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十章-《圣经背景注释》
使徒行传第十章-《圣经背景注释》
十1~8
哥尼流的异象
请参九章12节保罗和亚拿尼亚双重异象的注释。
十1 大希律将斯特拉特塔(Strato's Tower)重新命名为「该撒利亚」,以尊荣皇帝。这是罗马的犹大省长之居所(二十三23~24),因此固定有罗马驻军。百夫长下面的兵力大约有八十人(而不是按官职的称呼一百人)。百夫长不像可以直接成为军团指挥官或地方总督的权贵人士,他们是从小兵按阶级一步步升上来的。
他的百人部下乃是一「营」(NIV、 TEV)或步兵大队(NASB、 NRSV)的一部分,这种大队是罗马军团的十分之一,共有六百人。五个步兵大队驻扎在该撒利亚,还有一队在耶路撒冷。根据资料,主后六十九年巴勒斯坦有这一特殊的大队,不过这段时期是否有,并没有明确的证据;从主后四十一到四十四年,亚基帕一世自己的军队驻扎在该撒利亚,因此,这些事件一定发生在主后四十一年之前。
军职是很不错的行业;加入军队的人,在二十年服役的期间(一般为十七岁到三十七岁;第一世纪后半,服役的时间延长为二十五年),大约一半能活下来,而能存活的人报酬颇高。非公民不能加入军团,但是可以参与辅助部队,在离职的时候则可获公民权。
十2 哥尼流显然不是完全皈依犹太教的人(十28),不过他的善行,和认识他的犹太人对他的称赞(十22),可证明他十分敬虔。「虔诚人」的用法可以很广,然而在使徒行传和一些犹太数据里通常是作术语用,指那些未受割礼的 * 外邦义人。* 约瑟夫、*斐罗、碑文,甚至异教哲人* 伊比德图(Epictetus),都提到这种未完全皈依的人。从碑文可以看出,许多士兵对宗教都极关心。
如果这些事发生在四十一年之前(参十1的注释),到六十六至七十年的战争时,哥尼流可能已经退休(百夫长可以在六十岁退休)。不过,在主后七十年之后,路加大部分的犹太读者都不会喜欢驻扎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罗马军人,而这件事会向他们的偏见发出挑战。入伍的人都要宣誓,效忠被神化的皇帝。
哥尼流的「全家」(NASB、NRSV)或「家人」(NIV、TEV)让人注意。路加当然知道,军人不可以结婚。士兵通常会有不合法的女人,上级也不予理会,可是百夫长经常搬迁,因此很难与当地女子维持长期的非正式婚姻。所以,哥尼流虽然可能非正式娶了一名女子,但是整体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妻子与丈夫信仰相同,被视为是应当的,因此,如果他结过婚,她对此事的关注也很自然。可是,译为「全家」的话可以指仆人或 * 自由人;一名奴隶的费用会花掉普通士兵年薪的三分之一,不过,百夫长的薪资是士兵的十五倍。此处「全家」可能只是指「仆人」(7节)。
十3 「第九小时」(KJV、NASB,和合本:申初)是下午三点左右──他遵守犹太人祷告的时间,就是在圣殿献早祭与晚祭的时间(三1)。
十4~8 在*旧约里,神也眷顾许多寻求祂的 * 外邦人,无论他们是否已全然皈依祂(如:书六25;撒下十二9~10),并且也曾向非亚伯拉罕后裔的人启示自己(创五24;民二十二~二十五章)。「记念」(4节)可能是献祭用语(利二2),这个辞很合适形容在圣殿献祭时间所献上的祷告。
十9~16
彼得的异象
参哥尼流在十章1~8节的异象;这种「双重异象」的例子,参九章12节的注释。
十9 该撒利亚在约帕以北约三十哩。这里记着说,他们到约帕的时候大约是中午(「第六小时」,KJV、NASB,和合本:午正),倘若哥尼流所差的人在下午三点(十3)之后立刻出发,用步行的话,有一段路一定是在晚上走的;或许(可能性很小)哥尼流给他们预备了马骑。由此可见,他们的任务一定很紧急。
平的屋顶可以用来晒蔬菜,也是祷告的地方。巴勒斯坦的屋子通常空气不太流通(然这个家可能比一般人的家大;参十17),在中午的时候,若躺在屋顶所搭的棚子下面,会比在屋子里更凉快。中午平常不是祷告的时间(三1),因此彼得花额外的时间来祷告,超过当时许多人按传统的作法。
罗马在该撒利亚建筑的引水桥
十10 彼得不是因特别禁食而感到饥饿;中午是罗马人进食的时间,在约帕可能也一样。这里所描述彼得的情形,*斐罗称之为「神圣的醉」,即灵魂被神充满,彷佛与周围脱节;但是彼得与斐罗和 * 启示文学的作者不同,他们是追求神秘的经验,但彼得并没有刻意想要得到特殊的经历。
十11~13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其他方面虽然宽松,但却遵守饮食的戒律。因此,这个异象对任何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犹太人(以及大多数在外国居住的犹太人),都是很骇人的:神竟命令彼得吃这一切不洁净、不可吃的生物。他虽然饥肠辘辘(十10),却还没有饿到那种地步!
十14~16 大约五百年前,在另一个异象中,神同样叫身为祭司的以西结去吃不洁净的东西,而他也提出同样的抗议;神的回答只做了小小的修正(结四13~15)。在*马喀比时代,犹太人宁可死也不愿吃不洁净(不合戒律)的食物;因此犹太读者会感到非常惊骇,神怎么会要人去做这样可憎(从他们的饮食文化看来)、不虔(从 * 旧约的观点来看)的事。这个异象的重点为,神可以称任何东西为洁净,在此特别指将要与彼得会面的那些 * 外邦人(十28,十五9)。启示的重复并非不寻常(撒上三4~10)。
﹛
十17~23a
接待外邦人
十17 约帕是个大市镇,不过知道西门的职业,且知道他的家在海边,就比较容易找到他。(在罗马世界的许多城市中,同一行业的人会住在同一区。)西门家有外门,显示他颇富有。
十18 哥尼流所差的人对犹太教有所认识(十2),因此他们在外面「喊」,而没有直接进到屋子里(十28),其实他们身为罗马百夫长的代表,是可以这样做,按照罗马人的习俗可算无罪。
十19~21 彼得「下去」见他们,是经由房子外面由屋顶通到地下的梯子。
十22 许多故事提到犹太教师和 *外邦人说话,不过严格的犹太人不会进外邦人的家,也不会让外邦人进自己的家。因此彼得受邀到哥尼流的家,便是个问题。虽然较不在乎的犹太人可能不会反对(23a节),但彼得必须考虑犹太 * 教会内较严格之人的想法──后来那些人当中甚至有 * 法利赛人(十五5)。
十23a 法利赛人和一些敬虔人很在意与不洁净的人吃饭之事;招待外邦人过夜不合乎严格犹太式的敬虔规矩──无论客人多疲倦。与他们吃饭是不可以的,理由为他们是有罪的人(*禧年书二十一16)。或许西门因为是硝皮匠,不太注意严格的规定;不过他的客人可能绝大部分都是犹太人。约帕是种族杂居的城镇,而他的职业反正是严格的敬虔人所瞧不起的。(后期的 * 拉比允许与外邦人做短期贸易接触,并允许一些人同时雇用外邦人和犹太人。)但是彼得的异象很可能影响了这里对客人的接待。
十23b ~33
哥尼流接待彼得
十23b 彼得带同伴去,可能一方面是为要见证他的作法都很恰当(十45:参:申十七6,十九15)。
十24 如果他们在这些 * 外邦人休息了一宿之后(NASB「他起身」,23节),日头初升就出发,一路不停,到哥尼流的家也已经是晚上了。这里的「又次日」,意思是他们在半路都停下来住宿(30节),可能在一个种族杂居的城镇(也许是亚波罗尼亚,在地中海沿岸半路的地方)。哥尼流耐心「等候」(NASB、TEV)他们,不仅表示他相信他的仆人不会逃跑,也显明他渴望听彼得的信息。
译为「亲属」(NASB、NIV)的字,也可以指「同胞」,而这里的意思可能如此。如果是指亲属,就可能指驻扎在同一城市当兵的远亲,不过这种巧合较不可能。这个字不是一般对自家人的称呼(亦参十2),而更不可能把仆人算在内。他「请了他们一起来」,由此可见他们并非婴儿(亦参46节),而这一段里并没有支持婴儿 * 洗礼的证据──有些作者认为这里有此意(48节)。
十25~26 希腊罗马的异教不单相信诸神,还相信半神半人──通常是神祇的儿子──有超自然的能力(十四11,二十八6)。在神祇的脚前俯伏敬拜──就像哥尼流在此对彼得的态度──是表示敬意。按哥尼流的知识(十2),他应该不会这样敬拜彼得,或许他的意思只是想表示特别恭敬,但耶稣的仆人却认为,这样的动作并不合适(参:路二十二25~27)。
十27~29 虔诚的犹太人不会进入拜偶像之人的家,恐自己不自觉参与了偶像崇拜;他们显然把这种习俗延伸,以致任何外邦人的家都不进去。吃外邦人的食物,或喝他们的酒,都被视为不洁;虽然这种洁净的规定并不禁止所有的社交接触,但却禁止人在宴会里吃饭,因此罗马世界大半的人都认为,犹太人是反对社交的人。哥尼流一定很习惯遇到不太情愿的人士(十22),常遭拒绝,因此,彼得在十章28节的话,可能令他特别感到可贵。
十30~33 参十章3~6节的注释。
十34~43
彼得的信息
十34~35 犹太教非常强调神不偏待人;参:罗马书二11。
十36 犹太人一般会称神为「万有的主」。「传扬和平」意指以色列得赎的概念,记载于以赛亚书五十二7和类似的经文中──不过这些敬畏神的 * 外邦人可能不会猜到这种用法(但也许会,参:徒二39的赛五十七19)。
十37 这里的「犹太」显然包括加利利,是广义的「犹太人之地」的意思,而不是狭义的指巴勒斯坦的南区。
十38 「行善事」直译为「给予好处」──如统治者、神明,或某些有权之人,对地位较低的人给予礼物或怜悯。哥尼流对犹太教不知道了解多少,他可能明白,在他的时代被 * 圣灵恩膏的人,会被当时的犹太人视为极不寻常。
十40~41 有些希腊人似乎相信,英雄或神祇在建立城市之后,会再去探望,但却是隐形的。可是彼得在这里所想的,并非耶稣向一些人隐藏自己,而是指祂只会到神所拣选的人当中去。
十42 在大部分的犹太文学中,神自己才是审判者。
十43 许多先知都讲过有关 *弥赛亚的预言,但是只有几位(如:赛五十三)直接将 * 弥赛亚和罪的赦免相连。彼得的意思或许是一般性的:所有的先知都见证,借着神的 * 恩典可得赦免,而这恩典将在弥赛亚的时代临到人间(参如:耶二十三5~6)。
十44~48
得救的外邦人
十44 打岔是常用的文学技巧;话说得差不多时,作者容许讲话的人被打断。(当然,这类情形在真实生活中也会发生,就像在文学里一样;公开演说的人常遭群众插嘴,打断话题。)这里的「降在」等于「充满」(参:代下七2~3)。
十45~47 大部分犹太教师认为,*圣灵只会感动最敬虔的人,让他们说出神的话来,或者,圣灵会在未来的时代如此将神的子民标明出来。如果不是出于神的接纳,*外邦人当然不能接受这项礼物,因此,祂显然已经接纳了他们──即使他们并没有受割礼。
十48 * 洗礼是用来宣告皈依的仪式;参二章37~38节的注释。彼得住在外邦人家里几天,会令犹太式的敬虔更受不了,但却让彼得所学的功课(十28)更扎实。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