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十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十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1:1-18 受割礼的犹太人责备彼得及彼得的答辩。哥尼流的悔改多次被强调,可见此事件意义重大,不仅看到“福音的扩展”,也看到“犹太基督徒的反应”,所以路加特别重视哥尼流的悔改。初期信徒大都是犹太人,而且很多人严守律法。因此,他们很容易误解基督教是犹太教的延伸,排斥外邦人加入。彼得认真地向大家说明实情,扭转了犹太基督徒的误解(10:1-11:18)。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林前4:20)。
11:2 奉割礼的门徒:也称割礼党(西4:11),指接受福音后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他们忠于摩西律法,严格遵守割礼及其他洁净规例。他们优越的自我意识带出偏见,认为外邦人要接受基督,需先遵守犹太教的诸多仪式。因此,彼得拜访哥尼流,必然成为他们纠缠的问题。
11:4-10 参照10:14注解。
11:18 归荣耀与神,说:奉割礼者听了彼得的说明,不再指责他,与他和好,以悔改的心赞美神。圣灵不仅在外邦人身上作工,同样在奉割礼者身上动工,使他们放弃固守律法(罗3:29)。
11:19-30 11:18的事件与12章雅各的殉道和彼得的入狱是相连事件。路加在相连的事件中插入本段,有重要意图。表明不仅在耶路撒冷教会内部的重要事件在进展,而且在以安提阿为中心的外邦地,传福音的预备也趋于成熟。而且耶路撒冷信徒和外邦信徒在属灵和物质上的相互交流也令人注目,耶路撒冷教会为外邦信徒差遣教会领袖(22节),安提阿教会为耶路撒冷的饥荒筹备救济(29节)。
11:20 逼迫分散的人(8:4),到安提阿将福音传给外邦人,具有特别意义。有部分犹太血统的撒玛利亚人,藉着腓利接受了主。“敬畏神”(10:2)、与犹太教有紧密关系的哥尼流藉着彼得接受了主。在安提阿接受福音的纯粹是外邦人,他们是首先接触福音的外邦人群。保罗未来的工作以安提阿为中心展开,可以看到神对安提阿教会的特别旨意。
11:22 巴拿巴:利未支派的犹太人(4:36),对外邦传福音格外热心。是初期教会领袖中突出的委身者(4:37),被圣灵充满(24节),使人和睦的人(peace-maker)。他发现圣灵在保罗身上的工作,为保罗辩护(9:27),并且邀请隐居大数近3年的保罗到安提阿,帮他成为向外邦传道的先锋(25,26节)。作为保罗的同工,他对初期教会影响非常大,称他为使徒也毫不夸张(14:14)。安提阿:位于东西方文化混杂地区,总人口50万,其中约1/7为犹太人。安提阿诡辩哲学等学术及多种文化非常兴盛,也是著名的颓废城市。仅次于耶路撒冷,安提阿在教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向外邦传福音的始发地、基地(13:1-3),在此信徒第一次被称为“基督徒”(11:26),关于割礼问题的争论也发生在此地(15:1,2;加2:11-21)。
11:23 立定心志,恒久靠主:显然,安提阿的信徒对耶稣基督的福音非常感激,但信仰并非出于一时的感激。信徒在任何境况下,都要警醒不倦(路21:36;弗6:18;提后2:26),信仰才能得以长进(弗4:13)。圣经警戒:蒙神的爱和恩典,稍微不慎就会陷入放纵(罗6:1)。为此,就当恐惧战兢、时常省察自己、努力成为义的器皿献给神(罗6:13;腓2:12)。
11:26 基督徒:暗示基督教不是单纯由犹太教演变而来,或只是它的分支。安提阿教会聚集了许多与犹太教毫无关联的人(24节),需要一个统一的名称。最初,基督徒可能是外邦人对他们的贬义称呼,不过直到如今,这个名称成为公认的信徒名称(26:28;彼前4:16;林后1:21)。赛 62:2“新名的称呼”,就是指“基督徒”——安提阿信徒的新名称。带出两个问题:①当基督教被认为是犹太教的一个宗派时,罗马政府认可它是合法宗教。但它与犹太教的分离,带来罗马政府对基督徒的逼迫;②基督徒离开犹太教,但不能忽视旧约圣经中神与犹太人立约的事实。在当时,神学研究非常初级和混乱,这些问题足以引起混乱。
11:27 几位先知:旧约时代,先知与君王、祭司,是以色列社会三大核心角色。先知不仅预言未来,而且作为代言者向百姓传达神的旨意(撒上9:8)。以色列社会出现君王制度后,王(人)的旨意开始在百姓中传播,先知就担当传播以色列真正的王(神)旨意的角色。耶稣复活升天后的先知作为被圣灵充满(inspiration)的人,预告教会内的特别事件,或解明圣经。旧约先知和新约先知具有根本区别。教会时代,讲道者代替了先知,他们的讲道具有旧约预言的性质。
11:29 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安提阿教会的信徒不是狭隘的人,只照顾本民族或本地区的需要,而是开明的人,懂得教会的合一、具有整体意识(林前12:12-27)。救济是教会的重要使命之一(6:1;24:17),首先救济主内的弟兄姊妹(加6:10)。信徒的爱超乎同情,是“爱仇敌”的爱(太5:44),尽所能帮助贫穷的人。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