记载主耶稣曾给任何人施洗(约四2)。如果人必须受洗才能得救的话,则主耶稣未给人施洗就真令人费解了。

(四)保罗感谢神,因他只曾替一小撮哥林多人施洗(林前一14~16)――如果受洗具备了叫人得救的好处,那么他的感谢就令人稀奇了。

〔话中之光〕五旬节最大的道理,乃是从一个团体(世界)里出来,而进入另一个团体(教会);受浸就是表明从世界的团体里面出来,圣灵的浇灌就是表明进入教会的身体里面。

【徒二39「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

〔文意注解〕「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这应许』指领受所应许的圣灵(参33,38节),也是得救的应许(参21节)。『你们』特指犹太人。

「和你们的儿女,」『儿女』指后裔子孙。

「并一切在远方的人,」特指外邦人(弗二13,17)。

〔话中之光〕(一)罪得赦免和领受圣灵的应许,是赐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而不是光赐给『你们』;所以作一家长的人,要在神面前抓住这一个应许,带领自己的儿女来信主。

(二)感谢神,我们原是「在远方」的局外人,然而因着神的呼召,竟得以有分于基督的救恩,这是何等的怜悯!

【徒二40「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

〔话中之光〕(一)『当让自己蒙拯救脱离这弯曲世代的人』(原文另译)。虽然我们不能拯救自己,也不必负拯救自己的责任,但我们能『让』主来拯救我们,所以该负起这个『让』主来拯救的责任。

(二)我们既然在主的救恩里,蒙主拯救脱离了这邪恶的世代,就当在实际的生活里,『让』主来拯救我们脱离这弯曲世代的人。我们不该再和这弯曲世代的人,同行一路,过着相同的生活。

【徒二41「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文意注解〕「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这话表明:(1)人只要接受福音,就可以受浸,此外并无其它的条件;(2)在相信和受浸之间,并不需要等候一段时间,不需要慢慢学习,等明白了圣经才受浸。

「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表明圣灵降在信徒身上所显的能力,远超过主耶稣在肉身时所作的功效(约十四12)。

〔话中之光〕(一)人一信了主,立刻就该受浸,一点也不该等候。

(二)打铁趁热。许多弟兄姊妹得救不够厉害,就是因为没有趁着他们刚信、心情火热的时候,立刻就受浸。

【徒二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原文直译〕「他们都继续不断地持守在使徒的教训、交通、擘饼和祷告里。」

〔原文字义〕「彼此交接」分享,同伴。

〔文意注解〕「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恒心』意思是经常地,继续不断地;『使徒的教训』指当时使徒们所口传主耶稣的一切吩咐,和有关祂死而复活的见证。这独特的教训是初期教会信仰的楷模,因为它源于神,且带有使徒得自神的权柄(林后十三10;帖前四2)。今天我们则是由新约经文中得到这些教训。

「彼此交接、擘饼、祈祷,」『交接』指相交、交通、团契,这表示初期信徒甚多来往、分享,包括属灵和物质的;『擘饼』这个名词在当时一面是指吃主的晚餐,记念主的死(林前十一20,23~26),一面也有可能是指日常普通的进餐(参46节);『祈祷』包括私祷和公祷,在此特指一同祷告。

〔话中之光〕(一)「都」字非常宝贵,只有每一位信徒「都」有分于其中,才能显出基督身体的实际。

(二)基督教纯正信仰与异端的分别,乃在于是否符合使徒的教训。

(三)按原文,「恒心」不仅用于形容「遵守使徒的教训」,也用于形容「彼此交接、擘饼,祈祷」,所以我们应当在圣徒彼此交通、擘饼记念主和祷告神的事上,恒切地持守。

(四)我们一得着主的生命,就进到主生命的交通里。从这时起,我们就该继续活在这生命的交通里,就该负责使自己在这生命的交通里不至中断。

(五)本节里的交通,在原文又可称作『使徒们的交通』。这是因为主的生命是借着使徒们传给人,使人成功教会――主的身体的,而是徒们又是主的生命所成功之教会的代表。所以使徒们的交通,也就是教会的交通。

(六)一个常记念主(擘饼)的教会,也必常蒙主的记念。

(七)祈祷是经历神祝福和能力的妙法――多有祷告,就必多有经历。

【徒二43「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

〔文意注解〕「众人都惧怕,」『众人』指彼得讲道的听众,特别是那些领受他话语的人,就是新蒙恩的信徒;『惧怕』是指一种畏惧又崇敬的『敬畏』心理。

「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奇事神迹』乃是神与人同在的证明;施行奇事神迹的目的,一在增加信息的可信性,二在建立使徒教训的权威。

【徒二44「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

〔背景注解〕当时教会突然增加了数千信众,不少因信仰之故遭受亲友排斥,以致生活陷入困境;也有不少是从外地来耶路撒冷守节(参9~11节)的,今成了信徒,就滞留在耶城同过教会生活,所以需要被接待。

〔文意注解〕「信的人都在一处,」指信徒经常性的聚会(来十25~26),表现出早期教会的合一情形。

「凡物公用,」指信徒自动自发地与那些生活上有需要的人分享财物。这种教会生活方式,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心理因素,仅在耶路撒冷教会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来并未被其它各地教会所采用。

耶路撒冷教会在当时实行这种『凡物公用』制度,其原因如下:(1)正如上面的〔背景注解〕所载,当时有许多信徒需要被教会接待;(2)他们在圣灵的感动底下,特别觉得若要『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40节),便须有一个新的团体生活;(3)他们都浸沉在主的爱里,因而转化为『彼此相爱』(约十五9~17);(4)他们误以为主耶稣即将快要再来,因此,对财物的拥有观念相当淡薄。

〔问题改正〕初期教会信徒所实行的,并非共产制度,其理由如下:(1)动机不同――并非被人勉强,而是出于自愿的爱心行为――捐出来给教会,是为着照顾穷乏的信徒,使其日常需用无所缺乏(徒四34~35);(2)实行不同――各人仍旧拥有财产自主权――卖不卖田地由得自己,即使是卖了,现金也由自己作主(徒五4)。

历世历代有一些少数爱主的基督徒,例如十八世纪在欧洲的摩尔维亚运动、二十世纪在中国的耶稣家庭等,认为初期教会的『凡物公用』生活制度,乃是基督徒教会生活的楷模,因此竭力仿效。但编者个人认为此种教会生活方式,仅可视为千年国度时期(或新天新地)的一面橱窗,很难在目前的恩典时代中实行得完全,其理由如下:(1)信徒虽然已经重生,但肉体的败坏仍旧存在,自私、贪婪和懒惰等恶性,使得『付出』和『享受』不均衡;(2)在信徒各人里面,『爱心』和『理性』、『灵命』和『肉体』彼此时常交战,且各有胜负,因此情况起伏难测;(3)教会的历史证明此种生活方式仅能维持短暂年日,后来因为战乱和灾难,耶路撒冷教会变得非常穷困,必须依靠外邦教会的接济(徒十一27~30;罗十五25~27)。

【徒二45「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话中之光〕(一)先要「卖了田产家业」,才能有东西「分给各人」;谁被对付、剥夺得越多,就越有东西可以给人。

(二)我们在教会中必须放弃一切的占有和地盘,不认为任何的人事物该受自己的控制,才能成为别人的帮助。

(三)凡是真正被主的手摸着的人,心胸必定会变得非常广阔,别人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所以乐意与人分享我的所有。

(四)各取所需的生活表明了:生活的意义不在填饱肚子,而在同心事奉主;生活的目的不在求个人的好处,而在为基督作见证。

【徒二46「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

〔文意注解〕「且在家中擘饼,」有解经家认为此处的『擘饼』是指平常的用饭,而不是指吃主的晚餐(参42节)。但按初期教会的实行,他们有可能在日常的聚餐席间也伴随记念主之死的擘饼,直至多年以后因为某种不良恶习的发生(参林前十一章),才把普通的聚餐和主的晚餐分开。因此,这里也有可能是指天天擘饼记念主。

「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信徒享用饭食的心态是:(1)欢喜――施者欢喜献上给神,受者欢喜领受神的预备;(2)诚实――施者不以为是吃亏,受者也不以为是占人便宜,彼此坦诚相对。

〔话中之光〕一面用饭,也一面擘饼记念主,这表明了在生活中高举主;高举主的人,在他一点一滴的生活中都在彰显主。

【徒二47「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文意注解〕「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教会是用得救的人建筑而成的。但把得救的人加给教会的,不是人,乃是主基督。从外面看,乃是我们这些为主作见证、传福音的人,把人救了来;但实际救人的工作,不是任何人所能作的,乃是主基督借着圣灵作的。

〔话中之光〕(一)我们若只会祈求神,而不会「赞美神」,就无法更多经历神的大能。

(二)信徒受到别人喜爱的秘诀,乃在于凡事多多赞美神。

(三)信徒相亲相爱的生活见证,是传福音得人的最佳原因。

(四)如果说教会是圆周,基督是圆心;教会惟有先活出向心的实际,主才会负责叫人受吸引而归向心。所以教会传福音若没有功效,应当先省察教会向着基督的实际如何,而不该一直在那里责怪作出口的弟兄没传好信息。

── 黄迦勒《使徒行传注解》

使徒行传第二章

【徒二1「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

当神道成肉身降世,来到祂的子民中间时,只有一小撮人在期望以色列蒙救赎。他们相信神要行事,并且要因着他们和借着他们来行。以后,当主耶稣在世上的日子,有大量的群众跟随着祂,但仍然只有那更少数的一班人在声明:「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还有一次,当主耶稣升天以前,祂嘱咐祂的门徒「要等候父所应许的。」这个命令很可能传达到那五百多位看见祂从死里复活的弟兄们。然而,在五旬节的时候,只有一百二十人聚集在一起祷告,在神最新的行动中与祂同工。其余的那三百八十多位弟兄们在哪里呢?他们大概在以后都到齐,但问题是:在神要行动的那个时辰,他们却不在场。

在实际上,神常常从祂大多数的子民中间,借着一班少数忠心的人而行动。这一班人,为着神在全教会中的旨意,甘愿在今日就完全向祂顺服。――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131.使徒行传多次顾及“圣灵充满”,是他们自己说自己被圣灵充满呢?还是别人看见他们被圣灵充满呢?(徒二章4节)】

使徒行传和新约书信共有十次之多,记载使徒和门徒“被圣灵充满”,都是用第三身的语气来说出这事。从来没有一次说:“我现在被圣灵充满了”。下面是这一次的记录:

一、“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二章4节)。

二、“那时,彼得被圣灵充满”(四章8节)。

三、“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四章3l节)。

四、“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六章5节)。

五、“但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定晴望天(七章55节)。

六、“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九章17节)。

七、“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十一章24节)。

八、“扫罗又名保罗,被圣灵充满”(十三章9节)。

九、“门徒满心喜乐,又被圣灵充满”(十三章52节)。

十、“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弗五章18节)。

除使徒行传题过九次之外,其他书信上只题过一次,即上述第十次的经文。

所以如果现在有任何人说“我被圣灵充满了”,而且以此自夸为属灵,是不合圣经的。因为“圣灵充满”一个人,是别人可以看得出来,而加以鉴定的。

同时,人被圣灵充满是被动的,圣经也从来没有人“求圣灵充满”的事实,因为圣灵要充满心里圣洁的信徒。

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可以在生活、言语、态度、工作四方面表现出来的。圣灵充满信徒的主要任务,是使信徒生活更圣洁、更属灵、更爱主爱人、更温柔谦卑,而且更热心及更有能力去传道救人。――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彼得(徒二14)

问;使徒行传二章十四节:「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高声说……」怎么这里只有彼得的见证,没有别个使徒见证,难道彼得是那十一个的代表者?

答:这里应当没有甚么难处。照圣经的本文来看,十一使徒都站立起来,然而开声者只有彼得。我们不能说,彼得是十一人的代表;然而在福音书里我们常看见彼得常是十二使徒中先讲话的人。这自然是因他年长,和性情急切的缘故。但是,现在(五旬节)他站起来说话,并非因肉体的催促,乃是圣灵的激励。因为天国的钥匙乃是交与彼得(太十六19)的,所以,乃是他先开犹太人(就是五旬节),和外邦人(就是哥尼流家),听信福音的门。―― 倪柝声

132.彼得在五旬节看见众人被圣灵充满时,曾引用约珥书二章的預言,但该預言的未段题及天上异象并未出现,是否约珥的預言不确实,抑彼得引用得不适宜?(徒二章1721节;珥二章2832节)】

先知預言弥赛亚之两次降临,如人在山顶眺望众远山,只见山顶相连,不见山与山间的山谷。弥赛亚首次降临与未次降临之中有一深谷,即“教会时代”,此教会时代不被先知看见,所以在先知书中未曾题及教会。

彼得引用约珥先知的預言,并无不合。不过,约珥先知所預言的是包括弥赛亚首次降临与二次降临所要发生的事在一起。弥赛亚首次降临与末次降临之中有一深谷,即“教会时代”,不被先知所见(见附图)。约珥預言应分为两个时期,即包括基督两次降临所发生的事。

一、徒二章17一18节(珥二章28一29节)已应验了。

二、徒二章19一20节(珥二章30一31节)尚未应验。

已应验的一段就是约珥預言当时门徒被圣灵充满的景况。

未应验的一段是基督再临的时候,将要发生的天地日月的可怕现象。两者之中还经过千多年的时间,尚未应验,但我们看启示录八章以后所载,便知约珥預言的未段一定会实现。――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徒二21「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这怎么可能呢?因为神已经应验了约珥书上那一部份預言说:「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圣灵既已倾倒出来在全人类的身上,为此罪人只要向主呼求,就必得救。

每一个传福音的人,如果不相信这件事,就没有多少用处。圣灵如何紧紧的接近罪人,这件事对我们所传讲的是极其重要!神在天上,是远超过人类所能达到的。但是「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这道离你不远。」当我对人传讲基督的时候,我总是相信圣灵是在那人身上,正如在创造时期,祂拂煦在水面上一样。祂时刻等候着要将基督带进人的生命里去。祂的职事正如白天的日光,只要你将窗户上的百叶帘稍微打开一点点,它就会涌进来,并照亮了整个房间的每一部份。但愿我们从心里向主呼求,圣灵立刻就进入我们里面,开始祂那改变人的工作——使人知罪,悔改,并赐他信心。这就是重生的神迹!――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徒二33「祂既被神的右手高举,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的、所听见的浇灌下来。」

我怎样才能得着圣灵的能力来事奉呢?我必须为此操劳吗?我必须为此向神苦求吗?我必须借着克己和禁食,叫我魂受苦,然后才可以领受它吗?不必的!因这些都不是圣经的教训。请仔细思量:我们如何得着罪的赦免?保罗告诉我们,是按着祂丰盛的恩典,而这恩典是「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我们并没有做什么来得到这恩典,我们乃是借着祂的血得蒙救赎,这也是根据祂所做成了的工。那么,在圣经里,圣灵的浇灌是根据什么?就是根据主耶稣基督的高升。因为主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我的罪得到赦免,因为祂已经被高举在宝座上,我便得着从上而来的能力。――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这是多么庄严的开端!当雅各知道约瑟还活着,他看见那些从埃及来的车辆,他的心就苏醒了。教会也是这样,圣灵一来,教会的心就苏醒。这是应许的记号,主已经在父神的宝座右边,实现了祂向神所求的圣灵,来代表祂在地上,直到祂在荣耀里再来。

父神在基督里有形有体的充满与居住;基督徒乃是在圣灵里得以领受神的丰满,成为祂荣耀的身体。―― 迈尔《珍贵的片刻》

【徒二38「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浸,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假如我进入一书店,选购了一部上下两册的书,付清书款以后,我就走出书店,在匆忙中不小心,把其中的一册书留在柜台上。当我发觉我的粗心大意时,我该怎么办呢?我必须立即回到书店去,把那本遗忘的书取回来,却绝不需要再付任何代价。我只要提醒店员,告诉他这两本的书款都已经付清了,并且为着第二本书再谢谢他。现今我可以毫无难处的,将那两本书挟在手臂里,昂然自得的步出书店。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形,你岂不也是和我同样的做法么?

但你实实在在是处于同样的情况,你既然悔改,信主,并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受浸,这样你便被授权去领受两项恩赐,不是只有一面。你既获得赦罪的恩赐,为何现在不来(如果你从未曾领受过)向主感谢并领受圣灵的恩赐呢?――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35.主那稣吩咐门徒要“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人施洗,何以使徒时代有人只“奉那稣的名”施洗?(太二十八章19节;徒二章38节)】

在使徒行传中曾有三次记载,使徒只是奉“那稣的名”或“耶稣基督的名,,为人施洗,该三处经文是二章38节,八章16节及十章48节。为什么他们不照那稣的吩咐,奉父、子、圣灵三位的名字为人施洗?

主那稣所说的“父、子、圣灵的名”那个“名”字,原文却是单数字,不是多数字,这就表示:不是奉父的名,子的名及圣灵的,共 三个名来为人施洗,乃是“父、子、圣灵”三者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名字就是,“那稣”或“耶稣基督”。所以使徒们奉主耶稣的名为人施洗,并没有违背主那稣的吩咐。

“耶稣”一名,原意为“耶和华拯救”。也许有人说,圣父的名字不是“耶和华”吗?其实“耶和华”也是三位一元神所共享的旧约名字。又,圣灵的名字不是“保惠师”吗?其实“保惠师”乃是“全助者”之意,并非一个名字,乃是一种表示工作或职份的称呼而已。――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使徒   第二章   注释   圣经   基督教会   成了   而来   渔夫   基督徒   纯朴   使徒   耶稣   圣灵   彼得   的人   基督   教会   犹太人   是指   大卫   信徒   门徒   耶路撒冷   犹太   圣经   福音   方言   基督徒   上帝   这是   原文   都是   先知   神迹   旧约   经文   之光   他们的   弥赛亚   注解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