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十三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十三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3:1-31 1-12章记载耶路撒冷母教会的诞生及外邦传道的摇篮——安提阿教会的兴起,是初期教会史前篇。13:1开始了所谓保罗行传。保罗和巴拿巴的世界传道旅行,在当时看来是极其微小的一步,却因圣灵大能的介入,扭转了欧洲和世界历史。本段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刻画宣教士保罗(13:1-21:26);第二部分刻画被囚的保罗(21:27-28:31)。使徒保罗的宣教特征:①传道和宣教。传道指传福音,引导人建立对基督的信心,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宣教是传道的同义词,但在神学上把二者区分。传道是针对本国人民,宣教是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群。如此看来,保罗不单是传道人,更是宣教士;②保罗的宣教特征:第一,他的宣教不是注重理论,而是注重实际。历史上许多运动只是纸上谈兵,如果基督教宣教也是如此,那么世界性宣教就只是空谈;第二,因着教会的支援,他的宣教更有力量。虽然他靠织帐篷自给自足,但教会的祷告和资金援助,使他的宣教绝不是孤单一人,而是全教会一同宣教;第三,他组织同工一起宣教。圣灵带领他与同工配搭,共同宣教,而非孤军奋战;第四,他接触外邦文化和宗教,但福音并未变质或歪曲。他会根据宣教地的文化和宗教改变宣教方法,但并不歪曲福音真理(林前9:20-23;加1:6-10)。这是基督教本土化极好的榜样;第五,圣灵能力介入他的宣教事工。宣教的主体是神(Missio Dei),所以必须由圣灵主导,五旬节圣灵的降临是世界宣教的基础。
13:1-3 巴拿巴和扫罗受差派作外邦宣教士。
13:1 几位先知和教师:是初期教会两个重要职任,是神为保存和造就教会而设立的(罗12:6,7;林前12:28,29;弗4:11)。先知不仅担当预言的职分(11:27),也像教师一样担当牧养的工作。
13:2 圣灵说:巴拿巴和扫罗的宣教旅行“在圣灵的引领下”开始。宣教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独立完成的事工,而是在圣灵带领下的神的工作。因此宣教的主角是圣灵,人只不过是他所使用的器皿。从本书中看到圣灵直接而突出的工作,宣教的起因是圣灵的带领和工作(2:1-4;8:26;9:4,5;10:3)。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圣灵作为宣教的主角,引导宣教的策略。单凭徒2-12章向邻舍和周边人传福音的方法,不可能将福音传到世界各地。圣灵引导安提阿教会差派宣教士,使安提阿教会成为教会历史上最先差派宣教士的宣教基地。
13:4-12 保罗开始第一次布道旅行。注意两个事实:①此次旅行不是巴拿巴和保罗的计划,是教会按照圣灵的指示差遣他们;②当时巴拿巴作为核心人物,比保罗更加突出(2节)。之后路加开始转而刻画保罗(13节)。两个人的第一站是塞浦路斯岛,在此福音与巫术展开大战。基督的福音具有大能,推翻撒但的阻碍,继续向前推进。
13:4 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安提阿正东方。居民大多是犹太人,是巴拿巴的出生地。
13:5 在犹太人各会堂里传讲:尽管保罗受到犹太人的怀疑和逼迫(9:21,23),但他并未因个人恩怨放弃向犹太人宣教,反而先给他们传讲福音。保罗在他的书信中生动地表达超越种族和血统,只要见证耶稣基督的信念(弗2:11-22)。
13:6-7 在B.C.22年左右,塞浦路斯在元老院的统治下,由方伯或地方长官治理,有元老院选举权。方伯士求保罗与假先知巴耶稣相安无事并不奇怪,当时犹太人信奉迷信和法术,所以假先知很受欢迎。
13:8 叫方伯不信真道:巴耶稣在方伯的手下享尽荣华富贵,如果方伯转信基督,那他的荣华将不再有(伯5:3),自然他会想方设法拦阻方伯。
13:9 扫罗又名保罗:大部分犹太人有希伯来和希腊两个名字(如矶法和彼得,多马和低土马)。同族间使用希伯来名字,同外人交往使用希腊名字。路加用希腊名“保罗”代替希伯来名“扫罗”,可能是为了特意刻画“外邦使徒”保罗的形象。
13:12 方伯看见……就信了:方伯看见神迹就转信基督,不仅如此,继续追求更深认识基督福音。神迹的意义并非在于神迹本身,而是作为福音的工具,将人引向基督。若信仰不是建立在神的真理上,只建立于神迹或恩赐上,遭遇患难或逼迫便会垮掉(太7:26;13:20)。
13:13-52 保罗的宣教方法是先向散居在各地的犹太人传福音,然后转向外邦人。这个方法始于彼西底的安提阿,一直沿用(14:1;17:1;18:4;罗1:16)。保罗也在他的书信中表达这种方法。其实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因信得救方面没有任何差别(罗3:21-31)。但犹太人在历史上、知识上,比外邦人有更多接触福音的机会(罗3:1,2;9:4,5)。尽管作外邦人的使徒(罗11:13),但保罗在情感上仍然热切希望犹太人能接受基督福音(罗9:1-3;10:1)。保罗的讲道,如同彼得和司提反的讲道(3:13-26;7:2-53),首先简述神在以色列历史上的作为,再引用旧约展开基督论。
13:13 路加没有记载保罗一行在帕弗的宣教活动。有人推测,他们到达时,帕弗正流行疟疾,因此他们只好勿忙离开北上。但有人认为更恰当的理由应该是约翰马可与保罗的分歧。帕弗与塞浦路斯不同,居住着许多外邦居民,马可可能不愿意与外邦人接触,因此与保罗产生分歧返回耶路撒冷,保罗他们前往彼西底的安提阿。
13:15 “旧约”包括律法(摩西五经)和先知书(其他经卷)(太5:17)。安提阿古伊彼凡尼Antiochus Ephiphanes于B.C.163占领犹大,禁止犹太人宣读律法,只准读先知书。之后马加比家族重新恢复宣读律法。宣读方法为:先用希伯来语诵读,然后翻译为当时通用的亚兰语或希腊语。在会堂诵读圣书的习惯始于以色列人被掳巴别伦时期,由会堂负责人选择朗读者和讲道者。会堂礼拜的顺序:①示玛合唱(申6:4-9);②公众祷告;③宣读律法书和先知书;④讲道;⑤祝福。
13:17-22 神是主角,他拣选族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赐迦南地为业、设立士师和君王。保罗讲道的焦点为:设立耶稣为救主的神,就是以色列的神(23节)。保罗解释基督的福音就是以色列的神所启示的旧约的成就。他警戒封闭的犹太主义偏见,因人类的遗传抗拒神奥秘的真理(太15:6)。
13:24 约翰……悔改的洗礼:许多犹太人认定施洗约翰是神的真先知(太3:5)。保罗借施洗约翰的见证(25节;可1:7),阐明对基督的认识。施洗约翰的使命是预备主的道路(太3:3),他的洗礼标志悔改。
13:26-37 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是使徒所传福音的核心(1:22;2:31;17:31;23:6)。但是犹太人认为,神以人的形象降世,是对神性的亵渎(约10:33)。在他们眼中,耶稣的死不过是假先知的死,耶稣的复活不过是虚假的法术。他们不顾旧约弥赛亚受苦的预言(赛53章),确信弥赛亚是政治性的。保罗引用三段经文诗2:7;16:10;赛55:3,试图证明耶稣就是弥赛亚。人能正确认识旧约圣经,就不会否认耶稣成就了旧约预言(太5:17)。但没有圣灵的帮助,丰富的圣经知识也不能让人明白耶稣就是救世主(林前12:3)。
13:38-39 简略归纳“罪得赦免”与“因信称义”的真理,是罗马书和加拉太书的主题。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不是废弃律法,而是成全律法(太5:17)。律法所有洁净的仪式象征基督的代赎(来10:1,4)。然而执着于人的遗传或仪式的人,却把基督的死当作徒然的(林前1:17)。形式主义的律法反而与神为敌(罗7:6)
13:42-44 保罗的讲道忠于神的话语,刺入人的肺腑(来4:12),使许多人听后立即接受了福音,并且饥渴慕义。成功的讲道就是忠实地传讲神的话。
13:46 弃绝……向外邦人去:传福音当铭记两个救赎原理:①嫁接原理。神的应许首先赋予以色列百姓,后来发展为凡信耶稣的人都可成为立约的百姓(罗11:17,19);②剪枝原理。亚伯拉罕的子孙拒绝福音,也照样从神的约中剪除。保罗通过对比揭示这真理。
13:48 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从保罗关于神的预定之论述看到神绝对的主权。神不仅是创造主,也掌管人类的历史<民 绪论,神的主权>。神是自有永有的,他是阿拉法,也是俄梅戛,不受时空的限制(启1:8)。得到永生的人,是按着神永恒的护理在创世以前就预定的。所以永生不是靠自己的善行或努力赚得,而是神的恩典。由此孕育出预定论思想。
13:51 跺下脚上的尘土:犹太人的习俗是到外邦国家旅行后回到本国后,跺掉脚上的尘土。表明他们不愿把外邦的尘土带回以色列。两位使徒的行为,象征两个事实(太10:14):①意味着审判之日逼迫者的遭遇与使徒毫无关系,他们无可推诿,只能接受被审判的结果;②在天国也是如此被跺掉。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