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书第十一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何西阿书第十一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何西阿书第十一章
神如慈父(十一1~12)
何西阿除了用夫妻的关系比喻耶和华与以色列的关系外,亦形容神是一位慈爱的天父。以色列被称为「我的儿子」(1),他们离开埃及为奴之地,是出于这位父的爱与呼召。作为一个民族与国家,以色列是年幼的,但神却如慈父教导儿女行路一样,用祂的慈爱牵引祂的百姓,使他们享受迦南美地。
可惜以色列变成了「浪子」,离开慈父往投靠诸巴力,招惹神的审判(5~7)。埃及为奴的经历会重现眼前,他们也要受到亚述人的统治。神差遣先知到他们中间,他们亦不听从。不肯归向神(2、7)。这样顽梗的子民,只有等待「刀剑、毁坏、吞灭」的命运。
但慈父的心肠又如何呢?神的怒气不过转眼之间,祂的恩典却一生之长久。祂向以色列发出怜爱的叹息,一连四句的「怎能」(8)足以融化任何刚硬的铁石心肠。神肯为我们「回心转意」,我们的回应又是怎样呢?神曾将押玛与洗扁连同所多玛、蛾摩拉一同倾覆消灭(参申二十九23);但祂不愿意这样对待祂所爱的子民,并非因以色列比别人好,乃因神守约施怜悯,祂是以色列的圣者。神应许日后必将百姓招聚回来,那时他们必从散住的埃及与亚述地返回(比较5节)。浪子能归家,因慈父向他招手,祂的慈爱吸引他。
祈祷 神啊,感谢,因是我的天父,求常用慈绳爱索引领我走人生的道路。──《新旧约辅读》
爱的联结(十一1-11)
先知何西阿的这段话再一次充满了爱。但是在这里不是用夫妻的爱,婚姻的爱,好像一至三章中所说的。这里所说的爱是指父母的爱,好像父母爱儿女那样,照样上帝亲切地爱以色列,从她出生的那一日起,一直到她走完人生的路程。然而一开始陈述这个爱,就从上下文中流露出各种引人注意的不协调。首先,从语言和形式上,有一点类似在法庭上指控的样子。正如按希伯来人的律法,作父母的可以要求带他们悖逆的孩子上法庭(申廿一18-21),同样上帝也带以色列这个祂从小所爱的悖逆的孩子上法庭。其次,虽然上帝的话始终不渝的表达了祂的爱,但是以色列却坚持不理会祂的爱。
先知讲述以上这段话的时间和场合是不容易确定的。上帝藉何西阿所讲的话,不像直接向以色列人讲的,也没有看出来听众有敌意的反应。所以很可能这些话,是先知在他的亲密的朋友和同伴,这样比较小的范围内讲的。时间看来是在前面几节的历史年代表之后。在这些经文中可以看到,那种对加强军事力量的信心已经消失了,亚述的统治看来不可避免(5节下半)。日期大概在公元前七二五年左右,此时撒缦以色第四为亚述的皇帝;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感到这段经文大概是在北国以色列亡国前不几年说的。
这段话从上帝的爱和人的回应开始,又从以色列的产生讲到何西阿那个时代的生活(1-7节)。上帝一开始就爱以色列,但是祂愈以爱招呼他们,他们愈坚持转向虚假的信心和空洞的爱。然而上帝一直爱他们,『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4节)。这句话的下半节的意思(4节下半)是较难以从希伯来文中翻译出来;英文标准修订本译作『牛的轭,』(中文和合本圣经译作『牛的两腮夹板』)──一种农业上的隐喻。这些翻译看来都难以和上下文连贯起来。这一节可以译作:『我待他们好像父母待他们的儿女,把他们举到自己的面前,和他们亲近,哺养他们。』〔渥尔夫(H. W. Wolff)〕;这种翻译看来比较好的表达出这一段感情。但是以色列坚持拒绝上帝的爱,不可避免的必招致灾祸,这整个国家必在战争中被打败,她所有的人民必从他们的家园被赶散到周围的邻国中(5-7节)。
这个审判虽然是以色列人自己的恶行促成的,但却在上帝的心中引起困扰:祂怎么能放弃祂的选民呢?押玛和洗扁(8节)是两座因为犯罪而被上帝在怒气中毁灭的城市(参见申廿九23)。上帝对以色列人也能像待这两座城一样吗?爱胜过了愤怒;上帝对以色列人的爱不会半途而废的,但在这最后的解决问题以前,必须先展现审判。这样来叙述上帝对祂的百姓的怜爱,清楚地说明上帝的爱的几点特性:
(一)『上帝就是爱』(约壹四8);这是圣经中表达的最美的一句话,在何西阿的叙述中清楚地说明了。以色列人全部的历史,整本旧约的主题,就是爱的故事;不过这不是一个愉快的故事。上帝爱以色列,并且要一直爱到底;但是上帝这种不死的爱没有得到祂的选民的回报,这就使得上帝的爱的历史,变成一部悲惨的历史。只有那些深深地爱过的人,才能体会不断被辜负的滋味。在这里我们看到旧约的爱的故事,既带希望给人类,它本身又是一个痛苦的故事。
当我们说『上帝就是爱』的时候,我们不要把它说得太轻忽,因为上帝的爱意味『上帝的受苦』,上帝的爱是基于上帝的痛苦。爱和痛苦彼此是分不开的:上帝受苦因为祂爱我们;因为祂所爱的人没有回应祂的爱,还祂以爱。最后,到了新约时代,我们从耶稣的死里,体会到上帝至高无比的爱;在那里上帝的爱和受苦同时在耶稣基督的容貌上明刻出来!
(二)上帝的爱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上帝内心的为难。『我怎能弃绝他们呢?』祂说。但是,公义和一般的观点迫使上帝弃绝以色列;律法的规定迫使上帝必须依法弃绝以色列。然而在上帝心中不调和的矛盾冲突的结果,爱胜过了律法;上帝不能弃绝以色列。祂淮许审判的来临,这既是以色列人的恶行促成的,同时也表明了上帝的怜悯,祂没有停止祂的爱。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上帝就是爱』,表明了上帝的本性。如果上帝停止了祂的爱,上帝就失去了祂的神性;爱是上帝最基本的属性。
(三)这样,受苦的爱和内心为难的爱,最后得到了解决:『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9节)而且,爱的新目标既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我要使他们住自己的房屋。』(11节,英文圣经译作:『我要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译者注)虽然这些话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但是这样的判断和处理,不能不使得所有读到这些话的人,分享到同样深刻的希望。如果上帝是这样一位充满爱的上帝,所有的人不都有希望了吗?如果上帝继续爱邪恶悖逆的以色列人,祂岂不也能爱所有的外邦人吗?这就是何西阿书的意义:藉以推广到远超过他的时代和地区的每一个时代和全人类,告诉人们上帝的爱。──《每日研经丛书》
何西阿书第十一章
何 11:1 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何 11:2 先知越发招呼他们,他们越发走开,向诸巴力献祭,给雕刻的偶像烧香。
何 11:3 我原教导以法莲行走,用膀臂抱他们,他们却不知道是我医治他们。
何 11:4 我用慈绳〔慈:原文是人的〕爱索牵引他们;我待他们如人放松牛的两夹板,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
【168 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意义如何?何十一4】
答:「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在这「慈绳」一词下有小字:「慈原文作人的」,如吕振中译作「我用人情之绳子牵着他们,用爱之绳索引领他们」。英文本也作Cords Of Man' Humanly Cords,意指属人的绳子,而非属于牲畜的绳子。由于下文有爱索一词,故上文也意译之为慈绳,在文理译本作「我以仁爱为绳,系尔导尔」。这句中的「仁」字与原意甚近,因为在中文的解释,是「仁者人也」。至于「慈绳」一词,按照原文就可译作「亚当的绳子」,亚当的意思就是人,基督是第一个亚当,神乃是以基督的慈爱吸引人来到他面前。这「牵引」一词的原意也就是吸引,正如基督亲自对门徒預言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32),以上的解释,可以使我们完全明白其意义了。――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何 11:5 他们必不归回埃及地,亚述人却要作他们的王,因他们不肯归向我。
何 11:6 刀剑必临到他们的城邑,毁坏门闩,把人吞灭,都因他们随从自己的计谋。
何 11:7 我的民偏要背道离开我;众先知虽然招呼他们归向至上的主,却无人尊崇主。
何 11:8 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绝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
何 11:9 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也不再毁灭以法莲。因我是 神,并非世人,是你们中间的圣者;我必不在怒中临到你们。
何 11:10 耶和华必如狮子吼叫,子民必跟随他。他一吼叫,他们就从西方急速而来。
何 11:11 他们必如雀鸟从埃及急速而来,又如鸽子从亚述地来到。我必使他们住自己的房屋。这是耶和华说的。
何 11:12 以法莲用谎话,以色列家用诡计围绕我;犹大却靠 神掌权,向圣者有忠心〔或译:犹大向 神,向诚实的圣者犹疑不定〕。
【169 犹大向神有忠心,还是犹疑不定呢?何十一12】
答:圣经语意的翻译诚非易事。在这一节的国语译句是说:「以法莲用谎话,以色列家用诡计围绕我,犹大却靠神掌权,向圣者有忠心。」下有小字:「或作犹大向神,向诚实的圣者犹疑不定」。此处既然说到忠心,何以又说犹疑不定呢?真是令人难以照解。由于这两句的希伯来原文难译,所以有小字之加注。本节的前半节,在其他中英文译本中的意义,都无不同之处;而这后两句的译法,却又与此小字加注之意思概略相同。如文理译本作:「犹大族归我,常有贰心。」吕振中译本作「犹大对神还是刁顽,对可信可靠的至圣者还是硬性。」犹太人的英译本作And Judah Is Yet Wayward Towards God'And Towards The Holy One Who Is Faithful,其意思是「犹大向神和向那诚实的圣者(即指神),还是动摇不定」。实意就是反复无常,刚复任性,犹疑不定。这样看来,「忠心」不是指犹太人的忠心,乃是指神的诚实,如小字所注:「向诚实的圣者」。在英文「忠心」与「诚实」二词,都是用Faithful这一个字。简而言之,犹大向神确也有罪,而非有忠心,所以也要受处分;如「耶和华与犹大争辩,必照雅各所行的惩罚他,按他所作的报应他。」(十二2)由此可想而知矣。再者,「犹大却靠神掌权」,这一句话中的「却靠」一词,乃在比较上文的以法莲和以色列家而言。他们的谎言和诡计的行为,与犹大的依靠归顺的心,却是有所分别的。但是犹大对于圣者的神,果真是有忠心么?我们若从小字译注,与圣经几种译本的文意,多加揣摩思想,就不能肯定了。――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